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实用五篇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实用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实用五篇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1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XX阅读、XX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采薇》教学反思简版
《采薇》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采薇》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通过描述采薇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采薇》中汲取一些启示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教学内容:在教学《采薇》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意义和情感。
1.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教学《采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采薇》时,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采薇》中的情节和意义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3.1图书馆资源:在教学《采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阅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深入了解《采薇》的背景和意义。
3.2网络资源: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3.3音视频资源:通过使用音视频资源,我们可以将《采薇》的朗读和演绎呈现给学生,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4.1项目评价:通过设计一些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采薇》中的知识和技能,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4.2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采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4.3课堂互动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情况,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5.1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反思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反思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反思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反思一我觉得自己只是在走近《采薇》,而没有走进《采薇》。
前几天,我总也想不好这课到底要教什么,越改越觉得有问题。
对这篇文章真是既爱又恨,但是没有退路了,于是今天我感觉是像完成任务似的走向了讲台。
走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我就已经很心虚了:对诗经我自己都不是很懂,还教学生?我努力地镇定自己:正因为自己没有在公开场合教过诗歌,所以我得尝试。
有尝试,才能找到自己更多的差距;认识到差距才会更有动力努力学习。
课后,王老师和许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结合自己的反思,觉得这堂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立意不高,容量不够这堂课我只上了三十几分钟,而且写话就占用了很长时间,感觉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少。
立意问题。
王老师在评课中这样提到:“《诗经·采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是基于“杨柳依依”的意象,自《诗经》后,成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吟唱。
《采薇》既是原典,又是情感的原点。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认识,但是没有这么深刻,因此解读上、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来,深感文化底蕴不够。
我甚至企图用拓展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理解“杨柳”的文化意蕴,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没有学生可以答上来。
王老师的话终于让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就开始拓展,第一次《村居》,一次不够还来一次《送元二》。
“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
“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
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
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
思路问题。
从《诗经》以后,才有了很多以柳入诗。
结果我却用另外的诗来说明“杨柳”的含义,牵强地告诉学生“柳”就是“留”的意思。
这样的思路很明显是错误的。
应该是解读完经典的意象之后再拓展开去,朝着送别诗的方向去拓展。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的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指明读、齐读。
教师指导学习“矣”、“微”、“依”、“霏”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三、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互帮。
四、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那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对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查学生说一说诗的大意。
五、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老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明读,师生互读,读后评后议,齐读。
六、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七、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布置作业1、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诗经·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在教授完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更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思考,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认为有一些成功之处。
首先,我注重了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课程开始时,我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的分类、表现手法等,为学生理解《采薇》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样的背景铺垫,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在诗歌的解读上,我采用了逐句分析的方法。
让学生们先自己阅读诗句,尝试理解其大致意思,然后我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对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经典的诗句,我引导学生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巧妙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深入。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但对于诗人在战争背景下的思乡之苦、归途中的疲惫与感慨等深层次的情感,可能并没有完全感同身受。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没有提供足够的情境让学生去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心境。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还有待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讲解和分析为主,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资源的运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虽然使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但资源的选择还不够精准和丰富。
可以进一步挖掘更多与《采薇》相关的历史资料、艺术作品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这首诗歌的魅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诗歌的背诵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采薇》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
1.1 了解《采薇》的历史背景
1.2 理解《采薇》的作者屈原
1.3 分析《采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二、诗歌内容解读
2.1 解读《采薇》中的“采薇”意象
2.2 分析《采薇》中的自然描写
2.3 探讨《采薇》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3.1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背景介绍
3.2 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诗歌内容
3.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采薇》为灵感写作相关作品
四、教学效果评估
4.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定学生对《采薇》的理解程度
4.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采薇》教学的反馈意见
4.3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心得和展望
5.1 总结本次《采薇》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5.2 展望未来在《采薇》教学中的改进和提升方向
5.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古代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采薇》教学的反思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诗歌,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学教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反思第1篇】起句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以常棣花之绚烂美丽,喻我方高大的将帅之车,在形象、色彩上兼有与薇菜起兴对比之意。
描写将帅戎车,诗人把镜头对准了最能体现军队精神面貌的战马。
戎车既驾,车驾前的马是“四牡业业”,“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以“业业”、“{马癸}{马癸}”、“翼翼”表现驷马之高大、威武、强盛和训练有素。
从“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这些高大、威武、训练有素的战马不仅是军队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战时将帅的凭依和士卒的掩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高头大马后面,是搀着强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
因此,“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
战则捷,居则戒,与首章“玁狁之故”呼应。
至此,全篇气势为之一振,诗人在凯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结束了自己的回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反思第2篇】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反思第3篇】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
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
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采薇反思总结
采薇反思总结《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给大家推荐一下采薇反思总结,希望大家会喜欢!采薇反思总结篇1关于预设和生成,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释,我不多说。
只说说我这课是怎么处理的。
教学设计是设计成老师提问的,但在上课时,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提完了字词句的问题后,觉得学生的思维正活跃,就要求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提了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为什么以“采薇”为标题(因为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思乡),一个是前三章为什么与后三章开头写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终都是回环往复的写法)。
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两个问题恰好是我设计里的内容。
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注意到了诗歌中字词的变化,有学生分析到了“作”“柔”“刚”与思乡的联系。
当然有学生想偏了,认为“薇”是家乡的特色菜,所以采薇来吃,是想借此来抒发思乡情绪。
显然这个学生没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乡也不错了。
我补充说诗经许多篇目以开头为标题,比如《蒹葭》、《硕鼠》、《伐檀》、《关雎》等等,这首诗也如此。
至于为什么后面不是回环往复的结构了,我让学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写的内容,都知道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我就请学生进行情景想象,此时已经是战场了,双方都蓄势待发,剑拔弩张,只等将帅一声令下,就冲锋杀敌了,如果此时突然有一个士兵弯着腰,边走边唱道“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可能吗?采薇是打仗时做的事吗?学生明白了场景的变化使得诗歌的叙述发生了变化,而且学生也明白了诗经中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从头至尾采用回环往复的结构的,是可以有变化的。
采薇反思总结篇2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
《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3
本来昨天备好了课的,今天上午串课的时候我发现整体思路很混乱,重点不突出,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时间又重新备了课。
下午上课时,由于对教案的不熟悉,我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好在课件弥补了这个缺陷,重点也相对突出,所以总体效果要比原来的教案好很多。
学生们对于《采薇》主题的把握也很到位,只是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人,感觉调动不起大部分学生。
课前检查《氓》的背诵情况,很可惜的是两个班都没有很好地完成。
明天上课时要求他们默写一下,我感觉他们自己这几天越来越放松了,有必要提点一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朗读4-5节:壮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身处何时:春季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1)话题和情境设计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反思第1篇】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
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
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
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 (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反思第2篇】这次课有两个地方值得自己反思:一是古诗文字词的解释、积累;二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
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教古诗文时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古诗文感觉艰难,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现在还很茫然。
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就不懂的字词句提出疑问,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比如“不遑启处”如何解释,这句话虽然书上有注解,但这个学生不理解单独解释“启”为“跪”,“居”为“坐”,怎么合起来解释就成了“休息”。
又比如“载渴载饥”的“载”不知道什么意思,实际上在讲《氓》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这个字,“载笑载言”,这说明这个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必要的知识整理没有到位。
又比如“彼尔维何”的“维”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后面的“彼路斯何”的“斯”有解释,而这两句话是相似的结构,根据古文对应法则,“维”与“斯”意义相同,这说明这个学生还不知道看古文的基本方法。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诗经·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描写女子的采薇之行,表达了她们对父母、兄弟、爱情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作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后让人深思。
首先,我想提及的是诗中女子的行动。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女子采摘薇草之时,意外发现了一只伤鹿,于是放下手中的事情,急忙停止行动,去关心并照顾伤鹿。
这种关注弱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在采薇行为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我们应该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物,并尽力去帮助他们。
其次,我认为诗中女子与父母的关系也给人启示。
“父曰:‘薇予予生,孰云予良?’”诗中女子的父亲非常关心她,担心她的安危,对她充满了爱。
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而我们作为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回报他们的爱。
诗中女子对父亲的回应是:“父曰:‘薇予予死,予困于此。
’”她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道之情,即使在困境中也会为父亲着想,不忘感恩。
这种孝道精神也应该贯穿于我们的一生中。
最后,我想谈谈诗中女子对爱情的感受。
她在采薇之时,一直思念与她相爱的男子:“男儿莫敢与我言。
”她将男子的情感放在了心头,对爱情充满了渴望。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值得我们引起共鸣。
爱情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待爱情真诚,珍惜身边的人。
通过对《诗经·采薇》的反思,我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要关注弱者,关心身边的人。
其次,我要理解父母,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
最后,我要对待爱情真诚,珍惜身边的人。
这样,我相信我的人生会更加充实、幸福。
中学语文《采薇》教学反思汇总
中学语文《采薇》教学反思汇总《采薇》教学反思11.立意不高,容量不够这堂课我只上了三十几分钟,而且写话就占用了很长时间,感觉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少。
立意问题。
王老师在评课中这样提到:“《诗经•采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是基于“杨柳依依”的意象,自《诗经》后,成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吟唱。
《采薇》既是原典,又是情感的原点。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认识,但是没有这么深刻,因此解读上、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来,深感文化底蕴不够。
我甚至企图用拓展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理解“杨柳”的文化意蕴,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没有学生可以答上来。
王老师的话终于让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就开始拓展,第一次《村居》,一次不够还来一次《送元二》。
“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
“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
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
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
思路问题。
从《诗经》以后,才有了很多以柳入诗。
结果我却用另外的诗来说明“杨柳”的含义,牵强地告诉学生“柳”就是“留”的意思。
这样的思路很明显是错误的。
应该是解读完经典的意象之后再拓展开去,朝着送别诗的方向去拓展。
比如老师们提到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岸、晚风残月”等。
2.情境创设不足。
在体会“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大雪纷纷满天飞,面对眼前的一草一木,“我”在想些什么?希望学生在情感积淀与想象中明白到“我”经历了思念、征战、伤痛的苦,从而明白到“我”虽然回来了,但是已经是满心满身的伤痕了。
但是学生都只提到了思念亲人,没有真正体会诗人内心的悲凉。
我应该在这之前给他们把情境创设好。
3.对比这一写作特色挖掘不深。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这两个场景不仅是描绘了两处景色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人物的心境。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的《采薇》是一篇反映了古代女子爱情和婚姻观念的诗歌。
通过学习《采薇》,我对古代文学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当代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婚姻观有了一些思考。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发现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被《采薇》中关于女性地位和婚姻观的描写所震撼。
诗中的女子主动出去采集薇草,表现出她独立自主的品质。
她们勇敢地面对困难,不畏艰险,以求自己的幸福。
虽然诗中并未直接表达女子的婚姻观,但可以通过她们的行动和态度推测,她们渴望寻找一个对她们真心真意的伴侣。
这让我想起了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她们也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强调男女平等和自主选择婚姻的观念。
我认为,尊重女性的独立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幸福。
其次,我也思考了《采薇》中的爱情观。
诗中的女子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她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对她们好的男人,而不仅仅是婚姻的外在形式。
这与当代社会中的爱情观有很大的共通之处。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强调爱情的纯粹和真实,不再看中婚姻的门当户对和外在因素,而是更关注精神层面的契合和共同价值观。
《采薇》中的女子、如今的女性都追求着爱情的真实和美好,这使我想起了爱情的力量和意义,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追求之一。
同时,通过阅读《采薇》,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古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深入人心的力量和美感,使我深深地震撼。
同时,我也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指引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和思想,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人类文明的脉络,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采薇》,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发现我对古代文学和思想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教学反思采薇教学反思是指对采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学习成果。
下面是我对采薇教学进行的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在采薇教学中,我没有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准确和有针对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明确地设定和传达教学目标,以便学生清楚知道他们学习的是什么。
2.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采薇教学中,我过于倚重传统的讲述和演示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这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采用更多的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在采薇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
这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进度较慢,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进度过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4. 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在采薇教学中,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这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也没能及时纠正和改进学习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包括学生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
5. 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在采薇教学中,我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具、故事讲解等方式,使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对采薇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应用这些反思和改进措施,以提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导读:《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范文1
这次课有两个地方值得自己总结,一是古诗文字词的解释、积累,一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
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教古诗文时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古诗文感觉艰难,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现在还很茫然。
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就不懂的字词句提出疑问,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比如“不遑启处”如何解释,这句话虽然书上有注解,但这个学生不理解单独解释“启”为“跪”,“居”为“坐”,怎么合起来解释就成了“休息”。
又比如“载渴载饥”的“载”不知道什么意思,实际上在讲《氓》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这个字,“载笑载言”,这说明这个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必要的知识整理没有到位。
又比如“彼尔维何”的`“维”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后面的“彼路斯何”的“斯”有解释,而这两句话是相似的结构,根据古文对应法则,“维”与“斯”意义相同,这说明这个学生还不知道看古文的基本方法。
又比如“戎车既驾”的“既”不知道理解,实际上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已经学过了,“既东封郑”,到了这里,学生又不知道迁移了。
所以想到了韩军老师提到的“举三
反一”,难道学习语文,学生真的只能是“举三”才能“反一”吗?这要耗损多少时间啊。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除了想到再多做几次练习外,没有更多的办法。
第二个问题。
关于预设和生成,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释,我不多说。
只说说我这课是怎么处理的。
教学设计是设计成老师提问的,但在上课时,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提完了字词句的问题后,觉得学生的思维正活跃,就要求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提了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为什么以“采薇”为标题(因为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思乡),一个是前三章为什么与后三章开头写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终都是回环往复的写法)。
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两个问题恰好是我设计里的内容。
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注意到了诗歌中字词的变化,有学生分析到了“作”“柔”“刚”与思乡的联系。
当然有学生想偏了,认为“薇”是家乡的特色菜,所以采薇来吃,是想借此来抒发思乡情绪。
显然这个学生没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乡也不错了。
我补充说诗经许多篇目以开头为标题,比如《蒹葭》、《硕鼠》、《伐檀》、《关雎》等等,这首诗也如此。
至于为什么后面不是回环往复的结构了,我让学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写的内容,都知道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我就请学生进行情景想象,此时已经是战场了,双方都蓄势待发,剑拔弩张,只等将帅一声令下,就冲锋杀敌了,如果此时突然有一个士兵弯着腰,边走边唱道“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可能吗?采薇是打仗时做的事吗?学生明白了场景的变化使
得诗歌的叙述发生了变化,而且学生也明白了诗经中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从头至尾采用回环往复的结构的,是可以有变化的。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范文2
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
《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
《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
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1.《诗经·采薇》教案与反思
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
3.《诗经.采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4.诗经采薇节选教学反思
5.诗经采薇
6.诗经《采薇》
7.《诗经采薇》
8.诗经采薇
上文是关于诗经采薇课后反思,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