【精品】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_ 26.灰雀 (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
问题:1. 灰雀去了哪里? 2.“一定”“肯定”表达了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1.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
2.“一定”“肯定”表明男孩的内心已经受到震动和感染, 他下决心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可以看出什么列宁 什么样的用意?
列宁的话一方面体现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另一方面是用自 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错误。这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 意、循循善诱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课文讲的是列宁对小男孩 循循善诱,促使小男孩将灰雀 放回大自然的故事。
选词填空
仰望 欢蹦乱跳 婉转
听到一阵( 婉转)的鸟叫声,我抬头向树梢 ( 仰望),看到一只( 欢蹦乱跳 )的小鸟。
婉转地 欢快的 自言自语地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 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有再 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 面也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续写《灰雀》 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小资料
关于悔过的词语
知错能改 迷途知返 悬崖勒马
痛改前非 改过自新 负荆请罪
洗心革面 浪子回头 幡然悔悟
灰雀
下面,我们跟随列宁的脚步一起了解一个关于 灰雀的小故事吧!
灰雀
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喜欢群栖在 河谷、溪流、树林中,喜欢吃榆树、柳 树的嫩叶和种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二、导读激情列宁喜欢灰雀: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准备内容: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男孩喜欢灰雀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精品教案(统编本)

【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精品教案(统编本)

26 灰雀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是直接进行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对话丰富,且能从中表现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以“读”贯穿始终,初读扫清字词障碍,默读梳理人物及故事情节,品读揣摩人物心理,研读探究人物品质,拓读扩展阅读视野,层层深入。

要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方法,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要借助具体的文本语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点:1.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哪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

1.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并巩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出示列宁简介。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原文-第26课 灰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原文-第26课 灰雀

26 灰雀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26灰雀(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26灰雀(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26灰雀(含答案)类文阅读-26 灰雀黑鱼母亲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

正在他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人正在用渔叉抓鱼。

出于好奇,他丢下渔竿,连忙跑过去看热闹。

这条小河中,长着许多水草,而河中间没有水草的地方,正好有一团青乎乎的小黑鱼苗在游动,两个农民正在黑鱼苗旁边忙碌着。

其中一位农民举着一把渔叉,随时准备叉鱼,另一个农民则用竹竿吊着一只小青蛙,在黑鱼苗的旁边晃动着,吊起的青蛙不时地吞食着小鱼苗。

正在这时,突然从水草中蹿出一条大黑鱼,只见它一口咬住了青蛙。

与此同时,举渔叉的那位农民迅速将渔叉刺向大黑鱼,渔叉不偏不倚地刺中了黑鱼的肚子,黑鱼在拼命地挣扎着,渔叉在河里晃动着。

此时,黑鱼的鲜血已将渔叉染红。

原来,黑鱼妈妈平时总是躲在鱼苗不远的水草中,暗中保护着它的孩子们,以防止青蛙来偷吃。

农民知道有黑鱼苗的地方,附近就一定会有大黑鱼,于是用一只青蛙来作诱饵,以引诱黑鱼出来。

黑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挺身而出吃青蛙的。

(选自《让孩子深受感动的动物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1.文中“新手”一词的意思是()A.新参加工作的人。

B.第一次或者刚开始做某件事的人。

C.没有技术或没有经验的工人。

2.“不偏不倚”的意思是。

像这样“不X不X”式的词语还有、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B2.不偏不歪,正中目标示例:不慌不忙不知不觉3.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垂钓新手看到农民用青蛙作诱饵,而黑鱼妈妈舍身保护幼鱼的事。

4.示例:我想到了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

我们要敬爱自己的母亲,也要对动物的母亲致以敬意。

勇敢的“胆小鬼”玲玲是班上有名的胆小鬼,什么都怕。

她最怕爸爸生气。

她爸爸发起火来,还打孩子呢。

一天,我上玲玲家去玩,一进门就看见有只小鸟儿被拴在木棍上,正在扑腾着乱飞……我问:“哪儿来的小鸟?”那是只()的小鸟,()的羽毛闪耀着()的色彩。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文本解读
《灰雀》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讲述了列宁在与男孩的对话中,循循善诱,
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在学习活动中抓住人物语言中的标点、关键词
和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默读,但是带着问题去默读、去思考还缺少练习。

三年级孩子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
解不多,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对小男孩宽容的品质理解不够,更
是对怎样如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品质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知识点01我会写雀què(灰雀、麻雀、鸦雀无声)郊jiāo(郊外、城郊、荒郊野外)养yǎng(养病、培养、娇生惯养)粉fěn(粉红、粉色、粉身碎骨)粒lì(谷粒、饭粒、一粒米)男nán(男孩、男人、男女老少)或huò(或许、或者、不可或缺)者zhě(或者、作者、来者不善)冻dòng(冻死、防冻、天寒地冻)惜xī(可惜、惜别、怜香惜玉)肯kěn(肯定、不肯、宁肯)诚chéng(真诚、诚实、诚心诚意)02我会认宁níng(宁静、安宁、鸡犬不宁)胸xiōng(胸脯、胸口、胸有成竹)脯pú(胸脯、胃脯、拍胸脯)惹rě(惹人喜爱、惹祸、惹火烧身)仰yǎng(仰望、仰视、久仰大名)渣zhā(面包渣、渣子、药渣)03多音字散sàn(散步)sǎn(散漫)的de (我的)dí(的确)04近义词经常一一常常婉转一一动听喜爱一一喜欢果然一一果真仰望一一张望可惜一一惋惜或者一一或许诚实一一老实05反义词高大一一矮小喜爱一一讨厌仰望一一俯视肯定一一否定诚实一一虚假严寒一一酷热06理解词语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严寒:(气候)极冷。

可惜:令人惋惜。

自言自语:“言”和“语”都是说的意思,“自言自语”是自己对着自己小声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07句子解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看似是列宁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令男孩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教学难点】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课前准备】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板书课题)。

2、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教学意图:导入激趣。

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1、出示学习方法:⑴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⑴自己学。

⑵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⑴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可惜坚定果然诚实欢蹦乱跳仰望微笑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①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

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灰雀-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灰雀-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坚强()高大()寒冷()幸福()喜爱()【答案】示例:虚伪;懦弱;矮小;炎热;悲惨;讨厌【分析】本题考查了辨析反义词的能力。

【解答】解答此题,要了解什么是反义词,理解它的意义,还要广泛地积累词语。

词语积累多了,找反义词就容易多了。

2.【答题】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居然仍然(1)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爬上来了!(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活着。

”【答案】居然果然仍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及应用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需同学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识记。

“果然”表示确实如此,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者恢复原状。

此外,了解清楚每个词义,还要结合语境进行答案选择。

3.【答题】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胸(xōng)脯宁(níng)静郊(jiāo)外B. 真诚(chén)可惜(xī)或(huò)者C. 残渣(zhā)冷冻(dòng)惹(rě)人D. 灰雀(qüè)仰(yǎn)望养(yǎng)病【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

【解答】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答题】选字填空。

()多好的灰雀呀,可_______再也飞不回来了。

A. 猎B. 借C. 惜【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具体汉字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5.【答题】读句子,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第1篇】《灰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一、说教材:我执教的资料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灰雀》第一课时。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透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资料。

2、潜力目标: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二、说教法:人们常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潜力。

从人物品质角度渗透经典诵读(列宁名言)三、说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透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用心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得失:(略)灰雀说课稿(五):一、说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

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教学资料,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潜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八单元26灰雀(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1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八单元26灰雀(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1张PPT)演示课件

思考:下面的鸟类叫什么名字?
灰雀
下面,我们跟随列宁的脚步一起了解一个关于 灰雀的小故事!
灰雀
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喜欢群栖在 河谷、溪流、树林中,也可以笼养观赏。
喜欢吃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 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 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 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
认真听范读,者初步,了解无课文产,扫阶清课级文中革遇到命的生家字词、。 政治家、理论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平时我们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现有不少小巧可爱的鸟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的乐趣。
仰望 欢蹦乱跳家婉、转 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课文讲的是列宁对小男孩循循善诱,让小男孩将灰雀放回大自然的故事。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造句:他的心在胸膛里激烈地跳动着。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 巧记:在水(氵)旁边仔细观察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仰望 欢蹦乱跳 婉转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 这里是两点,不要多写一点 巧记:在水(氵)旁边仔细观察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仰望 欢蹦乱跳 婉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

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10),第三部分为(11-13)。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

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

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

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

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1、设疑导入。

伟大领袖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他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板书(灰雀)。

2、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灰雀》 (共11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灰雀》 (共11张PPT) 人教部编版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 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心口一致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心口不一
嘴上说的话
心里想的话
• 列宁: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男孩:没… …我没看见。 • 列宁: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
怕冷。
• 男孩:……
• 列宁: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或者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或者
灰雀昨天去哪儿了?
(从课文中寻找证据)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到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 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说一说。

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

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

(板书课题)二、指导自学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

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三、读中感悟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⑴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

这一段该怎么读?⑵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⑶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⑴同位分角色练读。

⑵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⑶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PPT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诚实
可惜
熟读课文
闯关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 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 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 秀小组。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第八单元 · 第二十六课
灰雀
导入
走近名人
列宁(1870—1924), 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 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 主要创建人。原姓乌里扬诺 夫,列宁是他后来的笔名。
导入
列 宁 巧 妙 劝 男 孩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
男 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孩子的心
书写生字
雀郊养粉粒男 或者冻惜肯诚
第二课时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 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 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4)会飞回来?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合作交流
灰雀回去了, 男孩为什么还 低着头?
他为自己的错 误感到惭愧!
合作交流
你好!灰 雀,昨天 你到哪儿
去了?
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儿,一方面表明 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 对男孩的爱护。
合作交流
讨论:为什么列宁认为男孩是个诚实 的孩子?

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26 灰雀 课件

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26 灰雀 课件


赞美——(

宛如——(

映衬——(

越发——(

纯净——(

凉快 纵情 了解 发觉 贡献 肥沃 映射 赞扬 犹如 衬托 更加 纯洁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 理解——(
) 闷热

整体——( 奉献——( 燃烧——(
)误解
) )部分
天堂——( 吸引——( 迷惑——(
)索取 )
)熄灭
得意——( 神秘——(
灰雀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灰雀、或者” 等词语。
2 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 索,理清课文内容。。
3 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 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 热爱自然的熏陶。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sàn(散步)(一拍两散) 散 sǎn(散文)(散兵游勇)
1.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一模一样 有声有色 百发百中
2.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欢蹦乱跳 兴高采烈 察言观色 胡言乱语 粉身碎骨 眼疾手快
课堂小结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故 事。小男孩捉走了列宁喜欢的三只灰雀中的一只, 列宁遇到小男孩后,通过交谈,在交谈中表达对灰 雀的关心、担心和惋惜之前,感染小男孩,让小男 孩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男 孩的尊重、爱护。也赞扬了小男孩的知错就改的品 质。
柳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熟了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五、默写本学期学过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

如“露(l^u)出”的“露”,有“l^u”和“l)”两种读音,在课文里应读“l^u”,不读“l)”,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

一般读“l^u”时用于口语。

又如:“像一块石头似(sh@)的”中的“似”,有“sh@”和“s@”两种读音,在课文中应读“sh@”,不读“s@”,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2.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

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躯(身躯)搏(搏斗)浑(浑身)驱(驱使)博(博物馆)混(混水摸鱼)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

“拯”不要读成“ch7ng”。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本课有12个生字。

教师可引导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如:上下结构的字有“奈、巢、煞”,左右结构的字有“撼、躯、拯、幼、浑、哑、搏、愣”,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爱鸟
灰 雀
不见灰雀
又见灰雀
灰雀:胸脯颜色可爱,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喂食 列宁:找遍、询问、担心、惋惜 男孩:支吾、矛盾、不安、决定
喜 爱 之 情 心理变化
灰雀蹦跳 男孩低头 列宁微笑
男孩为自己的错误而惭愧 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
写法巧借鉴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字词学习
què jiāo
yǎng
fěn

nán
灰雀 郊外 养病 粉红 谷粒 男孩
huò zhě
dòng
xī kěn
chéng
níng
或者 防冻 可惜 肯定 诚实 安宁
xiōng pú rě
yǎng
zhā
胸脯 惹事 仰望 面包渣
sǎn 散打

sàn 散会 níng 安宁

nìng 宁可
kān 看门
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 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课文第 1、2、7、12 段写出列宁喜爱灰雀:列宁 每次散步路过白桦树时都要停下来仰望灰雀,还常常给它们 带吃的;灰雀失踪后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课文第 8、10 、11段写出小男孩喜爱灰雀:小男孩多次十分肯定地说灰雀 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小灰雀真的飞了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写法点拨: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 法。这里的对话突出了男孩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男孩的矛盾心理和 改正错误的决心。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方法,你能运用到写作中去吗?
运用实例: 冬冬:“爸爸,今天是周六,您答应我要去动物园的,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吧。” 爸爸:“我今天很累,明天行吗?” 冬冬:“您工作这么辛苦,在家休息好了,我还是和
列宁察觉到此前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但不想使 他难堪。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 灰雀 之间的 事,赞扬了列宁 善解人意 、 关爱儿童 、 爱护动物 的 品质,以及小男孩 知错就改 、 诚实守信 的品格。
文章结构
(3)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 雨果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收到别人宽容的。 —— 屠格涅夫
(5)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可以体会到列宁非常喜欢 这三只灰雀。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 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2.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从小男孩的回答中可以 猜出什么?
省略号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小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 令人生疑,由此可以猜测出灰雀的消失与小男孩有关系。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养病、 跳动、欢快、谷粒”等词语。 2.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难点) 3.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 (重点)
作者简介
列宁(1870—1924)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俄国 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者、苏联的主要缔造者。他领 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 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_找__遍___了,也没有找到
。所填词语说明了什么?这一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找遍”表现了列宁发 现灰雀不见后的焦急和担 心。
要用着急、担心的 ,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小男孩为什么支支吾吾的?他是不是向我隐瞒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肯 定灰雀会飞回来?看来灰雀失踪是因为这个小男孩,不过他愿意让灰雀重新回 来,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孩子,我相信他是喜欢灰雀的,所以我要 对他宽容一些,不能让他难堪。 小男孩:怎么办?我应该和这位先生承认小灰雀是我捉走的吗?这位先生看来 是真的喜欢小灰雀,可我也是啊。不行,我不能将小灰雀占为己有,我要将小 灰雀放回来。

kàn 看见
zhuàn 转圈

zhuǎn 转身
本来—— 原来 可惜——惋惜 经常——常常 肯定—— 一定 跳动—— 跳跃 婉转——委婉 严寒——寒冷 果然—— 果真
严寒—— 酷暑 高大—— 矮小
诚实—— 虚伪 肯定—— 否定
仰望—— 俯视 欢快—— 忧伤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婉(wǎn)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欢蹦乱跳】形容活泼、健康、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
第三部分(11—13):写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知道男孩是个 诚实的孩子。
课文解读
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透过 列宁和男孩的神态,领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 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从标红的三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
···
5.加点的这三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这三个词语写出了男孩已经 下定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想改 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 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6.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解读: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 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 发现自己的对错。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周易》
解读: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1)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增广贤文》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妈妈去吧!”
随堂练习 1. 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 高大 )的白桦树 ( 严寒 )的天气 (自言自语)地说
( 欢快 )的灰雀 ( 诚实 )的男孩 ( 婉转 )地歌唱
2.用“\”为下列词语划去错误的字。
(雀
鹊)跃
药(喳
渣)
(效
郊)游
3. 课内阅读。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
课外积累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
解读: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 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
(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朱熹
解读: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 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旧唐书》
3.这句话体现了男孩的什么心理?
体现了小男孩的矛盾心理。列宁的担心 让小男孩产生了内疚之情,因此他“想告诉” 列宁灰雀的下落,但他又“不敢讲”,他现 在还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地说这句话?
一方面表示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另一 方面是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 错误、改正错误。这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 循循善诱,以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段落可以分成几部分? 2.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本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三只灰雀的美丽与可爱,表现了列宁 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写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用对灰雀的担 第二部分(2—10):心和惋惜来感染捉走灰雀的男孩,让他
26.灰雀
RJ 三年级上
课文导入
课文围绕“灰雀”讲述了发生在列宁和一个小男 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循循善诱,保护男孩的自尊; 男孩知错就改,放回被捉的灰雀。故事的背后体现 的是列宁对孩子的尊重、爱护,这份尊重和爱护让 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及时改正了错误。
知识绿卡
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 色多样,鸣声悦耳。多栖息在河谷、 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 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 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 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 区都能见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