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doc
教学反思十几减8、7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十几减8、7的练习课第一篇:教学反思十几减8、7的练习课《十几减8、7的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巩固十几减8、7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口算,主要是十几减9、8、7的减法,要求孩子不仅要正确口算,还比赛口算的速度,并结合其中的两三道题让孩子说说是怎样想的。
大部分孩子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有个别孩子喜欢用分成的方式计算。
我也不做强行的规定,只要孩子能正确口算几行。
在练习中,重点指导孩子们的解题方法。
第6题比较大小,以前孩子们练习过类似的习题,因此,要求孩子回忆之前解题的方法,然后提出明确要求:先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比大小。
这样解题的正确性高一些,但是前提是必须将左边的算式口算正确。
第7、8题在孩子们计算后,引导孩子观察算式的特点,虽然孩子们不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但是即使那些零碎的、表达不太清楚的语言,也是孩子们思考的结果,我都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依次来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本节课多种形式的练习,孩子们不仅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计算的正确性的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看图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读出这道题,那么再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就不困难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想?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更深一步,从而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教学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准备。
本节课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对减法进行练习,复习十几减8、十几减7的减法题,把题目竖着排列起来,这样便于学生观察,易于找出规律,同时也为逐步整理成减法表做准备。
在练习中设计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努力学习,符合儿童上进的心理.第二篇:十几减8、7第二课时十几减8、7 教学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苏教版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好多习题。
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明。
第10页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
“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
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严重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烂熟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烂熟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烂熟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平十减”,此时,“破十减”或“平十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1/ 1。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几减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这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数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孩子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
”本节课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本节课,我采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精选8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精选8篇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不是说课本的重点重要,其他知识不重要。
在写教案时教师要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哪些方面才能让教案更具指导意义呢?栏目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减。
(因为9+4=13,所以13—9=4)方法5: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
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
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力气。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娴熟地把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娴熟程度。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教学难点:正确娴熟地进展计算。
教学反思:教学中,第一局部是对表格的整理。
我先让学生任凭报一道十几减几的算式,回忆计算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方法。
接着利用十几减9和11减几,引导学生静静观看表格中算式的规律,动手完成表格中空白的局部。
让学生上台介绍他们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让学生观看表格,找到横着、竖着、斜着的规律,特别让学生理解差不变,找到得数是6的算式有哪些,最终是快速报出答案,比口算。
其次局部则是解决问题。
一表多用,既解决了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还复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通过稳固练习,加深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力气。
固然本节课还有很多缺乏的地方,1.表格不够直观形象。
学生在找规律中简洁对“差”的规律找错,对于规律还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来。
应当突出所要讲的橫、竖、斜行,并且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找规律;2.练习题设计不够好玩。
一年级的孩子的课堂应当是轻松、活泼而好玩的,这和教师的习题设计有关。
本节课只用了一个表格,比较单调,而且在数的时候,应当设问:你是怎么数的?这样学生可以比较灵敏运用学问。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十几减9是在学习了9加几;10以内加减法;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其次册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十几减9,学生在新课之前对本内容也已经有所了解。
在课中学生共消逝四种算法:A、9+4=13,所以13-9=4;B;10-9=11+3=4;C;13-3=1010-6=4;D;13-10=11+3=4.这四种算法的消逝与我课前预设根本吻合,第四种想法,我没想到学生也能想到。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2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十几减6、5、4、3、2是在学生掌握十几减9、8、7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探索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重点是帮助学生探索算法,难点是正确计算。
分析教材,我觉得例题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应用题,也应该作为重点探索。
一、依据例题,学习求其中一部分的应用题。
例题情境图出现的是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情境,都是减法意义的具体应用。
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这种题目经常会用加法计算。
所以例题我作为重点来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意义。
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观察蘑菇可以分为两类,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6个,一共有11个。
在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有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当中去掉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
二、交流算法,观察发现,应用提高。
学生对于“11-5”与“11-6”这两个算式,很自然地想到用“破十法”和“算减法想加法”来进行计算。
这儿我只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想想做做的第1题与第2题,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都会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数字相同。
小结引导根据一道减法算式也可以想有关系的另一道减法算式。
这节课总的说,学生计算的效果还不错,练习时多数学生都能主动找规律找联系去计算。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大胆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对此,我颇有点儿自得。
直到有一次区教师进修校的数学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听我上了一节课题为“十几减9”的课。
自那节课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客观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模板6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模板6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模板6篇)。
小编精选栏目推选:“十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
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
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说起来是比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师在引导上更为吃力。
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发挥学生善于表现得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孩子在本节课中会发现10加几或者是几加10就等于十几,十几减十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思维的冲击。
但在给加、减法家庭起名字时,我觉得自己为了赶时间,直裸裸的告诉它们名字,然后让学生齐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
没调动学生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要更加形象、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则应该更加精炼。
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大胆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对此,我颇有点儿自得。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集锦15篇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
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
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
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
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
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十几减几》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本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
低年级的小朋友爱听故事,也特别乐于助人,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小猫兄弟遇到了难题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孩子非常兴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随后,我出示了主题情境图“小猫观金鱼”,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引出两个算式“13-5、13-8”。
学生因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故能将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上来。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
《十几减几》课后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课后教学反思十几减9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争论了三种方法:先减再加、减了又减、相加做减。
而后让同学选择一种自己最适应的方法计算。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同学记录下计算过程,这对我班的孩子很有挑战性,因此第一节课主要在引导和仿照上。
在教学十几减8、7时,同学已经能用减9的方法进行迁移,但还是用了两节课,一节特地教减8,一节教减7和练习,总没能按教材的安排一课时完成。
在教学减8时,同学渐渐能学会记录方法,并能进行简约的阐述,此时,我照旧把三种方法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可班级的一部分后进生掌控方法起来很苦难,方法一多,就更加乱了,于是,我便渐渐强化了较好理解的先减后加的方法,把大数拆成10和几,先用10来减,再加个位上的.数,在后面的联系中,虽然也是三种方法都教学,但是先减再加的方法作为了每个人需要掌控的方法,假如有技能,再在此基础上用其他方法。
教材中渐渐把相加算减的方法成为优化,但是,同学对于加法都不能很娴熟的应用,要能依据一道减法想加法,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对同学不做这种优化的要求,水平达不到。
在后面的十几减6、5、4、3、2时,三种方法同学基本上都至少掌控了一种,能很顺当的进行迁移,于是再在计算中探求找好伙伴的方法。
再从教学十几减9开始,我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全部的算式根据肯定的顺次排列,然后查找计算的规律,让同学能依据规律来提高计算速度。
找规律时,同学往往会只看表面的现象,要引导同学观测内在规律,横着看,结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结果比十几的个位多1等,不光要找到规律,还要理解为什么有这规律。
整个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同学对计算已经没困难了,就是速度要加快。
渗透在里面的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让同学在一题一题中理解:用总数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依据题目要求,看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哪部分,就用总数去减另一部分,但同学好像还是有些困难,还要多加练习和个别指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苏教版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好多习题。
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
第10页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
“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
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平十减”,此时,“破十减”或“平十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1/ 1。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几减几》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
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
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
这样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练习的机会。
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给予孩子们动脑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孩子们对旧知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于新知的。
统计下来,用“算减想加”方法的孩子们明显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
这让我对新知教学有了新的关注和突破方向。
在新授部分,尽可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方法和内容引入新知。
上学期对课后的反馈没有太多关注,这学期我计划新增“课后反馈”这一工作,重点对象为后进生。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
作业辅导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
尽可能做到“今日所学,今日吸收”。
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紧紧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对孩子奖惩方面的工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偏重于奖。
本学期仍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数学小能手。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 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16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1“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2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篇一:十几减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十几减几》。
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有了上学期减法基础,以及这节课之前刚学过十几减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适当铺垫,并加以引导话,这节课应该很简单很容易上。
但是上完之后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拿捏到位,在这做一个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将什么情况下用减法、10以内减法计算用几种方法以及十几减九计算方法做了简单复习,从学生们回答问题来看,大家对前面学过内容掌握得还比较可以。
然后用“小猫看金鱼”情境导入。
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们根据以往经验很快说出:有13条金鱼,花有8条,黑有几条?列出算式:13——8=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方法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汇报时,大部分学生很自信举起了手,我点了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他们都能很熟练说出“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我接着问:你还有别算法吗?学生都皱着眉头,似乎很为难。
终于有学生举手了:我是这样算,先算10——8=2,再算2+3=5。
我给予肯定:说得好。
但从学生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课件演示这种方法计算过程。
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同学们又想出了:13——3——5=5等不同计算方法。
由于去年在教9加几进位加法时候,我教过学生用加数减几方法(比如:6+7=6和4凑成十就用7减4,十位是1),我在本节内容时候也想给学生这种方法(比如:13-6=6和4凑成十就用个位3加上4),其实这种方法跟我们刚总结过“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将“破十法”简化过程而已。
还有学生说:“13分成10和3,10分成5和5,5+3得8,8-8得0,最后得5。
”这种方法也很奇妙,孩子思维得到了张扬。
但是,后面通过学生反馈我察觉到学生对于这些方法有点混乱,大多数孩子是云里雾里,尤其是用应该用减时候用加,用加时候却用减了。
经过仔细思考,个人觉得虽然计算方法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但是方法过多话学生容易混淆,其实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运用的方法必定是多种的,老师应敬重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独立思索,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实行了让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全班沟通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
而我作为老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沟通,充分确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特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但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状况看,学生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课后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驾驭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旧在借助扳手指计算。
这些问题令我担忧,看来这堂课是形式上的喧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志向,也就是说沟通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
我反问自己:“让学生充分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沟通中老师该做些什么?”看来,我应当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
学生想出的方法许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育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沟通过的,是学生不留意倾听吗?……我愣住了,我留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视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沟通没有实效。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老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时从复习8加几的口算入手,通过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开火车口算十几减9,并选取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学例题。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上一节课,感觉孩子们对于十几减8、7的口算还是很不熟练的,所以今天的练习课特别关键。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想尽了办法。
一年级的孩子,练习的形式一定得多样化,才能保证质量。
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
今天主要的任务是完成练习二的第6至第8题,让孩子们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题,是三个题组,看似数字不同,其实是关系密切的,以前,我总是让孩子们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是让孩子们先比较、发现规律,结果证明,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不容小看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找到规律:根据第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直接推算出下面两道相应减法算式的得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十几减几》,要求学生在经历他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为了体现课标所倡导的“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小猫观鱼》图的作用,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还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整体观察主题图,并与同桌交流,题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在反馈时,大部分学生说“有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这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这两条信息最直观,但与本节课的要求不符合,这点我早就预料到了。
所以在学生交流时,我早已把图中的条件以两个层次出现在黑板上了。
(1)鱼缸中有花金鱼和黑金鱼共13条,其中花的有8条。
(2)花金鱼和黑金鱼共13条,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1),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都举起了小手,异口同声的说:黑金鱼有多少条?当学生列式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由于算法多样化在我班学生中难以得到体现,本节课我打算加大引导力度,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算,是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很自信的举起了手,我点了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他们都能很熟练的说出“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我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读皱着眉头,似乎很为难。
好!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好多习题。
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
第10页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平十减”,此时,“破十减”或“平十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连续减”,此时,“破十减”或“连续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因此,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有待商榷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丰富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
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
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
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
“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
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