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20200522063132)
幸福 心理教案
幸福心理教案教案主题:幸福心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幸福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幸福感。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幸福的概念(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2. 介绍幸福的含义,包括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
第二步:幸福的重要性(10分钟)1. 分享幸福对个体健康、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幸福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步: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指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2. 引导学生重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3. 教授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处理困难和挫折;4. 分享追求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追求梦想。
第四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10分钟)1. 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提高幸福感的经验和方法;2. 鼓励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3. 提供学生自查表或问卷,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幸福感并制定改进计划。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展望学生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幸福的概念和分享经验,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和经验;3. 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幸福感和困扰幸福感的因素。
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并写一份反思报告;2. 课堂回顾: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或讨论;3. 反馈调查: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获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学资源:1. 幸福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料;2. 幸福感测量量表(可用于学生自查和评估);3. 活动准备:课件、白板、笔记本等。
拓展活动:1. 安排学生进行幸福感调查和研究,收集幸福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2. 组织学生开展幸福感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分享幸福的经验和感悟;3. 邀请专家或心理学教师来校开展幸福心理学讲座,深入探讨幸福的含义和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 3课时第二章 2课时第三章 3.5课时第四章 2.5课时第五章 3.5课时第六章 3.5课时第七章 2课时第八章 3课时第九章 3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课时) 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幸福的理论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 (2课时) 教学内容: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2.认识增强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生理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2.1.2 内啡肽第二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第三节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2.3.1 运动第四节反思生理局限2.4.1 多多益善VS稳定适量2.4.2 外在的技术手段VS内在的心灵修炼2.4.3 欲望VS幸福第五节超越生理极限(一)生活在现在只有现在的时间是你真正可以把握的。
(二)生活在这里(三)停止猜想,面向实际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造成的。
(四)暂停思考,多去感受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在思考基础上的“感受”,感受是思考的基础,感受将调整、丰富你的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方法和建议。
3. 学会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第二节:心理健康维护方法1. 心理平衡与调节2. 情绪管理技巧3. 人际交往与沟通4. 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第三节:心理调适技巧1. 自我认知与接纳2. 自我暗示与积极心态3. 放松训练与冥想4. 心理咨询与求助第四节:心理障碍与预防1. 常见心理障碍类型及表现2. 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影响3. 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第五节:心理素质培养1. 心理素质的内涵与作用2. 心理素质的提升途径3. 心理素质培养实践活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心理案例,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锻炼法:组织心理素质培养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练习与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及课后作业的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讨论报告质量。
4. 心理素质提升展示:学生参与心理素质培养活动的表现。
六、第六节: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1. 心理疾病的定义与分类2. 心理疾病的症状与诊断3. 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与康复途径4. 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与支持七、第七节:心理危机干预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类型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方法3. 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4.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证案例分析八、第八节:特殊群体心理健康1. 特殊群体(如残疾、少数民族等)的心理特点2.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影响3.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支持与援助策略4.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讨论九、第九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与目标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3. 心理咨询的定义与流程4.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案例分析十、第十节:心理健康促进策略1. 心理健康促进的意义与目标2. 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与途径3. 心理健康促进实证研究案例4.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与实施十一、心理健康课程总结与展望1. 课程学习总结2. 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成果展示3. 心理健康未来发展展望4. 课程反馈与评价十二、心理测试与评估1. 心理测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常见心理测试工具介绍3. 心理测试与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4. 心理测试与评估案例分析十三、心理辅导与咨询技巧1.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咨询技巧与沟通策略3. 心理辅导与咨询案例分析4. 心理辅导与咨询技能训练十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与推广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4.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十五、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与法规1. 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概述2. 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与标准3. 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案例分析十一、第十一节: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1. 心理韧性的概念与重要性2. 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与技巧3.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与实践十二、第十二节: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1. 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职业选择与心理健康3. 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4. 职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十三、第十三节:婚恋与心理健康1. 婚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恋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3. 婚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4. 婚恋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十四、第十四节:压力管理1. 压力的定义与分类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压力管理的策略与方法4. 压力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五、第十五节: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创新2. 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发展趋势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 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幸福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幸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幸福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幸福的构成要素;3. 培养积极的心态,努力追求幸福;4. 学会解决幸福感下降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幸福的构成要素:物质满足、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自我实现;3. 积极心态的培养:乐观、感恩、自信、适应力;4. 幸福感下降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讨论让学生了解幸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展示:向学生介绍幸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幸福的构成要素,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教师点拨:总结小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5. 个案分析:通过讨论一个具体个案,让学生理解幸福感下降的原因。
6. 解决方法探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个案中幸福感下降问题的方法。
7. 情景演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应用解决方法。
8. 教学总结:总结幸福的重要性和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认为的幸福构成要素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个案分析理解:检查学生对个案分析的理解程度。
3. 解决方法探究:检查学生对解决方法的探究程度。
4. 情景演练表现:观察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
5. 作文评分:评估学生对幸福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展示:幸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2.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幸福构成要素的问题;3. 个案分析材料:描述一个个案的情景描述;4. 角色扮演情景卡片:描写具体情景的角色扮演卡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幸福感调查,了解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水平。
2. 邀请心理学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幸福的概念和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3. 设计幸福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作幸福故事来展示他们对幸福的理解。
以上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幸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培养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职业等方面的关系2.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探讨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介绍心理问题的症状和表现3.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讨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应对策略,如寻求支持、积极应对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策略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 压力管理•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探讨压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5. 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分析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如愤怒、焦虑、沮丧等•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表达和调节方式•提供实际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练习和讨论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导入: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讲解。
第二课时: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
2.教师讲解:讲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并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心理问题的症状和表现。
4.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心理问题的理解。
第三课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与标准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联性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分享小组讨论与互动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大学生的情感管理与压力应对2.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挑战掌握情感管理的基本策略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2.2 教学内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挑战情感管理的基本策略压力识别与评估应对压力的方法与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情感管理练习与分享压力应对技巧的演示与实践2.4 教学评估情感管理练习的参与度压力应对技巧的实际应用个人反思报告第三章: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尊建立3.1 教学目标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自我认知的基本方法学会建立健康自尊的策略3.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自我认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自尊的定义与重要性建立健康自尊的策略与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自我认知练习与分享自尊建立的活动与讨论3.4 教学评估自我认知练习的参与度与反馈自尊建立活动的效果与反思个人自尊评估报告第四章:大学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与挑战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学会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4.2 教学内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与挑战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与步骤4.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实践练习4.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的参与度与表现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与反馈个人人际关系评估报告第五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5.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方法学会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5.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措施5.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心理健康维护的练习与分享心理健康促进的活动与讨论5.4 教学评估心理健康维护练习的参与度与反馈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与反思个人心理健康评估报告第六章:心理资本与幸福感提升6.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资本的概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掌握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心理资本的培养方法学会运用心理资本提升个人幸福感6.2 教学内容心理资本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心理资本与幸福感的关联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希望的培养与实现乐观态度的培养与维持韧性的培养与应对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心理资本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分析自我效能训练与分享小组讨论与心理资本提升计划的设计6.4 教学评估心理资本评估工具的完成情况与反馈自我效能训练的参与度与效果心理资本提升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时间管理与人际效能7.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有效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提高人际效能以优化人际关系7.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概念与原则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人际效能的定义与重要性提高人际效能的策略与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时间管理练习与分享人际效能情景模拟与讨论7.4 教学评估时间管理练习的参与度与效果人际效能情景模拟的表现与反馈个人时间管理与人际效能评估报告第八章:职业规划与生涯决策8.1 教学目标理解职业规划与生涯决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学会做出明智生涯决策的策略8.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概念与重要性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生涯决策的原则与策略探索个人职业兴趣与价值观8.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职业规划工具的使用与分析生涯决策练习与讨论8.4 教学评估职业规划工具的完成情况与反馈生涯决策练习的参与度与效果个人职业规划与生涯决策评估报告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与支持系统9.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与步骤学会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9.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类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与步骤心理危机支持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心理急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与讨论心理急救技能的演示与练习9.4 教学评估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与反馈心理急救技能的练习与反馈个人心理危机干预计划的设计第十章:心理健康促进的校园环境10.1 教学目标理解校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创建心理健康友好校园环境的策略学会参与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活动10.2 教学内容校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友好校园环境的特征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参与与倡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心理健康友好校园环境案例分析与讨论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规划与实践10.4 教学评估心理健康友好校园环境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与反馈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规划与实施情况个人参与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报告与反思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门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的课程教案,包含十个章节。
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心理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3.心理调适方法:讲解心理调适的基本原理,介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积极思考等实用技巧。
4.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设定合理目标,规划人生道路。
5.人际沟通与交往: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有效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心理健康维护:介绍心理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心理调适经验,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调适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4.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
5.实践操作:布置心理调适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四、教学安排1.课时:共1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共计8个主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操作成果等。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理测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章节
9-3 大学生幸福心理—幸福产生的途径
计划课时数
1
内容
1、调查学生自身幸福程度
2、向学生介绍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3、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中幸福的途径。
2、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幸福程度。
3、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的基础性作用,并教授他们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这些方法包括改变认知模式以培养积极态度、塑造有利于幸福的性格特质、合理安排生活中的愉悦事件、实践冥想和放松技巧以缓解压力,以及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以实现个人成长。
4.做“抱一抱”小游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知幸福
备注
教学资源与工具:
PPT课件:用于展示课程内容、案例和互动题目。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主题的短片,辅助学生理解幸福的多样性。
心理测试工具。(幸福指数调查)
教 学福引入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名言,使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的变化、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来描述自己的幸福程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幸福感测量问卷来了解自身的幸福指数
幸福会受到来自外在环境因素、内在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处在中等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调节或改变这些因素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大病初愈、久别重逢、失而复得、不期而遇、虚惊一场、如约而至、不言而喻、未来可期在渺小重复的日子里,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烈。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幸福的新认识和未来的行动计划。
六、总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人人都想获得永远的幸福,我们每天遇到的事都包含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自己个人决定。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幸福就在你的心里。希望通过本节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人的幸福是不同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2.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3.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幸福心理学基本理论、积极心理疗法、心理素质提升、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2学分)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心理健康概述、幸福心理学基本理论第5-8周:积极心理疗法、心理素质提升第9-12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第13-16周:课程总结与实践活动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占总评的60%。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第四章: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积极情绪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情绪。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积极情绪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3 课时第二章2 课时第三章3.5 课时第四章2.5 课时第五章3.5 课时第六章3.5 课时第七章2 课时第八章3 课时第九章3 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 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 课时) 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 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 “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2 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 幸福的理论1.2.1 认知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2.2 判断理论: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 / 141.2.3 态度协调论: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 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2.4 体内生化论: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
1.2.5 目标理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 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 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 幸福的生理基础 (2 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3)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4)提升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二、课程内容2.1 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挑战2.2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焦虑与抑郁自卑与自尊人际关系冲突应对策略:心理调适技巧、寻求支持、专业咨询等2.3 情绪管理情绪的类型与表达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调节技巧:自我觉察、积极思考、情绪释放等2.4 压力应对压力的定义与影响压力应对策略: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积极应对等案例分享:压力管理成功经验2.5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有效沟通的要素: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提升沟通技巧的方法:自我反馈、情绪调节、冲突解决等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3.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3 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4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对心理问题和沟通技巧。
四、课程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4.2 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
4.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
五、课程安排5.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课程安排第一课时: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课时: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第三课时:情绪管理第四课时:压力应对第五课时:人际沟通技巧六、心理疾病预防6.1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健康饮食与睡眠的重要性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维持6.2 心理疾病预防策略自我调节与情绪管理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6.3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专业心理咨询与援助的重要性七、心理素质提升7.1 心理素质的定义与意义心理素质的内涵与外延心理素质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性7.2 心理素质提升策略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积极心态的培养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7.3 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情绪调节训练抗压能力训练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八、心理创伤处理8.1 心理创伤的定义与影响心理创伤的类型与特征心理创伤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创伤的处理与康复重要性8.2 心理创伤处理方法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心理创伤的康复与恢复:自我照顾、社会支持等8.3 心理创伤预防与应对心理创伤的预防措施:提高心理韧性、建立支持系统等心理创伤的应对策略:积极应对、寻求专业帮助等九、心理测评与咨询9.1 心理测评的基本概念心理测评的工具与方法心理测评的结果解读与应用心理测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9.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心理咨询的伦理与规范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与跟进9.3 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咨询案例分析与讨论咨询技巧的演练与实践咨询师的职业发展与成长课程学习目标的回顾课程反馈与改进建议10.2 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展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个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与行动10.3 课程作业与实践活动课程作业的布置与要求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成果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以及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识别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意识,增强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重要性。
2. 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及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识别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如此重要?二、讲授新课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具有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心理健康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具有清晰的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
(3)人际关系和谐: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同学、朋友、家人建立良好关系。
(4)适应能力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5)个性健全: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追求自我价值。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列举一些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如焦虑、抑郁、强迫等。
2. 学生讨论:如何识别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四、心理自我调适方法1. 教师介绍一些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如情绪宣泄、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的调适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二、讲授新课1. 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关爱他人是心理健康的体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 关爱自己的方法:(1)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
(2)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积极面对挫折: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幸福感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幸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提升幸福感。
4.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2. 幸福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学中关于幸福感的各种理论,如积极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等。
3. 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情绪管理、积极思维等方法提高幸福感。
5. 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探讨人际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提供心理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心理测试: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小测试,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主体教学:分别介绍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幸福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压力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案例分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1.4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第二章: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2.1 教学目标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应用情绪管理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情绪管理的策略与技巧: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适应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2.3 教学活动情绪识别练习:通过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识别情绪情绪调节技巧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管理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情绪管理策略于生活中2.4 作业与评估完成情绪管理练习题第三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与策略应用良好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与策略:沟通技巧、同理心、冲突解决、界限设定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3.3 教学活动沟通技巧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对话提升学生沟通技巧同理心培养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同理心人际关系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于生活中3.4 作业与评估完成人际关系练习题第四章: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4.1 教学目标理解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提高自我认知的技巧与策略应用自我认知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的技巧与策略:自我反思、自我接纳、自我探索、自我肯定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4.3 教学活动自我反思练习:通过写作或绘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接纳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认知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提高自我认知的技巧于生活中4.4 作业与评估完成自我认知练习题第五章: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5.1 教学目标理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与技巧应用压力应对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5.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影响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与技巧: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积极思考、寻求支持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5.3 教学活动压力管理练习:通过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放松技巧积极思考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压力应对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于生活中5.4 作业与评估完成压力应对练习题第六章: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资本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提升心理资本的方法与策略应用心理资本的概念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6.2 教学内容心理资本的定义与重要性提升心理资本的方法与策略:积极心理训练、自我激励、乐观思维、韧性培养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6.3 教学活动积极心理训练活动:通过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自我激励计划:学生制定自我激励的计划心理资本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心理资本提升心理健康6.4 作业与评估完成心理资本相关练习题第七章: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健康7.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预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疾病预防的方法与策略应用心理疾病预防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7.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预防的重要性心理疾病预防的方法与策略: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评估、专业咨询、早期干预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7.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评估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专业咨询服务:了解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理疾病预防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心理疾病预防提升心理健康7.4 作业与评估完成心理健康评估相关练习题第八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8.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与策略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8.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与影响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与策略:紧急联系、心理支持、危机计划、资源整合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8.3 教学活动心理危机识别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心理危机心理支持小组:建立心理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心理危机干预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心理健康8.4 作业与评估完成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练习题第九章: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感9.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其对幸福感的重要性掌握提升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与策略应用心理健康促进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9.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的定义与重要性提升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与策略:积极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社群支持、环境优化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感的关系9.3 教学活动积极生活计划:学生制定积极生活计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促进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心理健康促进提升幸福感9.4 作业与评估完成心理健康促进相关练习题第十章: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10.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在人生规划中的作用掌握结合心理健康制定人生规划的方法与策略应用心理健康结合人生规划提升幸福感10.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的关系结合心理健康制定人生规划的方法与策略:自我认知、目标设定、时间管理、持续改进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的实践应用10.3 教学活动人生规划工作坊:参加人生规划工作坊目标设定练习:学生进行目标设定练习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实践:学生分享如何应用心理健康结合人生规划提升幸福感10.4 作业与评估完成人生规划相关练习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1. 情绪识别练习:帮助学生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第1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安排二、第2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2.1 心理健康的定义2.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挑战三、第3章: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1 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3.2 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理论3.3 幸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四、第4章: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4.1 情绪的概念与分类4.2 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的重要性4.3 情绪调节的策略与技巧五、第5章: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5.1 压力的概念与影响5.2 压力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应对压力的心理技巧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6.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6.2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6.3 人际冲突的处理与调解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7.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7.2 自我成长的策略与方法7.3 自我接纳与自我价值的培养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8.1 心理弹性的定义与作用8.2 抗逆力的培养与提升8.3 心理弹性与幸福心理的关系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9.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9.2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领域9.3 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践方法与技巧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10.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识别10.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步骤10.3 心理援助的资源与途径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11.1 心理健康促进的意义与原则11.2 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与方法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1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1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评估与改进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13.1 心理测评的概念与方法13.2 心理健康诊断的流程与技巧13.3 心理测评与诊断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14.1 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4.2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实践14.3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伦理与规范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5.1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影响15.2 提升心理健康以改善生活质量的策略15.3 心理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性公选课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讲实讨 26 总学时数课验论习题课22 0 2 1.5 学学学学时 2 学
分时时时
开课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张海燕,格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主要教学《幸福心理学》,主编肖永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参考书《幸福心理学》,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考核方式期中测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本课程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幸福的概念、专业课程理论、类型及生理基础;了解幸福与人格、态度、情绪和恋爱等的关系;最终实现体系中的为同学提供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的知识、方法和途径的目的。
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26 学时,讲课 22 学时,实验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讲实习讨上参观小
教学时数题论或看
课验课课机录像计课程内容3 3 幸福的理论与概念
2 2 幸福的生理基础
3 0.5 3.5 人格与幸福
2 0.5 2.5 态度与幸福
2 0.5 1 3.5 把握情绪把握幸福
3 0.5 3.5 情商与幸福
2 2 恋爱与幸福
2 0.5 0.5
3 大学生挫折心理
3 3 人际交往与幸福
22 1.5 2 0.5 26 总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1. 引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一门基于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
2.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将能够: -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 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 掌握压力应对策略,并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 增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提升自我价值感。
3.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认识自己•理解心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识个人特点、优势与不足•学会制定个人目标和规划未来第二节:情绪管理与调适•探讨常见情绪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习情绪调控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维等)•实践情绪管理方法,培养积极心态第三节:压力应对与适应•认识压力源和影响•学会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等)•提高抗压能力,培养灵活应变能力第四节: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增进交际能力,建立健康互利的人际关系第五节:积极心态与自我价值感•探索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进行自我肯定和认可训练•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培养强大内在动力4.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PPT或教材介绍相关知识; - 小组讨论:开展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互动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 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评价方式: - 平时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评估。
- 课程作业:撰写心理问题分析报告、应对策略设计等任务。
- 学期末考试:进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估。
5. 教案附录提供相关教材、PPT、讲义和作业指导等资源。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安排,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我们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并在整个人生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心理压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心理健康重要吗?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如何保持心理健康?(2)如何应对心理压力?(3)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处理心理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心理压力。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感悟,反思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1课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教案
课时分配表第1课健康心理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二)心理的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通常把它分成两大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如图1-1 所示。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又称为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对认识的对象和现象产生各种内心态度体验,即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通常被统称为感情,是指人判断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当客观现实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产生爱、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肯定而积极的正向性情绪和情感;若人的需要不能被满足,人则产生憎恨、不满、忧愁、愤怒、恐惧等否定而消极负向性情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满足无关,人就会表现得无动于衷。
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有不同层次、动态变化的多种需求,而与之相应的客观现实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的程度如何就决定着情绪、情感的性质和强弱程度。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它表明个体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并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集中体现其主观能动性。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反过来又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与作业要求 : 结合自身当前的困扰分析如何才能让自己当前感到幸福,忘记困扰。
考核要点 : 幸福感产生的心理和心理机制
辅助教学活动 :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三章 人格与幸福 (3.5 学时 ) 教学内容 :
1. 了解人格的涵义及其特征 ;
2. 学习人格结构理论,并能够认识人格与幸福的关系 ;
3. 了解健康人格的特征与人格发展不足的状态,并学习塑造健康人格。
( 五) 呼吸调解法
当自己觉得很不开心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吸气,然后把气慢慢放出来 ; 再深吸气 ,, 如此
持续几个循环。你会发现自己呼吸变得平稳,整个人也平静下来了~ 5.5.2 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
复习与作业要求 : 了解情绪的成分与功能以及不良情绪的危害性 ; 大学生健康情绪的
评定标
准,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分析,掌握可操作的情绪自我调控技术。
型
主要特征 : 情绪化 , 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容易情绪化
( 五) 理智型
主要特征 : 退缩、聪明、安静、客观、不表露情感、博学多闻,内向而自给自足 ( 六 ) 疑
惑型
主要特征 : 忠诚、勤奋、可靠、谨慎 , 不轻易相信别人 , 多疑虑 , 安于现状,相信权威又容
易反对权威
( 七) 开朗型
主要特征 : 乐观 , 不喜承受压力 , 怕负面情绪 ; 想过愉快的生活,想创新、自娱自乐,渴望
自
我独特的价值。
( 八) 我就是我
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发挥自己
的才
能,做好我能够做的事情
( 九) 对自己负责
( 十) 正确的自我评估
老子说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正确的自我了解和评估是
一个人能否健康快乐生活的基础。 2.5.2 静坐冥思 p1EanqFDPw
享受生活
( 八) 领袖型
主要特征 : 追求权力 , 讲求实力 , 不靠他人 , 有正义感 , 喜欢做大事,行动派,碰到问题马
上解决。
( 九) 和平型
主要特征 : 难以决定 , 难于拒绝他人 , 不懂宣泄愤怒,害怕冲突,不自夸、不爱出风头,个
性
淡薄。
3.2.2 艾森克大三人格与幸福感
( 一) 内外倾
外倾者 : 喜欢交际、喜欢聚会,不喜欢自己看书,渴望兴奋,爱冒险,冲动。
复习与作业要求 : 认识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幸福。 考核要点 : 如何培养自己的积 极心态。
辅助教学活动 : 为自己养成积极心态做准备。 第五章 把握情绪,把握幸福 (3.5 课时 ) 教学内容 : 1. 了解情绪的构成要素及影响情绪的因素,培养积极的理性的思维习惯。 2. 掌握情绪的表达和调试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效链接。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情境 模拟训练。
得分高者 : 自我中心、攻击性强、冷酷的、缺乏同情心的、对他人不关心的。
得分低者 : 温柔、善感等特点。
3.2.3 自尊与幸福感
乐观与幸福感
3.2.5 自我控制与幸福感
研究证明,高的自我控制能带来快乐和幸福
第三节 塑造健全人格
3.3.1 思想上追求人格魅力的提高
3.3.2 学习中领悟人格魅力的实质
( 一) 面部表情
1. 面部表情的识别
2. 眼睛信息的捕捉
( 二) 身段表情
( 三) 语调表情
第四节 情绪管理的理论
情绪管理 ABC理论 ( 重要的理论 )
第五节 情绪的驾驭
5.5.1 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绪
( 一) 注意转移法
1. 改变注意焦点
2.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 改变环境
( 二) 合理发泄法
第二节 幸福的理论
1.2.1 认知决定论 :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2.2 判断理论 : 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2.3 态度协调论 : 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 都
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2.4 体内生化论 : 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 外。 1.2.5 目标理论 : 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 一) 完美型
主要特征 : 原则性、不易妥协、常说“应该”及“不应该”、对自己和别人要求甚高、时
时刻刻反省自己是否犯错,也会纠正别人的错。 RTCrpUDGiT
( 二) 助人型
主要特征 : 外向、快乐、精力充沛、友善、自信、讨人喜欢,愿意迁就他人常忽略自己
( 三) 成就型
主要特征 : 好胜 , 常与人比较 , 看重形象 , 工作狂 ,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 ( 四) 自我
第一节 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2.1.1 多巴胺 2.1.2 内啡肽 第二节 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2.2.1 社会比较 2.2.2 归因 第三节 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 2.3.1 运动 2.3.2 音乐 2.3.3 使用右脑 2.3.4 大笑 2.3.5 食物 第四节 反思生理局限 2.4.1 多多益善 VS稳定适量 2.4.2 外在的技术手段 VS内在的心灵修炼 2.4.3 欲望 VS幸福 第五节 超越生理极限 2.5.1 活在当下 ( 一) 生活在现在 只有现在的时间是你真正可以把握的 。 ( 二) 生活在这里 ( 三) 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2 实现论 : 以外界标准界定
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 b5E2RGbCAP
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3 本课程观点 :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
方
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复习与作业要求 : 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了解幸福对于每 个人的
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 : 幸福的定义 辅助教学活动 :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 幸福的生理基础 (2 课时 ) 教学内容 : 1. 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2. 认识增强神经递质的自然 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幸福的生理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考核要点 : 追求健
康情绪、驾驭良好的自我情绪在大学生处理学习生活压力中的应用 . LDAYtRyKfE
辅助教学活动 : 情境模拟训练 ( 情绪的感染与传递 ) 。
第六章 情商与幸福 (3.5 课时 ) 教学内容 :
1. 了解良好的情商对于获取幸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
, PMA): 始终能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
jLBHrnAILg
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 消极心态 (Negative Mental Attitude ,NMA):遇到困难后选择容易倒退之路,“我不行 了, xHAQX74J0X 我还是退缩吧” 第二节 积极心态的力量 4.2.1 积极心态影响身体健康 ( 一) 积极心态导向恰当的情绪情感 ( 二) 积极心态导向积极的适宜行为 ( 三) 积极心态导向积极的防治行为 ( 四) 积极心态导向冷静面对突发事故 4.2.2 积极心态助你成功 4.2.3 积极心态助你幸福 首先,积极心态作为个体的主要心理面貌,将不可避免的将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态度 打上 积极的烙印,因此,积极心态者将更容易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认知和 评价,
进而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正向的情绪情感体验本身就是主观幸福 感。
4.2.4 积极心态影响人际关系 第三节 积极心态的培养 4.3.1 心态替换训练 ( 一). 心态替换训练的原理 ( 二) 心态替换训练的做法 4.3.2 誓言激励训练 誓言激励训练做法 4.3.3 建立自信训练 4.3.4 角色假定训练 4.3.5 目标视觉化训练
1. 了解、认识心态的定义
2. 认识积极心态的力量与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心态的定义 ; 积极心态的影响力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第一节 态度与积极心态
4.1.1 心态的定义
即心理态度的简称,是指人们对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所做的反应。
4.1.2 积极心态与消
极心态
积极心态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造成的。 ( 四) 暂停思考,多去感
,感受是思考的基础,感受将
调整、
丰富你的思考。
( 五) 接受不愉快的情感
( 六) 不要随意下判断
( 七) 不要盲目的崇拜偶像和权威
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 ; 也不要盲目崇拜羡慕他人,从而忽视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人格理论与幸福的关系 DXDiTa9E3d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3.1.1 人格的涵义
人格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表现为稳定倾向的心理特质模式。
3.1.2 人格的特征
3.1.3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3.1.4 什么是健康人格
第二节 人格与幸福感
3.2.1 九型人格与幸福感
3.3.3 行动中实践人格魅力的真谛
3.3.4 成长中追求人格魅力的丰富
3.3.5 人格塑造中把握好辨证关系
复习与作业要求 : 人格的特征 , 人格理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 如何完善大学生人格 ,
考核要点 : 健康人格
辅助教学活动 : 自我探索活动
第四章 态度与幸福 (2.5 课时 ) 教学内容 :
内倾者 : 好
内省,喜欢读书而不喜欢与人交往,沉默,生活按部就班,重视道德标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