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5.4 符合IPM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害虫的作用较为缓慢,一般不直接杀死害虫
阻止取食或抑制幼虫生长发育,抑制害虫种群增长

5.5 环境污染轻,对人类健康安全
植物性杀虫物质都是自然界来身存在的物质, 不会发生农药富集
5.6 作用比较温和缓慢
在遇到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就比不上化学 合成农药那样能够起到控制作用
农药无用论
20世纪60年代后
1962年美国的Carson博士出版了 《寂静的春天》(Silient Spring)
4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农药的认识清醒多了
2.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农药
首先,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人口的增长使得食 品不足和缺乏营养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害生物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30% 其次,杀虫剂在控制某些人类疾病方面极为重要
植物源杀虫剂(botanical insecticides) 植物源杀菌剂(botanical fungicides) 植物源除草剂(botanical herbicides)
2. 植物源农药的沿革
中国《周礼·秋官》记述“嘉 草攻之”、“莽草熏之”、 “焚牡菊,以灰洒之”等防 治害虫的方法
我国公元6世纪, 藜芦作杀虫剂 欧洲18世纪中叶才有藜芦治虫 的报道。
植物毒素phytotoxin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如除虫菊 素(pyrethrins)、鱼藤酮(rotenone)、烟碱(nicotine) 等;包括由植物天然有效成分衍生合成的农药,著 名例子有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和氨基甲酸酯 类(carbamates)两大类杀虫剂。
3.4 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植物源昆虫激素
phytogenous insect hormone

《植物源农药》课件

《植物源农药》课件

案例五:其他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苦参碱、印楝 素、藜芦碱和蛇床子的制备方法类似,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
VS
应用领域
这些植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农业领域,防治 各种害虫,也可用于医药和卫生领域治疗 各种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提取法是最早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如压榨、浸提、萃取等,或 化学手段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成分。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的 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发酵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微生物 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可 以大规模生产,且能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但发酵过程中需要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质量和产量。
古代应用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某些植物的特 殊气味或汁液驱避害虫。
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 物源农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现代应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源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
提取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低毒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 毒性较低,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较高。
多功能性
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还具有驱避、抑制等作用 。
01
02
天然性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无化学 合成成分,对环境友好。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苦参在生物杀虫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促进此类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在农业污染源中,农药污染是最严重的一个方面。

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化学农药,不仅造成农田和农产品中农药含量严重超标,而且还经常造成人、畜中毒事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用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生物农药。

我国生物农药的划分一般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基因工程生物五个部分。

植物中的许多种类含有杀灭病虫害的成分,进过工业化萃取后,即可作为农药,即植物源农药[1]。

中国是最早应用植物源农药的国家[2],《周礼》记载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用襄荷、毒八角来防除人体和仓库害虫,其他史料记载了中国在1401年用百部防治果树蛀虫,1578年,用楝治蚤虱,1821年用烟茎防治螟虫等。

植物农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中国土农药志》一书中记载着分布于86个科中的220种植物性农药,《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则列有有毒植物1 3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被作为植物性农药利用。

绝大多数植物农药低毒,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害虫和病菌对植物农药难以产生抗药性,可使用寿命长,用量少,使用成本低。

使用植物农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3]。

苦参在医药、兽药、农药、环境卫生用药等方面应用范围很广,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源农药资源。

1苦参的生物杀虫活性从苦参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为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为含量较多的生物碱,除在医药上的抗炎抑菌等活性外,在农业生产上,苦参也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杀灭多种农业害虫。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Ⅱ:活性测定、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Ⅱ:活性测定、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Ab ta t ’ r s n t d a o d ce o s mma ie t e meh d o ee mi ig a t c o i l ci i fs me sr c :1 l p e e t u y w s c n u td t u I e s r h t o s frd t r n n n i r b a t t o o z mi a vy p a t d r e u gcd s b ce c d s n i co il pa ta t e me a oi s a d te r a p iai n f r c nr l n ln ln e i d f n ii e , a tr i e ,a t v i mi rb a ln c i t b l e n h i p l t o t l g p a t v t c o o oi d s a e . h x sig p o lms i e e o i gb tn c l e mii e a e a s e n d s u s d i eal I e t o c me i s s T e e it rb e n d v lp n oa i a r c d sh v lo b e i s e n d ti n t i t o , e n g c . h me t e u e o ln e v d p s c d s s o l e r if r e n e e r h s s o l e c rid o t sn h olwig a p c h s fp a td r e e t ie h u d b e n oc d a d r s a c e h u d b are u i g t e f l n s e  ̄: i i u o ioai n tc n q e n n a i l t n s n h ss o c ie l a o o n s h e eo me t o a t a d a c r t s lt e h i u s a d ma u l s o mua i y te i f a t e d c mp u d ,t e d v lp n f f s n c u ae o v a ay i meh d ra t e c mp u d , h o r h n i ea p iai n a d d e — rc s i g o n i co ilpa t , u c n l s t o s ci o o n s t e c mp e e sv p l t n e p p o e sn fa t s o f v c o mir ba ln s f n — t n c a im fb t nc l e mi ie . u t e , h o r i ai n b t e n s in i c rs a c r a iain,i d s ile — i a me h n s o o a ia r cd s F r r t e c o d n t e w e ce t i e e rh o g nz t ol g h o f o n u t a n r tr r e n a e h ud b t n t e e o e s r h e e o me t n s f oa i a p sii e . e p i sa d f r r s o l e s e g h n d t n u e te d v lp n d u e o tn c l e t d s s m s r a b c Ke r s o a ia e i i e ;d t r i ain o ni c b a ci i y wo d :b t nc l r cd s ee n t fa t gm m o mir i a t t o l v y;a t e me a oi s p l ai n ci t b l e ;a p i t v t c o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具有环境友好和生物相容性的农药类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降低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被视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几大类。

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植物源农药则提取自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天然、高效、低毒的特点;动物源农药则主要利用昆虫、动物等产生的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的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产品被开发出来,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尽管生物农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复杂,制备工艺难度较大;其生物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未来生物农药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增强生物活性等方面,以推动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生物农药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生物农药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1. 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说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谱性的细菌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井冈霉素则是一种真菌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源农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工作。
取物 直接 作 为植 物源 农 药 生 产 , 这种 形 式 被 称 之 为
直接 利用 ; 另外 一 种 形 式是 对 这些 天 然 的 活性 物质 的结 构 进 行 鉴定 , 后 通 过 结 构 改 造 或 通 过 对 先 导 然
研 究 、 剂 化 研 究 及 光 活 化 毒 素 的 研 究 进 展 ( 海 制 曹 群 ,00 、 物 源 生 理 活 性 物 质 的 种 类 及 其 与 害 虫 20 )植 防治 的关 系 ( 应 伟 等 ,00 、 源研 究 状 况 、 用 艾 20 ) 资 作 机制 、 用方 法 、 围及 剂 型加工 ( 小 凤 ,00 , 使 范 杜 20 ) 在 该综 述 中也 强调 了植 物 源 农 药 的稳 定 性 的 重 要 性 。
剂亦 可 分 为 两 种 , 种 是 紫 外 光 屏 蔽 物 质 ( V 一 U— sr n) 一 种 是 抗 氧 化 剂 ( ni x at) 其 中研 究 ce s , e A toi ns , — d 最 多 的是 天然 的抗氧 化 剂 。
关 于 植 物 源 农 药 的研 究进 展 , 已有 众 多 综 述 性
Ⅱ. 物 源 农 药 稳 定 性 研 究 的 由来 植
最早的菊酯类农药由于对光不稳定 以及高昂的
价格 , 只是 用 于家庭 室 内害虫 的 防治 , 农业 上 很 少 在 应用 。从 2 世 纪 4 代 开 始 , 展 了 稳 定 菊 酯 类 0 0年 开 农药 的 早 期 研 究 (mt Si h和 Hl,97 S t 和 Tm. i 14 ;mh l i e pi,96 Wanr16 )但 效果 并 不 显著 ; 到 17 l 15 ; re,93 , n 直 92 年 , su 和 A de s 过 研 究 发 现 了 引 起 菊 酯 类 Mi s n r 通 k w 农 药 降解 的 波 长 是 20到 30m, 用 紫 外 光 屏 蔽 9 2n 引 物 质和 溶 于矿 物 油 的 抗 氧 化 剂 , 其 稳 定 性 延 长 了 使 4h 。从 此 以 后便 开 展 了对 植 物 源 农 药 稳 定 性 研 究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农药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食品安全的重视,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出来的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环保等特点,是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领域。

二、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提取物类、精油类和微生物制剂类等是植物源农药的主要品种。

预计到2023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三、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
1、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已经将环保、食品安全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对植物源农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未来可望获得更多的扶持政策。

2、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植物源农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3、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工艺、提取技术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和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四、植物源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技术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技术壁垒较高。

2、价格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价格相对于化学农药较高,进入市场后面临的压力较大。

3、市场监管问题
植物源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市场乱象时有发生。

五、结论
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和市场模式,及时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许 多植物源农 药都具有 干扰昆虫 内分泌 系统 分泌蜕 皮 激素及保幼激素 ,引起不育 ,阻断呼吸的功能 。 ( ) 干扰 昆虫 中枢神 经 系 统 。研 究 较 早 的 影 3
响 昆虫 神 经兴 奋 传导 的植 物杀 虫 剂 当 推烟 碱 和 除 虫 菊 素 。 近年 ,从 阿 拉 伯 茶 (a ne ui) 中得 ct dl h s 到的 D _ L 阿拉伯 茶 酮 (ahn n ) c tio e ,能 使 中枢 神经
植 物体 内 的抗 菌 化 合物 是 植 物 体 产 生 的多 种 具 有 抗 菌 活 性 的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包 含 了生 物 碱 类 、类 黄 酮类 、蛋 白质 类 、有 机 酸 类 和 酚类 化 合
物 等许 多不 同 的类 型 ,如 毛 蒿 素 、皂 角 苷类 。据 研 究 ,烟草 、茶 饼 、
产 物 都 表现 出抗菌 活 性 ,在 《 中国 土农 药 志 》 中
记 载 的 2 0种 主要 植 物 中有 大 约 一半 植 物 的水 提 2 取物 或醇 提取 物对 农作 物病 害 表现 出抑 制能 力 。

1 植 物 源 杀 虫剂 . 相 对 于 其 他 种 类 农 药 来 说 。植 物 源 杀 虫 剂 是 人 们 最 早 认 识 和 使 用 的 一 类 ,害虫 的作 用 方 式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忌避 、拒食 、 胃毒 、触杀 、麻 醉作 用 ,其 中 以 胃 毒和 拒 食作 用 为 主 。此外 ,有 些植 物 源 天然 化 合 物表 现 出具有 引诱 、生 长调 节及 生长 抑制 作用 。 植物 源杀 虫剂 生物 活性 及作 用机 制如 下 :
维普资讯
植 物源 农 药是 指 有效 成 分来 源于 植 物体 的农 药 。属 于 生 物源 农药 中的 一大 类 ,即直 接 采用 某 些 植 物体 用 撒 灰 、浸拌 、熏 烟等 方法 防治 有 害 生 物 。或是 利 用植 物 产 生 的天 然活 性 物质 。经 提取

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 2 5公斤 、水 3 0 公斤 ,先用 5公斤开水浸泡 分解 ,很少在农产品和环境 中蓄积 。因此 ,被 国际上 生石灰 0
加盖 ) ,待开水不 烫手 时用 手揉搓烟 草 ,然后 公认为最有 发展 前途 的农药。它具有 以下 3个显著优 烟草 (
点Hale Waihona Puke 捞 出烟草再放入 5 公斤水 中反复揉搓至不出浑水后捞
要 的有 以下产 品。
液可 防治柑 桔、桃 、梨 、苹果和
蔬菜蚜虫 。还可 防
烟碱 :从烟草 中提取的杀虫活性成分 ,又名尼古 治 菜青 虫、小菜蛾 、黏虫 、尺蠖 、叶 蝉 、粉 虱和 飞
o I 衷化市埸I o o o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1 6 / 6 8 8
%蚜螨敌水剂。用 0 . 6 %清源宝水剂 8 0 o _ 0 0 0 倍 液 ( 素) 等 ( 8 ) 植物 防卫素 , 即感病植物 自身的抗菌物质; 1 0 O 一8 0 0倍 ( 9 ) 异株克生物质 ,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物质可 抑制 可防治桃小食 心虫 、梨木 虱和尺 蠖等 ;5 附近 同种或异种植物生 长 ;( 1 0 ) 植物 内源 激素 ,如赤 液可防治柑桔 红蜘蛛 、苹果红蜘蛛和 山楂 红蜘蛛等 ; 0 o _ - 8 o 0 倍 液可 防治侧 多食跗 线螨 ,1 0 0 0 -1 2 0 0倍 霉素 、细胞分裂 素、芸薹素 内酯和三十烷醇等。最主 6
植 儇 土 肥
J O H r n o r I { 蜴
藜芦碱 :从藜 科的多年生灌木植物芦藜 中提取的
虱等。它对作物 和瓢虫 、 日本方 头 甲及大 草蛉 等较安 治蚊 、蝇和棉铃虫 等。 全 。不 能与碱性农药混 用。 鱼藤 酮 :又名 鱼藤精 。是从一 种多年生豆 科藤本 活性物质 。藜芦碱 的作用对 象与烟碱相 似。对 人畜低 植 物鱼藤 中提 取的杀虫活性 物质 ,因其对 鱼较毒 ,故 毒 ,对 植物安全 。具有触杀 、胃毒和熏蒸作用 ,其有 又称 毒鱼藤 。活性 成分还包 括鱼藤素和毛 鱼酮。易受 效成分硫酸 盐一硫酸毒藜碱 的挥 发性较低 , 贮存方便。 日光 和空气影 响而分解失去 毒力 ,遇碱很快 失效 ,在 是一种速效杀虫剂 。可防治柑桔 、 苹果 、梨和桃蚜虫、 干 燥条件 下 较稳定 。对 人畜 低毒 ,对 天敌 较安全 。 作 用 ,还 有一定 的驱避 效果 。对 植物的生 长有一 定刺 粉 虱、木 虱和潜 叶蛾等 。其 制剂为 4 0 %和 3 0 %硫 酸 l 0 0 0 倍 液可 防治 苹果、梨蚜虫和木虱 。6 0 0 —8 0 0 对植 物无害 ,对鱼和 猪高毒 。具 有强力的触杀 和 胃毒 毒藜碱 及 0 . 5 %藜芦醇溶 液。用 4 0 %硫 酸毒藜碱 8 0 0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的商品化 第一个商业化的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发现并开发上市,用以防治豆象虫。

19世纪上半叶,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也先后从经验利用迈入研究应用阶段,并商品化。

很早人们就利用精细研磨的除虫菊花粉来防治虱子和跳蚤等寄生虫。

除虫菊素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植株中提取的有机酸和醇酮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除虫菊素Ⅰ和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1828年,除虫菊酯类农药首先在美国上市。

1848年,Oxley最先报道了从毛鱼藤(Paraderris elliptica (Wall.) Adema)的根部提取出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自此鱼藤酮作为杀虫、杀螨剂和鱼毒剂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使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分离纯化得到鱼藤酮化合物,并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式。

上述植物源杀虫剂一直沿用至今。

二战后高效化学农药蓬勃发展,一跃成为控制农业害虫的主要手段。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与研发一度陷入低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农药的弊端逐渐暴露。

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生态问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药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的“3R”问题凸显,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e)与抗性(Resistance)问题促使人们着手发掘环境友好型农药,于是人们又重把目光投向古老的植物源领域。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在进化中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可以抵抗其他生物的侵害。

自然界中具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独特口/张正炜1,郗厚诚2,常文程1,黄璐璐1,陈秀1,3(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上海市农药检定所)的氨基酸和多糖等。

而这些物质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并且易降解,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持久性影响,安全性较高。

微囊悬浮剂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囊悬浮剂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1世纪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了时代主题。

近些年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天然、无污染的观念深入到了各个领域,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

在农业领域,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使得人们更加青睐环保型农药。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

其中,植物源农药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植物源资源、活性成分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此外,在农药剂型上,研究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新剂型微囊悬浮剂的合成和改良开发等方向。

微囊悬浮剂是一种高效率的环保剂型,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工作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将微囊悬浮剂新剂型运用到植物源农药上,能够实现两者的协同,开发出高效的环保型新型农药。

因此,本文拟对这些年关于植物源农药微囊悬浮剂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旨在促进植物源农药微囊悬浮剂的产业化,推动农业的长足发展。

1微囊悬浮剂概述微囊悬浮剂是一种利用各种高分子材料将农药活性物质包裹起来的微小囊状制剂,用来包裹的成囊材料称为壁材,而被包裹起来的活性物质称为芯材[2]。

相比于国外,中国对于微囊悬浮剂的研究起步较晚。

经过努力,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登记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已超过200种[3]。

尽管微囊悬浮剂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生产成本及生产技术要求较高,但微囊悬浮剂因具有保护有效成分不分解、提高农药持效期、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点而备受研究者青睐。

1.1制备方法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百种,目前在农药领域运用较多的有原位聚合法、复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喷雾干燥法等[4]。

此外,纳米技术这种新的制备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原位聚合法属于化学法,是指两种及以上的水溶性物质通过聚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壁材。

它要求壁材能溶于水,而反应后的产物不得溶于水中。

常洋辉等利用原位聚合法以十四烷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促进了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成核结晶,从而提高了壁材的热稳定性[5]。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作用。
(5)茼蒿及茼蒿素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茼蒿中分离出一种有拒食活性的茼蒿素
,并在国际上首次用新的方法人工合成一批茼蒿素类化合物。经国内拒食剂研究权威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检测,这种人工合成的茼蒿素对菜青虫的拒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其
他农药。
(6)砂地柏
陕西省植物资源丰富,约有30多家植物提取物厂家,是分布最密集的省份之一
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广泛应用。不过近20多年来拟除虫菊酯的飞速
发展,使天然除虫菊受到很大冲击。
云南是除虫菊的理想生长地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曲靖市建设了具有世界一
流水平的植物源农药生产基地。此工程包括大面积种植除虫菊,并用我国独创的新技
术对其进行加工提取,制成无公害农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昆明植物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在植物源农药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
(1)印楝及印楝素
楝科的杀虫植物主要有印楝、苦楝和川楝等,其中印楝最负盛名。近年来,国际
上生产印楝素制剂的几家大公司为了抢占正在迅猛发展的生物农药市场,纷纷投入力
量研制高质量、高含量的印楝素杀虫剂,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德国的T
我国植物总数达到4.3万种,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已查明
近千种植物含有杀虫、杀菌活性物质。目前,我国有100多个植物源农药产品在市
场上流通。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 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它包括以下几类活性物 质:(1)植物毒素,如烟碱等;(2)植物源昆虫激素,如 在藿香蓟植物中发现的昆虫早熟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3)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 (4)引诱剂,如丁香油可引诱桔小实蝇;(5)驱避剂, 如香茅油可驱蚊;(6)绝育剂;(7)增效剂,如芝麻油 (素)等;(8)植物防卫素,即感病植物自身的抗菌物 质;(9)异株克生物质,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物质可 抑制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10)植物内源激素, 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薹素内酯和三十烷醇等。 最主要的有以下产品。

我国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种类与防效及推广应用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种类与防效及推广应用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种类与防效及推
广应用建议
苦皮藤素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植物源农药,广泛用于农田及果园的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
国主要的苦皮藤素种类有三种,分别是苦皮碱、苦皮酮和苦皮藤酮。

这些种类的苦皮藤素在农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防效。

1. 苦皮碱: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杀虫防治,对各种害虫如蚜虫、叶螨、卷叶蛾等具有良好的控制
效果。

它具有快速杀虫、持效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小面积农田作物的防治。

2. 苦皮酮: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杀菌防治,对多种病原真菌如白粉病、褐飞虱病等病害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它具有广谱、无残留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的农作物防治。

3. 苦皮藤酮:主要用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对果树害虫如桃蚜、红蜘蛛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

它具有选择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的特点,适用于果园的病虫害防治。

推广应用建议:
1. 提高农民对植物源农药的认知和了解,宣传苦皮藤素的优点和应用方法。

2. 加强苦皮藤素的科研开发和推广示范,推动苦皮藤素的应用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3. 建立完善的苦皮藤素推广应用机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加强农田和果园的病虫害
监测和预警工作。

4. 加强苦皮藤素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建设,提高苦皮藤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完善苦皮藤素的注册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苦皮藤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确保农民安全使用苦
皮藤素。

植物源农药的地位及研究现状

植物源农药的地位及研究现状

植物源农药的地位及研究现状
天津市药检所
【期刊名称】《天津农林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1植物源农药(plant-pesticide)在生物防治中的地位rn生物农药分为直接利用生物和利用生物的活性物质两大类,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化学农药不具有的优点,如: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能保持生态自然平衡;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天然产物,它可回归自然,保证可持续发展;可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不断提高性能和质量;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天津市药检所
【作者单位】300061,天津市药检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史秀娟;王学海
2.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史秀娟;王学海
3.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J], 刘双清;张亚;廖晓兰;柏连阳
4.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 [J], 翟金玲;张鹏;宋淑霞;赵秀英;谢升
5.茴鱼属鱼类分类地位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状 [J], 张艳珍;付龙威;李梦瑶;李瑶瑶;刘云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邓志勇;邓业成;阳振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6(037)006
【摘要】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各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大量发现,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的日益完善,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开发出楝素乳油、鱼藤酮乳油、苦参碱粉剂等多种商品化制剂,但在间接开发上,还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总页数】4页(P678-681)
【作者】邓志勇;邓业成;阳振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3+9
【相关文献】
1.植物源农药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的研究与应用 [J], 康斌斌;李林;张存瑞
2.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研究与应用 [J], 徐汉虹;赖多;张志祥
3.植物源农药在苹果干腐病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J], 康斌斌;张存瑞;李林
4.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J], 郭宇俊;韩俊艳;李志强;杨诗博
5.《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首部全面反映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领域发展的集大成学术著作! [J], 刘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