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与俄罗斯民族振兴
普京评价斯大林20150526
普京在网上关于斯大林的评价说了些什么呢?下面是他对这 一问题的回答的全文:
“总体上说,您认为斯大林的活动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我选这个 问题,因为我知道问题的尖锐性。社会上有很多争论,我看到这里有 “埋伏”:说“肯定”,一些人会不满意,说“否定”,另一些人会不 满意。不过既然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问题至今有激烈的争论,我就专门 谈谈这个问题。 依我看,不能给予整体的评价。显然,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 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斯大林领导的。诚然, 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 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 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 我们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管谁怎么说,取得了胜利。即 使我们重提损失,你们知道,现在谁也不能指责组织和领导了这场胜利 的人,因为如果我们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对我国来说其后果就会悲惨 得多。 正面的东西无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难以接受的代价。尤其是存在 过镇压。这是事实。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 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不能这样做。毫无疑问,在这一时 期我们遇到的不简单是个人崇拜,而是反对自己人民的大规模罪行。这 也是事实。关于此事我们也不应当忘记。 对任何历史事件都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就是我想说的。
普京有句名言被广泛引用:“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 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后一句话是落脚点,不能回头去恢复苏联,苏联作为一个时代已经结 束。 2010年是二战胜利65周年,俄罗斯将会利用这个时机大张旗鼓地 宣传苏联在战争中的成就和贡献,也会提到斯大林的作用,但是不可 能给斯大林全面恢复名誉。普京这次主动在电视上回答对斯大林的评 价问题,实际上也为明年的宣传定下了调子。自然,其他国家(如波 罗的海三国、波兰等等)相应地也会利用此机会从本国的历史和利益 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少不了对苏联的指责。这场争论现在已经开始, 明年也许还会加剧。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2月23日是俄罗斯祖国保卫者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克里姆林宫墙附近的无名战士墓敬献了花圈。
2月24日一早,克里姆林宫发出了普京演讲。
这也相当于是对乌克兰的战争缴文了。
普京发言称:今天(2月24日),我再次认为有必要回顾顿巴斯发生的悲剧事件和俄罗斯自身的关键安全问题。
从我在2月21日的讲话开始。
我们我们谈论的是什么让我们特别关注和焦虑,那些年复一年、一步一步地由西方不负责任的政客粗暴和毫不客气地制造出来的根本威胁与我们的国家有关。
我的意思是北约集团向东扩张,使其军事基础设施更接近俄罗斯边境。
众所周知,3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与主要的北约国家就欧洲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达成协议。
在回应我们的提议时,我们不断地面临着愤世嫉俗的欺骗和谎言,或者试图施压和勒索的企图,而与此同时,北大西洋联盟尽管有我们的抗议和担忧,但仍在稳步扩大。
战争机器正在移动,我再说一遍,它正在接近我们的边界。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这种站在自己的排他性、绝对正确性和放任性的立场上的放肆说话方式是从哪里来的?对我们的利益和绝对正当要求的轻蔑、不屑一顾的态度从何而来?答案很清楚,一切都清楚明了。
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衰弱,然后彻底解体。
当时发生的整个过程对我们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它令人信服地表明,权力和意志的瘫痪是走向彻底退化和遗忘的第一步。
一旦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段时间,就这样,世界上的力量平衡就被打破了。
这导致以前的条约和协定不再有效。
说服和请求无济于事。
一切不适合霸权、掌权者的东西,都被宣布为过时、过时、不必要的。
反之亦然:似乎对他们有益的一切都被呈现为终极真理,不惜一切代价,粗鲁地,通过一切手段推动。
持不同政见者的膝盖被打破。
我现在所说的不仅涉及俄罗斯,也不仅涉及我们。
这适用于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有时甚至适用于美国盟友本身。
苏联解体后,世界的重新划分实际上开始了,当时形成的国际法准则——以及关键的、基本的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采纳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其结果——开始干涉那些宣称自己是冷战胜利者的人。
俄罗斯 纪念那些红色的记忆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旧 名为苏联时期的斯大林格勒,城市位于 伏尔加河畔,受伏尔加河的滋润,风景 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 俄罗斯的“南部粮仓”。在这里的曾经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卫 国战争)期间,这里是著名斯大林格勒 战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的 战场。
纳粹德国在1941年占领乌克兰,斯 大林格勒成了苏联中央地区通向南方重 要经济区域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加上这座城市是以当时苏联的最高统帅 命名的,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对战局 和人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中50 万纳粹德国及其盟友的士兵和100万苏 联红军阵亡,平民伤亡不计其数,该战 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斯
莫斯科这座城市整体感觉不像欧洲城市,反而让人感觉和北京很像。城市 也是由环路组成,克林姆林宫和红场就在环路的中心,城市一共有3环,也是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14
圈一圈,像煎饼一样的摊开。而且城市的 建筑由于战争原因没有圣彼得堡那样显 得有历史感,除了斯大林时期的建筑。而 北京刚建国那会儿按照苏联的风格建了 不少苏式建筑,比如北京展览馆,就和 全俄会展中心看上去差不多,再有北京 广电部大楼和军事博物馆,也是斯大林 风格的建筑。另外,刚建国那段时期修建 的居民楼,也多是社会主义风格建筑,这 让北京和莫斯科两座城市看起来有了不 少相似之处。
文:董潇
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 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 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 (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 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三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6讲十月革
第36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考点定位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
主题一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1.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个人努力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主要内容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国情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过程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立新政权1917年11月8日,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
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表现局部战争的优秀影片还有著名导演罗斯托茨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如果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表现的是战争的主体,真正的士兵的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却是本该与战争无缘的姑娘们的悲剧命运。
影片讲述驻守在某小车站上的5位女高射机枪手在准尉瓦斯科夫领导下同16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魔鬼的冲突和斗争。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一例野兽指(德国纳粹军),表面上看,孩子(天真无知),实质上是在(影射辱骂侵略者)。
论文-二战后各个国家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保持独立),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称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则处于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张中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33年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苏联,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2)●苏联政权更迭●苏联二战后经济形势●战后国家外交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二战后美国经济形势●美国政治走向巅峰●与他国外交情况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9)美英法等第一强权国家中非等主要战胜国德意日等主要战败国二战后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5)文化艺术科学进步人权意识觉醒联合国的诞生世界现代史(二战后的世界)一、1.1953年斯大林逝世,戈尔巴乔夫稳固地位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会后,苏联在爱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活动。
伟大的卫国战争 解说词
伟大的卫国战争解说词伟大的卫国战争是指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争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认为是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卫国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当时纳粹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企图占领该国的领土并摧毁苏联政权。
然而,苏联人民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斯大林没有被这一攻击打垮,他们毫不动摇地坚守着祖国的边界,并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抵抗战。
卫国战争的战斗持续了四年之久,期间苏联军队在各个战线上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抵抗敌人的进攻,不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祖国。
这场战争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战役,例如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大战等等。
卫国战争不仅是一场武力较量,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
苏联奉行社会主义制度,而纳粹德国则倡导法西斯主义。
这场战争对于整个世界的未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终结了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为国际社会争取到了和平与自由。
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战争。
根据估计,这场战争造成了数百万的死亡和伤残,苏联人民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最终使得纳粹德国在1945年战败,实现了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卫国战争也是对苏联国家整体实力的一次检验。
苏联军队在战争中展示了世界级的战斗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成功地击溃了纳粹德国强大的军事机器并将战争转向了苏联有利的局面。
这场战争也揭示了苏联在战争结束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种子,奠定了苏联在二战后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段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
它见证了苏联人民的勇气和忍耐力,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场战争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并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一战与俄国十月革命
《和平法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因战争而精疲 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 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的或民主的 和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 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的 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 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
学习思考:
十月革命特点有什么特点? 成因是什么?
名 称
时 间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主 要 成 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思考:
苏联工业化建设有何特点?从中我 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 (2)追求高速度。 (3)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 失 调。
(A)、工业化方针的提出与施行
①工业化的必要性
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 力来完成。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 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 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材料三 斯大林说:“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 延缓进展吗?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 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内 都进行农村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容 经济体制改 收集制 任制 革 都利用市场 放开商品市场,允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和货币关系 许本国和外国资本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发展经济 家经营企业, 并向国外大力招商 作 都使经济得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用 到恢复,社 步恢复发展起来, 国民经济得到发展, 会得到稳定 苏维埃政权得到进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一步巩固
波尔塔瓦战役:决定俄瑞两国命运的鏖战 上
波尔塔瓦城内至今保留着彼得一世作战前曾休憩过的救世主教堂。
据说战役前彼得一世曾在此祈祷胜利,并与全城的守军宣誓与敌血战到底。
教堂外的广场上有座建于1849年的纪念碑,碑顶的俄军青铜头盔、宝剑和盾牌在月桂花环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碑身和碑座上雕刻精美的双头鹰和雄狮,彰显着彼得大帝的光荣与梦想回顾俄罗斯的历史,笔者认为有三次决定其命运的战争,按照由今及古的顺序,第三次是从1941到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俄罗斯人通过莫斯科保卫战和作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彻底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从而同美国一样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二次发生于拿破仑占领欧洲大部之后率军入侵俄国的1812年,俄国老将库图佐夫指挥俄军在“博罗金诺”战役中彻底打败了拿破仑,从此俄罗斯获得了在欧洲的战略地位;而第一次则是发生于1700至1721年间的“北方战争”。
而其中有一场决定整个“北方战争”总结局的鏖战,俄罗斯由此获得了“通向西欧的窗户”,大大促进了其欧化进程。
然而,参加这场鏖战的另一方则将古斯塔夫二世及其后继者们的基业,尤其是“波罗的海内湖”的光荣输个精光,一个欧洲强国瑞典从此归于沉寂。
这场给交战双方带来迥乎命运的鏖战,就是波尔塔瓦战役。
至于战役爆发的主要原因,简而言之,一方需要“水域”,而另一方则要保持“水域”的绝对霸权。
于是,只能兵戎相见了。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欧洲国家的发展较多地体现出沿海国家的优越性,越往内陆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观念,越相对地保守和落后一些,因此其社会进程也显得迟缓和沉重一点,俄罗斯就是这类国家的代表。
公元862年,北欧诺曼人(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率领亲兵占领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死后,其继承者奥列格率部南下,占领基辅,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通称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在与拜占廷帝国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东正教。
这次皈依实为俄罗斯与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真正接触,然而,也正是由于选择了东正教的信仰,在俄罗斯人与信仰天主教的欧洲人之间播下了矛盾的种子。
俄罗斯以“卫国战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其启示
俄罗斯以“卫国战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其启示发布时间:2021-10-12T05:29:08.9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胡雅鑫[导读] 俄罗斯卫国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以“卫国战争”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仪式化”方式表达卫国战争历史、“主题化”策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胡雅鑫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44摘要:俄罗斯卫国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以“卫国战争”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仪式化”方式表达卫国战争历史、“主题化”策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以抗日战争作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卫国战争;爱国主义教育;启示意义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①注重学习国家历史是构建国家认同、文化与历史密码的基础。
旗帜鲜明地捍卫历史真相,运用历史文化遗产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俄罗斯国家治理中极具特色且十分有效的方式。
一、俄罗斯以卫国战争为载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一)俄罗斯“卫国战争”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化”表达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得以实现,而且需要具有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
例如,通过仪式、文学、电影、建筑等。
其中,举办仪式在传递卫国战争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胜利日”阅兵仪式以一种来自先辈的自豪感作为纽带,将全民族凝聚在一起。
俄罗斯每年会在5月9日于首都莫斯科红场筹办庄严肃穆的阅兵仪式。
这是俄罗斯民众最期待的纪念庆典活动之一,举办阅兵仪式能够增强人民对那段历史的深切记忆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
以现任总统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政要几乎每年都会出席胜利日阅兵活动并发表讲话,以呼吁民众铭记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10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10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介绍了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历程。
该片以俄罗斯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组成的团队作为智囊团,以俄罗斯的国旗为标志,以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详细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历程。
该片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开始讲起,通过多个角度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其中包括领袖的决策、军事战略和战术,以及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气和毅力。
该片还介绍了苏联军队在各个战场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和战术。
此外,《伟大的卫国战争》还讲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
该片通过多个故事讲述了苏联人民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为保卫祖国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总的来说,《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它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详细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表现。
该片不仅是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纪念,也是对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的人的纪念。
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
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俄罗斯胜利日,是每年的5月9日,用来庆祝纪念二战结束时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的胜利。
这一天被视为俄罗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而苏联红军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胜利日正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中苏联红军的胜利,以及那段历史中的无数英雄和牺牲者。
首先,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二战中苏联红军的胜利。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牺牲。
他们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奋斗。
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整个苏联和世界树立了榜样。
因此,俄罗斯胜利日是对这支军队的致敬和纪念。
其次,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象征着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
纳粹德国是二战中最残暴和邪恶的势力之一,他们的行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苏联红军的胜利,意味着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失败,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俄罗斯胜利日的庆祝活动,不仅是对苏联红军的胜利的庆祝,也是对法西斯主义的警示和谴责。
此外,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对于俄罗斯人民的团结和自豪感的象征。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和苏联民众一起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和磨难。
他们共同抵御了纳粹德国的入侵,为国家和人民的自由而战斗。
俄罗斯胜利日的庆祝活动,让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感受到那种团结和自豪感。
这种团结和自豪感,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俄罗斯胜利日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对于世界和平的呼吁。
二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
俄罗斯胜利日的庆祝活动,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辙。
它呼吁不仅是俄罗斯人民,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
总之,俄罗斯胜利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代表了二战中苏联红军的胜利,象征着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团结和自豪感,同时也呼吁世界和平。
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6月法国投降。
同年7月21日A.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洛萨计划》,其主要内容以闪电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的一切计划和细节。
1941年夏,法西斯德国已占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的14个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准备入侵苏联。
对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苏联政府有所警惕,战争前夕,部署在西部国境线上的苏军有171个师,268万人。
但是,I.V.斯大林和苏军总参谋部对于来自多方面的情报持怀疑态度,因而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准或不足,临战前夕准备不够。
法西斯德国发动侵苏战争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的190个师的兵力分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
6月28日德军占领明斯克,7月16日攻陷斯摩棱斯克。
由于苏军坚决抵抗,实施强大的反突击,希特勒于7月30日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
在北方,德军占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之后,于9月8日开始从陆上封锁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军民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战。
在乌克兰战线,德军于9月19日占领基辅以后,德军向乌克兰东部和克里木半岛推进。
在中部,德国于9月30日向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离莫斯科只有24千米。
粉碎希特勒的闪电战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到250千米。
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
从1月8日到4月中、下旬为止,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将德军击退150到400千米,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夺回了60多个城市。
在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约有50个师被击溃,仅陆军就伤亡83万多人。
伟大的卫国战争
伟大的卫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是一段用无数次战斗与牺牲、用众多生命演绎的历史。
《伟大的卫国战争》8集系列纪录片采用了3D动画技术,并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惨烈的战争场面、冷峻深沉的解说和雄浑悲壮的配乐赋予了这部纪录片史诗般的风格,以此展现战争期间众多令人震惊震撼、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
一、相关资料剧名:伟大的卫国战争类型:剧情主演:艾德·哈里斯莫莉·帕克埃米·马迪根2二、内容简介战争起始于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结束于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同时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部分的结束。
所以前苏联加盟国与现在的俄罗斯定每年的5月9日为胜利日,以此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这一天全俄放假并且庆祝。
苏联卫国战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
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1943年8月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从此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的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欧洲盟国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高考命题人的命题特点-历史
高考命题人的命题特点-历史(总2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应对高考,要关注一下几个问题:(一)关注高考命题专家研究方向1.杨宁一教授:杨宁一原来是北京师大历史系教授,现在转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
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
39.(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
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
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 : 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俄罗斯电影中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以《我是一名教师》为例
[ 责任编辑:张雅安 ]
112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形式。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文学和宗教二者共 同担负着调动激发苏联人民精神力量与爱国热忱的 重大使命。影片中的主人公教师更是始终坚守着本 民族的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
(三) 文化信仰 文学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俄罗 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早在古罗斯时 期就已经出现了 《伊戈尔出征记》 这样的英雄史 诗,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 阳”的普希金在俄罗斯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 置。影片中的普希金象征着人们精神力量的支柱, 虽然帕维尔和村民们在德国法西斯的统治之下苟且 偷生,但每当他们看到普希金的画像,心中爱国主 义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影片通过普希金画像及其诗 歌来反映帕维尔对民族文化的坚守。有四段情节可 以作为佐证:学生将希特勒的画像打掉后发现,帕 维尔将普希金的画像藏在后面。帕维尔拾起普希金 的画像后不由朗诵起普希金的诗 《皇村回忆》: И быстрым понеслись потоком 敌人像浩荡的洪水 Враги на русские поля. 淹没了俄国的土地。 Пред ними мрачна степь лежит во сне глубоком, 在他们面前,阴郁的草原在沉睡,
(一) 刻画真实人性
影片刻画的教师形象并不是那种英勇无畏、不 惧生死的英雄形象;相反,帕维尔却是一位性格有 些懦弱的人,他逃避战争现实,最初只是想和未婚 妻安娜及儿子万尼亚重新组建一个家庭,新政权的 走向被认为与自己无关,但德国军官强迫他持枪射 击普希金的画像、未婚妻因反抗刺伤了德国军官被 送去集中营、万尼亚报复德国军官后被说服为德军 服务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帕维尔慢慢地改变了 内心最初的想法,经过几次挣扎之后他最终作出了 选择,即为了家人、国家和理想信念而战。正如导 演谢尔盖·马克利斯基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想在 影片里展示出人性的挣扎、自我完善和良知的觉 醒。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 或即将面临抉择,并不是每个好人都能永远选择善 良,因为我们生活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时常会感 到 身 不 由 己 。” 影 片 塑 造 了 一 个 鲜 活 的 教 师 形 象 , 诠释了在战争时期普通人的爱情、家庭观念,成功 地刻画出了真实的人性,使观众感受到心灵上的亲 切。这也是电影的主要用意之一。
斯大林生平
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等首创的,又称 为斯大林模式,他影响着苏联30年代到90年代的兴 衰。 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农业集体化把农村劳动力集中起来,这样就 有更多的劳动力,于是就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其 次,农业集体化有利于余粮征集,余粮不仅保证工 业化顺利进行,还可以出口换汇,为工业集体化的 初期原始积累提供来源。最后,工业集体化为农业 集体化提供农机,提高工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集体 化虽然对工业化有着巨大作用,同时有力地提高了 农业效率(人均产量而非亩产量),但它拿走农民 的太多了,以至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除 此之外,这也是苏联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 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 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 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毛泽东评斯大林功过是非:三分错 误七分成绩
斯大林也以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对政界 和军队中的大清洗、对少数族裔的压迫流放 闻名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 的苏联和盟军共同击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帝 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东方 集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与 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
克服粮食收购危机,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直接)
2、方针的提出:
2、过程:
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 1930年 1932年 1937年 整顿、发展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农业集体化完成
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集体农庄化
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民族关系的影响
(ZT)前苏联1924、1936和1977年三部宪法都明文规定各民族平等是一条不可更变的法律原则,苏共和苏联政府在其他有关民族关系文献中也都突出强调,要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甚至苏共领导人宣布苏联“已经彻底和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关系问题”,“实现了各民族法律上和事实上平等”,已经形成了“各民族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各民族正在越来越接近和实现完全统一和一致。
这样一来,民族平等不仅是苏联长期的一项重要国策,而且等于向世界宣布苏联已不存在民族矛盾和问题。
可是,从1922年12月苏联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的实践表明,实际上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很难实现各民族完全平等,特别是过去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人数很少的落后民族,在几十年内不可能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达到发达的大民族的水平。
何况,苏联有130多个大小民族,法律上规定可以建立民族国家实体和民族自治实体也只有50多个民族,而大多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实体和民族自治实体,还有7000多万各民族公民生活在本民族共和国和自治实体之外,在语言文化上也很难与当地主体民族做到完全平等。
人类发展历史也表明,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不可能每个民族都具备成立自己国家和自治实体的条件,更难以达到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完全平等。
因此过去长期以来,苏联在法律上突出各民族平等,实际上一方面起到人为地强化民族自治意识,增强少数民族独立自主倾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少数民族意识到自己与大俄罗斯民族是不平等的,加剧他们的不满情绪。
随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苏联发生剧变,历史上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苏共处理民族问题的错误被揭露出来之后,许多民族包括俄罗斯人都认为过去受到不公正待遇,对国家和政府生产强烈不满情绪。
他们都高呼为了实现民族真正平等,就要实现民族独立自主,诸如加盟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带头要求实现国家独立,自治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带头要求升格为加盟共和国或国家独立,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带头要求成立共和国,许多没有自己自治实体的小民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民族共和国或自治实体。
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反攻
? 1943年8~11月,苏军 在南线彻底肃清 高加 索地区 的德军,收复 了顿巴斯 ﹔在乌克兰, 收复了第聂伯罗彼得 罗夫斯克和基辅;在 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
1944年开始,苏军对 德军连续发动了 10次
重大的战略性进攻作 战,苏联 史学家称为 “十次斯大林突击 ”,收
1945年6月24日 胜利大阅兵
俄罗斯五 九阅兵式
俄罗斯11.7阅兵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莫斯科会战
1941年10月, 德军大举进犯莫斯 科,苏军展开积极 防御,充分利用严 冬优势,消灭德军 大批有生力量,1 942年1月取得 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意义:
莫斯科会战打破了德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初步稳定了苏德战场 局势,打乱了德国的 “闪电战”计划。
苏联卫国战争 战争转折
? 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 集中力量进攻全苏最大的产油区——高加索油田。
? 苏德关系:
在欧战战云密布 之际,斯大林为实现 自身利益,德国为避 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苏德签署了《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划分 两国在波兰、波罗的 海、芬兰以及东欧其 他国家的势力范围。
苏日关系:
1938年,苏日之间 爆发张鼓峰事件和诺 门坎事件,苏军全歼 进犯日军。为避免两 面作战,1941年,苏 联在苏德关系紧张之 际和日本签订《苏日 中立条约》,该条约 规定互不侵犯,互相 承认对方在外蒙古和 满洲的利益,苏联中 止了大部分对华的援 助。
?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 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 式举行。德国投降书于 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字(优秀8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字(优秀8篇)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字篇1《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主要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几个贵族家庭的详细描写,反映了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这段历史时期的俄国生活。
1805年,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
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
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
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
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直在追求着索丽娅。
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
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往别处。
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
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
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
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
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从*中我体会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力量。
人民都愿意参军为国牺牲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做好准备战斗,只要国家用得上他们,他们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务。
*中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就拥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藐视死亡,他们都很有英雄气慨。
*中的库图佐夫遇事沉着冷静,脑子很灵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详细、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现者。
在战争中俄罗斯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小说中的三位贵族优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卫国战争的最前线。
安德烈公爵不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还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
他为国捐躯,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士兵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只想着怎样才能胜利,才能让子子孙孙们幸福地生活,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与俄罗斯民族振兴吴伟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国家,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永世难忘的历史。
战争,尤其是让一个民族国家全力投人的反侵略战争,它所留给历史的,不仅仅是当时胜利的喜悦与光荣,更是一种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源泉。
这一点,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境内各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苏联在1941一1945年进行的伟大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苏联人民以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担当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为战胜法西斯势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苏联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它的国际地位,从此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大国。
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当之无愧。
在战争中,苏联不仅承受住了纳粹德国及其盟国施加的主要军事打击,而且最终战胜了它们。
苏德战场战线最长的时候达到6000公里,范围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法、德、意等12个欧洲国家面积的总和。
在苏德战场存在的1418个日日夜夜中,有93%的时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战场上,战斗没有如此紧张和残酷。
纳粹德国有607个师是在这里被击溃的;而在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和西欧战场,被英美等盟国击溃的只有176个德国师。
不同阶段,法西斯集团至少有190个、最多有27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在与苏联红军作战;相应的数字,在北非战场是9到26个师,意大利战场是7到26个师,西欧战场56到75个师。
据西方历史学家统计,在1941年至1944年间,纳粹德国军队,有93%是在与苏军作战中被歼灭的或打垮的。
另外,侵略者拥有的总的技术兵器的绝大部分也是在苏德战场上损失的,其中包括近75%的坦克、火炮和75%以上的各种飞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从大的战略观点来看,……很难抹煞这样的事实,就是俄国军队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比其他25个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多。
”苏德战场成为决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局的最主要的战场,苏联人民和军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首先意味着它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和不幸,进行殊死的抗争。
战争初期的失利并没有摧垮苏联人民的意志,正是在逆境和不幸中、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精神被极大激发和调动起来。
苏联党和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和政治体制以及计划经济下对国家资源的掌控,使国家迅速转人战时轨道,全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作战整体。
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的广播演说中,把苏德战争称为两个国家之间“殊死的决战”,因此“这是苏维埃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
稍后,在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上,斯大林再次号召,“使我们整个国家和苏联各族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阵营,同我们的陆海军一起为我们祖国的荣誉和自由,为击溃德国军队而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
”这些都表明,苏德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两国军队之间的交锋了,它实际上已成为两个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大搏斗,苏联要动员起全部力量和资源投人这场生死较量。
联共(布)及其领导下的国家机关,制定了战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针政策,作出重大的战略部署,指挥苏维埃国家的武装力量,掌握和支配着国家全部人力和物质资源,展开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与支援,成为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为爱国主义的鼓动者和实践者,战斗在前线和后方,成为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站在这场较量最前线的无疑是苏联的武装力量。
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成为鼓舞他们战斗的精神支柱。
1942年7月,当德军一步步逼近斯大林格勒的关键时刻,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在这一地域作战的部队稳定防线,没有命令不许撤退,“继续后退意味着断送我们自己,同时也断送了我们的祖国”,要为捍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而坚持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这种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下,在不断强化的纪律约束下,坚守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官兵,与占优势的德军在每一片废墟、每一条街巷展开争夺。
他们的事迹很快传遍前线和后方,成为苏军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典型范例。
靠着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支撑,苏军在战争初期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让法西斯侵略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如果说,德军在1939年9月开始战争,到1941年6月进攻苏联之前,不到两年中在欧洲战场仅损失了lo万人的话,那么在苏德战场的最初40天作战中,就损失了31万余人。
也就是说,德军在苏联40天的损失,平均每昼夜是此前两年损失的55倍。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也是一场全民族的自卫和解放战争。
纳粹德国的疯狂侵略,不仅破坏了苏联全体居民的和平生活,而且也从反面极大触发和调动起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
纳粹占领制度公开的残暴和掠夺性质,使苏联人民在粉碎侵略者、捍卫祖国和家乡、解放沦为敌占区的兄弟姐妹这一点上,有了达成思想一致性的最广泛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后方的劳动者发奋生产,工人几乎没有休假,每天工作12个小时;群众的积极捐献,为前线多提供了2565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以及白银7700多公斤,黄金约90公斤,公民认购的公债19亿卢布,其中就有俄罗斯东正教会和教士捐献的财物。
敌后的游击运动如火如茶,先后有280多万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还有成千上万的爱国群众成为游击运动的支持者和不拿枪的参加者。
在1999年出版的四卷本《1941一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官方和学术界主流观点,其中在评价敌后游击抵抗运动时说:“敌后抵抗运动是人们的爱国主义的鲜明展示,他们没有丧失胜利信念,准备为不仅仅是保卫家园、而且还有保卫祖国而献身。
这是真正的人民运动。
”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是一场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20世纪30、40年代集中展开的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联历史上,这是一次最广泛的全民动员和全民抗争,苏联全体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面对凶恶的侵略者,苏联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
苏联人民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在斯大林、联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统一的领导下,用巨大的代价赢得了战争,使这场战争成为一段光辉、胜利的历史,一个展现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精神的范例。
激励俄罗斯振兴的宝贵财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作为精神财富的宝贵价值,离开那个时期越远,越显得重要与珍贵。
20世纪9O年代,苏联解体。
剧变给原苏联境内各国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俄罗斯首当其冲。
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西方民主政体为宗旨的激进改革运动,使俄罗斯社会经历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长时间的转型阵痛。
同时,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北约东扩、独联体势力范围不断遭到渗透等公开的和潜在的危机也严峻地摆在俄罗斯面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O周年。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各国举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活动。
叶利钦总统在有5O多位国家首脑出席的纪念大会上点明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对俄罗斯来说是困难的时刻,庆祝取得伟大胜利半个世纪的纪念日。
向着民主的文明的生活过渡是艰难的。
但是我相信:就像50年前一样,爱国主义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将帮助我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
”他特别强调,侵略者没能摧毁苏联人民的精神,制服其意志,并且任何时候这都是不可能的。
而在这场战争中,“人民是胜利真正的缔造者和英雄。
”五年后的世纪之交,俄罗斯也是面临着挑战与希望迈人21世纪的。
所不同的,它面临的挑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严峻和艰巨。
在俄罗斯国内,经济转轨和政治体制重塑带来的冲击与动荡,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激烈的民族冲突,不择手段对抗中央政府的分离势力和恐怖势力,对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在国际上,俄罗斯失去了原有的国际地位,其影响力急剧下降。
北约东扩难以阻挡,美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举步维艰,科索沃危机斡旋失败,独联体一体化不尽如人意,以及全球化带给俄罗斯诸多负面影响,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大为恶化,国家利益面临巨大威胁,可以说,到20世纪末,俄罗斯承受的外部世界的压力之大,面对的挑战之严峻,在苏联解体以来不曾有过。
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深切感受到俄罗斯面临着挑战与国家能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对俄罗斯的落后深感忧虑。
他以强国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振兴俄罗斯的发展战略。
针对“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
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都取决于全体国民“能否团结起来,能否承担起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在2000年7月的国情咨文报告中,普京又对俄罗斯的未来做了明确定位:“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
”这样的强国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社会里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社会必须要有统一的社会思想,这就是普京提出并倡导的“俄罗斯新思想”。
普京为“俄罗斯思想”树立了两大支柱:一是“高于各种社会阶层、集团和种族利益的超国家的全人类价值观”,另一个就是“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它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
在俄罗斯面临的局势下,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就是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证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反对外来的威胁和干涉,内部的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这是实现振兴俄罗斯战略的前提。
而作为最集中体现爱国主义、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的卫国战争,自然成为体现“俄罗斯思想”的极好教材。
2001年6月,普京总统在卫国战争爆发6O周年来临之际,专门就此发表了“告人民书”。
他在说到法西斯的侵略目的时强调,法西斯“不光是要压制人民的意志,不光是要奴役人民,而且是要消灭整个民族。
”伟大卫国战争“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是一个考验民族精神牢固性的日子,是一个表明苏联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日子。
”他特别赞扬了经历了这场战争的人们:“这是饱尝痛苦的人们、经历了可怕战争的所有苦难的人们,是不仅活过来,而且挺住了和胜利了的人们。
”正是他们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保卫了祖国,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他们给了我们未来。
”今年为迎接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进行了积极准备。
政府早在去年年底就确定了届时举行名为“胜利”的隆重庆典,并且试图通过这样一场庆典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促进俄罗斯复兴大业,扭转独联体国家日渐离心的局面。
普京总统亲自担任庆典活动组织委员会的主席,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使庆祝活动的规模与事件的意义相符”。
可见,纪念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缅怀历史和过去的荣誉,面对当前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普遍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成功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典不舍是一付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将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