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思考
姜晓亮律师国际法学硕士响应式网站
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发生服务器被挟持,网络瘫痪,密码被盗等网络信息安全案件。企业的正常营运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而信息安全案件一旦发生,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企业加强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防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
企业网络和信息安全主要是设备的信息安全,涵盖网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入侵的监控;以用户(包括公司职工和外部相关机构人员)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的身份管理、身份认证、授权、审计等等。
1. 信息安全案件的分类和风险分析
1.1 网络安全风险
1)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风险。网络平台是一切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平台,网络体系结构是否按照安全体系结构和安全机制进行设计,直接关系到网络平台的安全保障能力。企业的网络由内网与外网组成。内网与外网之间应当进行隔离及如何进行隔离。外网的路由是否正确,网络的容量、带宽是否考虑客户上网的峰值,网络设备有无冗余设计等都与安全风险密切相关。
2)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风险。网络通信协议存在安全漏洞,网络黑客就能利用网络设备和协议的安全漏洞进行网络攻击和信息窃取。例如未经授权非法访问内部网络和应用系统;对其进行监听,窃取用户的口令密码和通信密码;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探测扫描;对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实施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线路拥塞和系统瘫痪。
3) 漏洞及后门的安全风险。网络操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一些重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电脑、其他存储设备,防火墙等,由于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及后门,导致网络设备的不安全。
1.2 系统安全风险
1)操作系统安全风险。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库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以及各类业务和办公客户机等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存在信息安全漏洞,由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是较为普遍的安全风险。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会破坏数据信息,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瘫痪。
2) 数据库安全风险。所有的业务应用、决策支持、行政办公的信息管理核心都是数据库,而涉及企业运行的数据都是昀需要安全保护的信息资产,不仅需要统一的数据备份和恢复以及高可用性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包括访问控制,敏感数据的安全标签,日志审计等多方面提升安全管理级别,规避风险。各种应用系统软件在数据的安全管理设计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缺陷,需要对数据库和应用的安全性能进行综合的检测和评估。
3) 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为优化整个应用系统的性能,无论是采用C/S应用模式或是B /S应用模式,应用系统都是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入口,也是系统管理员和系统安全管理员管理系统资源的入口,桌面应用系统的管理和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例如当口令或通信密码丢失、泄漏,系统管理权限丢失、泄漏时。
4) 黑客入侵风险。有的入侵者利用嗅探程序通过网络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网络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采用相应的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入侵者通过拒绝服务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有的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用户渗透、系统渗透、拒绝服务、木马等综合手段获得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重要信息,或使系统终止服务。
1.3 管理层安全风险
安全的网络设备要靠人来实施,责权不明、管理失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当故障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必须
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2. 预防与风险管理
目前一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误区:重技术轻管理;重视产品功能,轻视人为因素;重视对外安全,轻视内部安全;缺乏整体性信息安全体系的考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整合企业管理体系与流程、技术手段及法律手段三个方面,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完整安全架构、并持续实施,从而获得理想的安全管控效果。
2.1 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和预警制度。
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起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企业的网管当检查到有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应及时对发生事件或可能发生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并立即向应急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2.2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之规章制度
通过规章制度的规定,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及管理手段,防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保护商业秘密信息在采集、传输、交换、处理和存储等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唯一性,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参考文本,可以登入企业与法网站以授权会员的身份查询()。
2.3 将外包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涉及公司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等敏感信息系统内容进行外包时,应根据风险控制和实际需要,进行评估审核与监督管理。对承包方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安全资质、风险控制水平和诚信记录等进行评估,确保其设施和能力满足外包要求。可以参照《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外包指引》,更新完善信息外包服务合同,特别是合同中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服务连续性要求、争议解决、违约责任等条款,应当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
2.4 设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通过相关设备实时监控网络工作与信息安全状况。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和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案件,建立制度优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企业需要建立控制系统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用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扫描病毒和恶意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查杀临时接入设备(如临时接入U盘、移动终端等外设)等。企业windows客户端安装杀毒软件,如企业资金许可可以用360天擎杀毒软件;或者用免费的360企业版杀毒软件。
2.5 做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及登记工作,建立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对于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应急工作组负责统一调用。
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遭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