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地球外衣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
3.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
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球内部感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岩浆中的大量气体和岩浆,从地壳中薄弱地带喷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火山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2.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的不断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还会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形变)。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一课《地球的表面》
1.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大江大河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3.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的小岛,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无法参与真实情境的几个洞或者使用喷壹等)来进行。
3.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4.火山喷发有害处,也有益处,如地热资源,稀有矿物等。
第一单元大气第一课 地球外衣
• 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的物质。没有氧,生物将无法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 氖气(Ne)是一种无色、无味、非易燃的稀有气体。通常氖可以作为彩色霓虹灯的充装气体用于户外广 告显示;此外,它还可用于可视发光指示灯、电压调节,以及激光混合气成份。
• 氢气 (H₂) 最早与16世纪初被人工合成,当时使用的方法是将金属置于强酸中。1766–81年,亨利·卡文
知识与情感升华: 不要尝试着挑战美国!努力奋斗!
• 我们还不强大,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提出的目标是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而美国现在就是发达国家!!
问题之六: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 原因:A、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 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
B、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发生了些
• PM2.5:?优
• PM10:?优
• O3
?优
• NO2 ? 优
• SO2
?优
北京:略
/map/chi na/cn/
世界9月13空气污染/map/africa/cn/#@g/2.6323/24.4775/4z
研究大气意义深远 与生产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 2、保护地球,维持地球的生命系统。
问题之二:如何理解空气对人的生存比任 何东西都重要?
问题之二:大气的成分
• 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以及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是其中的主 要部分。
•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这两种气体占到干洁空气 的99%。
• 干洁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
问题之三:你知道大气中气体的作 用吗?
学习地球知识运用:
• • 相对论
• 比较容易理解
地球外衣 青岛市崂山区第七中学:邱显祥
地 理:《地球外衣》教学设计(湘教版七上)
《地球外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和制作小报,了解大气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意义。
2、通过设计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设计制作小报的技能。
3、通过了解大气的作用,树立保护大气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大气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意义,难点是整理资料,将内容条例清晰的反应在小报上,使读者明了并赏心悦目。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大气对大气及其生命意义”的资料、制作小报用纸、彩色笔等。
活动一:讨论大气对地球及其生命的作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了解大气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意义,培养课外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了解大气的作用,树立保护大气的环保意识。
活动二:制作大气对地球生命意义的小报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设计制作小报的技能,进一步了解大气对地球上生命的意义。
2、通过制作小报进行宣传,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树立保护大气的环保意识。
教后反思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尽可能收集有图像声音的动态资料,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归纳。
在制作小报前,教师可出示一些范例供学生参考,并事先布置好张贴小报的环境,激发学生展示小报的愿望。
第一课__地球的外衣
上图是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在太空漫步 的画面。宇航服与一般服装相比,宇 航服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上肢关节 巧妙地利用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腕镜 手腕处装有一面小镜子,航天员可以通过它随时察看自己身上的各种开 关。 背包 高1.3米,是航天服穿脱(进出)口的密封门,在背包壳体内安装舱外航天 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安装有挂包、备用氧瓶等。背包关闭通过拉紧钢索 和操作关闭手柄完成。 头盔 经过科研攻关,“飞天”航天服头盔的视野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大。 摄像头 头盔还有摄像头,可拍摄航天员出舱操作。 照明灯 两侧各一照明灯, 可照亮服装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员在阴暗面操作。 报警指示灯 两侧有报警指示灯,一旦服装出现泄露报警灯闪。同时还有语言 报警。 面窗 其面窗4层,2层充压结构,2层之间充高纯氮气, 防结雾,外面是防护面窗,外层是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迎着光照面 可拉下它。 手套 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看上去特别厚实,有点像拳击手套。 外层 热防护手套外层为纤维织物,有两层气密,使用特殊隔热橡胶材料,能 耐受高温到100℃。 指尖 指尖部分,只有一层气密层,保持触觉。手指背部位内有两层真空屏蔽 隔热层。 手心 在手心握物部位设置有凸粒状橡胶,主要为防滑。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工业Fra bibliotek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 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 CO2含量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一倍。科学家们预测,那时 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1.0℃-3.5℃,将引起极冰融化, 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另外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事关重大。因此世界各国 领导人才坐到一起,共同商讨削减CO2的排放量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表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青藏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5、地形地球仪上,长江中下游的颜色主要是( )。 A.绿色 B.棕色 C.蓝色(六)、综合分析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 球仪有哪些异同?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1、海洋 2、岩石 土壤3、平原(二)、判断题1、× 2、√ 3、√ 4、× 5、× 6、√ (三)、选择题1、C 2、C 3、B 4、C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比较几种 地形的典型特征,也很难视察到几种地形的全貌,需要教师提供图片、 视频等资料。制作地形立体图形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需要 小组成员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要求:包含两个地形,可以是模拟南京等真实的地形,也可以自己想象 的地形。
材料: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
(出示两个地形立体模型视频)这是两种常见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 法——堆叠法与覆盖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
3.设计:同学们可以先商定你们想要制作的地形、选用的材料和选定的 方法,完成设计稿后,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进行制作。由于课堂时间有 限,请同学们课后设计立体地形模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制作立体地形 模型,并在下一节课中向大家展示,我们会在科学室举行地表模型展,请同 学们完成制作后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地和森林。( )5、海底的地形比较平坦。( )6、使用旧衣服做地形的立体模型
可以降低成本,勤俭资源。( )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 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 低”2、(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散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3、右图反应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部多 高山,东部多平原 B.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C.以平原为主4、地球上的海 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A.21% B.50% C.71%
八上科学知识点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6、臭氧层位于中间层,因此紫外线主要是在中间层被吸收。
【第2学时】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
1、定义: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4)大气可以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5)大气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温度
1、在0—12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在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在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一直上升;
5、综合所述: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至2500℃
C、物质质量的大小m;
D、物质的温度差Δt:初温、末温的大小;
【结论】
1、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归纳总结】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例: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为什么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要多?】
原因:暖湿气流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山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山坡抬升,抬升过程中,气温逐渐下降,抬升的水汽就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降水;
而背风坡,一方面经过迎风坡的降水,空气中的水汽已经大大的减少,另一方面,空气在逐渐下降的过程,温度逐渐上升,水汽更不能凝结成降水;
【应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地球的外衣47节 复习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外衣47节复习讲义洋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小。
6.地形对气温_和降水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7.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风。
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
中国的东部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8.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最强盛,范围最广。
我国的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例1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分布 B.地貌 C. 降水D.纬度位置巩固训练1 在我国广东,种植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三熟,在大连一年二熟,在我国的东北一般为一年一熟,这是主要是因为( )A.农民的习惯 B.广东靠海,降水丰富 C. 东北土地贫瘠D.广东纬度低,热量充足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巩固训练2 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而是在午后l3:00~14:O0,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行道树遮阴B.城市中风速较大C.城市中人口众多D.城市建筑材料的比热较大例3 云南省玉龙雪山风景区7、8月份山脚气温都是20℃以上,但山顶却有积雪覆盖,造成山脚、山顶处气温差异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貌 D. 海陆分布巩固训练 3 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出现了“雪峰”现象,主要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例4 关于我国季风,下列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我国夏季风是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吹过来的 B.西南季风是从印度洋吹来的C.东南季风是从太平洋吹来的 D.我国的冬季寒冷干燥巩固训练4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复杂 D.洋流作用三、提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天气预报的是()A.冬暖夏凉 B.晴到多云 C.有时有雨 D.偏南风2-3级2.世界上季风最强盛、分布范围最广的是()A.北美洲 B.亚洲C.欧洲D.大洋洲3. 下列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船可以出海捕鱼作业 B.人可以躲在大树底下C.对缓解旱情和高温有好处 D.台风只会给我们带来危害4.有关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随地势的降低而降低 B.地势越高,气温越低C.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 D.向阳坡比背阳坡温度高5.下列关于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成云致雨的原料B.氮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之一C.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质D.尘埃对形成云、雾、雨等有作用,越多越好6.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凉”反映的特征是()A.台风过镜 B.冷锋过镜 C.暖锋过境 D.以上说法均不对7.下列四辐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物旱涝灾害的是()8.干湿球温度计中干球和湿球温度计的刻度之间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的大小取决于()A.气温 B.气压 C.相对湿度 D.空气中水汽含量9.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在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外层称为地壳,探究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视频关于地壳构造和地震、火山活动的素材。
2.沙盘或模型地壳。
3.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构造,并提问:地球的外部是什么?学生回答“地壳”。
教师解释: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关于地球的外衣,地壳的探索。
第二步:地壳的组成和特点(15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笔记,以了解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学生可以将笔记中不理解的问题记下。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地壳运动(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导。
领导带领小组展开活动。
2.教师提供模型地壳或沙盘,让学生观察地壳的运动过程。
3.学生根据观察和之前的学习,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地壳是如何移动的?-地壳运动会引发哪些地质现象?-地壳运动与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否有关系?为什么?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观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中。
第四步:小组发言与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3.听众可以对发言者提出问题、辩论或分享观点。
第五步:解答问题和总结(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解答相关问题。
2.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地壳的组成、特点和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第六步:拓展延伸(可选,10分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壳和地球其他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合作,激发了学生对地壳的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发言,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解答问题和总结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3.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D 受陨石袭击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2.特点: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B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C 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53.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科学第3册地球的外衣——大气
什么是星座?
在古代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 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
现代星座是指天空中的某一区域,而不是指具体的 某几颗星。
划分星座只是人们认识星空、观测星空的一种方法。
问题: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星座,你知道自己是属于 哪个星座吗?
三垣二十八宿
黄道十二星座
在西方,星座的名称多半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天神)和 兽类,如仙后、仙女、御夫、大熊、金牛、狮子和天鹅等。近 代随大航海展开,南天星座的命名中有一些关于科学技术工具 的名称,如唧简、矩尺、望远镜和罗盘等。
天鹅座 天津四
天琴座 织女星
仙后座
北极星 小熊座
北斗七星 大熊座
2、请你连接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你有什么发现呢?
牛郎星
织女星
天津四
夏季大三角
北 天 星 空
牛郎星 天鹰座
天鹅座 天津四
天琴座 织女星
仙后座
北极星 小熊座
北斗七星 大熊座
南 天 星 空
天狼星
南
天
星
空
天狼星
大犬座
北极星 北斗七星
全年(只要是晴夜无遮挡) 。 (4)在秋季的晚上八九点钟,观测到的北斗星应
斗柄朝 西 。
近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 88个星区,叫星座。在这88个星座中,北天 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沿黄道天区 (北天星空与南天星空的相交区)有12个星座。
北天星空
南天星空
北 天 星 空
斗柄
大熊座 北斗七星
斗口
北 天 星 空
北斗七星
大熊座
北极星
在北半球上观察星空,北极星总 在找北方向,是北半球上最好的 指北参照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课地球的表面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占(7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2、世界五大地形特点。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所形成的。
3、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又称水成岩,是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4、变质岩:(大理石、板岩)在高温、高压等影响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5、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地球内部充满着运动。
这些运动也使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壳的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就是地震。
2、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
3、地震发生时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答:①岩层断裂、错动②公路毁坏③铁轨变形④山体滑坡、泥石流⑤房屋倒塌旧⑥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①形成火山岩小山②形成火山口湖③形成火山岛2、火山喷发的成因?答: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地球内部充满着炙热的岩浆,这些岩浆不断的向上运移,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会顺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涌而出,从而形成火山。
3、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答:坏处: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好处: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产生矿产资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第四课风的作用1、戈壁滩的形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衣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能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由《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地球的大气层》四课组成,主要探究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大气层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体会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制作、交流课时安排:4课时6、空气在哪里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提出关于空气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方法:动手实验,合作交流教学准备:1号袋:塑料袋、气球、纸风车、吸管、扇子。
2号袋:瓶子、漏斗、杯子、粉笔、砖块、纸、记录单。
还要准备:水槽、水、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一块儿做个游戏好吗?2.听老师指令:“闭上嘴,深呼吸。
《第一课 地球外衣》导学案
滨城区第八中学“三维五环节高效课堂”七年级环境教育导学案课题地球外衣课型新授主备课人孙艺婷审核人备课时间2015.08.29 上课时间2015.09.09学习目标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难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师生随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 分钟)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
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
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5 分钟)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2、分小组合作交流(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指导策略:活动策略:设计意图:展示点拨质疑问题(20 分钟)展示点拨:(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
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
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第1节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四、教学过程(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 地球的表面 教案
第1课地球的表面
(教材P21~2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根据活动要求,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让学生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这个活动是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
3.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然后帮助学生完善。
5.小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的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平原低又宽广,高原高又宽广,山地比较高、有点陡,丘陵坡度较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
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地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地球外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地球大气层动态视频》,回答:
视频中环绕着地球的色彩圈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大气,也叫大气圈。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看课本P2—3,掌握以下知识:
(1)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干洁空气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3)大气对地球有哪些保护作用?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
完成课P3的“议一议”。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成果共享
交流课本P3的“查一查”中的“宇航服有哪些特殊作用?”。
4.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层》(科学短片),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具体名称是什么?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2)最靠近地球这一层是什么层?(答案:对流层)
(3)臭氧层在哪一层?(答案:平流层)
(4)大型飞机喜欢在哪一层飞行?(答案:平流层)
(5)中间层还叫什么层?(答案:同温层)
(6)人类通讯的重要资源是什么层?(答案:电离层)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5.同伴互助
根据课本P3--4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日益严重。
(2)大气成分的变化,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现象。
6.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源有哪两类?
(3)自然的污染源有哪些?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
(4)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三)小结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
调查我们周遍社区对大气的污染情况,写出整改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