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诗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题解及杜甫介绍
《石壕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题解及杜甫介绍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大声呼喝是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唐诗三首》原诗、翻译【2021部编版八下24课】
《唐诗三首》翻译24.唐诗三首一、石壕吏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三、卖炭翁/白居易一、《石壕吏》杜甫【原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武陵的居民以捕鱼为生。
一次,他们沿溪而行,迷失了方向。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渔民们感到非常惊异。
他们继续前行,想要穷尽这片林子。
林子尽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仿佛有光芒。
他们离开了船,走进了洞口。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但是走了几十步之后,突然变得开阔起来。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优美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
道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这里的男女穿着和外人一样,黄发垂髫,看起来非常快乐。
他们看到渔民,非常惊讶,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渔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民们就邀请他们回家,设宴招待。
村里的人听说有外来的人,都来问讯。
他们自称是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同乡来到这个荒凉之地,再也没有出去过,与外人隔绝。
他们被问及现在的时代,却不知道汉朝、魏晋时期的事情。
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让人们感到惊叹。
其他人都邀请他们到家里,招待他们。
过了几天,他们告别离开了。
这些人说:“这件事不足为外人道。
”他们离开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开始了旅程。
到了郡城,他们向太守报告了这件事。
太守派人跟随他们的指引,但是却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桃花源。
南阳的XXX是一位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很想去一探究竟。
但是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病逝了,后来也没有人再问津这个桃花源了。
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打渔为生的人,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这景色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八年级下册生物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生物古诗文原文及翻译以下是部编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的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1. 《王之涣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翻译:
登上鹤雀楼
太阳落在山的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看得更远,就得再上一层楼。
2. 《杜甫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
登高望远
风很急,天很高,猿猴悲鸣。
岸边清,沙上白,鸟儿飞回来。
无尽无休的落叶萧萧飘下,无尽无休的长江滚滚流来。
千里之外,秋意深深,常常作客流浪。
已经八十多年,多种疾病缠身,今天独自登上高台。
经历了艰难困苦与痛苦的磨练,头发已经积了霜,如今停止了燃杯中的浊酒。
3. 《白居易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送别古原草
离离的草原,一年一度的枯荣更替。
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草叶生。
远处香气侵入古老的小路,明净的翠色飘入荒废的城池。
再次送别王孙,感情深沉,绵长而殷切。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梧桐树孤寂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覆盖在清凉的秋色之中。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味道在心头。
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的思绪。
那悠悠愁思(丝)的另一种味道涌上心头。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2]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覆盖。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样:另有一种。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只是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表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交)怀念之甚、爱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射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射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覆盖。
“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个地点,“孤寂”者怎么说是梧桐依旧作者,已无法、也无须辨论,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依旧结句:“别是一样味道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亮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少府:官名。
2.蜀州:现在四川崇州。
也作蜀川。
3.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
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4.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5.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漠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6.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7.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8.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9.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0.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1.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2.比邻:并邻,近邻。
13.无为:不要效仿。
14.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5.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带翻译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带翻译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原文,理解其含义,还应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翻译,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静夜思》-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月光洒在床前,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的壮丽如何?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未褪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神奇的景色,昼夜的交替如此分明。
胸中涌起层层云彩,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峰顶,俯瞰所有山峦的渺小。
3. 《春望》- 杜甫- 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
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事,花儿似乎也在流泪,离别之情让鸟儿惊心。
战火连月不息,家书珍贵如金。
白发日渐稀疏,几乎无法插上发簪。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翻译:太阳依着山边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5. 《江雪》- 柳宗元-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翻译:千山之中鸟儿不再飞翔,万条小径上人迹罕至。
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垂钓。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翻译:明月何时出现?我举杯向天空询问。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要随风归去,却又担心那高高的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忍受。
起身跳舞,与清影相伴,这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欢乐?7.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注释】[1]醉翁亭:在滁州西南琅邪山,僧人智仙所建,欧阳修题名。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课外古诗词背诵21、《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一、原文呈现。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二、解析。
1. 字词解释。
- “式微”: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昏暗。
这里指国家或世族衰落。
- “胡”:为什么。
-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在这里有“非、不是”的意思。
- “中露”:露中,在露水里。
- “躬”:身体。
2.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诗的开头反复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就像是在不断地抱怨或者是无奈地叹息:“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这种反复的手法很有趣,就像一个人在碎碎念一样。
- 然后回答说“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意思是要不是为了君主啊,我怎么会在露水里呢!这就像是一个打工人,心里想着要不是为了老板的那些事儿,我才不愿意大晚上还在外面加班,在露水地里受这个苦呢。
- 下一章又重复前面的问句,再回答“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要不是为了君主您的贵体啊,我怎么会在泥地里呢!这里把那种为君主奔波,又满心抱怨的情绪表现得很生动。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劳动者辛苦劳作却不得归家的哀怨情绪。
一、原文呈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二、解析。
1. 字词解释。
- “子衿”:你的衣领。
衿,衣领。
- “悠悠”:形容思念的悠长。
- “宁”:难道。
- “嗣音”:传音讯。
嗣,继续,这里指传递。
- “挑兮达兮”:形容走来走去的样子。
-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2. 诗句翻译与赏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让我心里思念悠长。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信吗?这里用“青青子衿”来代指那个思念的对象,很含蓄又很形象。
就好像是看到对方衣服的某个部分,就满脑子都是他了。
而且这个姑娘很有个性呢,她觉得就算自己没主动去找对方,对方也应该主动联系自己呀。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1、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第一首《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蒹葭》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第二首《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关雎》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5、《诗经》虽然又名《诗三百》,实际上却有305首。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翻译【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蒹葭》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解释】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3.葭:初生的芦苇。
4.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5.为:凝结成6.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7.伊人:那个人。
8.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9.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10.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11.阻:险阻,难走。
12.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13.宛:仿佛。
14.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15.晞(xī):晒干。
16.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17.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18.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诗词的意思,为大家分享诗五首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诗词的意思,为大家分享诗五首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
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
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
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
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
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
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