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简介ppt(精选)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之美誉。 代表作《普通 教育学》。
二、理论形成的大背景
• 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 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
ted wi的th A客sp观os要e.S求lEidv互easl相ufaotr作io.Nn用EoTn的l3y..必5 C然lie结nt 果Pro。file 5.2 • 从C教op育yrig思ht想20生04成-20的11逻As辑po看se :Pty教Lt育d. 思 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一、生平及经历
(1776—1841)
Evaluati德on国o著n名ly.教育家、心理学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家.N、E哲T学3.家5 ,Cl科ie学nt教P育ro学file 5.2
Copyright 2004-20的享11奠有A基“sp人科o,学se在教P教育ty育学L学之td史父. 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经历 思想形成与发展 Ev思alu想a的tio理n o论n基ly.础 ted with Aspose.Slides教f育or目.N的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教4育-20性11教A学sp原o则se Pty Ltd.
道德教育
•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一)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
经验Ev和al兴ua趣ti相on一o致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经yr验igh和t兴20趣0的4-关20系11:A兴s趣po存se在P与ty经L验td之. 中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德Sl教ide育s f的or基.N本ET途3.径5 Client Profile 5.2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
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
• 1806年以前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815 年~1867年1月18日称为“德意志联邦”,1867年 ~1918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内忧外患 • 邦国林立,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 拿破仑1806年占领德国后,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 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成为德国境内唯一可以结
束德国混乱局面的邦国。 • 1867年普鲁士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
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 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 全民教育,国家支持教育(-柏- 林洪堡大学)
作者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 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 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 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 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841年因中风逝 于德国哥廷根。 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是主要 的,他本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世界观问题 是次要的 。政治立场不能成为或者说不能完全成 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
•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 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 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
--
--
该怎样评价赫尔巴特呢?
•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 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 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 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 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 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正式完整版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正式完整版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优选赫尔巴特的教育 思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教育学思想 【教学难点】: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赫尔巴特的管理论、教学论和训育思想 基本概念:统觉 教育性教学 教学四阶段
论 《普通教育学》
图1:赫尔巴特
兴趣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哲学和道 德品格的统一,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陷 的人。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的全部心 理活动就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心理学是 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 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 过程。
多方面兴趣(从自然到社会)
经验
思辩
宗教
Title
审美
社会
同情
经验的兴趣 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 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 如物理、化学、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 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 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 学、文法。
审美的兴趣 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 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 图画。
欲望、习惯于纪律、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 同伴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限制 冒失的尝试,习惯于监督等)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 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 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转引自曹孚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 社,1979年版,第177页)
3、训育论
1、训育的目的:通过训育形成性格(造就 忍耐精神、求索精神和勤勉精神)
2、训育的种类:偶然的训育和连续的训育 3、训育的作用:训育可以防止狂热(抑制

第九讲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九讲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传到美国、欧洲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 末传到我国。
过分强调教师、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 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 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五、《普通教育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 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 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 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 整体来考虑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教育学思想 【教学难点】: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赫尔巴特的管理论、教学论和训育思想 基本概念:统觉 教育性教学 教学四阶段
论 《普通教育学》
图1:赫尔巴特 (J.F.Herbart,1776~1841)
欲望、习惯于纪律、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 同伴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限制 冒失的尝试,习惯于监督等)
4、训育的阶段和方法
(1)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 定、道德自制
(2)方法: 陶冶 、压制、强迫和惩罚, 赞许、教育者作为榜样、有益于健康的生 活制度
推荐书目
的互相关系; 仁慈: 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 正义: 如果与他人发生实际冲突; 公平: 善或恶的后果。
兴趣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哲学和 道德品格的统一,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 陷的人。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 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3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兴趣的分类
兴趣
认识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 地理等学科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等学科
审美的兴趣:图画、唱歌、文学等兴趣
同情的兴趣:本国语、外国语等学科 社会的兴趣:政治、公民、历史、法律等
学科 宗教的兴趣:神学
兴趣的四阶段论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段教学法”。
1 清楚
二兴、趣兴的趣的四四阶阶段段论论
联想 2
联想就是通过师生谈话将新旧知识联系起 来。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 学习的新观念与头脑中固有的旧观念联系起来。 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 键入描述文字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张采用分析教学的方式来 分解各种个别的现象,以从混乱的、无关的东 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西中提炼出普遍的、“类属”的东西。此时,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 由于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 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来,所以会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期待”的状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 况。教师可采用谈话和提问题的具体方法进行 段教学法”。 教学,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提出了多方面兴趣 的概念以及教学必 须培植多方面兴趣 的要求。
提出了教学四阶段 的理论。把人的一 切心理活动都归结 为观念的运动。

教学论ppt+赫尔巴特

教学论ppt+赫尔巴特
6
赫尔巴特对黑格尔(Hegel) 的思想非常崇敬。他曾感到不能亲 自听到黑格尔的演说,是很大的遗 憾。当黑格尔去世的时候,他希望 能到柏林大学担任讲座,接任其位 置,可惜没有成功。2年之后,他 回到格廷根大学教书,一直到1841 年去世,这时期作品比较少;他写 了一本最实用的书称为“教育学纲 要 ”(The Outline of Educatoinal Doctrine)。
---“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

Company Logo
三、教育过程
1,儿童管理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认为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 须“坚强而温和”地抓住它,因此,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惩罚的威胁。 (2)监督。 (3)命令和禁止。 (4)惩罚。 (5)做功课或进行活动。 (6)权威和爱。
Company Logo
这里是文本框
12
这里是文本框 这里是文本框 这里是文本框 这里是文本框
13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 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 产生快乐的情感。


(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 就不能有什么训练”。
---为完成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完整 的教育过程,即儿童管理、教学和道德训练。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 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心理学和伦理学 应是教育学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选择的目的又称“可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 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和发展儿 童多方面能力和兴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分工日细, 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多方面,“每一个人须爱一切的活动而专精于一种” 教育必须使学生作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多方面兴趣,取得各种能力的和 谐发展,为将来选择职业作好准备。

《赫尔巴特的教育》课件

《赫尔巴特的教育》课件
• 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 教学和综合教学。
2.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学阶段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心理特征 注意
期待 探究
行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提示新 教材
谈话、问答等
作出概括、结论、 定义、原则等
实际应用(练习、 习题等)
• 管理方法—威胁、监督、命令和禁 止、惩罚,并以父亲的威严和母亲的慈 爱为管理的辅助方法。
• 训育是指由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其 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 训育包括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 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 训育的六种方法:维持的训育,起 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 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
教育性教学原则 • “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
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 学’一样” •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 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 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
管理与训育——管理论
• 管理是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 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目的是进行某 些恶行的预防。
二、心理学基础 •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 心灵在最绝对的意义上是一块白板,一切
观念毫无例外地市时间和经验的产物,同 时,它可借助于表象而与外界发生作用。
统觉理论
• 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 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 度能唤醒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 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 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 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 统觉团;如果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 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 地位。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先后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 最重要著作当属《普通教育学》。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
普通教育学
--
一的赫 门出尔 真版巴 正标特 意志《 义着普 上教通 的育教 学学育 科成学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
--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念。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的 概念。(综合法)

赫尔巴特(课堂PPT)

赫尔巴特(课堂PPT)
首先,他认为教育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即要带着一 定问题去研究教育
第二,他认为教育应当是一门艺术。 第三,关于心理学和教育,以及与儿童的发展的关
系。 第四、对教育学的认识。 第五、赫尔巴特提出了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和没
有“无教学的教育”的观点。 11
4.《普通教育学》的贡献
一是他把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并寻找教学论的理论依据,使得教育学 开始真正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兴趣设置课程的主张。 • 由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围广泛的
教学课程论。
26
(二)统觉与课程
•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又一重 要基础。根据统觉原理,新的概念和知 识总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形成,是以 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27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 赫尔巴特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问 题,进而提出了关于不同时期学习相关 课程的思想。
• 赫尔巴特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不 同的发展阶段:(1)婴儿期;(2)儿 童期;(3)少年期;(4)青年期。
• 依据这个划分,赫尔巴特提出了不同阶 段的课程内容。
28
二、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理论
• 1.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直观方法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 2.教学过程与方法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教 学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 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 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 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 学进程”。
2
第一节思想基础与《普通教育学》
3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 1.生平
• 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奥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少年的赫尔巴特就比 较爱思考和研究一些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18岁 时,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曾经 去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三年的家庭教师。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四、思想的理论基础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 理学和心理学。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 伦理学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 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 法、手段。
伦理学
•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值规范作用 • 教育是一门含有高度价值取向的学科,教育的结果,不只是知识的广 度与深度都要成长,并且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 • 关于伦理学的五种道德观念:
二、理论形成的大背景
• 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 的客观要求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
• 赫尔巴特生活的时代,正值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经济上 十分落后的时期。作为一个国家,它缺少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政治、文化和 经济生活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他特别强调“秩 序性”,强调儿童对“秩序”的服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当时德意志帝 国振兴路径的思考。盼望国家的统一与德意志民族的团结,使社会各种生活 秩序化,几乎是当时所有德意志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法国的启蒙运动、大 革命和新人文主义运动,加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的、民族 的情绪通过歌德、席勒、费希特、洪堡和施莱尔马赫等等这些伟大学者的作 品宣泄出来,这种充盈着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空气弥漫在德意 志帝国的上空,使以后的几代德国人都得到精神上的滋养。那是一个充满着 叛逆和创造精神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焦虑的时代。这些都 深深影响到了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创作。 从教育思想生成的逻辑看:教育思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 第三时期:格尼斯堡时期(1809~1833)
• 1809~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个 时期,赫尔巴特不仅对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心理学理论体系,而且还继续致力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尤其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童年期
青年期
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 以发展理性为主
三、评价
1.贡献
(1)以实践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根据二类六 种的兴趣分类提构建了囊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 较为严密课程体系,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教养, 适应了当时工业发展的需要。 (2)强调“平衡的多方面兴趣”和“一切能力的 和谐发展”,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兴趣的多方面性,与“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 之处。 (3)提出了课程的安排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 点。
四、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 值规范作用。 心理学——实现教育目的的确认方法手段
五、教育目的
可能目的或选择的目的 必要的目的或本质目的
六、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 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 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七、道德教育(训育)
训育:指对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的 培养 训育的四个阶段 训育实现的六个基本措施及方法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一)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 (二)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三)发展主义课程理论 (四)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六)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谢谢,请指教!
09级教育学2班 第二小组 2010.11.10
主知主义的客观基础与理论基础
• 客观基础: A.社会背景 18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因素在德国发展起来。18世纪末,借助英国工业 革命的发展,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企业主。19世纪上半期,德 国资产阶级诞生并逐渐壮大。 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软弱性,于是他们在意识形态领 域找到了宣泄口,萌发了具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启蒙运动。如歌德、席勒; 康德、费希特等。 B.教育背景 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规程》,强迫5至13或14岁的儿童入学,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4R,还增加了一些反映资产阶级经济发展需要的科目,如 数学、博物学、自然、几何、地理等学科。 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家,提出直观教学的原则,提 出教学要以人的心理为依据,寻求和认识教学的心理根源,首倡教学心理学 化。这对赫尔巴特建立科学教育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14
• 审美兴趣 与审美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图画、唱歌、 文学等
• 同情的兴趣 与同情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本国语、外 国语(古典语与现代语)等
15
• 社会的兴趣 与社会的兴趣相适应学科是政治、历史、 法律等
• 宗教的兴趣 与宗教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16
(二)统觉与课程
• 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相互影响联系 • 集中:选一门科目为中心,其他学科为理
9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 在于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本 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10
(三)道德教育
提出了六种基本措施: (1)维持的训育 (2)起决定作用的训育 (3)调节的训育 (4)抑制的训育 (5)道德的训育 (6)提醒的训育
11
三、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25
第二阶段:联合
• 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的观念、教材与 以往已有的观念之间产生联系,使学生的 新旧观念之间建立联系。
• 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期待”的状况 。希望知道新旧观念联系起来得到的结果 。
• 教师采用分析教学和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
谈话,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合。
26
第三阶段:系统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新旧知识联系 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并寻求定 义、结论、规则等规律性的知识。
22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23
方法
明了
系统
联合
24
第一阶段:明了
• 教师:任务是讲述新教材,要求教师在讲 解时尽量明了、准确和详细;采用提示教 学,可辅之演示,包括实物、挂图等直观 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了新教材。
• 学生: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 主要任务是明了各种知识,要对学习的内 容逐个进行静态的学习。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区别和联系页PPT文档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区别和联系页PPT文档

• 杜威从其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在《民主主义与教育》 • 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课 • 程、教育与职业、教育与道德等问题,从而构建了一个完 • 整而综合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杜威庞杂的思想中,道德教 • 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许多人都标榜杜威的思想是 • 一种实用哲学、工具哲学、经验哲学。但是按照杜威自己 • 的说法,首先表现为一种“教育上的道德原理”。在其代
历史背景
在传统教育中, 教育与生活是完全不 同的两个领域。教育在神圣的学校 殿堂之内, 而生活永远游离在殿堂之 外, 无法登教育的大雅之堂。学生进 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 生活的科学世界里, 所学的知识也仅 仅适用于这一世界, 与生活无关。杜 威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传统教育提出 了批判。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即生 长、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反过来,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 一样,至少在这本书中如此。
• 甚至认为: ������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 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 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可见, 他对 教学的教育性是非常重视的。������
• 在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体系中, 教育的目的即 培养������ 性格的道德力量������ 是其核心, 教 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是由此决定的。因此, 道德 教育在他的教育学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正如他所说: ������ 我们可以将教 育惟一的任务和全部的任务概括为这样一个 概念: 道德������ , ������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 类的最高目标,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赫尔巴特
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巴特
生平介绍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 (JohannFriedrichHerbart,1 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