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优质课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3章23.2.2 中心对称图形
23.2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特征,体会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的过程,感受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探究和认知,体验图形的变化规律,感受图形的变换的美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五、课前准备课件、直尺、圆规、铅笔、图片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1:有四种形状的图形,将其中一个形状旋转180度后,跟原来形状一样吗?(出示课件2)学生思考并仔细分析图形特征,然后相互交流.(二)探索新知探究一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出示课件4,观察下面图形:教师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答:都是旋转对称图形.教师问:这些图形的不同点在哪?分别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学生答:第一个图形的旋转角度为120°或240°,第二个图形的旋转角度为72°或144°或216°或288°.后两个图形的旋转角度都为180°,第二,三个是轴对称图形.后两个图形都是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出示课件5:将下面的图形绕O点旋转,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并口答.学生1:都绕一点旋转了180度.学生2:都与原图形完全重合.教师总结: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出示课件6)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后,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图中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点A的对称点是______,点D的对称点是______.出示课件7:教师问: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并设法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答: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教师问:根据上面的过程,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答: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出示课件8: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⑴⑵⑶⑷学生观察后口答:⑴⑵⑶是,⑷不是.教师问:在生活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图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出示课件9)出示课件10:例1(1)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3)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观察后尝试解决,教师举例如下:出示课件11,12:巩固练习: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平行四边形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4.在线段、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六边形、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图形有()A.3个B.4个C.5个D.6个学生思考后口答:1.D 2.D 3.A 4.C出示课件13:例2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师生共同解析:由于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依题意可知△BOF与△DOE 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由此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中,易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出示课件14:巩固练习: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点A、C关于点O对称,有AO=CO,那么OE=OF吗?学生自主解答: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O是对称中心.EF经过点O,分别交AB、CD于E、F.∴点E、F是关于点O的对称点.∴OE=OF.探究二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问:如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出示课件15)学生答:(1)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2)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教师归纳: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称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出示课件16:教师问:如何寻找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学生答:连接任意两对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就是对称中心.画一画:1.下图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及对称中心,请你补全它的另一部分.生观察后独立操作,教师加以指导,如图所示.出示课件17:2.如图,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一条直线把他们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怎么画?生观察后独立操作,教师加以指导,如图所示.教师归纳: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可以把中心对称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出示课件18-20:例请你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一条直线把他们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怎样画?师生共同操作如下:教师归纳:对于这种由两个中心对称图形组成的复合图形,平分面积时,关键找到它们的对称中心,再过对称中心作直线.出示课件21:巩固练习: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如下四张牌,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张B.2张C.3张D.4张学生观察后口答:A出示课件22,23,24: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发现两种对称图形的区别后完成表格1、2、3.1.对比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异同点.2.对比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异同点.3.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异同点.(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5-30)1.下列几何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2.下列图案都是由字母“m”经过变形、组合而成的,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平行四边形4.观察图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哪些只是轴对称图形?②哪些只是中心对称图形?③哪些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5.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性.请问以下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6.图中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先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与自身重合?参考答案:1.C2.B3.C4.解:①⑶⑷⑹②⑴③⑵⑸5.①②③;①③6.解:⑴如图所示:⑵如图所示,对称轴有4条;整体图形至少旋转90°与自身重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说说看.(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3.2.3)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1.教材67页练习1,2.2.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学习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联系,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中心对称图形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发现、讨论、阅读的过程,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3.同时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不喜欢?师:(魔术表演)前几天我找了一位魔术大师学了个小魔术,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下,我手中现在有几张扑克牌,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你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自己看一下,让其它同学看一下,然后把这张牌旋转180°后再插入,再把牌洗几下,展开扑克牌,我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好,再找一位同学试一下。
我又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师:同学们感觉很神秘吧,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师:学习了这节课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奥秘,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二、新授过程。
师:我们首先来看生活中的几个图片。
出示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2)你能将雪花绕其中的一个点旋转180度,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师:像刚才这类的图形我们给它个名称叫中心对称图形,那通过刚才的探究和演示,你能给中心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三、议一议。
1.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你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吗?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老师也搜集了很多的中心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大家认识的图案。
四、探索性质。
1.这些中心对称图形,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过的。
如果具体到数学练习中,你还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吗?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做练习)2.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现在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前面观察过的雪花,我们己经知道,它就是一幅中心对称图形。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经历, 体验和自主探索”, 突出过程性目标, 实现教的转变、学的转变、课堂气氛的转变。
下面以《中心对称》一课为例, 进行反思。
一、关于概念的教学中心对称概念的引出。
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 我设计先复习轴对称概念和性质。
本课在揭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时, 加强了和轴对称的辨析, 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这一概念,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的转变:本节课我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在引导学生画中心对称图时, 我只给出一个三角形, 让学生把对称中心定在不同的位置。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画图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达到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 体验发现的乐趣的目的。
三、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 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让学生设计上面的各种类型图, 学生自己去解答,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 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 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 以互助、合作为手段,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 判断发现的价值。
五、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本节我设计如下联系生活的题:利用中心对称测量河宽六、不足之处1.轴对称的概念强调不到位、不够细致, 尤其是对称点的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九年级第二十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观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欣赏数学中的美。
然后复习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为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准备。
继续出示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发现一个图形中蕴藏着中心对称的变换关系,进而确定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教材中学习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及普通的多边形,进一步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回忆初二上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经历,深度学习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的原理。
遗憾的是,学生在创新环节并不能设计出有意义的中心对称图案,这一点还需要引导。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1、《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出示旋转对称图形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复习旋转对称图形的知识上导出新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新的概念的掌握。
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心对称知识时一方面要用这一知识作类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轴对称概念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干扰,在教学中本课在揭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加强了和轴对称图形的辨析,并在练习中掌握它们的区别,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本课重点,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玩魔术,准备四张扑克牌,三张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一张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老师背过身,让学生任意转一张牌,老师都能猜出,让学生想为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这个本领?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也会这个本领了。
对于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急于知道,但仅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的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学习。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结束时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明白了课前魔术表演的奥秘,也其乐融融地投入了游戏中,让他们体味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神奇。
本课在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特征的导出由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在演示给学生两个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中心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连线测量发现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在课尾安排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图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充满了对称美,也让学生知道自己也能设计这些图形,再次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图形美,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设计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初三上册 中心对称图形 (4)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敎學设计鞍山市第二中学吕沙《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的内容,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讲授。
下面我说明一下我是怎样组织第二课时《中心对称图形》这堂课的敎學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心对称包含在《四边形》一章中,是这章的难点之一。
困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心对称图形渗透了旋转变换思想,学生学习静态图形已成习惯,对运动变化不适应。
二是轴对称图形的干扰。
由于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学生对“对称”概念形成定势,只承认轴对称为“对称”,不习惯中心对称。
虽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敎學大纲中只要求了解这一节的概念,并不要求运用本节定理证明问题。
但是,这一节的作用却不可小觑。
因为中心对称向学生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方法。
学生掌握了这种思想,就会用动的观点研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处理问题更加灵活(二)敎學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能找出线段、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能判断某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3)明确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猜想、实验、搜集分析、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敎學重点和难点敎學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敎學难点:正确识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这些内容所渗透的变换思想。
(四)在敎學中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利用课件连续三次播放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和“平行四边形”分别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动画,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及对称中心的概念。
为了有效的突破难点,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实践交流的学习方法。
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通过实践和互相的交流来研究它们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最新5篇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最新5篇中心对称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概念。
2.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
3.掌握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情感态度】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中心对称的概念。
2.中心对称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旋转?什么是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说明】对本章所涉及到的几种图形进行复习,为学习中心对称打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下图,它们是什么图形?【归纳结论】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如图,△abc与△a1b1c1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图中有哪些线段相等?由图形及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o=a1obo=b1o,co=c1o.【归纳结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所有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3.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4.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点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表演扑克牌小魔术:准备十几张图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一张“2”是中心对称图形的。
师:让所有的扑克方向一致摆放,随意抽出一张,学生注意力在抽出的那张上,把剩下的扑克牌合拢,并偷偷地旋转180°,然后把抽出的再插到牌中,最后把抽出来的那张找出来。
生:观看老师的魔术表演。
魔术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师生互动发现新知方案一:若有学生指导这个魔术表演中的奥秘,就让学生来说。
生:老师让所有的扑克方向一致摆放,当抽出牌后偷偷旋转了其他的牌,再把抽出的这张放回,再展开就能把这张方向不同的找出来了。
如果发现所有的牌均没有变化,就知道抽出来的一定是最特别的那张。
由此引出“2”这张中心对称图案。
(再接方案二的内容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归纳总结。
“概念的教学”必须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方案二:若没有人能解释这个魔术表演的奥秘,就留下悬念。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上面这些图形都绕它的中心点旋转180°后,观察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课件展示4个图形,将其旋转180°,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对称图形定义。
师:没有人能发现奥秘没有关系,相信学完这节课后,一定会有同学知道。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这几个图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其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生:合作探究师:课件演示将每一个图都旋转180°。
生:他们与原来的图案能重合。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中心对称图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中心对称图形定义。
生:归纳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若学生说的不好,教师可以适当予以引导。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
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目标应包括: 1.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并进行分类; 3. 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绘制方法; 4. 能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准备不充分在进行本次教学前,我没有充分准备教案和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具。
教案的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教具的准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这给了后续教学过程带来了一些麻烦。
缺乏趣味性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且较难理解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点,这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阻力。
因此,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不深。
缺乏练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够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绘制方法。
在这方面,我存在一定的失误。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学生的被动接受让他们无法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导致了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兴趣不高。
改进策略提前准备教案和教具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应该提前准备好教案和教学所需的教具。
教案应该清晰明了,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内容。
同时,我应该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如图形纸、直尺、铅笔等,以便于更好地展示和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注重趣味性和情感培养在将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情感培养。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视频或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和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同时,我也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教案说明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通过实例讲解、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 学会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2.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3. 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难点:如何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例讲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结合实例,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3. 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4. 练习:解答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标准》要求是: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画图。
本课通过复习轴对称和前面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导入本节知识,主要讲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性质和画图,中心对称和前面学习的平移、旋转,作为“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是本节学习的重要目标。
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是初四学习函数图象、圆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知识的学习和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和本章前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已初步积累了一定探究图形变换的数学经验,具备了分析探究性质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探究等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全等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心对称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全等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会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作图。
4.体会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1、梳理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定义、性质、尺规作图等知识点。
2、准备好尺规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 唤醒旧知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是什么变换?什么是平移?两要素? 2.图二是什么变换?什么是旋转?三要素?3.图三是什么变换?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是针对几个图形而言?4.这三种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三大全等变换,为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C 'B 'A 'CO BA质探究做好铺垫。
初中《几何》优质课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初中《几何》优质课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中心对称”是人教板初中《几何》23章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只需要⑴了解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了解以下性质:关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⑶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了解对称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这类图形的美术价值。
但由于本节课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而大纲要求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本节课的中心对称,又将是学生进一步升入高中后,学习有关函数性质的一个基础知识。
因此,还是有必要认真上好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本节课。
学情分析⑴知识掌握上,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应该会较自然地对两者进行对比;⑵进入到初三的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的、独立的思维、学习,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并不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都“灌”给他们,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是很强,因此,他们要理解旋转变化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达到大纲的规定要求即可,不必另外在进行扩充。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和轴对称概念的对比学习,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使学生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能力;4培养学生能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前后对比,从而更好地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它的两个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依据有关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以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对概念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中心对称”和下一节“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变化(平移、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并为后续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做铺垫.(二)学习目标1.能准确叙述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初步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特殊—一般等数学思想3.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美,迸发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激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升入初中后,在七年级又学习了轴对称,在八年级学习中心对称之前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图形变化方法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教法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追问、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以及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运用了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的内涵.(二)学法设计:结合教法的安排,本节课的学法指导确定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操作、观察、归纳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评价设计】通过即时检测完成目标1,通过性质探究及小组展示完成目标2,3【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回顾与思考【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图1图2图3提问:从这些生活情境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变化?它们的要素分别是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平移与旋转.平移的要素是方向和距离:旋转的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教师追问:图1,图2同样是旋转,差别在哪里?学生回答:角度不同,前一个转动一般角度,后一个转动特殊角度180度O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这种特殊的旋转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中心对称.继续追问:看到对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轴对称.教师出示投影,学生对照回顾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定义: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移与旋转导入新课,凸显中心对称与旋转的关系,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回顾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中心对称的探索,指明方向,做好知识储备.【问题应对】学生能找到画面中的图形运动,也能说出它们的要素.对于两个旋转的差别,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教师可提醒学生从要素上着手分析.由此启发学生按一定规律和顺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比较省时省力.(二)探索与发现任务一:认识中心对称【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你能类比轴对称的定义给中心对称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定义:定义: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点就叫做对称中心.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00页中与中心对称定义有关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上.【设计意图】类比轴对称的定义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突出两个定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性质探索指明方向.【问题应对】学生能够类比轴对称的定义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也能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但对于对应点这个概念理解肯定不到位,会误以为对应点连线就是对应顶点的连线.对此,先不必指出,留待后面探究性质时再指出.即时检测:判断题:①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 )②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 ( )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对称中心旋转180°必定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 )④两个图形,将其中一个绕一点旋转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设计意图】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一个命题是错的,第四题强化中心对称旋转的是180度.由这四道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中心对称关注的是两个图形在形状、大小、位置上的关系.【问题应对】学生能顺利判断出对错,对原因表述可能不是很流畅师注意纠正引导.任务二:探索性质【师生活动】教师说明探究方法和要求:请类比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注意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学生按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梳理出以下三种思路:1.运用测量:OA=OA ',OB=OB ',OC=OC '教师评价:测量是我们发现数学知识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2.根据定义:旋转180度重合得到三角形全等以及OA=OA ',OB=OB ',OC=OC '教师评价:图形的定义是我们发现性质的源泉.3.根据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得出上述性质.教师评价:抓住特殊图形运动的一般本质,由一般到特殊思考问题,是数学学习常用方法.教师追问:有没有小组在线段的位置关系上有所发现?学生回答中教师借助对顶角引发探究,得到AA ' 过对称中心并被平分的事实教师评价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性质:出示性质:1.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教师追问:对上述得出的性质有疑问吗?在学生回答没有疑问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应点连线有几条,借此让学生弄清对应点与对应顶点间的关系,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强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中心对称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在新课程标准中,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蕴涵着运动图形中不变的性质,中心对称是全等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阶段图形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位似变换)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以及旋转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继轴对称后又一重要的对称关系,中心对称既是对旋转的延续和升华,对全等的完善,又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相似、圆、以及位似变换作了相应的铺垫。
同时,为很多几何问题的证明提供了有效、简捷的思想方法,在教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一节内容共三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2、教学目标从旋转的角度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类比旋转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渗透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会画一个简单几何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提高画图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探索。
本节课我采用发现式教学法,运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观察、类比、对比、实践等数学方法,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任务,使抽象化为具体,由静止转为运动,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三、教学的程序与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活动安排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一:旧知索引,创设情境活动二:深入理解,探究新知活动三:探究升级, 总结性质活动四:分享成果,实践应用活动五:畅谈收获,布置作业利用作图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旋转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类比运用总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新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反思、提高教学过程与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旧知索引,创设情境问题1:(1)以点O 为中心,把点A 顺时针旋转180°,请画出旋转后的点A'.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明作图过程,多媒体演示。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主要选取了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心对称图形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呈现中心对称图形。
2.准备课件,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如蝴蝶、天安门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心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同时,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该图形的对称中心,并验证其性质。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的方
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本节课采用“传递--接受—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
行教学。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及中心
教学策略选 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学生理解概念后,小组合作来
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找正确对应点.当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时,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找对应 点;如果直观体现不明显,可采用测量方法找对应点; 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 一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 课例研究综 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述
1.创造力来源于思考和实践,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永 远不要忽略学生的猜想和实验以及与同学们之间的交 流。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中心对称》
称
这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学习图形变
换--平移和旋转中和使用图形变换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
教材分析 中心对称图形等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2.探索成
择与设计 探究同学们课余时间准备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形,圆,经过动手操作来将这几个图形分类。从而加深
对概念的理解。
一、情境导入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
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6 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 教学过程
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3.能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
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并确定对称中心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案: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案:中心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接触对称性这一重要的数学性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对称性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轴对称图形,他们对对称性有一定的理解。
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不同,它需要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逐步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对称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中心对称图形。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蝴蝶、树叶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中心对称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课后反思摘要:一、引言1.中心对称概念回顾2.课后反思重要性二、中心对称课堂教学回顾1.教学内容与方法2.学生参与程度3.教学效果评估三、课后反思总结1.成功之处2.不足之处3.改进措施四、未来教学展望1.提升教学方法多样性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深入挖掘中心对称的应用场景正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中心对称这一课的教学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课后反思。
我认识到,课后反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本次中心对称课后反思的详细记录。
首先,我对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了回顾。
中心对称是指在平面上,存在一个点,将图形沿该点进行旋转180度后,能与原图形重合。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实例讲解、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其次,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了解中心对称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同时,我还注意到观察学生的表情,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在教学效果方面,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出理解困难,需要课后进一步辅导。
针对本次教学的不足,我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提升教学方法多样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引入多媒体教学、组织小组讨论等。
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中心对称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深入挖掘中心对称的应用场景。
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中心对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次中心对称课后反思,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3中心对称一.备课标:(一)内容标准: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二)核心概念: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十大核心概念在本节课中突出培养的是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
二、备重点、难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三节“中心对称”,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操作性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平移、旋转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所以确定:重点:1.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
2.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备学情:(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在七年级(下)和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分析、设计图案的基本技能。
(2)支持性条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2.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分析、设计图案的基本技能。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基于学生已有了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以及旋转知识,课标要求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会分析各种图案,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优质课中心对称图形教学
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对称”是人教板初中《几何》23章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只需要⑴了解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了解以下性质:关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⑶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了解对称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这类图形的美术价值。
但由于本节课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而大纲要求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本节课的中心对称,又将是学生进一步升入高中后,学习有关函数性质的一个基础知识。
因此,还是有必要认真上好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本节课。
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应该会较自然地对两者进行对比;
⑵进入到初三的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的、独立的思维、学习,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并不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都“灌”给他们,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是很强,因此,他们要理解旋转变化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达到大纲的规定要求即可,不必另外在进行扩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和轴对称概念的对比学习,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使学生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能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前后对比,从而更好地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它的两个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依据有关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以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对概念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