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1、奉旨填词: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多为慢词,喜用俗语填词,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
因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让皇帝很生气,于是,剥夺了他的功名和以后考功名的权利,说就让他拿浮名去换浅酌低唱好了。
所以柳永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3、张三中:宋词人张先的别称。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 张郎中子野,居钱唐,以乐府驰名,人谓之张三中,谓…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5、江西诗派:得名起于宋徽宗时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等25位诗人列为一个宗派,又因其中11人皆为江西人,故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典型风格.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说,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6、李清照: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10、豪放词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前驱是范仲淹。
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文革新派诗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其特点是不拘守音律、气象恢弘雄放。
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11、“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
12、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美学风貌体现为浓重的市民情调14、《录鬼簿》:(1)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柳永简短简介
柳永简短简介1.柳永简介⒈柳永简介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⒉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柳永的个人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宋元明清--基本常识(2)
复习资料宋元文学史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3、范仲淹,将边塞题材带入词的领域,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宋代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人物。
5、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辛弃疾并称“苏辛”。
7、“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8、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王荆公”。
9、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创始人。
10、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11、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
12、周邦彦,号清真居士。
精通音律,号称“大晟词人”,北宋词集大成者,开南宋风雅派先河。
13、李清照,号易安。
南北宋之交重要女词人,其“词论”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14、张元干南宋词人,开南宋爱国词派先河,与张孝祥一道成为辛派词人的先驱。
15、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第二代代表作家,诗风倾向杜甫,感愤沉痛。
1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师法自然”,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
17、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南宋著名田园诗人。
1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1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是宋词创作中存词最多的词人。
20、辛派词人,代表主要由陈亮、刘过、刘辰翁、刘克庄。
21、姜夔,号白石道人。
是南宋骚雅词派代表人物对清代浙西词派有很大影响。
23、文天祥,南宋末年爱国诗人,代表作《过零丁洋》。
24、元好问,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
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
25、关汉卿,元代剧坛最杰出代表之一,元杂剧奠基人。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110543 顾润月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正文: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柳永诗词的俗
•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门从良的愿望。
• 这类描写妓女的词,在柳永的《乐章集》中占绝 大多数。柳永早期曾因仕途不顺而留恋青楼妓馆, 长期生活在歌儿舞女之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 歌妓的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对她们的心理情感颇 有体会,同时也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 如《迷仙引》 • 才过笈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 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 华偷换,光阴虚度。 •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 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 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 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 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 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 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 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 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 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 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 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 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 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 的追求。 • 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一颗 芳心竟无处安放。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 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 情郎没有音信。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 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那样,真应该当 初就把他留在身边。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 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 “伊”“无那”、“恁地”、“悔”等字词在其 词中频繁出现。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 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 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而 市民化的俚俗语言更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大 量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 了一种清新晓畅,“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的语言风格。这种俚俗词语的运用,不仅浅显易 懂,更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及心理特征。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代表人物1、苏轼:北宋词人,开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后人称为“词圣”。
上榜理由六点:他是宋代现存宋词数量第二的词人;开创了“豪放派”;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2、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上榜理由五点: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使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从而宋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3、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后人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上榜理由三点:他是宋代现存宋词数量第一的词人;苏轼打开了豪放派大门,但辛弃疾是第一个真正走进豪放派大门的词人;辛弃疾对宋词改革发展中的贡献还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4、李清照: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人称“词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词人”。
上榜理由两点:创“易安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清照的词有音律声调的和谐美。
5、秦观:北宋婉约派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李调元称赞其"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上榜理由三点:他能把小令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带来的不足;他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
6、周邦彦:北宋词人,被后人称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上榜理由两点: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促进词体声律模式的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开创格律派。
试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一
、
“ 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 凄紧 ,关河 冷落 ,残 照当楼 。是处 红衰 翠 减, 苒苒 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 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颓望 , 误 几回 、天际识 归舟 ?争知我 ,倚 阑干处 , 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 中用 “ 对”字起领 全篇显得 干净利落再 以 “ 渐 ”字 自然 的过渡 到下文的描述 ,同时掺 杂着作者浓烈 的感情 色彩 。又 如 “ 想 佳人 妆楼 颓望 ,误几 回 、 天际 识归 舟?争 知我 、倚 阑干处 ,正恁 凝 愁 。”一 句 ,作 者运 用长短 句相 结合 和手 法 ,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 出来 ,明净而透 彻。同时在词作中 ,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 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 , 展 现出作者深刻 的文字功底。 2 . 柳 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 的单一局面 。 唐五代时期 ,词主要以 “ 小令 ”为主,慢词
后来 苏轼 、辛 弃疾对 宋词 的进一 步繁 荣开 辟 了道 路 。 三、柳 永词对歌妓 的描写 ,真实表达了 女性的内心世界 。 1 . 柳永 着 重表 达 了女性 真 实 大胆 的爱 情 ,提高 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 、平等 、自 主地位 ,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比 如柳永的词作 《 凤栖梧 》: “ 蜀锦地衣丝 步 障 。屈 曲回廊 ,静夜闲寻访。玉砌雕 阑新月 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 树琼枝 ,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 春思荡 , 鸳 鸯绣被翻红浪。” 由于柳 永经常流连于市井 烟花柳巷 ,他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 , 歌颂 了她们对爱情 自由平等的渴望 ,展现出 她们爽快泼辣 的真实性格 ,符合大众市民的 审美取 向。 2 . 柳永摒弃传 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 女 的描写 ,更多 的关注 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 井 妇女 。 比如 《 忆 帝京 》: “ 薄衾 小枕 天 气 ,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 睡。毕竟不成眠 ,一夜长如岁。也拟待 ,却 回征 辔。又争奈 ,已成行计。万种思量 ,多 方开解 ,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 ,负 你千行泪 。”他在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 象 的情况 下 ,更 注重 对歌妓 真实 感情 的抒 发。柳永词 的艺术性 和独创性 ,提高 了词作 的表现力 和生命力 。 四、柳永在词 中首先描写了城市的繁华 风物 。 柳永首先开辟 了对城市风光 的描写 。比 如在 《 望海潮 》中: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 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 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 ,户盈 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嵫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 乘醉 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这首词从最有特色的角度 ,铺叙 ,一步 景,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 了淋漓尽致的描 绘。柳永以绚丽飘洒的笔触 ,把三五都会的兴 旺与繁荣展露无遗 ,拓展 了宋词的表现内容, 对 宋词 的发展 意 义重大 。 五 、柳永 运用 “ 以赋为 词 ”的表 现手 法 ,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1 . 柳永注重慢词 写作 的铺叙描写 ,往往 以景物描 写和 场景 渲染作 为铺 垫 ,以实践 活 动为叙 述线 索 ,在词作 中时 时透露 着 主 人 公的 内心感 受 。结构疏 放 ,内容连 贯有 序 ,把 所表 现 的情 感生 动流 畅地展 现在 大 家面前。 2 . 在其代 表作 《 雨霖铃 》中 “ 念去 去 、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作者首先描写 场景 ,用铺叙 的手法慢慢展开。
高中 语文:词人柳永
词人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仕途坎坷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进士。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奉旨填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俗词研究
柳永俗词研究作者:林夏菁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3期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不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本文将从柳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俗《乐章集》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1]。
他的词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
尤其是他能将民间俗乐融入到词的创作中,以市井通俗之音调换贵族风雅之曲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俗词”。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柳永俗词,从俗词之“俗”的成因与表现等方面来探究柳永对宋词发展的影响,来感受柳词之美。
一.俗之成因艺术来源于生活。
柳永词之俗,其成因有内外之分,主要包括当时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经历的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对农业进行革新,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经济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这一点,从柳永的《望海潮》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参差十万人家”看出都市经济的极大繁荣。
经济发展、都市繁华,为宋代市民们优雅富足的生活提供了沃土,享乐之风也尤为盛行。
经济水平的繁荣发展,使得生活在这样优渥环境里的文人士大夫便拥有了足够的条件纵情于歌舞声色。
与这样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的歌妓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繁荣。
秦楼楚馆的发展,为宋词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带来了宋词的繁荣。
敏感多情的柳永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也不禁沉浸其中,动情而唱《倾杯乐》“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此外,柳永时期的统治者对待文臣们相对宽松的政策,通过文化娱乐礼遇文人,大量搜集民间“俗乐。
借此缓和与旧贵族的关系”。
统治者对“俗乐”的要求,也使得与“俗”有关的各类“新声”因此萌芽。
(二)内在因素柳永自身也充满了矛盾。
柳永词中的婉约之美 - 教案
柳永词中的婉约之美教案一、引言1.1柳永的历史背景及文学地位1.1.1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1.1.2他的词作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影响深远。
1.1.3柳永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词中之龙”。
1.2婉约词的特点及影响1.2.1婉约词强调情感的含蓄与细腻,注重音律和形式的和谐。
1.2.2婉约词在宋代词坛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深远。
1.2.3婉约词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含蓄、细腻、优美的艺术表现。
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作,了解婉约词的美学特点。
1.3.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3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二、知识点讲解2.1柳永的生平与创作2.1.1柳永出身官宦世家,但一生仕途坎坷。
2.1.2他的词作多描写爱情、离别、失意等主题。
2.1.3柳永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形式多样,情感丰富。
2.2婉约词的艺术特色2.2.1婉约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
2.2.2婉约词注重音律和形式的和谐,具有音乐性。
2.2.3婉约词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含蓄、婉转、意境深远。
2.3柳永词中的婉约之美2.3.1柳永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形式多样,情感丰富。
2.3.2柳永的词作多描写爱情、离别、失意等主题,情感细腻。
2.3.3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含蓄、婉转、意境深远。
三、教学内容3.1柳永词作选读3.1.1《雨霖铃》:通过描写离别情景,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3.1.2《凤栖梧》:以凤栖梧的形象,寓意爱情的坚贞不渝。
3.1.3《八声甘州》: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3.2婉约词的艺术手法分析3.2.1比喻:通过比喻手法,使词作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3.2.2拟人:通过拟人手法,使词作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3.2.3对仗:通过对仗手法,使词作更具韵律美和音乐性。
3.3婉约词的审美价值探讨3.3.1婉约词的美在于其含蓄、细腻、优美的艺术表现。
柳永词的创新
柳永词的创新摘要:柳永是我国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词人。
一个“新”字穷尽了他一生的杰出成就。
他从形式、内容、艺术、语言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体进行了创新,使得词在北宋、南宋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
当然也有人说柳永的词难登大雅之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抹杀其进步意义。
事实可见,继柳永之后后人越来越重视对词的研究和创作,包括苏轼、辛弃疾等大文豪也深受柳永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形式内容艺术语言创新柳永并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词的人,然而他却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的专业词人。
他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他的大胆革新,才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翻开柳永的《乐章集》,可以找出这样一些词句:“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长寿乐》);“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凤栖梧》);“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夏云峰》);“唱新词,难改令,总知颠倒”(《传花枝》);“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等等。
可以看出,耆卿很喜欢用一个字——新,然而也正是这个“新”字概括了柳永词的创作及其意义。
(一)形式的创“新”首先来观察一张数据表【1】,这是一张柳永和晏殊、欧阳修、张先的比较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在词形式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柳永以前,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的数量并不多。
即便是在宋初,词人们还是习惯用小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与柳永同时期的晏殊、欧阳修、张先虽然也写过慢词,但是占他们所作词总数的比例极低,而且也少有佳作广为流传。
然而词一旦到了柳永的手中后就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2】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近人夏敬观说:“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就连不怎么欣赏柳永的苏东坡也曾这样说过:“进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柳永的词的分析,说明了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宋词;贡献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的现象。
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
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
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
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柳永(1004-1054)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多受家庭影响,爱好文学,同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屡试不第,到晚年才中进士,之后做过睦州掾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和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在北宋的著名词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个,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现存“乐章集”,他对词的贡献和影响很大,堪称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一、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在词的发展上,柳永大力并成功地发展了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从柳永开始,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的阶段。
柳永改造创作了七十多个长调词牌,他在唐中叶民间曲子词和少许文人慢词的基础上,特别是学习和吸收了宋初民间乐曲的创作经验,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创新调,写了许多慢词,他的《乐章集》中慢词占十之七八。
柳永精通音律,爱好民间音乐,他和乐工们合作,创作了大量的以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为特色的慢词,尤其引人注目。
(如顾敻的《甘州子》)只有33个字,柳永的《甘州子》增为78个字;牛峤的《女冠子》只有41个字,柳永的《女冠子》增为111字和114字两体;李煜的《浪淘沙》只有54个字,柳永的《浪淘沙慢》增为133个字;晏姝的《雨中花》只有50个字,柳永的《雨中花慢》增为100个字)。
从此,词体的发展开始有了随着乐曲繁衍为长篇的趋势。
虽然长调本不是柳永所创,但长调得到发展并蔚然成为一代的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在北宋时,词的体式便相当完备了,这也是使柳永成为里程碑式人物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上有新的开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用评诗的标准来评诗,通常用“诗言志”来要求词面,未见其长处,而柳永在词的内容题材上有新的开拓。
1.柳永的慢词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表情大胆表露,特别是他不顾士大夫的轻视和排斥,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以晏殊为代表,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有宋_倚声家初祖_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起投鞭渡江之志”( 罗大经《鹤林玉露》) 。又据吴熊和先生 他是接近民间的 ,他对于民间的慢曲是相当熟悉的 。
考证 ,柳永的《巫山一段云》( 琪树罗三殿) 系咏真宗大中祥符
与柳永相比 ,张先则极少受过民间词的熏陶 , 也没有流
元年( 1008) 的“天书”事件(《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 载 连坊曲的经历 。《安陆集》中小令占 89 %, 仍主要继承晚唐
晏殊( 991~1055) ,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冯煦《宋 他们的词作中有近一半的篇什是沿用唐五代词的旧调 。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他实际上开创了北宋的“小令词派”。
在抒情取向上 ,晏 、欧也主要沿着冯延已的路子 ,大量表
继之者为欧阳修( 1007~1072) 、晏几道( 1030~1106) 。这一 现生命本体的忧思 “: 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采桑子》) “, 忧
矫拂而振起之 ……晏元献 、欧阳文忠 、宋景文 ,则从其余力游 等 ,他们“各标新境 ,各呈异采”,但寻源溯流 ,都“不得不归功
戏 ……又非其类也 。”(《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跋吴师道小 于”柳永的开风气之先 。我认为可将他们归为一个派别 , 与
词》) 排列顺序刚好是柳 、张 、晏 、欧 , 而且他们强调的是“新 二晏一欧的“小令词派”不同的是 ,这一派基本上冲出了唐五
总之 ,二晏一欧以继承晚唐五代词风为主 , 虽继承中有 早于耆卿 。就慢词的创作而言 ,也就更谈不上是耆卿的先驱
超越 ,但大体上仍不脱唐五代词的窠臼 。
了。
二
慢词本发端于民间 ,是伴随着市井慢曲而产生的词体 。
在词史上 ,柳永率先“变旧声作新声”, 大量创制慢词殆 唐五代时的状况是 “: 大抵唐时慢词 ,皆乐工肆习 , 文士少为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关键词】柳永;柳词;传播;歌唱;别集;选本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
〔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
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
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
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
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
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周邦彦和豪放派苏、辛等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二、开拓了词的题材
词从晚唐以来,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其内容总不出男欢女爱、离别相思。
北宋前期词坛,文人填词大致承袭唐五代花间词风,而以晏殊、欧阳修为盟主。
与晏、欧几乎同时,以柳永为代表的“歌者之词”,却另辟蹊径,把汉魏乐府中游子思妇题材同唐五代词中男女情爱与离愁别绪的描写结合起来,从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到语言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给文人词输进了新鲜的血液。
首先,柳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涉及时事政治与人民疾苦者很少。
但他或抒写身世遭遇与对功名利禄的感慨,或反映妇女的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或描摹城市繁华和旅途风光,或咏史、咏物及游仙,都抛开了五代宋初的“烂醉花间,徘徊香径”,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真情实感。
其次,柳永词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的词。
柳永曾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所以这类词多数是写妓女生活的,或写她们的绮罗香泽、柳腰花态,如《斗百花》之三;或写她们期望摆脱烟花巷陌,如《迷仙引》;其中虽有一些近于色情的描写,但大多数还是能如实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们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
还有少数描写劳动妇女的,如《河传》,以生动的笔调勾画出水乡姑娘的健美身姿和活泼情趣,意境清新。
描写男女恋情之作,或写相见之欢,或写离别之苦,都咨意渲染,层层铺排,写得情意深浓,缠绵悱恻。
如最为传诵的《雨霖铃》,凄楚、伤感的情调,正是作家仕途坎坷、失意情绪的反映。
“杨柳岸”一句,用晓风、疏柳、残月的凄清景象,烘托别后的寂寞、凄凉情绪,被称为“古今俊句”,更是成了柳永词的象征。
柳永的词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纳入了新的内容,为提高词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以后苏轼在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