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现行教案的内容虽然要求高,但是教学方式并不复杂。

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老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

教案可以为老师做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为详实详细的资料,怎么去寻找优秀的教案教案呢?经过搜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本页!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才能、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假设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拟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设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场,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对前五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加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掌握。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后,对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仍有待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运算,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2.熟练认识人民币,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运用。

3.掌握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

4.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分辨各种角。

5.熟悉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其特征,能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6.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迅速准确计算。

2.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3.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练习题、测试卷。

3.人民币实物、长度单位模型、简单几何图形模型。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前五个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人民币的认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内容的复习。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如角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数学书、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整理和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整理和复习》课件

谁是判断高手
(1)作业本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 ) (2)线段没有端点。( × ) (3)线段的长度是可以量出的。( √ ) (4) 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是7厘米。( × ) (5) 小强的身高是150米。( × ) (6)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 )
(1)一棵大树高( 3 )
1 10厘米 2 100厘米 3 10米
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 们能否更加熟练地用米和厘米 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呢?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11)数学书长20( 厘米); (12)中指宽约1(厘米);
(13)双臂张开,长1( 米 )30(
厘米 )
谁会找?
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4条 )
( 6条 )
( 3条 )
( 8条 )
( 10条)
( 10条)
( 9条 )
练一练:
1.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厘米
2.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1.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使用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性和观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提问: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二、新课导入1. 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使用哪个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三、实际操作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操作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重点关注的细节: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中,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米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线段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确定长度单位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课后反思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分别是厘米、毫米、米和千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厘米、毫米、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厘米、毫米、米和千米这四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长度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通过卡片找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初步掌握了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且知道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4个长度单位以及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长度单位复习图来巩固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1、巩固分米和毫米这个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这4个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图、课堂练习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一)说一说师:同学们,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数学王国。

我们下面来参观长度单位宫殿,在这里我们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课件同步出示)生:毫米。

生:分米。

生:米。

生:厘米。

师: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数学单位?生:4个。

师:我们从大到小的排一排?最大的是?生:米。

(师板书。

)师:接着是?生:分米。

师:然后是?生:厘米。

师:最后是?生:毫米。

师:在这个长度单位宫殿里面我们学习了这四个长度单位。

师: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吗?生:米用m。

生:厘米用cm。

生:毫米用mm。

生:分米用dm。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米用m,分米用dm,厘米用cm,毫米用mm。

(二)比一比师:我们一起来跟这几个长度单位打打招呼好吗?(课件同步出示)生:好!师:看看有哪些长度单位,我们怎么跟他打打招呼。

1米怎么表示?生用手比划。

师:1分米怎么表示?食指和拇指张开。

师:1厘米怎么表示?我们食指的宽度。

师:1毫米怎么表示?很小很小的两个指甲尖。

师:下面我们来快速的跟他们打招呼,我说到什么,你们就用手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正式的测量和长度单位的转换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运用转换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解释这些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和角的度量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角的度量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和巩固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

2.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和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对一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角的度量方法。

2.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长度单位和角的图片和实物。

2.准备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系列的长度单位和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和记录长度和角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巩固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拓展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3.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你能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吗?
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尺上指2厘米、5厘米和其他的几厘米。
小组汇报:从0到2的距离就是2厘米,0到5的距离就是5厘米。
师质疑:有没有别的方法也找到了2厘米、5厘米呢?
生汇报:我还找到3到5的距离也是2厘米,5到10的距离也是5厘米。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4.用尺子量一量。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量出长度。]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生: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 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学完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前几天老师订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探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如尺子上从刻度“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刻度“3”到“5”的长度是2厘米等。

2.用厘米测量。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铅笔长8厘米。

生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例3,完成教材P4上面“做一做”和P8“练习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画一下。

你们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预设】有的学生可能用手比画高多少或矮多少,也有的学生能说出具体高几厘米或矮几厘米,只要学生说的在合理范围内就行。

师:“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身高,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来看看古代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课件出示教材P2例1的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同学们能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

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我们就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师:课桌的长是几拃?【预设】学生可能量出有4拃、5拃。

师:老师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1拃的长度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1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节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3.课件:长度单位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如: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房间里的家具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长度单位是什么,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如厘米、分米、米等,向学生介绍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如:1厘米长的线段、1分米长的尺子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共13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共13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二、出示自学指导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生:……(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08厘米=()米()厘米
1分米5毫米=()毫米
80厘米+60厘米=()米()分米
4千米—300米=()米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小组校对,全班校对,教师统计对错情况,订正。

师:好!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正确答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学生质疑解答。

师:对于这里的答案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现在陈老师统计一下,自己独立完成的时候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经过小组讨论后正确了的请放下,请错误的同学订正好。

师:那对于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小结,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是乘进率,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是除以进率。

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了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我们已经巩固了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吧!
1、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2、这支铅笔长55毫米。

()
3、一张课桌高约80分米。

()
4、我家距离学校20千米,我最好走路去学校。

()
5、一条毛巾长30分米()
方式: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理由。

第2题拓展:算一算这支铅笔的长度。

第4题拓展:要求学生选择一下哪种方式去学校更合适。

第5题拓展:估一估教师准备的毛巾的长度并说一说估的方法。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棒,小海豚想带着你们去南沙餐厅。

小海豚带着我们来到了5()远的海洋餐厅,为同学们准备了高约3()的小凳子,邀请我们坐下。

举起高约70()的酒杯,拿起()长的筷子共进午餐,大家吃得可开心啦!最后坐着限座55人,长()的巴士回来了!学生填写,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