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参考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
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儿童存在四大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
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ho)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研究目标1.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方面。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3.访谈法:与小学生、家长、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看法和建议。
4.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验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查阅文献,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实施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3.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4.策略研究阶段:结合分析结果,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六、预期成果1.揭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家庭、学校、社会提供干预建议。
3.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七、研究团队1.项目负责人:具有丰富教育经验和心理健康教育背景的专家。
2.成员:心理学科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等。
好啦,到这里,我们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这篇方案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让我们一起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注意事项:1.确保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解决办法:在设计问卷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回答意愿,问题要简洁明了,避免歧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必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2. 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探索适合我国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模式。
3. 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措施。
4.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的融合,实现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4.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观察和分析实验效果。
5. 综合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五、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培训调查人员。
2. 实施阶段: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4. 研究阶段: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5. 验证阶段: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研究结果,观察和分析实验效果。
6. 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2)
⼩学⽣⼼理健康研究⽅案(2) ⼩学⽣⼼理健康研究⽅案篇3 为认真落实省⼗⼆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学⼼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适应社会改⾰发展需要和学⽣⾃⾝成长的需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代新⼈为⽬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作这个中⼼,服务于全校师⽣的⼼理健康建设,提⾼全体师⽣的⼼理⽔平,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开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希望在课题的带动和领导的重视及扶持下,能够构建具有我们实验中学的特⾊的⼼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下是我的初步设想,不⾜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 ⼼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益渗透到⼈们的⽣活态度、⽣活观点、以及实际的⽣活中,因此,作为⼀名教师,关注学⽣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体、⼼理两⽅⾯的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的⼼理健康教育,⼼理品质,促进学⽣整体素质提⾼,确保学⽣健康发展。
⼆、教育⽬标 针对我校⼼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度。
⾸先,加强对⼼理教育领导者、班主任、⼼理健康教师素质培训。
培养⼀⽀⾃⾝⼼理健康、懂得⼼理专业知识、掌握⼼理辅导技巧和⼼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理健康教育⼯作体制。
其次,加强⼼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提⾼我校⼼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平。
再次,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的“领头鹰”的作⽤,不断推动中⼩学⼼理健康教育⼯作向纵深⽅向发展。
三、实施⽅案 1.确定领导⼩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理健康教育作为⼀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以校长亲任组长的⼼理健康教育领导⼩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求全员参与。
2.做好⼦课题研究申报⼯作。
为重视课题建设,可考虑建⽴⼗⼆五课题⼩组,定期进⾏课题研究,积极开展⼼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理健康教育研究⼼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等并进⾏交流推⼴。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
《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子课题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南京市天妃宫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岁儿童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
儿童心理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教育干预,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精神障碍或违法、犯罪、吸毒。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根据年月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上网总人数为亿人,这其中是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比年月就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
“互联网”已经成为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利用网络获取各种最新知识、与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学习等。
这都是一个正面的现象。
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刀。
美国互联网络与美国人生活项目组调查显示,并且有的青少年承认,他们在网络上做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
因此,小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
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通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了解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家庭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购买了电脑,并联上了宽带网,可是家长发现孩子对电子游戏是如此着迷,还有网络世界的精粹和糟粕并存,让家长对网络不放心起来。
担心孩子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怕孩子交友不慎,心灵受到伤害。
可是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把电脑锁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不买电脑。
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对网络的痴迷让家长很是头疼。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处的需要;现在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随着电脑课的开设,以及网络的普及,学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了新的变化,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如果学校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2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20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1班会目的: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坚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金钱、事业、感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教师:同学们,此刻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当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二、班长主持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总结(见补充材料)三、全班同学团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⑴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我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
方法和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构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的主题极具针对性,意义重大。
因为是同学自发组织协调,班会气氛和谐,很多同学都能主动起来发表自我的看法见解,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地听并且积极思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二、课题重新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西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格学家对现代人的健康标准,从四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一是将个人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划分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二是以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作为划分健康的标准;三是以有无心理症状作为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四是采用统计常态分配的概念,取得心质的平均值作为区分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
这些研究若把它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进行健康的生存活动上。
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人们在对健康人格的探讨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
基于这一基本的心理健康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各种模式,使得西方学术界在对健康问题上的探讨由适应社会标准向适应和发展标准并重的方向过渡。
在我国,综合整理与分析儒家道家等文化的著述言论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三是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四是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五是保佑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在对健康人格的设计中,对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及创造性又有所忽视。
这种传统文化和社会习惯的延续,直接影响了当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现代我国学者在对心理健康标准做界说时,更倾向于社会适应标准(或称生存标准)。
当然,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许多学者在制订心理健康标准时,已经将发展的标准列入其中。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来说,要创设一种适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界定。
针对国内外众多的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我国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的自我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通用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通用10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篇1一、目的: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要求: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
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学校将每双周二晨会时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三、内容:一年级:第一单元:我上学啦(1)阿姨再见(2)我不哭(3)老师像妈妈(4)学校像花园(5)我们爱学校第二单元:我爱学习(6)让我告诉你(7)我进步啦(8)我戴上了红领巾(9)学习真快乐第三单元:这就是我(10)我给自己画个像(11)我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12)我爱我第四单元:妈妈,我能行(13)让我自己走(14)一人睡觉我不怕(1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我们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小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1.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2.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压力、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等方面。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分析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筛选出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模式。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制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梳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3.访谈法:对部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梳理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第三阶段:进行访谈,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数据。
4.第四阶段: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制定策略。
六、预期成果1.形成一份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2.提出一系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借鉴。
七、研究期限本研究预计历时一年,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
八、经费预算1.问卷调查:印刷问卷、数据录入等费用共计2000元。
2.访谈:交通、通讯等费用共计1000元。
3.文献综述:购买相关书籍、资料等费用共计500元。
九、研究团队1.负责人:具备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2.成员:心理学专业教师、小学教师、研究生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选题依据小学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群体,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1.探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考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3.指导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1.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自尊、心理抗压能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2.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教育需求,针对性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策略、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4.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实验对照组设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5.提出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完善建议。
四、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采用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2.访谈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对小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3.文献研究法。
对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研究和综合分析;4.实验对照组设计法。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1-3个月):确定研究方案,文献研究和准备研究工具;第二阶段(4-7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查;第三阶段(8-10个月):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整理;第四阶段(11-12个月):实验对照组设计和效果评估,撰写论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学⼼理健康教育研究⽅案 ⼼理教育是关⼼⼈类⼼理⽣活的⼀种现代理念,是关于⼈类现代⼈性的⼀种新型教育,21世纪是⼀个需要⼼理教育和呼唤⼼理教育的时代。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研究⽅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研究⽅案篇1 在中⼩学开展⼼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特⾊兴校、特⾊强教、打造⽢⽥中学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
为了进⼀步加强我校中⼩学⼼理健康教育⼯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案。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理健康教育的若⼲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为本,根据中⼩学⽣⽣理、⼼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理健康的理论和⽅法,培养中⼩学⽣良好的⼼理素质,促进他们⾝⼼全⾯和谐发展。
⼆、任务 1. ⾯向全体学⽣,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在⾃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学习、择业、交友等⽅⾯获得充分发展,以努⼒提⾼全体学⽣⼼理健康素质和价格⽔平。
2. 对于少数有⼼理困扰或⼼理障碍的学⽣,给予有效的⼼理咨询和辅导。
三、⼯作措施 1.开设⼼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理辅导活动和专题⼼理讲座。
要把⼼理辅导活动纳⼊⽇常教育计划,每班每学期安排⼋课时以上。
2.开展多种多样的⼼理训练。
为了增加学⽣⼼理适应能⼒,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享受成长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训练,如意志训练、⾃信⼼训练、⼈际交往能⼒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要组织学⽣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些⼒所能及的⽣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视野更开阔,⼼胸更宽⼴,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理困扰。
4.建⽴健全学⽣⼼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着⼒建⽴学⽣⼼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预)机制。
小学生心理问题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问题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小学生心理问题越发被重视。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关注和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
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 探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分析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3. 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研究内容1.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特点通过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特点,例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2.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例如家庭教育环境、同伴关系、学业压力等。
3.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基于研究结果和现有心理学理论,提出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
例如,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提供心理咨询等。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学术期刊、专业书籍和互联网资源,搜集和综述与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文献。
以此作为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随机抽样或全员抽样,收集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
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小学校园,观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互动和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环境背景。
4. 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向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收集案例和经验数据。
通过个案分析和咨询师反馈,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和方式。
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收集与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文献,梳理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
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名称: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基于成年人的经验和理解,难以满足小学生的特殊需求。
因此,开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教材和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调查研究2024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包括心理压力、情绪问题、自尊心等方面的情况。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和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适合2024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包括自我认识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小学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5. 效果评估和持续优化: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和教育模式。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需求和意见等相关数据。
3. 课程开发:根据调研结果和理论基础,开发适合2024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 教师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为小学教师提供相关培训。
5.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效果影响因素。
四、预期成果1. 报告撰写:根据研究结果,形成《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策略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1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心理状况,为更好帮助全校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复课后的校园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增强耐挫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决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二、活动宗旨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活动时间20xx年2—6月四、活动内容(一)注重衔接,全面排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
学校要提前分析研判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的“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居家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增强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用学生自己报告、日常观察、访谈、心理绘画或其它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全面摸底,筛查学生心理问题,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
心理排查应坚持尊重学生隐私、遵循保密原则,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可能存在的长期性和隐蔽性。
(二)创新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学校要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举办“心理专家心理讲座”、手抄报、同伴互助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向自制力好、意志坚强的同学学习,促进自己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一种心理健康旳人一般体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合适,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对旳,个性构造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体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旳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足发挥其心理潜能,增进个性发展旳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旳自主构建互相作用旳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一样于精神医学中旳诊断模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是针对小朋友青少年心剪发展旳需要而开展旳教育活动,意在提高和培养学生旳心理素质,协助学生学会怎样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旳多种压力、怎样进行情绪调整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旳发展变化,增进小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旳发展。
因此,防止问题发生、增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旳重要目旳。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旳教育和培养,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旳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旳详细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旳必要性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旳冲击波也比较强烈。
这诸多旳原因,对少年小朋友旳心剪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旳影响。
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小朋友存在四大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小朋友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旳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
大量触目惊心旳事实,都向我们阐明一种问题,现代少年小朋友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目前教育中旳一种刻不容缓旳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有关健康旳第四次定义:健康旳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可见,健康旳内涵已日渐深广,心理健康已纳入衡量健康与否旳原则之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旳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旳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旳意志、艰苦奋斗旳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旳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延长县小学课题组薛敏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
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
为此,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对象:我班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课题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 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提高教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4.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策略;5.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4.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实践研究,验证其效果。
5. 对比研究法: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差异和原因,为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培训调查人员。
2. 实施阶段: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3. 分析阶段:对调查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石柱中心小学2013年9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
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儿童存在四大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
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可见,健康的内涵已日渐深广,心理健康已纳入衡量健康与否的标准之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由此表明,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石,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三、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
贯彻发展性原则,首先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明确发展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在教育过程中,把发展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重要任务。
其次,心理教育要注意各个方面的心理素质发展。
再次,要使心理教育走在发展前面。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心理教育的最高目的就使要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而不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健康程度作出鉴定。
但为了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教育者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况,有时要运用一些测量手段,切忌把心理测试结果作为一种价值评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一种“社会标定”传达给学生,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障碍。
3、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相容性原则:使指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相容的。
贯彻相容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淡化教育与受教育的痕迹。
把每个学生都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流氛围。
其次,应重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第三,创造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
“心理场”是有师生之间的心理相互影响构成,它对心理教育效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5、协同性原则:是指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诸育之间德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心理教育与各育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心理内部各方面如知、情、意之间德协同发展。
6、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促进发展。
活动是发展德育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贯彻活动性原则,首先要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符合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注意指导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与练习。
7、成功性原则:是指各种教育、训练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减少失败的体验。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到鼓舞了。
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代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满怀成功的信心,就会为他将来从事的社会事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实,成功本身也许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成功的感觉。
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体验到作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计划时那种满意的心情。
有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厌学、逃学,究其原因,不能说跟他们很少甚至从未体验过成功的乐趣毫无关系。
经常的失败经历,使他们感到心灰意懒,产生自卑和失望,导致恶性循环,从而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了自身潜能的发挥。
贯彻成功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必须是合理的,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其次,应因人而异,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目标,使各类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使学生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所吓倒,只要正视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加以改进,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我现在任教的一年级6班的学生。
(二)研究范围:学校心理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因此,我把“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学习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困惑;二是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
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五、研究步骤和方法:(一)研究步骤和起讫时间:1、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开始研究。
2、2014年1月—2014年年3月:实施阶段,撰写初期研究报告。
3、2014年年4月--2014年7月:实施阶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2014年9月--2014年11月:总结评价阶段,进行研究总结,成果展示。
(二)研究方法:1、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由行政牵头,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各条线,明确分工,通力协作,确保成效。
2、通过校园网络,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方法,交流教育心得。
3、通过校园网络,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让学生自我辅导,让学生及时咨询心理健康问题。
4、开设心理健康课,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学。
低年级(1~2年级)的主题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形成完美的学习方法”,中年级(3~4年级)的主题是“人际关系的指导--- 形成美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高年级(5~6年级)的主题是“自我心理修养---从小具有美丽的心灵”。
在每周三晨会课上进行。
5、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任何一门学科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
也就是说,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进而产生需要,形成动机,最终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有坚强的学习意志。
当然,每一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如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任务。
而数学中的心理教育任务则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
自然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创造思维的品质。
社会学科的心理教育任务就是要唤起学生精神的需求,培养起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的美好情感。
艺术学科则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
体育学科着眼于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
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完美的个性。
6、挖掘“隐性”的环境课程,营造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