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87109fd4d8d15abe234ea0.png)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谥号忠武。
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
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拜右相国。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谥号武靖。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洪武28年,赐死爵除。
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
大明世袭勋臣之家
![大明世袭勋臣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83dd02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d.png)
大明世袭勋臣之家
成安侯郭亮,靖难之始,为永平守将,降燕。
第一代:郭亮
建文四年九月甲申,封成安侯,位列靖难功臣第十四,禄千二百石,世袭伯爵;
永乐二十一年三月庚寅,卒,追封兴国公,谥忠壮;
第二代:郭晟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辛未,袭侯爵,禄千石;
正统十四年八月,领中军都督府;
天顺二年八月,卒。
第二代:郭昂
天顺二年乙丑,袭伯爵;
天顺六年,领南京后军都督府;
成化二年闰二月,卒。
第三代:郭鑛
成化六年正月辛丑,袭爵;
弘治五年十一月,卒;
第四代:郭宁
弘治六年,袭爵;
正德六年二月,管红盔将军;
正德十年六月,领南京前军都督府;
嘉靖元年十二月庚子,卒。
第五代:郭瓒(郭宁从子)
嘉靖二年二月己卯,袭爵;
嘉靖十八年正月庚寅,南京扬威营坐营。
第六代:郭应乾
嘉靖二十八年六月庚寅,袭爵;
万历十四年,卒。
第七代:郭邦柱
万历十四年,袭爵;
第七代:郭邦相
万历十七年四月癸卯,袭爵;
万历三十六年五月戊戌,卒。
第七代:郭邦栋
天启元年八月癸酉,袭爵;
崇祯三年九月甲辰,加少保。
第八代:郭祚延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庚午,袭爵;
万历四十年,卒。
第八代:郭祚久
万历四十年十二月辛亥,袭爵;
天启元年,卒。
第八代:郭祚永
崇祯中袭爵;
崇祯十四年,领南京前军都督府。
明朝勋臣总览
![明朝勋臣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091827a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f.png)
明朝勋臣总览本文所列勋臣,不包括仅追封而未及子孙者,不包括归德侯陈理(陈汉政权)、归义侯明昇(明夏政权)、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元),不包括以外戚身份受封者。
除洪武帝曾追封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外,明朝爵位依次为王、公、侯、伯,王通常用于追封,但有个别例外,如永乐帝封自蒙古归顺的金忠(也先土干)为忠勇王。
勋臣大都以军功受封,但有少部分非以军功受封,如:永乐朝茹瑺、王佐、陈暄以推戴受封;徐增寿及驸马都尉王宁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私相交通,永乐帝即位后得封爵;许诚以发奸受封;金忠以归顺受封。
文臣受封者包括洪武朝韩国公李善长、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永乐朝忠诚伯茹瑺,正统朝靖远伯王骥,天顺朝武功伯徐有贞,成化朝威宁伯王越,嘉靖朝新建伯王守仁。
封爵之勋臣共计一百七十五,主要为早期所封,中后期封爵很少。
洪武朝六十四,建文朝二,永乐朝五十四,洪熙朝四,宣德朝五,正统朝九,景泰朝六,天顺朝十五,成化朝八,弘治朝无,正德朝二,嘉靖朝一,万历朝一,泰昌朝无,天启朝无,崇祯朝四。
除崇祯朝所封,传爵至明末者共计五十五,洪武朝始封八,永乐朝始封二十七,洪熙朝始封二,宣德朝始封一,正统朝始封二,景泰朝始封三,天顺朝始封七,成化朝始封三,嘉靖朝始封一,万历朝始封一。
洪武朝失爵者相当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牵扯入胡惟庸案、蓝玉案中。
明朝勋臣,在重文抑武的方针下,很少能干预政治大局,只能作用于军事方面。
除封爵者外,嗣爵者虽然能够内掌军府、京军,外镇地方,但有作为的不多,仅仅是享受特权的寄食阶层而已。
洪武朝1.徐达:洪武三年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追封中山王。
传爵至第十一世徐文爵,明亡。
2.常遇春:洪武二年追封开平王。
长子常茂,洪武三年封郑国公,洪武二十年安置龙州;次子常昇,洪武二十一年封开国公。
第三世常继祖,永乐元年安置云南。
第五世常复,弘治五年授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第八世常玄振,嘉靖十一年续封怀远侯。
传爵至第十二世常延龄,明亡。
明朝洪武时期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名录
![明朝洪武时期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c99c3f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b.png)
明朝洪武时期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名录明朝洪武时期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名录·公爵魏国公徐达(初封信国公,再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鄂国公常遇春(追封开平王)郑国公常茂(世袭,常遇春之子)韩国公李善长(初封宣国公,再封韩国公)曹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信国公汤和(初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颍国公傅友德(初封颍川侯,封颍国公)越国公胡大海(追封)泗国公耿再成(初封高阳郡公,改封泗国公)蔡国公张德胜(追封)梁国公赵德胜(追封0济阳郡公丁普郎河间郡公俞廷玉(追封)郧国公廖永安(遥封楚国公)东海郡公茅成虢国公俞通海(追封豫国公。
改封虢国公)济国公丁德兴(追封)天水郡公严德(追封)姑孰郡公陶安(追封)乐浪公濮英(追封金山侯,进封公)凉国公蓝玉(封永昌侯,进封公)蕲国公康茂才(追封)康铎(封蕲春侯,追封蕲国公)·侯爵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追封滕国公)、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追封杞国公)、巩昌侯郭兴(追封陕国公)、六安侯王志(追封许国公)、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追封江国公)、靖海侯吴祯(追封海国公)、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追封巢国公)、营阳侯杨璟(追封芮国公)、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初封豫章侯,改封临川侯)、东平侯韩政(追封郓国公)、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追封安国公)、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永城侯薛显(追封永国公)、西平侯沐英(追封黔宁王)、安庆侯仇成(追封皖国公)。
、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安陆侯吴复(追封黔国公)、宣德侯金朝兴(追封沂国公)、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雄武侯周武(追封汝国公)、定远侯王弼、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武定侯郭英(追封营国公)、鹤庆侯张翼、航海侯张赫(追封恩国公)、舳舻侯朱寿、海西侯纳哈出(元降将封)、全宁侯孙恪、越巂侯俞渊、东丘郡侯花云、高阳郡侯王鼎、太原郡侯许瑗、太原郡侯王道同、南阳郡侯叶琛、忠节侯张子明、高阳郡侯韩成、颍上郡侯陈兆先、下邳郡侯余昶、颍川郡侯陈弼、东海郡侯徐公辅、京兆郡侯宋贵、汝南郡侯昌文贵、陇西郡侯李信、太原郡侯王胜、清河郡侯李志高、陇西郡侯李继先、彭城郡侯刘齐、天水郡侯赵国旺、永义侯桑世杰(追封)、燕山侯孙兴祖、安远侯蔡仙(追封)、东胜侯汪兴祖(追封)、庐江侯何德(追封)、霍山侯王简(追封)、临沂侯王真(追封)、汝阴侯高显(追封)、富春侯苏世(追封)、合浦侯陈清(追封)、东海侯陈文(追封)、英公侯于显(追封)、昌乐侯丘广(以文臣追封)·伯爵诚意伯刘基(追赠太师)、东莞伯何真、徽先伯桑敬、忠勤伯汪广洋(以文臣封)、天水郡伯赵天麟、陇西郡伯牛海龙、安定郡伯程国胜、太原郡伯王咬住、缙云郡伯胡深(追封)、康安郡伯孙虎、谯郡伯戴德(追封)·子爵盱眙县子王清、罗山县子王凤显、定远县子姜润、梁县子石明、合肥县子王德、含山县子丁宇、庐江县子汪泽、巢县子陈冲、定远县子王喜仙、汝阳县子逯德山、宣远县子裴轸·男爵当涂县男王恺、丹阳县男孙炎、合肥县男徐明、五河县男王理、舒城县男王仁、定远县男史德胜、万春县男常惟德、含山县男曹信、虹县男郑兴、隋县男罗世荣·洪武时期所封3侯,非功臣未列入:归德侯陈理(陈友谅次子,后降朱元璋,大汉政权灭亡,封为归德侯)归义侯明升(大夏国末位皇帝,降朱元璋后封为归义侯)崇理侯买的里八刺(蒙古皇室,被明军俘掳,封为崇礼侯,后送回蒙古,继承汗位)。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0d0f6abbd64783e09122bf0.png)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大明江夏侯(1370年—1392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江夏侯周德兴22年1370年-1392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五年因罪爵除永城侯大明永城侯(1370年—1387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桓襄永城侯薛显17年1370年-1387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年冬追赠永国公南雄侯大明南雄侯(1370年—1387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南雄侯赵庸17年1370年-1387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年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汝南侯大明汝南侯(1370年—1390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汝南侯梅思祖12年1370年-1382年洪武三年-洪武十五年赠永国公第2代汝南侯梅义8年1382年- 1390年洪武十五年-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连坐,全家被灭巩昌侯大明巩昌侯(1370年—1383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宣武巩昌侯郭兴13年1370年-1383年洪武三年-洪武十六年追赠陕国公武定侯大明武定侯(1381年—1403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威襄武定侯郭英22年1381年-1403年洪武十四年-永乐元年追赠营国公第6代武定侯郭勋-1541年正德年间-嘉靖二十年后下罪,死于狱中。
大明开国封爵表(63人):大部分来自安徽,有你城市的吗?
![大明开国封爵表(63人):大部分来自安徽,有你城市的吗?](https://img.taocdn.com/s3/m/43bb43c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6.png)
大明开国封爵表(63人):大部分来自安徽,有你城市的吗?朱元璋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朱元璋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只列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
注:以上所列为俱实授封,也就是生前受封的,那些死后追封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怀远(今安徽怀远)人。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
吴元年封。
四、曹国公李文忠。
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定远(今安徽定远)人。
洪武三年封。
•••••朱棣六、卫国公邓愈。
虹(今安徽泗县)人。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濠(今安徽凤阳)人。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濠(今安徽凤阳)人。
朱元璋册封的爵位名录大全
![朱元璋册封的爵位名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485bb4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6.png)
朱元璋册封的爵位名录大全此名录包括洪武时期(公、侯、伯)以及明朝建立以前的封爵(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
◆魏国公徐达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
曾任中书右丞相,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世袭。
洪武十八年二月己未卒(有赐蒸鹅,病疽毒发而死之说),年五十四。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达初封公,位次第二。
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
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年仅四十。
赐葬钟山原。
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郑国公常茂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以常遇春长子功封郑国公,世袭。
洪武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
洪武二十四年卒。
◆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
洪武三年册封曹国公,世袭。
曾任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
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卒(有被毒死一说),年四十六。
朱元璋亲自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李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长子李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
曾任太师中书左丞相。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位列第一,进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世袭。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知胡惟庸逆谋不发举罪而死,爵除。
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册封宋国公,世袭。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册封卫国公,世袭。
曾任右御史大夫。
洪武十年十一月癸未卒,年四十一。
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长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李善长获罪,随即坐奸党诛。
◆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册封中山侯。
洪武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
洪武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世袭。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善终。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adffc785acfa1c7aa00cc9c.png)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永城侯南雄侯汝南侯巩昌侯武定侯江阴侯靖海侯平凉侯[编辑]临江侯[编辑]济宁侯[编辑]淮安侯[编辑]长兴侯[编辑]颖川侯[编辑]宜春侯[编辑]河南侯[编辑]六安侯[编辑]荥阳侯[编辑]安庆侯[编辑]永昌侯[编辑]永平侯[编辑]凤翔侯[编辑]安陆侯[编辑]宣德侯[编辑]怀远侯[编辑]靖宁侯[编辑]景川侯[编辑]会宁侯[编辑]定远侯[编辑]安远侯[编辑]西亭侯[编辑]东川侯[编辑]鹤庆侯[编辑]崇山侯[编辑]航海侯[编辑]舳舻侯[编辑]全宁侯[编辑]南安侯[编辑]越巂侯[编辑]永定侯[编辑]西平侯[编辑]延安侯[编辑]吉安侯[编辑]宣宁侯[编辑]东莞侯[编辑]营阳侯[编辑]金山侯[编辑]西凉侯[编辑]海西侯[编辑]沈阳侯[编辑]永义侯[编辑]成祖始封[编辑]成阳侯[编辑]镇远侯[编辑]参宁侯[编辑]西宁侯[编辑]武安侯[编辑]武成侯[编辑]安平侯[编辑]保定侯[编辑]同安侯[编辑]靖安侯[编辑]永康侯[编辑]隆平侯[编辑]永春侯[编辑]广平侯[编辑]成安侯[编辑]安远侯[编辑]思恩侯[编辑]泰宁侯[编辑]金乡侯[编辑]成山侯[编辑]阳武侯[编辑]安远侯[编辑]富阳侯[编辑]宁远侯[编辑]丰城侯[编辑]仁宗始封[编辑]宣宗始封[编辑]清平侯[编辑]安阳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定西侯[编辑]代宗始封[编辑]巨鹿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宁远侯[编辑]宪宗始封[编辑]武靖侯[编辑]京山侯[编辑]寿宁侯[编辑]新建侯[编辑]咸宁侯。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dd62730876c66137ee06199d.png)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列出明朝初年获得封爵的诸位开国功臣之爵位、食邑户数与官职。
明朝建立后位次姓名爵位俸禄受封时间去世时间追封谥号继承人爵除时间备注1 徐达魏国公50001370年1385年中山王武宁徐辉祖1644年本位置第二,次于李善长。
李善长后坐罪,进位第一;初封信国公(1364年)2 常遇春鄂国公30001364年1369年开平王忠武常茂1644年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3 李善长韩国公40001370年1390年1390年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崇祯二年(1629年),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为御史劾,免死为民。
4 李文忠曹国公30001370年1384年岐阳王武靖李景隆1644年5 冯胜宋国公30001370年1395年1395年洪武28年,赐死,爵除6 邓愈卫国公30001370年1378年宁河王武顺邓镇1645年1380年,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党死,弟子邓源嗣7 汤和信国30001370年1395年东瓯襄武汤鼎1644年公王8 唐胜宗延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为胡惟庸案被杀,爵除9 陆仲亨吉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10 周德兴江夏侯10001370年1392年1392年以罪诛,爵除11 华云龙淮安侯1370年1374年华中1390年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贬死12 顾时济宁侯10001370年1379年襄靖顾敬13 耿炳文长兴侯10001370年1404年1404年永乐二年自杀,爵除14 陈德临江侯10001370年1378年定襄陈镛1395年洪武28年,陈镛战死,后涉胡惟庸案,爵除15 郭兴巩昌侯10001370年1384年宣武郭振坐胡惟庸案,爵除16 王志六安侯25001370年1386年许国公襄简王威洪武21年王威去世,追坐胡惟庸案,爵除17 郑遇春荥阳侯25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8 费聚平阳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9 吴良江阴侯15001370年1381年江国公襄烈吴高1414年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永乐12年有罪,免,爵除20 吴祯靖海15001370年1379年海国襄毅吴忠1390年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吴忠被处死,爵除侯公21 赵庸南雄侯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22 廖永忠德庆侯1370年1375年廖权1384年23 俞通源南安侯1370年1389年1390年坐党附胡惟庸,已死不予追究,爵除24 华高广德侯6001370年1371年巢国公武庄1371年无子爵除25 杨璟营阳侯15001370年1382年芮国公武信杨通1390年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爵除26 康茂才1370年蕲国公武康康铎1382年未及封而死,子康铎受封。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ae553783bb4cf7ec4afed0ab.png)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永城侯南雄侯汝南侯巩昌侯武定侯江阴侯靖海侯平凉侯[编辑]临江侯[编辑]济宁侯[编辑]淮安侯[编辑]长兴侯[编辑]颖川侯[编辑]宜春侯[编辑]河南侯[编辑]六安侯[编辑]荥阳侯[编辑]安庆侯[编辑]永昌侯[编辑]永平侯[编辑]凤翔侯[编辑]安陆侯[编辑]宣德侯[编辑]怀远侯[编辑]靖宁侯[编辑]景川侯[编辑]会宁侯[编辑]定远侯[编辑]安远侯[编辑]西亭侯[编辑]东川侯[编辑]鹤庆侯[编辑]崇山侯[编辑]航海侯[编辑]舳舻侯[编辑]全宁侯[编辑]南安侯[编辑]越巂侯[编辑]永定侯[编辑]西平侯[编辑]延安侯[编辑]吉安侯[编辑]宣宁侯[编辑]东莞侯[编辑]营阳侯[编辑]金山侯[编辑]西凉侯[编辑]海西侯[编辑]沈阳侯[编辑]永义侯[编辑]成祖始封[编辑]成阳侯[编辑]镇远侯[编辑]参宁侯[编辑]西宁侯[编辑]武安侯[编辑]武成侯[编辑]安平侯[编辑]保定侯[编辑]同安侯[编辑]靖安侯[编辑]永康侯[编辑]隆平侯[编辑]永春侯[编辑]广平侯[编辑]成安侯[编辑]安远侯[编辑]思恩侯[编辑]泰宁侯[编辑]金乡侯[编辑]成山侯[编辑]阳武侯[编辑]安远侯[编辑]富阳侯[编辑]宁远侯[编辑]丰城侯[编辑]仁宗始封[编辑]宣宗始封[编辑]清平侯[编辑]安阳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定西侯[编辑]代宗始封[编辑]巨鹿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宁远侯[编辑]宪宗始封[编辑]武靖侯[编辑]京山侯[编辑]寿宁侯[编辑]新建侯[编辑]咸宁侯。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公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88bf39ed630b1c59eeb57d.png)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公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
越国公
泗国公
蔡国公
梁国公
郧国公
虢国公
济国公
信国公
魏国公
宣国公
韩国公
鄂国公
郑国公
开国公
曹国公
宋国公
卫国公
申国公
信国公
蕲国公
颍国公
凉国公
成祖始封淇国公
泾国公
定国公
成国公
黔国公
荣国公
英国公
荣国公
英宗始封忠国公
宪宗始封保国公
宁国公
孝宗始封昌国公
熹宗始封宁国公
思宗始封瀛国公。
大明历朝封爵表
![大明历朝封爵表](https://img.taocdn.com/s3/m/e4c68e07d5bbfd0a795673c1.png)
大明历朝封爵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公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fb336d626fff705cc170a9d.png)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公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
越国公
泗国公
蔡国公
梁国公
郧国公
虢国公
济国公
信国公
魏国公
宣国公
韩国公
鄂国公
郑国公
开国公
曹国公
宋国公
卫国公
申国公
信国公
蕲国公
颍国公
凉国公
成祖始封淇国公
泾国公
定国公
成国公
黔国公
荣国公
英国公
荣国公
英宗始封忠国公
宪宗始封保国公
宁国公
孝宗始封昌国公
熹宗始封宁国公
思宗始封瀛国公。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67dbd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01.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02.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谥号忠武。
03.李善长(1314~1390) ,明朝开国丞相。
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拜右相国。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谥号武靖。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05.冯胜(?~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洪武28年,赐死爵除。
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
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000c72e45c3b3567ec8bad.png)
追赠时间
追赠原因
当涂县男
王恺
1362年
金华死事
丹阳县男
孙炎
1362年
处州死事
合肥县男
徐明
南昌战殁
五河县男
王理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舒城县男
王仁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定远县男
史德胜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万春县男
常惟德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含山县男
曹信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虹县男
郑兴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隋县男
南昌战殁
安定郡伯
程国胜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太原郡伯
王咬住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缙云郡伯
胡深
1367年
1368年
取闽战殁
康安郡伯
孙虎
落马河战殁
谯郡伯
戴德
1371年
县子
追赠封爵
姓名
去世时间
追赠时间
追赠原因
盱眙县子
王清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罗山县子
王凤显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定远县子
姜润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梁县子
罗世荣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石明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合肥县子
王德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怀远县子
常德胜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含山县子
丁宇
1363年
鄱阳湖战殁
庐江县子
汪泽
1363年
六公二伯二十八候
![六公二伯二十八候](https://img.taocdn.com/s3/m/fe6b78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3.png)
六公二伯二十八候
洪武三年(1370)底,明朝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是为明代第一批勋贵,也是明初勋贵的主体。
六公按地位高低依次为李善长、徐达、已故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伯为刘基、汪广洋两位文臣。
公、伯数量较少,不足单列以言派系,二十八侯则为高级武将,数量众多,人员构成与排序最有可能包含派系信息。
诸侯依次为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已故康茂才之子、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https://img.taocdn.com/s3/m/22ecf3e2524de518964b7d32.png)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十一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大明历朝封爵表之欧阳音创编
![大明历朝封爵表之欧阳音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f978a4ecb90d6c85ed3ac642.png)
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明朝开国81功臣
![明朝开国81功臣](https://img.taocdn.com/s3/m/f07ce6e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3.png)
明朝开国81功臣1、徐达——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长子辉祖嗣爵。
成祖削爵幽之私第。
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常遇春——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太祖闻之,大震悼。
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
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
制曰“可”。
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
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李文忠——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
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
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4、邓愈——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
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
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汤和——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
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
和不能对,稽首而已。
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
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十一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十一、淮安修华云龙。
洪武三年封,七年卒。
其子华中袭,九年坐党削,除。
十二、济宁侯顾时。
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
其子顾敬袭,后坐党削,除。
十三、长兴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封。
永乐二年自杀,除。
十四、临江侯陈德。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
其子陈镛袭,廿年战殁,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五、巩昌侯郭兴。
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
其子郭振袭,后坐党削,除。
十六、六安侯王志。
洪武三年封,十九年卒。
其子王威袭,廿三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七、荧阳侯郑遇春。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十八、平凉侯费聚。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十九、江阴侯吴良。
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卒。
其子吴高袭,屡遭谪职,永乐十二年因罪削,除。
二十、靖海侯吴祯。
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
其子吴忠袭,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一、南雄侯赵庸。
洪武三年封。
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二、德庆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封,八年卒。
其子廖权袭,十七年卒,除。
廿三、南安侯俞通源。
洪武三年封,廿二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廿四、广德侯华高。
洪武三年封,四年卒,无子,除。
廿五、营阳侯杨璟。
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
其子杨通袭,后坐党削,除。
廿六、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卒,追封,其子康铎降袭蕲春侯,十五年卒,其子幼,获遗卒,除。
廿七、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封,十三年因罪诛,除。
廿八、颖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封,廿七年赐死,除。
廿九、临川侯胡美。
洪武三年封,十七年赐死,除。
三十、东平侯韩政。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
其子韩勋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卅一、宜春侯黄彬。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卅二、宣宁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封,五年战殁。
其子曹泰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卅三、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
后追坐党削,除。
卅四、河南侯陆聚。
洪武三年封。
廿三年坐党诛,除。
卅五、忠勤伯汪广洋。
洪武三年封。
十二年赐死,除。
卅六、诚意伯刘基。
洪武三年封。
依次为刘琏、刘廌、刘法、刘柜、刘昙、刘禄、刘***、刘瑜、刘***、刘世延、刘盖臣、刘孔昭。
卅七、永城侯薛显。
洪武三年封。
廿年战殁,后追坐党削,除。
卅八、西平侯沐英。
洪武十年封。
后代依次为沐春、沐昴、沐晟,永六六年加封沐晟为黔国公,后代依次为沐斌、沐琮、沐诚、沐崐、沐绍勋、沐朝辅、沐融、沐巩、沐朝弼、沐昌祚、沐睿、沐启元、沐天波。
卅九、安庆侯仇成。
洪武十二年封,廿年卒。
其子仇正袭,廿三年因罪削,除。
四十、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因罪诛,除。
卌一、凤翔侯张龙。
洪武十二年封,三十年卒。
其子张杰袭,永乐三年因罪削,除。
卌二、安陆侯吴复。
洪武十二年封,十六年卒。
其子吴杰袭,建文二年削,除。
卌三、宣德侯金朝兴。
洪武十二年封,十五年卒。
其子金镇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四、怀远侯曹兴。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五、靖宁侯叶升。
洪武十二年封,廿五年坐党削,除。
卌六、景川侯曹震。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七、会宁侯张温。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八、雄武侯周武。
洪武十二年封,廿三年卒,除。
卌九、定完侯王弼。
洪武十二年封,廿七年卒,除。
五十、崇山侯李新。
洪武十五年封,廿八年因罪诛,除。
五十一、普定侯陈桓。
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二、东川侯胡海。
洪武十七年封,廿四年卒,除。
五十三、武定侯郭英。
洪武十七年封。
后代依次为郭铭、郭玹、郭昌、郭良、郭勋、郭守乾、郭大诚、郭应麒、郭应麟、郭培民。
五十四、鹤庆侯张翼。
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五、航海侯张赫。
洪武廿年封,廿三年卒,除。
五十六、舳舻侯朱寿。
洪武廿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七、海西侯纳哈出。
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
其子纳察罕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五十八、东莞伯何真。
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
其子何荣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五十九、全宁侯孙恪。
洪武廿一年封,后坐党诛,除。
六十、乐浪公濮英。
洪武廿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
其子降袭西凉侯,廿六年坐党削,除。
六十一、徽先伯桑敬。
洪武廿三年封,后坐党诛,除。
六十二、永定侯张铨。
洪武廿三年封,后卒,除。
六十三、越巂侯俞渊。
洪武廿五年封,廿六年战殁,永乐元年除。
六十四、澲城侯李坚。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建文帝时因伐燕功加封,寻卒。
其子李庄袭,永乐元年削,除。
六十五、历城侯盛庸。
建文年间因伐燕功加封,永乐元年除。
注:以上所列俱为实授封,也就是有人生前受封的,那些死后追封(只是死后给个名号的)不列,如越国公胡大海、蔡国公张德胜,都是死后追封的,又不许子嗣袭爵,纯粹给死去的功臣一个名号,因此不列。
第二部份:随成祖靖难功臣。
一、淇国公丘福。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北征大败,战殁,成祖怒,除爵。
二、成国公朱能。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朱勇、朱仪、朱辅、朱麟、朱凤、朱希忠、朱时泰、朱应桢、朱鼎臣、朱应槐、朱纯臣。
三、成阳侯张武。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元乐卒,无子,除。
四、泰宁侯陈珪。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陈瑜、陈钟、陈灏、陈瀛、陈泾、陈桓、陈璇、陈儒、陈琏、陈良弼、陈闻礼、陈延祚。
五、武安侯郑亨。
后代依次为郑能、郑宏、郑英、郑纲、郑崐、郑维忠、郑维孝、郑之俊。
六、保定侯孟善。
后代依次为孟瑛、孟俊、孟昴,后世不予袭。
七、同安侯火真。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八、镇远侯顾成。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顾统、顾兴祖、顾翰、顾淳、顾溥、顾仕隆、顾寰、顾承光、顾大理、顾肇。
九、靖安侯王忠。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武城侯王聦。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一、永康侯徐忠。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安、徐昌、徐锜、徐溥、徐源、徐乔松、徐文炜、徐应坤、徐锡胤、徐应垣、徐锡登。
十二、隆平侯张信。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张镛、张鋋、张淳、张福、张佑、张禄、张玮、张瓛、张桐、张炳、张坤、张国彦、张拱薇。
十三、安平侯李远。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四、成安侯郭亮。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张晟、张昴、张***、张宁、张瓒、张应乾、张邦柱、张邦相、张祚延、张祚久、张邦栋、张祚永。
十五、思恩侯房宽。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卒,后世不予袭。
十六、兴安伯徐祥。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永、徐亨、徐贤、徐盛、徐良、徐勋、徐梦晹、徐汝诚、徐继荣、徐汝孝、徐继本、徐治安。
十七、武康伯徐理。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桢、徐勇,徐勇无子,除。
十八、襄城伯李浚。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隆、李珍、李瑾、李黼、李***、李全礼、李应臣、李成功、李守锜、李国桢。
十九、荣国公张玉。
靖难中战殁,建文四年追封,其子张辅降袭新城侯,后因军功加封英国公。
后代依次为张懋、张锐、张仑、张溶、张元功、张元德、张惟贤、张之极、张世泽。
二十、新昌伯唐云。
建文四年封,永乐元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一、崇安侯谭渊。
靖难中战殁,建文四年追封,其子谭忠降袭新宁伯,后代依次为谭璟、谭裕、谭佑、谭纶、谭功承、谭国佐、谭懋勋、谭弘业。
廿二、应城伯孙岩。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孙亨、孙英、孙杰、孙继先、孙钺、孙岱、孙永爵、孙文栋、孙允恭、孙廷勋。
廿三、富昌伯房胜。
建文四年封。
永乐四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四、忻城伯赵彝。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赵荣、赵溥、赵槿、赵武、赵祖胤、赵祖征、赵泰修、赵世新、赵之龙。
廿五、云阳伯陈旭。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八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六、广恩伯刘才。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六年被冤下狱,死,除。
廿七、忠诚伯茹瑺。
建文四年封。
宣德五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八、顺昌伯王佐。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三年因罪诛,除。
廿九、平江伯陈瑄。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陈佐、陈豫、陈锐、陈熊、陈垚、陈圭、陈王谟、陈胤兆、陈启、陈治安。
三十、定国公徐增寿。
后世依次为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世英、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廷辅、徐希**、徐允祯。
卅一、永春侯王宁。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建文时因通燕下狱,建文四年,成祖释其狱加封,永乐六年因罪下狱,除。
卅二、广平侯袁容。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永乐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袁祯、袁瑄、袁辂,所世不予袭。
卅三、富阳武李让。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永乐元年封。
其子李茂芳因罪削,除。
天顺时,恩予李茂芳之子李舆以富阳伯降袭,后世不予袭。
卅四、丰城侯李彬。
永乐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贤、李勇、李玺、李旻、李熙、李儒、李环、李承祚、李开先。
卅五、泾国公陈亨。
靖难时降燕,随燕南下,战殁,永乐元年追封,其子陈懋降袭宁阳伯,洪熙时加封宁阳侯,后代依次为陈晟、陈润、陈瑛、陈辅、陈继祖、陈维藩、陈大纪、陈应诏、陈光裕。
卅六、金乡侯王真。
靖难时战殁,永乐元年追封,其子王通改袭武义伯,后加封为成山侯,正统时因罪除爵,天顺元年以其子王琮降袭为成山伯,后因军功加封为成山侯,后代依次为陈镛、陈洪、陈维熊、陈应龙、陈允忠、陈国柱、陈道宁、陈道允。
卅七、清远伯王友。
永乐元年封,十二年因罪诛,除。
卅八、荣昌伯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