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附答案)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训练题1:《静夜思》题目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并回答下列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3. 请解释“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看到床前的明月光,联想到故乡的景象,引发了思乡之情。
3. “疑”字在这里表示“怀疑”或“以为是”,作者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训练题2:《春晓》题目阅读孟浩然的《春晓》,并回答下列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3.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2.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 “春眠”指的是春天的睡意,表示春天人们容易困倦。
---训练题3:《登鹳雀楼》题目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3.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夕阳落在山的那一边,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
3. “欲”字在这里表示“想要”,表示作者想要看得更远,所以要再往高处走。
---以上是前三篇训练题的答案,如果您需要更多训练题的答案,请告诉我。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4篇(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4篇顾荣施炙①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炙:烤肉。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辍.己施焉。
______________ (2)同坐.嗤之。
______________(3)每经.危急。
______________ (4)乃.受炙人也。
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①,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
”其弟争曰:“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④宜。
”竞斗而讼⑤于社伯⑥。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⑦。
已而⑧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有……者:有个……的人。
②烹:煮,烧。
③舒雁:栖息的雁。
④燔:烤。
⑤讼:争辩是非曲直。
⑥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
⑦半焉:一半煮,一半烤。
焉,句末语气助词。
⑧已而:过了一会儿。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弓射之()(2)翔雁燔宜.()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最后的解决办法是______,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买椟(dú)还珠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薰以桂椒③,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huán hái)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⑤珠也。
(注)①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犊:木匣子。
②柜:盒子。
③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
④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鬻:卖。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还(huán hái)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为:②缀:③饰:3.“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的意思是()A.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珠宝,而不善于卖木匣子吧。
B.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木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C.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既善于卖木匣子,又善于卖珠宝吧。
4.那个郑同人把珠宝还给商人,只留下木匣子,原因是()A.珠宝实在太好了,闪闪发光B.木匣子做得太好了,被这个郑国人看中了5.“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指()A.留下珠宝退还木匣子,比喻取舍得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
”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度(duó):测量。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⑤遂(suì):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①《揠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椟还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两小儿辩日(节选)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为是其智弗若与B.孰为汝多知乎C.十两为一斤5.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学语文短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①(1)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一一、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2)众皆.弃去()(3)光持.石击瓮破之()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三、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戏:玩耍。
解析:“戏于庭”表示在庭院里玩耍,“戏”在这里是玩耍的意思。
- 皆:都。
解析:“众皆弃去”意思是众人都离开了,“皆”表示都。
- 持:拿。
解析:“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瓮,“持”就是拿的意思。
- 句子翻译。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解析:“群儿”指一群儿童,“戏于庭”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登瓮”是爬上瓮,“没”是淹没。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解析:“持石”拿着石头,“击瓮破之”击打水缸使它破了,“迸”是涌出的意思,“得活”得以活命。
2. 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案: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瓮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救出孩子的事。
解析:文章开篇描述了孩子玩耍时的危险场景,接着重点写司马光的救人行为,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弃去”,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析:司马光在众人都惊慌离开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用石头砸破瓮来救人,这种冷静和智慧是值得学习的。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解释下列字词。
- 株:树桩。
解析:“田中有株”,田地里有树桩,“株”在这里指树桩。
- 走:跑。
解析:“兔走触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古文中“走”常表示跑的意思。
- 释:放下。
解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释”为放下。
- 冀:希望。
解析:“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冀”是希望的意思。
小学语文必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后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③佣:雇佣。
④大学:大学问家。
1.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穿壁/引/其光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4.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母败儿司马光为.人母者,不患①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②,陷于大恶③,入于刑辟④,归于乱亡。
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⑤。
(选自《家范》)注释:患:担心。
不肖(xiào):品行不好。
大恶:大罪过。
刑辟(pì):犯了死罪。
辟,法律,刑法。
悉数:详细地一个一个列举。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B.慈母/败子C.母/败之D.若是者/多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练习】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专项训练附答案(精选5篇)
参考答案: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 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 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 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 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 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 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臣闻之( )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 ④善哉( )
5.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
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
非子·五蠹》
注释: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 放下。
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为:被,表被动。身:自己。 为:被。
1.填空。
选文选自 (
) ,从文体上看属于(
)。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山海经·海外北经》 神话 2. (1)追赶,赛跑。(2)黄河,渭水。 3.(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 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 色彩。 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如。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狐假虎威 ⼀、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之,得狐,狐⽈:“⼦⽆敢⾷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先⾏;⼦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
兽见之皆⾛。
虎不知兽畏⼰⽽⾛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以我为不信,吾为⼦先⾏: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 (4)兽见之皆⾛: 2.翻译句⼦。
(1)今⼦⾷我,是逆天帝命也。
(2)⼦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乎! (3)虎不知兽畏⼰⽽⾛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敢不⾛乎: (2)故遂与之⾏: (3)其不善者⽽改之: (4)曾⼦之妻之市: (5)学⽽时习之: (6 )见藐⼩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它们都是⽤来⽐喻_____⼀类⼈。
21世纪教育版权所有 5.你是如何评价⽂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欣赏寓⾔故事《近朱者⾚近墨者⿊》,完成习题。
1.“近朱者⾚,近墨者⿊。
”出处:晋·傅⽞《》。
“ 2.”近朱者⾚,近墨者⿊。
“ 意思是。
3.这句话被⼈们⽤来⽐喻什么,不正确的选项是() A.接近好⼈可以使⼈变好。
B .接近坏⼈可以使⼈变坏。
C.客观环境对⼈有很⼤影响。
D.客观环境对⼈没有太⼤影响。
答案 ⼀、 1.(1)做⾸领(2)认为(3)对的(4)逃跑 2.(1)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2)你跟随在我后⾯,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3)⽼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含解析答案)
第1页 共22页 ◎ 第2页 共22页绝密★启用前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含解析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1.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却只漫浪(随意)诵读 B.学而不厌(满足)C.万马齐喑(沉默)D.干将(得力将士)发硎2. 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中“故”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菱?C.故⋅事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你没有讲清楚呀。
D.如果你再故⋅意捣乱的话,我就不客气了!3.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 B.通国之善弈者也 C.弗若之矣 D.思援弓缴而射之4. 一年有几个季节( ) A.1个 B.4个C.3个D.2个 【考点】5. 选择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_______( ) A.善弈者也 与人为善 B.专心致志 致敬C.人与自然 与之俱学6.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盖士人读书(泛指知识阶层)B.第三要有恒(恒心)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常常)7.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C.心到最急(亲近) D.眼口岂不到乎(难道)8.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随意春芳歇(休息)B.王孙自可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C.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D.敏而好学(聪敏)9.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B.九州生气恃风雷(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表示赞叹,相当于“啊”)D.干将发硎(磨刀石)10.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C.默而识之(认识)D.诲人不倦(教诲)11. “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中“因”的意思是( ) A.原因 B.于是 C.凭借;依据1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是“去,到”的是( )第3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A.惊弓之鸟B.鸭有局促不安之相C.所过之处,枝折花落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3. 日积月累。
【精品独家】小升初衔接语文暑假练习:文言文阅读 (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含解析)
【暑假衔接】小升初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一)【前言:小学侧重双基训练,初中重视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从最基本的知识考查上升到能力考查,特别是增加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综合性学习,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作文的难度。
所以,本次衔接主要是在学法上进行调整,夯实基础,提高各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考点回顾】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古诗文篇目增加,更侧重孩子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于、以、其、而”等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会翻译句子4.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
主要考查方式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例题精析】例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拾椹供亲蔡顺少年孤,事母孝。
岁荒①,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以异器③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①岁荒:年成不好。
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
③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顺日拾桑椹/日中不至B. 以白米牛蹄赠之/临别赠言C. 贼悯其孝/悲天悯人D. 粮食不足/足智多谋(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3)你认为蔡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答案】(1)A(2)黑者味甘/ 以供母 / 赤者味酸 / 以自食(3)孝顺的人。
如:汉时黄香温席、三国陆绩怀橘孝母、宋代寿昌弃官寻母、汉文帝亲尝汤药、春秋曾参啮指痛心。
【解析】(1)A项,每天;B项,都解释为:赠送;C项,都解释为:怜惜;D项,都解释为:多。
故选A。
(2)根据本句的意思“黑色的桑椹味道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味道酸,是给自己吃的。
”;还可以根据虚词“以”及对称的句式来断句。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谢罪B.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颁发D.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表现优异正确答案:A解析:B项,“善”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C项,“颁”是通假字,通“斑”。
D项,“突出”是古今异义词,“突然出现”。
故选A。
知识模块:文言文阅读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正确答案:B解析:B项,则:连词,相当于“那么”。
A项,乃:副词,于是,相当于“就”;第二句是副词,相当于“才”。
C项,之:助词,的;第二句为代词,指荆轲。
D项,以:连词,相当于“来”;第二句为介词,相当于“按照”。
知识模块:文言文阅读3.对《赤壁赋》中相关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
B.文章第三段中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酒酣歌罢,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琢磨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与天地”。
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故选A。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客观的描绘,欲扬先抑,为下文作反面铺垫。
知识模块:文言文阅读4.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段,概括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实用文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怪之,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无出水处耳( ) 遽.辞不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尔,是欺之也。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怎样的品质?
(二)父善游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正带着)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立即)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违反常理)矣。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 ) 而欲投之.江中( )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这则短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地写出来。
(三)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教以书.字()及其稍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他的成长?
参考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
1.只是;于是。
2.不这样做(说),是欺骗对方。
3.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等。
(二)父善游
1.经过;代词,代“小孩”或“婴儿”。
2.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
3.任写一条,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
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2)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3)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4)“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三)欧阳修苦读
1.写;年龄大。
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