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第一章第4节 速度的测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从公式
可知
测算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s)和时间(t)两个物理量。 在公路一段固定距离的路段两端分别放置一个摄像头,当车辆经 过这两个摄像头时,都会被拍照。系统根据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 刻就能算出车辆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从而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这就是区间测速的原理。
课题体验
滚动的足球、下落的雨滴它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想想议议
1.滑滑梯时做什么运动? 2.滑滑梯时,从上到下速 度怎么变化?
3.怎样测量下滑的平均速 度呢?
课堂探讨
速度公式
刻度尺 (测量路程S)
停表 (测量出运动时间)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实验原理: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挡板。
算出小车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 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
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 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想 一想: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与上面的实验中小车在下 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说明原因。
课堂小结
(教材27页)
1.要测量某同学从滑梯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要 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测量工具?
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下滑的路程s,下滑的时间; 该测量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卷尺和停表。
(教材27页)
2.某同学利用如图1.4-5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 速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并记录小球在A、 B、C三个位置的时刻。小球在AB、BC、AC各段运动的平均速 度分别是多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原理】 v =st 。
【探究装置】刻度尺:测量 距离 。
停表:测量 时间 。
金属片:确定终点位置,便于测量 时间 。
【探究过程】 1.实验操作(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2)用 停表 测量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v 1=s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 2 ,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 2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2.数据记录及计算次数 路径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 ·s -1 1 全程s 1 120 5 0.24 2 上半段s 2 6030.2 3下半段s 360 20.33.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不同 ,在斜面上做 变速直线 运动,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 大 。
【交流评估】(1)小明同学在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时,当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可知,所测上半答:偏小;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测量时间偏大,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2)张亮同学在测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时,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偏小;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时所测出的小车到达终点的时间大于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可知,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t【释疑点】(1)实验中,应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实验中,斜面坡度要适中,若坡度过大,下滑过快,不方便计时;坡度过小,可能不会下滑。
(3)读取小车运动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采取相减法。
重点测量平均速度【典题】(202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速度的测量
第4节速度的测量【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测量平均速度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的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并标记在图中。
已知AB段距离为0.4 m,AC段距离为0.9 m。
(1)实验的原理是v=s。
t(2)小明发现为了方便计时,还需在斜面上放置金属片。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时,小明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他应该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选填“用手推一下小车”“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或“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5)设小车在AB段、BC段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v BC和v AC,则v AC=0.3 m/s,v BC> (选填“>”“=”或“<”)v AC。
(6)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相对于真实值会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8)小明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说出你的依据: 因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v=s可知,小车t的平均速度相同。
实验序号小车的轻重运动距离运动时间1 较轻 1.00 m 2.5 s2 较重 1.00 m 2.5 s3 更重 1.00 m 2.5 s考点二平均速度的计算2.(2024·南通期末)如图所示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示意图,图中计时器(格式“时:分:秒”)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飞机长度约为教室长度的2倍,结合图片信息,估算飞机的滑跑速度最接近(B)A.10 m/sB.30 m/sC.60 m/sD.90 m/s3.用皮尺和秒表测量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上,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0.10 m/s。
5.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空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竖直墙壁 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 cm,闪光灯每隔0.1 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 知,小球从位置A到E做的是___变__速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球通过E 点时的速度为___2___m/s;小球在AE段的平均速度为___1_.2_5___m/s。
2.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 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 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小__于___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___A___(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 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 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象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 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加__速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 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0_.8___m/s。
4.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___加__速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___8_.0_0___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0_.1_0___m/s(此空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小结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m/s=3.6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三、变速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或方向时刻改变的运动。
速度增大
速度减小
练习、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 谁的速度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甲
作竖直线,比较在相同的
s
乙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路程长,则速度大。
t 作水平线,比较经过相同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时 间少,则速度大。
五、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图中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图线,求:1、两人是匀速直线运动吗?2、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各自运动速度大小为多少?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 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 tAB=s,VAB=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 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 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_(填大或小)
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图3-14
达标自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运量动。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速度的测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节速度的测量过基础知识点实验: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测量类必做实验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测量原理: .(2)实验思路:①测路程.a.全段路程s₁:用测量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b.上半段路程s₂:将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测量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c.下半段路程s₃:用减去,就是下半段的路程.②测时间.a.全段时间和上半段时间:用测出小车通过全段和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下半段时间:用减去就是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3)收集实验数据.填写下表空白处.(平均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数据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5)交流反思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2雨后小豪看到一只蜗牛在教室外栏杆上爬行,想到物理课上刚刚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就想研究一下蜗牛爬行速度有多慢,于是在蜗牛爬行的路径旁放了一把刻度尺,记录的蜗牛在一定时间间隔爬行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和他一起完成速度测量操作.(1)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要测出蜗牛的运动速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蜗牛从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为 cm.(3)实验中小豪测得蜗牛从A到C的爬行时间为50s,则蜗牛在AC段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m/s;若在测量 AC 段平均速度时,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 (填“偏大”或“偏小”).这个过程中蜗牛做的 (填“是”或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过能力1 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时,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图片经处理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B.15 m/sC.1. 5m/sD.0.15m/s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下列选项中,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 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滚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当滚轮沿着路径滚动时,通过记录的圈数可以得到路径的长度.小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将滚尺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手机同时计时,测出某次步行距离13.8m,对应的时间为11.5s,这段时间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m/s;(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 (用字母表示);(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偏 .素养提升。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
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B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
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
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
5.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 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 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
D点用时0._3___s,平均速度为1_.0_0___m/s,小
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______。
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
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
最好的是
均速度分别是
( D)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
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
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
度是
(A)
A. 1m/s B. 15m/s C. 2m/s D. 1.5m/s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4 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1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B.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2 .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3s 内通过的路程是()A.等于6m B.大于6m C.小于6m D.以上均有可能3 . 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一端跑向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行走,而乙在前半段路程内跑步,后半段路程内行走.假设两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行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4 . 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 .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υ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s1 距离.撤去水平拉力F 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s2 距离后停了下来.则A.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平均速度等于υB.物体在通过s2 距离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F姓名: 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C.物体在通过s1 距离中动能大小等于Fs2D.撤去F 后,物体最后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填空题6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2)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7 . 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三、实验题8 . (1)图甲是一只秒表,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此时秒表的读数为__s.(2)如图乙所示,用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刻度尺,则物体的长度为__.(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宽,请指出它在测量中的两处错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后小车开始运动;ls 至5s 小车做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值分别为 2.35cm、2.56cm 、2.36cm、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 cm.9 . 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刻度尺测出AC、AB间距离s1、s2.②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t1 .③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t2 .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t3 .据以上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10 . 同学们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_ 原理进行测量的;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像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3)同学们从A 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了小车经过B、C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如图所示的表格中,请帮他计算下表格中“?”应填的数据为 _____________ m/s ;请将AB、BC、AC三段的平均速度值vAB、vBC、vAC按大小顺序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 A 、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原理是: 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_______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_____ cm,tBCB=______ s,vAC= 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A B C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理由是:12 . 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
八年级上册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
【课程标准】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1.能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3.会分析实验误差【学习重点】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难点】会分析实验误差。
知识点1.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基本思路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3.会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4.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知识点2.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过程方法 1.实验课题:测量平均速度2.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平均速度;(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3.实验原理及图:v=s/t4.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斜面。
5.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 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 点,测出AC 段的距离s 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 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 1=s 1/t 1计算出v 1记于表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由图可知:
全程路程 s=90cm=0.9m,时间 t=5s
上半段路程 s前=45cm=0.45m,上半段时间 t前=3s
则:全程平均速度 v s 0.9m 0.18m / s t 5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前
s前 t前
0.45m 3s
0.15m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v3
l t3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把最后结果表示出来
依样画瓢
5、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
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① 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1步的长度为l 。
②数出自己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步数为n。 ③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s = nl 。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解:① 用手表测出自己沿跑道正常步行1圈所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新授课 1课时东方国际学校使用日期:2019年9月2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直尺1把、停表一块、斜面一个、木块一块、小球1个、位置标志旗4个、滴水小车一辆(见附件1)【教学过程】是小些好(如图)?均分好?先短后长好?还【板书设计】§1.4 测量平均速度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采取了开放式实验的形式。
由于课前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路程的分段上,可以不再像课本那样只能分2段,而是也可以分成3段,并且既可以3段均分,还可以按先长后短的方法分,这样就有3种方法;在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可行方案后,教师并不指定学生按哪一种去执行,而是将选择权交由学生,让他们取舍。
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让小球一次滚下就测量出它在各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
这一点通过教师设计的“让小球撞击标志小旗”的方法就可以轻易实现(见附件1的说明)。
以往的测量方法是让小球两次滚下,进行测量,就实质上说,是先后测量的两个运动的不同路段的时间。
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
3.让学生用尝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尝试测量来取舍自己的某一点设想。
培养了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
1.4测量平均速度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 等不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3?
根据公式:
s1 s2 v3 t1 t2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交流与合作
1.在测速度的过程中,若斜面的坡度 过小,会怎样?坡度过大,又会怎样?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跟踪训练
1.如图 1-4-4,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 1) 用________________ 测量 刻度尺 小车运动的路程, 用________________ 测量运动小车通过这段路程 秒表 所用的时间, 这个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2) 若斜面 v= s/ t 长 s1=0.60 m, 通过全程的时间为 5 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________________m/s. 0. 12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 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 小车从静止释放,可下滑即可,并且不 会滑落斜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
S1
挡板
s3
t1 t3
S2
t2
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我们用书本作为挡板)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记录数据: 路 程(m) s1= 0.7
s2= 0.35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2
v1= 0.35
t2= 1.7
v2≈ 0.20
s3=s1-s2= 0.35 t3= t1- t2= 0.3 v3≈ 1.20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6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 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tt t
100s
100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
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vs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
小”)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2.0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s3= s1-s2 t3= t1-t2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4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点击按钮观看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片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金属片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金属片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v/m/s
思考:此题若换成 6
v-t 图答案又如何? 4
2
o
2 4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6
8 t/s
环节三: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方法:t1 = tB
复位
计时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讨论三: 方法:t2 = tC -tB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S1 和S2,并 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6
4 2
o
2 46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8 t/s
答:(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2)2s、3s、4s和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为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 (4)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6)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10)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准备工作: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 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 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 – tB=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四:进行实验
s
甲
乙
o t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在__前__2_秒_物__体__匀__速_运动了2m (2)_物_体__在__2__~___5_秒_ 没有s/运m动 (3)_5_~__7秒__物__体__以_2_m_/s的速度运动
s 4、分析运动图像
s
o 静止
v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v
o匀速直线运动源自t匀o变速直线运动 t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三: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2.方法:
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
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
所经历的时间t,用
v s t
算出速度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t1= t2=
速度(m/s)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环节七: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