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状元笔记
谢明 公共政策考研状元笔记-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
育明教育:人大公共管理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育明教育梁老师提醒广大考生:
行政管理的考研参考书极其重要,虽然参考书比较多,但是需要记忆的重点并不是很多。
如果考生知道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那么会对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育明教育梁老师,我会根据各位考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有2名总分超过420分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燕山大学翻译硕士共有12名学员总分超过360,通过率高达90%。
【喜报】育明学员李同学,以405分的高分考取北大地理学第一名,创造近十年北大城规考研奇迹!!!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再创考研神话!!
2013年育明教育北大行管考研再创佳绩,前十名包括贸大的郭学员,烟大的李学员,人大的雷学员,中山的刘学员,海大的戴学员,天外的孟学员,华科的吴学员等,祝愿他们在北大复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政策分析(本人原创)
公共政策广义(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狭义(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人相关的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其中“社会”是相对的,可划分为多个层次)公共政策的本质(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它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政府对社会利益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理解要点:1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2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3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4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5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6要在增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复杂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过程:1利益选择2利益整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2整体性3超前性4层次性5多样性6合法性7规范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正负导向;2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表现出倾斜性,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分析(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政策、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的研究)公共政策基本分析框架(麦考尔一韦伯分析模式:描述性分析与规范性分析;沃尔夫的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程序;邓恩的分析模式: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多元理性基本内容:技术、经济、法律、社会、实质理性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分析原则(1系统原则2预测原则3协调原则4分解综合原则5民主原则)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1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和政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基本途径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性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精品笔记1
人大行管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第三章主体、客体、环境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1、什么是政策客体?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特征: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①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50509090350人大行管考研经验分享与指导根据往年绝大多数学生复试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参加复试的学生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为了应战初试学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试完毕,很难再一鼓作气进行有效的复试准备;二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很多,考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复试辅导。
另外多数学生没有复试经验,即便有心准备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针对这些情况,易研教育结合历年考研复试辅导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经验之一:切勿完全放松春节期间应适当养精蓄锐(补充精力和体力)。
考研的周期很长,多数同学往往只注重初试,轻视复试,认为只要初试成绩过线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见识,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教育资源确实有限的,这势必导致考研的报录比逐年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整体难度将增大,而考研培训行业对考研初试的辅导更加有力,这就导致每年过初试分数线的学生可能有所增加,如此以来,复试的难度势必增加,否则就无法将录取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公共财政考研英语复习策略《育明教育:考研政治90分复习和答题攻略》(一)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对于很多考生,尤其是理工科考生来说,难度很高,育明教育咨询师在历年考研辅导过程中发现,其实,考生在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误区——死记硬背。
其次,很多考生认为,跟着某某知名辅导机构的老师讲解的去复习就可以了;据统计,每年考研的学生中大概有80%以上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公共课辅导,但是从全国每年公共课的成绩来看,政治基本在50分左右,英语基本在47分左右。
换言之,从宏观上来看,各色的公共课辅导班,并没有提高考生的成绩。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考研政治的复习,要方法和努力并行,尤其是要注重复习的方法。
从复习参考书来看,我们推荐以下参考资料: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解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含真题解析、《2005-2010年政治真题及其解析》至于各色机构的模拟题,就没有必要做了。
(二)考研政治记忆要点和复习概略此外,根据对历年真题及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的分析,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考研政治,尤其是考研政治主观题,需要记忆的部分有三个:1.矛盾论(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每考矛盾必考这点)(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每考矛盾必考这点)(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每考矛盾必考这点)。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的途径,简称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
公共管理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特质: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核心差异是:是否拥有合法强制力。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
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1是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情报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研究公共政策的原因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分析能够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政治角度,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的内涵(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界定,并借助政策的概念解释了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对理解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在政策科学创立之初就曾提出,公共政策实际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突出了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取向,强调了理性的政策制定通常应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程序。
(3)台湾学者伍启元先生在《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动指引。
”二、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建立公共理念的先决条件是: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个不是私人或纯粹个人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处理的领域及其范围。
矿大公共管理考研笔记谢明公共政策概论2政策制定(5-7)讲解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知识点一:社会问题的定义及类型(1)定义: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其中权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社会问题的形成受社会价值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并随其改变而改变。
(2)类型: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注意点:1、一些社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2、偏差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最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贫困、民族矛盾、政府权力滥用、社会不满)。
此外还有些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家庭、劳动、人口、环境)。
(3)社会冲突论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解:①价值冲突论:1价值多元化必然带来分歧和冲突2价值冲突造成人们思想准则的混乱②群体冲突论③阶级冲突论→②③皆是利益冲突知识点二:社会问题的特征政府的主要功能及其公共政策的主导多用就在于有效地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以设计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主观认定被普遍认为是政策过程的始点。
(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所谓客观条件指它的存在状况及其数量大小能够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客观条件是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及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背离。
(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是动因也是阻碍)价值判断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种状况及其解决方法。
社会问题之所以能够出现并得以持续,主要是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和目标取向。
社会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双重冲突:①社会价值观不同;②即便相同,改革计划也难以一致。
(4)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如果问题只涉及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而一般构不成社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状元笔记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育明教育:人大公共管理笔记《张成福:公共管理》笔记内容简介: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
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
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
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
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
<br>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br>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
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3.1 复习笔记一、政策主体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类别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
1.官方决策者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这三大系统各司其职,彼此独立,依靠国家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制定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当然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任务。
(2)行政决策机关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国家”已成常见提法。
(3)行政执行机关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互缠绕、不可分割,行政执行部门对政策制定有很大影响。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他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行动拖拉和无所作为。
(4)法院①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法院难以介入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备实际的决策功能,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在有些国家它不仅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②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有权决定这些活动无效。
③法院还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歧义的法规的含义。
2.非官方参与者非官方参与者相对于官方决策者,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因素。
(1)利益集团①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
②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就是游说,努力劝说立法官员或政府官员,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利益集团所赞同的议案。
③某一利益集团只关注与其集团利益相关的政策领域,其行为动机无疑是追求集团利益的最大满足,这种需要的满足很可能会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详细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2.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角度: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素材,促使政治意识提高,完善政治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指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
优点: 基于平等原则,使每个公民都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
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缺点: 关注自身利益,忽略国家利益,不能使国家利益达到最大化。
简单多数通过办法,少数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成本过高。
花费时间长,不适合迅速作出决定。
政府只执行结果,易推卸责任,造成决策失误。
4.公共政策的作用: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管制功能。
5.公共职能:政治职能,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
经济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
文化职能,对文化事业实施的管理。
社会职能,出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6.公共利益遵循的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7.公共政策分类: 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8.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有何区别?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
9.政府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行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10.政府失灵: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得不到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2011年人大行政管理考研真题笔记
育明教育官网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2012年人大行管第一名、育明415分状元学员王同学:考研,就是要有方法和重点! 2010年北大行管第一名、育明学员葛连高: 北大行管辅导,首选育明教育!
2013年人大行政管理考研录取的考生有80%是育明学员,含第一名!
2011年专业课真题
社会学
简答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政治社会化
3、分层抽样
论述
1、社会分化的类型与后果
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3、怎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经济学
简答
1、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2、简述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的区别和含义。
3、运用IS-LM 模型分析下列政策效果(1)减税并采取适应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不变(2)单纯减税 论述
1、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
2、结合国内外实际分析通胀的成因
计算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设一国生产函数是Y=(KL)½,劳动力为L ,劳动力增长率为n ,资本折旧率为δ,储蓄率为s ,问(1)人均生产函数 (2)稳态下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人均消费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
1、标杆管理;
2、行政赔偿;
3、有限理性模型;
4、政策执行;
5、政策终结
简答
1、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2、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解决措施
3、转换型领导与其构成要素
4、试从科学、专业、政治的角度解释公共政策
5、结合实际,说明政策评价中前后对比法的应用
论述
1、从多学科角度,谈谈公共政策中的公平与正义。
材料题
给出了新乡市警务改革的案例,试用政府改造的理论分析。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独家资料
★二、第五章制定第一节(认定主体+类型)1、谢泼德和沃思认为社会问题是谁认定的?P114第二节(察觉+界定+描述+不能及时发现原因+自然史观)1、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是怎样的?①问题确认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②问题察觉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而且取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如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个人利益、价值观念等。
③问题界定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A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B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一是问题何在,二是原因何在C需要把问题强劲转变为实质性问题。
④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数字、文字、图表、符合等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应注意:A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B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2、问题界定阶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①类别分析法:是为了澄清、界定、甄别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情境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
②类比分析法: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对已出现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具体特征等与其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此问题与彼问题的相似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以类比的结果为基础,对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确认。
③假设分析法:通过假设一定的前提,推到相关的结论,提供有效的方法。
假设的焦点在于问题主要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因素。
④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即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和可行的原因。
3、政府不能及时发现政策问题的原因有哪些?①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识别难度相当大。
②许多社会问题不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这些隐含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考研真题,题库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育明教育,7年专注考研辅导,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包揽北大、北师大、政法、矿大、地大、北航、湖大、浙大行管状元!此外,最近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大家一定要实地考察,谨防上当受骗!第六章政策制定政策过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与周期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方案合法化第一节政策议程定义: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和,决策领域的过程。
一、政策议程的种类(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或有人认为是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科布和爱尔德的分类1、系统议程: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在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三个要件:1)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觉2)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3)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给予适当关注。
2、政府议程: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比系统的程度更具体、明确。
又可将政府议程的项目区分为旧的事项和新的事项。
旧的事项是那些以某种常规的形式出现在政策议程上的事项。
官员对这些问题较为熟识,处理方案一般已成型。
新的事项是由于特定的情景和事件而产生的,也可能因社会舆论强烈要求引起。
旧的事项被认为常能从决策者那里获得处理优先权,因为决策者总是发现政策议程安排满满的,考虑到旧议程的重要性及对之更熟悉,因而认为应对之更为关注。
当然,新议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旧的议程。
两种议程的区别:两种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复习经验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育明考研:2013年初试状元复习方法》先说一下,2013年考研科目大多变成了学科基础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这两大门。
行政管理专业尤其改的最多,去掉了行政法。
这跟一个很牛的老师从美国回来有关系,因为他的研究领域重点就是公共政策。
这也显示出公共政策专业在公管院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一)公共管理【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张老师是公管院的副院长,其地位自然不用说。
这本书当然要仔细研读。
但说实话这本书比较晦涩,而且聚集了老师的最新研究方向,当时我翻了几遍,还是没感觉。
对于这一本书,最难得是没有重点和复习的方向,因此就下决心报了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是一个师兄推荐的,育明教育的暑期强化班,感觉讲的还可以,起码让我知道了如何复习这本书,如何搭建学科的框架,如何去记忆。
之后,在大概复习了两遍以后,我就开始做笔记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架构去总结整理。
不过,千万不要去抄书,这一点在育明教育的师兄就明确告诫过我们。
(二)公共政策【参考书】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谢明:《政策分析概论》(公共管理硕士(MPA )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概论》这本书相比就比较简单了,通俗易懂。
上面还有很多案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那几个模型,是重中之重。
而且谢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政策分析,所以第二章全部是重点。
对于这本书,要做的工作就是去粗取精。
把重点留下,那些案例什么的最后就不用看了。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学科基础—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学科基础—经济学
育明教育梁老师提醒广大考生:
行政管理的考研参考书极其重要,虽然参考书比较多,但是需要记忆的重点并不是很多。
如果考生知道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那么会对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育明教育梁老师,我会根据各位考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有2名总分超过420分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燕山大学翻译硕士共有12名学员总分超过360,通过率高达90%。
【喜报】育明学员李同学,以405分的高分考取北大地理学第一名,创造近十年北大城规考研奇迹!!!
【喜报】育明教育学员报考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再创考研神话!!
2013年育明教育北大行管考研再创佳绩,前十名包括贸大的郭学员,烟大的李学员,人大的雷学员,中山的刘学员,海大的戴学员,天外的孟学员,华科的吴学员等,祝愿他们在北大复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行政原理
1.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区别(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应用的权力基础,对服务对象的要求,普遍性,评价标准,接受的监督,双方公开的程度)2.身份对行政主体行为影响(1影响当事人的主观意识进而影响行为2不同身份肯呢个改变行为性质3不同身份面对同一情势会产生不同行为4身份会形成对拥有身份人的行为限制5身份改变行为后果)3.公共行政内在机制(1对行政人员的假设:经济人与公仆两种代表2利益:公共行政行为的原始动力根源3权力:具体行动的主动权所在4人事:制度运行的具体而微的控制核心)4.行政国家产生原因(1社会关系在民主理论下出现危机发生变化,一些劣势人群权利意识苏醒,社会需强有力行政机关进行管理2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公共物品大量需求3社会对国家形成依赖)5.现代行政特征(1机构和人员规模庞大2政府专业化加强,内部组织和员工日益专业化3行政决策体制由简单向复杂发展4行政活动在技术上日益现代化,各种现代化通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5行政职能大为扩张)6.现代行政精神(1法制化趋向2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主动干预、主动扩大行政范围3主张效率、民主、公平4强调服务意识5主张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机制6强调通过行政创新推动社会发展)7.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层次(最高追求:真善美、正义、惩恶扬善;当社会子系统看:1维持现存政治体系存在2维持社会活动的稳定与秩序3指导社会形成良好生活体系4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分配公平性5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从内部看:1效能与节约2积极适应社会环境3鼓励员工积极工作)8.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调整(步骤:1统计现有任务与目标构成内容2对内容进行分解3对内容进行分析、筛选4对目标与任务在行政系统中进行重新配置:转移、合并、下放权力、放权社会)9.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困境(1政治角色定位模糊2政治体制改革进程限制行政体制改革进程3政府控制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汇总所占比例过大,政府对社会利益分配具有决定影响,同时也为一些官员职位、权力附加更多经济意义,加上监督乏力,职位、权力变成个人牟利工具,是阻力空前扩大4民间监督机制缺陷5缺乏多元化行政评价机制)10.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出路(1加强理论研究2尽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扩大民间权利并落实)11.中国当前行政活动特点(1党领导的政府体制2政企关系上行政权包容企业管理权3民主集中制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双重或多重管理机制5党管干部6党指挥枪)12.政党对政府强力控制的风险(1党的系统可能陷入具体行政事务中,其领导可能被淡化2不容易找到责任承担者3可能直接面对公众批评,影响力下降)13.公共行政学产生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是行政需求增加2城市化大发展与社会交往频繁对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求显现出来3行政国家出现使其备受关注4文官运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认知5相关理论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1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特征(1工作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并作为公务分配给成员2层级控制体系3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规则纪律4按职位需求公开选拔适岗人才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6管理人员有固定薪金和升迁制度)15.公共行政学当代研究走向(范围扩大与理论多元化及研究方法转移,质量优先取代效率优先,政府与社会关系由统治转向治理)16.治理特征(是一个过程,基础是协调,涉及公共和私人部门,是持续的互动)17.治理与统治区别(统治的权威必定来自政府,治理不一定;权力运行向度不同)18.行政环境特征(非自主性,广泛性,复杂性,可变性)19.行政环境构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工艺、传媒、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20.里格斯行政模式(农业社会—融合型,过度社会—棱柱型,现代工业化社会—衍射型)21.棱柱型行政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22.行政环境状态和过渡关系(分散安静、分散动荡、安静集中、集中动荡的环境状态;分散动荡和安静集中的过度形式)23.行政体系适应环境过程(1对变化没察觉不敏感2认识到变化但认为是偶然3承认环境根本变化4采取积极措施应对5不能解决或超出应对范围后依据新规定或权限作反应)24.行政体系应对环境策略(技术途径:加快反应速度,公共论坛,特别授权;制度途径:价值变更,改变行政领域,更换领导层,建立新制度体系)25.行政系统与环境互动基本模式(价值、目标、行动)26.公共行政组织特征(公共性,唯一性,非营利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27.公共行政组织基本要素(职能目标,机构设置,职位设置和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群体意识,法律规范)28.公共行政组织分类(中枢、职能、辅助、咨询、派出机关)29.行政组织产生变更撤销(社会需要、法律依据、法定程序)30.公共行政组织原则(适应职能目标需要、完整统一、精干效益、权责一致、人本、法制、31.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合作系统、权威接受、组织平衡、非正式组织理论)32.系统组织理论(组织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适应性、反馈性)33.学习型组织内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34.学习型组织意义(组织不仅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更要通过学习及迈向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来即时铲除发展道路上障碍,不断挖掘组织潜力,突破组织成长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以一种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新观念是组织日新月异们不断创造)35.影响管理幅度因素(管理层次,事务难易度和规范程度,组织成员素质,管理手段先进程度与信息传递快速程度)36.组织结构基本模式(直线组织、直线参谋制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直线综合制组织、矩阵组织结构模式、其他模式)37.公共行政组织环境(一般社会、行政组织工作、团体社会环境,组织气候)38.组织变革原因(环境,价值观,科学技术,组织目标和结构,管理,社会心理因素,专家和专家群体推动,领导者)39.组织变革一般过程(勒温:解冻,变革,再冻结;沙因:感知差距,拟定变革方案,实施变革,稳定成果,输出变革内容,检查反馈;凯利:诊断、执行、评估)40.组织变革风险(利益,习惯,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变革本身原因)41.组织变革可能收益(1更新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2改变成员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提高认同感、士气、内驱力3可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使稳定性和适应性平衡4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增强组织能力)42.编制管理内容(1职能管理:提意见,合理配置,协调各部门和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等的职责分工;2机构管理;3人员管理:人员定额、比例结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形式: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编制单列)43.完善编制立法必要性(1是实施宪法和行政组织法需要2科学化、规范化需要3法制化需要4自我调节和约束机制需要5深化、巩固改革的需要)44.良好宪政制度下公共行政权力要求(1主体是独立行使职权的政府或法律授权机关2目标是在宪法法律规范下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与本机政府的政策政令3以强制力为后盾4有明显方向性和地域限制5有明显的程序限制)45.行政权力结构(静态,动态;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形式特征)46.行政权力调整(纵向:地方自治,特别行政区,行政授权,权力下放,行政委托,政府放47.行政权力分配原则(合法性、合理性、权责利一致、合理配套原则)48.行政授权目的(1减轻上级领导负担2提高下级工作积极性,改善行政效率3培养干部,储备人才4有效利用组织人力资源)49.行政授权特点(是组织内部权力动态分配方式,是领导活动一部分在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是单纯转移权力活动而是责权统一体系)50.行政授权不同于民事授权(1上下级与平等民事主体2内部与外部3领导活动与需要接受授权4以自己名义与以代理人名义5公共权力与私权关系6后果承担:上下级分别或共同承担与授权人独立承担)51.行政授权不同于行政委托(1隶属与非隶属关系2权力转移与非转移3以自己名义与以委托人名义4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部与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外5不以授权人为要件和以委托人同意为要件6责任分配复杂与后果全有委托方承担)52.行政授权程序(任务分配,授予职权,明确职责,报告与评价)53.行政授权方式(1以授权内容分:一般授权:包括柔性、模糊、惰性授权;特定授权;复合授权、弹性授权2以授权媒介分:书面和口头授权3以授权法律依据分:正式和非正式授权)54.行政授权条件(组织规模,行政事务重要性,行政事务复杂程度,上下级互信程度,下级素质,内部关系大局稳定程度)55.行政授权障碍(1心理障碍:上级授权者有自负、恐惧、猜疑、权力欲、错误权力观念,被授权者有担心犯错误、缺乏责任心、缺乏自信、担心缺乏足够信息与资源怕不能完成任务、心劳而无获、眼高手低2客观障碍:下级能力经验不能担当重大职责、上级对整体控制尚不足、缺乏领导能力、工作十分重要紧迫、上级领导工作作风3组织制度障碍:组织内权责不清、对行政权力规定过于繁琐细致过时不修、行政手续繁琐、外部制度给内部授权留下制度空间太小)56.行政授权障碍克服(培养良好组织文化,建立良好制度结构,对下级进行培养,建立良好监控机制)57.行政授权禁区与误区(1授权适当:原则有适当控制、量力授权、关键权力保留、单一隶属关系、权责确定2过时不修:与时俱进3缺乏信任授权)58.行政授权常用控制机制(事前讨论、事中不定期讨论或检查、定期报告、总结报告及工作评议)59.公共行政权力行使范围基本构想(1有关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需要严格干预2可以借助其他手段时应进行宏观间接干预,扩大行政客体自主性3公民私人领域行政权力不干预自主解决4社会不能自己解决或成本过高可以适当干预5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前提)60.公共行政权力手段(强制性、非强制性、奖惩性、规范性、影响性手段)61.公共行政权力行使异化(1利益倒错,公仆变主人2权力角逐,手段变目的3权力暨越,职权扩张为特权4权力滥用)62.对权力异化控制(他律机制:立法或国家权力机构、司法制约、政治制约机制;自律机制:上下级、部门间、规范控制)63.公共行政领导权力来源(西蒙:信任、认同、制裁、合法权威;佛伦齐和雷文: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家权、归属权)64.公共行政领导方式(根据领导行为:强制、说明、激励、示范方式;根据态度和工作侧重点: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根据领导者运用权力方式:集约型、分权型、放任型)65.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内容(机构设置、权力流程、权力集中程度、决策体制)66.首长制(又称独任制、一长制,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决策及时,行动迅速,责任明确,易于保密;缺点:是首长一个人能力有限,容易产生独断专行,滥用权力,腐败等)67.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优点:集思广益,周全,彼此互相牵制,可防止专断和营私舞弊;缺点:权责不明,事权不专一,易造成扯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容易互相排挤)68.混合制(又称委员首长并立制,兼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点,运行不良也有它们的缺点)69.集权制(优点:有利于保证政令统一,标准一致,统筹全局,层级节制,令行禁止,指挥灵便,易于集中力量;缺点:容易产生专断和官僚主义,不能因地制宜,管理单一、刻板,适应能力差,缺乏生机与活力,忽视挫伤下级利益与积极性,下级缺乏应变能力)70.分权制(优点:便于发挥下级组织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增加应变能力;缺点:可能破坏政令统一,监督困难,下级各自为政,形成本位主义)71.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优点: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关系明确,责任确定,易于沟通,步调一致,统筹全局,避免机构重复;缺点: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容易专断擅权,滋生官僚作风,下级容易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72.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优点:有利于组之间相互牵制,防止独断专权,加强控制和克服地方主义;缺点: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责任不明,相互扯皮,协调困难,浪费资源)73.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或科层制,优点:分层负责,事权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组织协调,培养全面管理人才;缺点:首长难以有效胜任工作,层层节制过严,信息容易失真,决策事务)74.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优点:各部门业务专一,责任明确,有利于发挥专业化管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行政效率;缺点:缺乏沟通,各自为政,机构重叠,互相扯皮)75.公共行政领导人产生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76.公共行政领导职能(1负责贯彻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决定2制定所属机关工作计划3复杂制定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分和下级行政机关工作实行指挥监督6协调沟通7对下属进行激励和满足)77.行政领导群体结构合理形式(年龄、知识、职能、性格结构)78.公共行政领导行为特征(综合复杂性、权威性、互动性、科学性、权变性、艺术性)79.影响领导行为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组织、环境因素)80.领导行为主要内容(决策、用人、激励、整合、处理人际关系进和公共关系行为)81.西方公务员制度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3政治中立,职务常任,4科学分类,法治管理5强化培训,知识更新)82.职位与品位分类区别(1以事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2人随职走和品随人走3同工同酬和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现象4分类复杂和只做大体上分类5规定严格细密和规定较粗具有伸缩性)83.当代对公务员制度批判(1中立原则受到普遍质疑和批判2终身雇佣职务常任原则受到诘难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主导思想进行了反思和批判4公务员基本制度结构受到质疑得到了发展,表现在规制、分类管理、录用、开发和培训、激励等方面)84.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区别(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或目的、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的管理体制、利益关系、用人标准)85.中国公务员制度内容(1录用制度2考核、奖励3培训、交流与回避4工资、保险与福利5辞职、辞退、退休制度6权力义务7纪律、处分与申诉、控告)86.行政识别(外部和内部;依据:制度因素、习惯因素、价值观念、权限因素、需求因素;程序:1思考问题画出轮廓2建立事实依据3列出目的目标4说明偏差找出原因5搞清方案边界显示潜在成本收益6重新审视对问题描述7问题论证;技术:边界分析、分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假设分析)87.行政情报(任务:收集、加工、传递、储存、反馈情报)88.行政设计(原则:1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受益、个人受益、弱者受益;2连续性原则,可续预测、现实可行、系统协调;3民主原则,为了保证自由;机制和机构:执政党、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研究机构;影响因素:人和组织、制度因素、价值文化因素、利益因素)89.行政决策(方法:理性、非理性、综合、意识形态决策方法)90.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民主化:决策权分散、专家参与决策、决策复合;科学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短期和长期决策相结合)91.行政执行(过程:决策宣传、决策分解、执行准备、全面实施;原则:客观性、弹性、权责一致、全面性原则;手段:行政、经济、法律、思想诱导手段)92.决策监督(形式:一般行政、审计、立法、司法、政党、公民、社会舆论监督和行政监察)93.行政监督对行政系统意义(公共性质体现,对管理者管理,对权力合理约束,对行权者处罚与激励,对相对人补偿,社会秩序稳定)94.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特点:1是统治者内部调节机制2受历代统治者重视3监督制度完善,技术手段多样,并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是监督更具规范性、确定性;弊端:1监督权与行政权容易失调,效率不稳定2监督对象将皇帝排除在外3与专制制度结合)95.西方国家行政监督制度(立法机关、司法、行政监察专员、政府行政监察、政党、新闻媒体监督)96.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外部: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监督;内部:一般和专门监督)97.我国行政监督体制问题(1体系设置不合理2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法制化程度低,缺乏法律依据和支持3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划分、法律制度等产生的问题,具体到权力机关、人民法院、公民和新闻舆论、行政监察)98.完善我国行政监督(1完善机构设置2加强法制化、制度化建设3提高人员素质4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展市场5加强公民和舆论监督作用6加强道德观念建设,增强行政人员自律能力)99.行政效率一般要素(价值、经济、时间要素)100.行政效率特殊要求(公共性、效率标注是外部还是内部优先、公共财政预先约束机制、行政活动时间限制问题、贴现率要求关注行政相对人时间需要)101.公平行政主要内容(1公平的制度基础,在制度设计上的公平2决策公平3执行公平4机会公平5负担公平)102.公平行政原则(1同等待遇原则:最惠待遇共享、市民待遇平等2公开原则:规则、过程、结果、评价透明3统一性原则4对行政行为第三者仲裁或司法管辖原则5弱者援助原则)103.行政民主化原则(1公共行政活动公开化原则2行政响应公众原则3公民参与原则4优先公众决定原则5发言权与推出权双重保障原则)104.行政中效率、公平、民主关系(1行政民主会降低决策速度,但是能够改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的质量,并能够提升行政公平的程度2公平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共行政活动的不良后效性,从长期看对行政效率和行政民主有积极意义3效率是行政民主和公平行政构成部分,不能脱离民主与公平单纯地谈论效率,也不能脱离效率单纯地谈论民主或公平4公平、效率、民主在行政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调整)公共行政行政国家POSDCORB七职能政治动员霍桑实验帕金森定律治理自组织治理理论自组织行政环境环境融合论行政生态论公共论坛特别授权价值变更竞争磋商合作联盟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组织原则非正式组织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学习型组织管理幅度管理层次行政组织体制组织气候组织变革编制管理公共行政权力地方自治特别行政区行政授权权力下放行政委托政府放权行政授权行政助理行政代理行政分工行政合同行政指导集体寻租公共行政领导公共行政领导体制首长制委员会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层级制职能制公共行政领导人领导班子人事人事制度人事管理察举征辟个人瞻徇制政党分肥制职位分类品位分类公共行政一般过程行政识别行政情报行政设计行政决策行政执行马尔可夫链行政沟通决策监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决策控制行政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
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①排列并简化现实②认定重要层面③符合社会现实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⑤指导调查和研究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第二节(10种)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B随即方法C折中方法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3、渐进主义的内容、特点及优缺点(1)内容: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不断补充和修正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不是一个理性过程,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试,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的变化为大变化”的过程。
(2)特点:①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政治承诺②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③强调目标和方案之间的相互调试(3)优点:①有利于避免决策严重失误带来的持久性结果。
②有利于避免迈大步子带来的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减小政治风险。
也可以避免迈大步子造成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促进社会稳定③渐近模型的出现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各国的政治几乎都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趋势。
(4)缺点: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
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4、小组意识模型的内容、特征及怎样预防群体狂想症(名师注:2010年考察过名词解释)(1)内容:缘自于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在决策小组中存在着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
小组成员趋向于如何更好地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趋向称为心理传染病或群体狂想症。
(2)特征:1)一致性思维2)有倾向的选择信息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3)预防措施:1)领导鼓励成员提怀疑和反对意见2)领导不要一开始就说明自己倾向于哪个方案3)把决策小组再分解为若干组,由不同人主持讨论,再汇总4)建立一些独立的计划和政策评估小组,为同一项政策服务5)与信得过的组外人士交换意见6)专家和有关方面的人士可以被邀请到会7)领导者在会议上应暗中指派一个魔鬼角色8)如果政策涉及一个敌对国家或组织,就要警惕情绪化的过激行为。
9)不要轻易满足于简单的一致,应该在得出结果后再开一次会。
5、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对政策分析有哪些启示、优缺点有哪些?(1)内容:政策市精英们的偏好(2)主要观点: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和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的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3)基本观点:①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着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②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③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的发生。
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
④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⑤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是渐进性的,而非**性的。
⑥精英是活跃的,而非麻木的,而这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问题:5、6、4(5)优点: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系统中,精英理论在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时,其作用可能会远远超出其他一些政治系统。
(6)缺点:难以证实。
6、制度理论的内容、赋予公共政策的特征、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优点有哪些内容:政策是组织的产物制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政府制度是公共政策的母体,它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政府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度的产物。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的特征:(1)公共政策的合法性(2)公共政策的普遍性(3)公共政策的强迫性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它可能有利于某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不利于一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2)它可能对社会上的某些利益需求提供便利,对另一些利益需求起抑制作用(3)它可能为某些个人和团体提供接近政府权力的便利,为另一些个人和团体设置接近政府权力的障碍。
优点:制度模型逐渐成为分析的主要方法,代表了当前政策分析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走向。
7、博弈理论的内容、最小最大化的定义、囚徒困境的矩阵图、优点内容: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这种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
最小最大化:博弈理论用这一概念阐述理性策略的实质性内涵。
无论对手怎样去做,自己的选择都将使自己最大的损失最小化或最小的收益最大化。
“最小最大化”的理性策略能够有效的抑制对手最佳选择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它也许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保守的策略,因为他所设计的行为只是为了减少损失或群体报最低限度的收益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去冒很大风险,但是,大多数的博弈理论者都把它视为最佳的理性策略。
囚徒困境:P100优点: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有趣的思路,特别是在冲突情境下进行策略选择时,作用更为明显。
博弈理论的影响在逐渐增大。
8、团体理论中政治体系的使命有哪些?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缺点有哪些内容: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使命:政治体系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以下途径调和团体之间的冲突1)建立团体斗争的游戏规则并充任裁判2)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彼此妥协3)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台折中办法4)以各种手段推动政策的实施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1)社会上存在一个非常庞大的、极为普遍的、潜在的社会团体,它拥护和支持国家的宪法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2)团体间成员资格的相互重叠会使任何孤立的团体难以偏离社会的基础价值观,从而对平衡的维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团体之间的竞争能够使任何单个团体的势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缺点:过分夸大了团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低估了政策制定者在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的且富有创造力的作用。
9、系统理论的内容、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系统理论的优缺点内容: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理论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作出的反应。
其中,环境是指政治系统的外部条件与状况,压力是指环境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要求与支持,政治体系是指对社会价值分配具有权威作用的相关机构和运行过程。
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1)政策输出满足环境需求,符合公众利益2)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机制3)以武力为威慑或直接使用武力。
优点: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从宏观的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分析,在政策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缺点:缺乏对政治系统这一“黑箱”的分析,没有很好的解释政策决定的具体形成过程,因而在实践中受到很大限制。
10、过程模型的内容和优缺点有哪些?(名师注:2010年考察过简答题)内容: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其过程如下:1)社会问题的出现2)社会问题的确认3)政策议程的建立4)政策规划5)政策方案的执行6)政策效果的评估7)政策调整与改变8)政策的终结政策的生命过程一般可以被划分为广义决策和广义执行两个部分,广义决策包括前四个,广义执行包括后四个。
第三节(4种+古代政策观)1、混合扫描理论的内容在合并基础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强调一种更好的次序,即基础性决策程序设定基本方向,渐进性决策为基础性决策做准备并在基础性决策达成以后对其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