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综述PPt
智能天线简介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AAA,Adaptive Antenna Array),最初应用于雷达、声纳、军事方面,主要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位,大家熟悉的相控阵雷达就是一种较简单的自适应天线阵。
移动通信研究人员给应用于移动通信的自适应天线阵起了一个较吸引人的名字:智能无线,英文名为smart antenna或Intelligent antenna。
1.基本结构顾名思义自适应天线阵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一个天线后接一个加权器(即乘以某一个系数,这个系数通常是复数,既调节幅度又调节相位,而在相控阵雷达中只有相位可调),最后用相加器进行合并,这种结构的智能天线只能完成空域处理;同时具有空域、时域处理能力的智能天线在结构上相对复杂些,每个天线后接的是一个延时抽头加权网(结构上与时城FIR均衡器相同)。
自适应或智能的主要含义是指这些加权系数可以恰当改变和自适应调整。
上面介绍的是智能天线用作接收天线时的结构,当用它进行发射时结构稍有变化,加权器或加权网络置于天线之前,也没有相加合并器。
2.工作原理假设满足天线传输窄带条件,即某一入射信号在各天线单元的响应输出只有相位差异而没有幅度变化,这些相位差异由入射信号到达各天线所走路线的长度差决定。
若入射信号为平面波(只有一个入射方向),则这些相位差由载波波长、入射角度、天线位置分布唯一确定。
给出一组加权值,一定的入射信号强度,不同入射角度的信号由于在天线间的相位差不同,合并器后的输出信号强度也会不同。
以入射角为横坐标对应的智能无线输出增益(dB)为纵坐标所作的图被称为方向图(天线术语),智能天线的方向图不同于全向(omni)天线(理想时为一直线),而更接近方向(directional)天线的方向图,即有主瓣(main lobe)、副瓣(side lobe)等,但相比而言智能天线通常有较窄的主瓣,较灵活的主,副瓣大小、位置关系,和较大的天线增益(天线术语,天线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最强大向的增益与各方向平均增益之比),另外和固定天线的最大区别是:不同的权值通常对应不同的方向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权值来选择合适的方向图。
对智能天线介绍26页PPT
2020/5/1
6
智能天线和自适应天线的不同
❖ 智能天线以自适应天线为基础的新一代天线系统, 其目标是通过抑制干扰和对抗衰落来增加系统容 量,进而提高频谱利用率,不仅涉及智能接收, 还包括智能发射;
❖ 智能天线与自适应天线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只 能对功率方向图进行调整,而前者还可以独立的 对信道方向图进行调整。智能天线的最大魅力在 于,它可以利用信号方向的不同,将不同信号分 开,从而对传统信道空分复用,增加系统容量。
2020/5/1
11
波束空间处理方式
❖ 包含两级处理过程,第一级对各阵元信号进行固定 加权求和,形成多个指向不同方向的波束;
❖ 第二级对第一级的波束输出进行自适应加权调整后 合成得到阵列输出,此方案不是对全部阵元是从整 天计算最优的加权系数作自适应处理,而是仅对其 中的部分阵元作自适应处理,因此,属于部分自适 应阵列处理;
❖ 计算量小,收敛快,且具有良好的波束保形性能, 是当前自适应阵列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20/5/1
12
智能天线的结构
❖ 典型阵列; ❖ 结构原理; ❖ 系统组成。
2020/5/1
13
典型阵列
❖ 均匀线阵; ❖ 随机分步线阵; ❖ 十字阵; ❖ 圆阵; ❖ 面阵,等。
2020/5/1
14
结构原理图
❖ 最小方差准则:
最佳加权使得阵列输出噪声的方差最小;
❖ 最大似然准则:
经过空时加权后的估计信号与期望信号有最大
2020/5/1 可能的相似;
21
智能天线在3G中的应用
❖ 欧洲
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Research into Advanced Communication in Europe)计划中实施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 究,2019年初开始现场试验。天线由八个阵元组成,射频工作频 率为1.89GHz,阵元间距可调,阵元分布分别有直线型、圆环型和
智能天线技术综述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N 2 T 8
文献标识码 : A
综合 、 详细地论述 了智能天线 工作原理 、 信号模 型 、 柬形 成算法和应用 智能天线 ; 波 信号模型 ;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盲波束算法
现状 , 并提出了目前在智能天线技术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文 章 编 号 :0 7 3 4 ( 0 ) 7 0 5 — 5 10— 03 2 1 0 — 0 1 0 0
d t i t e d fiu t so ma t n e n e h o o y a e p e e t d f a l . e al h i c le ns , f i r a t n a t c n lg r r s n e i l n y
Ke wor s: y d
Ab ta t s rc :
Th p r t g p i cp e fs a ta t n a t e sg a mo e , e mf r i g ag r h s a d a p ia i n s a u x o n e n e o e a i r il s o m n e n s,h in l n n r d lb a o m n l o i m n p l t t t s a e e p u d d i t c o r
线 是 1 智 能 化 的 天 线 形 式 ,是 2 / 3 的 关 键 技 术 种 GB G
智 能 天线 由以下 天 线 阵列 、 数 或数/ 模/ 模转 换 、 自 适 应处 理 、 束形 成 网络等 4部分 组成 。 能天线 结构 波 智
示 意 见 图 1 。
之一 ’ 智能 天线可 以改 善通信 链路 性能 . 。 大大 提高 系
中讯 邮电 咨 询 设 计院 有 限 公 司 , 京 1 0 4 北 0 0 8)
智能天线
主要内容
• • • • • • 智能天线的概念 智能天线的发展历史 智能天线的结构 智能天线的两种工作方式(*) 智能天线技术优越性 智能天线技术的前景
什么是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 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 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 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智能天线的原理是将无 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 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 DOA(Direction of Arrin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 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 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下图为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原理图, 阵元接收的信号首先下 变频到基带,然后每路信号用复扰码分离同相和正交分路, 通过利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导频信号,可以对每路信号的时 延和相位进行较准确的估计。导频符号对信道的估计可以 对波束形成加权矢量进行控制.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方向图 无固定的形状,可以随着信号及干扰的变化动态自适应变 化。
智能天线的两种工作方式
智能天线主要分为两大类
• 自适应天线阵列 • 切换波束天线
一、自适应天线阵列
自适应天线是一种控制反馈系统,它利用多个 天线阵元接收信号的加权组合进行信号处理。它 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根据一定的准则形成天线阵列 的加权向量,通过对各天线阵列接收信号进行加权 合并,在期望用户的方向形成主波束,在干扰方向 上形成零陷,同时,自适应天线能根据期望用户和 干扰的空间位置改变自动调整接收和发射方向,将 天线的主波束对准期望用户,而将零陷对准干扰用 户,从而达到提高信干噪比(SINR)的目的。
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前景
未来无线系统需要可以适用于各种通信环境的信号处 理技术,因此未来智能天线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认真地考 虑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折衷地优化。 首先,在物理层的可重配置性方面,为了使无线通信 收发机可以工作在多参数连续改变的环境中,需要在收发 机中采用可重新配置的自适应技术来调节结构,从而获得 最好的性能。 其次,在不同层之间的优化中,通过由OSI模型定义的 高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 结合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的参数来设计智能天线,使 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智能天线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技术日益 成熟,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 将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天线PPT课件(完整版)
天线发展简史
一、1886,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1894)
1839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发现、 1873年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完成的电磁 理论,在1886年由海因里希· 鲁道夫· 赫兹建立了第一个无 线电系统,首次在实验室证实。
§1.1 辅助函数法
在远场区
E jA E jA E jA Er 0
1 j ˆE ˆ A H r r
天线辐射问题分析过程
§1.2 电基本振子
什么是电基本振子? 一段通有高频电流的直导线,当导线长度远远小于
7
天线发展简史
三、1980, 超大阵列(VLA)抛物面天线(Very Large Array Steerable Parabolic Dish Antennas)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Socorro, New Mexico)的超大阵 列天线由27面直径为25米的抛物面按Y型方式排列组成,是 世界第一个射电天文望远镜。其分辨率相当于36千米跨度的 天线,而灵敏度相当于直径为130米的碟型天线。
2 A k A J
2
A 4 A 4
-线电流
远场辐,忽略高阶项
1 n 2,3,4, rn
jkr e ˆA , ˆA , ˆAr , A r , r
r
1 ˆA , ˆA , 1 E je jkr 2 r r
天线与电波传播
绪论
《智能天线》课件
通过自适应算法,智能天线能够优化波束形状、抑制干扰、 提高信噪比等,从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多天线协同工作
协同工作
智能天线系统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 这些天线单元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信 号的接收和发送任务。
分集技术
通过多天线协同工作,智能天线能够 利用分集技术提高信号的可靠性,降 低多径干扰和衰落影响。
05
智能天线的发展趋势与 未来展望
高频谱利用与高效传
总结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变 得越来越紧张。智能天线技术通过高效利用 频谱资源,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 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智能天线采用自适应算法,动态调整波束方 向和功率分配,有效避免了信号干扰和浪费 。同时,智能天线还能实现多用户同时通信 ,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智能天线》ppt课件
目录
• 智能天线概述 • 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 • 智能天线的应用场景 • 智能天线的优势与挑战 • 智能天线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智能天线的实际案例与演示
01
智能天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能天线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 术的自适应阵列天线,能够实现波束 赋形、跟踪和干扰抑制等功能。
• 尽管智能天线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智能天线的算法复杂度较高,需要高性能的处理 器才能实现实时运算。此外,由于智能天线的功能依赖于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其硬件实现难度也较大。然而,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这些问题已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优化算法可以降低算法复杂度;采 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硬件加速技术可以降低硬件实现难度。这些解决方案有助于 推动智能天线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
第四章 智能天线技术PPT课件
14
2. 寻向型天线(Direction Finding Antenna)
15
3. 优化合并型天线(Optimum Comdining Antenna)
16
4.2.3 智能天线的天线阵列
天线阵列是智能天线系统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在智能天线中,常见的天线 阵列形式有:直线阵列、圆环阵列和平 面阵列。
51
4.3 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的研究
52
我国早已将研究智能天线技术列入国 家863-317通信技术主题研究中的个人 通信技术分项,许多专家及大学正在进 行相关的研究。
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基于同 步码分多址技术,广泛采用了智能天线 和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系统根基的 SCDMA-WLL的现场运行结果,足以 证明基于TD-SCDMA技术的第三代移 动通信系统是可行和成熟的。
53
欧洲在进行了基于DECT基站的智能天 线技术研究后,继续进行诸如最优波束 形成算法、系统性能评估等研究。日本 某研究所提出了基于智能天线的软件天 线概念,即用户所处环境不同,影响系 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亦不同,可通过软件 采用相应的算法。
54
美国的Metawave公司对用于FDMA、 CDMA、TDMA系统的智能天线进行了 大量研究开发; ArrayComm公司也研制 了用于无线本地环路的智能天线系统; 美国德州大学建立了智能天线试验环境; 加拿大McMaster大学也对算法进行了研 究。
59
60
上图给出了一个用于DSCDMA系统的时空 域联合处理系统结构框图。它除了有智能天线 部分,还有多用户联合检测部分。在多用户联 合检测部分,如我们需要先得到用户0的信号。 Demi和Modi (i=1,2,…,M)分别将来自第i个用 户的扩频干扰解调后重新扩频,自适应数字滤 波器ADFi用来识别包括无线信道和天线阵列的 参数,以产生对干扰的复制。从智能天线输出 端的信号y(k)中减去干扰信号,得到的u(k)经 过自适应滤波器ADF0得到用户0的信号。再通 过Dem0解调后得到基带信息,把它重新扩频、 调制再与ADF0的输出相减,就得到了用于控 制ADFi(i=0,1,…,M)的误差信号。
智能天线PPT 2
发射方向图,将天线的主波束对准期望用户,而将零陷对准干扰用户。
Principles of 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原理
Adaptive array system diagram 自适应阵列系统图
Principles of 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原理
Smart antenna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 智能天线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2
Principles of 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原理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FDMA) or code area(CDMA) ,and expand the space domain, belongs to the air separation system of multiple access (SDMA).
Principles of 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原理
Smart antenna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adaptive antenna
and Switch beamantenna .
智能天线主要分为两大类:自适应天线和切换波束天线。 Switch beam antenna can moving from one sector to another sector,
智能天线使通信资源不再局限于时间域(TDMA)、频率域(FDMA)或码域(CDMA) 而拓展到了空间域,属于空分多址(SDMA)体制。 China put forward by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ndard applied in td-scdma SDMA technology 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中就应用了SDMA技术。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
自适应天线阵列
01 研究简史
03 实现原理 05 技术分类
目录
02 天线结构 04 系统特点 06 应用领域
目录
07 研究趋势
09
对无线资源管理的影 响
08 的基本概念
基本信息
智能天线又称自适应天线阵列、可变天线阵列、多天线。智能天线指的是带有可以判定信号的空间信息(比 如传播方向)和跟踪、定位信号源的智能算法,并且可以根据此信息,进行空域滤波的天线阵列。
(4)抗衰落。采用智能天线控制接收方向,自适应地构成波束的方向性,可以使得延迟波方向的增益最小, 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智能天线还可用于分集,减少衰落。
(5)实现移动台定位。采用智能天线的基站可以获得接收信号空间特征矩阵,由此获得信号的功率估值 和到达方向。通过此方法,用两个基站就可将用户终端定位到一个较小区域。
欧洲研究简史
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计划中实施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称为TSUNAMI。实验评测了采用 MU-SIC算法判别用户信号方向的能力,同时,通过现场测试,表明圆环和平面天线适于室内通信环境使用,而市 区环境则更适合采用简单的直线阵。
此后,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又在ACTS计划中继续进行了第二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即TSUNAMIⅡ,旨 在考察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采用智能天线系统的可行性和具体优势。通过大量宏蜂窝和微蜂窝的实验,用以验证智 能天线系统在商用络中的工作情况。通过对两套系统收发性能的比较,证实了实际的智能天线方向图与理论方向 图的一致性,实际所能达到的干扰抑制能力与理想的干扰抑制能力相差通常在2dB以内。实验结果同时也说明, 智能天线系统在郊区宏蜂窝环境下的干扰抑制水平比较理想,而在市区微蜂窝环境下的干扰抑制能力则与环境杂 波有关。
智能天线概要PPT课件
空分多 址大大 增加系 统容量
智能天线技术实现
• 智能天线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天线阵元、模数转换、自适应处理器、 波束成型网络。自适应处理器根据自适应空间滤波/波束成型算法和 估计的来波方向等产生权值,波束成型网络进行动态自适应加权处 理以产生希望的自适应波束。
第3页/共13页
智能天线技术实现
8天线智能天线圆阵
➢ 频率范围: 2010~2025MHz ➢ 增 益: 8×8dBi ➢ 驻 波 比: ≤1.4 ➢ 主波束下倾: 6.5° ➢ 垂直波束宽度: 15° ➢ 输入阻抗: 50Ω ➢ 耐 功 率: 50W ➢ 极化方式: 垂直极化
第9页/共13页
8天线智能天线线阵
➢ 频率范围: 2010~2025MHz ➢ 单元天线增益: 14dBi ➢ 天线阵增益: 23dBi ➢ 驻 波 比: ≤1.4 ➢ 垂直波束宽度: 9° ➢ 输入阻抗: 50Ω ➢ 耐 功 率: 50W ➢ 极化方式: 垂直极化
智能天线的作用
• 使用智能天线:
• 不使用智能天线:
• 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 活状态的移动终端
• 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 个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
• 能量分布于整个小区内
• 所有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均 相互干扰,此干扰是 CDMA容量限制的主要原 因
Talk 干扰
自适应阵列基站
Talk 普通基站
第1页/共13页
第10页/共13页
天馈系统实物图
第11页/共13页
天馈系统实物图
第12页/共1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智能天线基本原理
• 智能天线是一个天线阵列。它由多 个天线单元组成,不同天线单元对 信号施以不同的权值,然后相加, 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智能天线技术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16
精选ppt课件2021
8
▪ (1)它采用自适应算法,其
方向图与变形虫相似,没有
固定的形状,随着信号及干
扰而变化。它的优点是算法
较为简单,可以得到最大的
信号干扰比。但是它的动态
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另外,
精选ppt课件2021
9
▪ (2)固定形状方向图智能天线在工作时,
天线方向图形状基本不变。它通过测向确
赋形将受严重影响。这样,不仅得不到智能天线的优势,甚至完全不能
通信。
精选ppt课件2021
15
▪ (3)目前,在智能天线算法的复杂性和实时实现的可能性之间必须进行折 中。这样,实用的智能天线算法还不能解决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宽度的多 径干扰,也无法克服高速移动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信道恶化。在多径严重 的高速移动环境下,必须将智能天线和其他抗干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结合使用,才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联合检 测( joint detection) 、干扰抵消及Rake接收等。目前,智能天线和联合检 测或干扰抵消的结合已有实用的算法,而和Rake 接收机的结合算法还在 研究中。
-带领我们进入极速通信的时代
智能天线技术
精选ppt课件2021
1
基本介绍
随着社会信息交流需求的急剧增加、个 人移动通信的迅速普及,频谱已成为越来 越宝贵的资源。智能天线采用空分复用 (SDMA),利用在信号传播方向上的差别, 将同频率、同时隙的信号区分开来。它可 以成倍地扩展通信容量,并和其他复用技 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 源。另外在移动通信中,由于复杂的地形、 建筑物结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大量用户 间的相互影响,产生时延扩散、瑞利衰落、 多径、共信道干扰等,使精选p通pt课件信2021质量受到严 2
38智能天线25页PPT
(1)基于时间参考方式的算法
基于时间参考方式的算法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利用 导引信号来恢复信号。这类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 实时跟踪,非常适合多径丰富且信道特性变化剧烈的环境 ,缺点是需要系统发射训练序列,会占用一定的系统频谱 资源。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一Least Mean Square)基于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应用了梯度估计的最陡下降原理,适 用于作环境中信号的统计特性平稳但未知的情况。算法迭 代公式如下:
对一个等间距的元直线阵 ,M如果阵元间距为 ,信d
号波长为 ,信号 从相X对阵轴法线夹角为 的方向入射
,如图3-37所示,则t时刻 个阵元信M号的向量和是
式中,
M
Y(t) X(t)ej(i1) i1 2(d/)sin
(式3-17) (式3-18)
天线阵的方向图仅由下式确定
M
A() e(j(式i1)3-19) i1
3.8 智能天线
学习目标
理解智能天线的原理 理解智能天线的接收准则 理解智能天线中常用的自适应算 理解智能天线的作用
3.8 智能天线
3.8.1智能天线的原理 3.8.2智能天线的接收准则 3.8.3智能天线中常用的自适应算 3.8.4智能天线的作用
利用智能天线,借助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在入射角度上 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合并权值,形成正确的天线接收模式 ,即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低增益副瓣对准主要的干扰信 号,从而可更有效的抑制干扰,更大比例的降低频率复用 因子,和同时支持更多用户。
J取最小值的最佳权 W,opt可由令其对 的W梯度为零求得
W J 2 R x W (x 式2 3r -x 25 )d 0
得到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的最优全向量
3G之智能天线-PPT精选文档23页
零辐射方向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从而
节省了发射机的功率,减少了信号干扰与 电磁环境污染。
03.12.2019
15
智能算法分类
智能算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域中进行 处理来获得天线最优加权,这些算法起源 于自适应数字滤波器,像最小均方算法、 递归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等;另一类是在空 间域对频谱进行分析来获得DOA的估计, 它是通过使用空间取样,空间谱估计算法 来得到天线的最优加权值,如果处理速度 足够快,可以跟踪信道的时变,所以空间 谱估计算法在快衰落信道上优于时域算法。
美国Metawave公司,ArrayComm公司对智 能天线进行了大量研究;
03.12.2019
20
智能天线的研究方向
论证智能天线对通信系统的功效:
对通信系统容量的提高; 抗多径干扰的性能;
提出优化方案和快速算法;
03.12.2019
21
平面型三种形式。
日本
ATR光电通信研究所研制了基于波束空间处理方式的多波束智能 天线。天线阵元布局为间距半波长的16阵元平面方阵,射频工作
频率是1.545GHz。
中国
ArrayComm公司和中国邮电电信科学研究院信威公司研制出应用 于无线本地环路(WLL)智能天线系统。
03.12.2019 中国的TD-SCDMA是3G中比较明确使用智能天线的方案
03.12.2019
5
自适应阵列系统
03.12.2019
6
自适应阵列系统原理
融入自适应数字处理技术的智能天线是利 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去测量不同波束的 信号强度,因而能动态地改变波束使天线 的传输功率集中。应用空间处理技术可以 增强信号能力,使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个 信道。
第7章_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引出
最初的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 主要用于雷达、声纳、 天线阵列(AAA, 抗干扰通信、定位、 Adaptive Antenna 军事方面等,用来完 Array)。 成空间滤波和定位。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以及对移 动通信电波传播、组网技术、天线理论等 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智能天线开始用于 具有复杂电波传播环境的移动通信。
2R 2 nm cos( n m ) m N
智能天线原理-圆阵波束形成
使用Matlab仿真可以得到一系列方向图设计: (注意这是在信号最大化准则下的最优,在工程 最优准则优很多种)
信号在112o方向 和305o方向的方向图
7.3.3 多波束形成天线的实现方法
从系统构成来讲,线阵多波束形成与圆阵多波束 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完全类似的,都是通过N个复 加权矢量Wm对N根天线的输出信号进行加权处 理,得到M个不同指向的窄波束,只是复加权矢 员不同而已。
智能天线的基本结构
天线分配
1
幅相加权
接收机
用户1
2
. . . N
幅相加权 接收机 幅相加权 接收机
用户2
用户M
覆盖范围的比较
新建系统投资比较
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功能 (1)抗衰落
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路径由反射、 折射及散射的多径波组成,随着移动台移动 及环境变化,信号瞬时值及延迟失真的变化 非常迅速,且不规则,造成信号衰落。采用 全向天线接收所有方向的信号,或采用定向 天线接收某个固定方向的信号,都会因衰落 使信号失真较大。如果采用智能天线控制接 收方向,天线自适应地构成波束的方向性, 使得延迟波方向的增益最小,减小信号衰落 的影响。
抗干扰应用的实质是空间域滤波。智 能天线波束具有方向性,可区别不同 入射角的无线电波,可调整控制天线 阵单元的激励“权值”,其调整方式 与具有时域滤波特性的自适应均衡器 类似,可以自适应电波传播环境的变 化,优化天线阵列方向图,将其“零 点”自动对准干扰方向,大大提高阵 列的输出信噪比,提高系统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研究简史
早期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尤其是雷达领域,目的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有效地识别和跟踪目标。随后,智能天线在信 道扩容和提高通信质量等方面具备的独特优势 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日本、欧洲和美国的 许多研究机构都相继开展了针对智能天线的众 多研究计划,这也为智能天线的迅速发展奠定 了基础。
一组特定的权向量w可以形成特定的波束。若要形 成多个不同指向的波束,则可以采用多个不同权向量的 波束形成器。
图7 多波束的形成原理图
图8 利用多波束形成网络的切换波束系统
在120°扇区内,波束形 成网络预先形成了等间 距的4个固定波束照射整 个扇区,系统扫描每个 波束,检测输出信号强 度,当某个期望用户处 于如图9中的位置时,波 束2输出功率将最大,因 此系统选择波束2对准期 望用户。当用户移动到 其它位置时,系统将切 换到相应波束上。
结构
天线阵列 下变频器 模数转换 自适应处理器 波束成型网络
图6 自适应天线工作原理
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利用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 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阵元数目而确定。 随着用户在小区中移动,基站选择不同的相应波 束,使接收信号最强。用户信号并不总在固定波 束中心,当用户出于波束边缘,干扰信号位于波 束中央时,接收效果最差,不能实现最佳接收。
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旋转不变技 术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最大似然法。
自适应波束赋形的目的是通过自适应算法得到 最佳加权系数。采用何种算法首先需要考虑自 适应准则,主要有最大信噪比(SNR)、最小 均方误差(MMSE)、最小方差、最大似然等
效率,提高系统的容量。
智能天线可以实现手机定位。
六、智能天线的应用
最初的智能天线技术主要用于雷达、声呐、军 事抗干扰通信,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位等。随着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组网技术、 天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现代数字信号处 理技术发展迅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处理能力不断 提高,利用数字技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成为可能, 提高了天线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程度。智能天线技 术因此用于具有复杂电波传播环境的移动通信。
八、未来智能天线的研究趋势
物理层的可重配置性。
不同层之间的优化。
多用户分集 实际的性能评估 仿真方法
d i ( ) i 1sin( ) c
(1)
其中c为光速 信号s(t)在参考阵元上的感应信号可以用 复数形式表示为:
t ut exp j 2f 0t x1
2
信号s(t)在第i个阵元上的感应信号可表示 为:
xi t x1t exp j 2f 0i
日本
日本最早开始智能天线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 到1987年,研究人员已经指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 (MMSE)准则的自适应天线能够减小多径衰落,因而 可以用于高速移动通信应用中。 此外,日本ATR光电通信研究所也研制了基于波束 空间处理方式的多波束智能天线。随后,ATR研究所又 针对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上适用的智能天线形式进行了 大量探讨,最终提出了单端口电激励的ESPAR天线。该 天线巧妙地利用了各阵元之间的耦合,在天线处实现了 空间滤波。
T
8 9
阵列输出信号y(t)可表示为:
根据不同的准则选取加权向量ω,可使某 个方向上的信号得到最佳合并,而其他方向上 的干扰和信号则被抑制。
窄带传输条件下采用窄带波束形成器, 如图4:
图4 窄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图
当不满足窄带传输条件时,信号带宽比较大, 信号通过天线阵时,不仅存在着相位差,振幅 也发生变化。对这样的宽带信号,应该选择宽 带信号处理方案,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框图如 图5所示。 和窄带波束形成器不同,宽带波束形成器 中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都要用一个FIR滤波器 进行处理,由于信号中不同的频率分量通过天 线阵产生的相移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对相 移差进行补偿,因而这种处理器具有频率选择 性。
2 x1t exp j (i 1)d sin
λ为载波波长,把信号s(t)在天线阵上感应的 信号用向量表示为:
3
x(t ) x1(t ), x2(t ),,xL(t ) ( ) x1(t ) 4
T
1 2 exp d sin j 其中 2 d ( L 1) sin exp j
四、智能天线算法
智能天线算法决定着暂态响应的速率 和实现电路的复杂度,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进行波束智能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天 线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辨识信号的 方向和自适应赋形的实现。根据这两个方 向分类,有以下算法。
辨识信号到达方向,代表的算法有: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多信 号分类)算法
图9 波束切换示意图
多波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复杂度较低、 运算量小、易于实现、无须判定用户信号到达 方向(DOA)的优点。 但不能实现自适应干扰置 零,干扰抑制差。 自适应天线阵列在载干比和系统容量的改 善方面都比多波束天线强。但算法一般较复杂, 运算量,存储量一般较大,为了满足实时处理 的要求,对硬件的处理速度和存储单元要求较 高。
智能天线的阵元排列方式有直线型、圆 环型、平面型等几种类型,其中等间距 线天线阵最为常见,下面基于等间距天 线阵建立智能天线的信号模型,如图3所 示。
第一个阵 元为参考 阵元 图 3 等距天线阵
L为等间距线天线阵的阵元个数;d为阵元间距;θ为信号 s(t)的入射方向与天线阵法线方向的夹角
s(t)到达第i个阵元与到达参考阵元的时间 差为:
智能天线可以增加小区覆盖距离。 智能天线可以保证小区内的有效覆盖。 智能天线可以利用多径固有的分集效应改善链
路质量,减小信号的延迟扩展,进而提高数据 的传输速率。
智能天线利用空分多址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提高系统的容量。
增加了每个小区能同时容纳的用户数,延
长移动台电池寿命
智能天线利用空分多址可以提高频谱利用
宽带波束形 成器同时在 空域和时域 对接收到的 信号进行处 理,这种处 理方式称为 空时阵列处 理。
图5 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
三、工作方式 自适应天线阵列 自适应天线是一种控制反馈系统,它根 据一定的准则,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形成 天线阵列的加权向量,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 进行加权合并,在有用信号方向上形成主波 束,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从而提高信 号的输出信干噪比。
图1 智能天线实验平台
图2 智能天线
二、工作原理
智能天线的原理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 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 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 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 信号的目的。同时,智能天线技术利用各个移动用 户间信号空间特征的差异,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 一信道上接收和发射多个移动用户信号而不发生相 互干扰,使无线电频谱的利用和信号的传输更为有 效。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以自适应阵列天 线为代表的智能天线已成为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中国TD-SCDMA系统是应 用智能天线技术典型的范例,它采用TDD方式, 使上下射频信道完全对称,可同时解决诸如天线 上下行波束赋形、抗多径干扰和抗多址干扰等问 题。该系统具有精确定位功能,可实现接力切换, 减少信道资源浪费等优点。
DMI(Direct
Matrix Inverse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 Least Squares、递归最小二
RLS(Recursive
乘)算法
CMA(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恒模)
算法
五、智能天线系统特点
5
称为引导向量。考虑噪声,x(t)可表示为:
xt x1t nt
其中
6
T
n(t ) n1(t ), n2(t ),,nL(t )
7
窄带传输条件下采用窄带波束形成器,记ω 为加权向量 即:
1, 2,L
T y t xt
欧洲 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计划中实 施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称TSUNAMI。 此后,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又在ACTS 计划中继续进行了第二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 即TSUNAMIⅡ,旨在考察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采 用智能天线系统的可行性和具体优势。
其他国家
美国和中国也研制出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WLL) 的智能天线系统。该产品采用可变阵元配置,有12元和4 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可供不同环境选用,在日本进行的现 场实验表明,在PHS基站采用该技术可以使系统容量提 高4倍。此外,ArrayComm还研制出用于GSM、PHS和无 线本地环路的IntelliCell天线,该天线已经在全球多个国 家投入实用。除ArrayComm以外,美国Metawave、 Raython以及瑞典Ericsson都有各自的智能天线产品,这 些智能天线系统都是针对移动通信开发的,用于GSM、 TDMA或者CDMA。由中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G标准之一的TD-SCDMA之中就明确规定要采用智能天 线。
智能天线
一、基本概念
在移动通信环境条件下,复杂的地形、建筑 物的结构都会对电波的传播产生影响,大量用户 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时延扩散、瑞利衰落、多 径、信道干扰等,从而会使通信质量受到影响。 采用智能天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天 线采用空分多址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 差别,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码道的信号区分开 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