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
启发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同类项》教学片段师: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生:为了熊猫的安全。
生:为了便于管理员的管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事物需要分类,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分类的例子吗?生: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生:各科的学习材料我都是分类保存的。
…….师:在生活中大家养成的分类的习惯都是非常棒的!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
(大屏幕展示,10a和20a,2b2和6b2,-9xy和5xy,5a2b和-13a2b)它们两两归为一类,大家思考它们被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它们所含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师:非常好!(大屏幕显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同类项)师:(略作停顿,请学生默记之后作补充)我还要请所有同学记住,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师:请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判断下列每组字母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大屏幕展示字母组)大家早上好,我们小组选择的题目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某一初中数学课上的教学片断。
案例分析该教学片段中教师为了讲述这节课教学内容先设计了一个情境导入从动物园里动物的分类到学生自己举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从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切入为讲授同类项的定义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在介绍同类项概念的过程中一直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提问使讲述与思考融为一体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注意联系生活使学生准确的发现同类项的特征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贯彻启发性原则时有以下几点要求1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要条件)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关键)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观点去观察归纳总结最后教师明确了同类项的定义并且补充了所以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教师在这堂课上很好的发挥了讲述与讲授基本功上课没有直接讲述内容而是精心设计导入恰当运用自己的言语使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初中数学课中我们要注重讲述与讲授的技巧才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节课上老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案例分析【范本模板】
案例分析1、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
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
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该教师并没有将该班的学生认定为差生,使学生建立了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该教师没有将该班学生当做差生对待,做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又要求该班学生要努力,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该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正面鼓励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理学案例分析1、请⽤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下案例:李⽼师因为英语课上的⼀件事与师傅发⽣了争执。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李⽼师在上英语课,正好带教她的师傅来听课。
李⽼师在⿊板上写了两个句⼦: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有个男同学就嚷嚷着说,他知道这两句英语的意思。
李⽼师就和颜悦⾊地说:“那你说说看,How are you?”那个男⽣站起来说“怎么是你?”,李⽼师愣了⼀下,接着问:“How old are you 呢?”那位男⽣说“怎么⽼是你?”看着那个男孩认真的样⼦,李⽼师⼀下⼦乐了,笑着说:“你翻译的真的很有创意!”她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以后碰到不认识的句⼦也不要怕,⼤胆去猜,即使猜错也没有关系。
”接着,李⽼师把这个句⼦的正确翻译告诉了同学们。
下课后,师傅对李⽼师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这么迁就学⽣,明明是错的,还要表扬他。
等到考试时,你就会知道你⼀味地表扬学⽣是不⾏的。
” ⾯对师傅的意见,李⽼师陷⼊了沉思……解析:在对待师⽣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要尊重有过错的学⽣和意见不⼀致的学⽣。
尊重学⽣意味着不伤害学⽣,不羞辱嘲笑学⽣、不随意当众批评学⽣。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1)赞赏每⼀位学⽣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位学⽣,哪怕是极其微⼩的成绩(3)赞赏每⼀位学⽣所付出的努⼒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位学⽣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的超越。
案例中,李⽼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能激发学⽣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思考问题,是值得赞扬的。
2、有⼀位学⽣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师在他的档案袋中写到:“在⽼师的眼中,你是⼀个聪明⽂静的孩⼦,每⼀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什么时候能让⽼师听到你甜美的声⾳?”亲切的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师和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且把学⽣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理体验之中。
教师教学案例通用9篇
教师教学案例通用9篇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
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
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取成功的鼓舞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
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多关注,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我们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
这样,学生通过以上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地理解。
”该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要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课前导入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人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人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
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乌龟。”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
(一)导入及导入技能
导入,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在课堂导人中,“引导”是教师的行为,“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能否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听懂了,诗也记得了。
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五)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人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案例如下:
(四)趣味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是激发学生表现出强烈责任感和旺盛探索精神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较高。因此,教师设计导人要引人人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知识,防止学习的枯燥无味,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应用作者:方新英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8期摘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实效性,案例的选择应体现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鲜活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在问题的设置、案例的展示与讨论及总结评述各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26-02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教育情景为依托,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是学生的普遍感受,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案到一般理论的认识飞跃,同时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着重探讨在该课程中如何选择并使用案例一、选择案例的原则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精心选择案例是关键。
案例选择既要满足案例的一般要求,又要反映并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性。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本文认为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不能跑题;二是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即案例包含的信息要完整,对案例的深入讨论能够反映该类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结论。
(二)启发性原则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案例要能引人深思,启发思路,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化认识,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案例
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一、案例背景某中学数学教师张老师,在教授九年级的《二次函数》一课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遵循了教学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案例1.发现法张老师在课堂上先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概念。
2.情境法张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学校要在一块空地上建造一个最大的游泳池,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设计游泳池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二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3.分组讨论法张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与一般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原则案例1.循序渐进原则张老师在教学《二次函数》时,从简单的二次函数图像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公式等,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启发性原则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顶点式的形式是y=a(x-h)^2+k?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张老师通过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时,让学生设计游泳池的形状和大小。
四、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遵循了教学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 第十一章 教学过程
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会 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到2020年间, 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的 准备。
翻开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题目是这样的:甲午 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定了什么条约?割让 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一、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 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
2、要求
(1)、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教学过程中教与 学的辨证统一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1、含义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作为两种课程内容和认识的两 个来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 方面,教学都是不完整的。
(三)、教学任务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
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 质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师 2、学生
3、教学影响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所提出的认识任务或其 他任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学生到校外的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街道社区 去实际办案,模拟训练,然后回来就某些问题与老师 讨论,或老师就某些问题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作答。
教育学案例2
案例题:1.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
“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
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2.在虹桥中学,八(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
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
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
‘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答案]:(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参考答案]:(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2)分析说明: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的。
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
10大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游着一只“鸭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鸭子”,“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
学生感到惊奇。
教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教师就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
接着,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两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
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将设计方案制作出来。
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磁铁”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答:(1)综合有效地运用了一下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
(2)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谈话法等。
(说明)案例二李老师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学教四年级的语文课。
李老师的事业心极强,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几乎将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语文课,因而语文课由每周9节变成了14节,且周周如此。
上课时,他将自己认为简单的、没意思的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干脆删掉,另补充一些自己欣赏的名篇名段,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大讲特讲。
你认为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运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动机虽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并不正确。
(1)没有严格按现行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课,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随意增加或削减教学内容,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3)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使学生的学习没有依据,这种脱离课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案例三,结合下面二则评语,回答问题:【评语一】该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教学原则(三)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教学原则(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教学原则(三)简答题1、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七种是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以及自知自省智力,且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独特结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
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
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
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教学案例
1、一位物理教师课上问学生:“将—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问答说:“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呢?”“因为铁重”。
“但是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当教师把这个疑点摆在学生面前时,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他们都征积极主动地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着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了那些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基本规律?贯彻了哪些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该案例中教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将—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等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该案例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等方面的教学规律。
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互动,既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有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3)该案例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如“将—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启发性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体现。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
例二:在课文《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捞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精精乐道的看着。
实践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案例的质量,确保其符合教学需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实践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
二、实践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1.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实践教学案例开发的首要原则。
案例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案例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贴近实际工作: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应具有典型性,能够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实践教学案例在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符合科学性要求。
具体包括:(1)案例内容真实可靠:案例应基于真实事件,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案例结构合理:案例应包含案例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部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案例表达准确:案例表达应清晰、准确,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
3.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要求实践教学案例在内容、形式、表达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具体包括:(1)内容创新:案例内容应体现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关注新技术、新理念。
(2)形式创新:案例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表达创新:案例表达应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实践教学案例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因素,确保案例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具体包括:(1)教学资源充足:案例开发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
(2)师资力量雄厚:案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案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3)学生特点符合:案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提高案例的适用性。
坚持“五性”原则教学案例
坚持“五性”原则教学案例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践,助力德善品格课程发展,精选教学案例,利用情境化认知冲突,增强课堂活力,构筑高品质课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率。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案例,构筑高品质的课堂。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的案例,适合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案例、真实而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此外,还要体现时代的进步,将案例和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启发学生思考。
这样选择案例才更科学,能对学生起到启迪作用。
[关键词]案例;选择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合理选择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课堂交流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讨论中,进而促使他们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坚持育人导向,讲究适龄性(一)难易适合,合理选择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龄性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处在未成年阶段,所以心智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
教师要避免选择包含血腥、残忍内容的新闻案例,也要避免选择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不能缺少法律,并且要了解有哪些法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比如某些家长重男轻女,想让自己的女儿辍学打工,赚钱供养她的弟弟读书。
教师可以选择此类案例,让学生分析一下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思考案例中的女儿要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法律的踪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
案例分析
1.徐老师的班上新来了一个男孩。
不爱说话,更没有笑声。
徐老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会摇头。
通过和家长交谈,徐老师知道这个名叫晓天的幼儿从小失去母亲,爸爸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他,所以晓天性格孤僻。
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动作发育迟缓。
了解到晓天的身世后,徐老师更加关心晓天,在教室里为他专门准备了开发智力的玩具,还亲手为他编织毛衣。
徐老师经常亲切地跟晓天说话,教他练习发音,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片和图书为他讲故事,以提高其理解能力;跟他一起堆积木、折纸,以提高其动手能力。
徐老师还指导晓天的爸爸在家里如何对孩子逬行早期智力训练。
时间一天天过去,渐渐地,晓天的眼睛亮了,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谈了,脸上也常挂着微笑。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徐老师的行为。
.徐老师的保教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徐老师面对晓天这种个体差异化十分明显的幼儿,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深入了解该幼儿的情况,对其加以关心爱护,保护了幼儿的人格尊严。
其次,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徐老师在了解幼儿情况的基础上,从开发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入手,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符合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再次,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徐老师不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幼儿进行教育,还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幼儿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与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
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班级其他幼儿健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教师学习。
2.这学期以来,16岁的小雨似乎变得异常叛逆。
幼儿园游戏乐园:启发性游戏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学校教育和社交活动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如何通过游戏启发孩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共享一些有关启发性游戏教学案例,并深入探讨这些游戏对幼儿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1. 游戏一:认识身体部位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自由舞动,并在音乐停止时指出自己的一个身体部位。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在游戏中体验到音乐和舞蹈的乐趣。
这种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对身体部位的认知。
2. 游戏二:动物模仿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并让孩子们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通过这种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动物世界产生兴趣。
3. 游戏三:图形拼贴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形状的拼图,让孩子们根据要求将这些拼图进行组合。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图形和颜色,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游戏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启发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智商。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游戏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启发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们应该注重游戏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家长们也应该多陪伴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在此文章中,我们共享了幼儿园游戏乐园中的启发性游戏教学案例,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游戏对幼儿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希望这些案例可以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带来一些启发,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思维拓展:启发式动手实验科学教育教案
标题:幼儿园思维拓展:启发式动手实验科学教育教案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启发式的动手实验科学教育,可以有效地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启发式动手实验科学教育教案,以及其对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a) 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c) 发展幼儿动手实验的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耐心和细致性。
2. 教学内容a) 选择有趣、简单且具有启发性的科学实验项目,如水中的浮与沉、颜色变化的实验等。
b) 帮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形成科学思维。
3. 教学方法a) 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启发幼儿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b) 实践式教学: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进行实验,感受科学的乐趣。
4. 教学评价a) 通过实验结果和幼儿对实验过程的描述,评价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b) 鼓励幼儿主动共享实验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二、思维拓展的重要性1. 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特别关键,通过导师的指导和教案的设计,可以为幼儿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科学思维桥梁。
4. 幼儿园阶段的思维拓展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重视启发式动手实验科学教育的教学。
总结提醒,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启发式动手实验科学教育,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动手实验教学手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认知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启蒙工作尤为关键。
通过启发式的动手实验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篇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答案解析】:(1)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
(2)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4)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2.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
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答案解析】: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展。
3.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
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
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
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写作题(本大题20分)请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有特定的方式和要求。
在专业化视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好按需培养与提高质量、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综合培养与有所侧重、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解析】:(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
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
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
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
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1、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
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
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答案解析】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
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2、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
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答案解析】(1)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