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框_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教学设计)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案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对中国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生动展示历史事件。
2.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第二课时: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3. 第三课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
4. 第四课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及其精神品质。
5. 第五课时: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途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民族精神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课时一: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如鸦片贸易、不平等条约等。
4.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有哪些?课时二: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1. 引入新课:以甲午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深入分析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3. 引导学生关注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丁汝昌等。
4. 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课时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作者:郑超殷大鹏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6期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出后,全国高中认真研究新教材。
为更好地把握和熟知新教材,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活动。
笔者讲授的课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准备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对这一框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设计,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新教材的使用有所助益。
关键词:伟大复兴; ; 中国梦; ; 思想政治课; ;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剖析【教学理念】2017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活动化,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
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以国家的重大时政为背景。
二、教材内容地位简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教版2019版教育部统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的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框,理论内容包括三目。
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 ;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宏观上讲述了中国的本质、意义和要求(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把握),具体来看讲述了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国家的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第二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内容),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求每一个伟大都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办更好理解)及“四个伟大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目“分三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实现这一战略安排,每个人都要不懈奋斗。
本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权威性,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整个第四课的三框是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的脉络延续下来的,本框题属于第二框,居于中间,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由“志”入课,畅聊志向【设计意图:从“志”字入手,引导同学思考志向的含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让同学畅聊自己的志向,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引出课文题目,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1.书写、解释“志”字。
(1)老师出示“志”字,板书“志”。
(2)老师讲解“志”字的字形和意义,理解题目的意思。
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肯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肯定学问技能的人才能被称为“士”。
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思考立下的志向。
2.聊志向,引入新课。
(1)老师提问: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是什么?(2)老师出示课文题目,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老师提问:你能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吗?“崛”是山字旁,字义多跟山有关。
那“崛起”在这里指中华的什么呢?(兴盛、富强、富强)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启发同学把“中华”“之”“崛起”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4)请同学大声地齐读题目。
(5)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6)过渡语: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周恩来为什么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查找答案。
学习任务二: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设计意图:让同学自主识字,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让同学共享识字方法,促进同学沟通、合作;老师适时指导,确保同学识字正确。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出示生字,请同学观看,自主识记。
崛范魏晰效淮惑惩训斥难提示:可以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可以在语境中识字并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识记。
3.同学当小老师,共享识字方法,老师相机指导、梳理。
(1)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
掘——崛校——效难、准——淮(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委+鬼=魏日+析=晰或+心=惑征+心=惩(3)组词识记。
请同学给“范”字组词,理解意思。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以及青少年如何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者。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以及民族团结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初中历史粤教版《中华民族的复兴》教案

初中历史粤教版《中华民族的复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明确复兴的意义和内涵。
2. 难点: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近代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义。
2. 学习活动(3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并做好笔记。
- 学生分组讨论复兴的意义和内涵,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做好记录。
-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 知识拓展(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以及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复兴的贡献。
- 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介绍一个关键事件或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4. 拓展活动(3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施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主题班会,包括演讲、小品等形式,展现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复兴的思考。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辅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和班会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发展和个人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2020年第!6期(总第862期)丈敖冬‘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郑超殷大鹏(沂源县第一中学,山东沂源256100)摘要: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出后,全国高中认真研究新教材。
为更好地把握和熟知新教材,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活动。
笔者讲授的课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准备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对这一框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设计,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新教材的使用有所助益。
关键词:伟大复兴中国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剖析【教学理念】2017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活动化,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
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以国家的重大时政为背景。
二、教材内容地位简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教版2019版教育部统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的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 二框,理论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民族兴、人民”,观中国的、意义和要求(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把",具述了中国是以中华民族伟大的想,中国是人民的、民族的、国家的,把国家的求、民族的向、人民的期为,中国的/第二“新时代中国的使”,中国人的和使是什么(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求伟大可以为什么和怎么理)“四个伟大的”;第“社会主义现化强国”,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为实现,人要(框有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权威性,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是大的(第四课的三框是i “新时、新程、新思想”的的,框第二框,中,可以的(三、教学重难点判断【重点】中国的本质;历史使命及其要求【难点】中国、人民、的/“四个伟大”及其辩证关系【】中国梦的本质和要求是整框的一个核心,把识点将迎刃而,此是本框的重点;中国的本国家、民族振兴、人民,无论理论本身还是学生实际生活情境,难度比四个伟大要小得多,“四个伟大”里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且具有很高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性,四者的是难以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而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地待中国、人民、的和四个伟大的是本框的点;综判定本框的重点是中国的本和要求,点是中国、人民、的和“四个伟大”(四、学生情况分析【认特点】高中学生在感性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理性认识思考能力正在形中,正处由感性理性的过渡阶段;高中学生身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知识结构】学生在第三课学习中接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内容,同时学习过第四课第一框新时的相知识,中国梦的形象提法耳熟能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识储备和感性接触。
班会教案主题《走过历史-中华振兴》

班会教案主题《走过历史-中华振兴》背景介绍中华振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
通过这个班会教案,我们将探索中国历史中的关键时刻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及中华民族在国家振兴中所做出的努力。
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关键事件。
2. 认识中华民族在历史中的贡献和努力。
3. 鼓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 发展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如夏、商、周等朝代。
- 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对世界的影响。
2. 关键事件和有影响力的人物- 介绍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三国时期的战争等。
- 讨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孔子、孙中山等。
3. 中华民族的努力与振兴-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中的努力和奋斗,如抗击外敌入侵、改革开放等。
- 鼓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关键事件。
- 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 配备适当的教学材料,如历史书籍、地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估- 设计简单的问答题目,以检验学生对中国历史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评估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拓展活动- 组织参观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历史的痕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和写作,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理解。
通过这个班会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
让我们一起走过历史,见证中华振兴的伟大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提出的,是对中国梦的新阐释。
这一概念立足中国国情,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是对中国人民具有深远意义的共同心愿的集中体现。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信自立的人生理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社会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树立中国梦的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全面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2)认识中国梦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3)掌握中国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路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感;(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
3. 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2)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难点1. 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2. 中国梦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2. 小组讨论3. 示范操练4. 案例分析5. 角色扮演6. 剧场表演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1. 师生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和提出的初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包括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等。
3. 教师讲述(1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介绍中国梦的提出者、倡导者、发展历程等。
4. 示范操练(10分钟)教师展示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在示范操练中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中国梦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1. 示范操练(15分钟)教师围绕中国梦对个人的意义展开示范操练,并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班会教案《历史的回音-中华的振兴》主题

班会教案《历史的回音-中华的振兴》主题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理解中华民族的兴衰历程;3. 探讨中华民族振兴的意义和必要性;4. 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兴衰历程;3. 引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振兴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历史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一些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繁荣、唐朝的开放等。
第二步:发展(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白纸和笔,让他们共同回顾中国历史的兴衰历程,并列举出重要事件;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回顾和列举的重要事件;3. 教师辅助:教师在学生报告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事件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对于这些事件的思考。
第三步:拓展(15分钟)1.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现代中国的崛起;2. 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振兴的看法和意义。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他们思考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性和意义;2.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如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回顾和列举的重要事件;2. 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发言和思考。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中其他重要事件;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个人感想和展望。
六、教学素材1. 中国历史的图片或视频素材;2. 白纸和笔。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教学,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也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意识。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实现中国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布局;
c.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思考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2)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案例分析: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意义。
4.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理解,论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述题: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将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实现中国梦的拓展资料,如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等,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3.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实现中国梦的内涵、路径和挑战,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和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请学生完成与实现中国梦相关的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理解。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总议题:探究“中国粮”的发展奇迹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内容。
分为两目,第一目“民族复兴梦”主要从历史的视角,阐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追求小康的社会理想;展现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探索,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艰苦历程:第二目“新时代新征程”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以及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党的重要作用。
据此本课选用农业强国梦为话题,之所以选用农业素材,一是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二是近期中非论坛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纸币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所以本课以禾下乘凉梦及实现梦的路,让学生明晰多少仁人志士的梦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及实现梦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农业强国梦及实现梦的理明晰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成就,和这些成就背后理论及党的支持,为下节课学习共圆中国梦打好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中国梦这一概念通过媒体的舆论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从课程的角度就是要帮助学生更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概念,从而能够成为人生的指引。
新时代新征程部分政策性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对很多概念理解不足,需要通过身边的设计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责任责任意识: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时代使命。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新时代的表现意义及建党精神。
教学难点:从国家站位理解三步走战略历程及两个阶段目标;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五、教学过程导入:爱你,就把你印在钞票上!展示马达加斯加钱币并讲述: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
《振兴祖国,青年担当责任》教案设计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生力量,青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
如今,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的青年们也愈加自信、愈加坚定,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努力。
《振兴祖国,青年担当责任》教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年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增强青年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I.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1. 传授青年肩负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时代责任。
2. 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培育思辨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II.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1. 国家民族自豪感的培育。
2. “担当”的内涵和青年的责任。
3. 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的重要性。
III.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方法,即课前预热,课上讲解,课后回顾。
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分组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完整地完成任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IV. 教学流程本教案设计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 课前预热在预热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国家民族进步的背景、前沿领域的科技成果、先进人物的故事等内容,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
2. 课上讲解在讲解环节,教师可以分为三步:(1)引导学生认识“担当”的内涵通过社会动员、曾经发生的事例、群体思考,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竞技化合作有什么好的例子?一些担负政治任务的群体在决策和实践中遇到了什么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2)探讨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的重要性。
在大中学校的地区内展开一系列大中学校间比赛和合作,并以此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3)培育思辨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该环节,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励、启迪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和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估,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分组互动在分组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分组,开展不同的互动交流活动。
初中历史民族复兴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民族复兴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复兴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民族复兴运动。
3. 能够分析民族复兴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民族复兴的概念和意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民族复兴运动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教学资料: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 学生读本:相关历史教材或参考书籍。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民族复兴”一词的理解。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25分钟)1. 概念解释:介绍民族复兴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 全面分析:详细讲解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的民族复兴运动,包括其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3. 互动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以及这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梳理(10分钟)1. 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和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启发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总结课堂内容。
四、练习(15分钟)1.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2. 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确认作业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或完成相关阅读任务。
2. 提醒学生: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和及时交回。
六、反馈(5分钟)1. 课堂反馈: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进行反馈。
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梳理民族复兴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民族复兴运动,培养学生对民族意识的认识和历史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民族复兴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说课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说课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将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的相关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内容是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的第一框,我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包括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提高综合国力是振兴中华的基础,振兴中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六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最后一课,是在此前各课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的教育。
本框内容主要阐述振兴中华需要大力提高综合国力。
从学生情况来看,本课有关综合国力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从“两会”热点,利比亚撤侨,胡锦涛访美等国内外重大时事等事例中理解综合国力的一系列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
在课堂学习活动积极开展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探讨分析我国国家地位的现状,从而得出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提高综合国力,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综合国力的含义。
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懂得振兴中华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举例分析、归纳、课堂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振兴中华的关键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的奋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教材结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框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振兴中华的关键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的奋斗。
二、说教学过程:为了落实好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选取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的事实和材料;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向世界的事实和材料,进而学习用这些丰富的是事实和材料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世界,而中华民族的振兴同时又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贡献。
班会教案《历史的回音-中华的振兴》主题

班会教案《历史的回音-中华的振兴》主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及其原因。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
3.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及其原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五、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及其原因(1)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历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走上振兴之路。
(2)中华民族振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的政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1)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2)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青少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梦”提出的社会背景,理解掌握什么是“中国梦”2、明确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途径3、让学生理解明白“中国梦”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4、让学生在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基础上,学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努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2020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典型案例,联系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学生们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2、帮助学生确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个问题:“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是呀,谁人心中能没有梦想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往并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们单个的人是这样,那么一个国家呢?有没有梦想呢?那我们中国的梦想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思考什么是中国梦呢?(板书标题)二、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梦是什么呢?(找同学回答),对,看标题,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我们如何理解“中国梦”呢?首先我们看“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国梦”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明确:2012年11月29日,习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日渐沦落,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
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
中华民族还在不断逐梦,实现了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创造了很多中国奇迹,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断逐梦的脚步。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梦的特点(重点)
议学情境二:
西方有人认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在为之发抖。”
思考:中国的强大,会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1)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梦的理解。
(2)学生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1)让学生初步感悟中国梦是什么,由抽象到具体。
2.科学精神:能够理解中 国梦的本质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3.公共参与: 主动承担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分析
重点: 中国梦的本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学情分析
作为2023级高一学生,孩子们学习态度端正,有理想,肯吃苦,正在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梦的本质、党的初心与使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综合思考和继续深化学习的知识与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为何要坚持和发展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作、推进伟大事业:当代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的历史责任。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温故而知新:知识回顾,考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考点,引出本节课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第一框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懂得振兴中华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师生合作交流,了解本课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准备1.了解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的有关容,收集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时政素材2.制作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显示】“2008奥运会的成功,不仅书写了奥林匹克的新篇章,也是一座民族复兴的里程碑”——新华社师: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更是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探讨第六课第一框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多媒体显示】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一、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师:振兴中华,就是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的容,同学们回忆一下,片中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哪些复兴之路?”生1: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生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国宣告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生3: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
师:课前老师也收集了六集政论片《复兴之路》的有关容,请同学看图表,并思考“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多媒体显示】政论片《复兴之路》图表师:从1894年先生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起,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振兴中华”的口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生:略师: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兴中华”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生:略师:我国近代处于忧外患、贫困落后的境地,“振兴中华”这一响亮的口号,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奋起,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路。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振兴中华”响亮的口号又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最懂得民族独立、解放的可贵,最珍惜已经取得的民族复兴难得机遇,最盼望海外中华儿女同心协力,谱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所以我们说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多媒体显示】1、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师:我们如何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呢?请同学看以下两则材料:【多媒体显示】材料一:1842年至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共签订了1175宗不平等的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
仅从1840年开始的战争赔款和从1894年至1937年支付的利息,就分别达到13亿两和7.29亿美元。
2008年7月国家主席出席八国峰会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共商全球发展大计。
期间针对“发展国致使粮价上涨”的谬论,给予最有力和最充分的批驳,赢得了广泛的赞赏。
外媒体认为,此次对话会凸显了中国大国的地位。
材料二:2007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分别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东盟已经成长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师: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到些什么?生:略师: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同,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呢?生1:经济发展程度生2:科技强大生3:军事实力师:在国家地位的背后,都有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综合国力。
同学们谈到的这些容都和综合国力有关,那么什么是综合国力呢?【多媒体显示】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的容。
硬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
它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
软实力包括国家发展的执行力、国民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力。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师:在新世纪,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要解决问题;要维护世界和平,关键在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说:振兴中华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多媒体显示】2、振兴中华的途径(1)提高综合国力是振兴中华的基础师:只有综合国力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用各种方式、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
请同学们看以下这则材料:【多媒体显示】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
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军事实力相当于美国的36%,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5%,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
——摘自 2008年8月24日美国发布《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师:这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生:略师:2008年我国综合国力排名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们如何缩小这些差距,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生1:进一步发展经济生2:每个公民长期的努力奋斗师: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长期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媒体显示】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奋斗提高综合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师:中国要发展、要民族振兴,需要全体华人的不懈奋斗,同时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有一段时间,由于国际社会的偏见或误解,一度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言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对一些国家的全球战略造成影响,为此党和国家一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表述外交方面同一个主题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振兴中华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多媒体显示】(2)振兴中华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中国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师:除了上述组织外,中国还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的组织?生1:联合国生2:世界卫生组织生3:亚太经合组织师:我国已参加了380多个国际组织,我国为什么要参加这些国际性组织?生1: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促进经济发展生2: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师:中国加入这些国际性组织的组织,并在这些组织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说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多媒体显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师:我国不仅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同时也扩大和深化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多媒体出示】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多媒体显示】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以“和”为贵图片师:奥运会开幕式中, 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不仅向世界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治国理念:我国在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倡导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多媒体显示】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师: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觉得自己像现在这样与世界如此接近: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足迹踏遍五,外国领导人频频到访。
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多边会议在中国举行,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朝六方会谈等等。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在更加积极主动为国际社会做贡献,如为发展中国家援建项目、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向受灾国家提供帮助等。
中国的行动和诚意,就是向世界声明这样一个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播放歌曲】和谐的世界师:同学们,作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振兴中华、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学生在上查阅的资料,对学过历史知识的整理,收集和交流情况,分别给予“好”、“较好”、“一般”等的评价。
对于课堂上问题回答情况的差异性程度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评价,酌情记分。
五、教学设计说明《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思想品德九年级新教材第六课第一框的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为什么要振兴中华,以及如何振兴中华。
现在的初三学生基本出生在90年中期,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我国振兴中华的历程、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现行的对外交流的国策、理念不十分清楚,要理解本课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整理、课堂教学中呈现时政素材等形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把握教材知识点。
六、附件:1、政论片《复兴之路》6、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2.图片: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以“和”为贵3.歌曲《和谐世界》/b/10803574.html教学设计:浦区初级中学钱毓琴指导教师: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