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口技》同步练习2(教学方案)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口技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口技》是一篇介绍口技艺术的文章,通过讲述口技的历史、技巧和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艺术。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口技的起源、发展,口技演员的训练和表演技巧,以及口技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难点是理解口技艺术的特点和表演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的口技地位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使用讨论法和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使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使用小组合作和分享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生动展示口技表演的形式和技巧。
使用课文注释和辅导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难词和句子。
使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4.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课文主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第三课时: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口技艺术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第四课时:总结和复习,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大全 口技同步练习9篇
教案大全口技同步练习9篇口技同步练习 1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2、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术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二、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难点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3、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列举一些特技表演引入。
三、讲授新课1、作家作品简介。
2、解题: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3、朗读课文4、请同学们就课文字词质疑,准备翻译课文。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地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5、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6、问题探究:(1)课文在写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时,哪些地方写了观众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板书]口技表演宾客反应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深夜惊醒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醒而复睡意少舒,稍稍正坐火警、救火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这四处侧面烘托,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文中两处写动物的声音“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口技表演者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为下文情节一户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闹作了铺垫。
初一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2
初一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2《口技》公布课教案教学目标:1、积存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精湛技艺的生动逼确实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
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此一年内,洛桑那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
2021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
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经历犹新。
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深表演。
(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如何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仿照出来的。
问:明白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
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尽管差不多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观赏他杰出的口技表演,事实上,口技是一种专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杰出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
今天我们就来观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
这确实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第一,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
(听录音)1、齐读课文。
2、问:刚才我们观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专门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问:按理讲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什么缘故要交代两次呢?明确: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精湛。
问:那么这位口技艺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呢?如学生不能回答:那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1.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2.2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尊敬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1.2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掌握口技表演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表演的背景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口技表演实践5.1教师示范口技表演,讲解基本技巧。
5.2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表演口技。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口技》。
2.搜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口技表演的特点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口技表演的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文原文:口技口技者,京市中奇技也。
一日,闲游于市场,适见一人,身怀绝技,众皆惊异。
其人自称:“吾能以一口之声,模拟百鸟之鸣,又能模仿人间百态。
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2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教学目标:朗读、积累、品味。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间:____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今天,就让我们在林嗣环的笔下,倾听一次别有特色的口技表演。
出示目标三、鸟欲高飞先展翅——朗读李苦禅诗云:“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早读书。
”而对于文言文,则更要加强朗读。
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飘起来。
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齐读大屏幕上的生词,加深记忆。
宴(yàn) 屏障(pínɡzhànɡ) 少顷(shǎo qǐnɡ) 吠(fèi) 曳(yè) 叱(chì) 少舒(shǎo shū) 撤(chè)呓语(y ì ?) 齁(hōu) 哗(huá) 中间(jiàn)几欲先走(jī) 许许声(hǔ)朗读方式:自由读—小组展示读—老师范读—学生表演读。
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情景中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思考解决这几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场景?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进行朗读。
一番朗读过后,大家是否读有所得呢?让我们来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回答问题。
教师精讲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积累朗读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练习”。
这份练习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
不管它们有多困难,我相信,只要你们开动智慧的大脑,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将积累到很多知识。
课堂智能练习一练: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会宾客大宴( )( )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③满坐寂然( ) ④妇抚儿乳( )⑤宾客意少舒( ) ⑥其夫呓语( )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2)《口技》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孩子听说一位著名口技表演家的表演,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口技艺术,并体验到口技的神奇魅力。
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设计(通用3篇)
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设计(通用3篇)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
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新课。
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三、作者介绍。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宴( )屏障( )少顷( )吠( )曳( )叱( )少舒( )撤(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长表演口技的艺人。
这句总领全文,“善”字,通贯全篇,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京:这里指北京。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口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理解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口技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口技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课文注释和译文。
3. 相关口技表演的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口技表演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口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口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之情。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艺术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技表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口技艺术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口技艺术的实地考察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口技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所复习的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的超群技艺,令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七年级也需要运用敏捷新奇的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等,都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变抽象为详细,变枯燥为新颖,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生深厚的情趣。
复习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积存词语,把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2、品尝精彩语句,培育自己的语感,培育学生对文言文的积存、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力量,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复习文言文,提高阅读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演示法、争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赞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重点积存词语,把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培育自己的语感,品尝精彩语句。
难点体会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超群技艺的写法,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力量。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自主复习,为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做预备。
授课过程预备行囊(字词复习)导语:同学们今日让我们乘着时空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来一次危险的的旅游。
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一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一危险时刻,是真是假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动身一起体验一下吧!哦,对了,动身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自我检查(1)给以下划横线字注音。
呓yì语齁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点拨:留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①会来宾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②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③少顷:一会儿。
④ 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几欲先走? 几:几乎。
⑥众妙毕备? 毕:全、都。
? ⑦未几:不久。
⑧意少舒? 少:略微。
? 舒:伸展、松弛。
?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了解口技这种表演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口技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口技表演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口技表演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这种表演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口技表演的魅力。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对口技表演的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学生朗读课文,模仿口技表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收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口技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技的魅力。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看法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口技表演案例,分析其技巧和艺术特点。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口技表演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口技表演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口技表演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2. 口技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口技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查询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节奏的变化。
(2)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4. 口技表演(1)讲解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分组练习,选代表进行表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3. 演示法:通过口技表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演技巧。
课文《口技》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课文《口技》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文《口技》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2.释词间____奋____俄而____战战____3.理解填空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一词可以看出。
4. 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6.用‖ 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实践拓展】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口技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口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口技》的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口技艺术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课文《口技》的内容理解和生字词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1. 课文《口技》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口技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口技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口技》,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口技》的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思考口技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口技艺术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口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业布置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口技表演的场景,体验口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增强对口技艺术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口技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如何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更好地展现口技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训练:(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提高朗读水平。
5. 表演展示:(1)学生分组进行口技表演,展示所学内容。
(2)教师点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搜集有关口技艺术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口技》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成语,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
(2)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准确性。
2. 课后作业:(1)作业完成质量。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词和成语解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课件或教案。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课件或教案。
4.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八、教学步骤1.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熟练背诵。
2.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口技 同步练习2
口技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口技》选自,作者是。
2.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 会宾客大宴( ) (3)施八尺屏障( ) (4)满坐寂然( )(5)众妙毕备( ) (6)宾客意少舒( )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8)虽人有百手( ) (9)无不变色离席( ) (10)奋袖出臂( )4.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的不同含义。
指:人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妙: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一:一时齐发( ) 又一大儿醒( )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 满坐寂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文章前后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7.根据要求,原文填写。
写救火的响声由少而多的句子:写救火情况,声响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句子:8.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起什么作用?9.将相应的意思连线。
(1)开阔的样子 a.欣然(2)整齐的样子 b.怡然(3)安闲快乐的样子 c.俨然(4)兴奋愉快的样子 d.豁然(5)不整齐,混乱的样子 e.杂然10.如果把本文看作记叙文,那么本文记叙了什么?如果把本文看作说明文,本文说明了什么?二、阅读(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语文:《口技》同步练习2(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七年级语文:《口技》同步练习2(教学方案)【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
_____,_____,____,百千齐作。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义。
1满坐寂然《口技》____ 2到则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记》3但坐观罗敷《陌上桑》_____4这座大楼是坐北朝南的____3、说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义。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___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_____5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_____4、“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说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理解】5、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达”,也就是准确和通顺。
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______________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6、“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写出晏子的弦外之音。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景公喜爱打猎,因而派烛邹专门为他养鹰。
一天,烛邹不小心让鹰飞跑了一只,景公恼怒极了,下令要把烛邹推出去斩首,他的相国晏子是我国古代善于辞令的大政治家,他立即走上前去对景公说:“且慢,烛邹有之大罪状,让我把他的罪状”公布于众后再杀吧。
“景公表示同意,晏子就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落道:“烛邹!你为国君养鸟去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国君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使得天下诸候还以为国君重鸟而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
烛邹的罪状公布完了,请下令杀了他吧。
”1晏子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说说晏子这样讽刺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8、指出各句中“闹”的意义。
1这里闹得很,无法看书 2孙悟空大闹天宫 3你不要再闹情绪了 4前些日子,这里闹水灾 5一定要把问题闹清楚 6过去结婚时,许多人喜欢闹洞房【语言运用】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0月16日“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b、登上长城,清风徐来,我顿感心旷神怡。
c、乌云滚滚,幕天席地,暴风雨就要来了!d、朱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同学也一视同仁。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①近年来,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宠,其特有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使人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
②未成年人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a,已经成为令学校和家长担忧的社会问题。
③据专家介绍,长期使用互联网可导致心理疾病,患者过度沉溺于网上游戏b,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
④初时只是精神依赖,渴望上网,继而发展到躯体依赖,情绪低落、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c,引发各种疾病。
⑤目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即使再沉迷于网络游戏d,更会减少和妨碍与人交流。
⑥不健康的游戏还会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
⑦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下降e,个别孩子甚至为了玩游戏旷课、逃学。
(1)文中第_____句话应该调到第_____句的后面。
(2)上文中划线的5个句子需要修改,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删、改、调,不改变原意)a. b. c. d. e.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据《工人日报》报道,在辽宁抚顺市育才小学,今年初实行了一种新的学业评价形式——年级积分制。
省市教育部门专家评价,此项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
据了解,这一即将在该地推开的学业评价方法,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这套方法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分成自学收集、质疑能力、实践操作、成功展示、学科检测等5个部分,每一部分积3分;五年级增加一项“评比”,六年级增加一项“毕业答辩”。
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这些内容逐渐积累分数,到毕业时,积分达到90分以上者被评为“世纪挑战者”,75分以上者为“希望之星”,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据介绍,这套“年级积分制”的学生评价方法使小学生摆脱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对分数的过分追逐,注重了对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死读书”的围城中解放了出来。
请概括这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12、参考例句,展开想象,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
例句:缤纷的世界上,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美丽的春天;不是所有的果,都结在金色的秋季;不是所有的歌,都唱在温馨的时刻。
不是,都;不是都。
13、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绿”为重点扩展一段话。
(不少于30字)情境:初春,公园里。
14、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我独自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②连平常我最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综合实践】15、李明与成城两人参加了“彩虹杯”作文竞赛,成城的作品《失败的背后》获得了一等奖,李明心中不悦,成城了解后,该对他说些什么呢?(不超过60字)16、读下面这则短文,按要求作答。
商家厂家为钓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
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
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
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
啊,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炎者,为的是肠治久安。
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
1把错用的成语圈出来,并加上序号,分别说明这些成语是作的哪类商品广告。
②正确的成语是1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拟一条标语。
人类的生存史、发展史、文明史,首先是根据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图而写的。
当今,全世界每天排放的工业污水达2至3立方千米,按此速度推算,到了下世纪中叶,人类将无洁水可汲。
标语: 18、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某班会] 老师:今天班会内容是讨论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甲:我认为当班干部不影响学习,理由是: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甲: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当班干部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总考虑影响个人学习就太狭隘了。
丙:你少唱高调,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师:这是班会,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要注意发言的1把甲、乙及老师要说的话补充完整。
2这段对话里,有几种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并简要说说理由,不要重复别人的话。
19、你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哪里,说说为什么精彩。
20、解读下面一幅漫画,指出其讽刺的内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
”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
”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
《县志》称他:“有风裁,在任多惠政。
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
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
”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
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
《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
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2、创作背景《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
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
《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
作者曾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
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
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口技》作为《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这样一些话:“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
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
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
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
’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楸枰声最佳。
’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末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后面有这样一些话:“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
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之后还有编者张潮的评语,说:“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
”编者的评语说得不够清楚,就强调“绝世奇技”说,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极度赞赏,大概可以得到多数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说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应该是《秋声诗自序》,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
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