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先秦儒家礼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先秦儒家礼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先秦儒家礼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自古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孔子在周公引德入礼的基础之上,赋予礼乐文化以“仁”的内涵与本义,使得中国的礼乐文化由虚幻的鬼神世界回归到人文关怀。

在儒家看来,礼用来区别人伦差异,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敬,乐用来和合情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

虽然礼、乐有别,但两者同时又是相辅相成,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

只有礼、乐并举,才能达到社会道德秩序的真正实现。

其所倡导的“礼乐并举”、“移风易俗”的道德理念对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礼”与“乐”的原初意蕴关于“礼”的起源,学术界一直没有最终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礼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及生活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

礼字繁写为“禮”,甲骨文中出现的“豊”从字形上看就是指祭祀用的器物。

《说文解字》中说:“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声。

”段玉裁注:“履也。

……足所依也。

引伸之凡所依皆曰履。

引假借之法。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故礼字从示,豊,行礼之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履是足之所依,而礼就是人之所依,依礼而行祭神才能得到的赐福与保佑。

王国维将其释之为:“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丰,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礼》)郭沫若先生也认为从礼的字形来看,礼的起源与祭祀行为息息相关,他说:“礼是后来的字。

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豊字的。

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

《盘庚篇》里面所说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

大概礼之起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

”(同上)“乐”字从字源来看,要先于“礼”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说文解字》将“乐”释为:“五聲八音緫名。

象鼓鞞。

木,虡也。

”说“乐”是五声八音的总称,“乐”字繁写为“樂”,如木架之上悬铃置鼓,而铃鼓正是古时祭祀常用到的乐器。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人未能深刻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先秦的儒家思想被不同程度地歪曲和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无论是在充实和巩固中国人文化信仰方面,还是针对社会越来越凸显的躁动不和谐的现象的反思,或是在经济繁荣发展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都在不同程穹和场咸成为了被研究和审视的主角。

世界在改变,交流也版来越频繁,中国儒家教育思想也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从教育内容看,孔子创学伊始,就确立了授道德、教“六艺”为核心的教育方针,依此来设置教育体制,确立教育方式。

儒家学说重视德育,并视之为根本,强调内心道德功能和内在自觉性。

儒家道德价值承担了形成和改造人们的态度的功能。

儒家既重视道德教育,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所谓“六艺”是指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技艺,它涵盖了当时学术成就的精粹,涉及日常生活、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

儒家善于把伦理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从教育方法看,儒家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强调自我修养,发扬个人内在的对自身、对家庭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

儒家思想正是通过教育人们如何掌握内部世界、鼓励人们学习未知的东西来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

这样不但能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思想的开放。

思想的深刻性和开放性对于现代科学精神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且对于人类知识的进步和延续具有根本的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需家教育理念的确立是基于一种“大学”的教育思想,儒家伦理中关于人和人性的自我完善的根本信念正是这种教育理想得以确立的基础,需家的“大学之道”就在于造就一种既有完善道德行为的内在品质,又具“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种外达才能的“君子”或“贤人”,即《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传统。

儒家思想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深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一。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

孔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儒家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礼制”、“教育”等,这些思想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成为后世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演变和发展。

先后出现了三代儒家:先秦儒家、汉代儒家和宋明清时期的儒家。

每个时期的儒家思想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沿袭了孔子的思想。

在先秦时期,儒家主张“仁爱”、“礼制”、“教育”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和道德规范。

汉代儒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经世致用”、“诚信”、“同仁”等思想,提出了“八股文”、“三纲五常”等理论,而这些也具备了很强的实践性、适应性和指导性。

宋明清时期的儒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重视个人自我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内涵。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涉及到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从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开始,倡导了“君子爱民,有德则可治”等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引导作用。

汉代儒家甚至在大一统的国家体制中,发挥了官方的政治思想论述作用。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更是成为了官方思想。

在社会方面,儒家思想倡导了“孝道”、“尊师重教”等核心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使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保持稳定和谐,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

在经济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义利合一”、“先义后利”等价值观念,有利于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树立诚信和信用等价值观,使企业形成长久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仁爱”、“礼制”、“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成为了中华文化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根源,长期的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文化的核心价值。

”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作为传统伦理道德学说的起始点,对古代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乃至封建社会的政治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实,我是肯定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虽然之后的思想解放也有很多,但是,可以说,儒家思想具有开先河的影响。

而且,我认为儒家思想是要超过之后的任何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因为在春秋大变动的时代,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使得各个群体都积极踊跃地去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思想。

这些各种思想的出现,给当时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创造那样的一种文化环境,在其他领域也需要有包容的心态,让不同的社会群体能够有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民主和自由地去社会大事,思想。

两千年前的百家争鸣思潮我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供我们去学习,效仿。

此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其他方面也在当今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

比如义重于利的价值观。

儒家学派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义与利的关系,其思想既不反对利,也并不轻视或忽视利在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主张治国首先要富民。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它强调利对国家、社会和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必须的。

孔子主张富裕之后要进行教育,通过教化使人们了解义。

以义来调节利,要“见利思义”,这是儒家义利观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义以为上”,即当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义的价值高于富贵。

儒家讲气节,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重视和谐的传统。

重视和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特色,它认为和谐是最高境界。

其和谐思想一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主张“和为贵。

”二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学说。

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荀子更提出“取物有节”的观念,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使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

先秦儒家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先秦儒家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先秦儒家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先秦儒家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先秦儒家耻感思想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性的道德价值观。

其本身蕴涵着丰厚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体现了高尚的境界和宏远的意旨,其理论和思想精华直至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利于树立科学的荣辱标准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逐利性特征,使个人主义和法制主义盛行,功利主义思潮也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市场经济逐利性理念的驱使下,对利益的追求日益合法化、公开化,出现义利选择方面的价值错位,致使人们耻荣评价标准越来越偏重于客观外在的情势,即荀子所说的势荣,而弱化了义在耻荣评价中的决定性地位。

社会上一度出现以功利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评价倾向。

先秦儒家以仁、义标准的耻荣评价思想,客观地把握了耻与荣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荣辱标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利于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先秦儒家所提倡的耻感是人们养成和增进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表现了人们对恶的憎恶和对善的敬重,它是人们为善祛恶的内在精神动力。

这种动力源于行为主体求荣避辱,维护人格尊严的价值取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耻感体现了行为主体对善的高度自觉。

个体一旦建立了耻感意识,就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进而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

这是人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同时耻感还是人们灵魂深处的一道极其重要的道德防线,一旦人们的耻感防线崩溃、耻感意识消解,就会无所不为、无恶不作。

因此,耻感作为个体的基本道德自觉,既是促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又是形成个体道德意志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因素。

因此,先秦儒家的耻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培养优秀道德品质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与价值。

先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圣外王”的理念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德育价值。

通过对这一理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挖掘其对于现代德育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对“内圣外王”理想人格进行系统的阐释。

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经典文献,揭示“内圣”与“外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呈现出一种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种理想人格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揭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而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于现代德育目标的设定、德育内容的构建以及德育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分析“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在现代德育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德育工作中,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还将评估这种应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以验证其现代德育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研究,揭示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和价值。

通过对其内涵的阐释、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以及对现代德育实践的应用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现代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二、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内涵先秦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理念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理想人格模式,它融合了个体修养与社会责任,既关注内心的修炼与道德的完善,又强调外在事功的成就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一理念在儒家经典中得到了深入阐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行政管理 2014410565 邓钦钦指导教师徐自强依托课程西方管理思想史摘要:本文对先秦儒家文化中的治理思想进行简单分析,从先秦儒家文化中的“民贵君轻”、“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等思想出发,运用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促进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了社会治理要想更长远地发展,离不开对先秦儒家文化优秀思想的吸收,因此社会治理要借鉴以及吸收先秦儒家文化的治理思想,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秦儒家文化思想中的积极思想和优秀智慧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国家进行社会治理。

关键词:先秦儒家文化社会治理启示引言: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思想的创始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但儒家文化的发展道路曲折,历经艰辛,屡受磨难。

儒家文化早在先秦时期遭到墨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各家学派的猛烈冲击和激烈批判;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大量儒生遭到了迫害,儒学发展停滞不前;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从而排斥儒家文化;在唐朝又遇到了佛学的挑战;文化大革命时受反孔批儒的思潮影响历经空前之灾,但直到今天儒家文化还有勃勃生机,富有活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文化已经根植于中国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中,并能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自己。

但现代很多人仍然把它当作封建的“代表”,认为它是封建思想与顽固残留,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本文就从先秦儒家文化为切入点,谈一谈它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一、先秦儒家文化的简单介绍(一)先秦儒家文化的地位先秦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创立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最初的儒家文化只是儒家思想家的观点表达,后来经过儒家历代思想家的不断发展,至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儒家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中国社会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封建统治时期。

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影响作文

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影响作文

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影响作文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先秦诸子经典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思想资源。

这些经典包括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墨子的《墨子》等著作,它们不仅对国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个人修身养性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分析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影响、先秦诸子经典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将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概览。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先秦诸子经典,探讨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与个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深入理解先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进而推动先秦思想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关于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

2. 先秦诸子经典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影响:2.1 孔子及《论语》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孔子是先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其经典著作《论语》对国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论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了君子治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原则。

首先,孔子倡导君子治国,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才能。

《论语》中有关于仁、孝、礼等道德伦理观念的阐述,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思想对当时的政治体制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统治者更加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并对整个国家建立起道德规范。

其次,《论语》中也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个人要从内心开始修身养性,从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和睦与顺利运行。

进一步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他提出国家的治理需要以仁爱、公正和智慧为基础。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国家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2 孟子及《孟子》对自己的影响: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经典著作《孟子》对个人成长与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摘要]学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求得工作谋生的手段,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可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但是很多人虽然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领会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总是事倍功半,那么先秦儒家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学习思想,对我们当代人的学习生活又具有什么启示呢?[关键词]儒家;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启示一、学习意义提到学习,很多人都会想到学习是我们获得工作本领的途径,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常听的一句古话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

”所以人们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最高的物质财富,提高生活水平,获得最大幸福。

但这真的就是学习的意义吗?儒家思想家们认为的学习意义有哪些呢?(一)获得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而在《论语》中,孔子说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担心自己不被人知道,担心自己不具有被人知道的能力,连孔子都希望可以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而学习作为我们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更应该受到重视。

我们并不是圣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何况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去学习,积累知识。

知识的大海是浩瀚无垠的,而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获得新知识,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荀子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

”也是这个意思,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对知识的追求不终止,对学习也不能停止。

(二)学习做人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让我们收获丰富的知识,它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人生的意义也非常重要。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进一步说,什么样的人值得我去追求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考虑到的问题,如果仅凭我们自己去思索,恐怕很难获得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找出线索逐渐的去逼近这个答案。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思想作用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当前苏联的解体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震惊,当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危机和矛盾让世人困惑迷茫时,智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胡锦涛已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及全世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的创建和社会实践在构键和谐社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

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

它的诞生和实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

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当代意义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

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第一章儒家思想的概述自先秦时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义、智、信”。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修养,追求“中庸之道”,旨在建立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社会。

儒学传承至今已经有数千年,至今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2.1 直接启发现代社会价值观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舍弃了对等的基础上的权力关系和个人利益,强调了齐头并进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从古代到现代,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极大地强调了家庭伦理、礼节、诚信和人际关系,并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与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2.2 增强道德意识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和工业文化快速发展,一些人遵守市场规则,一些人以利益优先,忽视了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可以对个人和社会进行道德指导,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社会公正、尊重、平等的意识。

这有助于保持道德底线,使人们在市场法则与道德规范之间保持平衡,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

2.3 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儒家思想始终强调“君子之道是同天下之道”,即建立一个公共利益、以社会和谐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非常重要,因其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的精神,比如公正、诚信和利益平衡等,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治理思路和方向。

同时,儒家思想的理念还可以使社会治理效果更加有效,实现各个方面的合理平衡。

第三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由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贡献,该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际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等方面的影响来深入探讨。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先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题目: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丰富多彩,一些主流优秀文化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儒家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

中国的儒家文化现如今日益被全世界人所接受,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提出来的“仁爱”、“爱民”“忠恕”、“中正”、“忠孝”、“内省”思想日益影响后代人的言行举止,因而一所所孔子学校纷纷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说明了中国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以及世界人民的教化作用非常大。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为自己的祖国和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所自豪,在过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学习英语,英语成为了人们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在将来汉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是用,将成为人们对外交流学习的必备语言之一,孔子学院的创立,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触中国文化,那么先秦儒家文化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必可少的。

在外国出现“汉语热”的情况下,中国人也不能忽视或者不学习自己优秀的先秦儒家文化。

一、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以“仁”为德育的核心,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最早出现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指一种好的品德,仁属于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是一种最高最美的道德品质。

‚仁‛的内容广泛,最基本的含义是三个方面:(1)“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提出仁是爱人的道德规范,并且给它赋予‚泛爱众‛的普遍性的理性品格和准则。

(2)“克己复礼为仁”。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各种非分的私欲,要君者守其道。

“礼”是一种伦理规范,“礼”是道德的标准,‚仁‛是道德的属性,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不会做违背礼的事情。

“礼”是具有强制性的客观的制度和规“仁”是主观的道德修养,是内心自觉,二者互为因果,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相结合,提高道德修养。

(3)孝悌‛为“仁”之本。

孝是子女之间的爱,悌是兄弟之间的爱,这是直接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孔子时即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其后的儒家学者在道德观念上把孝加以发展和延伸,并及忠联系起来,以事父母之心事君,孝子必成为忠臣。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通过负责任的教育,以“以德治国”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安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这里,笔者将从内容、特征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讨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一、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首先,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德行”和“讲学”两个方面,即“以德治国”和“教学相长”。

儒家把以德治国视为一切活动的核心,倡导学习“节义”“无忿无悔”,即把“仁”、“礼”、“义”、“和”等改善民生的社会关系的伦理素养作为治国理念的核心,以增强民生福祉。

此外,儒家教育思想还强调“教学相长”,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特征其次,儒家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以孝悌心为中心。

儒家教育思想以“孝悌心”为教育的核心,认为以孝道培养孩子,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有孝心、有悌心、有智慧的人。

(2)重视道德教育。

儒家强调以“道德”为治国依据,把道德教育作为培养新一代的核心,强调必须教育孩子有中庸之道、节义之心。

(3)重视文化教育。

儒家强调以文化教育为基础教育,以“读书以礼”为理念,以“四书五经”为具体教学内容,在文学、礼乐、乐府等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学识,全面提高他们文化素养。

(4)强调实践教育。

儒家强调以实践教育为指导教育,强调要教育孩子有勤奋、有创新能力,把实践教育作为提高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三、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最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积极价值参考。

(1)以“以德治国”理念为指导,倡导把以“道德”为改善社会人际关系的中心,使每个人认识到责任和义务,把道德作为一种选择,进而改变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实现“以德治国”的理想。

(2)以“以人为本”为指导,重视学生本身的特性和兴趣,充分尊重知识的自由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发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推动人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先秦儒家利益观探析》范文

《先秦儒家利益观探析》范文

《先秦儒家利益观探析》篇一一、引言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各家学派争鸣,儒家学说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蓬勃发展。

儒家的利益观作为其核心思想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先秦儒家的利益观,分析其思想内涵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二、先秦儒家的利益观1. 义利之辨先秦儒家在探讨利益问题时,首先强调的是“义”。

儒家认为,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应当以“义”为准则,遵循道德规范。

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表明了儒家对于“义”与“利”的看法,即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道义。

2. 以人为本先秦儒家强调以人为本的利益观。

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应当以人的需要和福祉为出发点和归宿。

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重视和关注。

3. 和谐共处先秦儒家还强调和谐共处的利益观。

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

三、先秦儒家利益观的应用价值1.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先秦儒家的利益观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而儒家的思想则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道义和人的价值,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

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先秦儒家的和谐共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而儒家的和谐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思路。

通过遵循儒家的利益观,我们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先秦儒家的利益观是一种以道义为核心、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思想。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道义和人的价值,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儒家的思想精髓,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分析

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分析

交流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分析许 杨 攀枝花学院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核心思想;积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多元文化互相碰撞的现代,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掘,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概述(一)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产生的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不过从律法制度和人民生活方式来看,儒家思想占据的比重更大。

但是儒家思想不是在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各家彼此争论和碰撞,历经岁月的磨合才能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在西周时期我国先民就树立了“惟徳是辅”的价值观念,把关注点落在人民身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围绕社会理想进行思想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景,儒、法、道和墨家的影响最为广泛。

儒家崇尚的是仁义礼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提出无为而治,墨家提倡兼爱非攻。

各家的价值观都不尽相似,在思想上容易引起辩论[1]。

虽然儒家在先秦时期就与墨家齐名称为“显学”,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是维护君国利益的法家学说在当时得到重视。

帝国统一之后的汉朝亟需理论来维护人伦关系,确立等级制度,于是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后结束了百家并存的局面。

从此以后儒家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主流,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二)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件事物的认识、判断和选择,也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个方向。

价值观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它是在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结构和信念,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是指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儒家经典体系,囊括崇德贵民政治文化、礼乐文化、伦理文化和远神近人等内容的儒家思想。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当代价值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儒家道德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又经历代大儒阐释,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启迪人们自觉立身做人、修身养心,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材;从劝说为政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对广大民众“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对全社会进行积极的道德价值导向,到向人们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具体行为规范,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文明智慧,塑造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理想认同,是我们的精神宝贵财富。

一、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德的根本宗旨是鼓励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社会,立身做人。

儒家道德思想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上都有一套独有的伦理规范,彰显岀儒家便宜和、尚德的人文理想。

1·关于人与自我的道德内容在处置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儒家倡导必须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修身养性达至理想的人格境界。

在生命、道德与人格的关系上,儒家德育思想似乎更注重人的道德价值。

儒家人性观中,不管是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都强调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至善的“圣人”境界。

因此个体存心养性的修身思想便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

做为儒家经典的精髓《大学》谈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身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成其身;欲修成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荣其意者,先致其言,格物在格物。

物格而后Though,Though而后静心,静心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成,身修成而后家魏,家魏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就是最出色的表明。

在修身的方法上,儒家首先强调正心诚意。

指出一个人,存有了自我学识的底气与建议,才具有人生学识的基础。

其次,“好学”,“好学近乎言”,“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就是非常关键的,“不好仁不好学,其倚也仁义;不好言不好学,其倚也南宫;不好信不好学,其倚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倚也钩;不好勇不好学,其倚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倚也狂。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启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启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辨”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

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

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

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

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对立、冲突。

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道而不谋其利,修其理而不急其功”的观点。

董仲舒之所强调“义”,正是由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也正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颖、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

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

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

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孤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

而事功学派过分地强调“利”,必然会导致对“义”的失衡,这体现了“成人”现实性、世俗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

此外,荀子、二程、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

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

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其影响力已经流传到全世界。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源自古代先秦诸子,至今仍然深植于中国民族强大的传统文化中。

儒家文化现已在国际社会中得到认可,并且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一,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们应当以理智审判事物,而不是在经验或冲动上决定一切。

仁本源于人的关怀,源于社会秩序的完善,引导人们去把握人性、自制、克制,求实地反映和落实权威规范。

人们学习仁的普遍性,知道应该把自身情绪及其行为控制住,从而达到社会安定,从而提高全人类的幸福处境。

其二,儒家文化以"智"为核心,提出"知行合一"的观念,强调做人做事应当遵循理性思考,有根据地进行断定,而不是只凭一时冲动而行事。

儒家文化提倡乐学健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优秀的文化开始逐渐融于世界华化的长河中,中文优秀的文化也日益被全世界人所接受,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仁爱”、“爱民”、“忠恕”、“中正”、“忠孝”、“内省”,思想日益影响后代人的言行举止,因而一所所孔子学校纷纷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说明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化作用非常大。

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流派。

孔子的思想并没有用书直接记录下来,而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与事迹记录下来著成一本书《论语》。

孔子逝世后,儒家学派开始分化。

《韩非子•显学》谓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回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其中,在理论上对对儒学贡献较大的是以孟轲为首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况为首的“孙氏之儒”。

因为古代儒家的思想是以孔孟的儒家的思想占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所以这里的先秦思想文化主要是讲孔孟之道,孔孟的思想。

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孔子和孟子的儒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思想分别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

一、儒家思想对当今政治的影响
儒家产生的时代,社会正处于强烈的变革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原有的经济秩序被打破,与之相应的,西周赖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周天子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控制,整个社会陷入了所谓的“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

各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兼并战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儒家对此感到不满和忧患,抱着救世的目的,决定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恢复“天下有道”的正常的秩序。

在儒家看来,当今社会的失范的根本原因是人心不古,抛弃了西周初“敬得保民”的传统,导致社会制度的崩溃,要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必须重提“敬得保民”的思想,重建礼乐制度,于是他们就秉承西周初的文武周公之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主要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反对刑杀;为政要从修身做起;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选贤任能,使能者在其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建立以工农联盟的基础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谋福利。

从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实行分土地,大力发展经济,实行五年计划建设国民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办试点,以深圳为窗口,实行改革开放,很快让中国沿海富起来。

到了21世纪,又实行“三农”政策以及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电下乡等等。

这些都基于儒家的思想,为政以德,民为邦本,只有老百姓又吃有穿是治安兴邦的基本。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亦氺也,君亦舟也,氺能载舟,亦能覆舟”。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显示儒家政治思想的确给当今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先秦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对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模式,分为三种:政教合一,政本教末,政教分离,其中以儒家为代表提出的政教合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主要地位。

儒家认为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社会发展为基础,提出“富而教之”在《论语•子罕》中提到,后来有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一个国家是安是危,一个社会是治是乱,主要不取决于贫与富,而是取决于风俗的厚薄,道德之深浅,“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要想提高社会风气,必须改变个体的素质,因而提出有教无类,即使在今天也同样适用。

儒家的教育提出“仁智统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博学、慎思、笃行”等做学问的大道理,像“循循善诱”、反对机械式灌输,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深造自得”、强调学习必须独立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教学相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言传身教”注
意身体力行,讲求为人师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同样适用于今天。

尊师重教是儒家学派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现在的很多教育思想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来的,说明我国儒家教育思想对今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对个人道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儒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对个人素质和伦理道德的教育.道德之起源和根据,是道德哲学的根本要求。

道德根据的确立,是衡量道德哲学体系是否深刻和完备的重要依据。

同时,道德根本根据之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道德原则,道德评价,道德修养之不同。

儒家从人性论和天道观的角度,为道德哲学了行上的根据。

儒家最早论及道德起源乃是孟子。

孔子未对性之善恶做出明确的界说,也没有说道德起源问题,但指出了人性与天性的统一性,,将人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孟子正是继承了他的“性”“仁”学说,建立儒家的性善论道德起源学说。

人之所以为之禽兽者谓之“性”,孟子对性做了明确的区分与界定,孟子认为,人之善性是普通存在的,人性是自然所有的,非外在之得。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初步构建起了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其它的道德规范皆从属于仁。

爱人是孔子仁学道德规范体质的本质与核心内容,包括”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从心论角度论仁,孟子将仁义并举,将义看做和仁一
样重要。

孔孟之道还重视礼,智,孝,弟等作为评价一个人道德的主要依据和准绳。

孔孟之道重视个人道德的修养,克己内省,身体力行的道德修养论,孔子以立志为道德修养的主要环节之一。

阐明了君子应该立志,在道德修养中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合乎礼仁的行为的规范,还要重视君子的德行与力行。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时常反省自己,为人处事要无偏无倚,无过无不及,还要磨砺自己的韧性,逆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通过学习《论语》,君子就学会修性,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与品格。

儒家的这种精神文化的力量用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儒家思想内涵与实质是丰富,博大精深,他不仅仅影响着政治、教育、道德方面,还影响着文化、人生、经济等等方面。

儒家思想里面还涉及到正名与人生境界,重农强本和兼足天下的经济思想,儒家的思想,孔孟的观点日益影响着后代与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后人应该在学习前人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并将它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