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内容分为哪几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内容分为哪几个层面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
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
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
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
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
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
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
“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
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
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
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
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
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
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
绩显著,硕果累累。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
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
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
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
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
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
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
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
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
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
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
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
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
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
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
化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