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合集下载

以高考真题详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共57页)

以高考真题详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共57页)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高考真题详解一、渲染杳杳寒山道(唐)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寒山,生卒年不详,唐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

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

⑵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

⑶淅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

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注释1.【答案】(1)久留(逗留)依依不舍(2)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表达的感情,要结合句子语境准确理解。

“淹留野寺出”是说在野寺逗留了很长时间,“淹留”指久留,或逗留;联系题目,逗留时间长是因为与朋友不忍分别,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解题时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首先,要明确点染的艺术手法特点。

点,点明感情,染,以景物描写渲染;其次,从诗中找到运用了此手法的句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从“送君多暮情”看,开篇点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暮情”,是伤离别;从“淹留野寺出,向背(正面和背面)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_________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_________杜_________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②迟日:春日。

③造次:匆忙。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倍增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通篇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诗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发了怀念京国的悲思愁绪。

《绝句漫兴九首(一)》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情绪。

第一句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二句是说春色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责怪之辞:花匆匆的开放,莺频频地啼叫,似乎故意来捉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本诗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是哀感倍生。

题目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从大的类型来看,情与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审核版】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doc

【审核版】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doc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随堂演练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解析:画线句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所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很清楚了。

前文有“乡泪”,本句有“迷津”,所以自然有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

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

答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小注可知诗人身处晚唐,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此时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答案: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术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术含解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判D。
16. 此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明白得和分析类试题,依照对文本的明白得和选项的明白得只有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判D。
17. 此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别离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要紧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音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述角度的不同。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答案解析和诗歌翻译共8页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答案解析和诗歌翻译共8页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白话翻译)二、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一、(2018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8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18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 第1章 ⅱ 微专题2(2)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 第1章 ⅱ 微专题2(2)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含答案

沙头宿鹭联拳静, 更衬托出前一句景 船尾跳鱼拨剌鸣。 物的“静” 。 前两句主要是运用 正面描写,表现天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面的直接的描写是 (李白)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描写周 天姥连天向天横, 姥山的高峻奇伟之 围的事物,使描写 势拔五岳掩赤城。 势;后两句则是用 对象更鲜明、突出 天台四万八千丈, 侧面描写烘托天姥 的是侧面描写。 对此欲倒东南倾。 山的高峻奇伟。 “行人临发又开 秋思(张籍) 封”这个细节显示
下垂、婀娜多姿联
碧玉妆成一树高, 想到翠绿的丝带,
物,或把事物中类 万条垂下绿丝绦。 运用巧妙的比喻, 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 造成一个典型。 二月春风似剪刀。 漫色彩的新颖形 象。 这首诗选择月夜遥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 望洞庭(刘禹锡) 望的角度,通过极
的基础上,经过联 湖光秋月两相和, 富想象力的描写, 想 象 想、推断、分析、 潭面无风镜未磨。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 综合,创造出新的 遥望洞庭山水色, 别出心裁地再现于 观念的思维过程。 白银盘里, 今日冷落凄凉形成 对比对照 或情形作对照,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强烈的对比,使读 相比较, 突出强调。 宫女如花满春殿, 者感受特别深切, 只今惟有鹧鸪飞。 其中蕴涵着诗人深 沉的历史思考。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 通过特定的、容易 引起联想的具体形 象 征 象,表现与之有相 似或相近特点的概 念、思想和感情。 绕、层峦叠嶂,自 登崖州城作(李德 裕) 己所处的郡城正处 在严密封锁、重重
对环境、景物作多 渲 染 方面的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加强 艺术效果。 用最朴素、最简练 的笔墨,抓住所写 白 描 对象的特征,如实 地勾勒出人物、事 物与景物的情态面 貌。 虚实结合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古诗的表现手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早雁杜牧①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③岸莓苔④。

[注]①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

②仙掌:汉代建章官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③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

④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

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

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细捻轻拢”句,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C.诗中的“春蚕食叶声”是一种比喻,暗示着考生在考场上的紧张和焦虑。

D.诗人XXX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却有群公们的精准评判,使他感到欣慰。

E.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

改写)这首诗描写了礼部贡院的进士考试场景,作者XXX通过写景、写人、写心理等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喜悦、自卑和感激之情。

其中,诗的第一句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XXX”形象地描绘了考场的肃穆和怡人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则将考生比作战士,表现了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使得作者感到欣慰。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身后文章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富贵之人,认为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展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努力和成果的自豪。

C.礼部考试选送的考生都来自各地,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标准。

D.朝廷对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参与选材工作,需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诗中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被后世广为称道,其精妙之处在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蚕食叶子时的声音和场景。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XXX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他的诗歌创作水平。

B.XXX常常私下模仿XXX的诗歌,这反映了XXX的创作水平很高。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贵族,认为他们无法真正获得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成果和努力。

C.XXX在诗中称呼XXX为“短李”,暗示他对XXX的诗歌创作不太认可。

D.作者坚信自己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是否在当时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唐代:XXX
新秋瑞霭晚云收,洞庭初见月如钩。

半夜钟声到客舍,沉湎不知夜已半。

注】秬秸:一种谷子。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中,第一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晚上的瑞霭和月亮;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

在写景的同时,把情感融入了景中,形
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答案:诗歌颔联巧妙地融合了景与情,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把情感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本词通过描写松竹、翠萝、江山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萧
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情。

上片写出幽径无人、
独自芳香,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寻找知音的渴望。


片则通过“共梅花语”、“寻芳侣”、“香在无心处”等语句,突出了兰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整首词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2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另U 离情。

注释: 【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分)(王昌龄《古意》) (晁补之《吴松道中》) (张耒《感春》)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杜甫《秋兴八首》)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11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随堂演练
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解析:画线句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所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很清楚了。

前文有“乡泪”,本句有“迷津”,所以自然有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

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

答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小注可知诗人身处晚唐,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此时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答案: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裴回①,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②遮掩窗儿黑。

【注】①裴回:即徘徊。

②生憎:此处作厌恶解。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回答。

答案:①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

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手法。

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

③借用典故。

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

④运用拟人手法。

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客意
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注】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