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
单位: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及其语文方向考试科目: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考试分数:
2012年 12 月 3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
考试试卷
古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1×10=10分)
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史家之绝唱,成一家之言。”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
1.赋、比。兴
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
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
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永明体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变文
简称“变”。唐代出现的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它是继承汉魏六朝诗、小说等文学传统,又在佛教僧徒的所谓“唱导”(即用说唱形式宣扬佛理)的直接影响下发展成熟的文体,具有说唱相间、韵白结合、语言通俗、叙事曲折、描写生动和想象丰富等特点.变文一语,有多种解释,其中一说把古典故事变化一番,再进行演说,便于人们明白.唐朝早期的变文,最早出现于佛寺禅门,就是把讲经形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故事.为了使佛理经义通俗化,便于吸引听众,逐渐地在讲唱中加入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向听众展示不同图画,并出现专职的俗讲僧.中晚唐时期,俗讲之风在寺庙中盛行.这时出现转唱变文的职业民间艺人,他们还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内容为题材的变文,在专门讲唱变文的“变场”讲唱.北宋以来,这些变文绝大部分失传.今存变文为敦煌藏经洞抄写本,清光绪年间始发现.敦煌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前者主要是宣扬佛理和封建迷信,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后者不少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爱憎,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以及讲唱历史故事的《伍子胥变文》等.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如传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代的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
4.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三、简答题(10×2=20分)
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答: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无题诗的佛道意趣在于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1)生命无常、命运难宰是义山对佛法的深切感悟,是无题诗反复吟咏的对象。李商隐对于生命的关注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际遇之上的。
(2)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升华了诗人对佛道的感悟。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爱情为表象,通过爱情的悲剧气氛来烘托诗人一生苦苦追求但所落空空的人生巨痛。
(3)至死不渝的执著是诗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灵的一种整合。李商隐善于营造幻境,却认幻成真,执迷不悟。
(4)从其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与佛道的交往必然带来诗人情感上与佛道的沟通。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朦胧诗大师。李商隐身处唐朝濒于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他身不由己地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长期当幕僚,寄人篱下,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他获得了刻骨铭心的哀怨悲凉的情感体验。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惨淡经营,将郁积的情感浓缩到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之中,突破了盛唐和中唐作家多方开拓而难以为继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境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最为人称诵的是他的无题诗。无题诗指的就是那些由于不便或难于标题,于是就以“无题”二字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的诗。由于这类诗主题的多义和朦胧,很难分辨清楚它究竟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因此,无题诗可称为古代的朦胧诗,它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以下的艺术特色:主题多义,旨意渺远,深刻宽广,含蓄迷离,意境朦胧,具有朦胧美;情感复杂,哀怨愁苦,悲伤凄冷,孤寂忧郁,具有凄冷美;语言清丽,脱俗新颖,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具有瑰丽美;用典精工,细巧自然,贴切恰当,富有创意,具有形式美。
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
答:《儒林外史》的讽刺总体特点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总之,《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