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标准操作规程
溶解标准操作规程

溶解标准操作规程1 仪器及用具架盘药物天平(最大称量100g,分度值0.1g)玻璃棒1支容量瓶1个烧杯1个滴管1个2 操作方法2.1 取出架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盘上放两张等大小的称量纸,调节天平平衡。
2.2 在干净的右盘上放相应的砝码,并调节游码共a(g)。
2.3 然后取出A试剂瓶,打开瓶盖,倒扣在桌面上。
用药勺逐量添加A试剂到天平左盘上至天平平衡。
盖好A试剂瓶盖,并放回原位置。
2.4 小心取下左盘的称量纸及药,轻轻倒入小烧杯中,打开溶剂B瓶盖,倒扣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注意把有标签的一侧朝向手心),加溶剂少许使A溶解。
盖好A试剂瓶盖,并放回原位置。
2.5 用玻璃棒转移至b(ml)的容量瓶中。
转移时,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使其下端靠住瓶颈内壁,上端不要碰瓶口,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
2.6 溶液全部转移后,将玻璃棒稍向上提起,同时使烧杯直立,将玻璃棒放回烧杯。
2.7 用洗瓶中的纯化水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2.8 如此反复洗涤多次(至少3次)。
2.9 完成定量转移后,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3/4左右时,将容量瓶摇动几周(勿倒转),使溶液初步混匀。
2.10 然后把容量瓶平放在桌上,慢慢加水到接近标线1cm左右,等1-2min,使粘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
2.11 用细长滴管伸入瓶颈接近液面处,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弯液面下缘最低点与标线相切。
2.12 立即塞上干的瓶塞,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
2.13 将瓶正立后,再次倒立振荡,如此反复10-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2.14 最后放正容量瓶,打开瓶塞,使其周围的溶液流下,重新塞好塞子,再倒立振荡1-2次,使溶液全部充分混匀。
2.15 然后将溶液移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溶解乙炔气瓶的安全运输、使用和储存,保障人身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溶解乙炔气瓶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保养人员。
第三条溶解乙炔气瓶的安全操作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操作;2、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工具;3、严格按照规程和操作指导书进行操作;4、注重个人安全防护,保证环境安全。
第二章溶解乙炔气瓶的储存和保养第四条溶解乙炔气瓶的储存宜选择通风良好、干燥、无热源、不易受撞击的地方。
储存场所应符合消防要求,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五条溶解乙炔气瓶储存时应具备相应的储存设备,瓶身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到撞击和外界物质的侵蚀。
第六条溶解乙炔气瓶应定期进行检验和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七条溶解乙炔气瓶保养包括:1、定期检查瓶身表面是否有腐蚀、裂纹等损伤;2、检查气瓶阀门是否完好,并进行清洁保养;3、检查气瓶附件是否齐全并正常使用。
第八条溶解乙炔气瓶应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其内部压力符合要求。
第三章溶解乙炔气瓶的装卸和运输第九条溶解乙炔气瓶的装卸和运输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条溶解乙炔气瓶装卸和运输前,应检查气瓶是否有泄漏和损坏,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气瓶装卸和运输时,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设备。
搬运过程中,应避免碰撞和摩擦。
第十二条气瓶运输车辆应配备专用的固定设备,保证气瓶的稳定。
第四章溶解乙炔气瓶的使用第十三条溶解乙炔气瓶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操作指导书上的操作规程;2、使用专人专岗操作;3、工作地点要有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4、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如眼镜、手套、防护帽等;5、禁止在有易燃物质的环境中使用气瓶。
第十四条使用溶解乙炔气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气瓶用途明确,不可随意更改;2、使用前检查气瓶和相关附件是否完好;3、使用时应用到位、放置稳固,并避免安全阀被遮挡;4、使用气瓶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用,并做好记录,报告有关部门;5、使用完成后,应妥善存放和保养。
溶解岗位操作规程 -

溶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任务与管理范围1、将固态水玻璃溶解成液态水玻璃,并按要求放入贮槽2、管理范围所管范围、溶解岗位玻璃缓冲罐、热水槽、放渣槽、水玻璃贮槽、稀水玻璃槽回收槽和在此区域内的一切建筑物、设备管道等安全装置等。
应管设备:溶解锅各个电机减速器各个泵浓碱槽过滤板框二、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3、流程说明:固态水玻璃用车装好经磅称并放入溶解锅内、溶解好后放入缓冲罐、沉淀后送至浓碱贮槽。
4、操作指标a)溶解锅压力0.5-0.6 Mpab)水玻璃浓度32-35Beˉ三、开停车步聚1、开车前的检查与准备a)检查压力表是否齐全,压力是否归零b)检查、电机、阀门、减速机等是否完好,符合要求c)检查溶解锅基座地脚螺丝有无松动、传动齿轮有无润滑2、开车程序a)将溶解锅加料口打开,并盘动到所需位置b)投入相应量的水,并将一定量的水玻璃投入锅内c)将溶解锅加料口锁紧并检查是否密封d)检查溶解锅的排空阀,放料阀是否关阀e)启动溶解锅电机,并打开蒸气充气阀。
在充汽过程中要注意放料阀加料口是否有泄漏,当压力达到0.5 Mpa时关闭蒸汽进行保压溶解f)当保压达到一定时间(约3小时)停止溶解锅运转g)将溶解锅盘到规定位置,缓慢打开放料阀放料3、停车步骤:正常停止须待溶解锅内溶解完全后停止溶解锅运转,将锅内水玻璃放净后停止。
4、停电或设备故障停车a)实然停电或故障停车:如未通蒸汽、可待电源恢复后,或故障排除后再启动,充蒸汽。
b)如已冲蒸汽突然停电,需将溶解锅盘主充汽管朝上的位置,并定期盘动,以防未溶解的水玻璃凝固。
四、正常操作要点1、要保持溶解锅、转动齿轮和各个需阀滑部位的润滑2、溶解锅入孔需打开时,须注意打开放料阀,蒸汽压力达到(零位时),方可打开。
3、溶解锅充蒸汽过程中,应注意放料阀是否泄漏,为保证放料阀不泄漏,应在蒸汽充至压力0.2Mpa时再关紧一次。
4、要注意溶解锅出料口密封情况,并加防护罩,以防泄漏到设备或人员。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1 溶出度(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系指测定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摸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1.3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为转篮法,第二法为桨法及第三法为小杯法。
1.4 除另有规定外,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溶出度仪2.1.1 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等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C。
2.1.2 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对溶出度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 仪器的校正为使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按溶出度校正片说明书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4 仪器的调试2.1.4.1 检查仪器水平及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检查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检查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的±1.0mm;或检查桨杆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差均不得大于2mm;或检查搅拌桨旋转使A、B 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大于0.5mm。
2.1.4.2 篮轴运转使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放置的环境)。
2.1.4.3 转速与允差范围检测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溶解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溶解处理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溶解处理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工艺。
本文将介绍溶解处理的一般安全操作规程,以提醒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相关的安全事项。
1. 入场前的准备在进入溶解处理区域之前,工作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安全鞋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2. 溶解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在进行溶解处理之前,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电源、管路、控制系统等方面。
3. 溶解处理物质的选择在溶解处理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化学品,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并使用正确的浓度和温度。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特性和对环境以及人体的潜在影响。
4. 溶解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在溶解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以下安全操作规程:4.1. 遵循操作流程:根据安全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4.2. 控制温度和浓度:根据处理要求,严格控制溶解处理液的温度和浓度,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操作。
4.3. 防止溢漏: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溶解液的溢漏情况,及时清理溢出液体,并做好废液的处置,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4. 强调通风换气:在溶解处理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及时排除有毒气体,并确保通风设施的有效运行。
4.5. 防止静电:溶解处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静电消除器等,以避免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4.6. 防止火源接触:避免溶解处理过程中的火源接触,如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以防止化学品的燃烧和爆炸。
5. 废液的处理在溶解处理结束后,废液的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
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废液进行分类、封装和及时妥善处置,以保护环境和自身的健康安全。
6. 紧急处理与事故防控在溶解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
工作人员应熟悉紧急处理程序,并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生产文件半成品引物溶解、定量和稀释标准操作规程[1.2]
![生产文件半成品引物溶解、定量和稀释标准操作规程[1.2]](https://img.taocdn.com/s3/m/1b3a0ed94b73f242326c5f3d.png)
引物溶解、定量和稀释标准操作规程1.引物接收接收引物时,仔细核对验收,确保货单与货物一致,然后将引物管保存于-20℃冰箱,并妥善保管引物说明单。
收货单交于保管人备案。
2。
准备工作2.1 打开引物分装室内超净台的紫外灯开关,照射30min。
2。
2 打开Ultrospec 2100 pro分光光度仪开关,预热30min。
2。
3 准备ddH2O(引物的管数×1000μl),放在4℃冰箱内待用.2。
4 引物的溶解、稀释操作均应在超净台和冰浴中进行.3.溶解干粉管以12,000rpm离心1min,按合成OD值加入不同量的TE溶液,具体标准如下:1-2 OD加50μl TE;2—10 O D加100μl TE;10 OD以上加200 μl TE.充分振荡混匀,12,000rpm离心1min。
此为原液。
4.定量4。
1 取0。
2 ml EP管,加入98 μl ddH2O,再加入2 μl引物原液,振荡混匀,离心。
ddH2O作为空白对照,记下260 nm的吸光度值、260/230值、260/280值及浓度(单位为ng/μl)。
4.2 分光光度仪主菜单依次选择:Nucleic Acids→Oligo→Pa thlength: 10 mm(默认值)→Units:ng/μl(默认值)→320 nm correction:Yes(默认值)→Scan Option:On(默认值)→Dilution Factor: 50→Factor:33 (默认值)→显示Reference→Run键运行。
5。
稀释分装5。
1 浓度换算:分光光度仪测出的引物原液浓度为x ng/μl,则其摩尔浓度y=(x×1000)/MW (μM)(MW为引物的分子量)。
5。
2 如原液浓度大于100 μM(即y>100μM),则分别取出100 μl原液,加入不同的0.5ml EP管内,然后向其中加入(y—100)μl TE溶液,振荡混匀,此为储存液。
溶解釜安全操作规程

溶解釜安全操作规程
《溶解釜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准备
1. 在进行操作前,必须查看溶解釜的使用说明书,并确保了解了其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2. 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
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在加热过程中,必须保持警惕,避免溶解剂过热或溢出。
2. 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金属制品搅拌,以免引起反应或损坏溶解釜。
3. 如发现异常情况,如异味、颜色变化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人员检查。
三、操作后的清理和维护
1. 操作结束后,必须将溶解剂完全倒出,并用溶剂清洗溶解釜内部。
2. 对溶解釜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零部件完整,无损坏。
四、紧急情况的处理
1. 如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应立即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禁止穿着松散的衣物,以免引起意外伤害。
2. 定期对溶解釜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
通过遵守以上安全操作规程,可以有效保障溶解釜的安全使用,并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溶出度测定。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1.简述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其溶出的量。
1.3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1.4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1.5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2.1溶出度仪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底烧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再现性,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3.1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水杨酸片。
目前国内仅有非崩解型校正片。
2.1.3.2校正前,应先调式所用仪器。
2.1.3.3溶剂:磷酸盐缓冲液(PH7.4)。
配制方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D,要求PH值为7.40±0.05,临用前脱气。
2.1.3.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1片,精密称定,置乳体中,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mg),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1ml,摇匀,加溶剂适量,经超声处理30分钟,使水杨酸溶解,加溶剂到刻度,摇匀,经滤纸(不宜使用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对照品溶液。
欧洲药典溶解度操作规程

欧洲药典溶解度操作规程
《欧洲药典溶解度操作规程》
欧洲药典是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权威指南,其中包括了各种药物的质量标准与测试方法。
其中一项重要测试方法就是溶解度测试,它对于了解药物的溶解行为以及适当的药物配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药典对溶解度测试的操作规程非常详细,其中包括了药物样品的准备、试剂的准备、实验条件、测试仪器的选择和校准、测试程序、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步骤。
在进行溶解度测试时,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溶解度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具有一定纯度的药物样品,然后根据药典中的规程选择适当的试剂和试剂浓度。
测试过程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同时需要合理选
择溶解介质和搅拌条件。
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以得出可靠的溶解度结果。
通过严格按照《欧洲药典溶解度操作规程》进行溶解度测试,可以确保药物品质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这些规程也为药物生产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保证了测试结果的互认性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欧洲药典溶解度操作规程》对药物溶解度测试提供了权威的操作指导,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
障。
在日常生产中,各药物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这些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质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氢氧化钠溶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4)添加时要轻轻缓慢倒入溶解池内,同时不得关闭搅拌泵,防止造成迸溅。氢氧化钠添加不需要提前融化。
(5)氢氧化钠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10分钟,作业人员不得离开。
(6)添加完毕的氢氧化钠包装袋内不准有残留,空包装袋统一存放处理。
培训记录表
10、安全防护:
(1)眼睛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2)口腔呼吸道防护:佩戴呼吸器。
(3)防护服:穿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脚防护:穿橡胶雨靴或劳保鞋。
11、添加过程:
(1)首先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防毒口罩、穿橡胶雨靴或劳保鞋)。
(2)溶解池内加水至刻度红线位置(190kg),打开搅拌泵。
组织单位
青岛蓝谷管理局
培训单位
青岛青科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培训主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
授课人
孙志鹏
授课地点
青岛即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培训内容
满意度(1-10分)1源自危险化学品介绍2腐蚀性化学品及化学灼伤应急处置
3
燃爆性化学品及燃爆防控制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您认为此次安全培训效果如何?
好一般较差
您对此次安全培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参训单位
填表人
氢氧化钠溶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为了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司的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氢氧化钠溶解作业的安全生产控制。
3、工艺要求:氢氧化钠质量分数达到8%—12%。
4、氢氧化钠:又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属于危险化学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属第八类危险货物腐蚀品中的碱性腐蚀品,编号82001。其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品的处置须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浸出物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 原理:中药材中的成分可以在水或醇中浸出,进而进行测定。
3 适用范围:中药材4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4.1 检验操作方法4.1.1 仪器及用具电子天平1 250~300ml的锥形瓶电热恒温干燥箱蒸发皿2个温度计水浴锅100ml100~250ml的锥形瓶100ml移液管漏斗干燥器回流冷凝装置4.1.2 操作方法4.1.2.1 冷浸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操作方法: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W0),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蒸发皿重W1),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W2),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计算公式:浸出物%=[(W2-W1) / W0]×100%4.1.2.2热浸法操作方法:取供试品约2~4g,称定重量(W3),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W2),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W1),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计算公式:浸出物% =[(W1-W2)/W3]×100%5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
以各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水分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 原理:供试品在100~105℃干燥5小时,减失重量即为失去水分的重量。
溶解的操作规程

溶解的操作规程溶解是一种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液体中的常见操作,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正确的溶解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生产过程的效率。
下面是一份关于溶解的操作规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实验室溶解操作规程1. 实验前准备(1) 阅读相关实验手册或指导书,了解所需物质的性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2) 准备所需仪器和设备,如容器、搅拌棒、称量瓶、天平等,并确认其清洁和完整性。
(3) 检查所需试剂的储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2. 材料准备(1) 准备所需固体物质和溶剂,并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或取样。
(2) 将固体物质加入容器中,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筛选等。
(3) 确保所使用的容器干净无杂质,并将其标记以避免混淆。
3. 溶解操作(1) 将容器放在平稳的底座上,并确保其稳固。
(2) 将溶剂缓慢倒入容器中,避免反溅和溶液溢出。
(3) 使用搅拌棒轻柔地搅拌溶剂,促进固体溶解。
搅拌的速度和强度应适合于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
(4) 如需加热促进溶解,应使用适当的加热设备,并控制温度的合适范围。
避免溶剂的过热或沸腾。
(5) 当固体完全溶解后,关闭加热设备,并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以保证溶液的均匀性。
4. 溶液处理(1) 确保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或测量。
避免热溶液对仪器或其他材料造成损坏。
(2) 根据实验需求,可进行离心、过滤等操作以分离固体残留物或碎屑。
(3) 将溶液分装到需要的容器中,并正确标注其名称、浓度、配比等信息。
(4) 清洗使用过的容器、仪器以及工作区,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避免试剂污染和实验结果误差。
二、工业生产溶解操作规程工业生产中的溶解操作与实验室操作类似,但受到规模和工艺要求的限制,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效率。
1. 安全措施(1) 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防止溶剂泄漏,采取必要的防漏设施和措施,如加装汇槽、自动控制阀等。
溶解度检测操作规程

麦芽糊精溶解度的测定
一、操作步骤:
称取5g样品(精确至0.0001g)于100m高形烧杯中,加35-40O C的水50ml,充分溶解,用定量滤纸过滤,(事先将定量滤纸放入100ml高形烧杯中,置于100-105O C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即最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2mg。
)再用水50ml分3-4次洗涤烧杯及定量滤纸。
然后用洗瓶冲洗定量滤纸两次。
将附有滤渣的定量滤纸放入已恒重的100ml高形烧杯中,置于100-105O C干燥箱内干燥4小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称量。
二、计算:
(m2-m1)* 100
X2=100 - ————————
(1-X1)* m
X2————样品的溶解度,%
X1————样品的水分含量,%
m————样品的质量,g
m1————高形烧杯和定量滤纸的质量,g
m2————高形烧杯和定量滤纸加滤渣干燥后的质量,g
三、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绝对差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四、注意事项:
3.1样品过滤前高形烧杯和定量滤纸应干燥至恒重。
3.2样品溶解时应选用适宜的温度。
溶解过滤时应将所有的残渣均过滤至滤纸上。
3.3留有滤渣的滤纸应干燥至恒重,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减化操作步骤,可一次性干燥4小时,但应时常进行恒重,以确定干燥时间的适宜性。
附加说明:本文件由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检验中心提出。
BYM/H.J07040-2008 实施日期:2008.1.8 版本:2008-1
1。
投料溶解岗位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投料溶解岗位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一、操作工人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卫生作业要求和所接触的化学物品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急救知识。
二、进入车间上岗操作时应穿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必要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护用品。
三、投料前,首先应检查各类生产设备、电器、管道(阀门)、开关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泄漏现象,车间使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发现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投料生产。
四、投料时,应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根据所需的原料(辅料)的种类、数量、质量进行投料,严禁违章操作。
五、投料完毕后,应检查、核实所投入的原料(辅料)的种类、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及时将剩余的原料(辅料)放回仓库或置于安全地段。
六、溶解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技术的要求和顺序执行,密切注意溶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予以处理,严禁违章操作。
七、生产结束后,应及时关停所有的设备、电器、阀门、开关等,并予以清洁、清理、整理,做好文明安全生产。
八、操作工人在上班期间应严守岗位,不准擅自离岗、串岗,不准在车间吸烟、喝酒,应注意个人卫生。
九、操作工人应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教育,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溶解氧检测操作规程

溶解氧检测操作规程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气体的含量,它是水体中生物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水体的监测和评价,溶解氧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溶解氧检测的操作规程。
一、实验器材准备1. 水样采集容器:选择无菌的采水瓶或塑料瓶,可以有效避免氧气的损失和污染。
2. 溶解氧计:选用精准的溶解氧检测设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3. 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选择准确度高的电子温度计。
4. 搅拌棒:用于均匀混合水样。
二、实验前准备1. 清洗设备:确保实验仪器和试剂瓶都是干净的,避免污染和干扰。
2. 校准:按照溶解氧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采样与样本处理1. 采样地点选择:选择代表性的水体点位进行采样,在不同深度和位置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采样时间选择:一般选择上午和下午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采样,避免太阳直射和风浪影响。
3. 采样容器准备:提前洗净容器,避免杂质和污染。
4. 采样方法:将采样容器完全浸入水中,打开瓶盖,待容器充满水样后缓慢上移,保证样品尽量不被气泡污染。
5. 样品处理:若样品中有大颗粒物质,需进行过滤或沉淀,避免对溶解氧测量造成影响。
四、实验操作1. 测量前准备:打开溶解氧计电源开关,预热一段时间。
2. 校准:根据溶解氧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溶液进行零点校准和氧浓度校准。
3. 读取测量值:将预处理好的水样倒入溶解氧计中,等待一段时间,测量结束后记录读数。
4. 清洗:测量结束后,用纯净水彻底冲洗溶解氧计的电极,避免污染和干扰。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水温等信息。
2.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评估水质健康程度。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佩戴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溶解氧计电极棒的损伤和样品的溅出。
2. 注意溶解氧计使用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电器安全问题。
仪器操作规程-10.ISE StandardsCN(标准溶解配制)

氨氮标准溶液100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称重0.3817 g 氯化铵并定量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2.6g二水醋酸锂,加入大约500mL 蒸馏水,摇荡使所有固体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多次倒置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储存瓶中,加入三滴浓盐酸,密封,摇晃确保均匀。
1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移取10.0mL上述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2.6g二水醋酸锂,加入大约500mL蒸馏水,摇荡使所有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多次倒置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储存瓶中,加入三滴浓盐酸,密封,摇晃确保均匀。
上述给出了1 和100 mg/L的标准溶液配方. 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改变氯化铵的重量配制。
每升的氨氮标准液里均需加入2.6g二水醋酸锂。
硝氮标准溶液100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7222 g 无水硝酸钾定量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0g无水硫酸镁,加入大约500mL 的蒸馏水,摇荡使所有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多次倒置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储存瓶中,密封保存。
1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移取10.0mL上述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0g无水硫酸镁,加入大约500mL蒸馏水,摇荡使所有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多次倒置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储存瓶中密封备用。
上述给出了1 和100 mg/L的标准溶液配方. 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改变无水硝酸钾的重量配制。
每升标准液里均需加入1.0g二水醋酸锂。
氯化物标准溶液1000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6550 g 无水氯化钠并定量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 加入0.5 g 无水硫酸镁,加入大约500mL 蒸馏水,摇荡使所有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多次倒置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储存瓶中备用。
10 mg/L 标准溶液准确移取10.0 mL上述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0.5g无水硫酸镁,加入大约500mL蒸馏水,摇荡使所有物质溶解,定容到1000mL。
溶解的操作规程

溶解的操作规程《溶解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障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此操作规程,规范化学试剂的溶解操作。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化学试剂的溶解操作,包括固体试剂、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的溶解过程。
三、操作流程1. 准备试剂:根据实验要求,在试剂室内准备所需的实验试剂,确保实验试剂的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2. 储存条件:查看试剂的储存条件,确认试剂是否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溶解,比如需要在冰水浴中溶解的试剂。
3. 试剂称量:根据实验配方,使用精密天平称取所需的试剂质量。
4. 溶解过程:将固体试剂逐渐加入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直到试剂完全溶解为止。
在溶解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溶剂的温度和搅拌速度,防止产生剧烈反应或泡沫溅出。
5. 溶解物质的性质:在溶解完成后,应检查溶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性质,确保溶解物质符合预期。
6. 鉴别溶解物质:需要对溶解后的物质进行鉴别时,可以采用比色法、沉淀法、结晶法等方法。
7. 清洗容器:溶解完毕后,及时清洗使用的容器和玻璃棒,防止试剂的混合和交叉感染。
四、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穿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服,避免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摄氏管、试管等容器内不要装满试剂,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防止溢出。
3. 水溶性气体的溶解要格外小心,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4. 严禁随意混合试剂,如有需要混合试剂应按配方严格操作。
五、后续处理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剩余试剂按要求妥善储存,废弃物品按化学废弃物处理规程进行处理。
六、附则本规程由化学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和修改,所有实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以上规程。
对违反规程的行为将进行相应的处理。
七、生效时间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硅酸钠的溶解操作规程

硅酸钠的溶解操作规程硅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化合物,可用于制备玻璃、清洁剂、水处理剂等多种领域。
以下是硅酸钠的溶解操作规程,共计1200字。
1. 实验目的了解硅酸钠的溶解性质,掌握合适的工艺条件,提高溶解效率。
2. 实验器材硅酸钠(Na2SiO3)、三角瓶、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蒸馏水、玻璃棒。
3. 实验步骤(1)准备溶剂:取适量蒸馏水倒入三角瓶中,确保三角瓶干净无杂质。
(2)称取硅酸钠:使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的硅酸钠,注意准确称重。
(3)溶解硅酸钠:将称取的硅酸钠缓慢加入三角瓶中的蒸馏水,同时开启磁力搅拌器,以适当的转速搅拌溶液。
避免溅溶液。
(4)溶解时间:根据硅酸钠的溶解速度,控制溶解时间。
通常情况下,硅酸钠可在几分钟内完全溶解。
(5)检查溶解情况: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是否有残留的未溶解硅酸钠。
如有残留,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6)调整溶液浓度: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当稀释或浓缩溶液。
稀释时,可以逐渐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浓缩时,可以蒸发一部分溶剂。
(7)滤除杂质:如实验要求,可将溶解后的溶液经过滤纸进行过滤,以去除杂质。
(8)存储溶液:将溶解好的硅酸钠溶液转移至干净的瓶子中,并进行标记,储存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
4. 注意事项(1)使用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以防化学品溅到人体。
(2)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溅洒溶液,并避免硅酸钠与皮肤接触。
(3)实验器材必须干净无杂质,以免影响溶解效果。
(4)硅酸钠具有一定腐蚀性,操作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接触。
(5)溶解后的溶液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5. 清洗与废弃物处理(1)操作结束后,立即关闭磁力搅拌器,清除实验器材上的溶液,可用水冲洗。
(2)实验器材经过清洗后,储存或放置于指定位置。
(3)废弃物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排水口或环境中。
总结:硅酸钠的溶解操作规程包括准备溶剂、称取硅酸钠、溶解硅酸钠、检查溶解情况、调整溶液浓度、滤除杂质、存储溶液等步骤。
溶解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溶解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人员正确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溶解性检查法的测定。
三、职责:检验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执行。
四、正文:
1 定义:
本法用于测定药物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
各正文品种项下选用的部分溶剂及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
2 仪器和用具:纳式比色管
3 试液与试药:纯化水
4 操作步骤:
4.1 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看不见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4.2 除另有规定外,制剂产品的溶解性操作步骤为:取供试品适量,置纳式比色管中,加水制成50ml的溶液(浓度为临床使用时高剂量浓度的2倍),在25±2℃上下翻转10次,供试品应全部溶解,静置30分钟,不得有浑浊或沉淀生成。
5 注意事项:
5.1 极易溶解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5.2 易溶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1~10ml中溶解。
5.3 溶解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10~30ml中溶解。
5.4 略溶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30~100ml中溶解。
5.5 微溶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100~1000ml中溶解。
5.6 极微溶解系指1g(ml)能在溶剂不到1000~10000ml中溶解。
5.7 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1g(ml)能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标准操作规程
1 仪器及用具
架盘药物天平(最大称量100g,分度值0.1g)
玻璃棒1支
容量瓶1个
烧杯1个
滴管1个
2 操作方法
2.1 取出架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盘上放两张等大小的称量纸,调节天平平衡。
2.2 在干净的右盘上放相应的砝码,并调节游码共a(g)。
2.3 然后取出A试剂瓶,打开瓶盖,倒扣在桌面上。
用药勺逐量添加A试剂到天平左盘上至天平平衡。
盖好A试剂瓶盖,并放回原位置。
2.4 小心取下左盘的称量纸及药,轻轻倒入小烧杯中,打开溶剂B瓶盖,倒扣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注意把有标签的一侧朝向手心),加溶剂少许使A溶解。
盖好A试剂瓶盖
,并放回原位置。
2.5 用玻璃棒转移至b(ml)的容量瓶中。
转移时,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使其下端靠住瓶颈内壁,上端不要碰瓶口,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
2.6 溶液全部转移后,将玻璃棒稍向上提起,同时使烧杯直立,将玻璃棒放回烧杯。
2.7 用洗瓶中的纯化水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2.8 如此反复洗涤多次(至少3次)。
2.9 完成定量转移后,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3/4左右时,将容量瓶摇动几周(勿倒转),使溶液初步混匀。
2.10 然后把容量瓶平放在桌上,慢慢加水到接近标线1cm左右,等1-2min,使粘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
2.11 用细长滴管伸入瓶颈接近液面处,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弯液面下缘最低点与标线相切。
2.12 立即塞上干的瓶塞,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
2.13 将瓶正立后,再次倒立振荡,如此反复10-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2.14 最后放正容量瓶,打开瓶塞,使其周围的溶液流下,重新塞好塞子,再倒立振荡1-2次,使溶液全部充分混匀。
2.15 然后将溶液移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