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消渴

合集下载

消渴

消渴

消渴【中西医病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指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或劳欲过度等导致肺胃(脾)肾功能失调,出现阴虚燥热,久则气阴、阴阳两虚或兼血瘀所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

【病史采集】1.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

2.有无皮肤、泌尿道及肺部反复感染史、巨大儿分娩史。

3. 尿糖、血糖,有无泡沫尿、视物模糊、四肢麻木。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血压、血糖、眼底检查、肌电图等。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

2.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肌电图、颈动脉及下肢血管彩超等。

3.特殊检查: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气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PT)。

【诊断及鉴别诊断】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lo/L(200mg/dl)或;②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或;③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按以上三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一、消渴的定义及特点消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疾病范畴。

它指的是一种具体的病症表现,即患者口渴异常、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在中医中,消渴被归类为“痰热内盛”或“津液亏虚”等证型。

消渴的特点是病情持续时间长、症状较为明显,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消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痰热内盛:痰热内盛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因之一。

痰属于湿,热属于火,二者结合会产生痰热,进而导致消渴。

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过劳劳累等。

2. 津液亏虚:津液是人体所需的重要液体之一,它具有滋养身体、润泽组织等重要作用。

当津液亏虚时,身体无法正常调节水分的代谢,进而产生口渴、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三、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五味子、黄柏、麦冬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消渴的症状。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消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从而缓解消渴的症状。

四、中医消渴治疗的优势1. 效果持久:中医治疗消渴注重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了病因,因此其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2. 无副作用:中医治疗消渴主要采用中药、饮食调理和针灸等非药物方法,无需长期服药,因此不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的某种失衡,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消渴治疗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消渴病史。

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甚或失明。

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萝卜豆奶茶辨证施膳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瘀斑,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药膳配方与用法萝卜豆奶茶:新鲜白萝卜250克,豆浆250毫升。

将白萝卜洗净切碎,放入家用榨汁机中,快速绞取浆汁,豆浆放入沙锅用火煮沸调入萝卜滤汁,混匀即成。

白萝卜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经,可降血脂,软化血管。

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苦瓜绿茶辨证施膳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药膳配方与用法苦瓜绿茶:新鲜苦瓜2个(250克),绿茶50克。

将鲜苦瓜在上1/3处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后,用竹扦插合,并以细线扎紧,挂通风处阴干。

苦瓜干后,外部用洁净纱布蘸温开水擦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放入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30分钟后即可饮用。

苦瓜能泻下,清热泻火,补肾。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芹菜双冬茶辨证施膳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治法: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药膳配方与用法芹菜双冬茶:新鲜芹菜500克,麦门冬15克,天门冬15克。

将新鲜芹菜择洗干净切碎放入家用榨汁机中榨汁约500毫升,将麦门冬、天门冬去杂质洗净加500毫升水煮沸浓缩200毫水,100毫升倒入250毫升芹菜汁汤混匀早上服。

余100毫升倒入250毫升芹菜汁汤混匀晚早上服。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内热消渴,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消渴)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渴中医防治指南》(ZYYXH/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

但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梁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消渴分会《中国2型消渴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L)。

二、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赤红,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②胃肠湿热证:脘腹胀满,痞满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晕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脉络淤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脉络瘀阻,脉弦滑;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弦数;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纳食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中医优势病种广东共识——消渴病(2型糖尿病)

中医优势病种广东共识——消渴病(2型糖尿病)
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无华面色黧黑易惊胆怯心悸心慌情绪不佳头重头晕耳鸣耳聋眼睛流泪牙齿松动恶寒四逆肢体觉冷周身酸重肢体痿软肢体浮肿少腹冷纳呆朝食暮吐脘腹冷胀满口渴不欲饮口淡无味口中感觉异常易困嗜睡大便前半硬后半不成形小便频多小便清长夜尿频
第 !" 卷第 #$ 期总第 %&% 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0&)+$!"$%.)12)+$!"#$3)*+$456$7).8/.*/+$95"$42*:)'+$7";6<$3.*=)
$>?2@.AB12*B$8C$D*E8FA)*8(8/G+$B&2$H)AIB$5CC)().B2E$-8I@)B.($8C$<'.*/0&8'$#*)J2AI)BG$8C$9&)*2I2$32E)F)*2+
摘 要 2014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其中消渴病 (2型糖尿 病) 被列为12个中医优势病种之一。经过3年研究,广东省17家医院内分泌科参与,超过百名中医内分泌医师共同努力, 形成中医防治2型糖尿病广东地区共识。共识认为以“阴阳六经辨证”使用经方治疗的诊疗方法为基础,结合生活方式调 摄等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避免或减少糖药物的使用,从而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消渴;2型糖尿病;阴阳六经;广东;中医优势病种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8.20.022文章编号:16722779(2018)20005104

关于糖尿病,中医有个统一的病名叫“消渴”

关于糖尿病,中医有个统一的病名叫“消渴”

关于糖尿病,中医有个统一的病名叫“消渴”
大多数医家都主张“阴虚燥热说”!分上消,中消,下消论治。

不过到了现代有提出淤血说,阳虚说!临床观察,糖尿病病人阴虚燥热固多,阳虚病人也不少!李可老中医主张三阴论治,统于太阴,总病机为太阴无法正常输送精微物质于全身,致气血精液运行不畅而病消渴!不过临床观察,阳明燥热病人也不在少数。

郑钦安主张消渴统于厥阴,厥阴下为厥阴肝木,上为厥阴心包相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火刑肺金,上源枯竭,需人参白虎汤救之,木火刑胃,阳明燥热,调胃承气汤。

相火下灼肾肾水,肾气不摄,宜麦味地黄汤。

更需注意一证,先天真火浮游于上成上消,浮游于中成中消,浮游于下成下消。

治法就变成补阳潜阳封髓,方有潜阳,封髓丹,四逆汤之类!郑氏有一句:“厥阴风木在上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火借风威。

彻上彻下,而消症从此生矣。

但治其火,火熄而风亦熄;治其风,风散而火也亡。

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字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

人活风犹鱼之活水。

当细悟!。

消渴的中医概念

消渴的中医概念

消渴的中医概念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也称为“消渴病”。

它在中医学中属于内科范畴,主要特点是多饮、多尿、口渴、消瘦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中气(脾胃功能)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食物、精神过度紧张等。

这些因素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障碍。

消渴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口渴、消瘦等。

多饮指的是患者口渴难解,时刻渴求饮水。

多尿则是指患者尿量明显增多,尿频,尿液稀瘀清,味甘清。

口渴指的是患者总感觉口干舌燥,渴欲解渴。

消瘦则指患者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中医学中认为消渴病主要是由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上的重点是调理脾胃、健脾益气。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苦参、山药等,中药水煎服用。

另外,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

食疗方面,可适当增加摄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多糖分的摄入。

除了药物治疗和食疗调理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改善生活习惯。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其次,要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此外,还要适量的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改善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

总结起来,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口渴、消瘦等。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重点是调理脾胃、健脾益气。

除了药物治疗和食疗调理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对于消渴病的治疗,需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笔记-消渴一、消渴概述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它属于中医骨伤科学范畴中的一种疾病,多与肾虚、阴虚、气虚等相关。

消渴的治疗要点是滋养肾阴、益气生津。

二、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消渴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1. 肾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肾虚导致的水液无法代谢,表现为多饮多尿。

- 辨证论治:主要以补肾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龟龄集等处方。

2. 阴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阴虚导致的水液无法代谢,表现为多饮多尿。

- 辨证论治:主要以滋阴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处方。

3. 气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气虚导致的气液无法升降,表现为多尿、乏力。

- 辨证论治:主要以益气为主,可采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处方。

三、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消渴预防与护理1. 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

-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积极锻炼:- 适度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 平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定期检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治疗措施。

- 加强对消渴知识的研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四、中医骨伤科学对消渴的研究与进展1.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消渴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 当前,中医药正在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针灸理疗:- 针灸理疗在治疗消渴中有一定疗效。

- 目前,一些研究正在对针灸理疗在消渴中的机制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中医执业医师需要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中掌握消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知识,并在预防与护理以及科研进展等方面持续深化学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渴的中医治疗是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医师不断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消渴,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

其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燥热内生,耗伤津液,引发消渴。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

应控制饮食总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同时应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中医强调“心静神宁”,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

家人及护理人员应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同时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特色护理是消渴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泡脚等中医护理方法。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拔罐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新陈代谢;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等问题。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同时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志护理、起居安排以及中医特色护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消渴病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

中医认为,消渴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优势病种中风、消渴

优势病种中风、消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订一、病名: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死急性期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中医关于“消渴”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消渴”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消渴”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消渴
1.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内伤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多饮、多食、多尿三个症状侧重不同作为上消、中消、下消临床分类的依据。

2.其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肾。

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可伴有湿热、痰热、瘀热等。

在治疗上,以清热润澡、养阴生津为基本治则,对上、中、下消有侧重润肺、养胃(脾)、益肾之别。

但三消之间常可互相转化。

病机演变可发展为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或病久入络,脉络瘀阻等。

3.消渴病若早期发现,坚持治疗,生活饮食规律,预后较好。

若失治误冶,病变累及多个脏腑,未及时医治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常易并发多种疾患,预后较差。

二、消渴的日常防控措施
1.调节脾胃、保护胃气对消渴的预防十分重要。

2.平日应注意饮食,不饮酒,少食肥甘,并适当多食健脾利湿的食物。

3.日常生活中注意情志的舒畅,保持精神乐观。

4.对于中年肥胖之人,加强运动,改善痰湿体质,对消渴的预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5.既已发病,宜注重生活调摄,要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控制
并结合饮食疗法,要养成正确、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副食荤素搭配,种类要多;主食粗细搭配,数量应少。

少食多餐,不饮酒,不吃零食。

平素应适当多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等食物。

适当运动,保持情志平和。

糖尿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糖尿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消渴(2型糖尿病) 诊疗规范【诊断本病参照】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ZYYXH/T3.1~3.15—2007)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 (2007年) 。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

【定义】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

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它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甲亢、尿崩症等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损伤脾胃 津液失布饮食不节→ 燥热伤肺→→多饮 津失敷布 烦渴多饮五脏虚弱 肺胃燥热 中焦热盛禀赋不足→ — →→多食 燥热内生 肠燥伤阴 消谷善饥→ → —→ 气郁化火 脾胃气虚 精微不生情志失调→ — →→消瘦 内灼津液 湿热中阻 四肢失养劳欲过度 阴津暗耗 肝肾阴虚 封藏失司→ — →→多尿 过用温燥 虚火内生 阴阳两虚 固摄无能【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以中老年人居多,或有家庭史。

2、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无力。

3、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 ,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 。

空腹尿糖定性检查连续3次以上出现阳性。

二、鉴别诊断1、渴病(尿崩症)渴病多奇渴狂饮,饮水不止,一日断水可死亡;尿量多,日排尿量少者2500ml ,多者可达1万ml 以上;尿清如水,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糖阴性。

以上特点与消渴病不同。

2、一般口渴症 口渴症为一个临床症状。

各种外感病的高热过程中,或失血后,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津液耗损后,均可见明显的口渴多饮症状。

消渴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渴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一、消渴病的概念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三、临床表现消渴病起病缓慢,病程漫长。

本病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

但患者"三多"症状的显著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消渴病的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

有的患者是因夜尿增多而发现本病。

与多尿同时出现的是多饮,喝水量及次数明显增多。

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但患者常感疲乏无力,日久则形体消瘦。

但现代的消渴病患者,有的则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形体肥胖。

四、诊断依据1.凡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者, 即可诊断为消渴病。

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之人。

若有青少年期即罹患本病者,一般病情较重。

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虏、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

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3.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有助于确定诊断。

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酹,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

五、辨证施治L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漫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一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二)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方案(三)消渴并痹病(BNV08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二、瘿病(BNG1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三、骨痹病(BNV09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诊疗方案消渴(BNV060)—(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域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l999年WHO/ADA所定标准,列表如下。

表 1 糖尿病、IGT和IFG诊断标准全血血浆静脉血毛细血管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糖尿病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糖耐量受损(IGT)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注:表中血糖单位mmol/L,括号内为mg/dl。

2.中医辨证标准以中医四诊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进行系统辨证。

证候辨证热盛证主症:口渴引饮,易饥多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次症:心烦怕热,急躁易怒,尿频便秘。

阴虚证主症:咽干喜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次症: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盗汗。

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

次症: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分型辨证证候及兼证在临床较少单独出现,多数以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兼并存,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演变规律、按其演变规律分型。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糖尿病)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糖尿病)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消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证,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中医学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7个证候类型。

肝胃郁热证辨证施膳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开郁清热。

药膳配方与用法菊花粥:秋菊烘干研末,先以粳米50克煮粥,调入菊花末10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

归肺、肝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粳米健脾和胃,除烦渴。

此方合用,共济开郁清热之功。

胃肠实热证辨证施膳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

药膳配方与用法荷叶绿豆粥(《百病饮食自疗》):鲜荷叶1/4~1/2张,绿豆30g,粳米100g。

共煮稀粥。

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荷叶味苦、涩,性平,入肝、脾、胃经,功能清热利湿,升阳健脾;绿豆甘寒,清热利水,粳米甘平,健脾和胃。

全方合用,共济清热化湿,通腹泄热之功。

脾虚胃热证药膳配方与用法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治法:健脾祛湿。

药膳配方与用法四君蒸鸭(《百病饮食自疗》):嫩鸭1只,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0g,调料适量。

活鸭宰杀,洗净,去除嘴、足,入沸水中滚一遍捞起,把鸭翅盘向背部;党参、白术、茯苓切片,装入双层纱布袋内,放入鸭腹;将鸭子置整碗内,加入姜、葱、绍酒、鲜汤各适量,用湿绵纸封住碗口,上屉武火蒸约3小时,去纸并取出鸭腹内药包、葱、姜,加精盐、味精,饮汤食肉。

消渴的概念名词

消渴的概念名词

消渴的概念名词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也被称为糖尿病。

它是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特征是体液缺乏和多饮多尿。

根据中医理论,消渴是由于肾脏功能不正常引起的,并且与脾胃、胆囊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也有关。

消渴的病理表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多饮、多尿和消瘦。

多饮是指患者常常感到口渴,以至于无法满足,想要不断喝水。

多尿是指患者排尿频繁,尿量也比较大,并且常常夜尿增多。

消瘦是指患者由于体液不足而导致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的情况。

消渴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体液代谢异常。

在中医理论中,消渴的发病与肾脏、脾胃和胆囊等脏腑有关。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消渴主要与肾虚、脾虚、胃火扬升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消渴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治疗消渴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调理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可包括中药煎剂、中药饮片等,通过调节体液代谢、平衡荷尔蒙水平等,达到治疗的目的。

调理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促进体内能量代谢,提高免疫功能。

在中医中,消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糖浊和京尿。

糖浊是指尿中含有大量糖分,通常是由于脾胃虚弱、腑实阻滞等原因引起的。

京尿是指尿液清淡无味,常常排尿过多,是由于肾虚引起的。

对于消渴的预防和保健,中医提倡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合理饮食,尽量避免高糖、高盐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其次是适当运动,坚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总结来说,消渴是一种与体液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主要特征是多饮多尿和消瘦。

中医认为消渴与肾脏、脾胃、胆囊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消渴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调理生活方式。

预防和保健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综合施治和锻炼,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消渴的发生。

消渴优势病种

消渴优势病种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消渴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代谢等特 征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未来消渴治疗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多种方法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全方位的治疗体系。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消渴的治疗。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消渴管理和治 疗决策中的应用,以及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等。
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 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除了饮食和运动治疗外,现代医学还在探索其他非药物治 疗方法,如心理治疗、针灸、按摩等。这些方法在某些情 况下可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如益气 养血、滋阴降火等。同时积极治疗并 发症,如抗感染、清创等。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消渴病本身;注意皮肤清洁 卫生,避免感染;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
PART 03
消渴辨证论治策略
REPORTING
辨证分型标准
上消
以口渴多饮为主,兼见咽干舌燥 、尿频量多等症状,舌红苔黄, 脉洪数。
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建议
加强中医特色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完善消渴护理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中医特色护理在消渴中的广 泛应用。同时,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医特色护理在消渴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际情况并不理想,建议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

优势病种消渴

优势病种消渴

中医优势病种消渴道真县中医院内二科目录1.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2.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3. 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优化方案总结4.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5.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6.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优化方案总结7.中医优势病种讨论名单2012年度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摘要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该病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西医治疗比较,中医在对胰岛b细胞保护和再生方面及治疗慢性并发症方面具一定优势和特长,该病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中医中药降糖和控制血糖困难,目前尚没有能迅速控制血糖的中药方法和中药;其次是疾病疗程太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难以长期良好维持,使病情屡屡反复,病程更加迁延;再者是针对疾病的病因治疗如对对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胰岛素抵抗等待纯中药治疗疗效不确定,研究不足;再有临床治疗方案欠规范,尤其是缺乏科学严谨的对临床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验证和总结,针对该病的治疗难点和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中医应对该病在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突显中医特色治疗和提升中医治疗该病疗效。

正文一,概述T2DM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滋补肾阳等治法。

二,临床治疗现状分析㈠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中医治疗该病目前缺乏临床疗效分析依据,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罕见纯中医治疗该病。

欲以中医药立竿见影地平稳地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而一旦血糖控制不佳,或高或低都会有急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死亡率,因此而制约了纯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大胆尝试;二是缺乏对该病疗效科学,规范的临床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优势病种消渴道真县中医院内二科目录1.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2.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3. 2012年消渴临床诊疗优化方案总结4.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5.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方案6. 2011年消渴临床诊疗优化方案总结7.中医优势病种讨论名单2012年度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摘要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该病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西医治疗比较,中医在对胰岛b细胞保护和再生方面及治疗慢性并发症方面具一定优势和特长,该病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中医中药降糖和控制血糖困难,目前尚没有能迅速控制血糖的中药方法和中药;其次是疾病疗程太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难以长期良好维持,使病情屡屡反复,病程更加迁延;再者是针对疾病的病因治疗如对对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胰岛素抵抗等待纯中药治疗疗效不确定,研究不足;再有临床治疗方案欠规范,尤其是缺乏科学严谨的对临床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验证和总结,针对该病的治疗难点和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中医应对该病在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突显中医特色治疗和提升中医治疗该病疗效。

正文一,概述T2DM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滋补肾阳等治法。

二,临床治疗现状分析㈠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中医治疗该病目前缺乏临床疗效分析依据,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罕见纯中医治疗该病。

欲以中医药立竿见影地平稳地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而一旦血糖控制不佳,或高或低都会有急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死亡率,因此而制约了纯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大胆尝试;二是缺乏对该病疗效科学,规范的临床验证。

概念性临床角度认识中医治疗该病的疗效性主要表现在改善临床症候,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个方面,但仅后者有较系统的临床报道,其中以黄芪,葛根的研究报告为多且疗效良好,但缺乏与西药胰岛素增敏剂的比较的研究。

㈡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分析在对该病的治疗探索上,有二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对能增加胰岛敏感性中药的筛选,临床上报告较多的有黄芪,葛根等,但缺乏系统的筛选,二是对胰岛b细胞保护和再生作用中药的筛选。

㈢中西医治疗优势比较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比较无明显优势,在控制血糖方面以西医治疗为主,但在治疗慢性并发症方面中医有独特的疗效。

三中医治疗难点消渴中医治疗主要临床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中医中药降糖和控制血糖困难,目前尚没有能迅速控制血糖的中药方法和中药;其次是疾病疗程太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难以长期良好维持,使病情屡屡反复,病程更加迁延;再者是针对疾病的病因治疗如对胰岛b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胰岛素抵抗等等纯中药治疗疗效不确定,研究不足;再有临床诊疗方案欠规范,尤其是缺乏科学严谨对临床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验证和总结。

四应对策略与思路1,由于消渴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在降血糖方面相比较无明显优势,故在该病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以控制血糖为主,中医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展,我们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疗慢性并发症:⑴中医治疗糖尿病并神经病变: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注射等治疗,可以使疼痛明显缓解消失,神经源性膀胱的尿液储留减少,广泛用于糖尿病的各种神经病变。

⑵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用黄芪注射液或黄芪颗粒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无副作用。

⑶中医结肠透析及中药清热解毒,糖尿病肾病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早期在无皮肤破溃时,除了降糖,抗感染,扩血管等治疗外,给予中药内服等治疗,有利于促进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清热解毒,此法疗效佳,应用广泛,在有皮肤破溃时,除综合治疗外,局部采取干湿交替敷药(庆大霉素,甲硝唑)的换药方法,以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也大大增加了疗效。

2,由于中医在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和再生方面具一定优势和特长,所以我科从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着手,力求寻找出具修复和再生胰岛b细胞作用的中药,从根本上解决病机,缩短病程;3,认真进行临床验证,以不断优化和完善临床诊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

五,临床诊疗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我科今年积极进行消渴诊疗方案的验证及实施工作,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㈠诊疗方案制定:我科2012年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消渴诊疗方案进行临床诊疗工作,并结合科室自身特点,对消渴的诊疗方案不断丰富,进行了方案的优化。

(二)对所制定的消渴诊疗方案积极进行验证。

1,验证思路:以疗效性与安全性为验证目的;以目前该病临床难点为最大关注点,以突显该诊疗方案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严格规范,使验证结果可信,可重复,注重中医特点,即既重视客观指标,也重视主观指标;既重视体征的改善,也重视症状的改善;在疗效验证上重视效果的评价,诊疗方案执行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及中医特色评估,质量控制严格,截止目前,质量控制情况良好。

2,疗效总结通过对今年86例消渴住院病人的临床观察,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近期疗效判定:诊疗有效率为24.53%,显效率为65.09%,无效率10.38%。

安全性评价:副反应发生率为4%。

初步统计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诊疗方案,显现出较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其临床效果和诊疗方案的预期相一致。

3,费用情况:总费用约4680元,其中治疗费用约1800元,检查费用约800元,总药费2080元,中成药费约800元,中草药费约485元,西药费约795元。

道真县中医院内二科内二科2013年度优势病种临床优化方案讨论会时间:2013年1月7日地点:内二科医生办公室内容:开展讨论总结,制定2013年度优势病种(消渴、胸痹、淋证)临床诊疗、优化方案,对2012年度优势病种临床工作进行总结。

参加人员: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方案(2012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诊断。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疾病,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 mol/L(200mg/dl);随机血糖≧11.1 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1,阴虚热盛型:心烦怕热,急躁易怒,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气阴两虚型: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虚浮便溏,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

3,阴阳两虚型:形寒肢冷,面色苍白,食纳不香,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舌淡体胖,脉沉细无力。

4,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或忧虑,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女性经前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5,淤血阻络型:胸痛,或胁痛,或腰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心烦失眠,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6,痰湿困脾型:形体肥胖,胸膈痞满,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苔厚腻,脉滑。

7,胃肠积热型:口渴心烦,大便不爽,咽痛,或牙龈出血,或口唇紫暗舌质红,舌下脉络青紫,舌苔黄,脉滑数。

8,寒热错杂型:心烦,或手足欠温,或腹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⑴主证(一)根据辩证分型口服中药1,阴虚热盛型治则:养阴清热方药:白虎汤或消渴方加减。

2,气阴两虚型治则:益气养阴方药: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治则:阴阳双补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4,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淤血阻络型治则:活血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6,痰湿困脾型治则:醒脾燥湿化痰方药:二陈汤加减7,胃肠积热型治则:泻热通腑方药:大黄黄连汤加减8,寒热错杂型治则:辛开苦将方药: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

(二)中成药治疗1,阴虚热盛型:养阴清热。

可选用十味玉泉丸,津力达颗粒。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可选用渴乐宁胶囊,芪药消渴胶囊,降糖丸。

3,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右归胶囊,左归丸。

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

可选用逍遥丸。

5,淤血阻络证:活血通络。

可选用糖脉康颗粒。

6,痰湿困脾证:醒脾燥湿化痰。

可选用六君子丸。

7,胃肠积热证:泻热通腑。

可选用牛黄清胃丸。

8,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

可选用乌梅丸。

(三)特色治疗:1,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经络舒治疗糖尿病痹症(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清热解毒,配合西药庆大霉素,甲硝唑干湿两敷法局部交替换药。

(3)中药结肠透析:主治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生龙骨、牡蛎各30,蒲公英30)浓煎100ml, 3-7天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2,中药外用(1)中药熏洗治疗:主治消渴痹症(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活血通络,药物组成:中药熏洗活血通络,拟方如下:当归15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羌活15克伸筋草20克透骨草20克醋乳香15克路路通20克炙川乌20克炙草乌20克醋没药25克熏洗双足,每日1—2次(2)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灸治疗:主治消渴痹症(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可选用下列穴位贴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涌泉等)。

(3)耳穴贴敷治疗:埋王不留行籽于神门、肝、心、肾、内分泌等耳穴,用拇指按压贴敷部位,产生酸痛感即可,病嘱患者每日按压数次,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侧交替。

(四)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根据病情可辩证使用如:血塞通,灯盏花,黄芪,银杏达莫,丹红等静滴。

(五)基础治疗1,降糖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控制血糖。

2,并发症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选择治疗方案。

3,配合非药物治疗:如穴位贴敷治疗,经络治疗仪等。

(六)运动护理1,健身走,慢速﹤80步/分,中速80-90步/分,快速﹥100步/分,每天最好步行6000步或每天坚持走1小时左右,其他尚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五禽戏、游泳、打球、滑冰、骑自行车等。

(七)药物护理:了解药物的功效主治和副作用,以及药物间的交互作用,预防药害。

三,西医治疗原则(一)T2DM治疗原则和代谢控制目标T2DM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治疗腰个体化,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