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禁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诗律规则与禁忌乃对讲平仄律韵的五言诗和七言诗而言,讲诗律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共有六种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这六种形式,在后文中,为敍述方便,我们统称为律诗。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四个诗句的诗。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八个诗句的诗。
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指符合平仄律韵而含十个诗句或多於十个诗句的诗,但诗句的个数必须是2的倍数。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概念。

①基本句式

说白了,律诗,不管是五律、五绝,还是七律、七绝或排律,其实都是由以下四个基本句式构建的。只是有的律诗含有以下所有的四个基本句式,有的只含有其中的三个或两个。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其中,七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只是在五言律诗的每一基本句式前增加一对叠声(括号内的就是),这对叠声要求与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对叠声声调相反。而且,所有的拗句均对五言句式而言,七言句式也是以考查后五言为主。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仄韵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基本句式相同,也就是说,它由上面的句式(2)和(1)建构的(此即所谓的永明体律诗)。

②基本概念

(1)联
律诗的格式中,从首句起,每两句为一联。绝句中只含有两联,前两句称为“首联”,后两句叫做“尾联”。五律、七律中含有四联,分别称之为:首联、颔联(或项联)、腹联(或腰联)、尾联。至於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他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

(2)抑扬格
每一诗句中,偶序位的字乃平仄间隔相错,加上尾字声调,叫做抑扬格。如上格式中,各诗句的抑扬格如下(圆括号内仅为七言诗句而言--下同):

(平)仄 平 仄
(仄)平 仄 平
(仄)平 仄 仄
(平)仄 平 平


(3)诗句的“起”与“收”
诗句抑扬格中的第一个字叫做“起”,最后一个字叫做“收”。所以,以上四个基本诗句对於五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仄起仄收
(2)平起平收
(3)平起仄收
(4)仄起平收

对於七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平起仄收
(2)仄起平收
(3)仄起仄收
(4)平起平收




(5)对
通常诗中一联的两个诗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反,则

这两个诗句谓之成对,简称为对。从上述四个基本句式的“抑扬格”中便可看出。对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对句。如果,诗中的诗句不符合这一规则,则叫做失对。
由各诗句的偶序字声调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句式中,第一句与第二句为一对,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对。第一句与第三句亦可成对,第二句与第四句亦可成对,这种成对多数只用在首句入韵时(见下)的首联中。
(春节贴对联一语中的“对联”一称,就是由诗的“对”与“联”的概念而来。)

(6)粘
相邻的两联诗句中,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谓之“邻句”。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否则,叫做失粘。粘只能发生在邻句之间。
失对和失粘,乃律诗应当尽量避免的。

(7)韵
律诗中,偶序诗句的尾字,要求用同一韵部裏的字(参看《平水韵》),谓之“押韵”。押韵的字,叫做“韵脚”。奇序诗句的尾字,除了首句允许押韵外,其他的不允许押韵。首句押韵的诗,我们谓之“首句入韵”诗。
例如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诗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叩柴扉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乃是一首首句入韵的诗,其第一句、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苔”“开”“来” 都属於平水韵之“灰”韵部。
而王驾的《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则为首句不入韵的诗,其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花”“家”都属於平水韵之“麻”韵部。



2、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

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就是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而偶序字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而任意“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为前提的。所谓“孤平”“三连平”“三连仄”都对五言诗而言,对於七言诗,只需将诗句后面的五个字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律诗以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基础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基本诗句中哪些奇序字可平可仄的。为此我们要先弄明白什麽是“孤平”、“三连平”、“三连仄” :
(1)所谓“孤平”,就是指除了尾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者。
(2)所谓“三连平”,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平声字者。
(3)所谓“三连仄”,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仄声字者。

下面我们根据“奇活偶定”的变通原则,来讨论上述基本句式的所有变格句

式。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乃标号为(1)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第二个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二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平]或[仄]表示可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当然,也可保持原有声调(以下同)。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乃标号为(2)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其中,第三个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三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乃标号为(3)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仄”,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平代仄(以四救三)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故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可有四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八种句式。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式(乃标号为(4)的句式)

注意,这一句式本身就犯“孤平”,却是允许的。这就是律诗矛盾之处。其实,宋以后的那些清规戒律,则完全是人为制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像唐代诗人一样较为灵活的运用平仄律格规则。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平”,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仄代平(以四救三--注意这种自救方式不被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自救的结果是,第二句又犯“孤平”,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其实,按以上述结果进行组合的话,律诗的每一种基本格式,我们都可以演化出若干种变格来。这要灵活掌握,未必非按明清人所定的格式,一字不差的去填写。如此,就陷入迂腐了。例如,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3x3x4x3=108种变格;而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6x6x8x6=1728种变格。


同样对七绝基本格式的变通,只需将每一个诗句中的后五个字按上述基本诗句处理即可。因为七绝是由五绝的每一诗句前加一个节奏(即一对与原有首对叠声相反的叠声)而得的,故其每一诗句的第一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3、拗救规则

(1) 本句自救

①三连仄自救: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平平平仄仄”诗句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用仄代平,否则就构成三连仄的拗句。三连仄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平]平仄平仄

但是,这样,就与“仄仄仄平平”失对了,但这种失对却是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本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却成了

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是因为,首句的首字和第三个字均以仄代平而犯“三连仄”且犯“孤平”,故而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以自救。

相应地,七言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三连仄的拗救句式就变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的格式。

②三连平自救(此种自救不被明清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仄

仄仄平平”诗句才有出现“三连平”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用平代仄,否则就构成“三连平”的拗句。三连平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平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仄代平。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仄]仄平仄平

这一句式的“孤平”是被允许的。这种“三连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诗人中亦有运用,但后人未定成规。如梦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其出句便是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如储光义《又洛阳道》诗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其中的对句格式便是

春日佳气多
平仄平仄平

通常,这种“三连平”自救句式不被提倡,所以,尽量避免不用。

③孤平自救: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过,以下三中基本句式都容易出现“孤平”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句式(1)只要第三个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2)只要首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3)当首字和第三个字都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
这类孤平自救的方式,只能调整其他奇序字的声调。但可以采用对句救拗的方式来解决。

(2) 对句救拗

①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平仄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四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讲将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谓之“对三救出四”。
例如白居易《原上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②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仄平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三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讲将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谓之“对三救出三”。
例如孟浩然的《望庐山》诗句: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③全仄拗句的自救,它的对句救拗格式仍然同上。
例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