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现在的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得辛苦,现代的社会似乎比以往更加动荡,现代人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
人们身边似乎充满了不安定因素。
这些不安定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许多观念,甚至当我们重新读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这类诗句时,感觉到的不再是诗句所传达出的优美意境,而是将其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引发更深层的恐惧和躁动。
听起来有些夸张,是吗?如果放眼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中处处隐藏着危机。
科技发展、世界交流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机会和喜悦,但是有优就有劣,它们也让原本远离我们的危机轻易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我们都感觉到了危机,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危机从何而来?如何应对?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远的不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面对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把发展放在了首位,各级政府在考虑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各个企业在想尽办法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个人则施展才能努力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更成功。
然而,透过欣欣向荣的表面现象,我们忧虑地发现,我们的国家、企业乃至个人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却忘记了中国自己的一句老话:防患于未然。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在开疆拓土时很少有人想过防范时刻觊觎着我们的危机,而危机却用自身一手导演的惨剧向芸芸众生说明了忽略它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中国向来不缺乏优秀的品牌制造者,但是却缺乏优秀的危机管理者。
有多少看似非常强大的企业在一夜间成名,叱喀风云三五年,却往往在遭遇到一两个似乎很小的、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的"小麻烦"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垮下去,并且是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谢谢主席,谢谢大家。
今天的辩题是: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教育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校教育。
民族自豪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传统、优良品质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而感到光荣的情感。
而民族危机感是人们对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感到担心、对民族的发展感到忧虑的一种忧患意识。
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但民族危机感对我国未来发展起推进作用却来源不正当,因此需要正规正当的教育来更好的培养民族危机感。
基于当今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民族危机感是一种基于当下对未来可能出现危机的合理预测,即时发现隐患并产生积极的动作。
我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能为民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发展的推动力,但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更加急切地需要利用教育来培养民族危机感。
我方认为民族危机感意味着能够即时发现繁荣与和平背后的潜在隐患,能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GDP总量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仅排全球第69名;虽然经济增速遥遥领先,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段路上,我们需要民族危机感来鞭策我们前进。
第二,民族危机感相比民族自豪感缺乏正规的来源。
因而更需要正规的教育来让人民认识民族危机感。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民族自豪感的来源是课本、央视宣传片等,但是民族危机感的来源是重大事件的惨痛教训、是社会舆论的难以控制的导向。
而这种危机感注定了不会长久、不会有效的。
请问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打砸抢烧吗?这是不理智且偏激的,因此更加需要教育的正确导向来告诉人民在这种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在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我要告诉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
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我们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
我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
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
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
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
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粉饰太平;更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制造更大的危机。
我们常说“成绩是主要的”,这些我们的媒体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我就不说了。
我在本书中,将专门谈我们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
我经过研究发现,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仅仅依靠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手段,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还应该寻找其他办法。
“功夫在诗外”,对此,读者可以详细阅读本书。
同时,通过本书我也试图理清一条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路线图”来,供大家评判。
我在此再强调一遍,我的预言从来没有错过。
在2010年初出版的《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我就告诫大家美国要对我们发动汇率大战、成本大战和贸易大战,多少人觉得我是痴人说梦,多少人说我是杞人忧天。
当时,我还告诫大家不要以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否则等我们花光了财政积蓄,经济肯定又要二次探底。
如今呢?汇率大战导致中国出口失去竞争力,高端就业岗位回流到美国,低端就业转移到东南亚。
成本大战导致中国进口持续飞增,2011年石油进口消耗的美元激增了45.3%;贸易大战导致中国从光伏到轮胎的每一种快速增长的出口产品都被精确斩首。
不仅仅是外贸企业被折腾得一塌糊涂,成本大战也精确狙击了4万亿受益的企业,比如铝业60%的铝土矿都靠进口,钢铁行业80%的铁矿砂都靠进口,这些在4万亿拉动下风生水起的产业,如今无不陷入全行业的巨亏。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辩稿定义:(这个不说,只是⼤家确认下)⾃豪感:对民族既有成就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信⼼危机感:对民族现有危机的发现,希望解决危机的态度谢谢主席。
⾸先纠正对⽅辩友⽴论中的⼏点误区(看定义有⽆不同,或者论点中是否有太多反常识的东西)。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以教化为⽬的,了解国情为⼿段,激励国民更好的建设祖国的教育。
更注重培养⾃豪感和危机感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多的宣传我们国家已有的成果,引发我们的肯定;⽽后者更多的分析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定要⽴⾜现状,放眼未来。
今天的中国,是⼀头正在苏醒的雄狮,然⽽,深化改⾰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盾复杂,⽂化传承挑战严峻,公民对于⼤多数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处于不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的状态。
因⽽,正确理解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进⽽众志成城为中国稳步向前奋⽃,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下⾯,我⽅将从三个⽅⾯来论述为何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1. 从正确全⾯认识国情来看,危机感教育缺失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国历史的悠久、⽂化的璀璨、科技的进步,都被⼀次⼜⼀次的提及。
⽽对于我们当前的不⾜却难以得到官⽅确凿的资料。
国民对现状的不满,与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产⽣了严重的⽭盾,⼀些⽹络上为搏⼈眼球的虚假⾔论或者外媒居⼼叵测的挑拨就极易被⼈们认为是事实。
⾯对“南海已完全被菲律宾占领”的谣⾔,我们固然要宣传⾃古以来就是中国领⼟的观点,但更加清晰的引导国民认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现状与困境,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才能让我们抵御谣⾔,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类似例⼦,⽹络上55%的谣⾔是关于贪腐的)2.从国情教育过程来看,危机感教育更需要深度和时间,需要更加注重。
如前所述,⾃豪感⽣发于已有成果,危机感体现于隐忧与未知。
长城的雄壮我们⽿闻⽬睹可以领会,但是⼋达岭之外断壁残垣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关注。
⽽这种关切之⼼与忧思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需要启发出我们深刻的思考。
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
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危机是指在某个时刻突如其来的状况,给个体、组织或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和风险。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危机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
首先,危机意识是指对危险、风险和问题的敏感度。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危机时刻都可能潜伏着。
只有具备危机意识,才能提前发现、预测和预防危机的发生,从而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
尤其对于个体和组织而言,危机意识是防范危机的第一步,是构建安全可靠的环境的重要保障。
其次,对于危机意识的提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全面了解目标、任务和环境,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只有了解自身,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发现潜在的危机信号。
其次,加强危机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和组织的危机意识。
通过学习危机案例和经验,增强对危机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
此外,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形成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的机制。
危机不仅仅是个体问题,更是团队问题,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才能解决危机。
接下来,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处理和应对。
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在危机来临时,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
危机管理要修复危机造成的损失,恢复组织的信誉和形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怎样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呢?首先,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对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危机来临时能够迅速组织起应对的力量,并且能够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
其次,建立信息及时报告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处理。
及时准确地了解危机的发展动态,能够更好地掌握危机的节奏和方向,从而进行合理的决策和行动。
同时,建立危机处理的专业团队,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
只有专业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危机情况。
最后,危机之后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危机的原因和处理经验,以便推动危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
一头牛正从牛舍里出来吃草,请你凭直觉判断,它将走到下面哪一处觅食?A 山脚下B 大树下C 河流边D 栅栏农舍旁选A:你的危机意识很强,甚至有点杞人忧天。
也许原来很容易的事,但被你天天惦记着,久而久之也就变成困难了。
放开心胸,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
选B:你是属于那种高唱快乐得不得了的人,一天到晚无忧无虑,你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此乐知天命,现在像你这样乐观的人恐怕不多了。
选C:成天迷迷糊糊,记性又不好,总是要别人提醒你才会有危机意识,但是一会儿之后又完全不记得危机意识是什么东西了。
选D:你的确挺有危机意识,连跟你在一块的人也被你强迫一起具有危机意识,不过你所担心的事的确有担心的价值。
也就是说,你没有瞎紧张,反而常常未雨绸缪。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相信国歌中的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难道我们中华民族真的要等到最后、最危险、已被侵略者打开国门时才发出怒吼之声吗?看近日国内的一些新闻,北京的雾霾天气、黑龙江的煤矿气体中毒事件、钓鱼岛的争端,无一不为国人敲响警钟。
我们总是善于事后补救,而缺少“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即使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人震惊,但也要以一种长远的目光审视当下的所作所为。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美国人民在每次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后都会提出“美国衰落论”的言论,然而“衰落歌”堪比“奋进曲”,它并没有唱衰美国,而是一次有一次地给美国带来发展的动力和民族的凝聚力。
同样,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大举推出一部名为《日本沉没》的电影,有的中国人也由此嘲弄日本的“自知之明”,全球变暖使得日本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面临孤立无援的处境,在这种情形下推出这样的电影难道不扰乱民心吗?恰好相反,这是日本人对危机的预警和对忧患的敏感。
所谓“有备无患”,就是美国对于“衰落”的准备,也是日本式对于“沉没”的准备。
而在中国却很少见,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崛起”才是正确价值观从文景之治,到开元盛世,再到康乾盛世,甚至清帝退位,蒋介石也创造了30年代的盛世。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修修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其实无论是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繁荣昌盛不可缺少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今天代表的观点不同就否认另一方的必要性,我方认为,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立足于当前国情和教育现状加以分析,看何者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国情需要,更好的实现民族和国家繁荣稳定的发展。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现状。
当今教育的主体集中为90、00后,我们出生时就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时代,目睹着中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给了我们直观的自豪感。
同时回顾从小到大的教育,我们从不缺乏对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认知教育,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从不缺少对于民族的自豪感的培养。
而民族危机感往往脱离人生活的经验社会,它不像自豪感那样直观。
危机感于教育现状是稀缺的,不足的。
基于以上现状,我方将从以下三点加以阐述。
第一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前进中的问题和隐患。
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大量隐患,这些隐患在足够的危机感之下能够更好的被发现,隐患险于明火,民族危机感的培养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还有对现在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的理性的、前瞻的预见。
这种情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能够从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第二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能切中当前国民的情感实际。
国情教育应该注重解决国民情感中的薄弱环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崇尚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思想,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心态存在很多民众之中,面对许多严重威胁民族生存的国情,人民群众缺乏危机感。
在北方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在砍伐森林破坏我们的环境。
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面对断水的威胁时,诸多的工厂还在排放着大量的污染到曾几何时清澈的河流中。
民族危机感的严重缺失正在上演着一出出个人因一时之利泱及一个种族生存的惨剧。
教育加强民族危机感已是迫在眉睫。
第三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有利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当前国情下民族发展更需要注重加强民族凝聚力。
危机意识的感悟
危机意识的感悟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困境,可能对个人、组织或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存。
危机意识是对危机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它不仅是对危机的认知,更是对危机的预见和应对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危机无处不在。
无论是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危机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困扰和挑战。
因此,培养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危机的可能性。
只有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才能在危机来临之前察觉到危机的苗头。
比如,在经济波动的时期,具有危机意识的人会提前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减少风险;在自然灾害即将来临时,具有危机意识的人会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伤害。
因此,培养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危机的损失。
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危机。
危机往往来得突然,如果没有提前培养危机意识,我们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而具备危机意识的人能够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比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危机意识强的人会积极遵守防控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突发事故中,危机意识强的人会冷静应对,迅速组织救援。
因此,培养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和应对能力。
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从危机中学习和成长。
危机是一次次的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一次次的机遇和提升。
面对危机,我们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具备危机意识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更快地从危机中恢复,更有可能在危机中脱颖而出。
因此,培养危机意识,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危机意识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面对危机时,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考虑整体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具备危机意识的人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危机的应对中,为解决危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培养危机意识,能够使我们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危机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培养危机意识,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关注社会动态;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国情教育更应该加强民族危机感
国情教育更应该加强民族危机感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以下几个定义:国情教育,是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其目的是认清当代国情,解决现实问题,合理促进未来发展。
民族危机感是深入剖析本民族历史,理性分析现状,合理认识未来的一种危机意识。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及充满希望的未来为前提一种民族情感。
今天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一、加强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于正视当下国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天下大事,匹夫有责。
民族危机感,是培养民族的忧患意识,在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的过程中,民族对于发展中的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回避和盲目的自信。
2010我国GDP总产值已排到全球第二,这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但是,人均GDP的落后这一现状并没有再民族中得到重视,在这巨大的落差下,进一步加强民族自豪感只会上让我们躺在功劳簿上酣睡,而民族危机感所带来的忧患意识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理性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强民族危机感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二、正所谓正确发现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加强民族危机感教育能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条件。
国家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均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文化的削弱和流失、外来文化的入侵问题尤为严重。
不久前,韩国注册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并高调声称:韩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此前,中国人对于端午这传统节日是并不重视的,韩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漏洞,强言声称端午源于韩国,屈原籍为高丽,并光明正大的抢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民族面临如此现状,当是奋起之时。
而作为民族危机感,则能做到理性分析现状,引领我们正视民族文化流失的问题。
对此政府、媒体均表现出了优秀的处理能力,首当其冲的提出端午节假日公共假期等一系列手段,这说明,加强民族危机感更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于民族危机感的重要性
感谢主席,首先,我要在此再次强调我方的观点:培养民族危机感比提倡民族自豪感更有意义。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曾拥有着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曾领先西方各国达千年之久。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拥有近百年的屈辱史,这近百年的屈辱史,让我们仅仅从历史课本上那几个单薄的字眼中,便感到了无限的愤怒和痛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全面侵华,我们落后了,挨打了。
为什么?因为大清帝国骄傲了,闭关锁国了,因为乾隆皇帝说:“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帝国,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呢?因为那时候的中华民族,拥有着非常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没有丝毫的民族危机感。
让我们看向现在,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了,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可这些已经值得我们怀揣着民族自豪感安逸的享受生活了吗?不行!内有上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外有资本主义对我们的渗透和挤压。
同时,环境问题也让我们饱受苦难。
著名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说过:“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
”试问对方辩友:“在这种严峻的情景下,我们还能心安理得的说:提倡民族自豪感比培养民族危机感更有意义吗?”培养民族危机感,可以让我们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
而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当下的中国人民,并不缺少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大国的优越感,缺少的正是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性,现在的社会:甚至都出现了一种贪图享乐的慵懒气氛。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不是强烈的危机感,越王勾践便无法卧薪尝胆,一雪前耻;如果不是强烈的自豪感,太平天国运动便不会在占领了天津以后,各位首领贪图享乐,最终走向覆灭。
青蛙会从沸水中一跃而起,却在温水中被煮熟。
当年日本的全面侵华,强烈的危机感让全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
而日本也正因为拥有着领土狭小的危机感,不断突破自己,取得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成就。
当今中国更需要民族危机感
尊敬的老师,在场的观众,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
主语教育,指的是当今的教育,因此教育的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的基础所在。
谓语要培养,三个字暗示对象当前的迫切性,重要性,不足性。
宾语是危机感,既辩题核心所在。
更应该。
一个更字强调比较,应该二字突出了更字后面比较的重点是迫切性,重要性。
联系起来即为:应该的评判标准是达到教育目的和意义的效果更好。
因此今天的辩题核心是:结合国情和立足当前教育现状,以国家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比较自豪感和危机感何者更容易让国家长远发展,何者影响更为深刻。
两者的评判标准是实现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效果的大小。
我方认为危机感更应该培养,理由如下:一、教育现状需求性:教育的主体,当今青少年,集中为90、00后,这些青少年出生时就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时代,目睹着中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给我们直观的自豪感。
同时反观从小到大的教育,我们从不缺乏对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认知教育,我们对于自豪感,一直更为直观,容易接受着。
而民族危机感往往脱离人生活的经验社会,培养相较自豪感更为深刻不易。
由此可见危机感于教育现状的稀缺性,不足性。
二、社会现状迫切性:腾飞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
与此同时内忧外患时时刻刻潜伏在我们的身边,07年14%的经济增长率,到14年7%的增幅,到今日的领土纷争,环境危机,越来愈多的问题和阻碍在发展路上绊脚。
我们急需危机感来为我们排忧解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比于日本根植于每个国民心中的危机意识,相比未来的挑战和暗处的隐患,我们的危机感就显得尤为不足,因此培养危机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社会现状急需危机感来满足国家的发展,而教育对危机感却又培养不足,以上两点都直指危机感相比自豪感培养的迫切和必要!三、名义本身优越性:由定义出发,自豪感是对过去以及当前时刻所获取成就所引发的的荣誉感,因此自豪感是对过去式现状的光荣,骄傲之感。
民族自豪感,民族危机感
首先让我们明确国情是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对内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的国情究竟如何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国情教育中,以爱国为基础,衍生出了两种偏向,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豪感,对我们来说二者同样不可获缺。
我们今天无法和对方辩友讨论度的问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情感过分激烈,都会导致极端,所以我方今天不想说对方辩友所提倡的民族自豪感的膨胀会导致自恃过高,也请对方辩友不要一直纠结于过度危机感所带来的极端负面情绪。
我方今天更加认同的民族危机感是深入剖析本民族历史,理性分析现状,合理认识未来的一种危机意识。
基于我国现在国情,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首先,对个人来说,民族危机感能增强个人的责任心,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当下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安逸的生活会逐渐消磨人的斗志,温暖的巢穴培养不出搏击长天的雄鹰。
当今社会所带给我们不只是安逸的环境,更有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民族危机感为我们提供的就是对社会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个人使命责任的深切感受,让我们在社会中认清自己的位置,以当仁不让的态度迎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对国家来说,民族危机感能促够使我们发现并解决社会的问题。
民族自豪感是对国家过去和现有成就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它是能让我们认识国家的光辉历史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但民族危机感能够让我们发现国家和社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找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现今社会中其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跌倒的老人无人扶起,人性的淡漠让我们痛心;祖国的领土被人强占,直到别人踏上了我国的身躯我们才恍然惊醒。
许许多多的问题亟待发现和解决,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种认识到问题的态度。
最后,民族危机感引起我们的反思。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拥有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血的教训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民族历史的屈辱和落后更需要被承认和记忆,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吸取教训,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曾经犯下的错误,正所谓:知危者不危,忘危者必危。
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感与国家觉醒
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感与国家觉醒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深深感受到民族危机感并觉醒的时刻。
这场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
这次事变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一次痛苦经历,更是一个国家觉醒的标志。
首先,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感。
这次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动的开始,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看到了外敌的侵略行径,看到了自己的家园被蹂躏。
这种危机感不仅来自于外部的侵略,更来自于内部的无能和腐败。
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内部的腐败问题使得中国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九一八事变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安全和繁荣不仅仅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威慑,更需要自己的奋斗和觉醒。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带给中国人民国家觉醒的机会。
在这次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被动地接受侵略,而是要积极抵抗和反击。
这种觉醒不仅表现在人民的抵抗行动上,更表现在思想和意识的觉醒上。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国家需要团结和奋斗,需要摆脱软弱和无能的形象。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种觉醒不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而是扩散到全国各地。
人民的觉醒成为了一种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抵抗行动开始蓬勃发展。
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各地人民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
人民的觉醒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觉醒,更是一种行动上的觉醒。
人民开始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和抗日斗争中。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开始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做出贡献。
这种觉醒不仅仅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感和国家觉醒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外敌侵略的回应,更是对内部问题的反思和改变。
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民族危机感是对事情发生前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因此谨慎小心、积极理智的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是因为民族危机感更能弥补现实的缺失性,满足现实的紧迫性,以及培养民族危机感能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必然会滋生不求进取的怡然自得感。
就像清朝时期统治者的闭关锁国,相反,重视培养危机意识,则会有无穷的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推动历史车轮迅猛向前。
正如日本本是一个资源缺乏岛国,其自身条件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然而,正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时刻渗透于国民的思想意识之中,才激发了全民族的自强心,焕发出强盛的精神资源,事实证明:日本能在短短时间内,力博世界经济群雄,登上经济强国之位,这一奇迹的创造与他们高度的危机感教育密不可分。
与其相反,我国在几十年的宣传教育中,则侧重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等优越性的启蒙教育。
此种教育固然必要,却显得片面和固步自封,使人易患错觉,误以为生活在没有危机的“保险箱”里。
长此以往会产生负作用,导致思想混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30 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空前昌盛,国防科技连攀顶尖,经济腾飞民富国强。
在如此斐然的成就面前,我们应如何面对?古人云:“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告诉我们,越是在国家强盛、民众安康的今天,就越应该“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在成绩前看到差距和不足,进而产生豪迈的志气和拼搏的勇气。
当今社会,一切都在瞬息万变。
如何培养中华民族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成了国情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时代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促使人们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显著,思想活跃、求知欲强。
大众传播媒介又使得人们与外界的接触与日俱增,信息不断扩大,许多现实问题一时解释不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人们难免感到困惑和苦恼,国家奉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需要相脱节,暂时做不到的在天天讲,人们渴望听到的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信息却经常被隐藏。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事实上,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对我们国家的繁荣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应该因为今天所代表的不同观点而否认另一方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应该结合今天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来分析。
当今教育的主体集中为90、00后,我们出生时就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时代,目睹着中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给了我们直观的自豪感。
同时回顾从小到大的教育,我们从不缺乏对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认知教育,所以我们从不缺少对于民族的自豪感。
反观民族危机感,因为它往往脱离人生活的经验社会,我们对于它也就没有像自豪感那样直观,相较自豪感危机感培养也就更为深刻且不易。
由此可见危机感于教育现状的稀缺性,不足性。
所以我们更应该倡导教育培养民族危机感。
第一,更加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意识,这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进步中的问题和隐患。
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隐患。
只有培养足够的危机意识,才能迅速发现这些隐患。
培养民族危机感,不仅需要深入分析我国走过的曲折,而且需要理性、前瞻性地预测当前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
这种情绪给了我们深刻的警觉。
我们可以预见危机,从优势中找出劣势,并采取预防措施。
正如古人所说,我们知道危险并不危险。
只有看到并关注暴露出来的危险和隐患,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
相反,培养民族自豪感的训练材料只是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成就,不能有效地推广到未来。
第二,更加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关注当下人们的情感现实。
国情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注重解决国民情感中的薄弱环节,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崇尚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思想,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心态存在很多民众之中,面对许多严重威胁民族生存的国情,人民群众的危机感。
在北方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在砍伐森林破坏我们的环境。
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面对断水的威胁时,诸多的工厂还在排放着大量的污染到曾几何时清澈的河流中。
民族危机感的严重缺失正在上演着一出出个人因一时之利泱及一个种族生存的惨剧。
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
㊃108㊀㊃Business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孙圣音作者简介:孙圣音,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在读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摘㊀要: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近代先后经历了三次崛起,而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正是促使日本自逆境崛起的无形而又强大的推力㊂危机意识因日本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而产生,而其在促进日本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又使日本民族孤傲而富有侵略性㊂如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危机意识并使其为我们所用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崭新课题㊂关键词:日本;危机意识;反思一㊁日本近代三次崛起的历史演进在1863年面对强大的美国选择不战开国之后,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力量㊂而二战中的日本却在对外征战的同时也对内进行残酷剥削,战争结束之后的经济一度面临崩溃㊂但日本却马上出台了‘和平宪法“,在美国扶持开始了经济的复苏㊂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的破裂再次导致经济的长期衰退㊂但日本人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反危机政策以及体制改革,终于在21世纪初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直至今日㊂纵观日本近代三次崛起,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拥有的独特而又深刻的危机意识是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在逆境中崛起的巨大推动力量㊂二㊁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由来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做出反应,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㊂ ①由古至今,拥有危机意识的民族并不止日本一个,但却并没有哪一个像日本的那样深刻而长久;即便日本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不能消除已经根植于其民族深处的危机意识㊂而日本民族之所以拥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意识,其实与他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周边的地缘政治是分不开的㊂(一)地理环境的恶劣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恶劣的岛国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㊂首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日本长期封闭㊂国土狭长而窄小的国土使得日本任何一块陆地离海洋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60公里,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㊂而其身为岛国四面环海,在工业未发达之前对外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㊂岛国带来的支离破碎的地形与日本本身少平原的地势又使得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②㊂而这样的地形导致日本割据势力林立,国内长期得不到团结,在对外封闭的同时内部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分离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㊂其次,狭小的国土,破碎的地形导致了日本自然资源的乏善可陈㊂除了少数几种资源,如林木㊁水电等能够自给自足外,日本其他大多数资源都不得不从外部调入,甚至包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而这种情况也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愈发严重㊂再次,特殊的地理位置带还使日本频发天灾㊂日本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的同时又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样的巧合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遭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㊂而除了地震之外,台风㊁火山以及暴雨(雪)等自然灾害也在无时无刻侵害着日本㊂(二)地缘政治的压力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自古以来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大有关联㊂首先,在文化形成早期,日本与其周围发达文明的交往和比较使其倍感压力㊂当时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㊁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强大的古文明国度,而日本本身的文明又因本国所处的不利地形发展缓慢,完全无法与这些强国相比,由此也带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也使其在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㊂其次,与他国的直接战争也加剧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㊂大和时代,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㊂这次战役被称为白村江战役,而日本的惨败迫使其退守本土,900余年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㊂③之后,忽必烈率领元军于13世纪后期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虽均因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而以失败收场,但野蛮而残忍的蒙古人仍给日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㊂而在日本1853年在欧美列强的强迫下被迫打开国门后,更是先后签订了涉及将近20个国家包括通商㊁关税㊁领事裁判权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㊂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周边国家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民族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 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三㊁危机意识对日本的影响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反映㊂ ④纵观日本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我们可看出日本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起伏,而深植于日本国民意识中的危机意识,无疑刺激了日本民族为自身强大而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和抉择,进而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㊂(一)危机意识化为了日本民族发展的动力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富有改革创新㊁精益求精的精神㊂在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日本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动力㊂日本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改革,即圣德太子改革㊁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㊂前两次改革都是以中国隋唐两朝的律令为蓝本,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转变㊂而近代的明治维新则是日本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遍访欧美12国,求知识于世界,终使日本从一个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的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为日本国力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二)危机意识加深了日本孤傲的民族性格日本地域的狭小㊁资源的匮乏以及与邻国充满恩怨的关系,使日本民族在拥有强烈民族感的同时又深刻意识到其民族的脆弱性㊂这种矛盾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个人对集体极端负责的民族心理,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反过来也促使了日本人产生了一种过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即把人类分为 我们 和 他们 两类,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㊂⑤虽然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有利于催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发挥到极致却也养成日本人孤傲㊁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㊂因此,日本的经济成就虽然被世界所羡慕,但日本民族却很难获得其他民族的爱戴和尊敬,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影响力㊂(三)危机意识催化了日本民族的侵略性恶劣的岛国地理环境,频发的天灾与匮乏的资源使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他们在积极向外国学习的同时却又对邻国广阔的大陆㊁丰富的资源与财富充满渴望,在借鉴了同为岛国的英国的经验后,日本人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㊂但出于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人更害怕被人入侵本国领土㊂不管是德川幕府时代,还是近代,日本人对外侵略总有 自卫 的理由,声称 进入 邻国是保卫日本的安全⑥㊂今天日本右翼为战争史翻案提出 自卫战争史观 也是如此㊂这不得不说是日本人在强烈危机意识下的一种应激表现,但也凸显出日本民族在危机意识刺激下滋生的侵略属性㊂甚至这样的危机意识还使得今天的日本对邻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在渲染 中国威胁 的同时还构筑 对华包围圈 ,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友好发展㊂四㊁反思古语有云: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㊂ 日本可谓是真正生于忧患并长于忧患之中,居安思危几乎成为日本民族的本能㊂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推动日本崛起的同时,却又对其产生了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㊂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在面对危机意识时,却有着不同的表现㊂与日本人的 神经质 相比,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忧患意识Business㊃109㊀㊃的民族㊂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乏关于危机的思想理念,比如老子‘道德经“关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辩证思想以及唐代‘贞观政要“指出的: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等等,都表达了古人超前的危机防范意识㊂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还是缺乏忧患意识㊂反观历史,传统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也未在中国的思维习惯扎根㊂历经诸多战争与灾难的中国人对于种种危机几乎已经熟视无睹,近乎麻木,因此才有近代以来诸多深感忧患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奔走呼号,力图唤醒民众㊂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我国 自秦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被高山峻岭和大漠海洋阻隔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因地理条件限制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意识不到世界多种异质变化与中原文明并存的客观现实,因此缺乏历史紧迫感;同时由于内陆农业文明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与凝聚性,故缺乏向外发展的内在动力㊂ 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㊂比如加强宏观调控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㊁完善社会保障以及伸张社会正义等等㊂当然仅仅正视矛盾还不够,适时制定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㊁稳定发展㊂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在新时代下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改变,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创新,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国际社会之中㊂(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注释:①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②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③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OL]http:///s/blog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④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⑤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⑥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 /OL], /view /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⑦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⑧㊀陈奉林.近代日中民族危机意识的比较与思索[J].外国问题研究,1993(3).参考文献:[1]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2]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3]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4]㊀孟晓旭.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J].当代世界,2012(6).[5]㊀应俊.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㊀[日]森岛通夫.透视日本:兴与衰的怪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9-20.[8]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OL],http://wenku./view/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9]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 /OL] /s /blog 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下接第116页)四㊁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标准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与西安市商业体系发展密切相关㊂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一种高端复合化的类型,依据‘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 2020)“,西安市商业体系分为三级商业服务网:表1㊀西安市商业网级别级别内容一级商业服务网中心商业区二级商业服务网区域商业中心㊁二环商业带㊁三环商业带㊁卫星城商业圈三级商业服务网市区商业中心㊁城镇商业区㊀㊀同时,根据商业分级设置的标准,在市级商业中心㊁区域商业中心㊁新城商业中心可以设置商业综合体㊂并将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划分:城市级㊁片区级㊂(一)城市级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㊂项目一般选址于城市级别的中心区地带,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㊂是西安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核心服务人口为内城区与中距离郊区(半小时车程内)居民与办公工作人员㊁旅游者㊂(二)片区级综合体:建筑面积在10-50万平方米㊂项目一般选址于片区级别的中心区地带,主要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客流,吸引区域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㊂五㊁商业综合体的布局规划(一)规划原则1㊁合理性原则 基于合理的商区结构,考虑到周围市民的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明确的服务对象㊂2㊁市场化原则 基于商业主要为市场行为,通过合理的规划,引导商业服务设施符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多方共赢㊂3㊁国际化原则 满足本地居民的使用,体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提供便利旅游服务设施㊂4㊁特色化原则 引导其差异化发展,避免形成恶性竞争,突出城市的个性与特色㊂(二)选址的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前提下,商业综合体要达到高效运营,必须满足:商区服务人口ˑ人均消费需求ȡ营业额的门槛规律,这就需要其所在区域提供:1㊁足够的服务人群;2㊁服务人口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考虑,第一,区位中心性原则,选址应位于城市中心㊁副中心㊁组团中心及特色中心;第二,商业原则 服务商区原则,选址应位于未来人口集中的合理商区中心;第三,交通原则,考虑其便捷性,优先考虑新建交通枢纽型综合站场(铁路站㊁主要轨道交通站㊁长途客运中心㊁旅游集散中心㊁公交换乘枢纽),以保障大量人流往来的方便㊂第四,功能原则 集聚性,都市产业功能集聚区,如科研㊁办公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㊂这类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度集聚,对功能复合要求高㊂(三)布局规划在西安市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诸多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及布局,在西安板块经济㊁城市交通发展㊁商业发展的分析基础上,预测2020年,规划共布局47个商业综合体㊂其中近期布局26个商业综合体,远期布局21个商业综合体㊂(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考文献:[1]㊀李晓刚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 以厦门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12期[2]㊀王宁杭州城市综合体发展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2009年第2期[3]㊀李蕾开放下的聚合_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6期[4]㊀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民族危机和民族意识觉醒 - 最终版
民族危机和民族意识觉醒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促使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从19世纪以来,中国经受了多次的民族危机,正是这一次次的危机使得中国人认识到了思想变更的重要性!近代中华民族危机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相互伴随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造成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不断地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并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危机的认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治者,帝国主义列强的残忍的铁蹄踏上中国,战争失败了,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但是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并没有很大地刺激到所有人民,所以只是少数人有民族觉醒意识。
但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戊戌政变历经百日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维新派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这运动中继续的壮大蔓延着。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到来。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不说的浓重一笔,它不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由于辛亥革命,“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出现了,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民族危机意识觉醒的推动剂。
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同时也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新思想的重要性。
[精品]【资料】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
[精品]【资料】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是指爱国主义的重要因素,因本民族具有优良的品格和优良传统而感到光荣的心理。
它的主体始终是各个社会里的人民群众,因而和剥削阶级宣扬的民族主义意识有着原则区别。
其内容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自豪感作为一定民族的共同心理倾向,必须遵循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它源于中国富饶辽阔的疆土,悠久的历史,勤劳的人民,灿烂的文化,世代相传的民族美德。
这种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心理保证。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豪感,克服民族自卑感。
【民族自豪感缺失的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军事国防力量显著增强,国际政治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按道理我们应该对此感到非常自豪才对,然而为什么当代的国人对此却普遍缺乏自豪感,甚至对目前社会环境普遍缺乏认同感。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国家大环境来说,国家搞奥运、搞世博、搞亚运等大型国际活动。
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国家搞基础建设,搞高铁,搞高速公路,努力发展经济,增加GDP,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国家搞嫦娥、搞天宫,搞航母,这对促进国家航天航空科技进步,巩固和加强军事国防力量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为什么这么长脸的事情都提不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国家的这些政府行为不看好,不买账,甚至不支持,公开反对,为什么当代国人表现出普遍没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我想说,这里面是有他的深层次的原因的。
那就是:我们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和我们政府所关心的话题基本是不搭边的。
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事情,无非就是:物价高、房价高、收入低、看病难、读书贵。
而政府最关心的则是:国家战略,国际声望,国家经济发展,GDP增长速度,国防军备建设,国内维稳。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探析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探析在当今世界多元共存的大环境中,各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民族危机难免会出现。
面对这一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自救之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民族危机自救之策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深入了解民族危机的根源要想解决民族危机,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危机的根源。
危机往往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激烈的经济竞争等因素造成。
只有全面了解危机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倡导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危机面前,我们不应该采取针锋相对的对抗态度,而应该倡导和谐共处的理念。
各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强调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可能性。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合作,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族和谐。
三、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教育和文化交流是解决民族危机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可以提高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偏见的产生。
四、建立多元共治的机制在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共治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这意味着各民族具有平等参与决策的权利,并且能够共同制定公正合理的政策。
只有通过多元共治,才能够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公正。
五、加强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民族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配不公。
因此,加强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是解决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公平的经济制度和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各民族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减少贫富差距和民族间的经济鸿沟。
六、倡导平等的法治环境法律和法治环境的建设对于解决民族危机至关重要。
只有在平等的法治环境下,各民族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才能够得到公正的解决。
因此,倡导平等的法治环境是解决民族危机的必然选择。
七、加强国际合作与外交交流在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中,国际合作和外交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各国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智慧,共同应对民族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新化十二中肖凯文
朋友,当你听到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的心灵还震撼吗?一遍又一遍响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又涌现何感想呢?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战争年代,她是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抗争的冲锋号角;在和平年代,她应是警醒人民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危机意识的长鸣警钟。
那我们有民族危机意识吗?我们的民族危机意识是不是很强烈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稍有民族危机意识的朋友不会忘记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内蒙古举行的那次草原探险夏令营。
也是在那时,日本人公开对我们说,我们这代孩子不是他们的对手。
孙云晓先生据此写出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该文一经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
社会各界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培养孩子的失误。
20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可以雄胜于地球了呢?先看一则报道,我国某地区学生平均肺活量只有韩国同龄孩子的60%,相当于少了一叶肺;我国孩子近视率世界最高;肥胖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成人病”提前出现;某省城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标准平均矮了3厘米。
一般人把
问题的症结归结于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了体育课,没有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无疑,这很有道理。
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好端端的一个品牌,突然间出问题了。
当下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差,一些商家迎合孩子的口味,放肆开发垃圾食品。
饮食不安全的食品,犹如吸毒,孩子的身体在一步一步吞噬,甚至断送生命。
有人形象地把身体健康看做“1”,其余的都是“1”后面的“零”。
“1”没了,后面的“零”就不能体现“十倍、百倍、千倍……”的价值。
我们的孩子,还有一个更危险的信号,就是诚信的缺失。
就拿高考来说吧,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考中进行了身份证查验、电子监控和手机屏蔽,武装到这种程度,可总是还有舞弊现象发生。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消极的做法。
诚信是做人的起码资格,只有我们的骨子里是诚信的,才能经得起各种利欲的考验。
当前社会“搞得赢的为大哥”、“骗到手的为高手”等不公正不诚信的事情大有市场,一些家长和教师也缺失诚信,这样要孩子们诚信是很难的,孩子们不劳而获怕吃苦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国家的前途命运受到严峻考验。
利用高科技舞弊,已经波及到了中考,特别更可怕的是,监考老师抓到搞舞弊的考生,他们一点不脸红,没有半点羞愧感,只怪自己运气不好。
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问题了吗?试想,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把钻研舞弊的精神和智慧用到我们的工作与学习上,哪有学习难关不能攻破?哪有诺贝尔奖还遥遥无期?
我们在喊,在报道我国犯罪低龄化的比率在不断升高,但对为什
么出现犯罪低龄化的问题探讨较少。
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政府在孩子滑向犯罪边缘的时候没有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我们政府还没有完全履行好法律责任,基本上没有设置这样的学校,倒有一些民办的,但高昂的费用让家长望而却步;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没有履行好社会和家庭应承担的责任;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无可奈何的时候,一般采取劝退的办法。
这些问题孩子流落到社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犯罪低龄化就不难解释了。
一代代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西方反华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们实施和平演变的美梦,我们必须增强民族危机的紧迫感、使命感。
也许,笔者是杞人忧天,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肯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