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孝若的死亡之谜
北魏后宫中最疯狂的女人 杀妹咒夫淫乱后宫

北魏后宫中最疯狂的女人杀妹咒夫淫乱后宫导语:身患重病,她无奈被逐出宫时来运转,她狐媚有术再度受宠恃宠生骄,她心狠手辣除掉亲妹妹淫乱无道,她自作自受喝下毒酒且听阿龙话说天下--北身患重病,她无奈被逐出宫时来运转,她狐媚有术再度受宠恃宠生骄,她心狠手辣除掉亲妹妹淫乱无道,她自作自受喝下毒酒且听阿龙话说天下--北魏后宫最疯狂的女人。
这皇宫里,皇上的妃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是能让皇上真正动心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今儿个我就和您聊聊这么一个能让皇上动心却祸乱后宫的皇后--冯妙莲。
北魏延兴四年,也就是公元474年的一天,太师冯熙家诞生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孝文帝的皇后冯妙莲。
虽然这个女孩子并不得父亲的欢心,但14年后,她却被自己的亲姑姑,当时的北魏太后--文明太后看中,召进了宫里。
当时,北魏虽是孝文帝拓跋宏当皇帝,但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文明太后手里的。
这个文明太后可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为了能光耀冯家的门第,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自己的两个侄女都召入了孝文帝后宫,准备随时挑选一个立为皇后。
孝文帝对这姐俩是宠幸有加,尤其是冯妙莲,她凭着自己那双勾人的眼睛,那两叶能说会道的薄唇,那娇滴滴的甜润嗓音,很快就让孝文帝对自己神魂颠倒。
冯妙莲是个很有心机的女孩,她知道,在这后宫里,光漂亮还不够,要想让孝文帝离不开自己,还得在风度、气质、修养上狠下功夫。
她知道孝文帝喜欢吃鹅掌,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她就投其所好,让自己和皇帝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姐妹俩就算这样在后宫站稳了脚跟,以后的日子会像她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吗?好景不常,就在这姐俩入宫的第三个年头,灾难就接踵而来了。
先是妹妹冯姗难产死了,紧接着就是冯妙莲也突然身患重病,全身无力,无法陪伴孝文帝不说,脸上还突然冒出了许多白点,连容都毁了。
文明太后见这情形,觉得立她为皇后是没多大希望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她打发回家了。
姐妹俩全军覆没了,为了维持冯家在皇室的地位,太后又将冯妙莲同父异母的小妹冯媛选进了后宫。
公主之死与北魏女权

公主之死与北魏女权作者:李开周来源:《百家讲坛》2010年第12期公主死了,死于驸马之手—据说驸马来了个漂亮的回旋踢,正踢在已经怀孕七个月的公主的肚子上,公主砰的一声摔倒在地,下体出血,没等太医赶到,已香消玉殒,连同肚子里的胎儿,一同失去了生命。
这个不幸的公主复姓拓拔,芳名待考,是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北魏宣武帝的姐姐、北魏孝明帝的姑姑,史称兰陵公主。
兰陵公主生在帝王之家,锦衣玉食,人长得也漂亮,且粗通四书,在文盲频出的北魏,简直算是才女。
那个对她实施家庭暴力的驸马姓刘,名辉,是已故大将军刘昶的儿子,跟兰陵公主年岁相当,相貌也绝对说得过去。
一个是秀外慧中的帝王千金,一个是英俊潇洒的世家公子,既门当户对,又郎才女貌,真是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黄瓜,再配也没有了。
按理说,他们应该生活得很幸福才对,但生活恰恰就是不讲理,尤其是婚姻生活。
《魏书》第五十九卷记载,兰陵公主在公元504年嫁给刘辉,刚开始俩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过了几年之后,刘驸马就觉得乏味了,在他眼里,早年如花似玉的公主已经成了黄脸婆,引不起他的兴趣了,他喜欢上家里的一个小丫鬟。
按照当时法律,主子想占有仆人,仆人是可以反抗的,但却不能在反抗过程中使主子受伤,更不能让主子失去生命,否则就犯了“以卑犯尊”的重罪。
这项变态的法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使得不计其数的女仆不得不失身于色狼主人,而没有几个能像邓玉娇女士那样拔刀自卫。
所以,刘辉很顺利地占有了那小丫鬟,并使她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这下兰陵公主气坏了,她找皇帝告状,说驸马是个花心男人,皇帝没理会。
皇帝本人三宫六院,更是个花心男人。
兰陵公主不得已,又找皇帝他妈灵太后求助。
同为女人的灵太后出面了,她通过皇帝颁布谕旨,让刘辉跟兰陵公主离婚,从驸马府里卷铺盖滚蛋。
刘辉傻了眼,四处托人说情,终于在一年之后劝得兰陵公主回心转意,同意复婚。
然而刘辉似乎有点儿记吃不记打,过了半年,公主怀孕了,刘辉耐不住寂寞,又跟别的女人好上,而且这回不是一个,他刘驸马大手笔,同时包了两个小蜜。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孝若被害矛头为何指向了杜月笙?真相是什么?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孝若被害矛头为何指向了杜月笙?真相是什么?本文导读:后来,因为李鸿章不喜欢吴长庆,将庆字营分成两半,调吴长庆回国,留袁世凯继续在朝鲜。
袁世凯改投李鸿章门下,张謇因此和袁世凯不和。
吴长庆回国以后,郁郁而终。
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给争相礼聘张謇入幕府,但张謇一概婉拒:“南不拜张北不投李”。
张謇觉得应该考取功名,才是正途。
说道张謇的功名,必须提下他考中状元的事。
1885年,33岁的张謇考中举人以后,他参加了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主要原因是,翁同龢等人想提拔他,但是每次都认错卷子,把别人点成状元。
直到1894年,庆祝慈禧六十大寿的恩科,翁同龢命收卷官等张謇交卷。
张謇的卷子直接送到他手里,翁同龢亲自给其他阅卷考官说情,张謇才得中一甲一名状元。
1896年,在张之洞的支持下张謇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张謇开始“官转商”。
1907年,又创办大生二厂。
作为商业经济领域教父级的人物,张謇在政治上依然有很高地位。
辛亥革命之后,他迅速支持共和,并受孙中山邀请,担任实业总长。
但是,张謇看到孙中山难以稳定大局以后,就北上支持袁世凯。
张謇替袁世凯撰写了《清帝逊位诏书》。
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后,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
不过,因为袁世凯搞复辟帝制,张謇很快和袁世凯分道扬镳。
1914年到1921年,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
因为此时列强忙着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剥削。
1922年,在北京、上海报纸举办的成功人物民意测验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得票数最高。
当年,张謇已经70岁高龄。
从1922年的棉纺织业危机开始,大生厂开始走向衰落。
1926年张謇去世后,张謇儿子张孝若继任大生纱厂等企业董事长。
此时,张家已经没落了。
青帮头子杜月笙还盯上了张家的大达轮船公司。
张孝若接替夫妻职位后,大生厂已经是空壳一个,还有很多外债。
此时,他只有大达轮船公司还在勉强经营。
大达轮船公司债权人陈光甫想拉杜月笙入股,张孝若不同意。
中国古代十大悬案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悬案故事引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悬案故事。
这些故事涉及到各种神秘的谜团、疑点重重的案件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悬案故事,揭示其中的奥秘和不解之谜。
一、司马迁之死1.1 背景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家。
他的史书《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家的巅峰之作。
然而,他的死因却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1.2 事件经过据史书记载,司马迁在著书《史记》期间,受到了秦始皇的不满。
秦始皇下令逮捕司马迁,使他流亡外地。
不久后,司马迁的尸体在长安城内被发现,但死因至今未明。
1.3 不解之谜司马迁之死的真正原因仍然不为人知。
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秦始皇的手下毒死的。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是被人暗杀而死。
然而,由于史料的缺失和历史的走向,无法得出确凿的结论。
二、貂蝉的真实身份2.1 背景貂蝉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角色,被称为“古代美女”。
她以其绝世的美貌和聪明才智而闻名。
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却存在许多疑点。
根据史书记载,貂蝉是西汉时期曹操的侍女,由于其美貌而深受曹操喜爱。
然而,关于其身世和真实身份的信息极其稀少。
2.3 不解之谜虽然貂蝉作为历史人物的存在有一定的争议,但她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却深入人心。
许多人认为,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她只是虚构的角色。
关于貂蝉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文成公主之死3.1 背景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公主之一,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然而,她的死因却是一个不解之谜。
3.2 事件经过根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在嫁给吐蕃的布赖赤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然而,关于她的死因和具体的事件经过知之甚少。
3.3 不解之谜文成公主之死的真实原因至今不明。
有一种说法是她被杀害,以影响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她是自然死亡。
然而,由于史料的缺失,无法得出确凿的结论。
四、杨贵妃之死4.1 背景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之一,她是唐玄宗的宠妃。
这个女子用一生,向世人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个⼥⼦⽤⼀⽣,向世⼈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2018年12⽉13⽇,南京⼤屠杀81周年。
1937年12⽉13⽇,⽇本军队攻破南京城,开始了长达40多天灭绝⼈性的⼤屠杀,30万⽣灵惨遭杀戮,这⼀举动在⼈类⽂明史上留下最⿊暗的⼀页,从此以后,⽇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曾经,⽇本民智未开时,鉴真东渡传佛法,从服饰到书籍,从⽂字到⽂化,中国对⽇本⼈的影响不可谓不⼤,但后来,谁也⽆法否认⽇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创伤。
《⼆⼗⼆》剧照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代中国,却有⼀段未曾得到公正对待的历史,施暴者不懂反思,只是⼀味的否认、篡改史实,随着岁⽉流逝,许多真相在西⽅世界渐渐被淡忘。
但世界华⼈永远不会忘记,⽽中国⼈除了铭记于⼼,还要感谢那个勇敢的华裔⼥⼦张纯如,是她写下英⽂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屠杀》,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那场惨案——南京⼤屠杀。
那是⼀段令中国⼈痛彻⼼扉的记忆,⼀场屠杀,多少⼈失去了⽗母、亲⼈,多少⼈备受摧残,只能带着伤痛默默前⾏,那些逝去的⼈没有墓碑、名字,30万这个数字成了他们统⼀的称号。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数鲜活⽣命的垒叠,年轻的张纯如带着对历史、⽣命的敬畏,开始了⼀场寻求真相,书写历史的征途。
冷暖⼈⽣《⼥⼉张纯如》完整视频01家族遗传的历史感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家中是书⾹门第,祖⽗张铁军,抗⽇国军将领,曾任台湾中华⽇报总主笔。
⽗母都是哈佛博⼠,⽗亲张绍进写了专著《量⼦场论》,在美国学术界挺有影响⼒的,母亲张盈盈从事⽣物科学研究。
1968年3⽉28⽇,张纯如在美国普林斯顿⼤学⾥出⽣,⽗母从《论语》:“从之,纯如也”给她取名“纯如”,寓意“和谐美好”。
虽然⼀家⼈定居美国,但⽗母那颗爱国之⼼从未变,他们与当地华⼈⼀起办了中⽂学校,母亲是第⼀届校长。
她记得,⽗母的谆谆教诲,“作为中国⼈,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濡⽬染,张纯如对那个遥远的地⽅愈加好奇,于是经常跟在⽗母⾝后,追问⼀切关于中国的事。
历史趣谈:她张狂一世却被武媚娘做成了人彘生不如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她张狂一世却被武媚娘做成了人彘生不如死
导语:萧淑妃,唐高宗李治的妃嫔,是南朝齐梁皇室后裔。
在她没嫁给高宗之前,高宗跟结发之妻王氏的感情很好。
自从萧氏进宫以后,高宗完全被萧氏俘
萧淑妃,唐高宗李治的妃嫔,是南朝齐梁皇室后裔。
在她没嫁给高宗之前,高宗跟结发之妻王氏的感情很好。
自从萧氏进宫以后,高宗完全被萧氏俘获,王氏遭到了冷落。
高宗即位以后,本想立萧氏为皇后,但萧氏的出身不及王氏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高宗只能封王氏为皇后,封萧氏为淑妃。
王皇后见萧淑妃得宠,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又没能给高宗生下一儿半女,倍受冷落。
而萧淑妃却给高宗生下了一儿两女,儿子是许王李素节,女儿是义阳公主、高安公主。
王皇后见萧淑妃仗着高宗宠幸,根本不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在后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王皇后为了打败萧淑妃,将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媚娘接回了宫,想以此打败萧淑妃。
武媚娘进宫后,高宗果然被武媚娘迷的七荤八素,渐渐地冷落了萧淑妃。
武媚娘进宫后并不甘心当王皇后的棋子,在得到了王皇后的信任之后便大胆的去俘获高宗,最后成为高宗的专宠。
当王皇后觉察到武媚娘的野心时,便联合萧淑妃一起除掉武媚娘。
但她们觉察的太晚了,此时武媚娘的耳目已经遍布宫中,她们二人的心计也不如武媚娘。
武媚娘处处算计她们二人,王皇后跟淑妃最终被废为庶人,还被幽闭暗室。
这之后,高宗册封武媚娘为皇后。
王皇后养子李忠的太子之位也被废去,立武媚娘的大儿子李弘为太子。
王皇后跟萧淑妃两人被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黑屋里,只能从狗洞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短命皇后之谜 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后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短命皇后之谜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后是谁
导语:中国历史上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也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那皇后当然有,说到这位历史上在位时间特别短的皇后,一般很少有人知道,不过小
中国历史上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也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那皇后当然有,说到这位历史上在位时间特别短的皇后,一般很少有人知道,不过小编当时看过一个电视剧(笑~)里面有讲这位皇后,这位皇后就是佟佳氏,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也就是孝懿仁皇后。
这位皇后在历史上唯一最短的一位皇后,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是康熙帝第三任皇后,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妹。
据《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被册封为贵妃。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
自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昭仁皇后死后,康熙十多年时间未立皇后,因此,后宫份位最高的贵妃、皇贵妃佟佳氏自以副后身份摄六宫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九日,佟佳氏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孩子,可佟佳氏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可怜的女儿生下来不到一个月,甚至还没见到自己的父亲便夭折了,她当时心中悲苦万分,从此之后身体更加病弱,再也未曾生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初九日,立为皇后;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葬清东陵之景陵。
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陵墓谜案:地宫里发现完整女尸 面目如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乾隆陵墓谜案:地宫里发现完整女尸面目如生
导语: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长达二百九十六年。
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内。
共修建了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十座妃园寝。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西部的“清东陵”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的,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清东陵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的盗劫,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损失相当惨重。
有关清皇陵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
以下是有关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在发掘过程中一些至今难解的谜。
三次疯狂盗劫
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的文字狱:司马迁外孙惹怒宣帝被腰斩

历史上的文字狱:司马迁外孙惹怒宣帝被腰斩夏桀朝关龙逢一案夏朝末代皇帝桀是个昏暴君主。
史称:“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进谏曰:“为人君身行礼仪,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也。
今君用财若无尽,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
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
桀囚而杀之。
汉代的杨恽案《汉书》上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腰斩。
《报孙会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田,落而为萁。
”在后来的《后汉书》中张晏为《报孙会宗书》作的注曰:“山高在阳,人君之象也;污秽不治,朝廷荒乱也;言豆者真直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也。
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魏晋南北朝之“国史之狱”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
北宋苏轼“乌台诗案”北宋神宗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
苏轼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此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此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日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黄州。
金朝翰林学士张钧案翰林学士张钧是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文字狱受害者,因为一场天灾为金熙宗起草“深自贬损”的诏书,被萧肄诬陷而被劈开嘴巴。
《金史;佞幸列传》载:皇统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风雨,雷电震坏寝殿鸱尾,有火自外入,烧内寝帏幔。
中国历史故事-张伯行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张伯行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伯行是清朝大臣,同时也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生于公元1651年,去世于公元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敬庵。
张伯行自幼聪慧好学,到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了四处五经。
同时因为门风严谨,家教极好,所以他的学问和品德都十分的出众。
康熙二十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二十四年参加会试,高中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张伯行并没有立刻入仕,一直到等到康熙三十一年的时候,才补授内阁中书。
不久之后,父亲去世,于是辞职归乡守孝。
在小憩之中,建立请见书院,开馆授课,致力于宣传儒家学说。
康熙三十八年,仪封城遭遇大雨,河水暴涨,城北的堤坝被冲毁。
张伯行招募民工,用口袋填装泥土堵塞河道。
后来受到河道总督张鹏翮的推荐,以原职治理河务,完成了黄河南岸堤坝二八余里、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各工程。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
当时山东遭遇灾荒,百姓吃不饱饭,流离失所,灾民流浪四地。
张伯行见此惨状,自费从家乡运来粮食,又让人缝制棉衣,救济灾民。
朝堂听闻灾情之后,康熙帝下令各道拿出款项救济灾民。
于是张伯行开仓,拿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余赈济所属汉上、阳谷二县。
这事儿没有得到山东布政使的同意,于是遭到斥责,并且布政使还表示要上书弹劾他。
面对布政使的责问,张伯行丝毫不乱。
他据理力争,言皇帝既然下令让各道救济灾民,那么久表示在仓谷和人命之中,人命更重要。
虽然明确表示,但是其话里意思,大概就是说如果真上书弹劾我,那么便是不听从皇帝的命令了。
布政使听后,只能停止弹劾,但是也因此记恨上了张伯行。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
按照当时官场不成文的规矩,新官上任,张伯行需得给自己的上司巡抚、总督等送上白银四前两左右的礼物,表示尊敬。
张伯行为官清廉,并不收受贿赂,所以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
就算能拿的出,他本人也极其厌恶这种巴结上司、贪污成风的事情。
他表示:“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于是就没有给上司送礼,同时还在任上大力整顿吏治,这样就更是得罪了总督和巡抚。
历史上的这六个名人留下的悬案,至今一个没有解开

历史上的这六个名人留下的悬案,至今一个没有解开历史车轮一路滚滚而来,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悬案或未解之谜,虽然它们只留下了丁点蛛丝马迹,但却好似有无尽的能量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直到大白真相的那天。
不过,前人留下的悬案往往不那么容易解开。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去了哪里有史书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留下著书,此书便是《道德经》。
老子著完《道德经》后继续西行,从此便没了消息。
那么,老子去了哪里呢?有人说出散关后奔印度去了,并在印度传教,最终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
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也有人猜测认为,老子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导致意外身亡。
西施生死之谜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做为越之功臣,吴之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则众说纷纭。
有人说被勾践沉江,《墨子·亲士》篇就说:“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
而民间传说则认为其被越国大夫范蠡暗地接走。
《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徐福东渡后去了哪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最盼望的就是长生不老,当他听说服用蓬莱仙岛上的灵芝草可以长生后,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东渡大海,后来秦始皇至死也没盼来徐福的消息。
徐福到底去了那里呢?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碰到大风浪,全部覆没。
而后人认为,徐福到了台湾或琉球,且大多数认为是日本。
关于徐福到了日本的记载不在少数。
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
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还参观过徐福墓,并诗文题记。
更有人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
那么,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宋太祖为何突然暴毙赵匡胤于公元960年黄袍加身后,到公元976年便撒手人寰了,且死的非常突然。
这么一位开国皇帝,正史中却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只有《宋史·太祖本纪》中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中国古代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介绍

中国古代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中国文人大多的死亡都不太正常,中国自古以来非正常死亡的文人有好几种死法,下面是由为你提供中国古代非正常死亡文人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中国古代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介绍1:愚笨而死文人总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但处人与事往往笨拙幼稚。
最笨的代表性人物莫过于李清照和方孝孺。
18岁的官二代李清照就嫁给官二代赵明诚,庆幸的是丈夫不是纨绔子弟,他们象牙塔里的爱情抵不上乱世的摧毁,赵明诚后来竟然抛下李清照独自一人私奔了,爱情有什么用,终究都是自私的男人。
如果这次教训也算无奈的话,那么后来她闪婚嫁给骗子张汝舟就是十足的愚蠢之举,闪婚闪离,百日婚姻,自己还因为检举张汝舟入狱,最终国破家亡,无依无靠,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寂寞地死在江南。
一生“寻寻觅觅”,终究还是“冷冷清清”,笨到“人比黄花瘦”。
知识分子愣头青代表方孝孺,虽是读书种子,但是愚笨如一只老年愤青,误了建文帝不说,自己还跟朱棣堂前辩论,不识时务倒罢了,还拉着847个亲戚与他陪葬,以此留得青史名,我认为终究不光彩。
中国古代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介绍2:狂骄而死文人狂骄,自古使然,有才之人,必有个性。
然有才之人,狂傲得忘记自己是谁,必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谢灵运太狂了,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临刑一刻,他还不忘为自己的人生最后秀一把,要求把他的胡须剪下来,施舍给南海袛洹寺,作为塑维摩诘罗汉像时用。
只可惜,到了唐朝,淫乱的安乐公主突发奇想,一把揪下他那保存在罗汉下巴上苟活了几百年的胡须,用来“斗草”。
不知道狂妄的诗人,地下若有知,是否揪毛自悲?李白,败尽家业,几度更妻,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仕途,甚至他身上的狂放气息都不由得让人怀疑。
这种气息,是他故意营造的,还是与生俱来的,也许他自己也无从知晓。
诗人的死,应该是浪漫的。
后人们自然不会让李白死在床上,一说他醉酒泛舟江上,俯身追月,一去不回;一说他看到江上的月影,以为九霄云外的天庭有使者来接他,跃入江中,有去无回。
张謇之子张孝若被杀之谜

了保险他开不了门,便开枪 自杀。由于案发年代久远 ,加之张、
斌 吴 当场 而 亡 ,李 此后不 久 也去世 ,叙述 的案 发现 场情 况稍 有 出入 ,
但 基 本 情 节 一致 。当 时 ,消 息来 源混 乱 ,报 上 有 的说 李 复初 延 至
次 日晨 殒 命 ,也 有 说 ,李 尚无 大 碍 。其 实 ,李 氏殒 命 为 误传 ,后
家周芝美 、张少青等 。张孝若遗体 ,由张非武领 回, 初 、薛秉 初从 上 海 买来 送 张孝 若 为妾 的 。初来 时 ,
送万 殡 仪 馆 。 中午 的时候 ,南通 城 内 的张 家濠 南 别 被 安 排在 濠 阳小 筑 ,吴 义 高也 在濠 阳小 筑 当保 镖 ,
业 ,就 接 到张 敬 礼来 电 ,谓 孝兄 病 危 。张 孝若 母 亲 他 们 互相 看 不起 。后 来 ,吴 曾请 李 向张孝 若说 情 ,
史海钩沉 l 。晕 篙
清晨 枪声
张謇 之 子张孝若被 杀 1935年 10月 17日清 晨 6时 许 天还 没 有 完全 放 亮 ,给 人灰 蒙
蒙 的感 觉 ,喧 嚣 的 “十 里洋 场 ” 显得 格 外 静 谧 。平 日人 头 攒 动 、
车水 马龙 的繁华 街 头 ,这 时候 鲜 有路 人 走 过 ,习惯 了夜 生 活 的人
成为 京 沪报章 的特 大新 闻。
张孝若 f1898—1935),江苏南通人 ,近代著名实业家 、教育家
张謇之子 ,民国 “四大公子”之一。远在江北张孝若家 乡的 《通
通 日报 》 ,绘 声 绘 色 描 述 了事 发 情 形 : “日前 吴 义 高 由通 赴 沪 ,
夜宿 张 寓 乃 至 五 时三 刻 ,即潜 取 携住 驳 壳 枪 ,闯入 二楼 卧 室 ,遂
大宋襄阳忠烈张顺张贵祭文解析

大宋襄阳忠烈张顺张贵祭文解析姚守亮一、历史背景1234年,南宋军队发起了所谓的“端平入洛”之战,北上收复汴京等地,结果狼狈败回,由此揭开了宋蒙(元)战争的序幕。
接着蒙古军队横扫大西南,已从南、北、西三面对南宋构成战略包围。
忽必烈时期,对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1267年,忽必烈接受南宋降将刘整所献先攻襄阳再灭南宋之策,并下令“勿攻城,但围之,以俟自降。
”二、故事梗概家住襄阳万山的蓝筱玉本来有一个温馨的家:春夏随公公、丈夫下河捕鱼,秋冬随之上山打猎,婆婆在家照看小孙孙。
1267年,蒙古军侵袭襄阳,掳掠五万余人、牛马五千。
筱玉一家逃难到西山,途中公公被蒙古军砍死。
丈夫从军。
四年后蒙古军血洗了筱玉所住的山村,婆婆和儿子小宝遇害。
襄、樊二城被围数年,军情告急;而信使被截,郢、邓之道复绝。
宋廷派李庭芝在郢襄一带招募民兵,准备驰援襄樊。
为报家仇,筱玉女扮男装,就随张顺、张贵赴均州投军;比武时却不慎露出秀发。
主考官范天顺在筱玉身世感召下,破例同意她加入民兵。
张顺、张贵被选拔为三千人的民兵敢死队首领。
张贵、筱玉等人被派往襄阳西北的龙王集,察看地形,侦探敌情。
不久,民兵移师到此操练、造船。
第二年五月,张顺等率领民兵敢死队离开龙王集,用三百只战船拖运着襄樊急需的布匹和食盐向襄阳进发。
张贵前冲,张顺殿后。
一路拼杀,突破重围。
张顺牺牲。
进入襄阳后,筱玉得知丈夫已在樊城保卫战中牺牲。
柳三斗偷看筱玉洗澡,被逮,受罚。
张贵派人联络郢州的宋军,约定对方在鹿门堡(山)附近的龙尾洲接应;可出发当晚,发现柳三斗叛逃。
张贵仍然义无反顾依约率部前往,杀奔龙尾洲附近的勾林滩,接近后才知中计。
原来元兵接到柳三斗告密后,就在龙尾洲布阵,重创张贵所部。
张贵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原本殿后的筱玉随即改为先锋,组织撤退,遭炮击而昏迷,被柳三斗私自抬到暗室看管起来。
筱玉苏醒后趁机逃走,次日获救。
半月后,柳三斗奉命到襄阳城送交张贵尸体和劝降书,本欲快逃,却反而被擒。
张孝若是谁?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国四公子之一

张孝若是谁?失落的悲情英雄民国四公子之一本文导读:1922年,张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的专使,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日本10国专察。
曾担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吴佩孚联军司令部参赞、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曾被任为中华民国驻智利首任公使(未赴任)。
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整理成30万字的《专察欧美日本国实业报告书》,除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呈报外,还应邀在上海、南京、南通等地报告、宣传。
根据所专察各国的煤产、钢铁、纺织、航运等经济情况和重要工商业情况,分析中国与欧美、日本各国的差距,提出振兴中国经济的十大要策,即清理外债、举办路政、提倡农垦、促进贸易、救济劳工、实业统计、普及实业知识、整理币制、裁免厘金、划一度量衡,并且认为“中国工商业之前途,视斯十者之能否实行也”。
可惜其时军阀争战,所议均未能实施。
张謇将其报告校订并题写书名《张孝若演说稿》出版。
张孝若在出国专察期间,鉴于外人对中国的不了解,“随时注意宣传中国文化及社会进步情况,使各国对于中国渐能由了解而进于善感”。
途中作诗词194首,张謇为其校订,汇编成册,取名为《士学集》。
回国后,张孝若被任命为中国驻智利全权公使(未莅任)和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
1926年8月,张孝若继承父业,致全力于实业、慈善、教育。
先后任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校长、私立南通医科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农科大学校长、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校长、私立南通纺织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学院院长、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步公司总经理、淮南各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大陆报馆董事等职。
时值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张謇所办各项企事业大多运行艰难,张孝若“苦心撑持,朝夕不遑,先业赖以不坠”,同时谢绝外事,潜心整理张謇生平文字和往来函件,将实业、教育、慈善、政闻及当时制艺等内容,编成《张季子九录》一书,并以白话文撰成《南通张季直先生传》。
张孝若的父亲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常熟,出生于海门长乐镇(即今常乐镇)。
无贞洁,吾宁死

龙源期刊网
无贞洁,吾宁死
作者:张继合
来源:《百家讲坛》2014年第17期
清初,寡妇李氏与家人避难后回到杭州。
乘车进城时,守门的军卒远远地看了她一眼,并议论了几句。
李氏回到家后,声嘶力竭地恸哭,抱怨自己不幸被门卒侮辱。
接着,她一天到晚哭天抢地,又过了二十多天,竟然绝食而死。
赵某的老婆王氏一个人在家午睡,风吹门帘微动,仿佛有人在“偷窥”一样。
王氏气得要死,丈夫和公婆都劝她,说门外只不过是在刮风,根本没有陌生人。
可王氏始终没能释开疑惑。
最后,她觉得与其抱着怀疑而活,不如带着怀疑去死,竟然抱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自缢了。
安徽歙县有两个相邻的女子,汪氏与贺氏,二人情同姐妹。
一天夜里,发生了火灾,家人赶去搭救贺氏。
想不到,刚到贺氏楼下,贺氏在楼上问:“姐姐已逃出来了吗?”汪氏答:“出来了,所以来找你。
”过了一会儿,贺氏在楼上喊:“我找不到外衣,不能出来了,谢谢姐姐来救我。
”眼见大火临近,汪家人想冲进去救人,但听见贺氏在内怒骂,只好退出来,贺氏就这样被困于大火之中。
汪氏见状大哭道:“妹妹已死,我怎能独活?”说完跳进大火之中,很快也被烧死了。
未婚守贞属于极难的事,可这样的事在当时也不少。
康熙时,扬州出了一位池氏烈女,父亲把他许配给当地一个小伙子,随后小伙子从军,战死了。
于是婆家人想把她改嫁给家里的小儿子,池氏坚决不从,上吊自杀了。
这些民间女子被正儿八经地载入史册,以示清末民初时的国史修纂者对她们贞洁观念与行为的赞赏与表彰,即所谓贞节烈女们应该死守一条规矩——碰到意外或者困难,谁也不用求,以死谢世,就能流芳千古了。
中国历史唯一“一夫一妻”皇后为何抑郁而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唯一“一夫一妻”皇后为何抑郁而终导语:孝康敬皇后张氏(?-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今河北青县)人。
父亲张峦,母亲金氏。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品行出众,被选为太子妃。
孝康敬皇后张氏(?-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今河北青县)人。
父亲张峦,母亲金氏。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品行出众,被选为太子妃。
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
孝宗与张皇后的感情极深,同起居,后宫除了张皇后,竟无其他妃嫔,是古今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
孝宗因为皇后的缘故,优待外戚,追封老丈人张峦为昌国公,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为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十分壮丽。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卒,太子朱厚燳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后为皇太后。
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
十六年,武宗崩,因为无子,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
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
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
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张皇后)的皇帝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
孝宗和张皇后有一个独子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明武宗朱厚照。
孝宗先天不足,身体积弱,晚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三国张翼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三国张翼是怎么死的张翼,字伯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那么历史上三国张翼怎么死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历史上三国张翼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三国张翼怎么死的张翼死于公元264年的钟会之乱。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张翼曾跟随姜维等人一起前往涪县投降魏国将领钟会。
于公元264年,张翼跟随钟会回到成都,之后钟会企图谋反,导致成都大乱,张翼则在那次大乱中被乱兵所杀。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权臣司马昭率兵进攻蜀汉。
蜀汉后主刘禅,即刘备的儿子派遣廖化率兵前往沓中支援姜维,而另一边张翼与董厥两人则率兵前往阳安关口,作为设围防守的外援力量。
九月,魏国将领钟会率军攻破阳安关口这道防线,之后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蜀汉内地。
而那时姜维正被魏国名将邓艾所逼迫,无奈只能与廖化、张翼以及董厥三人会合,一同退至防守剑阁,共同抵御钟会军队的进攻。
公元263年的十月,蜀汉卫将军诸葛瞻于绵竹一地被邓艾打败,而后主刘禅行事动向不明。
之后张翼等人就跟随姜维往东行进进入巴东郡,绕道退到广汉郡郪县一带以调查清楚当下的情况。
不久后,他们就得到了后主刘禅发布的关于投降的法令,于是姜维、张翼等人只能前往涪县向钟会投降。
公元264年的一月,张翼跟随钟会到达成都。
之后钟会企图造反夺位,致使成都全城大乱,但钟会的造反并没有成功,最终为魏国军队所镇压。
而张翼就死于这场钟会之乱中,被乱兵所杀,一名武力超群、才能极高的名将就这样成为了异常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三国张翼简介张翼,字伯恭,家乡位于益州犍为郡武阳县。
他是三国时期隶属于蜀汉的将领,曾先后出任梓潼县、广汉县、蜀郡的太守之职,后曾担任庲降都督一职。
后来张翼曾跟随诸葛亮、姜维往北征伐,官拜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刺史。
张翼还曾先被封关内侯,后进爵为都亭侯。
张翼的高祖父与曾祖父都是颇有声望和成绩的朝廷官员,对张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张翼于刘备平定益州之后跟随刘备,最初担任书佐一职,后被举荐出任江阳县县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张孝若的死亡之谜本文导读:张孝若乃“民国四公子”之一,是著名商人,且有诗名,与徐志摩、吴稚晖、胡适等往来颇密。
凶手吴义高“年届知命(五十岁)”,本张謇随侍护兵。
张謇去世后,张孝若派他“在南通看守老宅,月给薪金达三十金”,又“将吴子荐入轮船公司任事”。
吴往来于南通、上海间,到上海便住在张宅。
吴行凶用的“盒子炮”还是张謇当年发给他的。
吴义高打死张孝若后,又开枪打伤张妾李复初(第二年2月3日因伤重死于南通医院),然后饮弹自尽。
报道中一点不确,张孝若系张謇独子,非长子。
张家对吴义高恩重如山,吴为何反戈?事后巡捕房登门,张孝若的夫人陈石云却称“不必深究”,将他们打发走,由此引发种种传闻。
孰是孰非,至今难断。
留学美国才一年多1898年2月,张孝若(本名怡祖,以字行,又字潜庐)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张孝若的父亲张謇是近代民族工业旗手,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謇42岁中状元,他有一妻四妾,但膝下寥落,直到46岁才由三妾吴道愔(后扶正)生下独男,他兴奋地写诗称:生平万事居人后,献岁初春举一雄。
大父命名行卷上,家人趁喜踏歌中。
亦祈有福身经乱,不分能奇仕作公。
及女成丁我周甲,摩挲双鬓照青铜。
张謇27岁时科举顺利,在给朝中显贵投行卷时,从父愿,在履历中称有儿子名怡祖,其实近20年后他才真有了儿子。
张孝若6岁起,由日本人森田政子任其家教,8岁入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由名士张景云课读,据《小春秋》杂志1941年第3期载:“孝若嗜于嬉戏,殊不耐困坐书城,所作窗课,迄为能完卷,至十三四岁时,竟亦斐然成章矣。
”1913年,张孝若入德国人所办青岛大学中学部,后转入上海震旦大学。
长年不在父亲身边,张謇先后给张孝若写了许多家信(现存138封)。
在信中,张謇坦承:“我即一子,一坏即无后望。
我老矣,不得不为久计也。
”1917年,张孝若赴美留学,有人说他上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有人说是哈佛大学,还有人说是纽约大学,但据《工业杂志》1921年刊载的《中国实业名人录·张孝若先生》一文记,实为“亚拿德商务大学”,张只待了一年多,拿到所谓“商学格致学学士衔”便回国。
他们才是真正的“四公子”回国后,张謇刻意让张孝若接班。
1919年,张謇创淮海实业银行,张孝若任总经理。
此后,张孝若又任南通学院院长、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各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等职。
张伯驹先生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写道:“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世凯的二字,善诗词、昆曲),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
”张伯驹此说流传甚广,但据学者张宏武、梁转琴钩沉,可信度甚低。
张伯驹1937年才成名,此时袁克文已去世6年,张孝若也已去世两年。
张伯驹的养父是张镇芳,民国初年即被免职,张的出身与另几位“公子”相差甚远。
张宏武、梁转琴认为,“四公子”与民初政局相关。
1922年,为消灭陈炯明,孙中山联络张作霖、段祺瑞,形成“铁三角”。
时人将“铁三角”中的后代张学良、段宏业(段祺瑞的长子)、孙科称为“三公子”。
但段宏业好围棋、吸鸦片,不与政事,人们便将“铁三角”中干将张謇和卢永祥(大军阀)的儿子(张孝若、)卢筱嘉)递补进来,共称“民国四公子”。
“四公子”之称源于上海,此为孙科、卢筱嘉、张孝若的活动中心,张学良也曾于1925年初夏率部队抵沪,轰动一时。
张孝若风度翩翩,据他的二女儿张柔武回忆:“父亲身材修长,皮肤较白净……平时举止大方、洒脱,有人说他与诗人、画家徐志摩长得很像。
”想当省议长却碰了钉子张孝若本有政治理想,他曾说:“在中国的社会,要做事就和官脱离不了关系;他能够帮助你,也能够破坏你;如果民间做事,能得官力帮助,那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梁启超看过张孝若撰写的《南通自治会报告书》,写信给张謇说:“颇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
”没想到,张孝若初入政坛便碰了钉子。
1920年初,“联省自治”成为主流,继“湘人治湘”后,江苏省议会于1920年也将非江苏籍省长齐耀琳轰走,主张“苏人治苏”。
然而,省议会内部很快出现分裂。
据学者张亮先生钩沉,出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北张派”和以张一麐(麐,麟的繁体字)为代表的“南张派”。
“北张派”以苏北人为主,财源充足。
“南张派”以南京人为主,在省议会中历来占据多数。
没想到,到1921年10月时,“南张派本占优势,有三分之二支持,到十月二日下午忽然变动,北胜于南,亦在三分之一以上。
二日下午,到会者一百三十余人,拥戴北张者竟达八十余人”。
“北张派”推张孝若当议长,“南张派”则斥金钱选举,“继以拍案顿足飞椅”,双方竟接连争吵、打斗了59天。
眼看“北张派”即将胜出,11月21日,“南张派”议员、淮安人叶立民竟服药自杀,搞起“尸谏”。
《申报》连续刊载叶的遗书,并在报纸的醒目位置刊登其遗像。
此举令两张极为尴尬,本已达成“张一麐为正,张孝若为副”协议,只好作废,双双退出选举。
大富翁的衣服上也有补丁对于贿选传闻,张孝若后来说:“我虽接近政权几年,但从无不正当的结合,或不可告人的隐事,金钱界限,毫不含混,清白自持,力保人格。
”遭遇挫折后,张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实业考察专使,于1923年9月17日出发,其时才25岁。
在随员钱昌照、张文潜、朱中道等7名随员陪同下,张孝若在7个月零三天中,共“经历十国,凡三万英里”。
回国后,张孝若指出:“观各国工商业之兴盛,综计其由,亦不外乎人民有进取之精神,政府有奖进之措施,地土有丰富之原料而已矣。
”进而认为,中国人民有进取精神,天然物产亦丰,“独公家之设置未臻于完备,如一切公家所应提倡举行整理者,又非人民单独或少数可得而代谋”。
张孝若提出振兴中国经济十大要策,即清理外债、举办路政、提倡农垦、促进贸易,救济劳工、实业统计、普及实业知识、整理币制、裁免厘金、划一度量衡,表示“中国工商业之前途,视斯十者之能否实行也”。
1923年,北洋政府授予张孝若二等文虎勋章,还被任命为驻智利全权公使(未到任),此时张已无从政之志,认为“一踏进这个粪坑,没有不弄到浑身烂臭的”。
张家事业正在顶峰,旗下大生纱厂竟以工厂名义公开在上海发行纸币,数额达数十万,但据张柔武回忆,张孝若生活简朴,“家里的上等菜也就是‘清鸡汤’,每月一般只有两次……有一天他从办公室回家,脱去夏布上衫,我见父亲的长裤腰上补着一个大补丁”。
一封回信让胡适赚了3千大洋1926年8月,张謇去世,张孝若与胡适往来渐多。
张孝若擅旧体诗,民国著名编辑人郑逸梅曾说:“曩年赴欧美考察各国实业,犹挟《全唐诗》以随行。
海涛汹涌,溢拍及舷,君卷在手,不之惊顾。
随员匿笑,背呼之为诗痴。
”张孝若与徐志摩交好,徐去世时,张写悼诗称:“中国诗人独数君,一飞竟报丧斯文,冰霜哀乐都成梦,文采风流最不群。
”1919年,张孝若经亲戚沈燕谋介绍,结识了胡适。
张后来给胡写信说:“十几年前,你在北京揭起的白话文运动的旗帜的时候,我就跟着摇旗呐喊奋勇争先,做你的一个马前小卒。
”张孝若想为父亲写一本传记,感到旧式传记局限太大,便取法胡适的《章实斋(即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先生年谱》体例,为此与胡多次书信联系。
在信中,胡适称张謇为:“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张孝若深表同意:“这话确当得很,就是我父本人也承认的。
因为他生平志事没实现的,何止百分之八九十,只遗留了许多实地测验的具体计划。
”1929年,胡适在《新月》上发表了《知难行亦不易》等文,遭国民党围攻。
在胡适日记中,只保留了两件友人来信,一出自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一出自张孝若。
张孝若在信中说:“替老百姓喊几句,打一个抱不平……试问现在国中,还有几位人格资望够得上说两句教训政府的话?”1930年,《张季直先生传记》出版,张孝若以胡适回信为序,并赠胡3千大洋。
1934年冬,张孝若对女儿张柔武说:“柔儿,爸爸将两件大事办妥了,尽到了作为爷爷儿子和乡亲的儿子应尽的责任,现在爸爸感到一身轻松了。
”所谓两件大事,一是将张謇遗稿出版,另一是张謇生前办学、办慈善机构,留下许多亏空,在张孝若努力下,相关缺口全部补齐。
时人称他“苦心撑持,朝夕不遑,先业赖以不坠”。
对于张孝若被刺,张謇的远亲吴功俊对学者张连莹说:“张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个银行,有个重要职位,他身边的保镖请求张公子许给自己的儿子,张就答应了。
想不到张孝若的姨太太吹枕边风,说‘这个肥缺不可让给别人,应该给我侄子’。
张孝若就听了如夫人的话,肥水不再外流。
保镖很气,怀恨在心,就想打死这个姨太太。
”此说有两点不确,一是刺客吴义高不是张孝若的保镖,二是吴进入张的房间时,张与李复初正睡觉,吴不可能杀错。
李复初本是上海名妓,南通名士陈葆初等替其赎身后,送与张孝若。
还有一种传言认为凶手是张孝若夫人陈石云所雇,以惩罚张不断出轨。
张孝若的后人则认为可能与杜月笙有关,时张孝若掌控着当时华东最大的轮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因经营不善,最大债权人、银行家陈光甫想解套,建议引杜月笙入股,张不同意,杜月笙便痛下杀手。
张死后,大达落入杜手,而凶手吴义高的遗孀、子女一直受杜照拂。
张孝若去世时年仅37岁,身后二子四女,一女自杀,一女死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