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的一种发展观念和方法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理论,从而使之成为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发展,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最后,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全面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前进。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化解中国社会发展矛盾和推动社会稳定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社会分配问题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稳健、有序,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和指导意义,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观”是指对某个问题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正确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摘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一种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硬道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
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学发展
观强调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后,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发展全局,强调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有利于我国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冷溶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出版了。
结合对这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
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
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原因及重要启示
2 1 年 7月 01
任何先进科学的理论都源于实践, 指导实践, 并 随着实践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就是创新理 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不断创新取得的最新理论
情况显露出我们以前较重经济发展 , 而忽视了民生、 社会发展, 包括 医疗、 会保 障、 会救助、 社 社 社会救 济。20 03年下半年、 温家宝总理代表 中央在抗非典 的总结大会上指出 , 抗非典最重要的启示 , 就是必须 坚持统筹兼顾 , 必须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 坚持 以人为本 , 提高人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和健康 水平 , 必须坚持人 与社会 和谐相处 , 实现 可持续发 展, 即四个必须 , 最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 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20 年 l 03 0月召开 的中 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 正式提 出了科学发展观 , 并把它 的基本内涵概括 为 “ 坚持 以人为本 , 立全面 、 树 协
脚乱 , 北京是 中国首都 , 口 10 万人 , 人 30 但没有一所
谐与全面进步 。正是在这样 的理念指导下 , 中共 《
应急传染病的医院, 随后才在小汤山建 了一所 , 这一
收稿 日期 :0 1D .1 2 1 J40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作者简介 : 马玉兰 (97 ) 女, 16 一 。 四川冕宁县委党校讲 师。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建设 。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讲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及意义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观念,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进步水平。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1、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⑴由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⑵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矛盾问题,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统一协调问题等,都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尖锐,社会各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2、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基本步入小康社会,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3、总结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4、应对“非典”危机的斗争“抗击非典斗争经了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
”5、观察世界大势、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外发展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针。
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全面部署和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创新,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既要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持续发展还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要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进行协调与平衡,使各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旨在避免区域的发展差距和城乡的差距增大,实现全国全面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确保了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平衡,提高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号召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科学发展观发展历程
科学发展观发展历程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形成1.1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社会矛盾等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首次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提出,并在2007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1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2.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2.3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处理好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效应。
2.4 依法治国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成果3.1 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2 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
中国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推动了社会和谐进步。
3.3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中国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3.4 全球合作科学发展观强调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展望4.1 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
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创新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它揭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世界观;方法论;意义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指导思想,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伟大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也有其自身的理论来源。
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直接的理论来源。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要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首先我们得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新一代领导人关于发展的本质和核心、目的和要求的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完整思想体系,只有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观念是在的,却制约着人的外在言行。
人们对事情看法不同,所采取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在观念不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理论意义所在。
观念就是人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发展观,使得人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方法,发展评价、发展模式的取舍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相应的采取对应发展道路。
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时候,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我们有科学发展的条件,另一个就是我们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此后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把它明确作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以与对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现代化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
实现了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这是个历史性跨越。
小平:三步走战略:1987年,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l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康水平的16项标准:(1)GDP人均800美元,(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3)农民纯收入1200元,(4)住房城镇人均12平方,(5)住房农村砖木结构人均15平方,(6)日摄入蛋白质75克,(7)农村通公路比重达85%,(8)恩格尔系数达到50%,(9)成人识字率85%,(10)人寿均70岁,(11)新生婴儿死亡率3.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1%,(13)电视机普与率100%,(14)森林覆盖率15%,(15)城市人均铺路面积8平方,(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100%。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发展、发展观内涵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哲学角度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它的提出,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是党关于发展思想的智慧和结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标签: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内涵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来的。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崭新阶段。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
以人为本就是首先需要了解人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摒弃把经济增长指标作为唯一恒量尺度,倡导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它要求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目的,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永续性。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时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最新版)目录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内涵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3.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作用4.如何更好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形成的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发展的一系列理念和观点。
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发展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到强调“以人为本”,再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跨越,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更好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研究我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现途径。
三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确保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总之,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旨在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它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协调发展强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等;在社会发展中,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利益,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民至上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
人民至上强调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至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中国的发展更加科学、均衡、可持续,使中国的发展更加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必将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2.全面发展观。
3.协调发展观。
4.可持续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是我们党治国理
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科学发展观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3.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5.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答:第一、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第二、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几者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1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什么、为什么)14、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第二、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三、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重要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成功之源、胜利之源。
本文讨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气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实践基础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背景之一,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好城乡差别问题、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2003年春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抗击非典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促使我们对发展问题给予认真的思考。
背景之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经验全面、深入的总结。
背景之三,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关键的发展阶段。
党中央在这个时候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着重把握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就是四句话: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三大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本质要求的体现,在新世纪新阶段融进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心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
◆尊重保护人权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
以人为本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经济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则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以“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加快发展,到以“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管理科学、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铁路和谐建设,再到实现铁路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
全面发展,铁路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步伐越来越坚实。
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最基本的经验是:全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从世情、国情和路情
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铁路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到2012年,我国铁路将发生历史性变化,发达完善铁路网初具规模,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基本消除。
实现加快发展
◆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倍加珍惜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落实好加快铁路发
展的各项任务,千方百计的维护有利于加快铁路发展的良好环境。
◆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铁路在经济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承担起
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实现创新发展
◆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必须加大铁路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
◆必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实施人才战略
实现集约发展
◆必须深入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把既有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必须大力增强铁路经营管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
安全
实现安全发展
◆必须确保高速条件下运输的绝对安全
◆必须大力推进“优化站段安全管理体制、自控型班组建设、主要行车工种队伍建设”三
大安全基础建设工程
实现全面发展
◆必须加强铁路的民主法制建设
◆必须加强铁路系统的文化建设
◆必须进一步的解决好职工的“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根
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