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再就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退休后出来第二次就业的老年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60至69岁的离退休老年人当中,有45.7 %的老人愿意再找一份工作,而在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当中,也还有8.1 %的老人想再找一份工作。有人认为,对“银发人才”不加以利用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往往弥补了中青年人的不足,从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但也有人认为,老年人既然离退休了,就不应该再工作,而且老年人再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与年轻人抢“饭碗”,本来现在就业机会就有限,退休老人要是都实现了再就业,就会导致更多的年轻人失业。近日,记者就这个话题与市区部分老人进行了交流,老人们分别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个案

再就业充实业余生活

杨女士2002年拿到了退休证。回家不久就大病了一场,想想今后就是没有工作的人了,她急上了火,个把月间竟掉了两颗牙。病好后她立即托人帮忙找工作,两年来先后做过企业食堂厨师、清扫员等工作。现在她正给一对小夫妻带孩子,月收入800余元。别看收入不高,但在她眼中,有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民办中学、高考补习班的出现,也给退休教师们提供了再次走上讲台的机会。采访中,很多退休教师对自己在退休之余还能继续工作感到充实。

王女士2004年就退休了,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很快在另一家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加上退休后的养老金,王女士的收入不菲。然而,王女士已大学毕业的女儿却至今也没有找到工作。有一次女儿抛出一句话:“就是你们老不退,所以我们年轻人才找不到工作。”这让王女士觉得有点委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优先录用退休人员。用一位私企老板的话讲,在具有同等工作能力、付给相同薪水的情况下,企业要替非退休人员缴社保金等,这比雇退休人员至少要高出10%~20%的成本开销。没有哪家企业不算这笔账。此外,因为工作经验丰富,退休老人一般都是直接上岗,节省了一笔不菲的培训费用。这也是用人单位青睐退休人员的一个重要因素。

观点

“银发人才”也促进社会发展

张文星(70岁):不应该笼统地给再就业的退休老年人扣“抢年轻人饭碗”的帽子。因为社会进步仰仗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有才能的老年人。对于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再就业的老年人,只要社会需要,就应该让其再就业

老人再就业并非“抢饭碗”

李景茹(65岁):我退休后接受某饮料厂的返聘,负责质量管理。在工作中,我多次发现生产配方及下料错误,及时纠正。所以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并非“抢饭碗”,而是“保饭碗”。还可对新上岗的年轻人给予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再就业不以薪酬为条件

李景春(65岁):退休后我拣起了原来想干而未能干的文学写作,而且孜孜不倦。我帮助社区做宣传工作,发表习作近300篇,受到表彰奖励,还上电视台朗读自撰诗歌,忙得不亦乐乎,这种不以薪酬为条件的“再就业”,让我的晚年生活幸福充实。

人才资源不可浪费

赵志贤(77岁):目前我国离退休人员有5500多万,这么多的人如果都无所事事,每月还得领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这是个多么大的人力浪费呀!众所周知,在离退休人员中,不少人都是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充分开发利用

人才竞争讲公平

万耀青(67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讲公平,老人退休后实现再就业,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利,这是一件大好事,无可非议。

老人再就业毕竟是少数

钟由(化名):现在有再就业愿望的离退休老人都集中在“高、精、专”的岗位,而且人数也不多,根本不会对年轻人造成就业压力。年轻人应加强学习,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挑战,有了本事,何愁找不到工作。

还是让年轻人就业好

侯明格:我早已退休在家,我认为退休老人不宜再就业,还是把岗位让给年轻人好。老年人要想找点事干,在社区就可以,那里有许多公益岗位需要老年人参与。

啥都不要干,乐享晚年

李萍:退休后含饴弄孙,岂不快哉?没有必要到处去找工作,和年轻人“抢饭碗”,更不要留恋那些虚虚实实的头衔,淡泊明志,乐享晚年

避免与年轻人“抢饭碗”

马振予(70岁):离退休老年人每月都能领取足以保证生活所需的生活费,因此,老年人要想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服务,应该主要从事不占岗位名额,不要报酬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如果要找有报酬的工作,也应该选择适合老年人干的工作,尽可能避免与青年人“抢饭碗”。力仁马全祥

老年心理学研究的资料表明,很多老年人担心自己退休之后被世人“另眼相看”,遭人冷落,从而产生一种“对社会无用了”的心理。老年人中那种悲观、易怒、遭遗弃等不良心态大多处于此种心理,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大为有害。

老年社会学中占有优势地位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就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进入老年期以后,角色中断,地位下降,构成老年人的孤独与郁闷。活动理论主张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以改善老年人因为社会角色中断所引发的情绪低落。通过再就业可以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重新确立自身的价值,在为社会继续奉献的同时,精神上获得一种慰藉、满足,增强自信心,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工作角色的保持与发展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角色的参与是社会功能得到巩固的前提条件。当老年人退出工作角色之后,也就意味着社会功能的衰退。再就业可以恢复他们退休是丧失的角色,或者说恢复以前的角色,即“角色继续”。通过向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生活在不受社会总价值观念影响和结构适当的环境中,使老年人重新获得资源,以增加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可以扩大社会关系网,增强社会联系,从而树立积极的老年人角色。这样也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恢复活力,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继续体现出他们的生命的价值。常说的“老有所为”的深刻含义也就在这里。

从社会角度上看,老年人再就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力资源。老年人的社会阅历深厚,并有熟练定额劳动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重新启用这些退休人员,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财力,即可以使其有效发挥作用。在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再就业与社会的就业形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为我国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有大量新增加的劳动力人口需要安排就业。表面上,老年人再就业与青年人就业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而实际上,老年人再就业的工作选择与年轻人的工作选择是不在同一个范畴内的。在我国,虽然劳动力供给呈现过剩的局面,但是在某些特殊领域,例如,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工作岗位,仍然需要有经验、有专长的资深工作者。老年人的经验财富是其他条件不可替代的,社会对于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年人仍然是有需求的。一个健康的人才结构,必定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具有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