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科学发展盐城巨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科学发展盐城巨变

—市民眼中的盐城城市建设三十年

■本刊特约记者许国兴严东鸣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谈论改革开放成果自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人们似乎更关注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关注这个城市给大家带来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城市给自己提供的居住环境、出行条件等方面来。而这一切,显然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盐城市建设局局长,姜华几乎每天都在处理城市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他也更能感受到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评判。作为市民中的一员,他对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表达出更多的感慨: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八百万盐城人民共同创造的奇迹!“并不是我处在建设局长的岗位上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们这里不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扬州,更不是南京这样的六朝古都。众所周知,盐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以前,屈指算来也有了两三千年。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为防倭寇侵扰,始建砖城,周长七里。可到了公元1947年,刚解放的盐城依然是一个小集镇,人口不足8000。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前夕,盐城也仅12万多人,‘一条马路两幢楼,一个警察看到头,一个公园两只猴’是当年盐城小镇的真实写照。真正拉开盐城城市大发展序幕的,是改革开放不久盐城迎来的建市大好机遇,盐城的城市建设从此突飞猛进。而让盐城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则是进入新世纪明确了城市定位后,盐城的城市框架被进一步拉大,这一切,八百万盐城人有目共睹。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把一个仅有十多万人口的沿海小城,一跃变为大市区主城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的江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中国东部湿地生态旅游城市。这不是一个奇迹是什么?”姜华这样为自己的感慨作注解。姜华还向记者描述了不久将来的盐城,“国务院批准我市规划区的面积是101平方公里,而我市根据大市区发展的战略需要,规划了423平方公里,通过沿海、宁靖盐、盐淮三条高速公路围合,形成大市区框架,这是特大型城市的架构。”

“百姓心里有杆秤,要说盐城的城市建设这二三十年来到底是怎么变的,那些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老盐城’们最有发言权。”姜华进一步补充说。

是的,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亲眼见证盐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丰硕成果的“老盐城”们是怎样说的。

梦想成真住楼房

◎市民记忆

今年73岁的孟秀英奶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盐城人,“我这辈子就是居住在盐马路上的,从来没有挪过地方。”回忆起三十多年前自己所居住的条件,老人有着太多的思忆和感慨。

在1972年的时候,孟奶奶一家七口人住在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茅草屋里。每逢下雨,全家人就发愁。“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当时我们在蚊帐顶上都要放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棉被被雨淋湿了。一到冬天,房屋四处漏风,冷得像冰窟一样。”那时候,除了居住条件简陋外,令孟奶奶记忆犹新的还有屋外的环境也很脏乱差。“道路狭窄、坑坑洼洼、污水淤积,成百上千的居民公用一座厕所,十几户人家合用一个水龙头。当时我们全家人都有一个梦想:有一间不漏雨、不漏风的房屋就好了。”

“可瞧瞧现在,三十年时间一家人的梦想都成真了。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也都发生了。”孟奶奶更乐意谈谈现在的情况。1995年,市政府加大了盐马路地段的开发力度,老人居住地方的道路及其两侧得到了全面的拆迁改造。老人一家住上了楼房,而且每个子女也都拥有了各

自一套独立的套房。“楼房结实了,再也不怕风和雨。卫生间就在屋内,再也不需要每天端着痰盂跑到百十米外的公共厕所去了。”老人说,三十年来城市的变化太大了,马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环境变美了,“我那个80多平方米的家真是又宽敞又漂亮。”

◎权威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盐城市区规划内实有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593万平方米,而2001年至2007年期间建设完成的住房面积就达到1455万平方米,占全部住房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年来,盐城培育了1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3个江苏省优秀住宅小区、16个省园林式居住小区。市区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了85%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0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2万多户困难家庭的住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居者有其屋。

◎记者感言

“过去只有大上海才有的高楼大厦,如今已建到了黄海之滨的新盐城。”采访中,记者曾听到这样的赞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盐城和谐宜居家园已经让盐阜儿女眷恋和满足。其实,中国人最直接、最真切、最实惠的感受,就是拥有了一个明亮的家。人们对家的追求,从当初单纯解决住的层面,发展到了追求住得安全、住得舒适、住得健康的层面。大家栖息在安详宁静的小区环境里,生活在舒适方便的社区中,徜徉在丰富静谧的绿色空间里,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而我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江苏省优秀住宅、省级园林式居住区等一批小区的开发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彰显了人文关怀、展示了家的魅力,而且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

绿映湿都碧连天

◎市民记忆

家住市区沿河东路的朱根兴老人是个“老盐城”,每天早上77岁的他和老伴一起到家门口的迎宾公园散散步,打打拳,碰上节假日了,还会和几个老友到市区的盐渎公园、鹤翔公园转转。30年来,朱根兴老人见证了这座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以前人们的生活不富裕,植树绿化可不是用来改善居住环境的,大家都指望着树木长大成材了能打几件家具呢。”谈起以前的生活,朱老可是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市区仅有一个人民公园,一到假日就成了大家争相前往的休闲场所了。

20多年前,市区的许多道路都是光秃秃的,炎热的夏天里无遮无挡。“你看现在的道路绿化多好,既有树的阴凉又有花的芬芳,立体、艳丽、常绿,落英缤纷、槐花带雨,这可是城市的风景线啊。”

在朱根兴的眼中,不光是道路变绿了,居民们生活小区的环境也变得优美起来。朱老这一代人住的都是单位建的居住区,绿化面积很少,而现在他的后辈们住的小区跟小公园似的,有花草有树木,有水景有雕塑,处处流露出现代时尚的气息。

快要建成的市区串场河景观带是朱老关心的一个景点,“盐字广场”、“唐之盐政”、“八卦盐田”等七大景区已初步成形,将向市民再现海盐文化的历史风貌。“等建成了我一定会和老伴一起去看看,城市发展了,历史文化韵味也越来越浓了。”朱根兴说。

◎权威数据

前不久江苏省有关部门对盐城市园林绿化遥感测绘得出的数据显示:盐城市区原来人均公共面积只有1平方米,现在提高到了11.72平方米,绿地率也从12%提高到现在的34.18%。现在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了2600多公顷,近五年的绿化面积超过了过去25年的总和。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园也增加了不少,迎宾公园、世纪公园、鹤翔公园、盐渎公园相继建成,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赏心悦目。此外,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如雨后春笋纷呈涌现。以“湿地之都、水绿盐城”为特色的园林城市创建成效显现。

◎记者感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