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合集下载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品味名著后,书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

这名字一听就是教师应该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

没错,现在的我,就陶醉于此。

刚开始,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

因为它不仅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

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

看完之后就觉得“确实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育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

值得思考回味!作为教育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育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采纳。

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

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由此,我决定,仔细研读每一条教育建议。

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毕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

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给老师的建议》优秀范文〔通用7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范文〔通用7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1有一种书,应该放在书桌上,旁边还要放上笔记,时不时地要摘抄几句,时不时地要停下来考虑一番,而且越读越是景仰敬畏,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给老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宏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赏识与关爱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历,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化表达其赏识教育思想的。

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老师的赏识与关爱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集中表如今下面两个方面:首先,老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师爱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保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妙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到达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目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假如老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好心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假期里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

读着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触动了我的灵魂。

书中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

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

”“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从他的这些话语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不仅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

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

但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自己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感到很惭愧。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师,每每看到他们在点评课上滔滔不绝、句句精辟的点评,对他们更是羡慕和敬佩。

他们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篇一:《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第一次听说《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闻名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

这名字一听就是老师应当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

没错,现在的我,就沉醉于此。

刚起先,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邃,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

因为它不仅仅须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索,去回味。

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

看完之后就觉得“的确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化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

值得思索回味!作为教化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化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接受。

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

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由此,我确定,细致研读每一条教化建议。

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终归,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篇二: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篇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化著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在高校的时候都是学了一些教化理论,其中大多数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问,不能很好的理解,自从读了《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交一个好友,会让你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本书是教化届的圣典,他的通俗易懂不会让你觉得读书乏味,更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他的一些经典话语直到现在还在被许多老师引用。

这本书中的一条条建议,让作为一名年轻老师的我很受启发。

让我学到了前辈们的阅历和建议,也让我在教化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老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慧语连连,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像一声断喝,唤醒了老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老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老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老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化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老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化教学活动;“老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化剖析老师当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做一名胜利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篇进入教师行业8年。

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仔细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

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许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或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许多学问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转变,信任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具备诸多的素养和条件。

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需要有一颗喜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爱是什么?爱是包涵!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淘气捣蛋的学生,他们或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教师,请把美妙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奇怪的眼睛观看他们理解他们。

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敬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共性的人。

不要期盼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或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觉。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保持敬重和赏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

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

固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奇怪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意有限的学问。

态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进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第一章中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所以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读了这一条,我们每个教师所想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实践创造出的教学原则,“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教”是教育、教诲;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条建议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而我们教师得到的启发是: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深入学生,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教育和教学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

第二,对学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适应个别差异,分层进行教育。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备课时要周密地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尽可能地设想到不同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发言;设计作业时,则应该尽量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思维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给教师的建议》堪称教育领域的瑰宝。

它是苏联教育经典,凝聚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

书中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的百条建议,皆以典型事例切入。

这些事例让每条建议都鲜活起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无论是教学方法、学生心理还是品德培养,内容生动且分析精辟,为教育工作者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实践的方向。

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习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

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

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接触到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

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篇中说到,他在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以及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原因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这里的早期教育和周围条件的衡量并非指家庭给儿童带来的物质条件水平,而是他的家庭是否给予他质疑、好奇、求知的机会。

这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缺乏的往往是求知和钻研的精神的原因。

那么对待这样的儿童,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出转变呢?以下是我针对“转变差生”这一主题拜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几点想法。

一、发现他们求知或擅长的领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儿童都是适合走学好教科书这一条智力发展的道路的。

班里有位男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就从未得到过好的考试成绩,甚至连良好都排不上号,但是他看起来很努力。

每一次来订正作业,每一次上课回答问题,他都非常使劲地想要表现好,但并不能如意。

他因为一直得不到进步而充满了挫败感,甚至在家里流露出一些想要放弃的情绪。

我明白他是无法用求知和钻研的精神、方法来应对教科书上的学习,于是我不再强加给他其他学生的学习要求,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就努力地夸奖他,对待他学习上的错误也是耐下心来讲解。

好在这样下来,虽然学习上并没有多少提升,但他不再有放弃的念头了。

到了二年级,我关注到,他的体育成绩突显出来,于是我让他来担任体育委员一职,也仅仅希望他在班级队伍的管理上可以有所帮助。

而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当他成为体育委员之后,他的体育成绩开始有了突飞猛进,尤其是跳绳,在二年级就可以跳到180甚至200个。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通用19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通用19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通用19篇)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篇1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最近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每一条建议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读后有很多的感触。

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条“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课堂中,现在我们的孩子总是正襟危坐,缺少了灵动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似乎他们并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

有这样的现象,纠其原因还是老师的问题,没有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孩子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小主人,他们不懂得也没有办法融入到课堂里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案例:《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教学,备课时,我想,就有教师操作,演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他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再演示不是这种情况时,怎样计算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孩子们也听的懂,但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果“孩子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应该重新设计。

于是我想到了发给他们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通过倒沙子,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到最后的结论:只有在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当然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课堂是属于孩子的,孩子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如果没有他们在其中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是残缺的,再精彩也是不精彩的。

那么如何使思考的需要成为孩子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

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春夏秋冬悠然轮回,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热潮中已经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我还记得初次见到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我喜欢在闲暇的时候捧着它,细细揣摩,仔细研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对照和反思。

我喜欢读文学方面的书,总觉得教育方面的书不外乎是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但自从见到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后,我就迷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激动、兴奋、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共鸣。

我想,如果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能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那么我会少走多少弯路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从这部书中读出了教师要读书,也有人从这本书读出了教师要快乐教育,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这本书拨动我心弦的还要数第75条建议——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他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来自何方,出身尊贵,也不管他的穿戴与长相千差万别,他都是怀着一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美好愿望来到学校的。

我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可能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影响。

课堂上那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在鼓足勇气后举起怯怯的小手,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严厉的说想好了再回答。

从此他再也不敢举手。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新课改的课堂上,那个男孩在老师的亲切的鼓励下,勇敢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和同学都为他祝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学故事及案例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比比皆是,对我们教师是很好地启迪。

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

再如书中还谈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P11)。

同样,在第48条建议‘要思考,不要死记!’中也提及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

是的,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自己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啊,这一点是我平日里试图努力尝试的,可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响,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

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

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

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相关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4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

你想知道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篇1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3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3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的栋梁之材。

作者鼓励教师们要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应该时刻保持教育的使命感。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改进,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支持力量,只有双方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通过与家长密切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辅导和建议。

总之,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我会将书中的建议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教育类书籍,它提供了许多有关如何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建议和指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本次读书活动期间,我重新又读了这本伟大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条建议》,就好像面对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耐心向我传授着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书中提到的赏识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中。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

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制约学生的行为,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有始无终。

而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有利时期,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教育的契机,学生日后所面对的困难将束手无策,甚至气馁。

为此,我首先从课堂中入手,为学生创设被赏识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结结巴巴,我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在教完《小珊迪》后,我让学生尝试当一回慈善机构里的一员,让他们把小珊迪那催人泪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所听者感怀身世,予以援助……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有感情地叙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多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

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采用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做法,让他们领读、为同学改正错别字等等。

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创设了不少被赏识的环境。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

而平时,我又从课外作业着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滋味。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多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

”因此,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

总而言之,与大师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还有许很多多的启示,令我如获至宝。

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的“阅读”理念,至今还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理念的再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多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推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

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玩起来是朋友,严起来像法官”。

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

初任幼儿教师我一度迷茫,究竟是来当老师的还是来当清洁工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细细读过之后终于认识到幼师这个职业。

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幼师要学会热爱。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

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

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

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

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

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

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我;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我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务必要努力的方向: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向十分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

”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我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汇编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汇编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汇编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

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

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

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

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

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

”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

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家长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

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说是一样,而做是另一样,否则孩子会茫然,不知该如何做。

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

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

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

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

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

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

”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

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家长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

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说是一样,而做是另一样,否则孩子会茫然,不知该如何做。

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任务。

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孩子不断地从你身上吸取知识、吸取营养,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
现代意识。

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

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家庭教育淹没学校教育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