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2_4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2_4 免疫调节

(2)抗体
概念: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机能: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 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 噬消化。
(3)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 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比如产生抗体 或效应T细胞,能和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1、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 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 瘤等疾病。下图表示 HIV 感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 细胞 ——T 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 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 却并未感到不适。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
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 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攻击
宿主细胞
靶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处理 呈递
次 免
T细胞

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
抗原 抗体 消灭
记忆T细胞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抗原
吞噬细胞

处理 呈递
次 刺
T细胞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 因子
B细胞
宿主细胞
靶细胞 裂解死亡
记忆B细胞 沉淀、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消化)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经典全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经典全面)
第4节 免疫调节
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的患 者生活在用玻璃隔离的 无菌 房中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 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 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 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
3.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 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 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 作用的是( B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C
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 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3.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易错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易错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易错知识点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学习过程中,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需牢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细胞免疫易错知识点细胞免疫同体液免疫一样,细胞免疫的产生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

其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⑴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当致敏T细胞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再次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

致敏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

参与这种作用的致敏T细胞,称为杀伤T细胞。

⑵通过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

如皮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于从血管内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招引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抗原进行吞噬、杀伤、清除等。

由于各种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的目的。

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及对体液免疫的调节。

也可以说,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既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力量,参与免疫防护;又是导致免疫病理的重要因素。

细胞免疫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较易成功,这是因为两者的基因组是一样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样的,2个个体都不排斥对方的器官。

激素、放射线照射、药物(6-巯基嘌呤)等可以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增加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但它同时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虽然环孢素(cyclosporin)选择性抑制T细胞的功能,但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其他功能。

临床器官移植还存在外来器官排斥受体的问题:例如骨髓移植,当供者骨髓植入受者后,外来骨髓的淋巴细胞对受体的各组织(抗原)进行攻击,其后果可致受者死亡。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易错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知识一定要多加计划,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为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免疫调节的层次1、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2、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3、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双向免疫调节双向免疫调节,是指体内各种因素对免疫应答进行正负双向调节的作用。

籍此使免疫应答适度,以维持肌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双向调节表现在:1、在排除外来抗原异物时,激活并加强免疫应答反应;2、外来抗原物质排除后,可使免疫应答自限减弱以至终止。

【同步练习题】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

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解析: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消除病原微生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具有的。

答案:A2.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C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对部分抗原进行吞噬处理。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中也有分布。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体液免疫不能恢复。
c.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不能恢复。
D.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概 念
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
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3.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结构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2、抗原和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种类:可以是外来物质,也可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三种疾病比较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源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一节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免疫调节知识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一节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免疫调节知识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淋巴细胞 T细胞作用细胞) 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5、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6、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二次免疫)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7、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二次免疫)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8、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9、免疫学的应用: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对于抵御病原体入侵、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脾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则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等)、吞噬细胞等。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参与细胞免疫;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参与体液免疫。

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淋巴因子由 T 细胞分泌,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杀菌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分为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其分泌物(如油脂、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过程大致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

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的过程是: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表面会出现抗原MHC 复合体,T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高考生物考试中,免疫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的调节,维持免疫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害。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机体需要识别自身与非自身分子,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平衡炎症反应和免疫耐受。

本文将介绍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的主要知识点。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1. 自身免疫调节: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免疫平衡。

自身免疫调节包括中性调节和非中性调节两种形式。

2. 外源性免疫调节:机体通过外源性因素来调节免疫应答。

外源性免疫调节主要包括激活性和抑制性调节。

二、免疫调节的机制1. 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包括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促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免疫应答,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则能够抑制免疫应答,保持免疫平衡。

2. 免疫细胞调节: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实现。

三、中性调节的机制中性调节是指机体通过维持适当的免疫应答水平,避免免疫过度或免疫不足的状态。

中性调节的机制包括:1. 免疫失衡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免疫应答处于适当的范围内,避免过度或不足。

2. 免疫耐受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耐受,使机体对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应答。

四、非中性调节的机制非中性调节主要指机体对自身组织或非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的调节。

非中性调节的机制包括:1. 免疫耐受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耐受,使机体不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2.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应答,使机体对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应答,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或不足。

五、免疫调节与疾病免疫调节在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不仅能够维持免疫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害,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治疗一些免疫相关疾病。

1.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附答案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附答案

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产,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各种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胸腺,脾(可以制造血细胞),淋巴结,扁桃体3.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1)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

B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有吞噬能力4.注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他们都是免疫细胞5.免疫活性物质(来源于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可以不是来自免疫细胞):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注意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生素药品,不是免疫活性物质。

6.抗原大多是蛋白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多糖,核酸等,一般指进入身体的异物,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比如癌细胞)7.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9.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清除外来的抗原。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的时候会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防止肿瘤发生1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11.特异性免疫:(1)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2)浆细胞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3)抗原呈递细胞即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12.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特点是既多又快13.抗原抗体结合在内环境中进行,抗体不进入细胞,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而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14.一种B细胞只能针对一种抗原,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5.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是凋亡,如果在短时间大量的病毒或细菌进入细胞,进而杀死细胞,是坏死。

16.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17.过敏反应指的是再次接触过敏源的时候,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程是:过敏源与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等18.自身免疫病是敌我不分,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19.免疫缺陷包括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是指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20.艾滋病人不是没有免疫力,是免疫低下,体内是有特异性免疫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第4节免疫调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概念:______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组成:______、______、脾、扁桃体和________。

2.免疫细胞(1)概念:免疫调节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2)种类:______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________和______。

(3)起源:骨髓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在______中发育成熟的叫做B细胞,迁移到______中发育成熟的叫做T细胞。

(4)存在:淋巴、______和淋巴结等处。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________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和溶菌酶。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第一道防线:______、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人生来就有,对各种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免疫反应的物质。

(3)抗体:是指机体接受______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________。

(4)种类: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前者主要是______分泌的______起作用;后者主要靠__________直接接触靶细胞,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5)过程思考:你知道吗?其实哭也是一种免疫过程,因为泪腺分泌的泪液中含有杀菌的溶菌酶,所以哭也是清洗眼球的过程,那么眼泪的这种免疫作用属于什么免疫?三、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1.功能:监控并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及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三 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 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二、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类型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非特异性识别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不识别(浆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识别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异性识别1、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而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

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