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
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
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
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
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5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
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之所以看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因为很多年前那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太过有名,引用程度堪比“罗生门”那样高频。
这段话便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的出处了——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
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
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
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
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想离开他。
在那之后,他有没有再追她?有没有试图报复?没有。
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
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当然他不是仅仅局限于讨论“生命”这一命题的,紧接着,他又抛出了——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这就让他的作品有了深度和厚度。
耐人寻味,反复品咂。
当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评很多,找来一些读读,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自然是乐不可支,但也犯不着过度解读吧。
多年前,有几次拿起来又放下,这次终于读它有了善终。
当然,吸引我读下去的,自然有他独到之处。
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的,而是分为了七个部分,按照某一主题来写的,“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等等。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相互交错,让你不时地在作者和小说人物之间切换。
这就多了一种空间任你转换,在诸多人物之间进行游刃有余地玩味,阅读体验便有趣了不少。
感觉是作者常常是忍不住跳将出来,恨不得跟小说人物进行适时互动,同时又从多方面反复解构。
多线程的记叙,多维度的交错,让你顾暇不及。
小说表面是写的托马斯和特蕾莎以及围绕两人和周围其他人展开的感情纠葛,性爱故事,背叛与反背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下面给您带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这本书比较难懂,而且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前很快的读完了,现在来写读后感显得很勉强。
脑子里面只记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首先就是托马斯和特丽莎的奇怪的爱情。
仅仅见过一面双方就这么相爱了。
而且理由也不是一见钟情什么的。
其实我觉得托马斯开始是并不爱特丽莎的,只是因为她介入生活,她像水中漂来的一个婴儿。
托马斯最终到布拉格去我想也还不是真的爱特丽莎,而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话说回来,生命的重我轻我认为主要是对于家庭还有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责任上。
生命轻浮就像没有责任一样,长这么大也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担负对于家庭的责任。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整天在学校里玩游戏,课也不上,其实就是脱离责任,这样只会让自己变的没有重量,很空虚。
当然也不要过火,现阶段毕竟只是学生,所能够做的事情不多,学习是主要的。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然后就是特丽莎和莎宾娜这两个女主角了,总觉得是很不同的两个人。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吧,特丽莎就像是薛宝钗,莎宾娜就好象是林黛玉。
恩,确实不太恰当。
然后最囧的就是佛兰茨了。
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边拿着喇叭对对面说话,迎来的却是无限的沉寂--没人理他们。
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对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然后是特妮莎关于爱的一些想法。
他和托马斯的爱和他对于卡列林(她的宠物狗)的爱。
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卡列林的爱更伟大,因为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爱。
但是其实我不是很同意,爱情和博爱是不同的,没法拿来比较。
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注意这一句。
现在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也就是这样吧。
等老一点在看吧。
当一个人旅游时,即使去同一个地方,20岁与30岁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30岁与40岁看到的又不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精选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精选4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一这本书是我在8月中旬买的。
所以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况且这本书本身就有点深度。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网上查过,这本书的推荐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决定就买它了!一本挺厚的书…现在终于看完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这本书比较趋向于成人化,但我觉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读!但是要做好重读的准备…有人对我说:这样一本小说,不仅难懂,而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
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
打开也毫无意义。
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但当我读了之后,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懂,难以理解的是作者无处不在的议论!很痛苦…真的好难读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历史性的人物、剧作…比如作者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
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轻”这一字无疑是文章的文眼。
说到“轻”,让我想到一个故事。
就是有位国王要他的手下比赛,看谁是大力士。
比赛的内容就是谁能将一根鸡毛扔过墙。
很多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聪明,他将整只鸡扔过了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将整只鸡扔过墙,何况是鸡身上的鸡毛呢?!没错,最后是他赢了。
靠的是他的智慧!“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
看来,我们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
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
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关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四篇】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1我想,我已经找到里属于自己心中的答案。
是“重”,是生命之重,给了我们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理由,它让我们在承受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奉献,让我们得以享受生命所带来的精彩和动容。
想起了,很多年前,赵薇唱的一首歌,叫《拨浪鼓》。
里面有这么一句歌词“这就是爸爸所说的甜蜜的负担”。
是的,有些负担,虽重,有时甚至会重得让你难以承受,但正是这“重”,让我们有了活着的理由。
是对子女的责任之重,才让父母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挣钱养家;是对父母的感恩之重,才使我们的奋斗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大的动力;是对爱人的疼惜之重,才使我们不自觉地去关心彼此照顾彼此;是对朋友的信任之重,才让我们交付彼此真心坦诚相照……是的,生命需要重,需要一种叫“甜蜜的负担”让我们更真实地体会生命本身的意义,更坚定地去面对生命里所以可能出现的破碎和残缺,更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因为来之不易的缘分而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
选择生命之重,让我们走得更坚定,更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在我看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像我以往看过的书一样仅仅是记叙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有更多更多对几个主人公的心理和思想的描写,在几人完全不同的人身上,有些不同的选择和思想,从他们身上看到轻与重,灵与肉等等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生命作为自然的一份体,承载不可变更的地心引力规律。
这本书,并非去荒谬揭示已证实的科学理论,只是人类在精神层面上,不可像牲畜去生活,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精神上的超越。
如果这个词被载入到一个特定的理论中,作者想要解释的是:“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但是,“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就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五篇精选范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五篇精选范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范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留意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透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一样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取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光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
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一样,它不再透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透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取,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决定,世人都在为自我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
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情绪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
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
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个性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
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
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留意有了特雷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9篇)_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9篇)八年级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的感想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
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
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
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
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
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
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1 / 37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
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
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
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
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第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强光与黑暗“对萨宾娜来说,生活就意味着观看。
观看被两条界限局限着,一种是强光,使人看不见,另一种是彻底的黑暗。
也许这就是萨宾娜厌恶一切极端主义的原因。
…极端主义意味着生命范围的边界。
不论艺术上或是政治上的极端激情,是一种掩盖着的找死的渴望。
…她本想告诉他们,在共产党当局和法西斯主义的后面,在所有占领与入侵的后面,潜在着更本质更普遍的邪恶,这邪恶的形象就是人们举着拳头,众口一声地喊着同样地口号的齐步游行。
”以上这一段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得原话摘抄,讲的是萨宾娜对于一群无力改变国家现状而只会口头愤慨的愤青的想法,她无力改变什么,可也不愿与众人一样只接受一种思想,排挤其他的任何的哪怕是理智的想法。
有一个风度翩翩的美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与世隔绝的丑人国,丑人国的所有人都丑得惨不忍睹,一个个歪瓜裂枣不说,还穿得破破烂烂活像乞丐,浑身臭不可闻。
但是奇怪的是,越是丑的人越是有地位,越是被大多数人所尊敬。
比如丑人国的皇帝是最丑的,而大臣们稍逊。
当这个美男子已进入丑人国,立即激起了这个国家民众的围攻。
他们大喊着“丑八怪”“妖怪”,打他,吐他,用墨水泼他,直到他和他们变得一样时,丑人国的百姓才离开。
这是一种极端,一种整个社会的极端。
这种极端就像是强光和黑暗一样,虽然形态看似不一样,但是效果是一样的,都是蒙蔽人的双眼。
只是,我们通常都认为,光明是好的,而黑暗是不好的,可是却常常忘了,光明的极端强光的危害往往比黑暗大得多。
黑暗不过是使人看不见前方的道路,而强光不但使人看不清前路,从而错走,而且最本质的,伤眼睛。
近日来我们总为一些实事新闻所震惊或者愤怒,比如老人摔倒而无人扶起,导致老人被活活冻死,又如佛山女童被车压碾,十多名路人经过却视若无睹。
先不说这些路人如何得冷漠,无情。
我只先问一个问题,假若你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会被讹甚至坐牢,而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工,每月1000~2000的工资,一家五口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全指着你糊口,你是否仍旧是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帮助老人或者孩子?我们不急于给出答案,只是要问,不是自古以来就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老话,为什么如今,人们却是避之唯恐不及呢?以德报德固然不是十分期待,但是以怨报德却叫人防不慎防。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优秀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优秀5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作文篇一有人说,生命如海洋,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有人说,生命如道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有人说,生命如花朵,俏丽多姿,姹紫嫣红。
一千个人谈生命就用一千种不同的理解。
因为生命是神奇的造物主,他很伟大,可以书写一切奇迹;他又脆弱,薄弱蝉翼,承载着我们不可获知的未来,然而生命也有着他所无法承受之轻,那就是——信念。
2022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曾不止一次对着电视机默默地滚下泪水。
永远无法忘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
我无法接受眼前的残垣断壁,更无法让自己从痛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可我看到你微笑的脸,看到了你激动着对救援人员说谢谢,看到了你奋不顾身一次次冲上废墟的身影……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是信念让你们在被掩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信念让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的你坚持到了最后,是信念让你不放弃生的希望,昼夜不停地营救遇难人员。
是信念,是强大的生命所无法承载的那一份重量,就算获救后会面临截肢等残酷的现实,你们依然可以笑着面对一切。
因为,思想的残缺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拥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你就是最后的赢家!就好象残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从未放弃信念。
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挑战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用思想的完整克服肢体的残缺,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
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笑容里更多是坚持,是决心!是比奖牌还要珍贵的信念!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莫过于生命。
可是经历了2022这多灾多喜的一年,我才明白:再强大的生命也有他无法承受起的信念。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信念是冬日的暖阳,点燃坚持的火把,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信念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挽起失落抚平伤感,拭去眼角的泪痕!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乘着自己的信念之船迎接风浪的袭击,感受风雨的洗礼,风再大,浪再急,也掀不翻信念的船,那时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力量之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前半部分是把故事都扔到书本上,叙述了情的纠葛、性与爱、灵与肉等矛盾主题情节,起初看咋觉得腐靡混乱,但后半部分完全是对故事的解读,包括性格、行为分析,且对性格、他人等因素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而产生的心里和选择结果进行探索,而通过分析让读者自己去衡量、思索生命的轻与重,并且把整本书读完才豁然知道作者描述的是什么故事,话说真不容易啊!拜读完这本书后我给自己总结了一句话:我们生活在生活中。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用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作家⽶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说,它是⼀部哲理⼩说,⼩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通⽤11篇),欢迎⼤家阅读!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 终于⼜有时间读点书了,感觉真好,淡淡的⽇⼦,淡淡的过,似乎曾经也这样提到过!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对于我们所有⼈来说,⼈的伟⼤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样。
⼈只有⼀次⽣命,绝⽆可能⽤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命。
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的长发的贝多芬本⼈,是在为我们伟⼤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 我的⽣命⾥多了太多的偶然,然⽽却没有⼀次让这些偶然成为必然,或许⽣活已经告诉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法接受,我不想承认这必然的结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切从必然开始,那么过程中能否出现偶然的惊喜吗?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2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什么是最沉重的负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呢? ⽶兰·昆德拉的《⽣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描述了男主⼈公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畏惧⼥⼈,因此发展出⼀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可当他爱上⼀个餐厅的⼥侍-特蕾莎时,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分离的想法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这促使特蕾莎极度痛苦与不安,最后决定离开托马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突来的寒潮让气温陡降不少,在冷风中裹紧外套,走在人影稀疏的街道,一丝桂花的余香偶尔在鼻中荡漾。
回到家中,在冷冽的月光下,又翻起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最熟接触到书名,就让我深感兴趣,何以理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的物质若不能承受,又为何形容成“轻”?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米兰——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
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变的似真非真。
书中的托马斯大夫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意被任何事物束缚的人,当他感到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让他快要窒息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回到了单身汉的生活,原以为他重新找到了自由的天堂,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原来他仍然需要家庭责任的那份沉重,看似自由的”轻“让他更加抑郁,更加纠结,让他不能承受,一生都处在矛盾当中。
这个故事这让我思考着,领悟着,体会到作者所谓的”轻“就是生命在最原始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可以享受的一切,比如:自由、爱情,友情等,而”重“就是人身在社会当中所产生的、必须面对的`责任、欲望、困难、灾难等等。
”轻“、和”重“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不能被忽视,客观存在的。
就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当两者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一直向往的东西,这就是”轻“,以为”轻“便是他的追求,但随后又发现其实生命中不能缺少令他沉重的东西,这就是”重“,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已不能重来。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生命不能预先彩排他的内容,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却又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其实,”轻“和”重“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
我认为,选择一个有实质的人生就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9篇)_读后感_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9篇)八年级: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的感想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
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
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
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
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
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
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
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
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
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
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
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优秀8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优秀8篇)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的名字恰如其分的揭示了书中蕴含的哲理:生命不能失去它的重量,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的存在。
相反,当重量完全却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人也就越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生命的最终意义表示出了怀疑,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呢?是轻?还是重?人生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爱情,友谊,音乐,欣赏大自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徐志摩和三毛,他们喜欢自由,追求友谊,爱情和童真。
他们是懂的享受生命本身的人。
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
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
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可以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
但是不久,失去责任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己原来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这份重。
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富人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烦恼,杰出影星翁美玲因不堪忍受爱情中的沉重的轻而自杀身外亡,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来源于想不开的沉重的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
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
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023字【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深夜,我反复翻阅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太过深奥,轻与重的意义,也在生命的概念里同空气一样难觅其形。
昆德拉在这本小说中不仅勾画了西方社会的人生百态,更是折射出人生的虚无与空幻,细品之下,犹如回响。
书中外科医生托马斯以六个巧合的机遇使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特丽莎,并且成为走进他内心深处的第一个女人,也融入进他剩余的生命中,但一切并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相反,书中的他只感到了忧郁与迷茫。
正如“永劫回归”的人生太过沉重一样,充满巧合机遇的人生又显太过轻飘和荒诞,难以把握的同时,也难以承受。
而事实上,我们在一边不满于这偶然性的人生时,却一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正是由这一个个轻浮虚幻的巧合所组成的特殊事件而堆积组成的(或许,你的梦想本当一位艺术家,作家;可最后,却因种种巧合成为了我的阅卷老师。
)也许只有死亡,才是必然的。
而我又想到了金圣叹批《西厢记》: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挚,而疾去也。
”笔锋一转,写道“既然天地偶然生我。
”,那么“未生已前非我,既去已后又非我也,然则今虽犹尚暂在,实非我也”。
于是,“以非我之日月,误而任我之唐突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而供我之挥霍可也。
”是了,人不再是中心,生命不过是宇宙运转几万万年月的偶然产物罢了,这生命实质之轻溢于言表。
在面对生命的重大选择时,芸芸众生不过是被环境、利益等等的外界因素推着向前罢了,有多少人有着贝多芬式“非如此不可”的信念呢?我相信这种信念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赋予我们的使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最近,读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人生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
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
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
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
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
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
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
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
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
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
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优秀范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优秀范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优秀范文篇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虽然只有14万字,但它所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米兰.昆德拉从一定的高度俯视整个地球,看到的是一些我们凡夫俗子所难以发现的规律。
阅读这本书必然不是一次就能结束的,在前两次的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在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
当托马斯和特丽莎经历了无数变故磨难后,他们来到了乡下,过起了牧歌式的生活。
全文节奏从紧张走向了舒缓,带给我们的是别样的一种悠闲。
“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特丽莎屡次提到了这句话,在悠闲的乡村生活,一颗饱经风霜的疲惫心灵是如此容易感到幸福。
一个重复屡次的蹩脚笑话,也能让她产生幸福的感觉。
“在牧歌式的环境里,连幽默,也受制于重复这条甜蜜的法律。
〞无数个日夜我在思考,幸福,重复,这条甜蜜的的法律是否正确?当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迷于一样事物,我想我一定会感到厌倦,那何来渴求?何来幸福?重新回看这标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Unbea rable Light ness of Being,Being,意为存在。
存在之轻,便是我们轻视了存在,当平常的幸福伴随在我们四周而我们浑然不知,当幸福即将离去时却要去渴求重复,这便是一种悲哀,一种不能承受的轻。
游子思乡,因为年少时没有觉得家乡好,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而苍颜华发之时,又想着家乡的好,于是天涯人断肠。
当然,并不是说敢于出去闯不好,其中没有褒贬之意,闯——华发——断肠,这似是一种生命常态,这种不能承受之轻每个人必须要承受,无时不在承受。
是否因为承受,而幸福荡然无存?我想,承受是定式,是必须经过的历程,那幸福的寻找,就在于自己,因为轻视而没有幸福,那何不赶紧重视,便重新夺回这种幸福。
或许那句玄妙的墓志铭有了解答,“这里安息着卡列宁,他生了两个面包圈和一只蜜蜂。
〞,因为特丽莎的一个梦,她想出了这句话,作为她爱犬的墓志铭。
如果仅把它当做一道形而上的美学命题,我想昆德拉远非那么简单,如果硬说面包圈与蜜蜂象征什么,我想这也是暴殄天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范文五篇202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范文五篇2021萌发看这本书的想法,是高中时偶然在某个角落看到”《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一本很难懂的书“一行字。
可能是内心的”倔强“作祟,想要读一读来验证一下它有多难懂。
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心得1上帝死后,尼采告诉人们,万物都处在循环中。
宇宙也罢,人类史也罢,其运行轨道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
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会重复发生。
被法国人誉为英雄罗伯斯庇尔,会一次次登上历史舞台,将法国一次次置于白色恐怖之下。
但是这个罗伯斯庇尔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英雄罗伯斯庇尔。
后者在历史上只有一次,前者则反复出现。
因此此处的罗伯斯庇尔是一个独裁、白色恐怖的概念。
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罗伯斯庇尔,不管他以前杀过多少人,正因历史终将过去,他的恶行会被遗忘。
可如果我们只能看到这个独一无二的罗伯斯庇尔,而忽略了概念上的永劫复归的罗伯斯庇尔,那么他永远会在残杀无数民众之后被原谅。
就像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都只有一个。
历史是直线户外和圆周户外的个性的统一。
人类史和人的一生都是沿线性轨道向前的,发生过的所有的事件,无论其好坏,都只有一次,因此没有什么好怕的。
历史和人生都轻如鸿毛。
一次就是没有,只有一次的生命就是从来没有存在过。
于是很多人就在这条不能回头的轨道上选取轻的生活,融入主流,加入媚俗的大军。
还有人却总是要在其中找寻更多的价值和好处,他们思考、挣扎、反抗,他们渴望自己能做的更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即使为此他们要选取重,选取一次次痛苦的轮回,选取永劫复归。
那么永劫复归的存在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我们是否看得到,是否做出复归的选取。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昆德拉对于“永劫复归”这一命题的思考。
集中营中的亲人死了,它带给生者的伤痛还在;罗伯斯庇尔、希特勒死了,新的独裁者、杀人狂还在诞生。
战争和独裁,是永劫复归的人类史上无法抹平的伤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向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题记
迟子建在悬崖边的守望里曾说,“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你会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因为故事风趣、生动,每每有恶作剧发生。
伴之以我们不常说出口而常在心里骂着的粗俗俚语,读者也仿佛把胸中的郁闷一吐为快了。
”
文章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整日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不愿读书。
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3次被学校开除。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
他丝毫不感到难受。
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