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区域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3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调节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构成及其关联性政策,涉及结构协调和结构进化两个问题。

4产业组织政策:是指调控一个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策,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资产的矛盾。

5产业布局政策:是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的前提下,各地区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状态和过程。

7区域创新政策:是指国家经济政策、国家科技政策和地区产业政策的结合,是一个整合的概念。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三种,即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资源的空间配置最优,区域间收入、福利、增长等方面的差别缩小。

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1.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2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平等性3.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3 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1)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

由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地区援助等手段组成。

(2)基础设施投资手段。

由公共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改善和专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地区分配等组成。

(3)政府行政手段。

由政府工业建设许可分配、政府项目、政府采购和军事订货分配、就业补助、技术援助等组成。

(4)区域开发手段。

由区域与城市开发规划、贫困地区开发基金、国土整治规划、研究与开发经费分配等组成。

4 .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一)调节资源配置1.调节区域资源结合的形式2.调节区域资源配置的数量比例(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1.劳动力的区际流动2资本的区际流动3技术的区际流动(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受区域市场规模、区域要素供给的双重制约。

第十三章 核医学成像理论

第十三章 核医学成像理论

(一)名词解释1.放射性核素2.同质异能素3.γ照相机4.静态采集5.电子准直6.衰减校正7.随机符合计数8.图像融合(二)填空题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有、、、、和。

2.放射性活度是描述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衰变的。

国际单位: ,用符号表示,表示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3.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靶向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聚集在特定的脏器、靶组织,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的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脏器功能及某些分子变化。

4.γ照相机是一种核医学最基本的成像设备,主要由、、及一些辅助设备组成。

是γ相机的核心,主要由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构成,具有的功能。

5.Y照相机可以完成各种脏器的显像、显像和显像。

6.SPECT的图像采集模式包括、,完成计数率较高的静态采集或高剂量动态采集多采用。

7.SPECT扫描时,探头的旋转轨迹有、、、,个体差异的探头运动轨迹保证了SPECT系统具有良好的和。

8.PET心脏显像信息采集多使用,消除心脏运动对采集的影响。

9.图像融合由、和三个过程,其中关键是。

10.PET/CT是采用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PET/MRI采用的衰减校正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B.质子和正电子C.质子和中子D.中子和电子E.光子和电子2.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A.α射线照射B.γ射线照射C.β射线照射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E.γ和α射线混合照射3.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A.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放出α射线B.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放出β-射线和反中微子C.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β+射线和中微子D.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E.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γ射线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A0,放置18小时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A18,则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A.1/2A0B.1/2A18C.181n2・ln(A0/A18)D.181n2/ln(A0/A18)E.181n2・ln(A18/A0)5.不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主要特点的是A.灵敏度高B.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C.合乎生理条件D.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E.具有较大辐射效应6.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所采用的示踪剂是A.糖B.蛋白质C.化合物D.多肽E.放射性核素或由其标记的化合物7.99m Tc-MDP骨显像中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选择性聚集的机制是A.薄晶体可提高γ照相机的探测效率B.薄晶体也可提高γ照相机的分辨率C.高能射线适合用薄晶体D.低能射线适合用厚晶体E.晶体的功能是光电转换8.关于γ照相机晶体,描述正确的是A.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B.细胞吞噬C.合成代谢D.特异性结合E.通透弥散9.针孔准直器的特点是A.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B.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缩小C.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D.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大小不变E.图像大小与准直器距离无关10.平行孔准直器与图像质量的关系A.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好B.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C.孔径越小,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D.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差E.孔径大小与灵敏度、分辨率无密切关系11.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A.40~80keVB.100~250keVC.300~400keVD.364keVE.511keV12.在动态采集时,选用较小矩阵的目的是A.提高采集速度B.提高图像分辨率C.使脏器放大D.增加放射性活度E.提高检测的敏感性13.固有能量分辨率A.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和表示B.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积表示C.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平方和表示D.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平方根表示E.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百分比表示14.有关计数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当视野中活度较低时,γ相机计数率随活度的增加而增加B.当活度增加到一定值时,计数率开始随活度的增加保持不变C.计数率特征是描述计数率随活度的变化特征D.由最大观察计数率、20%丢失时观察计数率及观察计数率随活度的变化曲线表示E.计数率特征分固有(无准直器,源在空气中)计数率特征和有散射系统(有准直器,源在水中)计数率特征两种情况15.有关系统平面灵敏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描述探头对源的响应能力B.指某一探头对特定点源的灵敏度C.用单位活度在单位时间内的计数表示D.系统平面灵敏度也称灵敏度E.与准直器的类型、窗宽、源的种类及形状有关16.心肌灌注显像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短轴、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图像,称为哪种显像方式A.平面显像B.阳性显像C.全身显像D.断层显像E.动态显像17.有关探头屏蔽性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描述探头对视野之外的蔽能力B.对患者本身FOV之外放射性的屏蔽:用于探头平面垂直距离为20cm 点源,在距探头FOV边缘前后10cm、20cm、30cm的最大屏蔽计数与在FOV中心处计数率的百分比表示C.对周围环境放射性的屏蔽:将点源置于距探头中心lm,距探头两侧及前后2m处。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第章作业

第章作业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收入)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棘轮效应4.生命周期消费理论5.永久收入6.边际消费倾向7.投资乘数8.政府购买乘数9.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1. 简单地讲,凯恩斯定律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2.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3. 若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则事后的投资小于计划投资。

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y=c+i 。

其中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非名义消费和名义投资。

6.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7. 当i>s时,企业将减少生产,国民收入会减少。

8.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9.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10.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11.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1。

12.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大于1。

13.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14. 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5. 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16.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降低总收入水平。

17. 只考虑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18.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相互独立的。

19. 投资和政府购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作用是相同的。

20. 出口对国民收入不具有乘数效应。

判断题答案1-5 √√×√√ 6-10 √×√××11-15 √×√√√ 16-20 ×√√√×三、选择题1.若MPC=,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 若MPS=,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A 5B 0.25C -4D 25.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A 大于MPCB 小于MPC 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时,说明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下列情况中,乘数最小的情况是A MPC=B MPC=C MPS=?D MPS=11. 若投资增加100万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则边际储蓄倾向为A B 0.1 C D12. 若平均储蓄倾向为负,则A 储蓄大于收入B 消费大于收入C 储蓄小于零D 消费小于零13. 三部门与四部门相比,乘数效应A 相同B 四部门较大C 三部门较大D 以上都有可能14.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曲线A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C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上凸曲线D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下凸曲线15. 当税收和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亿时,国民收入A 增加100亿B 减少100亿C 不变D 不确定16. 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00亿,边际储蓄倾向为,则国民收入A 增加400亿B 减少400亿C 增加25亿D 减少25亿17.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若总支出增加100万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A 100万美元B 大于100万美元C 小于100万美元D 不确定18.下列直接构成总需求的因素是A 消费B 投资C 政府购买D 政府转移支付19. 在三部门经济中,税收增加1000万,则A 总需求增加1000万B 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万C 总需求减少1000万D 可支配收入减少1000万20. 当总支出和总收入不相等时,国民收入会自动趋于均衡,因为A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企业调整生产水平B 实际消费不等于计划消费,居民调整消费水平C 实际储蓄不等于计划储蓄,居民调整储蓄水平D 实际投资不等于计划投资,企业调整生产水平选择题答案1-5 D A AD C C 6-10 AD A BD C C11-15 B BC C A A 16-20 A B ABC D AD四、计算题教材13、14、15题13、解(1已知:略所以:100502000.862.50.8250y 10.820010000.2+++⨯-⨯=-== (2)依据1Ki=Kg=1(1=51t)10.8β--=- t 0.8=-K =-1410).8(1t ββ=---- tr t K =K 4=b g t K =K +K =5-4=114、解: (1)△y=y*-yy=1200-1000=200Vg 200=y g 40=K =5V V(2)t 200y T==50K =-4-V V (3) 依据g t y g K +T K =⨯⨯V V V由于g T =V Vg t y g(K K )g(54)g =+=-=V V V Vy g=T=200=V V V15. 解: (1)依据:()0()()11T tr t a i g x m y ββγ++-+----=+已知:d y C 8.030+= T-tr=50, (注意:税率t=0) i=60, g=50nx=, (注意:x-m 0=50)所以:30+60500.8505010.80.05y +-⨯+=-+15006000.25== (2)依据nx=x-m=x-m 0-γy500.05y 500.0560020nx =-⨯=-⨯=(3)依据1 410.80.05i k ==-+(4)依据:()4706040i y k i =⨯-∆∆==⨯60040640y =+= 500.0564*******nx =-⨯=-=(5) 依据 ()011a i g tr T x m y t βββγ+++-+-=--+ 30+60500.8504056010.80.05y +-⨯+==-+nx 400.05560=40-28=12=-⨯五、简答题1.什么是均衡产出?写出其公式并加以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脂类代谢β-氧化: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 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

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得名。

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由四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途径。

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NADH氧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

每循环一次消耗两分子ATP.第十四章蛋白质代谢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尿素循环(urea cycle):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循环。

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的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脱氨(de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从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去氨基的过程。

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

氧化脱氨实际上包括氧化和脱氨两个步骤。

(脱氨和水解)转氨(transamination):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过程。

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生糖氨基酸(glucongenic amino acid):降解可生成能作为糖异生前体的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第十三章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三章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三章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14ⅹ2=28)1、生产资料所有制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3、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5、个体经济6、私营经济7、外资经济8、国民生产总值9、国民收入10、对外经济关系11、对外贸易12、对外资金交流13、对外技术交流14、经济特区二、填空题(30ⅹ1=30)1、()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3、()是区别各种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

4、()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5、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6、国民经济的支柱是()。

7、我国()是农业生产部门的主要经济形式。

8、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是指()。

9、()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

10、分配包括()和()两个方面。

11、()和()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1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中进行的。

1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中进行的。

14、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核心问题是()。

15、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渠道是()。

16、财政收支包括()、()和()。

1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18、我国处理分配关系的重要原则是()。

19、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20、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21、发展外贸的关键是()。

22、出超是指()。

23、引进先进技术的主要方式是()。

24、引进先进技术实质上就是()。

25、我国的五大经济特区是()。

26、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三、简答题(7ⅹ6=42)1、非公有制经济有哪些类型?作用如何?2、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简述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6、对外贸易的作用有哪些?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6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6
答: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内容包 括:①入量:饮水量、输液量、输血 量、食物中的含水量等。②出量:尿 量、粪便量、其他排出液量(呕吐量、 咯血量、痰量、胸腹腔抽出液量、胃 肠减压吸出液量、创面渗出液量、各 种引流液量等)。
第十三章 病人饮食的护理
二、简答题
6.简述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内容。
答: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内容包
2.低盐饮食适用于哪些病人?每日的食盐 供给量是多少?
答:低盐饮食适用于限制食盐摄入者,如 急慢性肾炎、心脏病、肝硬化伴腹水,重度 高血压等,但水肿较轻的病人。成人每日摄 入食盐<2g(含钠0.8g)。
第十三章 病人饮食的护理
二、简答题
1.低蛋白饮食适用于哪些病人?每日的蛋 白质供给量是多少?
答:低蛋白饮食适用于限制
第十三章 病人饮食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基本饮食:是对营养素的 、摄入
量 限制性调整的一种饮食,适合于一 般病人的饮食需要。
2.治疗饮食:是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
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调整 和某些营养 素,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试验饮食:亦称
饮食,指在特
定 内,通过对饮食 进行调整,以
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提高实验检查的 。
5.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哪些?
答: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3种: ①将胃管末端接无菌注射器 ,有胃 液抽出。②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容器
中,
溢出。如有大量气泡,证
明已误入气管。③将听诊器置于病人
胃部,用无菌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
气,能听到

第十三章 病人饮食的护理
二、简答题
6.简述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内容。
第十三章 病人饮食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4.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的无 渣饮食,由人工配制,含有人体需要 的全部营养成分。其特点是无须经过 消化过程即可直接被肠道吸收。

生化习题集第十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

生化习题集第十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

第十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一、名词解释1.体液 2.细胞内液3.细胞外液 4.代谢水5.结合水 6.非显性出汗7.可扩散钙 8.非扩散钙9.钙磷乘积 10.溶骨作用11.活性维生素D3 12.微量元素二、填空题1.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_________%,其中细胞内液为_________,血浆为_________,细胞间液为_________。

2.以细胞膜为界体液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人体体液的含量因_________,_________和胖瘦程度有关。

4.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总量较细胞外液_________,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_________仍相等。

5.人体与外界物质交换包括两大过程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这两个过程的完成是依靠体液在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三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6.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___与细胞间液的_________之和减去_________与_________之和。

7.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的。

8.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_________,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_________。

9.体内的水按照其自由状态的不同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后者主要是指体内大部分水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物质结合而存在心肌主要含________故能维持一定的形态,而血液中主要含 _________,故呈流体。

10.正常成人每日水的进出量大致相等,约为________毫升, 每日尿量约为_________ 毫升,最低尿量不能低于_________毫升, 否则视为少尿,造成尿毒症。

11.每克糖完全氧化时产生水_________ml, 每克脂肪完全氧化时产生水_________ml, 每克蛋白质彻底氧化产生水_________ml,混合膳食情况下,成人每日“代谢水”的产量约为_________ml。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关键术语有氧工作能力:是指能反映本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最大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最大摄氧量的能力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运动后过过理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下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递增负葆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还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第14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靛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高限的范围训练效果: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机体结构与机能发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力竭:是指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机体衰损的表现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的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与提高的过程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公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积极性休息:是指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消除疲劳的运动手段第十二章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的能力绝对力量:是指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对抗的最大阻力来表示相对力量:是指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肥大:主要由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和结蒂组织增多等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现象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大型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频率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第八章酸咸平衡与肾脏排泄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酸碱平衡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由弱酸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本系具有缓冲酸、碱、保持PH的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力,故反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碱贮备,简称碱储酸碱平衡紊乱: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中,从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为酸碱平衡紊乱。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一、名词解释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 )也称“休谟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完全用不着人为的政策干预,在价格机制和黄金(铸币)流动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国际收支会自动趋于均衡。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公式|e x ︱+ |e m ︱>1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3.J 曲线效应(J Curve )一般而言,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也存在一个时滞,这种现象被命名为J 曲线效应。

4.商品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所谓商品贸易条件(用“π”表示)是指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 x p e p /π 5.外贸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公式)(1100000M X G I C m c Y -++++-=中的m c +-11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

6.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e x ︱+ |e m ︱>1 + m 就是哈伯格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加边际进口倾向,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二、填空题1.早在金本位制盛行的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大卫·休谟 就提出了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理论,它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

2.按弹性分析理论,一国降低本币汇率有利于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e x ︱+ |e m ︱ 。

宏观复习题解答

宏观复习题解答

湛东升先生整理,深表感谢!宏观复习题解答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即是名义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储蓄——投资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含义)。

(1)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支出角度看顾,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看顾,由于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

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

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S=Y=C+I,就得到I=S。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

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

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按照社会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Y=C+S+T。

I=S+(T-G)。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和投资恒等式。

这里,T为政府净收入,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T-G)可以看作政府储蓄。

(3)四部门经济中,在三部门基础上加上对外贸易。

作业治疗学第十三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十三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十三章名词解释
感觉再教育是发展中枢感知能力和重塑感觉准确性的一种技术,可以降低感觉阈值,提高患者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这种训练是大脑对感觉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
断肢再植指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离断肢体血液循环并促使肢体获得再生.
外伤致手指离断,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为完全离断.
残肢评定的主要内容:
(1)外观,包括形状、长度、周径,残肢皮肤是否完好,皮肤瘢痕情况,有无异常肿块和肿胀.
(2)疼痛,包括确切的痛点和幻肢.
(3)关节活动度有无受限.
(4)残端的肌力.
(5)有无其他感觉异常.
(6)有无并发症.
骨折:骨或软骨的完整性破坏和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称为骨折,骨骺发生分离也属骨折.
骨折作业治疗分期
第一期,即炎症反应期也称之为急性期(伤后或术后1~4周) 第二期,恢复期也称之为亚急性期(伤后4~8周)
第三期,再塑期也称之为康复后期(伤后8~12周以后)。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十三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十三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胰岛)和散在于各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

远距离分泌(telecrine)为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

旁分泌(paracrine)某些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自分泌(autocrine)有的激素作用于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

胞内分泌(endocellular secretion)内分泌细胞的信息物质不分泌至胞外,原位作用于该细胞质内的细胞器上。

按激素的化学性质可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含氮激素主要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其分泌颗粒有包膜。

类固醇激素在滑面内质网内合成,分泌颗粒无包膜。

第一节垂体疾病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

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部,腺垂体又分为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

远侧部最大,又称为垂体前叶,神经部和中间部合成后叶。

一.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一)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减少而出现多尿、低比重尿、烦渴和多饮等临床症状。

病因和分类:①因垂体后叶释放ADH 不足引起,称为垂体性尿崩症;②因肾小管对血内正常ADH水平缺乏反应,则称为肾性尿崩症;③因下丘脑-垂体后叶轴的肿瘤、外伤、感染等引起,称为继发性尿崩症;④原因不明者,称特发性或原发性尿崩症。

(二)性早熟症(precocious puberty)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肿瘤、脑积水)或遗传异常而使下丘脑-垂体过早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所致,表现为女孩6-8岁,男孩8-10岁前出现性发育。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腺垂体远侧部)垂体前叶功能亢进(hyperpituitarism)是前叶的某一种或多种激素分泌增加,一般由前叶功能性肿瘤引起,少数由下丘脑作用或其靶器官反馈抑制作用消失所致。

第十三章责任会计一、名词解释:1.责任会计2.责任中心3.责任预算...

第十三章责任会计一、名词解释:1.责任会计2.责任中心3.责任预算...

第十三章责任会计一、名词解释:1.责任会计2.责任中心3.责任预算4.剩余收益5.内部转移价格二、简答题1.简述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四个责任中心的区别。

三、单项选择题1.产品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销售,只能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是()。

A.责任中心 B.投资中心C.自然的利润中心 D.人为的利润中心2.在责任会计中,将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称为()。

A.变动成本 B.责任成本C.内部转移价格 D.重置价格3.在责任预算的基础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用来反映与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书面文件是()A.差异分析表 B.责任报告C.预算执行情况表 D.责任执行与预算比较表4.对于任和一个成本中心来说,其责任成本应等于该中心的()A.产品成本 B.固定成本之和C.可控成本之和 D.不可控成本之和5.投资中心的利润与其投资额的比率称作()A.投资报酬率 B.税前净利C.内部报酬率 D.剩余收益四、多项选择题1.( )是责任会计中应用最广泛的责任中心形式A.成本中心B.利润中心C.投资中心D.责任中心2.建立责任会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A.反馈原则B.可控性原则C.责权利相结合原则D.激励原则3.在责任会计系统中,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应体现的原则有( )A.自主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全局性原则4.下列对责任成本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包括()A.责任成本是以产品或劳务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B.责任成本计算的原则是“谁受益,谁负担”;C.责任成本计算的原则是“谁负责,谁负担”;D.计算责任成本旨在评价和考核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E.计算责任成本是控制生产耗费和贯彻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手段。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高层责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对于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一定是不可控的B.低层次责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对于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一定是可控的C.某一责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对另一个责任中心来说则可能是可控的D.某些从短期看属于不可控的成本,从较长的期间看,可能又成为可控成本6.判定某项成本是否可控的条件包括()A.成本中心知道其将要发生B.成本中心能够对其进行确切的计量C.成本中心能够对其施加有效的影响D.对所有的成本中心而言都可控7.责任中心成本与产品成本的不同之处在于()A.产品成本是按产品计算,责任中心成本是按责任中心计算B.产品成本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中心成本是谁负责、谁承担C.产品成本为考核不同产品的盈利性提供客观依据,责任中心成本则反映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D.责任中心成本是谁受益、谁承担,而产品成本是谁负责、谁承担五、判断题1.在责任会计中,责任报告应当按公司、分厂、车间、班组的层次顺序逐级编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名词解释
1.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

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4.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C(y)
5.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0<MPC<APC<1
6.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
7.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9.乘数:当自主性支出变化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化大于一单位。

这个引起的产出变化量的值就是乘数值。

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1.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12.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除了自己使用的部分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相交换,以便得到他自己需要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