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课题分类与整理(2)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学生在田野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根据前边自己学的象形统计图来分类。
追问:春天到了,小朋友们都来到了野外玩,你们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类吗?第一种情况分类:踢球的小朋友:()跳绳的小朋友:()放风筝的小朋友:()第二种情况分类:332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回忆前边学习的象形统计图,然后通过提问,吸引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男生:()女生:()追问: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统计的数据看起来更加的清楚和明白吗?8 1讲授新课(二)分类与整理1.给下列图片中的人分类春光明媚,许多人来到野外游玩。
提问:人真多呀,我们怎样才能分成两组做游戏呢?提示:通过提问,让学生思索分类的方法。
(1)小朋友们,你们想用哪些方法分类呢?(2)按性别分(按男女分)男:()女:()让学生先从最熟悉的象形分类法区分。
追问:还可以怎样来统计呢?性别男女人数小结:像这样统计的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提示:通过由熟悉的象形统计图开始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最后引出“统计表”这个概念给学生。
(3)按大小分(按大人、小孩分)按性别分;按大人、孩子分666 6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形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讲解的分类与整理,通过帮助学生学习给春游的人分类,学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分类并让学生认识统计表。
让学生用学过的象形统计图来进行分类由易而引出新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说一说你是 怎样整理自己的 书包和房间的?
分成两组做游戏, 可以怎样分?
按大人和小孩分
按男、女分
按大人和小孩分
大人 小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数 8
4
按男、女分
男女
人数 6
6
按大人、孩子分
大人 孩子
人数 8 4
按男、女分
男女
人数 6 6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归纳总结
在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 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无 论怎么分,每种标准下分类结果 的计数之和都是相同的。
还可以怎样分?
左右
人数 6 6
爸爸 妈妈 孩子
人数 4
44
1.如果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人数
女生
男生
2.
(1)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 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只数
3
6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 有哪些收获呢?
xì xīn fēn yi fēn tián yi tián
细 心 分 一 分, 填 一 填。
片数 5 3 6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2,完成P28“做一做”,P31“练习七”第5题。
▶教学目标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揭示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主题图。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分类标准。
也许学生说到的不止这两种标准,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组以及按男、女分组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校年级一年级上课时间科目数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课时—总课时2-2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教学准备导学流程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1、导(导课题、目标)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2、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分图形(第30页第4题)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3、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人数:8 4 6 6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3.2分类与整理(2)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习使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如使用不同颜色或图形的图形来表示不同类别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实物模型、卡片、图示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物,如不同颜色、形状的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对这些玩具进行分类。
2. 讲解例题:我会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分类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和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请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
答案:根据给定的物体,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颜色、形状等,并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
2. 请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应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并尝试进行实际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第 2 课时分类与整理( 2)课题分类与整理( 2)课型新讲课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术。
在教课中,充足尊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供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题目中的人进行分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说明2.关注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在教课中,鼓舞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在合作中共享思虑的成就,扬长避短,共同领会集作学习的乐趣,培育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1.能按不一样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2.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守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以下问题。
3.初步培育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要点按不一样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能自制统计表。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直尺。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课件出示:把以下图形分类,并统计出每个图形各有几个。
一、复习简单的分类,导入新课。
(5 分钟)2.这节课我们将持续学习相关分类的知识。
1.出示课件教材第28 页例 2二、自选情境图。
察看并获得数学信息。
分类标2.认识要解决的问题。
准,感悟3.自主选择分组方法,并表现分类的分组结果。
实质意4.比较分组的结果,领会分组义。
( 20的实质意义。
分钟)思虑:哪一种分组方法合适开1.察看图片,思虑这些图形能够按什么标准分类,并按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数。
预设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知识充满期望。
1.经过察看情境图获得以下数学信息:图上有 4 个家庭,每个家庭包含爸爸、妈妈和孩子,有的家庭是男孩,有的家庭是女孩。
2.经过数学小精灵的话能够看出:这些人要分两组做游戏,要解决的是怎样分组的问题。
3.独立思虑或与小构成员合作,根1.分一分。
生活用品(①⑥⑨)学惯用品(②③⑧)体育用品(④⑤⑦⑩)2.把这些纽扣分红两组,可以如何分?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情景导入】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一大一小的两个杯子,一大一小的两个球。
师:这些东西可以怎样分类呢?生1:我按大小分:大盒子、大杯子、大球是一类,小盒子、小杯子、小球是另一类。
生2:我按形状分:两个盒子是一类,两个杯子是一类,两个球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用途分:盒子和杯子是能装东西的,球是不能装东西的。
……2.揭示课题:同学们按照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不同的标准给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
那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这些结果可以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生1: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分一组,小孩分一组。
生2:按男、女分:男的分一组,女的分一组。
生3:按高矮分:高的分一组,矮的分一组。
生4:按左右分:左边的两家人分一组,右边的两家人分一组。
……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1)引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把这些人可以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高矮分,按左右位置分……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会相同吗?生:不相同。
师:那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呢?生1:用文字。
生2:用图形。
生3:用数字。
生4:用表格。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
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最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数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二)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标准,培养学生灵活的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分类卡片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分类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家庭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每组发放一份分类卡片和实物。
引导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等。
每组完成分类后,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组的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分类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二)1. 分类的意义2. 分类的标准3. 灵活分类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或家庭环境,找出可以分类的物品,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尝试举例说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
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球、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彩球,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 讲解例题: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任务。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类与整理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类的定义、分类的方法和分类后的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类和观察,得出不同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这是因为分类与整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2)》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对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分类现象。
他们对分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中学习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类卡片、实物、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些相同的物品,如图片、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超市商品的分类、图书的分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图片、玩具等,让学生自由地按要求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师在旁边引导,让学生表达自己分类的理由。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类游戏,如“分类接力赛”、“分类大比拼”等。
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分类的过程,巩固分类的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类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如:“把这些图片按照颜色分类”、“把这个玩具箱里的玩具按照形状分类”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主题是“分类与整理”(第二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意义。
教材中,我们将学习第37页至第3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物体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独立进行物体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如玩具、书本等,以及一些分类标签。
孩子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分类结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我会把一些玩具、书本和其他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观察并告诉我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我会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例如,我会把玩具分为“车子”和“动物”两类,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逐一检查孩子们的作品,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我会写上“分类与整理”四个大字,并在下面列出我们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分类游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教案分享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它们分别是:实践情景引入、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时,我通过放置一些玩具、书本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告诉我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并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2.让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分类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小红、丫丫、聪聪和小亮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做亲子活动,你们看,他们来了。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师:他们要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应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与整理(2)。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教学例2。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组的?学生可能会说按男、女进行分组,也可能按大人和孩子进行分组,也有可能出现其他标准。
学生的分组标准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教师按照学生的分类标准,出示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统计进行呈现。
指名回答,把表格填写完整。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组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加深理解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组,会出现不同的标准,教师应适当引导。
小结:在分类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相同,分类结果相同;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但无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都有一个量是不变的,那就是总数。
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进行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五、拓展提升(1)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填写下表。
乐器文具帽子数量 3 3 4(2)观察上表,你知道了什么?示例:乐器和文具各有3个,帽子有4个。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示例:一共有多少个物品?3+3+4=10(个)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七第4题。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二)》示范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和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2.使学生能够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总数不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你们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只要说出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一)讨论分类标准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游玩,他们打算分成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组呢?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以及按男、女分比较合适。
(二)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1.按大人和孩子分师:首先我们按大人和孩子分,大家来分一分,数一数吧!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类结果?学生可能有多种呈现方式,教师重点展示用文字呈现分类结果(例1的第三种呈现方式)与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两种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统计表,教师可在学生文字呈现方式的基础上画上线,把单位统一写在前面,变成简单的统计表。
(1)用文字呈现分类结果。
先写出大人和孩子,再确定相应的人数。
(2)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师:这种呈现方式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白:第一行表示分类标准,也就是把这些家庭成员分成了大人、孩子两类,第二行记录的是人数,大人有8人,孩子有6人。
分类与整理(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顺序数的概念及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掌握顺序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在书写时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3.能够运用顺序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顺序数的定义和概念。
2.数学技能:顺序数的读法和写法,书写规范和美观。
3.数学方法:运用顺序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应用: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顺序数的定义、概念、读法和书写规范。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1.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书写顺序数时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以课件形式呈现一组假设的数字排列,要求学生从小到大排序,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 自主探究学生首先根据黑板上的数字排列,手工制作数字牌。
然后,学生讨论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排序,记录学习过程并交给教师。
3. 讲解新知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解释顺序数的概念和定义,并且进行数学符号和读法的演示。
2.教师进行顺序数的书写规范和美观的讲解,并提供练习题进行实操。
3.教师继续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通过示例实际操作。
4.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口算和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加深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书写规范的题目,并让学生在书写中注意规范和美观。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日常表现、练习及考试的表现进行取得成绩的评价。
2. 评价标准1.日常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练习和作业,按时提交作业,上课听讲、认真思考。
2.练习及考试:正确掌握顺序数的读写规范和应用方法,融会贯通,掌握优秀的口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3. 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2. 学生在分类时如何判断分组的方式,以及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
四、教学过程:1. 接纳与引入教师首先会询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并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操作与讨论然后,教师会将教室的物品拿出来,告诉学生这些物品需要按照某种方式分类组合。
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呈现了分类的结果。
接着,教师请学生自行分类素材,将同类物品归为一堆。
在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看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用途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3. 板书与归纳在学生讨论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演示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类。
教师会将分类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进行讲解。
4. 提高与实践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教室内其他物品,根据分类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旁观学生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补充差异、理清思路,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在分类之前,教师会使用教室内的物品来为学生进行分类方法的演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 合作学习法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相互讨论和交流,帮助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分类能力。
六、教学参考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2)》第2课时。
七、教学评价:该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与演示,让学生学会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方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教材《分类与整理》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学习内容分类与整理(二)课时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撰写人p28 页的内容及练习七3、4xx题。
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学习目标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准备分类的结果。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用小黑板先分别写出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建议一、引言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建议三、学法指导:1、认真看 28 页情景图,重点看小精灵的话。
2、动手分一分:先想一想怎样分,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最后动手分一分,并填表大人孩子男女人数人数四、先学(四分钟)1、先看:4 位小朋友和家人做游戏。
如果分成两组游戏,可以怎样分?2、思考、交流,动手分一分,填表。
3、思考还可以怎样分?五、后教:1、汇报各小组分类的结果。
2、交流分类的方法中各自的想法。
①、按大人小孩分②、按男女分③、其它的想法3、观察以上的分类方法,哪一种最简单又清楚明白。
你喜欢哪一种?(学生多说,教师作点拨。
)4、总结:(在老师点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统计的结果不同。
用统计表表示分数的结果简单清楚。
六、当堂训练:1、p28 页“做一做”。
(先独立做,后交流)2、p30 页第 3 题。
按单一标准分类,计数时容易数错,可作一些指导。
如:同一类用同一种符号。
3、p30 页第 4 题。
(题目较难,应作适当引导)①按给定标准涂色。
(要看清图)②把图形分成两类。
(有难度,可先指导学生说出你准备分为哪两类再动手)③根据分类计数提出问题也有难度,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应多引导和表扬。
七、进行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用统计表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学习过程教学修改建议课后小结板书 :分类整理(二)板1、按大人、小孩分2、按男女分书大人小孩男女设计人数人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
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