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续教育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课件
定期对医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试和考核,以评估 医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习进度的跟踪
对医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医生的学 习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习成果的应用
医生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 中,以提升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教育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
反馈机制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医生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 意见和建议。
远程教育是一种灵活 的学习方式,可以满 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时 间的需求。
远程教育可以提供实 时互动和反馈,有助 于提高学习效果。
远程教育包括视频会 议、在线课程、电子 邮件和电话等形式的 交流。
在线课程
在线课程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学 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在线课程包括文字、图片、音 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满 足不同学习需求。
学习计划
为学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 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帮 助学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支持
提供学习支持资源,如教材、参考书 籍、在线课程等,便于学员自主学习 和巩固知识。
激励措施
制定激励措施,如奖励、表彰等,鼓 励学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 效果。
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方式
课堂互动
设计评估方式
确定考核方式,以便评估 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选择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根据医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临床案例 分析、医学研究进展等。
注重实践与应用
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和应用,以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医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 识和技术。
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问答、小组讨 论等方式,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学
学习进度的跟踪
对医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医生的学 习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习成果的应用
医生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 中,以提升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教育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
反馈机制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医生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 意见和建议。
远程教育是一种灵活 的学习方式,可以满 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时 间的需求。
远程教育可以提供实 时互动和反馈,有助 于提高学习效果。
远程教育包括视频会 议、在线课程、电子 邮件和电话等形式的 交流。
在线课程
在线课程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学 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在线课程包括文字、图片、音 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满 足不同学习需求。
学习计划
为学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 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帮 助学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支持
提供学习支持资源,如教材、参考书 籍、在线课程等,便于学员自主学习 和巩固知识。
激励措施
制定激励措施,如奖励、表彰等,鼓 励学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 效果。
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方式
课堂互动
设计评估方式
确定考核方式,以便评估 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选择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根据医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临床案例 分析、医学研究进展等。
注重实践与应用
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和应用,以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医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 识和技术。
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问答、小组讨 论等方式,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学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ppt课件
21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2
23
3
计划免疫概念 (2)
• 4、计划免疫监测评价: P423 • (1)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 • (2)AFP监测 • (3)麻疹监测 • (4)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 (5)年终计免考核 • (6)其它:冷链、疫苗质量、免疫水平监测
4
免疫程序 (1)
• 1、概念 P431 • 2、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P431 • (1)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 (2)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 • (3)实施的条件
出生率进行监测;用疫苗使用量进行监测;比值(R)评价; 与强化免疫接种率进行比较③抽样监测:捕获-标记再捕获(CMR) P466
12
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 的监测与控制
• (一)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 • (二)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与控制
13
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1)
• 1、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P770 • (1)消灭本土脊灰野病毒,完成消灭脊
5
免疫程序 (2)
• 3、免疫程序的内容: P432 • (1)初免起始月龄 • (2)接种剂量 • (3)接种次数 • (4)接种间隔 • (5)加强免疫 • (6)联合免疫
6
免疫程序 (3)
• 4、疫苗的效果指标:P789 • (1)疫苗效力 • (2)疫苗效果指标 • (3)疫苗效果相对危险度
9
免疫程序 (6)
• 9、免疫接种副反应 P762 • (1)概念 • (2)异常反应 P763-767 • ①概念 • ②分类:非特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
变态反应、与免疫缺陷有关的、偶合症 • (3)急性精神反应处理方法 P765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2
23
3
计划免疫概念 (2)
• 4、计划免疫监测评价: P423 • (1)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 • (2)AFP监测 • (3)麻疹监测 • (4)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 (5)年终计免考核 • (6)其它:冷链、疫苗质量、免疫水平监测
4
免疫程序 (1)
• 1、概念 P431 • 2、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P431 • (1)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 (2)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 • (3)实施的条件
出生率进行监测;用疫苗使用量进行监测;比值(R)评价; 与强化免疫接种率进行比较③抽样监测:捕获-标记再捕获(CMR) P466
12
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 的监测与控制
• (一)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 • (二)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与控制
13
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1)
• 1、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P770 • (1)消灭本土脊灰野病毒,完成消灭脊
5
免疫程序 (2)
• 3、免疫程序的内容: P432 • (1)初免起始月龄 • (2)接种剂量 • (3)接种次数 • (4)接种间隔 • (5)加强免疫 • (6)联合免疫
6
免疫程序 (3)
• 4、疫苗的效果指标:P789 • (1)疫苗效力 • (2)疫苗效果指标 • (3)疫苗效果相对危险度
9
免疫程序 (6)
• 9、免疫接种副反应 P762 • (1)概念 • (2)异常反应 P763-767 • ①概念 • ②分类:非特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
变态反应、与免疫缺陷有关的、偶合症 • (3)急性精神反应处理方法 P765
新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件.doc
新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件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复习 • 新版培训内容 • 培训效果评估 • 总结与展望 • 相关附件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 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医疗需求,开展新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程,提高 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06 相关附件
培训日程安排
第一天
课程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医学伦 理学基础
第三天
医学论文写作、医学论文投稿、医学论文审 稿
第二天
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数据分析、临床研 究结果解读
第四天
临床新技术应用、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临床 病例讨论
相关数据表格
参会人员名单 培训课程成绩单
培训课程反馈表
THANKS
感谢观看
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在新版继续医学教育 规范下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训内容
涵盖了新版继续医学教育政策解读、课程设计、 教学理念、评估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效果
通过考核和反馈,培训效果良好,学员们普遍掌 握了新版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方法。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推进新版继续医学教 育
课程目标
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 和技术,提高临床诊 疗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 素养和道德水平。
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02 基础知识复习
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
01
02骨骼系统肌肉系统 Nhomakorabea03
04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05
06
呼吸系统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复习 • 新版培训内容 • 培训效果评估 • 总结与展望 • 相关附件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 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医疗需求,开展新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程,提高 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06 相关附件
培训日程安排
第一天
课程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医学伦 理学基础
第三天
医学论文写作、医学论文投稿、医学论文审 稿
第二天
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数据分析、临床研 究结果解读
第四天
临床新技术应用、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临床 病例讨论
相关数据表格
参会人员名单 培训课程成绩单
培训课程反馈表
THANKS
感谢观看
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在新版继续医学教育 规范下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训内容
涵盖了新版继续医学教育政策解读、课程设计、 教学理念、评估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效果
通过考核和反馈,培训效果良好,学员们普遍掌 握了新版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方法。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推进新版继续医学教 育
课程目标
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 和技术,提高临床诊 疗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 素养和道德水平。
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02 基础知识复习
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
01
02骨骼系统肌肉系统 Nhomakorabea03
04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05
06
呼吸系统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
临床医学教材
疾病诊断与治疗 实践操作技能 病例分析
临床医学教材重点介绍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
临床医学教材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各种诊疗 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帮助学习者掌握临床操 作技能。
临床医学教材通过丰富的病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药与针灸疗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医学教材介绍中药的分类、功效和使用方法,以及针灸 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医临床实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医学教材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 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04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的应用和 推广
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 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医学继续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务 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学继续教育的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医学继续教育的历史
医学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 医务人员感到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美国率先开始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并逐渐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教材的评估和改进
内容评估
读者反馈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估,检查其是否符合 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标准,是否具有科 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材的 满意度、使用情况和改进建议。
继教培训ppt课件
为主动学习。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
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我提升的行动。
2018/12/26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继续医学教育概念 继续医学教育(CME,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新方法(四新)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
(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获得途径多样 Ⅰ类学分获得途径: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或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 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和学术团体报经全国或省继续医学教育 委员会批准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专项备案项目; 4、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综述; 5、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奖励; Ⅱ类学分获得途径: 1、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自学、外出进修等; 3、出版专业著作、译著,在市级以下刊物发表论文或学术会议上交 流的论文等; 4、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2018/12/26
三、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众多途径中的特点
(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特点:
1、灵活性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不受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学 习手段灵活多样,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同 时也为工作繁忙、时间不固定的卫生技术人员自主安排学习 进度提供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现 象,还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
在职、在岗的各级各类(医、药、护、技)专业技术 人员。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
训的初级人员按相应规定执行。
2024年临床医学继续教育优秀案例解析培训课件
合作成果评价的意
义
对跨学科合作成果进行评价可以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团队协 作模式;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 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临床医学的 持续发展。
05
案例分析:科研能力提升 策略
临床科研选题及立项申请
选题策略
从临床实践出发,关注热点和难 点问题,结合专业特长和兴趣, 挖掘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立项申请
对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建议
强化实践教学
在继续教育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临床医生更多地接触和解决 实际病例,提高临床技能和应对能力。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最 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
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临床医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和合作,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适应医学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2024年临床医学继 续教育优秀案例解析
培训课件
目录
•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概述 • 优秀案例筛选与评价标准 • 案例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应用 • 案例分析:跨学科合作与团队建设
目录
• 案例分析: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 案例分析:医德医风建设与职业素养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概述
目的与意义
模拟诊疗与虚拟仿真技术
模拟诊疗技术
通过模拟真实病例和诊疗环境,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虚拟仿真技术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创建虚拟病人和诊疗场景,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践体验。
模拟诊疗与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结合模拟诊疗和虚拟仿真技术,创建多种病例和场景,提供学生反复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临床技 能和应对能力。同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培训课件(精)
培训的效益。
趋势分析法
对历次培训的效果进行趋势分析 ,预测未来培训的需求和改进方
向。
改进措施与建议
01
针对培训内容方面的建议
根据参训人员的反馈和实际需求,调整和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用性。
02
针对培训方式方面的建议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小组讨论等,提高培训的
互动性和参与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继续教育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 ,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成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评价。
体系建设内容
教学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 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设置
医学基础知识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 医学知识,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扎实的理
论支撑。
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
介绍医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如基因 编辑、细胞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拓宽医疗专业人员的视野。
临床诊疗技能
重点培训医疗专业人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 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
实践经验丰富
课件中融入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不同医疗机构在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成 果,为学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学员反馈积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到学员对本次培训课件的积极反馈,普遍认为课件 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对提升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绩效考核
将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与其工资、奖金等挂钩,激励其积极参加培训。
趋势分析法
对历次培训的效果进行趋势分析 ,预测未来培训的需求和改进方
向。
改进措施与建议
01
针对培训内容方面的建议
根据参训人员的反馈和实际需求,调整和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用性。
02
针对培训方式方面的建议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小组讨论等,提高培训的
互动性和参与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继续教育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 ,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成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评价。
体系建设内容
教学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 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设置
医学基础知识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 医学知识,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扎实的理
论支撑。
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
介绍医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如基因 编辑、细胞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拓宽医疗专业人员的视野。
临床诊疗技能
重点培训医疗专业人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 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
实践经验丰富
课件中融入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不同医疗机构在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成 果,为学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学员反馈积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到学员对本次培训课件的积极反馈,普遍认为课件 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对提升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绩效考核
将医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与其工资、奖金等挂钩,激励其积极参加培训。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基础医学知识医学PPT
女性尿道甚短,宽而直。且临近阴 道、肛门这些容易被污染的部位, 因此很容易受到感染。
案例
患者,男性,29岁,右腰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 2小时,急诊入院。经B超检查发现,右侧肾盂 结石并嵌顿于输尿管。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 石排出体外。
?
结石可能会在哪些位置滞留或嵌顿?
第三节 脉管系统
一套封闭、连续的管道系统
特点:
路径长,流经范围广,以富含氧气和营 养物质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器官、组织 和细胞,并将代谢物通过静脉血运回心 脏。
富含CO2的静 脉血
肺循环:经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干 各分支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 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 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 出CO2,吸入O2) 肺静脉 左心房
(一) 心
心的外形:
近似为前后稍扁、倒置的圆锥体。
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表面 四条浅沟。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在左侧
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 尖搏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96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传导通路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t4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中央后回肌肌腱关节皮肤97传导传导通路通路一级一级神经元神经元二级二级神经元神经元三级三级神经元神经元纤维交纤维交叉部位叉部位投射中枢投射中枢意识性本意识性本体觉和精体觉和精细触觉细触觉脊神经节脊神经节细胞细胞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侧核外侧核延髓丘系交延髓丘系交叉叉中央后回中上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央叶后部及中央肢体肢体浅感觉浅感觉脊神经节脊神经节细胞细胞脊髓后角细脊髓后角细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侧核外侧核脊髓白质前脊髓白质前连合连合中央后回中上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部中央旁小叶叶头面头面浅感觉浅感觉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节三叉神经脑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桥核三叉神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内侧核内侧核延髓和脑桥延髓和脑桥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视觉视觉视网膜双视网膜双极细胞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视网膜节细外侧膝状外侧膝状视交叉视交叉枕叶内面距状枕叶内面距状沟周围皮质沟周围皮质锥体系
案例
患者,男性,29岁,右腰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 2小时,急诊入院。经B超检查发现,右侧肾盂 结石并嵌顿于输尿管。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 石排出体外。
?
结石可能会在哪些位置滞留或嵌顿?
第三节 脉管系统
一套封闭、连续的管道系统
特点:
路径长,流经范围广,以富含氧气和营 养物质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器官、组织 和细胞,并将代谢物通过静脉血运回心 脏。
富含CO2的静 脉血
肺循环:经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干 各分支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 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 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 出CO2,吸入O2) 肺静脉 左心房
(一) 心
心的外形:
近似为前后稍扁、倒置的圆锥体。
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表面 四条浅沟。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在左侧
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 尖搏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96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传导通路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t4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中央后回肌肌腱关节皮肤97传导传导通路通路一级一级神经元神经元二级二级神经元神经元三级三级神经元神经元纤维交纤维交叉部位叉部位投射中枢投射中枢意识性本意识性本体觉和精体觉和精细触觉细触觉脊神经节脊神经节细胞细胞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侧核外侧核延髓丘系交延髓丘系交叉叉中央后回中上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央叶后部及中央肢体肢体浅感觉浅感觉脊神经节脊神经节细胞细胞脊髓后角细脊髓后角细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侧核外侧核脊髓白质前脊髓白质前连合连合中央后回中上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部中央旁小叶叶头面头面浅感觉浅感觉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节三叉神经脑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桥核三叉神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内侧核内侧核延髓和脑桥延髓和脑桥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视觉视觉视网膜双视网膜双极细胞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视网膜节细外侧膝状外侧膝状视交叉视交叉枕叶内面距状枕叶内面距状沟周围皮质沟周围皮质锥体系
继续教育课件(附件2)_PPT课件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毕业后终身性的医学 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 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 医学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保证医务人 员能在整个行医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 医风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内容提纲
▪ 一、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 ▪ 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科研立项
Ⅰ类学分
课题类 别 国家级课题
作者排序 1 2345
10 9 8 7 6
省、部级课题
8 7654
注:广东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均属省部级课题。
4、科技成果
奖励类别
Ⅰ类学分
等级
获奖者排序 12345
学分 类别
国家级奖
一等 20 19 18 17 16 二等 15 14 13 12 11
Ⅰ类
省、部级奖
一等 二等 三等
12 11 10 9 6 10 9 8 7 4 8765
Ⅰ类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8765 5432
Ⅰ类 Ⅰ类
科技成果奖按最高奖项计分,不能重复计算。
Ⅱ类学分
1、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项目类别
学员
备注
市级继续医学教 育项目、会议
1学分/5小时
每项目不超过10分
5、学术论文
类别 国外刊物
Ⅱ类学分
作者排序 1 2 34 5
10 9 8 7 6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 8 7 6 5 4 号(CN)的刊物或国内统一刊号(CN )的刊物
省级刊物
65432
地(市)级刊物
321
Ⅱ类学分
6、外出进修
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 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 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足6个月的按 每月Ⅱ类学分5分计算,跨年度连续进修的 以进修时间长的年度或进修期满结束的年度 计算登记学分,不能重复登记。
内容提纲
▪ 一、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 ▪ 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科研立项
Ⅰ类学分
课题类 别 国家级课题
作者排序 1 2345
10 9 8 7 6
省、部级课题
8 7654
注:广东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均属省部级课题。
4、科技成果
奖励类别
Ⅰ类学分
等级
获奖者排序 12345
学分 类别
国家级奖
一等 20 19 18 17 16 二等 15 14 13 12 11
Ⅰ类
省、部级奖
一等 二等 三等
12 11 10 9 6 10 9 8 7 4 8765
Ⅰ类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8765 5432
Ⅰ类 Ⅰ类
科技成果奖按最高奖项计分,不能重复计算。
Ⅱ类学分
1、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项目类别
学员
备注
市级继续医学教 育项目、会议
1学分/5小时
每项目不超过10分
5、学术论文
类别 国外刊物
Ⅱ类学分
作者排序 1 2 34 5
10 9 8 7 6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 8 7 6 5 4 号(CN)的刊物或国内统一刊号(CN )的刊物
省级刊物
65432
地(市)级刊物
321
Ⅱ类学分
6、外出进修
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 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 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足6个月的按 每月Ⅱ类学分5分计算,跨年度连续进修的 以进修时间长的年度或进修期满结束的年度 计算登记学分,不能重复登记。
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课件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应对
预测发展趋势
01
分析医学教育和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继续医学教
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制定应对策略
02 根据发展趋势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优化课
程设置、引入新技术、拓展合作渠道等。
提升创新能力
培训内容确定
结合医务人员实际需求,制定全面 、实用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 、临床实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培训形式选择
根据医务人员工作特点和学习习惯 ,选择适合的培训形式,如在线学 习、面授培训、病例讨论等。
课程体系设计
01
02
03
课程结构规划
按照培训目标和内容,设 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 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 节等。
整改措施制定
针对各类问题,制定相 应的整改措施,明确责 任人和整改时限。
整改情况跟踪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 踪和评估,确保整改措 施得到有效落实。
06
经验总结与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成果梳理和经验总结
01
梳理项目成果
总结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课件项目的成果,包括课件数量、覆盖范围、使
用效果等。
02
分析项目经验
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培训模式创新
02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在线学习和
移动学习,推动医学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考核与认证体系完善
03
建立统一的考核和认证体系,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发展。
02
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
需求分析
目标人群定位
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岗位的医 务人员,明确培训目标和需求。
参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应对
预测发展趋势
01
分析医学教育和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继续医学教
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制定应对策略
02 根据发展趋势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优化课
程设置、引入新技术、拓展合作渠道等。
提升创新能力
培训内容确定
结合医务人员实际需求,制定全面 、实用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 、临床实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培训形式选择
根据医务人员工作特点和学习习惯 ,选择适合的培训形式,如在线学 习、面授培训、病例讨论等。
课程体系设计
01
02
03
课程结构规划
按照培训目标和内容,设 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 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 节等。
整改措施制定
针对各类问题,制定相 应的整改措施,明确责 任人和整改时限。
整改情况跟踪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 踪和评估,确保整改措 施得到有效落实。
06
经验总结与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成果梳理和经验总结
01
梳理项目成果
总结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课件项目的成果,包括课件数量、覆盖范围、使
用效果等。
02
分析项目经验
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培训模式创新
02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在线学习和
移动学习,推动医学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考核与认证体系完善
03
建立统一的考核和认证体系,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发展。
02
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
需求分析
目标人群定位
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岗位的医 务人员,明确培训目标和需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课件
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组织教师分享会、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设立教学奖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评估。
实践培训
模拟训练
02
利用模拟设备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训练,让参与者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指导与反馈
03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给予参与者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参与者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阅读学习资料
03
继续医学教育的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应聚焦于提升医生的临床技能,包括诊断、治疗、手术和急救等方面的技能。
增强医生的竞争力
继续医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个人成长,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和创新,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推动医学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推广和实施继续医学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成立,开始制定和推广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其中包括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学术会议
01
定期组织学术会议
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经验,促进学术交流。
02
分主题讨论
针对特定的疾病或医疗技术,设立分论坛,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参加,增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开发在线课程
根据实际需求,开发一系列在线课程,包括视频讲座、在线文本教程和互动测试等,方便参与者随时随地学习。
在线教育
组织教师分享会、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设立教学奖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评估。
实践培训
模拟训练
02
利用模拟设备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训练,让参与者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指导与反馈
03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给予参与者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参与者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阅读学习资料
03
继续医学教育的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应聚焦于提升医生的临床技能,包括诊断、治疗、手术和急救等方面的技能。
增强医生的竞争力
继续医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个人成长,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和创新,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推动医学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推广和实施继续医学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成立,开始制定和推广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其中包括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学术会议
01
定期组织学术会议
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经验,促进学术交流。
02
分主题讨论
针对特定的疾病或医疗技术,设立分论坛,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参加,增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开发在线课程
根据实际需求,开发一系列在线课程,包括视频讲座、在线文本教程和互动测试等,方便参与者随时随地学习。
在线教育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演示PPT
5
免疫程序 (2)
• 3、免疫程序的内容: P432 • (1)初免起始月龄 • (2)接种剂量 • (3)接种次数 • (4)接种间隔 • (5)加强免疫 • (6)联合免疫
6
免疫程序 (3)
• 4、疫苗的效果指标:P789 • (1)疫苗效力 • (2)疫苗效果指标 • (3)疫苗效果相对危险度
16
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1、麻疹监测目的 P775 • 2、病例的定义与分类:(1)麻疹疑似病例 (2)确
诊病例 (3)临床确诊病例 (4)排除病例 • 3、病例的调查和处理(1)散发病例 (2)爆发病例 • 4、麻疹监测指标 P776-777 • 5、安徽省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主要措施 P778 • 6、消除麻疹的理论依据:消除、消灭
9
免疫程序 (6)
• 9、免疫接种副反应 P762 • (1)概念 • (2)异常反应 P763-767 • ①概念 • ②分类:非特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
变态反应、与免疫缺陷有关的、偶合症 • (3)急性精神反应处理方法 P765
10
计划免疫监测 (1)
• 1、监测的目的:评价工作目标进展、免 疫实施效果、观察疾病流行动态、确定 高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分析未种原 因及发病与免疫关系、预测疫情。P448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 自学辅导提纲
(计划免疫部分)
1
一 、总论
• (一)、计划免疫概念 • (二)、免疫程序 • (三)、计划免疫监测
2
计划免疫概念 (1)
• 1、定义 P416 • 2、计划免疫基本要素:目的性强、计划
性强、科学性强、系统性强。 P416 • 3、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区别:群体、
个体。P417
免疫程序 (2)
• 3、免疫程序的内容: P432 • (1)初免起始月龄 • (2)接种剂量 • (3)接种次数 • (4)接种间隔 • (5)加强免疫 • (6)联合免疫
6
免疫程序 (3)
• 4、疫苗的效果指标:P789 • (1)疫苗效力 • (2)疫苗效果指标 • (3)疫苗效果相对危险度
16
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1、麻疹监测目的 P775 • 2、病例的定义与分类:(1)麻疹疑似病例 (2)确
诊病例 (3)临床确诊病例 (4)排除病例 • 3、病例的调查和处理(1)散发病例 (2)爆发病例 • 4、麻疹监测指标 P776-777 • 5、安徽省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主要措施 P778 • 6、消除麻疹的理论依据:消除、消灭
9
免疫程序 (6)
• 9、免疫接种副反应 P762 • (1)概念 • (2)异常反应 P763-767 • ①概念 • ②分类:非特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
变态反应、与免疫缺陷有关的、偶合症 • (3)急性精神反应处理方法 P765
10
计划免疫监测 (1)
• 1、监测的目的:评价工作目标进展、免 疫实施效果、观察疾病流行动态、确定 高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分析未种原 因及发病与免疫关系、预测疫情。P448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 自学辅导提纲
(计划免疫部分)
1
一 、总论
• (一)、计划免疫概念 • (二)、免疫程序 • (三)、计划免疫监测
2
计划免疫概念 (1)
• 1、定义 P416 • 2、计划免疫基本要素:目的性强、计划
性强、科学性强、系统性强。 P416 • 3、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区别:群体、
个体。P417
(精)技术性医疗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培训课件
电子病历系统概述
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医疗行业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如大数据 、云计算等。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实践
介绍电子病历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病历管理、 医嘱执行、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功能。
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如最新的诊疗技术、手术方法、医疗设备使用等。
临床思维和判断力的培训
加强临床思维和判断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
加强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 范性。
02
医学基础知识更新
患者安全文化及意识培养
患者安全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阐述患者安全文化的概念,强调其在医疗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医疗差错的意义。
患者安全意识的建立与提升
分析如何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患者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 对患者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患者安全实践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设计思路拓展方法
学习如何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研究假 设和设计方案。
科研伦理与规范
了解科研伦理原则,遵守学术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性和研究成 果的可信度。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1 2
数据收集策略
掌握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观 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理技术
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穿刺、注射、采血等临 床基本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
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医疗行业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如大数据 、云计算等。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实践
介绍电子病历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病历管理、 医嘱执行、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功能。
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如最新的诊疗技术、手术方法、医疗设备使用等。
临床思维和判断力的培训
加强临床思维和判断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
加强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 范性。
02
医学基础知识更新
患者安全文化及意识培养
患者安全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阐述患者安全文化的概念,强调其在医疗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医疗差错的意义。
患者安全意识的建立与提升
分析如何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患者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 对患者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患者安全实践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设计思路拓展方法
学习如何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研究假 设和设计方案。
科研伦理与规范
了解科研伦理原则,遵守学术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性和研究成 果的可信度。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1 2
数据收集策略
掌握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观 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理技术
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穿刺、注射、采血等临 床基本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09第九章 肺结核
第九章 肺结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 (二)免疫与变态反应 (三)科赫现象
第九章 肺结核
(一)结核菌
1. 属于分支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 2. 生长缓慢 3.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4. 菌体结构复杂
结核菌
第九章 肺结核
(二)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
1. 结核病的免疫 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免疫(CMI),是宿主获得性抗结核
熟悉 肺结核不同的分型及其特点 了解 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
第九章 肺结核
一、概述
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菌)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慢性 传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最常见的结核病 2.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万~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 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结核的流行与经济水平相关。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 严重的国家之一 3.WHO1993推行DOTS---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
第九章 肺结核
(二)体征
1. 渗出或干酪性坏死-肺实变 2. 空洞 3. 胸膜炎-胸腔积液 4. 皮肤改变
体征取决于病变性质与范围
第九章 肺结核
六、辅助检查
(一)结菌素试验 (五)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六)其他
第九章 肺结核
(一)结核菌检查
(1)糖皮质激素用于症状严重时 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② 结核性胸膜炎。 (2)泼尼松 20~30mg/日,症状控制后减量,疗程不超过4~8周。 (3)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第九章 肺结核
(二)对症治疗
2. 咯血
(1)小量咯血: ①卧床休息; ②镇静;③止血。 (2)中等或大量咯血: ①患侧卧位;②镇静;③监护;④止血(垂体后叶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程序 (4)
• 5、安徽省儿童免疫程序 P433 • 6、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 P920 • 7、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禁忌征:P430-431 • (1)我国对疫苗禁忌征的有关规定 • (2)WHO关于疫苗接种禁忌征的看法
免疫程序 (5)
• 8、安全注射 P454
• (1)安全注射
• (2)不安全注射
耗控制指标。 P784 • 5、督导报告的写作
感谢下 载
医学继续教育教材 自学辅导提纲
(计划免疫部分)
一 、总论
• (一)、计划免疫概念 • (二)、免疫程序 • (三)、计划免疫监测
计划免疫概念 (1)
• 1、定义 P416 • 2、计划免疫基本要素: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科学性强、系统性强。 P416 • 3、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区别:群体、个体。P417
• 1、监测的目的:评价工作目标进展、免疫实施效果、观察疾病流行动态、确定高 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分析未种原因及发病与免疫关系、预测疫情。P448
• 2、监测要求。 • 3、计划免疫监测的过程: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和利用。 P449
计划免疫监测 (2)
• 4、接种率监测 P450 • (1)接种率报告:报告单位、逐级、按时、表格 • (2)接种率调查:三种方法适用范围、调查人数、
免疫程序 (2)
• 3、免疫程序的内容: P432 • (1)初免起始月龄 • (2)接种剂量 • (3)接种次数 • (4)接种间隔 • (5)加强免疫 • (6)联合免疫
免疫程序 (3)
• 4、疫苗的效果指标:P789 • (1)疫苗效力 • (2)疫苗效果指标 • (3)疫苗效果相对危险度
计划免疫概念 (2)
• 4、计划免疫监测评价: P423 • (1)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 • (2)AFP监测 • (3)麻疹监测 • (4)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 (5)年终计免考核 • (6)其它:冷链、疫苗质量、免疫水平监测
免疫程序 (1)
• 1、概念 P431 • 2、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P431 • (1)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 (2)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 • (3)实施的条件
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1)
• 1、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P770 • (1)消灭本土脊灰野病毒,完成消灭脊灰证实。 • (2)建立可容其他EPI内容的脊灰监测系统,促进监测标准化、规范化。 • (3)采取有利于提高EPI服务质量措施,促进EPI全面发展。
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2)
• 2、消灭脊灰的策略 • (1)提高和维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 • (2)开展病例监测 • (3)开展NIDs或SNIDs活动 • (4)对高危地区开展应急强化免疫及“扫荡”式免疫活动
结果意义、特点。①PPS ②LQAS ③有限总体抽样法 • (3)接种率监测:①监测图表法②不同系统比较:用
出生率进行监测;用疫苗使用量进行监测;比值(R)评 价;与强化免疫接种率进行比较③抽样监测:捕获标记-再捕获(CMR) P466
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 的监测与控制
• (一)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 • (二)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与控制
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与控制(3)
• 3、监测 P771 • (1)脊灰疑似病例定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概念;监测的病例。 • (2)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1-9 P773 • (3)病例分类;①临床学分类标准, ②病毒学病
例分类标准:脊灰确诊病例、脊灰排除病例,临床 符合病例③采用病毒学分类标准应具备的条件。 • (4)合格粪便标本的标准
•
①注射器械不消毒
•
②注射技术不当•Βιβλιοθήκη ③注射物质不当而致过敏性休克等
免疫程序 (6)
• 9、免疫接种副反应 P762
• (1)概念
• (2)异常反应 P763-767
•
①概念
•
②分类:非特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变态反应、与免疫缺陷有关的、偶合
症
• (3)急性精神反应处理方法 P765
计划免疫监测 (1)
麻疹的监测与控制
• 1、麻疹监测目的 P775 • 2、病例的定义与分类:(1)麻疹疑似病例 (2)确
诊病例 (3)临床确诊病例 (4)排除病例 • 3、病例的调查和处理(1)散发病例 (2)爆发病例 • 4、麻疹监测指标 P776-777 • 5、安徽省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主要措施 P778 • 6、消除麻疹的理论依据:消除、消灭
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与控制
• 1、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的发病率指标。 • 2、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标准定义。 • 3、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策略:
(1)(2)(3) P781
三、计划免疫工作督导
• 1、督导的概念 P783 • 2、督导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技术、管理、人际。 • 3、督导计划的制定(应包括的内容) • 4、督导活动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 (2)质控制度 (3)时间控制指标 (4)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