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月经量少)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病因病机】月经过少有虚有实。
虚者常见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脾虚不运,化源不足,血海不充,以至营血亏虚,经量减少;或因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多产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经血衰少,血海不赢。
实者多因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滞,瘀血内停;或气滞血瘀,主滞胞脉;或素多痰湿,或皮运失健,湿聚生痰,痰湿阻滞,经脉壅阻,血行不畅所致。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可有失血、结核病、反复流畅等病史及刮宫术史。
2、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长于月经后期并见。
3、妇科检查:盆腔器官基本正常或子宫体偏小。
4、辅助检查: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对性腺功能低下引起月经过少的诊断有意义。
B超、诊刮、宫腔镜、子宫碘油造影等,对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或宫腔粘连等有诊断意义。
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的辩治应结合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
一般经色淡,质清稀,小腹无疼痛者属虚。
肾虚者大多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证;血虚者大多伴头晕眼花,心悸等证。
突见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质黏如痰,小腹疼痛或满闷不适者属实。
血瘀者伴见块下痛减,舌质紫黯;痰湿者多见形体肥胖、带多黏稠。
证时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虚证者重在补肾滋阴,或濡养精血以调经,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
实证者重在温经行滞,或祛瘀行血以通调冲任。
1、肾虚证主症: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法: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当归地黄饮。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阿胶、川芎、杜仲、山药、茯苓、白芍、紫河车。
妇科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2.西医诊断: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版》(丁曼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年)(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或二者合并存在。
(2)经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MRI(垂体)等检查无异常。
(3)性激素检查显示正常或异常。
3.月经量估计标准:月经量估计根据月经失血图法计算。
(二)证候诊断1.肝肾不足证: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性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2.肾虚血瘀证:经量少,色紫黯,质稠,有血块,小腹痛,块下痛减,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3.肾虚痰湿证:经量少,色淡红或淡黯,质粘腻如痰,带多粘腻,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滑。
4.肾虚肝郁证: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乳房胀痛,胸胁胀痛,时叹息,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弦。
5.气血不足证:经量少,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6.胃热津亏证:经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口干舌燥,知饥不欲食,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有裂纹,少苔或剥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①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
山药、生地、山茱萸、北沙参、枸杞、牛膝、当归、石斛、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等。
②归肾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
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补血 益气 止血
圣愈 汤合 血安 胶囊 加减
健脾 益气, 固冲 止血
固冲 汤加 减
补益 肝肾, 固冲 止血
调肝 汤加 减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 净,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活血 祛瘀, 温经
助阳暖 宫,温 经暖宫 止痛。
温经汤 加减
调经止痛片、元胡 止痛片、益母颗粒
痛经丸、艾附暖宫 丸、痛经宝颗粒
分型
气血 两虚
脾不 统血
肝肾 不足
瘀血 阻络
三、崩漏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 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少 懒言,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苔薄 白,脉细弱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 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 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 肢肿,面黄,舌淡胖,苔薄白,脉 缓弱。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肾虚证
月经先后不定,其色淡 黯,头晕耳鸣,腰膝酸 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益 气,养 血调经
固阴煎 加减
女金丸、乌鸡白凤丸、 参桂鹿茸丸
肝郁证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 疏肝解 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郁,和 血行不畅,胸胁、乳房、血调经 少腹胀痛,情志不舒, 心烦易怒,暖气食少, 时欲叹息。舌质淡红, 苔薄,脉弦
方药中Βιβλιοθήκη 药内补丸加减金樱子膏, 妇宝颗粒, 参茸卫生 丸
湿热下 注
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 兼,壮如米泔,臭秽难闻,小 腹疼痛,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或黄腻,脉数或弦数。
清热解 毒,利 湿止带。
止 若 下 龙 加带 肝 注 胆 减方经者泻加湿,肝减热用汤,妇片康炎科、片净千妇、颗金炎盆粒
月经量少的中医辨证教学(思维)
月经量少的中医辨证教学(思维)彭统涛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导语月经量少或者月经过多都是每个女孩子特别烦恼和关注的话题。
月经量少,体内毒素明显堆积。
妇科疾病会明显增多,脸色蜡黄,长斑。
二追求变美的最佳捷径,其实就是月经的正常。
那么,月经不调应该怎么治疗?咱们听一听彭医生的讲解。
原汁原味的原文翻译在下面中国女孩现在月经量为什么很少?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现在的姑娘儿,普遍的月经量很少,有的十几岁月经量就很少。
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原因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环境的污染之类的。
现在我们讲几点特殊的原因。
一个呢,是先天不足,妈妈怀孕的时候,实际上就存在了先天不足。
小孩时候无法察觉,慢慢发育到十几岁,月经突然就少了。
很明显,是先天不足。
再一个,现在很多小姑娘,经常吃冰的,喝冷饮,喝冰水。
再一个,喜欢熬夜,第四个,也是我刚才讲的,很多女孩子不爱晒太阳。
我们刚才讲的,现在很多女孩子不爱晒太阳,怕晒黑,影响美观。
第五个,不爱运动。
不爱运动很不好,不爱运动,气血不可能流通。
动能生阳。
最后一个,月经量少啊,很多女孩子吃避孕药,经常打胎。
胎打多了,严重的损伤身体阳气。
整个大环境,整个阳气衰弱了,你说阳气会不会受影响。
还有吃方面的,现在很多小姑娘,为了减肥,吃各种各样的减肥食品。
你看我们治疗的月经量少的病人,很多都是从年轻的时候,有时候一天,有时候两天,到30多岁的时候,有时候三天左右。
这实际上是很少的。
不但月经量少,往往还出现痛经。
有的小姑娘,子宫里面长瘤子,长囊肿。
结婚的没结婚的都出现过。
百病都是从饮食吃出来的,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病从口入,如果你不瞎吃瞎喝,绝对不会得各种怪病。
所以说,从小女孩月经量这么少,这个治疗方法怎么治?从脾下手,从肝下手,从肾下手。
主要从肝脾肾下手。
同时治疗。
这个讲透有点难,来了病人之后,要仔细的摸脉象,这个很麻烦的。
往往月经少的人,你从肝入手,从脾入手,比其他脏器入手要强一些。
所以说,治脾的药物,治肝的药,它实际伤也在调肺,也在调心脏,也在调肾。
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以及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一般以一个阴历月为一个周期,经常不变,如同月相之盈亏、潮汐之涨落,故又称为“月事”、“月水”、“月讯”等.
女性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行经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道路,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
肾气充盛,对月经的产生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肾气盛,则先天之精能化生天癸,并能使天癸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逐渐成熟,通过天癸的作用,产生月经. 辨证治疗.
补肾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近代妇科领域对补肾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大量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功能有调节作用,并对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有重要影响.疏肝养肝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重要方法,常与补肾法同用,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肾司闭藏,一开一阖,一泻一藏,相互协调,以维持月经及妊娠的定期藏泻,所以临床上通过滋补肝肾以体现调养冲任。
世纪本草阿胶地黄口服液采用上等阿胶配合熟地黄、当归、白芍、大枣等珍贵药材补肾疏肝养血,活血调经来调理气血。
综上所述,中医调节月经过少疗效显著,。
但因月经过少在现代医学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由此更凸
显中医调经的特点与优势。
疏肝调经方治疗月经量少36例论文
疏肝调经方治疗月经量少36例【中图分类号】r271.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21-02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量少”。
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1]。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月经量少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其认为该病病机为“亡其津液”。
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章》根据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四物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遂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
虚者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生,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
长期月经量少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月经量少若伴有月经后期,容易发展为闭经,因此应积极治疗。
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自拟疏肝调经方治疗月经量少,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人均来自门诊,20-43岁,其中20-35岁11例,35-43岁25例;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3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1]拟定:(1)有反复流产及刮宫病史,否认结核病史;(2)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有周期异常,如与月经后期并见;(3)妇科检查子宫及双附件基本正常,无器质性病变。
1.3 临床表现: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伴小腹胀甚或腹痛,胸胁乳房胀痛,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平素情绪抑郁,易激动,饮食睡眠正常,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或细涩。
2 治疗方法疏肝调经方:郁金15g,栀子12g,牡丹皮9g,白芍30g,香附12g,川楝子12g,橘络12g,路路通15g,生地黄15g,乌药15g,当归12g,川芎6g,柴胡9g,延胡索9g,麦冬9g,炙甘草6g。
中医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介绍
空虚无经可下 ; 实证多见情志不畅 , 肝气受郁不疏 , 气 血瘀滞或寒湿凝滞 , 痰湿壅阻 , 而 致 冲任 闭阻 , 脉 道 不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5 - 0 2
将少许薄荷加入可透达肝经的郁热 ; 肝郁化火 者 , 可加 丹皮 、 栀子 以清热凉血 ; 伴有小腹胀痛则可加元胡行气
根据检 查结果对应 补充雌激 素 、 孕激素等 , 其 手段有
限, 疗效欠佳 , 且 副 作 用较 大 …。本 论 述 所 述 除子 宫 发
育不 良、 子宫 内膜结核及子宫内膜炎 引起月经过少外 ,
常见 的有卵巢早衰及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将此病称
为“ 月经过少” “ 经量过少” 或“ 经水涩少 ” , 其 主要 临床 表现 为月经周期正常 , 但经量明显少于以往 , 不足 2 d , 甚或点滴即净 , 本病最早见于《 女科百 问》 , 该书“ 卷上”
经验 介绍如下。
关键 词 : 月经过 少 ; 辨证治疗 ; 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 1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由于环境污染 , 社会压力过大 , 生活节奏及饮食结 构变化 , 出现月经过少 的女性愈来愈多 , 而且趋于年轻 化 。笔者在跟师期 间 , 统计发现发病的年龄段 在 3 0 ~ 4 0 岁之间 占大多数。月经过少造成精神抑郁 、 内分 泌
生理上 的特点 , 易于伤血 , 若肝气不疏 , 推动少力 , 血行
缓 滞 久 则 导 致 月 经 不 调 。主 要 症 见 经 量稀 少 , 点 滴 而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草案)1 范围本《指南》修订了月经过少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月经过少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修订》。
月经过少 hypomenorrhea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3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
月经过少亦称为“经量过少”、“经水涩少”、“经水少”。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1,2]人工或药物流产史;宫腔手术史;口服避孕药史;结核病及其患者接触史;过度减肥史;工作压力大或精神过度紧张;肥胖;过度运动;宫内节育环史。
3.1.2 症状[3]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行经时间缩短,甚至点滴即净;月经色淡红或暗红。
3.1.3 体征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排除妊娠等[4]。
3.1.4 辅助检查[2,5,6,7]3.1.4.1 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情况。
3.1.4.2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测定E2、P、FSH、LH、PRL、T、甲状腺功能(FT3、FT4、TSH)以了解生殖内分泌功能。
3.1.4.3 妊娠试验排除妊娠。
3.1.4.4 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有无黏连、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等。
3.2 鉴别诊断[5,8]3.2.1 胎漏有停经史,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或小腹下坠,妊娠试验阳性。
3.2.2 异位妊娠妊娠后常有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腹痛。
血β-HCG测定及B型超声检查可助鉴别。
3.2.3 激经受孕初期仍按月行经,经量少于既往,无其他症状,又无损于胎儿,待胎儿渐长,其经自停,妊娠试验阳性。
4 辨证4.1 辨证要点[5,8]根据月经的色、质、周期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症状、舌脉辨其虚实。
4.2 证候[5,8,9]4.2.1 肾虚证[10,11,12]经量渐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暗,质稀薄;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脉沉弱。
论述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
论述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月经量少又称月经过少,吾在实际临床很多亚健康虚劳妇女都有可能有月经量少这个问题。
特点为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甚或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一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属月经病。
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
如该病发生于很多年青人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此病西医检查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早衰、或有人流手术后宫腔黏连或大失血后等情况。
此疾病妇人多因气血亏虚、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虚者之人多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而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而影响经脉阻滞,使血行而不畅,经血则减少。
月经量少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很多女人爱美,吃减肥药或过度节食的女性会发生月经量少。
现代人都普篇很晚睡觉又晚起,乱吃水果水镇饮料,且又不煅练身体致生活作息无度,则易发生月经量少,因为女性在经期气血亏虚而受寒冷刺激,致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抽缩而产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生闷气或相遇重要魂魄刺激和心理创伤,还有现代人一些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也可致月经量少。
本病虚多而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而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而血海满溢。
即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而是在扶正大补气血,大补肝肾之基础上加用开破活血之类,以免重伤气血而使经血难复。
针对上述观点,吾有一方,治月经量少基础方,针对各种原因再辨症加减,屡次屡用而效果明显。
黄芪人参或党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柴胡杜仲白术益母草鸡血藤白术杜仲茯苓。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人参者大补五脏之气而以补肾中之元气;重用热地白芍白术大补肾,肝,脾三脏之精血;用柴胡疏肝解郁,使补中而有散;用川芎杜仲通任冲,只有任冲通畅则经血才可至;用大量鸡血藤益母草以补血活血而通经;用茯苓白术以培土泄水而建中宫,诸药合用,使气血肝肾充足,各郁得解,中气充足而任冲通畅,那有月经量不正常来乎耳。
探讨中医药治疗月经量少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探讨中医药治疗月经量少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
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
古籍有称“经少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中医学在这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治疗月经量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月经量少是月经病常见病之一,始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中有“经水少”的记载.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
祖国医学认为,女子的月经来潮与肾气的强盛,肾精的充盈,冲任的通盛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为月经正常来潮与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月经量少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有着因果关系。
《内经》云:“人有堕坠,恶血留内。
”,则会引起月经量少。
现代医学认为。
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很多,其中人工流产术后或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常导致月经过少,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00万次的人工流产。
由此引起的月经过少、闭经、痛经等月经失调也明显增加。
因此,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中医学认为月经量的多少与肾的元气精血有密切关系。
《医学正传·妇人科》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益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
”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则月事方能按时而下。
薛立斋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妇女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肾气旺,冲脉充盈则经血自调;精血互生,精血的充盛与肾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肾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不盛,血海空虚,则经血量少。
故妇科专家认为本病其病机特点是冲任失调,肾气虚,肾精不足是导致月经量少的主要病机。
治疗方法,治用阿胶黄精丸,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立法方药,临证治病,不求病同,但求症同;方证相符,疗效显著。
《证治准绳》云:“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
涩则濡之。
”所以治疗月经量少病症时,补肾就是治本,就是欲使肾精充足,血生有源,冲脉血盛。
中医辨证月经量少,气滞血虚
中医辨证月经量少,气滞血虚中医辨证1 、辨证立足肾虚血亏对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虚实,虚有肾虚,血虚,阴虚,阳虚。
实有寒凝,气阻,痰凝。
长期的临床经验余认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主,肾虚血亏,冲任不调是其主要病机。
2 、治疗调肾益精治其本养血益气培其源。
针对上述病机辨证,余依据“调肾乃调经之本”,“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拟订调肾益精,温润添经,养血益气为主的治疗方法,以调经基本方加减组方。
3 、融会贯通,排卵还当祛痰除湿,活血通络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现代医学多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有关,因此,促排卵是调经治疗的主要环节,治疗除以理肾益精,养血益气为基础方外,余认为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因素加减用药,融会贯通,辨证使用通络之品以促排卵,若形体肥胖多痰,或多毛,当合化痰药加减以祛痰除湿通络;痰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当适当加清热除湿通络之品;若素性抑郁易怒,则加疏肝通络之品;对于活血通络之品可用于月经中期或贯穿始终。
分型治疗1.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方药: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大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灵脾9克山茱萸9克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2.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熟地10克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泽兰叶12克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月经过少的证治述要
三脏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 的色 、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属
于先天 不足者 ,经水素少 ;后天损伤者 ,则经水逐渐减少 。骤
然经量减少者 ,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 ,而致血枯经 少 、甚至经 闭者 。虚者 多因先天 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 。肾
气 不足 ,精血不充 ,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 ;也有
中 图分类号 :1 7. 1 1 11 2 1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80 (0 1 302. 6476 2 1)2.11 2 0
要 】月经过 少是妇科 常见 病之 一。由于现代社 会竞争激烈 ,生活 、工作压 力 日 益增 大,以及一些女性多次药物或人 工
流产等诸 多 因素 ,使该病发生率越来越 高 月经 过少往往是 闭经的前驱 症状 ,如不及 时治疗或 治疗不 当,均可导致 闭经。
C C 中医临床 研究 2 1 年第 3卷 第 2 JM 01 3期
.2 . .1 1 .
月 经 过 少 的 证 治 述 要
T era n a do en u sa h et tt e f uj gG oh o t me s t Y i
苗凌娜 ( 河南职工 医学院,河南 郑州,4 19 ) 5 1 1
而判 断月经过少虚实寒热的证型 。
茯苓 1g 5 ,川芎 1g 0 ,益母草 2 g 0 ,黄精 2 g 0 ,焦三仙各 1g 5, 阿胶 1g( 0 烊化 ) 。7付 ,1日 2次 ,水煎服 。5月 5日二诊, 说服 药 6天来 月经 ,月经量较前稍增,但腹胀乏力 。现经后调 补。 按上方 去益母草 、 鸡血藤 、 茯苓 ; 加炒 白术 1g 陈皮 1 g 2、 0,
补 ,血 海 充 盈 ,月 经 量 自然趋 于 正 常 。
中医诊断学中的月经不调辨证技巧探讨
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同时配合 针灸治疗,取穴如太冲、三阴交等。
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饮食宜清 淡易消化。
案例二:脾虚湿困型月经不调的辨证与治疗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淡,质地稀薄,伴有肢体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疗方法
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同时配合艾灸治疗,取穴如足三里、脾俞等。
月经周期表现及辨证
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可辨证为月经过多。多因气虚、血热、血瘀 所致。
月经过少
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可辨证为月经过少。多因血虚 、肾虚、血瘀、痰湿所致。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可辨证为经期延长 。多因气虚、虚热、血瘀所致。
03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月经期表现及辨证
月经期提前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可辨证为月经先期 。多因气虚、血热所致。
月经期推后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可辨证为月经后期。多因血虚、血寒、气滞、痰湿所致。
月经期不定
月经周期时前时后,提前或推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或以上, 可辨证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多因肝郁、肾虚所致。
中医诊断学中的月经不调 辨证技巧探讨
目录
• 引言 •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理论 •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 常见月经不调类型的辨证技巧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探讨中医诊断学在月经不调辨证中的独特优势和 应用价值。
女性月经过少的症候分布以及调理办法
女性月经过少的症候分布以及调理办法现中医院校多采用张玉珍所主编的《中医妇科学》教材将月经过少分为以下四个证型:肾虚、血虚、痰湿、血瘀。
根据回收到的调查问卷,经频数统计后显示月经过少症候分毒中以肾虚型居多,占25。
97%,其次是气滞型19。
76%,再其次是血虚15。
56%。
A肾虚:肾有“先天之本”之说,在《傅青主女科》中“经水搬诸臀”、“经本子肾”可以看崽肾在爨经的产生中占擐主导地位,肾气旺盛,刘天癸充足,肾虚型多因先天禀贼不足,或感天房劳、多产伤肾,导致精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脉沉、弱、细。
B气滞:《内经》溷“肝者,罢擞之本,魂之居也⋯.",时天士在《临谨接南医案》中指出“箭为两睡£",骶藏血,主疏涟,喜条达,恶抑郁。
气滞型多透气机运行失常,无力推动血液循环至全身,经蛊不是或运行缓慢,放瓶床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红,经蓊常伴乳房胀痛,胁肋胀痛,经色淡,脉弦。
C血虚:妇人以血为用,薛立斋豳:“血者,水谷之精气瞧⋯.妇女剡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济阴纲圈卷之~》中指出“经水涩少,为虚为涩"。
血虚型多因素体血虚,或他病导致营血衰少,或因劳倦、饮食不节伤脾,脾(胃)纯生血液不足,故晒床表现为月经量渐少,色淡,质稀,伴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D血瘀:清代唐宗海在《趣证论》书指出“盘之舞物,热剃行,冷则凝⋯.抖,淤血阻予经络,则气盘运行不畅遴,不遥则痛,盘瘀型多因寒凝、气滞、或嚣直接按伤胞络导致瘀血内停,故临床表现为经行涩少,经色黯,俘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苕紫黯,或伴有瘀点瘀斑,脉涩、细。
E痰湿:明代万全在《调经章》指出“肥人经水来少,责其痰碍经隧”。
清代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指出“平目多而忽然少者.有痰碍经隧,而脾土或者亏败射,痰湿型多因外部湿邪侵袭杌体或内湿引起脾失健运,聚丽成痰,痰漫阻予经络,导致盎循不畅,故临床表现掩经行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较胖,色淡,苔腻,脉滑。
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
月经量少的治疗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属月经病。
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
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病因病理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
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即为月经过少。
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
如一贯正常的,突然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常见原因:1、过度节食的女性会发生月经量少。
2、作息无度的女性容易发生月经量少,因为女性在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抽缩,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症状。
3、生闷气或遇到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容易导致少女月经量少。
月经少还可能有以下原因:常见的是内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先天性子宫小等。
辨证分型基本类型本病临床分血虚、肾虚、血瘀和痰湿四型。
血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
舌质淡,脉细。
肾虚:经少色淡,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
舌淡,脉沉细无力。
血瘀: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到达只有少量滴沥的情况。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通常是由于气血不足、真火上升、气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下面是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中的一些治疗月经过少的方法。
1.补充气血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补充气血可以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党参等都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注重补充养分,如多吃一些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猪肝、菠菜、柠檬等。
2.调理气机气滞血瘀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气滞不畅导致经血不能正常排出,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调理气机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香附、柴胡、青皮等都具有活血理气的作用。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气机畅通,如散步、瑜伽等。
3.清火化真真火上升也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真火上升导致经血受损,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清火化真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丹皮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减少火热刺激。
4.调整情绪情绪不稳定也是月经过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排出。
因此,调整情绪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休息、听音乐放松、与朋友交流等。
5.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月经过少。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月经量减少的症状。
一些常用的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太溪等。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为临床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失调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月经是妇女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是整体机能紊乱的表现。
所以应当通过月经失调的现象,深入了解整体机能的状况,才能抓住它的病理实质,月经紊乱临床上较多见,证候兼夹较多,原因各不相同。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王清任所创⋯。
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柴胡、桔梗、、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本方加减可以治疗多种血瘀气机阻滞证,现以此方治疗月经不调证,效果亦佳。
(一)、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 例均为门诊就诊者,年龄16-50 岁,其中未婚者10 例,已婚20 例,病程均在2 个月以上,超过1 年者10 例。
30 例中,月经量多,经期延长6 例;月经量少或经期短于3天5 例;月经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5例;月经不定期,经量正常5 例。
月经紊乱,因上环后引起4 例,并发痛经5 例。
患者均经B 超检查、血常规检查,已婚患者全部均经妇科检查,月经稀少者同时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均无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随症加减:血瘀闭经、痛经者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郁金、丹参等以活血化瘀,经量过多加三七粉、乌贼骨、仙鹤草、荆芥炭;血色暗,瘀块较加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
水煎服,日1 剂,血瘀闭经、痛经者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经量过多者可在经时服药,对于经期不定者,在月经将至感有身体部分不适时应用,共用7 剂。
1.3 疗效判定及结果,用药2~5 个疗程,月经周期、经量均正常为痊愈,共15 例;治疗6个疗程以后,症状大改善、好转,共13 例;用药6 个疗程后,症状改善经量改变不明显,计2 例。
(二)发病机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妇科疾病与经络之畅滞,气血之盛衰,脏腑之强弱有密切关系。
中医辩证治疗月经过少
中医辩证治疗月经过少摘要】:对中医辩证治疗月经过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月经过少患者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经我院中医治疗后患者,痊愈86例,显效8例,有效5效,无效3例。
:对于月经过少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好,不易反复,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医辩证;月经过少;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39-02月经周期正常,是指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1~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水不利”、“经少”等。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月经过少患者,患者中血虚36例,中气虚患者29例,阴虚18例,肾虚16例,肝郁气滞各3例,患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2 辩证诊治主要根据月经色、质的变化以及发病的情况进行辨证。
如经色淡,质稀,多属虚证;经色紫黯有块,多属血瘀;经色淡红,质稀或黏稠,夹杂黏液,多属痰湿。
如经量逐渐减少,多属虚证;若突然减少,多属实证。
并结合兼证及舌脉进行辨证。
本病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
治法重在濡养精血,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以恢复正常。
1.2.1 肝肾亏虚1.2.1.1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淡苔薄,脉弱。
1.2.1.2 证候分析肾中真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不能通盛,故经来量少,色淡质稀;肾虚腰府失养,精髓不足,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虚胞脉失于温煦,则小腹冷;膀胱失于温煦,气化失常,则夜尿多;舌淡苔薄,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1.2.1.3 治疗方法滋肾益精,养血调经。
1.2.1.4 常用方剂当归地黄饮加减。
随症加减:若肾阳虚,症见小腹冷痛,酌加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温肾壮阳。
1.2.2 气血虚弱1.2.2.1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甚者点滴即净,色淡质稀。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比以往时候明显减少,经期不到2天,基本上就可以称“月经过少”,也称“经量过少”。
这个病相当于西医上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炎症等引起的月经过少。
如果月经过少并且经期延后,有大概率会发展为闭经。
月经量少如果是属于功能性病变,调理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属于器质性病变的,中医治疗上疗效会比较差。
在临床上来看,月经过少的主要病机为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体内寒重血瘀阻滞,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导致的。
临床上常见的有四种类型:肾虚、血虚、血寒和血瘀。
其中血虚和肾虚是以虚证为主,血寒和血瘀是实证为主。
肾虚型月经过少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房事过度,损伤肾气,或者是多次堕胎,伤精耗气,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冲任亏虚,血海满溢不多,导致月经量少。
个人经验来说主要是房事过度引起的,先天不足的要少一些,这跟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有关系。
主要症状有:月经量少,一天或者两天就结束,颜色比较黯淡,质地清稀,容易腰酸下肢无力,容易头晕耳鸣,小便次数比较多,舌质比较淡,舌苔薄。
具体来分析看,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导致气衰血少,血海满溢不多,所以经量明显减少,色淡黯质稀;精血亏虚,脑髓不充,所以头晕耳鸣;肾虚腰腿失养,所以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所以小便频数。
那么治疗上就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为主了。
个人常用的方剂是当归地黄饮加丹参。
这个方子由当归、熟地、山茱萸、杜仲、山药、牛膝、甘草、丹参组成。
熟地、山茱萸、当归、补肾益精养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药补脾;甘草调和诸药。
如果平日怕冷手脚不温,加肉桂、补骨脂、人参;夜尿次数多,加益智仁、桑螵蛸。
血虚型月经过少主要是由于大病久病,营血亏虚,或者是饮食少,劳动强度大,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血海满溢不多,月经过少。
主要症状有月经量少,一两日即止,月经颜色淡红,质地清稀,平时容易头晕眼花,多伴有心悸失眠,皮肤颜色暗淡、不红润,脸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月经过少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月经过少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月经过少”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月经过少
病证名。
见1960年成都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中医妇科学讲义·月经疾病·月经不调》(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如经量少于平时或排血时间缩短,称为月经过少。
”
又称月水滞涩、经少、经水涩少、经行微少、经候微少、经量过少、经来如屋漏水。
多因血虚、肾虚、血海不盈、或血寒、气滞、血瘀、痰阻,经血下行受阻所致。
症见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血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或行经时间缩短,少于两天,经量亦随之减少者。
虚者,经水素来量少,或经量逐渐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
实者,多突见经量减少,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小腹或胀或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病因病机】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
虚者常见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脾虚不运,化源不足,血海不充,以至营血亏虚,经量减少;或因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多产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经血衰少,血海不赢。
实者多因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滞,瘀血内停;或气滞血瘀,主滞胞脉;或素多痰湿,或皮运失健,湿聚生痰,痰湿阻滞,经脉壅阻,血行不畅所致。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可有失血、结核病、反复流畅等病史及刮宫术史。
2、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长于月经后期并见。
3、妇科检查:盆腔器官基本正常或子宫体偏小。
4、辅助检查: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对性腺功能低下引起月经过少的诊断有意义。
B超、诊刮、宫腔镜、子宫碘油造影等,对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或宫腔粘连等有诊断意义。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的辩治应结合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
一般经色淡,质清稀,小腹无疼痛者属虚。
肾虚者大多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证;血虚者大多伴头晕眼花,心悸等证。
突见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质黏如痰,小腹疼痛或满闷不适者属实。
血瘀者伴见块下痛减,舌质紫黯;痰湿者多见形体肥胖、带多黏稠。
证时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虚证者重在补肾滋阴,或濡养精血以调经,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
实证者重在温经行滞,或祛瘀行血以通调冲任。
1、肾虚证
主症: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法: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当归地黄饮。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阿胶、川芎、杜仲、山药、茯苓、白芍、紫河车。
若偏肾阳虚者,酌加仙灵脾、巴戟天、肉桂、鹿角胶、肉苁蓉、鹿衔草,以温肾助阳。
如经色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者,宜加生地、龟板、玄参、丹皮等,以滋阴清热。
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人参。
2、血虚证
主症: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或伴小腹隐痛,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治以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方用滋血汤。
常用药物: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麦冬、黄精、女贞子、墨旱莲、阿胶等。
若经来点滴即止,属精血亏少,乃闭经之先兆,宜加枸杞、山茱萸、制首乌,以滋养肝肾,填精益血;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酌加炒枣仁、陈皮,以醒脾健胃。
3、痰湿证
主症: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治以化痰燥湿填精。
方药:方用苍附导痰丸。
常用药物:如苍术、茯苓、陈皮、法半夏、香附、枳壳、生姜、神曲、胆南星。
若伴见腰膝酸软者,酌加川断、杜仲、菟丝子等。
以补肾气,强腰膝。
脾虚湿盛,加白术、泽泻、薏苡仁;痰瘀化热,加贝母、竹沥、瓜蒌等。
4、血瘀证
主症: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方用通瘀煎。
常用药物:当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广郁金、蒲黄、延胡索等。
若兼少腹冷痛,脉沉迟者,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平时少腹疼痛,或伴低热不退,舌紫黯,苔黄而干,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泽兰。
【治愈案例】
李某,女,35岁,已婚,2012年5月就诊。
患者于2012年3月因流产而出现月经量过少。
流产后出现小腹针刺样疼痛,但经期规律,经量减少。
现症:小腹部针刺样疼痛,伴有抽搐感,两胁胀满,以左胁部为甚,善嗳气,经量少,点滴即净,色暗,夹有小血块,舌质暗淡,脉沉弦滑细。
李娅诊为瘀血内停。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各12g,当归12g,生地12g,怀牛膝20g,桔梗12g,柴胡9g,积壳10g,白芍15g,甘草6g,川芍6g,赤芍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4剂,经量正常,色红,无血块,小腹疼痛消失。
按语:本病起于人工流产后,患者人工流产后导致瘀血内停,积于血海,而使冲任气血受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肝气郁结,不能行血,加之瘀血阻滞,故经量减少,色黯夹杂血块。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一方面用解除血分之瘀滞,另一方面可以散气分郁结,使瘀祛而气机调畅。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