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定时器实验
嵌入式 PWM实验
5.5 PWM 实验5.5.1 实验目的1. 了解PWM的基本原理;2. 掌握PWM控制的编程方法。
5.5.2 实验内容1. 编写程序对PWM控制器输出8000Hz 2/3占空比的数字信号控制蜂鸣器;2. 编写程序改变PWM控制器输出频率;3. 编写程序改变PWM控制器输出占空比;5.5.3 预备知识1. 了解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2. 了解PWM的基本原理以及用途。
5.5.4 实验设备1. 硬件:JX44B0教学实验箱、PC机;2. 软件:PC机操作系统 Windows 98(2000、XP) + 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
5.5.5 基础知识1. 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模拟电压和电流可直接用来进行控制,如对汽车收音机音量进行控制。
尽管模拟控制看起来直观而简单,但它并不总是非常经济或可行的。
其中一点就是,模拟电路容易随时间漂移,因而难以调节。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精密模拟电路可能非常庞大、笨重和昂贵。
模拟电路有可能严重发热,其功耗相对于工作元件两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成正比。
模拟电路还可能对噪声很敏感,任何扰动或噪声都肯定会改变电流值的大小。
通过以数字方式控制模拟电路,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功耗。
脉宽调制(PWM)就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
PWM的一个优点是从处理器到被控系统信号都是数字式的,无需进行数模转换。
让信号保持为数字形式可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
噪声只有在强到足以将逻辑1改变为逻辑0或将逻辑0改变为逻辑1时,才能对数字信号产生影响。
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
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
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
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嵌入式定时器,实现对特定时间间隔的定时功能,并验证定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原理:
嵌入式定时器是一种内部硬件定时器,可以根据程序的要求进行定时操作。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定时器模块来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
定时器模块具有配置定时器周期、中断控制等功能,通过编程的方式可以灵活地控制定时器的工作。
实验步骤:
1. 初始化定时器模块的相关寄存器,设置定时器的工作参数。
2. 设置定时器的中断使能,以便在定时结束时触发中断。
3. 在中断服务函数中编写LED灯闪烁的控制代码。
4. 循环执行程序,定时器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不断触发中断并控制LED灯闪烁。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定时器的定时功能,并通过LED灯的闪烁来验证了定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LED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不断闪烁,无论程序的执行时间如何变化,定时器都能按照预定的周期来触发中断。
实验总结:
嵌入式定时器是一种常用的硬件模块,可以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定时功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定时器的工作原
理,学会了如何配置和使用定时器模块。
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实现周期性任务、定时采集数据、定时发送数据等功能,对于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stm32f411定时开发实验原理
一、STM32F411芯片概述STM32F411是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的ARM Cortex-M4核心的微控制器芯片,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二、定时开发的意义定时开发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中通过定时器实现定时触发某些任务或事件,例如定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定时控制某些执行单元等。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开发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优化系统资源的利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三、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定时器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外设,用于产生精确的定时事件,并触发相应的中断或事件处理。
定时器通常由计数器和控制寄存器组成,计数器用于计数时钟脉冲,控制寄存器用于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触发条件。
四、STM32F411定时器的特点1. 多种定时器:STM32F411芯片内置了多个定时器,包括基本定时器(TIM6/TIM7)、通用定时器(TIM2/TIM3/TIM4/TIM5)、高级定时器(TIM1)。
不同的定时器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2. 强大的时钟控制:STM32F411芯片具有丰富的时钟控制功能,可以为定时器提供精确的时钟源,并支持多种时钟分频和倍频配置,满足不同的定时精度要求。
3. 灵活的中断处理:定时器可以产生定时中断,并触发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实现定时任务的实时响应和处理。
五、STM32F411定时开发实验原理在STM32F411芯片上实现定时开发,一般需要以下步骤:1. 初始化定时器:首先需要对所选择的定时器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时钟源、工作模式、定时器周期等参数的设置。
2. 配置中断: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定时器的中断触发条件和相关中断优先级。
3.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编写定时器中断的处理程序,用于响应定时触发的事件,并执行相应的任务或操作。
4. 启动定时器:将定时器启动,开始计时,等待定时中断的触发。
5. 完善其他相关功能: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进一步完善其他相关功能,如定时器的互联、定时器同步、定时器的PWM输出等。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实验定时器实验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使用Keil uVision3 通过ULINK 2仿真器连接EduKit—M3实验平台,打开实验例程目录TIMx_test子目录下的TIMx.Uv2例程,编译链接工程;(2) 点击MDK 的Debug菜单,选择软件仿真模式,点击Start/Stop Debug Session,将PORTA.0、PORTA.1、PORTA.2和PORTA.3加入到逻辑分析仪中,点击Run按钮运行程序,在逻辑分析仪中可以看到各通道波形.(3)如果有示波器,也可以进行硬件调试,将EduKit—M3实验平台上的PA.00、PA。
01、PA。
02和PA。
03引脚接入示波器.选择项或Ctrl+F5键,远程连接EduKit-M3实验平台并下载调试代码到目标系统的RAM中,点击Run按钮或按F5开始运行例程,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到各通道的波形。
原程序仿真波形图修改后程序仿真波形图示波器显示的183.1Hz的方波和366.2Hz的方波示波器显示的732.4Hz的方波的方波和1464.8Hz的方波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tructure;vu16 CCR1_Val = 0x8000; //设置为2929.6 Hzvu16 CCR2_Val = 0x4000;vu16 CCR3_Val = 0x2000;vu16 CCR4_Val = 0x1000;ErrorStatus HSEStartUpStatus;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Period = 0xFFFF; //设置周期为72MHz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x02; // 预定分频为36 MHz TIM_TimeBaseStructure。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定时器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定时器实验报告《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序号:5 实验项目名称: 定时器实验11计算机学号 1107012150 姓名陈晓霞专业、班2013-5-10 实验地点实验楼1#416 指导教师黄鹏程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 掌握LPC2200 专用工程模板的使用;2. 熟悉LPC2000 系列ARM7 微控制器的VIC的使用;3. 熟悉LPC2000 系列ARM7 微控制器的定时器的控制。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硬件:PC机;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ADS1.2集成开发环境,Proteus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设置P0.2 脚为GPIO 功能,外接一个LED灯。
配置并初始化ARM的定时器0,并使能定时器中断,中断服务程序在2秒钟将LED灯控制输出信号取反,然后清除中断标志并退出中断。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效果截图12.源程序#include "config.h"void __irq Timer0_ISR(void) {if((IO0SET&0x00000004)==0) IO0SET=0x00000004; elseIO0CLR=0x00000004;T0IR=0x01;2VICVectAddr=0;}int main (void){PINSEL0&=0xFFFFFFCF; IO0DIR |=0x00000004; T0TC=0; T0PR=0;T0MCR=0x03;T0MR0=Fpclk/2.5;T0TCR=0x01;VICIntSelect=VICIntSelect&(~(1<<4));VICVectCntl0=0x20|4; VICVectAddr0=(uint32)Timer0_ISR;VICIntEnable=(1<<4); }3.流程图开始设置Timer0_ISR函数定时器0定时中断初始化 3结束五、分析与讨论又忘了打开中断开关。
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功能的应用实验总结
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功能的应用实验总结
定时器和计数器在很多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控制领域。
下面是一个关于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功能应用的实验总结:
1. 实验目的:
了解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定时功能的应用。
2. 实验器材:
单片机开发板、LED灯、Jumper线、电源等。
3. 实验步骤:
a. 将LED灯连接到开发板的一个GPIO口,设置为输出模式。
b. 初始化定时器和计数器,设置定时时间和计数器值。
c. 启动定时器,并在定时器中断处理函数中将LED灯的状态翻转。
d. 在主循环中等待定时时间到达。
4. 实验结果:
定时器定时时间到达时,LED灯会翻转一次。
5. 实验总结:
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应用可以实现一些精确的定时操作,比如控制设备的定时开关、定时采集数据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定时时长和计数器初值,实现更多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参数,以保证定时功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使用定时器定时功能时,也要考虑对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造成系统负荷过重。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通用定时器---定时实验
通用定时器---定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定时器工作原理2、掌握定时器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STM32 中一共有11 个定时器,其中2 个高级控制定时器,4 个通用定时器和2 个基本定时器,以及2 个看门狗定时器和1 个系统嘀嗒定时器。
编程步骤:1、配置系统时钟;2、配置NVIC;3、配置GPIO;4、配置TIMER;第4 项配置TIMER 有如下配置:(1)利用TIM_DeInit()函数将Timer 设置为默认缺省值;(2)TIM_InternalClockConfig()选择TIMx 来设置内部时钟源;(3)TIM_Perscaler 来设置预分频系数;(4)TIM_ClockDivision 来设置时钟分割;(5)TIM_CounterMode 来设置计数器模式;(6)TIM_Period 来设置自动装入的值(7)TIM_ARRPerloadConfig()来设置是否使用预装载缓冲器(8)TIM_ITConfig()来开启TIMx 的中断其中(3)-(6)步骤中的参数由TIM_TimerBaseInitTypeDef 结构体给出。
步骤(3)中的预分频系数用来确定TIMx 所使用的时钟频率,具体计算方法为:CK_INT/(TIM_Perscaler+1)。
CK_INT 是内部时钟源的频率,是根据2.1 中所描述的APB1 的倍频器送出的时钟,TIM_Perscaler 是用户设定的预分频系数,其值范围是从0–65535。
步骤(4)中的时钟分割定义的是在定时器时钟频率(CK_INT) 与数字滤波器(ETR,TIx) 使用的采样频率之间的分频比例。
TIM_ClockDivision 的参数如下表:数字滤波器(ETR,TIx)是为了将ETR 进来的分频后的信号滤波,保证通过信号频率不超过某个限定。
步骤(7)中需要禁止使用预装载缓冲器。
当预装载缓冲器被禁止时,写入自动装入的值(TIMx_ARR)的数值会直接传送到对应的影子寄存器;如果使能预加载寄存器,则写入ARR 的数值会在更新事件时,才会从预加载寄存器传送到对应的影子寄存器。
嵌入式系统实验——定时器代码
#define LED_CS2(*((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0300000)))
#define LED_CS3(*((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0400000)))
#define LED_CS4(*((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0500000)))
{
LED_CS4=NUM;
a4=NUM/1000;
a3=(NUM%1000)/100;
a2=(NUM%100)/10;
a1=NUM%10;
LED_CS2 = a[a4]+(a[a3]<<8); //
LED_CS3 = a[a2]+(a[a1]<<8); //
if (NUM==9999)
{NUM=0;}
//Delay(10);
break;
case 0x02:
OIER = 0x02;//pause time
break;
case 0x04:
NUM= 0x00;//clear time
LED_CS2 =0x4040;
LED_CS3 = 0x4040;
break;
default : break;
}
}
}
#defineOSMR1(*(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40a00004))
#defineOSMR2(*(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40a00008))
#defineOSMR3(*(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40a0000c))
嵌入式- 定时器中断实验
定时器中断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IO口的使用2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编写3掌握定时器的使用实验器材:Sinosys-EA2440实验箱PC机实验原理:S3C2440A 有5 个16 位定时器。
其中定时器0、1、2 和3 具有脉宽调制(PWM)功能。
定时器4 是一个无输出引脚的内部定时器。
定时器0还包含用于大电流驱动的死区发生器。
定时器0 和1 共用一个8位预分频器,定时器2、3 和4 共用另外的8 位预分频器。
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可以生成5 种不同分频信号(1/2,1/4,1/8,1/16 和TCLK)的时钟分频器。
每个定时器模块从相应8 位预分频器得到时钟的时钟分频器中得到其自己的时钟信号。
8 位预分频器是可编程的,并且按存储在TCFG0 和TCFG1 寄存器中的加载值来分频PCLK。
定时计数缓冲寄存器(TCNTBn)包含了一个当使能了定时器时的被加载到递减计数器中的初始值。
定时比较缓冲寄存器(TCMPBn)包含了一个被加载到比较寄存器中的与递减计数器相比较的初始值。
这种TCNTBn 和TCMPBn 的双缓冲特征保证了改变频率和占空比时定时器产生稳定的输出。
每个定时器有它自己的由定时器时钟驱动的16 位递减计数器。
当递减计数器到达零时,产生定时器中断请求通知CPU 定时器操作已经完成。
当定时器计数器到达零时,相应的TCNTBn 的值将自动被加载到递减计数器以继续下一次操作。
然而,如果定时器停止了,例如,在定时器运行模式期间清除TCONn 的定时器使能位,TCNTBn 的值将不会被重新加载到计数器中。
TCMPBn 的值是用于脉宽调制(PWM)。
当递减计数器的值与定时器控制逻辑中的比较寄存器的值相匹配时定时器控制逻辑改变输出电平。
因此,比较寄存器决定PWM 输出的开启时间(或关闭时间)。
如图1.1:1.1定时器结构图实验总结:打开Timer.c文件,可以看到,在Test_TimerInt 子函数中首先打开定时器中断,此函数由main主函数所调用。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概述: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微处理器核心,用于控制和执行各种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的定时器是一个重要的组件,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和周期性的信号。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单片机的定时器模块,学习和掌握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定时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方法;3. 实现定时器产生精确的时间延迟和周期性的信号。
实验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2. USB数据线;3. 电脑。
实验步骤: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确保开发板与电脑正常通信;2. 打开开发板的开发环境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工程;3. 在工程中选择定时器模块,并进行基本配置,如选择定时器模式、预分频系数等;4. 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定时器功能。
可以选择定时产生一个精确的时间延迟,或者产生一个周期性的信号;5. 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中,并运行程序;6. 观察实验结果,验证定时器的工作是否符合预期。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功能。
通过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预分频系数,我们可以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和周期性的信号。
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证明了定时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
定时器作为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掌握定时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方法,对于开发嵌入式系统和实现各种功能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
然而,单片机定时器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时间延迟和周期性信号的生成。
在实际工程中,定时器还可以用于测量脉冲宽度、频率计数、PWM波形生成等。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定时器的其他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总之,单片机定时器是嵌入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总结在撰写有关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的总结时,重点应放在实验的主要发现、学习点、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上。
以下是一个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总结的示例: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嵌入式定时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理解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嵌入式定时器理论的理解,还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定时器的基本配置和定时操作,包括定时器的初始化、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以及定时器中断的处理。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详细观察了定时器在不同设置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精确度和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
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在调试阶段确保定时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发现,系统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定时器的配置参数、中断优先级设置以及处理器的当前负载。
通过反复的测试和调整,我们逐步优化了系统的性能。
此外,我们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
尽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但实际操作时仍需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多种因素。
这次实验增强了我们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调试方面的能力,为未来更复杂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计划探索更高级的定时器功能,如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和高级定时器的联合使用。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实验,更深入地理解定时器在复杂系统中如何与其他组件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总之,这次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嵌入式定时器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期待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项目中,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精确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这个总结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涵盖了实验的关键方面,包括成就、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你可以相应地调整和完善这个总结。
嵌入式实验:PWM实验
{
div = (PCLK/256/4)/freq;
rTCON=0x0;
rTCNTB0= div;
rTCMPB0= (2*div)/3;
rTCON=0xa;/*手工装载定时器的计数值*/
rTCON=0x9;/*启动定时器,并周期模式触发*/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分别改变频率和占空比,可得到以下结果:
1.freq=500;freq<14000;freq+=500;
rate=1;rate<100;rate+=5;
div=0x7,freq=0x1b58
图1-1
2.freq=4000;freq<14000;freq+=1000;
rate=1;rate<100;rate+=5;
div=0x4,freq=0x2ee0
图1-2
3.freq=4000;freq<14000;freq+=1000;
=5;rate<50;rate+=5;
div=0x6,freq=0x1f40
图1-3
4.freq=500;freq<14000;freq+=500;
rate=5;rate<50;rate+=5;
div=0x8,freq=0x1770
图1-4
四.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要求了解PWM的原理和应用及S3C2410X PWM模块的使用方法,由于在做实验前,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原理,所以没花多长时间我们就知道本次实验的重点在哪了。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分别改变频率和占空比来比较改变前后的变化,并得到了四个不同的截图。所以,总的来说,本次实验还是相当成功的。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本次实验的原理,即PWM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实验的结果。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嵌入式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1、硬件设备嵌入式开发板:_____计算机:_____调试工具:_____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_____开发工具:_____编译环境:_____三、实验内容1、基础实验熟悉开发板的硬件结构和接口,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等。
学习使用开发工具进行程序编写、编译和下载。
2、中断实验了解中断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实现对外部中断的响应和处理。
3、定时器实验掌握定时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利用定时器实现定时功能,如周期性闪烁 LED 灯。
4、串口通信实验学习串口通信的协议和编程方法。
实现开发板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数据传输。
5、 ADC 转换实验了解 ADC 转换的原理和过程。
编写程序读取 ADC 转换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
四、实验步骤1、基础实验连接开发板与计算机,打开开发工具。
创建新的项目,选择合适的芯片型号和编译选项。
编写简单的程序,如控制 LED 灯的亮灭,编译并下载到开发板上进行运行和调试。
2、中断实验配置中断相关的寄存器,设置中断触发方式和优先级。
编写中断服务函数,在函数中实现相应的处理逻辑。
连接外部中断源,观察中断的触发和响应情况。
3、定时器实验初始化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定时周期。
在主程序中启动定时器,并通过中断或查询方式获取定时时间到达的标志。
根据定时标志控制 LED 灯的闪烁频率。
4、串口通信实验配置串口相关的寄存器,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编写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程序,实现开发板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通信。
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收发测试。
5、 ADC 转换实验配置 ADC 模块的相关寄存器,选择输入通道和转换精度。
启动 ADC 转换,并通过查询或中断方式获取转换结果。
嵌入式系统定时器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系统定时器实验报告总结一、概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其硬件、软件和实时性能等特点使得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它可以用来产生精确定时的中断信号,实现定时、计数、脉冲宽度调制等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的学习和实验,加深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掌握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2. 掌握定时器的编程方法和使用技巧;3. 实现定时器应用实例,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与老师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定时器是一个可以自行运行的硬件模块,它可以产生精确的定时中断信号,并且可以通过编程进行灵活控制。
2. 硬件连接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了硬件连接的实验。
我们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电路图和说明,将嵌入式开发板与示波器、示波器和示波器探头进行正确的物理连接。
3. 软件编程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软件编程。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通过该编程语言来控制嵌入式系统中的定时器模块。
我们首先学习了定时器的编程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4. 实验验证在完成软件编程后,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下载程序到嵌入式开发板,并进行调试和运行,我们成功实现了定时器应用实例,熟练掌握了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我们顺利完成了定时器的应用实例。
通过调整定时器的计数值和中断使能等参数,我们成功实现了定时器中断信号的产生和处理,验证了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仔细分析和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掌握了定时器的编程方法和使用技巧,实现了定时器的应用实例,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定时器中断实验报告
定时器中断实验报告
《定时器中断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定时器中断实验,掌握定时器中断的原理和应用,加深对嵌入式系统中断处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定时器中断是一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中断方式,通过设置定时器的计数值和中断触发条件,可以实现定时中断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计数值和中断触发条件,来实现定时中断功能。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在实验板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包括主控芯片、定时器模块和LED灯。
然后,我们编写了一段简单的程序,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为定时模式,设置定时器的计数值为1000ms,并配置定时器中断触发条件为计数器溢出。
接着,我们将LED灯的亮灭控制放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中,当定时器中断触发时,LED灯状态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下载程序到实验板上,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定时器中断功能,当定时器计数器溢出时,定时器中断触发,LED灯状态发生改变。
通过调整定时器的计数值,我们还可以实现不同的定时中断周期,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实验结论:定时器中断是一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中断方式,可以实现定时中断功能,用于实现定时任务、定时采样等应用场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定时器中断的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嵌入式系统中断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定时器中断的原理和应用,还提高了对嵌入式系统中断处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更
多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专业:指导老师:完成日期:实验一:流水灯案例、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一、实验目的1.1进一步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1.2学会自己编写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测试;1.3利用开发板下载hex文件后验证功能。
二、实验原理2.1:实验原理图2.2:工作原理2.2.1:流水灯电路中有LO,1,L2,L3,4,L5,L6,L7 共八个发光二极管,当引脚LED_ SEL输入为1,对于A、B、C、D、E、F、G、H引脚,只要输入为1,则点亮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
A~H引脚连接STM32F108VB芯片的PE8~PE15,程序初始化时,对其进行初始设置。
引脚LED_ SEL 为1时,发光二极管才工作,否则右边的数码管工作。
注意,LED SEL 连接于PB3,该引脚具有复用功能,在默认状态下,该引脚的I0不可用,需对AFIO_ MAPR寄存器进行设置,设置其为10可用。
2.2.2:8位数码管数码管中的A~G、DP段分别连接到电路图中的A~G、H线上,当某段上有一-定的电压差值时,便会点亮该段。
当E3输入为1,也就是LED_ SEL输入为0时,根据SELO~SEL2的值确定选中的数码管,即位选,再根据A~H引脚的高低电平,点亮对应段,即段选。
三、实验结果3.1:流水灯对于给出的流水灯案例,下载HEX文件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L0-L7从左至右依次点亮,间隔300ms。
当全部点亮八个发光二极管后,八个发光二极管同时熄灭,间隔300ms后,发光二极管再次从左至右依次点亮。
如此反复循坏。
3.2:8位数码管对于给出的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下载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8个数码管从左至右依次显示对应的数字,且每一个数码显示的数字在1-9之间循环。
可以通过加快扫描频率,使得八位数码管在人眼看上去是同时显示。
在后续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该现象。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
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嵌入式定时器实验报告篇一:嵌入式系统流水灯、按键、定时器实验报告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1、流水灯实验1.1实验要求编程控制实验板上LeD灯轮流点亮、熄灭,中间间隔一定时间。
1.2原理分析实验主要考察对sTm32F10x系列单片机gpIo的输出操作。
参阅数据手册可知,通过软件编程,gpIo可以配置成以下几种模式:◇输入浮空◇输入上拉◇输入下拉◇模拟输入◇开漏输出◇推挽式输出◇推挽式复用功能◇开漏式复用功能根据实验要求,应该首先将gpIo配置为推挽输出模式。
由原理图可知,单片机gpIo输出信号经过74hc244缓冲器,连接LeD灯。
由于74hc244的oe1和oe2都接地,为相同电平,故A 端电平与Y端电平相同且LeD灯共阳,所以,如果要点亮LeD,gpIo 应输出低电平。
反之,LeD灯熄灭。
1.3程序分析软件方面,在程序启动时,调用systemInit()函数(见附录1),对系统时钟等关键部分进行初始化,然后再对gpIo 进行配置。
gpIo配置函数为sZ_sTm32_LeDInit()(见附录2),函数中首先使能gpIo时钟:Rcc_Apb2periphclockcmd(gpIo_cLK[Led],enAbLe);然后配置gpIo输入输出模式: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out_pp;再配置gpIo端口翻转速度: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50mhz;最后将配置好的参数写入寄存器,初始化完成:。
stm32f411定时开发实验原理
stm32f411定时开发实验原理STM32F411是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微控制器,主要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定时功能非常重要,可以用于周期性地执行某些任务、控制外设、实现精确的时间延时等。
本文将从STM32F411定时功能的基本原理、定时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STM32F411定时功能的基本原理。
STM32F411的定时功能是通过内部的定时模块实现的,这个定时模块叫做定时器(TIM)。
STM32F411共有14个定时器,其中包括16位的通用定时器(TIM2-TIM5)、高级定时器(TIM1和TIM8)、基本定时器(TIM6和TIM7)等。
每个定时器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定时器进行开发。
STM32F411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需要配置定时器的时钟源和分频系数,根据系统频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钟源和分频系数。
然后,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包括计数方向、计数模式、自动重载和更新源等。
接下来,设置定时器的计数值和预分频系数,这两个参数决定了定时器的定时周期。
最后,选择定时器的事件触发源和中断触发源,并通过相关的中断函数来处理定时器的中断事件。
实验原理部分,我们以使用STM32F411的通用定时器TIM2为例,进行实验演示。
首先,需要在工程中包含相应的库文件(例如:stm32f4xx_hal_tim.h),并初始化相关的GPIO引脚设置为定时器模式。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时钟设置和分频系数的配置。
接着,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定时周期,在这里我们选择了定时器的计数模式为向上计数、自动重载模式和周期计数模式。
然后,我们设置定时器的计数值和预分频系数,通过修改这两个参数可以控制定时的周期。
最后,选择定时器的中断触发源和中断优先级,并编写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
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定时任务的调度、外设的控制、精确的时间延时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3 —2014 学年第 2 学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定时器T0、T1的方式选择和编程方法,了解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学会实时程序的调试技巧。
二、实验原理
89C51单片机有五个中断源(89C52有六个),分别是外部中断请求0、外部中断请求1、定时器/计数器0溢出中断请求、定时器/计数器0溢出中断请求及串行口中断请求。
每个中断源都对应一个中断请求位,它们设置在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和SCON中。
当中断源请求中断时,相应标志分别由TCON和SCON的相应位来锁寄。
五个中断源有二个中断优先级,每个中断源可以编程为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中断,可以实现二级中断服务程序嵌套。
在同一优先级别中,靠部的查询逻辑来确定响应顺序。
不同的中断源有不同的中断矢量地址。
中断的控制用四个特殊功能寄存器IE、IP、TCON (用六位)和SCON(用二位),分别用于控制中断的类型、中断的开/关和各种中断源的优先级别。
中断程序由中断控制程序(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两部分组成:1)中断控制程序用于实现对中断的控制;
2)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完成中断源所要求的中断处理的各种操作。
C51的中断函数必须通过interrupt m进行修饰。
在C51程序设计中,当函数定义时用了interrupt m修饰符,系统编译时把对应函数转化为中断函数,自动加上程序头段和尾段,并按MCS-51系统中断的处理方式自动把它安排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相应位置。
三、实验容
在实验板上完成如下功能:
●用定时器T0的方式1,实现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以200ms的间隔闪烁;
●用定时器T1的方式1,实现数码管前两位59s循环计时。
实验板数码管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计算初值公式
定时模式1 th0=(216-定时时间) / 256
tl0=(216-定时时间) % 256
图1 LED数码管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在KeilC中创建项目,编辑、编译程序。
2、将编译生成的目标码文件(后缀为.Hex)下载到实验板电路中。
3、在实验板中运行程序,观察实验运行结果并记录。
1.实验原理补充:
89C51的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2.工作方式
定时器方式:
设置为定时工作方式时,定时器计数89C51片振荡器输出经12分频后的脉冲,即每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器(T0或T1)的数值加1直至计满溢出。
当89C5l 采用12MHz晶体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μs,计数频率为1MHz。
计数器方式:
设置为计数工作方式时,通过引脚T0(P3.4)或T1(P3.5)对外部脉冲信号计数。
当输入脉冲信号产生由1至0的下降沿时,计数器的值加1。
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T0或T1引脚的输入电平,若前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1,下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0,则计数器加1。
此后的机器周期S3P1期间,新的数值装入计数器。
所以,检测一个1至0的跳变需要二个机器周期,故最高计数频率为振荡频率的二十四分之一。
除了可以选择定时器或计数器工作方式外,每个定时器/计数器还有四种工作模式,也就是每个定时器可构成四种电路结构模式。
其中,0~2模式对T0和T1都是一样的,模式3对两者是不同的。
定时器共有两个控制字,由软件写入TMOD和TCON两个8位寄存器,用来
设置T0或T1的操作模式和控制功能。
当89C51系统复位时,两个寄存器所有位都被清0。
MODE 0工作方式(Timer 0为例)
3.实验代码:
#include<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U1 = P2^6;
sbit U2 = P2^7;
sbit LED = P1^0;
uchar count,count1,second,shi,ge;
uchar code table[]={ 0x3f,0x06,0x5B
,0x4F,0x66,0x6D,0x7D,0x07,0x7
F,0x6F,0x77,0x7C,0x39,0x51,0x79,0x71};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init()
{
TMOD=0x11;//0001'000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EA=1;
ET0=1;ET1=1;
TR0=1;TR1=1;
}
void display(uchar aa,uchar bb)
{
U2=1;
P0=0xfe;//1111'1110
U2=0;
U1=1;
P0=table[aa];
U1=0;
delay(5);
U2=1;
P0=0xfd;//1111'1101
U2=0;
U1=1;
P0=table[bb];
U1=0;
delay(5);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shi=second/10;
ge=second%10;
display(shi,ge);
}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count++;
if(count==4)
{
count=0;
LED=~LED;
}
}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count1++;
if(count1==20)
{
count1=0;
second++;
if(second==60)
second=0;
}
}
4.实验截图
五、思考
1.若用定时器1方式2,程序如何修改?
由于使用定时器1的方式2的话,t max=256us。
而且由于方式2的机器特性不用进行重新赋值。
所以更改代码
21行:TMOD=0x21;//0002'0001
删除24、25两行。
TH1=(65536-50000)/256;(24行)
TL1=(65536-50000)%256;(25行)
删除75、76两行。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2.若显示从“99”开始递减,程序如何修改?
由于要从99倒计时,所以修改起始值,然后修改递减状态,修改循环回复状态。
修改第9行second=99;修改81、82、83行second--; if(second==0) second=99;
六、试验总结
经过这个试验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定时器实验(十进制计数器)知识,不过我这个试验的程序编辑、编译不太熟悉,搞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结果,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程序,并开始将编译生成的目标码文件传入实验板中。
在一个困难的问题又来到了,我对试验板又不知道如何操作,经过同学们的帮助我最终完成了这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