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是一种体现心肌细胞兴奋和传导活动的重要现象,主要起着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作用。

这些电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阶段,下面我们就来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静息状态下的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此时,心室肌细胞的膜
电位比较稳定,在-85 mV到-90 mV之间。

在这个阶段,细胞内外的离
子浓度分布是相对平衡的,心肌细胞在此时是不激动的,处于待补偿
状态。

第二步,快速初始化阶段。

心室肌细胞膜电位正快速上升,通常在1
毫秒以内趋近于+30mV,这是因为细胞内钠离子(Na+)大量进入细胞内,而钾离子(K+)则在细胞内不断流失,产生了一个快速的电位变化,也
称为快速的钠离子通道。

第三步,平台期。

在这一阶段,细胞膜电位保持在+20mV到+30mV之间,延续约200毫秒。

这是因为钾离子的流失和钙离子的流入相互平衡,
导致膜电位保持不变。

在这个阶段,心室肌细胞可以产生收缩力,并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血管系统中。

第四步,重新极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细胞膜电位开始迅速下降,
钾离子快速流出,钙离子也同样快速流出。

这个阶段通常是100毫秒
左右,使心室肌细胞的电位又回到正常的负值区间。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变化,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的主要特点。

它的快速初始化和平台期是心肌细胞最为兴奋的阶段,
也是心脏收缩的重要过程,而后的重新极化阶段则是细胞膜强制调回
待补偿状态的过程。

这些特点可以为心脏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宝
贵的参考价值。

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原理

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原理

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原理
心室肌动作电位(P wave)是心电图上能够反映心室肌的收缩过程的特殊电位,它位于QRS电位前面,它的特点是低幅、短持续,可以看作是一个半正波,其最大的值通常没有超过2mm。

P wave的产生原理是:在室管的出口处,室管会收缩,室门膜以及左心房内的血液也会逃离室管,从而改变室旁的电荷。

这会引起室旁电位的变化,并引起P wave的产生,从而反映出心室肌的收缩过程。

P wave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P wave的幅值通常控制在2mm以内,其形状为半正波;
2)P wave的持续时间一般在0.1-0.2s 之间;
3)P wave的间期可以根据心脏自发节律的快慢而改变,正常值一般位于0.12-0.2s 之间;
4)P wave的波形有三种不同的变化:单峰波、双峰波、钝振动波。

简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简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心室肌细胞是构成心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作电位的过程对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包括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等方面。

一、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包括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梯度等重要结构。

其中,Na+、K+、Ca2+等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密布,通过这些离子通道的开闭来实现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和细胞膜的去极化和复极化。

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1. 极化阶段: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电压差为-90mV,细胞内外的Na+、K+、Ca2+等离子浓度保持不平衡状态。

2. 膜去极化阶段:当心脏传导系统传来冲动时,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开放,Na+离子内流,细胞内外的电压差迅速缩小,细胞膜去极化。

3. 膜复极化阶段:随着Na+通道的关闭,K+离子内流,细胞内外的电压差逐渐恢复,细胞膜复极化。

三、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传播1. 心肌细胞之间的电连接:心室肌细胞之间通过电连接相连,形成心肌细胞的电连接系统。

2. 动作电位的传导:当一个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它通过电连接传播给相邻的心室肌细胞,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传导。

四、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生理意义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对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决定了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对心脏的节律维持和心脏病理性传导阻滞等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机制和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机制和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探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考虑到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对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进一步扩展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的细节,以及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脏病理生理学上的意义。

简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简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简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极化阶段:在休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为安静电位。

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相对稳定。

2. 快速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当心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快速钠离子通道会迅
速开放。

这导致细胞膜内的钠离子从细胞外部流入细胞内,从而产生钠电流。

3. 快速钠离子通道的关闭:当细胞膜上的电位大约达到+30毫伏时,快速钠离子
通道会自动关闭,结束钠电流的产生。

4. 缓慢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在快速钠离子通道关闭后,细胞膜上的缓慢钙离子通
道会逐渐开放。

这导致细胞膜内的钙离子从细胞外部流入细胞内,从而产生钙电流。

5. 钙离子通道的关闭和钾离子通道的开放:随着缓慢钙离子通道的开放,细胞膜
内的钙离子浓度逐渐增加,同时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也开始开放。

这导致细胞
膜内的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从而产生钾电流。

6. 动作电位的复极化:钙离子通道的关闭和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导致细胞膜内外的
电位开始逐渐恢复到安静电位。

这个过程称为复极化。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可以简化为:极化阶段、快速钠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缓慢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通道关闭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动作电位的复极化。

这些阶段的电位改变和离子通道的开关控制了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使
心脏能够有效地泵血。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1.静息状态:在静息状态时,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电位维持在负值。

这是由Na+/K+泵在膜上维持Na+和K+的浓度梯度所引起的。

此时,细胞内Na+浓度较低,而K+浓度较高。

同时,细胞膜表面上具有新生的K+通道,称为K1通道。

2.快速上升:快速上升阶段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性特点。

它是由于透过细胞膜特定的Na+通道的迅速开启。

这些Na+通道导致Na+离子的内流,使得细胞膜电位从负值快速升高到正值。

在这个阶段,离子的内外流通过Na+通道决定,而K+通道以及其他离子通道关闭。

3.平台期:在平台期,细胞膜电位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L型钙通道的开启以及K+通道的关闭。

这些变化导致细胞膜上的Ca2+离子内流,同时减少了K+离子的外流。

这种Ca2+离子内流的作用使得心室肌细胞能够在收缩期间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收缩,从而为心脏提供充足的收缩力。

4.快速下降:快速下降阶段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平台期到复极化的过渡。

在这个阶段,L型钙通道关闭,K+通道迅速开启,导致K+离子的外流增加,使得细胞膜电位快速降低到静息状态以下。

5.恢复至静息状态:最后一个阶段是恢复至静息状态。

在这个阶段,细胞膜电位逐渐从快速下降的状态回到静息状态。

这是由于Na+/K+泵再次开始工作,恢复了Na+和K+的浓度梯度。

细胞内Na+浓度下降,K+浓度上升,使得细胞膜电位回到负值状态,并准备好下一个动作电位的发生。

总结起来,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包括: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快速上升阶段的迅速升高、平台期的稳定、快速下降阶段的迅速降低以及恢复至静息状态。

这些特点的变化主要受到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调控,包括Na+通道、L型钙通道和K+通道等。

这些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导致了Na+、K+和Ca2+离子在细胞膜上的内流和外流变化,从而形成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性变化。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包括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包括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害 学报 , 0 6 1 ( ) 4 — 0 2 0 , 5 2 : 55 .
和非地 震急 诊手 术 病人 , 余 手术 问 全部 开放 给 非 其 地 震伤 员 。充足 的手 术 间资源 在充 分保 证 了大 量地
无 论 发 生 何 种类 型 的突 发 公共 事件 , 们 关 注 人 的焦点 都 是“ 员伤 亡 ” 人 。突发公 共 事件 伤病 员 的显 著 特点 是 突发 性 和 紧迫 性 , 大批 的伤 员 如 果 得 不 到 及 时救 治就 会 出 现 死 亡 、 身 残疾 等 严 重后 果 。为 终 此, 当地 震 发生 后 , 快速 启动 离震 中最 近 的大 型医 院 手 术室 应 急管理 , 大量 的手 术病 人 提供 安全 、 为 快捷 的手术 环境 , “ 救生命 , 轻 伤残 ” 对 挽 减 这一 救援 工作 的主题有 着 积极 的意 义 。本次 抗 震 救 灾 , 充分 检验
段 。我 院在 全 面 总 结 本 次 抗 震 救 灾 工 作 的 基 础 ]
6 7例伤员 。 2 2 3 地震 伤员 与 住 院病 人 手术 的管 理 华 西 医 .. 院作为 全 国最大 疑 难 病诊 疗 医 院 , 天都 有 大 量 的 每 门诊 和手 术 病 人 。地 震 当 日预 排 择期 手 术 1 0台, 9
仍不 断经 历着余 震 , 医 院 内滞 留大 量 因 地 震 而 暂 但
停 的手术 病人 和地 震前 人 院等待 手术 的病 人 。在 地
震应 急期 的 中后 期 , 如何 满 足 地 震 伤 员 手 术 和 非地
E3 席梅 。 建盛 。 爱兵. 2 侯 刘 国际 地 震 救 援 行 动 中 的医 疗 力 量 配 置 分 析 E] 灾 害学 ,0 7 2 ( ) 3 —3 . J. 2 0 , 2 4 :1 81 9 E ] 高 建 国. 震 应 急 期 的 分 期 E] 灾 难 学 ,0 4 1 () 1-5 3 地 J. 2 0 ,9 1 : 11 . E ] 张 庆 江 .地 震 灾 害 紧 急 医疗 救援 的 难点 及 对 策 E3 武 警 医 学 , 4 J.

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考试医科类基础课(含答案)

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考试医科类基础课(含答案)

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医科类基础课试题卷(中西医通用)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解剖学1-15;生理学16-30。

每小题3分,共9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呈左、右方向的水平线,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线为A.垂直轴B.矢状轴C.冠状轴D.水平轴2.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关节面B.关节盘C.关节囊D.关节腔3.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的A.上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4.食管第一个狭窄处距上颌切牙A.15 cm B.25 cm C.30 cm D.40 cm 5.在臂下部用袖带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的动脉是A.尺动脉B.桡动脉C.肱深动脉D.肱动脉6.下列哪条不属于浅静脉A.大隐静脉B.头臂静脉C.颈外静脉D.手背静脉网7.右心房的入口不包括A.上腔静脉口B.下腔静脉口C.右房室口D.冠状窦口8.胸膜下界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上平对A.第6肋B.第8肋C.第10肋D.第12肋9.在肾的冠状剖面上可以看到的结构不包括A.肾小体B.肾柱C.肾乳头D.肾小盏10.男性尿道最狭窄的部位在A.尿道前列腺部 B.尿道膜部C.尿道外口D.尿道内口11.对角膜描述错误的是A.无色透明B.血管丰富C.神经末梢丰富D.有折光作用12.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为A.躯体运动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语言中枢D.内脏中枢13.第8胸神经前支分布的平面为A.乳头平面B.剑突平面C.肋弓平面D.脐平面14.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A.上颌神经B.下颌神经C.舌下神经D.面神经15.内分泌器官不包括A.胰岛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16.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17.易化扩散特点不包括A.特异性B.饱和现象C.竞争性抑制D.属于主动转运18.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不包括A.不衰减传导B.单向传导C.双向传导D.有“全或无”现象19.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Na+、Cl-B.白蛋白C.球蛋白D.纤维蛋白原20.在所有消化液中,含有3种主要营养物质消化酶,对食物消化最为重要的是A.胰液B.唾液C.胃液D.小肠液2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接近皮肤温度时,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22.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值出现在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初C.射血中期D.射血期末23.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大动脉壁弹性B.阻力血管的口径C.血液黏滞度D.血管长度24.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前提条件是A.胸膜腔的密闭性B.呼吸肌舒缩C.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D.胸内压低于大气压2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B.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终尿的量D.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终尿的量26.对远视眼描述错误的是A.近点远移B.眼球前后径过短C.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后D.需佩带凹透镜矫正27.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A.切割B.牵拉C.缺血D.炎症28.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A.膝反射B.腱反射C.肌紧张D.肌反射29.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为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多巴胺30.胰岛素A.抑制糖原合成B.促进蛋白合成C.促进脂肪分解D.促进糖异生解剖学(85分)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包括五个阶段:
1. 极化阶段(resting phase):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较大,内负外正。

2. 快速去极化阶段(rapid depolarization phase):当细胞膜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电位迅速变为正值,即发生快速去极化。

3. 平台期阶段(plateau phase):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始打开,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得内外电位差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即发生平台期。

4. 快速复极化阶段(rapid repolarization phase):当平台期结束时,钙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使得细胞内电位重新变为负值,即发生快速复极化。

5. 回复期阶段(resting phase):在钾离子流出刚结束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恢复到初始状态,即细胞膜内负外正。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平台期,平台期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心肌收缩时间延长,使心脏有足够时间排出血液。

此外,快速去极化阶段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传递兴奋信号,使心脏能够快速有效地收缩。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去极化的0期和复极化的1、2、3、4期。

其特点是复极化持续时间较长,有2期平台。

1.去极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为内正外负的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2.复极化过程共分4个期:(1)1期(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Na+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造成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2)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缓慢,膜电位接近于零电位水平,形成平台状,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

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与神经纤维及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3)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化过程相似,是由于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电位较快下降,直到降至静息时的-90mV水平。

(4)4期(静息期)3期复极化完毕后,心室肌细胞膜电位虽然恢复,但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由于Na+、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原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有所改变。

此时离子泵加速运转,将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摄入,恢复膜内外静息状态时的离子浓度。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bai电位的主要特征是:0 期去极du化速度快,幅度高;复极过程zhi复杂dao,持续时间很长。

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 mV 迅速下降到0 mV。

主要是快钠通道关闭,一过性钾离子外流(Ito)增加,氯电流正常情况下对1 期影响不大,但是儿茶酚胺(交感神经兴奋)可增加离子流的作用。

2、2期(平台期):是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长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L 型钙电流(慢钙通道),还有钠内流(受阻可出现第二平台期)、Na+-Ca2+ 交换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延迟整流钾电流(Ik)。

3、3期(快速复极末期):是复极的主要部分,钙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外流增加(Ik,Ik1 通道),Ik的逐渐加强是促使复极的重要因素,可与膜电位形成正反馈。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 Ik 可明显延长动作电位。

4、4期(静息期):是钠泵、Na+-Ca2+ 交换体、钙泵维持的动态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
1、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心肌都不能去极化反应(包括动作电位+局部电位)。

2、生理学中把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细胞的兴奋性。

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时,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兴奋性均为零。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存在平台期→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0期到3期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60mV期间约200~300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解读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解读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5期,即0期、1期、2期、3期和4期。

各期特征:0期为去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90 mV迅速上升到+30 mV 左右。

主要是Na+内流所致.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 mV快速降至0 mV左右,主要是K+外流所致.2期为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极为缓慢,基本停滞在0 mV 左右,形成平台状.此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主要是Ca2+缓慢内流与少量K+外流所致.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快速下降到原来的-90 mV,由K+外流所致.4期为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此期离子泵活动增强,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泵出,外流的K+摄回.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的状态. 1、除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

历时仅1~2ms。

其正电位部分成为超射。

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钠离子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钠离子内流,造成膜部分计划,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出现再生性钠离子内流。

于是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

决定0期除极化的钠离子通道是一种快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

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钠离子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2、复极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但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可分为4期: 1)快速复极初期(1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有+30mV迅速下降至0mV,形成复极1期,历时约10ms,并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形成机制: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钠离子内流停止。

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形成瞬时性钾离子外向电流,膜内电位迅速降低,与0期构成锋电位。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3、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4、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2、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8、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2、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6、正常人血管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7、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8、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是指心室肌细胞在兴奋状态下由负值逐渐变为正值再回到负值的电位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离子通道的开闭所控制的。

下面将从离子通道、不同阶段和特殊情况等方面来介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一、离子通道1. 快速钠离子通道快速钠离子通道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阶段起主要作用,使得膜电位迅速升高。

这一过程中,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内部正电荷增加。

2. 钙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分为L型和T型两种,其中L型钙离子通道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平台期间起主要作用,使得膜电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一过程中,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内部正电荷增加。

3. 钾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其中快速钾离子通道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下降阶段起主要作用,使得膜电位迅速回到负值;慢速钾离子通道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平台期间起主要作用,使得膜电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一过程中,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外,导致内部正电荷减少。

二、不同阶段1. 上升阶段上升阶段是指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负值向正值迅速升高的过程。

此时,快速钠离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导致大量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得内部正电荷增加。

2. 平台期平台期是指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上升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此时,L型钙离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导致大量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并与已经进入的钠离子形成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正电荷增加带来的影响。

3. 下降阶段下降阶段是指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迅速降低的过程。

此时,快速钾离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导致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外,使得内部正电荷减少。

4. 超极化期超极化期是指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回到负值后,膜电位短暂地低于静息膜电位的过程。

此时,慢速钾离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使得更多的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外。

三、特殊情况1. 心肌缺血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由于氧供不足,能量代谢受到影响,导致ATP水平下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有复极2期平台期
D.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正确答案
C
解析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1.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内外呈现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值约为-90mV。

2. 快速上升期: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快速上升期开始。

在这一阶段,细胞膜的钠通道打开,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内外电位差迅速减小,形成动作电位。

快速上升期的持续时间较短,通常约为
1-2ms。

3. 平台期:在快速上升期之后,细胞膜的钙通道打开,钙离子从外部进入细胞内。

这导致细胞内外的电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形成平台期。

平台期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约为200-300ms。

平台期的存在使心室肌细胞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舒张和收缩。

4. 快速下降期:在平台期之后,细胞膜的钙通道关闭,钾离子的外流增加,使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这个过程称为快速下降期,它的持续时间较短,通常约为50-100ms。

5. 复极期:在快速下降期之后,细胞膜的钾通道仍然打开,导致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进一步增大,达到超极化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复极期,它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约为300-400ms。

复极期的存在使心室肌细胞能够恢复到静息状态以准备下一次兴奋。

总结起来,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特点包括:静息电位、快速上升期、平台期、快速下降期和复极期。

这些特点的存在和变化使得心室肌细胞能够在兴奋-收缩过程中产生有效的收缩力,从而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是指心室肌细胞在兴奋-传导-恢复的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它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极化、迅速复极化、平台期、快速复极化和安静期。

1.极化阶段:在心室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内外电位差为-90mV。

这个负电位是由细胞质内较高的负离子浓度和负电荷所引起的。

在极化阶段,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都关闭,使得细胞内外电位差保持恒定。

2.迅速复极化阶段: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体外钠离子通过快速通道进入细胞内,使得细胞内外电位差快速增加。

这个阶段称为迅速复极化。

迅速复极化的触发是由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打开,导致钠离子流入细胞内。

3.平台期:在平台期,心室肌细胞的内外电位差维持在约+20mV的水平。

这是由于钙离子通道的打开和钠离子通道的关闭,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

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维持了心室肌细胞的收缩。

4.快速复极化阶段:在平台期之后,钙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再次打开。

这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差快速恢复到-90mV的水平,称为快速复极化阶段。

这个过程是由于钾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细胞内的钾离子流出。

5.安静期:在快速复极化之后,心室肌细胞回到静息状态,细胞内外电位差维持在-90mV。

在安静期,细胞的离子浓度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并准备接受新一轮的兴奋。

总结起来,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包括极化、迅速复极化、平台期、快速复极化和安静期。

这些阶段反映了心室肌细胞在兴奋-传导-恢复
的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这些电位变化通过离子通道的调控,使得心室肌细胞能够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以下属于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特点为

以下属于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特点为

以下属于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特点为1.自律性:心室肌细胞具有自发产生电信号的能力,称为自律性。

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中存在特殊的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形成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会引发电流的流动,从而产生心脏的自主搏动。

2.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较长,通常持续时间约为200-400毫秒。

这相对较长的动作电位使得心室肌细胞能够产生持续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从而使心室能够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3.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通常为-85毫伏。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在静息状态下,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使得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较低,钾离子浓度较高。

这种静息电位为心房肌细胞在兴奋阶段产生兴奋电位提供了条件。

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在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始打开,使得细胞内钠离子流入细胞内。

这会导致细胞膜的电位由负值快速上升,即快速发生复极过程。

此后,钾离子通道开始打开,钠离子通道关闭,使得细胞内钾离子流出,细胞膜的电位逐渐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即慢速发生复极过程。

这样的动作电位特点能够确保心室肌细胞具有稳定的电信号。

5.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心室肌细胞的漏电流会导致其膜电位的逐渐下降,称为复极。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通道关闭,使得细胞内钾离子流出。

复极过程是心室肌细胞回到静息电位的重要步骤。

6.心室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心室肌细胞的传导速度较慢,通常为0.2-0.3m/s。

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之间存在连接细胞(间质细胞),它们对信号的传导起到了调节作用。

这种较慢的传导速度可以确保心室肌细胞同时收缩,使心室能够有效地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7.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特点:心室肌细胞的细胞膜相对厚实和坚韧,这使得它们能够承受较大的肌肉收缩力量,并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总结来说,心室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产生和传导电信号。

它们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静息电位较低,复极过程发生较慢,传导速度较慢,细胞膜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考试]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考试]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5期,即0期、1期、2期、3期和4期。

各期特征:0期为去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90 mV迅速上升到+30 mV 左右。

主要是Na+内流所致.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 mV 快速降至0 mV左右,主要是K+外流所致.2期为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极为缓慢,基本停滞在0 mV 左右,形成平台状.此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主要是Ca2+缓慢内流与少量K+外流所致.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快速下降到原来的-90 mV,由K+外流所致.4期为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此期离子泵活动增强,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泵出,外流的K+摄回.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的状态.1、除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

历时仅1~2ms。

其正电位部分成为超射。

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钠离子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钠离子内流,造成膜部分计划,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出现再生性钠离子内流。

于是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

决定0期除极化的钠离子通道是一种快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

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钠离子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2、复极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但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可分为4期:1)快速复极初期(1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有+30mV 迅速下降至0mV,形成复极1期,历时约10ms,并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形成机制: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钠离子内流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复极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但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可分为4期:
1)快速复极初期(1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有+30mV迅速下降至0mV,形成复极1期,历时约10ms,并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形成机制: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钠离子内流停止。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形成瞬时性钾离子外向电流,膜内电位迅速降低,与0期构成锋电位。
4)静息期(4期):此期是膜复极化完毕后和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时期。
形成机制:由于此期膜内、外各种正离子浓度的相对比例尚未恢复,细胞膜的离子转运机制加强,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和钙离子--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钙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电位于是逐渐下降,形成平台晚期。
3)快速复极末期(3期):继平台期之后,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历时约100~150ms。
形成机制:在2期之后,钙离子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电流(钙离子内流)终止,而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又恢复并增高,钾离子外向电流迅速增强,膜电位迅速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化的钾离子外流,使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过程也有类似于0期钠离子通道再生性除极过程。即随着钾离子外流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钾离子的外流也愈快,知道复极化完成。另外,在此过程中,由于心室各细胞复极化过程不一样,造成复极化区和未复极化区之间的电位差,也促进了未复极化区的复极化过程,所以3期复极化发展十分期、2期、3期和4期。各期特征:0期为去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90 mV迅速上升到+30 mV 左右。主要是Na+内流所致.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 mV快速降至0 mV左右,主要是K+外流所致.2期为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极为缓慢,基本停滞在0 mV 左右,形成平台状.此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主要是Ca2+缓慢内流与少量K+外流所致.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快速下降到原来的-90 mV,由K+外流所致.4期为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此期离子泵活动增强,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泵出,外流的K+摄回.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的状态.
2)平台期(2期):表现为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此期历时100~150ms。此期为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形成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持久地内流和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造成的。电压钳研究表明,心室肌细胞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很高,在0期除极化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外流大大减少,除极结束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极其缓慢地、部分地恢复。平台期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现已证明,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
1、除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历时仅1~2ms。其正电位部分成为超射。
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钠离子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钠离子内流,造成膜部分计划,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出现再生性钠离子内流。于是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决定0期除极化的钠离子通道是一种快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钠离子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