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禁忌
有关格律诗戒忌问题(辅导)——格律诗(绝)七大禁忌与七个尽量避免
有关格律诗戒忌问题(辅导)——格律诗(绝)七大禁忌与七个尽量避免对于格律诗的禁忌方面,将其汇集起来,有:八病、五忌、作诗五戒、押韵八戒、律诗四忌、绝句四忌。
加在一起,就是34个。
真按这些禁忌要求,就是古人的名诗也有许多不符合了。
如果再加上现在后加上的“忌新旧韵混用”等就更多了,那我们对格律也就别玩了。
由此看来,也不能完全被那些条条框框所约束,只要注意不犯大忌,以及还有几个尽可能避免的就可以了。
下面介绍较为多数所采用的七个大忌和七个尽量避免,共计14个,虽然还是不少,但这样已经减少20多个了。
下面分别介绍如下:一忌新旧韵混用:这是现代的一个规则,是指同一首诗中用韵,或用旧韵(平水韵),或用新韵(中华14新韵),二者只能用其一,不能新旧韵混用。
二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三忌尾三连平(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第一节:格律诗(绝)七大禁忌:写格律诗注意的七大禁忌:一忌忌新旧韵混用:二忌孤平;三忌尾三连平(仄);四忌失对、粘、替;五忌合掌;六忌换韵;七忌直白。
四忌失对、粘、替:①失对:是要求一联的上句与下句间的有关字,平仄相反。
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对。
②失粘:是指要求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③失替:要求一句内2、4、6字平仄交替。
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七忌直白:格律是要偏于雅致文言,太过直白,就不是格律诗了。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正文格律诗要注意的禁忌一、先说押韵的问题1、新旧韵:新旧韵混用的问题只有今天才有,这属于出律,按说不应该提,比如:叔这个字,在古代是入声,今天是平声。
简单说:假如你写的是注明是平水韵,那么你押韵的时候不能用“叔”这个字。
同理,句中的字也是,比如石、失等字,平仄古今不同,混用的话是出律,就不算是律诗了。
这个问题比较特殊,放到第一处讲一下。
2、挤韵:诗句中不是韵脚的地方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这样读起来拗口。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仙、安和山是邻韵,如果七个字中再多的话,读起来会非常拗口。
这些细节要注意,尽量避免,但是有好多宽韵是避免不了的。
3、撞韵:就是仄收的那一句,是不用韵的那句,如果最后一个字与诗韵是平仄不同的仄声韵字,就是撞韵,这个可以参看填词用的看词林正韵,例如平水韵的上声三讲、二十二养与三江、七阳里都属于词韵的第二部。
撞韵的诗最著名的有韩愈的这首七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处,撞韵。
4、重韵:格律诗中不能一个字两次押韵。
5、同音韵:同音不同字是允许的,但是还要尽量避免,如果无法避免,就要注意不要连续两个句子押同音韵。
6、单调:尽量阴平(一声)阳平(二声)穿插使用,避免单调,7、凑韵:为了押韵勉强凑合填上一个字,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韵脚,宁可整首诗换韵也不要凑韵。
包括所谓的倒韵(为押韵将两个字的词颠倒使用)也属于凑韵这一类。
8、哑韵:诗作成以后,应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韵脚是否响亮。
其实朗读不仅如此,还能发现其他的声律问题,比如同音字、平仄不合处。
9、同义:简单说花、葩,忧、愁,不要一起使用。
二、其他1、结构雷同尽量避免句式无变化,比如雷同的王维《送张五归山》: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埽荆扉。
四句结构都是二一二。
王维的另一首则有变化: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押韵八戒,绝句律诗四忌,作诗五戒,论诗八病分析
押韵八戒,绝句律诗四忌,作诗五戒,论诗八病分析第一篇:押韵八戒 ,绝句律诗四忌 ,作诗五戒 ,论诗八病分析押韵八戒 ,绝句律诗四忌 ,作诗五戒,论诗八病押韵八戒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
韵不稳,则诗必恶劣。
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一、戒凑韵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
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
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落韵者,出韵之谓也。
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
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
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
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
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
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
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
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
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律诗四忌何谓律诗四忌?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四曰不典雅。
初学作诗者,于前述种种忌病,既已领会,则尤当注意此四忌也。
今述如下:一、不工律诗最重对偶,苟对偶之句配搭不匀,便不工矣。
二、不贯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
?格律诗中避忌及其他
格律诗中避忌及其他(一)避重字转自百度所谓的重字,指一首诗中有重复的字。
当然,有些重字现象,是不必避免的,有些则是尽量或者必须避免的。
一、叠字不避重字这种现象很常见,也分为两种。
1、叠字为词两个重复的字,组合为词,被称为叠字。
例如两句都用叠字的对联,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杜甫《登高》中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单句中,也有用叠字的诗句,例如杜甫《旅夜书怀》的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重字非词还有一种相连的重复字,并非叠字词,也不避重字。
例如杜甫《卜居》:浣花流【水水】西头。
二、一句之中不避重字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中,提到了两个唐朝诗人喜欢用一种特殊的句法:1、用于散联,不对仗律诗中有所谓的散联,即首联和尾联,因为不需要对仗,所以称之为散联。
杜荀鹤“一句内好用二字相叠”的诗句,喜欢用在散联:〔文星渐见射台星〕,〔非谒朱门谒孔门〕,〔常仰门风继国风〕,〔忽地晴天作雨天〕,〔犹把中才谒上才。
〕皆用于散联。
《韵语阳秋》文星渐见射台星,出自《献长沙王侍郎》第一句:文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沃众情。
天泽逼来逢圣主,辞林盛去得书生。
云妆岳色供吟景,月浩湘流递政声。
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
2、用于对联:双拟对中间的二联必须对仗,因此中间二联为对联,中间这四句,都是对句。
郑谷则喜欢把这种句式用在对句中:〔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谁知野性非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
皆用于对联也。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出自郑谷《江际》的颔联: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郑谷的这种对仗方式,在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专门提到过,叫做双拟对:“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字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诗词十二忌
诗词十二忌第一忌:忌直。
直来直去的叙述,就失去了含蓄美,没有让人想象与琢磨的余地,内容就白了,经不起品味。
古人有说“凡作人贵直,作诗贵曲”,不无道理,有时候,确实作人不能太直,否则物极必反。
比如:在《恋爱的悲剧》中,鲁迅描述阿Q向吴妈求爱,阿Q跪到地上痴痴地向吴妈说“我要和你睡觉”,惊得吴妈魂飞魄散,傻傻地向赵太爷告屈,赵太爷便狠狠地教训阿Q。
这就是太直了,以致求爱失败。
好比写作诗词一样,不能太直,太直就失去诗的韵味。
例如:儋州版“广安堂杯”诗词征文作品,那大七小蔡铨宪写的《赞祖国青年》诗:青年俊杰有才华,辅国兴家志不垮。
为党红旗飘万代,愿把青春献国家。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性很好,但艺术性不高,没有感人的力量,其主要毛病就是太直。
词句显得有点直白,没有比兴,结构上没有转折,语句标语化、口号化。
这样的诗,思想是好的,但缺乏艺术感染力。
第二忌:忌泛。
不要泛泛而谈,要细致,要让语言精准。
很多人写作诗词的时候,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没注重在某一点上加以开掘、发挥,让人读起来,得不到任何启示。
现在以一首诗解剖一下:有一首诗,写祖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大业的诗,题为《誓把中华享太平》:台湾中华一个省,统一祖国理分清。
团结起来力量大,誓把中华享太平。
这首诗从多方面描述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挡的,祖国人民对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是不动摇的,但写得太泛。
几乎没有那一点可以打动读者,启迪读者。
我们再读一下,古人写的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唐代王昌龄写。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
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所以,这首古诗使人读起来,字字生动,让人心志激荡。
第三忌:忌平。
叙述要有起有伏,有高有低,不要平平淡淡,让人如同嚼蜡,毫无味道可言。
古人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是这样,诗也要如此。
格律诗用韵十忌
格律诗用韵十忌对于格律诗来说,韵脚就像大厦的基石一样,必须扎实稳固。
不可有半点应符和马虎。
要想写出一首好的格律诗,用韵八忌,不可不知!一忌落韵,也叫出韵,其实就是不押韵。
也就是在该押韵的地方没押韵或押错了韵。
初学者多犯此忌。
因为格律诗要求一首诗里只能押一个韵,因此所有韵脚的字只能在同一韵部内,不许相互串门。
一旦用错,就是落韵。
二忌凑韵,凑韵就是韵脚字与全句意思不相符合。
举例一首:落叶飘飞满地黄,出门散步被窝凉。
尼姑庙里翻经卷,伸手推开那扇墙。
这里边的凉和墙就属于凑韵,因为出门散步和被窝凉不凉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墙字,和整句意思就更不搭配了,如果是伸手推开那扇门还可以,但门不押韵,就胡乱选个墙,结果弄出笑话了。
因此写诗切忌凑韵。
三忌重韵,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反复用一个字做韵脚。
举例一首:户外忽闻百草香,出门独自赏风光。
春原踏遍归来后,鞋也香来袜也香。
这里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香字。
重复在韵脚上使用两次,这就是重韵,是不允许的。
四忌倒韵,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使用。
如把风雨变成雨风,把花卉变成卉花。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词汇有的能颠倒,有的不能颠倒。
为了押韵,把不能颠倒的词颠倒过来用,就会闹笑话。
举例一首:一杯浊酒泪沾裳,长夜茫茫独倚窗。
最忆当年关外路,云游四海老湖江。
第四句本来是云游四海老江湖,因湖字不押韵,颠倒过来就是云游四海老湖江,就解决了押韵的问题了,但云游四海老湖江却让人不知所云了!五忌哑韵,哑韵就是读起来不响亮的韵。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中说“押韵不宜多用哑韵,如四支、十四盐两韵中多哑字,须择而用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中又说“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可见,哑韵也不是不能用,但必须是高手才能驾驭。
对于哑韵一说,本人实在是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评说,更难以诗举例说明!还望网友见谅!六忌僻韵,僻韵就是使用生僻字做韵脚。
陷读者于云里雾里。
有些诗人喜欢故弄玄虚,写诗总喜欢用一些生僻字,以彰显自己学问高深。
九大诗词忌讳,这是病,必须治
九大诗词忌讳,这是病,必须治一忌: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的人,读诗词,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
诗词的基础,就在于遣词造句,炼字。
如:字、词、句、结构、篇幅。
而诗词的精华也在里面,读好诗词,需要你身临其境,进入字境、词境、句境,没有这些“细枝末节”,你看到的大树,只是一团模糊影。
如何不心浮气躁呢?静,首要在止动,止动久而自静。
二忌:先入为主何为“先入为主”?大家都知道,岳飞的《满江红》激昂澎湃。
现在请先来看另一首作品:六州歌头·南归南天望断,家国正飘零。
燕齐地,颓垣处,狐兔行,白骨横。
何觅乾坤手,担日月,重造化。
弭兵祸,恤黔首,图中兴。
回首靖康,花石笙歌里,败象已萌。
尽昏官庸吏,惰将养骄兵。
冤鬼悲鸣,盼太平。
须筹良策,谨国事,精战备,谋休兵。
具傲骨,怀韬略,意坚凝,救苍生。
耳畔催笳鼓,惊残梦,已三更。
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
问尔武功文治,百姓命,竟是草萍。
料此番归去,扶大厦将倾,何计虚名?那么我们再回过头读岳飞的《满江红》:满江红作者: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两首词都有爱国情怀,慷慨激昂。
但第一首却是出自秦桧之手,大家可能一时接受不了。
就是没法把一个陷害忠臣岳飞、一个奸佞小人与爱国者联系起来,这就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三忌:阿谀奉承诗仙、诗圣、诗神,有学佛的叫诗佛,修道的叫诗老,这些都有一些盲目崇拜因素在里面。
李白、王维是名家、大家,肯定不会写差的东西,是不是?大家都自然有这样的感觉。
其实无论是谁,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好。
这里面,除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灌输之外,还有对有名气,有权威感的人的盲目崇拜。
孔子最佩服的人,不是老子,是颜回,颜回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他有自己的立场,会坚持自己观点,不去盲目追捧。
律诗七禁忌七避免
格律诗(绝)七大禁忌:写格律诗注意的七大禁忌:一忌忌新旧韵混用:二忌孤平;三忌尾三连平(仄);四忌失对、粘、替;五忌合掌;六忌换韵;七忌直白。
一忌新旧韵混用:这是现代的一个规则,是指同一首诗中用韵,或用旧韵(平水韵),或用新韵(中华14新韵),二者只能用其一,不能新旧韵混用。
二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三忌尾三连平(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四忌失对、粘、替:①失对:是要求一联的上句与下句间的有关字,平仄相反。
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对。
②失粘:是指要求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间对应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③失替:要求一句内2、4、6字平仄交替。
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七忌直白:格律是要偏于雅致文言,太过直白,就不是格律诗了。
………………七个尽量避免一避免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本句句式中除外。
不过也有许多好的格律诗里也有重字,尽可能避免。
二避免挤韵:也称犯韵、冒韵,是指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三避免撞晕: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四避免重韵: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这个是几个避免中的较为重要的,切记。
五避免七律的三同头(含三平头、三仄头):六避免七律的三仄尾七避免押韵单调:要求韵脚平声要阴阳都用,如果出现了皆阴皆阳,会出现阴阳失调。
关于禁忌的诗句
关于禁忌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禁忌的诗句:
-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诗经·齐风·南山》
- 自古易经渊源深,天地勾连蕴情真。
半路夫妻存禁忌, 未曾全抛一片心。
后妈难当无偏爱,继父不易有界分。
话到嘴边留半句,轻视异子重血亲。
——《男女再婚禁忌篇》。
写诗的一些忌讳
写诗的一些忌讳1、忌自造字(词)作者或为了平仄的需要或语句的优美自造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懂的字(词)。
中国的文字、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可胡乱拼造。
2、忌生僻字:过于生僻的字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影响整首作品的颂读、欣赏效果。
3、忌时间错乱尤其在山水田园作品中,分明写夏天,却出现冬天的景物。
或时在春天而作品的题目是《秋雨》,这会给读者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有些作品譬如离国庆节还有十天半月就写得某一庆祝场面活灵活现,读者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假。
4、忌次序颠倒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规律,把桃花与菊花弄到一起开,或先赏梅后看菊,用现代科学也许能做到,但毕竟不是自然规律。
5、忌拆换成语多数是为了平仄问题,作者将成语调整,如老当益壮改益当老壮,缘木求鱼改求鱼缘木等等。
6、忌冷僻典故为追求高雅深奥,使用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懂的典故,让人望典兴叹,就算再好的作品也使读者兴味索然了。
用典重在化典,要化无痕,化自然。
7、忌闭门造车一首好的作品必定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山水田园作品,必须身临其境,勤观察、细琢磨、多推敲。
即景作品可以先记下来,再修整,诗不厌改。
8、忌为写而写一个优秀的作者是应该具有责任心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人,从爱心和责任心出发,无论是褒奖、颂扬、批评、评论都应如此。
否则,为写而写,不会产生好作品的。
有些作者,天天有作品,甚至一天多首,多而欠精,本来一首题材、构思都很好的作品,因为未加推敲、斟酌就匆匆发表了,必显毛糙。
那些流传千古的先贤作品是因为精而好,绝非多。
9、忌自以为是一个好的诗人首先应虚心,听得进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而不是固步自封,老虎屁摸不得。
准备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应该仔细检查、推敲,最好听听诗友吟长的看法。
10、忌不要格律,不讲语法写诗词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与规律,即格律,要按照一定的语言法则,即语法。
有些作品,题目是七绝或七律,但又完全不按格律写,说是格律约束了情感的发挥,既如此,就应该写打油诗或自度诗,好的打油诗也是很有味道的。
办公室和家里不能随意挂古诗词
办公室和家里不能随意挂古诗词办公室和家里不能随意挂古诗词!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
这不是大气,这是泄气。
这样特别泄气的词句挂在你的办公室和家里,你感觉能好么?二、《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不是斗志,这是怨气和怒气,戾气太盛,难有和谐。
三、《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的事能实现么?没实现是什么样子?不长久?四、《虞美人》·李煜且不说作者本身的凄惨,只这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谁敢拿这东西整天预示自己?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有比这更破败不堪的景象么?六、《临江仙·滚滚长江》·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啥都没有了,都是笑谈,神马都是浮云!七、《声声慢》·李清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的天呀,这不得窝囊死。
就是失恋了,破产了也不必这样虐待自己吧?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谁都知道,这是一首吊亡词,阴气太盛了。
办公室和家里应该挂和谐的、温馨的或者激扬向上的,阳气特别盛的作品!比如:一、积极进取型:《沁园春·雪》·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多霸气,还是领袖级的人物。
古诗词押韵忌讳谈
古诗词押韵忌讳谈古诗词押韵的忌讳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3、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诗词押韵十忌
诗词押韵十忌诗词押韵十忌近体诗之押韵,还有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所谓押韵十忌,亦需强调:(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的字,即谓之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
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
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
明皇之《饯王晙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
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
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
以上所论乃袁氏个人之见解,固不足以引为正体也。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
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
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
安稳者,牢之谓也。
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
这在近体诗中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
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
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
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
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
诗词格律与创作诗词用典的忌讳
诗词格律与创作诗词用典的忌讳前面写了两篇相关的文章,在本文后面附有链接,说的都是关于典故的一些浅薄认识,今天这一篇说下用典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欢迎朋友们指正。
一、避免生僻作诗尽量少用生僻字,最好也少用生僻的典故。
如果是暗典还好一点,高手用典如“水中着盐同不知”,读者即使不知道有暗典,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诗读完。
但是明典就不,不知道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理解不了作者的意图。
所以勉强可以说:明典避免,暗典无妨。
1、暗典无妨说无妨有点绝对,但是意思大家应该明白。
我在《东坡食猪肉少著水火候足不知这里暗含典故也怪我们读书少吗?》这篇文章里引用了一个故事: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盌,饱得自家君莫管。
”此是东坡以文滑稽耳。
这是周紫芝在《竹坡诗话》里的一段话,说的是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因此还写了一首《食猪肉诗》。
这里面藏了一处典故,周紫芝原先并不知道。
后来周紫芝读到一本《云仙散录》,这本书里记载“黄升日食鹿肉二斤,自晨煮至日影下西门”,这才知道原来“火候足”来自这里,因此感叹道“乃知此老虽煮肉亦有故事,他可知矣”。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即使不知道火候足是典故,也不影响我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火候足了猪肉才好吃。
但是知道了这个典故,那么理解就深了一层,原来火候足是从早晨煮到傍晚,如果您不知道火候足的出处,依葫芦画瓢是煮不出美味猪肉的。
为什么很多家传的技艺外人学不来,原来真正的秘方还包括着严格的操作标准。
又如清人严遂成的七律《桃花》:砑光熨帽绛罗襦,烂漫东风态绝殊。
息国不言偏结子,文君中酒乍当垆。
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
若到沩山应悟道,红霞红雨总迷途。
其中第五、六句按照表面文字理解也不错,其中藏着《刘阮误入桃源洞》和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知不知道刘阮和渔人的故事并不妨碍理解这两句诗。
2、明典避免还是上面严遂成的《桃花》,第三句和第四句如果不知道“息国不言”和“文君当垆”就麻烦一点,暗典藏于地下,明典横亘于路中,绕不过去,只好查注释才能翻越过去。
七律创作中的11种禁忌,你知道几种?
七律创作中的11种禁忌,你知道几种?创作中,我们已经知道的平仄、对仗、押韵等要求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应该尽量注意。
一、首句多入韵及邻韵。
七律的首句入韵为正格,七律的这个特点与五律正好相反,五律是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我们看杜甫的《秋兴八首》,每篇均为起句押韵,唐宋七律中也呈现这个特点。
近体诗押韵限制严,即一首诗里,韵字要用属于一韵部里的,否则算出韵,不合格律。
也有用邻韵,称“首雁出群式”“孤雁出群格”。
邻韵的合并有一定规范,可以查阅专门的邻韵表。
二、中二联避免结构合掌。
结构合掌,不是指一联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诗的相邻两联尤其是颔联、颈联这两个对仗联之间的句法结构(语法成分)完全相同。
结构的合掌,在创作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尤其是初学者,往往都不注意结构的合掌。
当创作好后有人说结构合掌了,再回头去修改,那麻烦会很大,修改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在创作中,在构思时,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尽量在中二联,以及全诗中求变化。
至于结构的合掌,往往多在律诗的中二联出现。
也就是说,中二联的结构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给人感觉十分呆滞。
格律上的诗病是格律诗所独有的,在创作中应该积极规避。
三、四平头、四言一法。
什么是四平头?平头一说,最先是沈约的八病说中的一忌,指声律,如空海《文镜秘府论》所举的“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与“提壶”同是平声宇,属一、六字同调,二、七字也同调,犯了“平头”病。
这在律诗讲粘对中已不存在。
而清人指的“平头”则不是这个意思。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平头,就是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词语起头。
也称“四言一法”,清人指的”平头””显然不是声律的没有变化,而是一种句式的合掌。
律诗不但要忌讳上下句意思的合掌,还要忌讳上下联句式上的合掌。
四、上尾相邻。
两联句子的开头处语法结构相同,称“平头”,结尾处语法结构相同,称“上尾”,两者都在避忌之列。
上尾就是不押韵的白脚字尾句,若相邻句(一与三;三与五;五与七)尾字同声调,叫做上尾。
这些诗词,千万别挂家里
这些诗词,千万别挂家里
这些诗词,千万别挂家里
1.杀气太重的,不能挂家里。
典型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或如《七杀碑》等。
室雅应是人和,战斗再勇猛也不适合挂家里。
戾气太盛,不温雅。
2.意象破败的,不能挂家里。
典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样的破败景象,竟也有些人挂家里,是怕家境太兴旺吗?
3.意志消沉的,不能挂家里。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或如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都太过消极了,看完还努力个啥?
4.太过悲情的,不能挂家里。
典型如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或如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名气再大,但是整天在家里看着这样的诗词,你还有胃口吗?
5.苦思家人的诗词,不建议挂家里。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虽然与家庭相关,但意境不符。
如要写家庭,可以是描绘家庭欢乐、幸福、互助的古诗词。
6.描绘官场或社会阴暗的,不建议挂家里。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知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这些名作名句虽然有才气有名气,但是意境不适合,挂家里适得其反,需谨慎。
检查下自家是否有挂置类似内容的书法,有的话尽量撤下吧,收藏即可,不挂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四个诗句的诗。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八个诗句的诗。
(1)所谓“孤平”,就是指除了尾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者。
(2)所谓“三连平”,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平声字者。
(3)所谓“三连仄”,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仄声字者。
下面我们根据“奇活偶定”的变通原则,来讨论上标号为(1)的句式)
春日佳气多
平仄平仄平
通常,这种“三连平”自救句式不被提倡,所以,尽量避免不用。
③孤平自救: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过,以下三中基本句式都容易出现“孤平”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句式(1)只要第三个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2)只要首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3)当首字和第三个字都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
这类孤平自救的方式,只能调整其他奇序字的声调。但可以采用对句救拗的方式来解决。
(2) 对句救拗
(5)对
通常诗中一联的两个诗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反,则这两个诗句谓之成对,简称为对。从上述四个基本句式的“抑扬格”中便可看出。对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对句。如果,诗中的诗句不符合这一规则,则叫做失对。
由各诗句的偶序字声调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句式中,第一句与第二句为一对,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对。第一句与第三句亦可成对,第二句与第四句亦可成对,这种成对多数只用在首句入韵时(见下)的首联中。
(2)抑扬格
每一诗句中,偶序位的字乃平仄间隔相错,加上尾字声调,叫做抑扬格。如上格式中,各诗句的抑扬格如下(圆括号内仅为七言诗句而言--下同):
(平)仄 平 仄
(仄)平 仄 平
(仄)平 仄 仄
(平)仄 平 平
(3)诗句的“起”与“收”
([仄]仄)仄平仄仄仄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仄”,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平代仄(以四救三)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2、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
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就是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而偶序字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而任意“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为前提的。所谓“孤平”“三连平”“三连仄”都对五言诗而言,对於七言诗,只需将诗句后面的五个字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律诗以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基础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基本诗句中哪些奇序字可平可仄的。为此我们要先弄明白什麽是“孤平”、“三连平”、“三连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自救的结果是,第二句又犯“孤平”,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第二个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二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3x3x4x3=108种变格;而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6x6x8x6=1728种变格。
同样对七绝基本格式的变通,只需将每一个诗句中的后五个字按上述基本诗句处理即可。因为七绝是由五绝的每一诗句前加一个节奏(即一对与原有首对叠声相反的叠声)而得的,故其每一诗句的第一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指符合平仄律韵而含十个诗句或多於十个诗句的诗,但诗句的个数必须是2的倍数。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概念。
①基本句式
说白了,律诗,不管是五律、五绝,还是七律、七绝或排律,其实都是由以下四个基本句式构建的。只是有的律诗含有以下所有的四个基本句式,有的只含有其中的三个或两个。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如下:
诗句抑扬格中的第一个字叫做“起”,最后一个字叫做“收”。所以,以上四个基本诗句对於五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仄起仄收
(2)平起平收
(3)平起仄收
(4)仄起平收
对於七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平起仄收
(2)仄起平收
(3)仄起仄收
(4)平起平收
乃是一首首句入韵的诗,其第一句、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苔”“开”“来” 都属於平水韵之“灰”韵部。
而王驾的《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则为首句不入韵的诗,其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花”“家”都属於平水韵之“麻”韵部。
故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可有四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八种句式。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式(乃标号为(4)的句式)
注意,这一句式本身就犯“孤平”,却是允许的。这就是律诗矛盾之处。其实,宋以后的那些清规戒律,则完全是人为制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像唐代诗人一样较为灵活的运用平仄律格规则。
[仄]仄平仄平
这一句式的“孤平”是被允许的。这种“三连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诗人中亦有运用,但后人未定成规。如梦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其出句便是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如储光义《又洛阳道》诗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其中的对句格式便是
[平]平仄平仄
但是,这样,就与“仄仄仄平平”失对了,但这种失对却是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本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却成了
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仄韵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基本句式相同,也就是说,它由上面的句式(2)和(1)建构的(此即所谓的永明体律诗)。
②基本概念
(1)联
律诗的格式中,从首句起,每两句为一联。绝句中只含有两联,前两句称为“首联”,后两句叫做“尾联”。五律、七律中含有四联,分别称之为:首联、颔联(或项联)、腹联(或腰联)、尾联。至於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他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
(春节贴对联一语中的“对联”一称,就是由诗的“对”与“联”的概念而来。)
(6)粘
相邻的两联诗句中,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谓之“邻句”。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否则,叫做失粘。粘只能发生在邻句之间。
失对和失粘,乃律诗应当尽量避免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平]或[仄]表示可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当然,也可保持原有声调(以下同)。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乃标号为(2)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3、拗救规则
(1) 本句自救
①三连仄自救: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平平平仄仄”诗句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用仄代平,否则就构成三连仄的拗句。三连仄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平”,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仄代平(以四救三--注意这种自救方式不被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其实,按以上述结果进行组合的话,律诗的每一种基本格式,我们都可以演化出若干种变格来。这要灵活掌握,未必非按明清人所定的格式,一字不差的去填写。如此,就陷入迂腐了。例如,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其中,七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只是在五言律诗的每一基本句式前增加一对叠声(括号内的就是),这对叠声要求与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对叠声声调相反。而且,所有的拗句均对五言句式而言,七言句式也是以考查后五言为主。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乃标号为(3)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