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生产工具简陋技术落后C.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征收赋税征发徭役需要2.孟子所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在后世广为流传。
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A.崇尚天人合一B.主张尊重自然规律C.追求国家统一D.具有朴素民本思想3.据考证,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
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
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御街,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完全符合礼制要求B.“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C.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纸币已成为全国流通的主币4.清朝著名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录了他的见闻,其中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
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据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观念是A.开放的B.质朴的C.狭隘的D.世俗的5.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
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
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A.有利于中国科技的转型B.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C.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风气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6.孙中山在1903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二中高三历史期末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注意事项: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
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意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材料,所选选项必须与材料的主旨保持一致,鲁武公九年即为公元前817年,当时西周周王王位的继承,新诸侯王的产生主要标准还是按照宗法制,即由周王或诸侯王的嫡长子继位,这确保了王权的平稳过渡,材料中周宣王要求鲁武公立其小儿子为嗣君仅仅是个案,所以A、D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周宣王要求鲁武公立其小儿子为嗣君的事情当时遭到周朝大夫樊仲甫劝阻,樊仲甫认为他这样做违背了宗法制的继承规则,会降低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故C错误;按照宗法制等级,小儿子姬戏立为国君的话,大儿子姬括将为分封到地方做卿大夫,姬戏为鲁国的大宗,姬括为小宗,故B说法正确。
答案 B2.“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某某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某某盆地;湖广行省以某某、某某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某某;某某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某某……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某某原逶迤直到某某山地。
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 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 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 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答案】D【解析】材料中宰相不是专门从事行政事务,而是随时被皇帝临时任派任务,表明宰相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职要务,按皇帝的需要委派,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丞相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赋役负担日益加重的信息,排除B;材料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信息,排除C。
4. 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 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 江西经济地位突出【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材料中“移船相近邀相见”“老大嫁作商人妇”,说明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B正确。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
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①唐朝门下省②宋代的谏院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A.①②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4.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决定实行政治民主化B.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政协会议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6.18—19世纪是欧美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耕牛的普及D. 农业税制的改革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3、宋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这一系列措施的是:A、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B、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限制武官权力C、创立专制主义的理学,强化儒家思想D、行省制改革,加强地方行政效率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开始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基础D、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阶段5、北宋时期,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税收B、商业税收C、盐铁税收D、均输法税收6、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中央集权B、增加了赋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C、削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B. 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新艺术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描述中,哪一项并非商鞅变法的内容?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实行“连坐法”,加重对人民的压迫D、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10、在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内容?A、将各地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征收银两代替实物C、按田亩多少摊派赋役D、取消官吏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以下哪个事件中?A. 延安整风运动B. 七届二中全会C. 七届三中全会D.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12、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改革开放D.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3、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B.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取得胜利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设立太学1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行三省六部制B、釆用科举制选拔官员C、实行行省制度D、设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A2.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光绪D. 溥仪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答案:D4.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A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清朝的灭亡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
答案:都江堰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共进行了______次远航。
答案:七次8.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是______。
答案:《法经》...(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后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13.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4.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济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 .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B .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C .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D .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2.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B .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 .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3.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A . 七月流血事件B . 二月革命C . 十月革命D . 五月流血周4.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A .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B .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C .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D .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5.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
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 .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 .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 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D . 中美关系的改善6.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一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葛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B.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C.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D.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2.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
据此可知,周人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3.《后汉书》记载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事迹,如胶东相吴祐,遇到百姓打官司,总是“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这类地方长官为数不少。
这说明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从东汉开启C.东汉基层社会实现了长治久安D.儒家思想影响官员的为官意识4.东晋南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研习谱牒之学的世家,其中南迁的贾氏、王氏最为出名。
他们所编的《百家谱》《十八州谐》等,使得朝廷对各地士族有了更多了解。
谱牒的编修A.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适应了当时政府的治理模式C.保障了门阀士族可垄断仕途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5.唐朝官府制定了对工匠进行严格培训的制度,按照不同工种技艺难易的程度规定了长短不等的习艺时限;此外,对学艺的工匠也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
这些措施旨在A.培养工匠文化素养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确保官营产品质量D.提高产品的竞争力6.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历史、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晚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工冶铁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商周时期最主要的金属冶炼技术是青铜冶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攻齐,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观察下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最早形成于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域的有关知识。
图片中箭头所指为西北部地区,即我国古代狭义的西域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经张骞沟通,加强了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汉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力。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三项不是最早,排除。
选择题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沟通。
这个“网络系统”包括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可以推知本题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应当包括了网络地方和网络部族两个方面。
①禅让制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且与材料主旨干脆联系,故错误解除A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用来联系地方的制度而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用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制度,符合材料主旨,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渐渐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渐渐被封建王朝所运用,并未被周朝统治者推崇,故④错误,因此C选项和D选项含有④,故分别错误。
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D.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学问主要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
A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D选项错误。
3.有学者写道:“并一海内,废封建为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把法度衡石丈尺都划一,又治天下驰道。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2(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
”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2.(3分)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
据此可知唐代()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3.(3分)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
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于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
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B.修身明理C.鉴戒资政D.知行合一4.(3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
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如表(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旨在()所在省份陕西山西北京河南湖北山东湖南数量 1 3 1 3 3 2 1所在省份四川甘肃辽宁宁夏河北内蒙古数量 1 3 2 1 1 1A.维护边疆地区安宁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全国统治秩序D.控制经济战略重心5.(3分)1685年,清政府设立闽粤江浙4个海关,海关监督名义上由户部派出,实际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官员充任,海关绝大部分收入也缴纳给内务府。
这一机制突出表明清政府()A.着力强化家国体制B.政府机构管理混乱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财政经济权力集中6.(3分)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
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
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
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
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商业贸易的繁荣C. 纸币的广泛使用D. 海外殖民地的建立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 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 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 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B. 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推行儒家思想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 联俄B. 联共C. 扶助农工D. 改革政治制度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 海禁政策B. 开放海禁C. 朝贡贸易D. 闭关锁国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 长征与抗日战争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 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 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 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上期末试题-灌南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右图是一件穿有鼻环的春秋时期的铜质牛尊。
从这件牛尊中可得到的信息有①春秋时期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②牛在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③牛被运用于农业生产,耕作技术日益进步④牛肉是春秋时的主要食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6.下面为1912年与1920年中国部分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从此统计表中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工业落后面貌改变 D.轻重工业均有发展7.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2024年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王朝时期。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描述了夏朝的第一个国王?A、启B、汤C、禹D、桀2、《史记》中对周公的评价极高,周公与周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哪项制度是周公在西周时期确立的?A、王位世袭制B、维新变法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3、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果?A、农业集体化B、国有企业改革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题干: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5、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普及B.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本质C.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D.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6、题干: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7、商鞅变法中最为激进的措施是哪一项?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8、下列哪一项是汉武帝推动大一统的重要措施之一?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均田制D、分封制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B. 兴起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19年五四运动C. 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一场全面反对封建思想的运动11、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关于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
24.“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
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
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25.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这些措施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26.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27.《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hellip;hellip;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mdash;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8.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29.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孟子》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 )A.有助于施行“仁政”B.因统治腐败遭到破坏C.已不合时宜应废除D.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度2.《史记》:“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李悝),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故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由此可知司马迁认为( )A.国家经济强盛决定政权存续B.争霸战争改变社会文化风尚C.经济发展是推动统一的重要力量D.变法改革势必导致国家政治变局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
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
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
”作者重在说明( )A.南朝文化不及北朝文化先进B.北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更大C.南北朝分裂动荡的社会病态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4.下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
据此可知( )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5.明代徽商郑璬行商于扬州,“见运河为官民要道,遇粮运辄阻商行,璬捐金别浚一河,使官运无碍,商不留难,至今赖之”据此可知( )A.扬州城市发展依赖徽商B.明代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运河漕运备受政府重视D.商人群体参与社会治理6.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与友人讨论“西洋政教风俗本源之所在”,说“合肥伯相(李鸿章)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未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这一思想(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夷夏观B.肯定西洋文明程度高于中国C.超越了洋务派的本末体用观D.意识到西学难以“体用兼备”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家奋发努力,改善企业管理,刻苦钻研本行技术业务,在全国人民民主爱国运动推动下,提出“国人愈爱国,国货愈宜精良”“出品精美,创造名牌”,打开产品销售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
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2.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
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A.理生万物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强调人格、修养3.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军机处制度5.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D.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6.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
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7.清朝创立了一个复杂的粮食供给系统。
朝廷向各地方官员收集粮价、气候和降雨的资料,以预测何时何地可能发生严重的缺粮,以及研究如何做出反应。
而中心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储粮数百万吨、分布于县城和小市镇的粮仓。
这反映出A.庞大的官僚体制易于控制国家资源 B.中央集权有利于防灾抗灾C.建储粮系统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D.保证粮食供给是赈灾的关键8.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9.宋代,在政府控制的重要产盐区,政府经常将一些帝王将相附会成盐井的发现者,并进而将其塑造成盐神,成为官方代表。
这种做法A.提供了食盐官营依据 B.彰显了食盐的重要性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体现了人们愚昧迷信10.《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绘画相信有一个最佳视点,只是这视点不是‘焦点’,而是‘天眼’,即画家要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
因此,中国画家少去写生,而是‘收尽奇峰打草稿’,这样作画运思时,就处于一个以大观小,一切了然的境地。
”据此可知,影响古代绘画创作的思想是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1.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中,针对“一辆在前行的车,几个车夫帮着推之,这辆车后滑,撞上尾随其后的另一辆车,后面的车后滑并碾过一名年轻人”这一案件应该由谁担责的问题,出现了下列司法解释。
据此可知,罗马法■推车的车夫故意停止了推车的行为,使得骡子不可能向前拉住车,这里车夫没有谨慎注意地完成法律规定的行为,为此他们要承担责任。
■若骡子在突发情况下受到惊吓,车夫们担心被碾死而停止推车行为,那么,责任由骡子的主人承担。
A.程序繁琐,缺乏灵活变通B.偏重技术,忽视法律观念指导C.注重传统,保留落后野蛮习俗D.权责一致,私法规则较为完善12.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13.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一欧洲时代一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
该建议旨在强调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14.“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
”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15.鉴湖女侠秋瑾好男装,曾撰文称:“在中国,通行着男子强女子弱的观念来压迫妇女, 我实在想具有男子那样坚强意志,为此,我想首先把外形扮作男子,然后直到心灵变成 男子。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革命潮流汹涌B .女权意识觉醒C .倡导男女平等D .流行服饰变革16.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 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A .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 .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形成17.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18.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 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右图)。
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 A .工业发展,需求增加 B .反帝爱国,人人有责 C .反抗重压,自由解放 D .经济崩溃,学业难继19.美国学者余英时说:“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
”下列事件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 .加尔文的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B .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C .德文版《圣经》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D .胡格诺派最终在法国赢得了宗教宽容20.根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A .偿还大量外债B .贪污腐化成风C .军费开支巨大D .纵容官僚资本膨胀21.“徐州总司令刘峙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通知 5月26日,星期一 亲爱的先生:昨天早晨九时,您的儿子无故缺席,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您通知我,到底是您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您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
这位老兵的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2.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
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
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
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日本美国欧元国家经济规模比较(%)占世界名义GDP的比率(%)14.026.121.0占世界贸易总值的比率(%) 6.814.228.8人口(亿人) 1.26 2.68 2.9通货比较(%)占世界贸易总值的比率(%) 5.048.0占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额比率(%) 4.951.719.4上述材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削弱了美元的地位 B.欧洲走向真正联合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C.美国的金融实力远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D.美国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新危机2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告诉我们,但凡是融合,无论是一种文明形态也好,种族也好,文化也好,都会有一个冲突、回应、相融的螺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中必有破坏性,但长期看来,又必然是建设性。
下列史实最符合这一论断的事A.意大利文艺复兴扩展到世界 B.新航路开辟以来的殖民扩张C.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欧的影响 D.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的衰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
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
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
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
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
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
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