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论《西游记》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

论《西游记》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四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古典作家吴承恩用他手下那支生花妙笔,倾心撰就了一部堂皇巨著《西游记》。
作者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大胆地张开艺术的想象翅膀,用纵横驰骋的绚丽幻象,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宏大的结构和壮阔的场景,加上离奇优美的笔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整生动、琦玮璀璨、神奇莫测的神话世界,曲折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由此《西游记》成为了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并名列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被称为我国明代小说的“奇书”。
多少年来,人们对《西游记》的研究可谓详尽矣!从小说来源及作者的考证,小说的社会意义,小说的主题,到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结构,一直到小说的神魔结构,小说的世俗化,小说的幻想艺术,小说的宗教色彩等,可谓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从各方面对《西游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但作品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并想提出来分析的,却是小说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
很多人对小说中体现出的“亦谐亦谑,寓嘲寓讽”的风格并不大重视,例如胡适。
他经过考证和研究,认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
“全文以诙谐滑稽为宗旨”。
①这种看法诚然有它的一定道理,但却有失偏颇。
在今天看来,玩世主义并不一定是《西游记》诙谐滑稽的准确概括。
因为,玩世主义是以消极的态度轻蔑世事、游戏人生的,而《西游记》的社会态度和人生哲学却是积极向上的。
它不只是对社会生活作旁观的、不负责任的挖苦和批评,而且对理想人物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实际上,《西游记》的诙谐性是一大特色。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诙谐意味的作品并不少见,但诙谐性表现得最深重、最突出,风趣笔墨运用得最集中、最成功的当推《西游记》。
明代陈元之《<西游记>序》就曾赞誉它为“意近滑稽之雄”。
诙谐性是《西游记》所特有的重要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诙谐幽默元素而脍炙人口。
它是一部巨大的奇幻故事,也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西游记》中的诙谐幽默艺术。
首先,故事情节的设定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的重要元素。
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位徒弟跟随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起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和事件。
这些故事情节的设定独特而离奇,既充满了幽默,又富有悟性。
例如,在“花果山水帘洞”一章中,孙悟空成为了猴王,盖了一座宫殿,建立了“大闹天宫”等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爆笑场景。
这些情节流畅自然,处处充满着调侃和幽默感。
其次,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法。
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位徒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不仅是师徒间的亲密伙伴,而且也是故事中最具幽默感的角色。
孙悟空机智聪明,猴性十足,常常以巧计化解危机;猪八戒喜欢吃懒做,嘴贫舌利,时常一副懒散搞笑的样子;沙悟净则是个沉默寡言却心地善良的角色。
他们之间的对话与互动经常成为故事情节和幽默元素的来源。
例如,在十分艰难的路途中,猪八戒常常会抱怨,而孙悟空则以狡诈手法引出他的懒散本性,令人捧腹大笑。
第三,语言表达也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的重要手法。
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通过夸张、渲染和对比等手法,使读者感到诙谐和幽默。
例如,在与妖精斗法时,孙悟空会用一些夸张的言辞发表自己的厉害之处,令人捧腹大笑。
在与白骨精相遇的时候,孙悟空用凌厉的言辞来讽刺她的丑陋,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
最后,讽刺与批评也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法。
通过讽刺和批评,小说中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足。
例如,在取经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贪生怕死、懒惰腐败的官员,他们的形象经常被小说用幽默的笔法来描述,让读者感到滑稽可笑。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讽刺和批评,小说既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现实的一面,也表达了对这些现象的不满。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神魔小说。
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它融合了许多诙谐幽默的元素,让人读来耐人寻味、乐趣横生。
以下是《西游记》中的一些诙谐幽默艺术的特点:
1.笑料频出:《西游记》中充满了许多滑稽的情节和搞笑的对话,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欢乐和趣味。
例如悟空调皮捣蛋、嫌猪八戒猪头等都成为了经典的笑料。
2.喜剧角色:小说中的四大主角悟空、八戒、沙僧和唐僧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其中猴王孙悟空更是天真烂漫、机灵活泼,是整部小说中最具喜剧色彩的角色。
3.对白妙趣横生:小说中的对白往往夸张幽默,充满巧妙的讽刺和反讽。
特别是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互动,经常让人捧腹大笑。
4.反转和戏谑:《西游记》中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情节反转和讽刺。
虽然是一部神话传说的作品,但在其中融入了对封建社会、官僚主义等现实问题的戏谑。
5.符号象征:小说中使用许多象征性的描写和形象,例如猪八戒代表懒惰和贪欲,沙僧代表忠诚和坚韧,这些象征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性。
总的来说,《西游记》在描绘神魔世界的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诙谐幽默元素,使得读者在欣赏其中的奇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也是《西游记》能够经久不衰,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福建师范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学习中心: 长沙竞男女子学校 专 业: 汉语言 学 号: 031f3h1016学生姓名: 董 强导师姓名: 蒋松源2005年 12 月 11 日装订线摘要《西游记》的诙谐艺术,不仅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而且有效地丰富了《西游记》的审美价值。
《西游记》诙谐艺术的特色:首先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二是渗透和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三是渗透和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中。
《西游记》诙谐艺术特色为我们提供的创作经验是谐和庄的统一,作品诙谐风趣的艺术与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谐统一,它是作家艺术独创性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西游记诙谐艺术诙谐风格诙谐色彩交融契合互为表里游戏笔墨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当你欣赏着《西游记》这部神奇的作品,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时;当你沉浸在作品涉笔成趣的妙境, 以至于常常哑然失笑时;当你回味着小说优美蕴蓄的情趣,情不自禁地被其吸引时;你不能不佩服作家那支生花妙笔,给小说所凝聚的诙谐意味是多么的浓郁和丰富!所谓诙谐性,也就是滑稽风趣的意思。
它是小说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特色, 即通过情节内容的叙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得到完整的和谐的鲜明的体现。
《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就是作者那富有个性的游戏笔墨的艺术结面, 它的形成, 不仅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而且有效地丰富了《西游记》的审美价值。
通观《西游记》全书其诙谐情境娇饶多姿,色调斑斓, 体现了吴承恩高超的艺术创造才能和独特的审美方式。
《西游记》作者的这种诙谐笔墨, 全面地深入地体现在全书的内容、形式中和渗透在作品的形象描绘中。
一、诙谐艺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人物形象的诙谐艺术首先体现在人物性格上。
而在猪八戒身上表现得最集中最突出。
猪八戒的诙谐意味是那样浓烈, 就与他的性格刻画中浓重的游戏笔墨分不开,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充满谐趣的。
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 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 取经没有坚定性, 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

西游记的诙谐幽默艺术《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充满幽默和诙谐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和令人捧腹的诙谐风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的主要角色。
唐僧是一个性格懦弱、容易受到惊吓的形象,他的胆小怕事和一本正经的态度引发了读者的笑声。
而孙悟空则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捉弄人的猴子,他的顽皮捣蛋和妙语连珠的言辞令人忍俊不禁。
猪八戒则以其憨厚可爱的形象和粗俗搞笑的语言成为了小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角色之一。
沙僧虽然话不多,但他的呆萌形象和偶尔的愚蠢行为也令人忍俊不禁。
除了角色形象之外,小说中的情节也是充满幽默和诙谐的。
比如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妖怪和困难,而这些困难往往是由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猪八戒的愚蠢行为所引发的。
有时候,这些困难会让他们陷入绝境,但他们总是能够凭借着彼此的帮助和智慧化险为夷。
这些情节不仅令人捧腹大笑,也传递出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团结、智慧和勇气。
此外,《西游记》中的语言也是充满幽默和诙谐的。
作者吴承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民间谚语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中的语言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比如孙悟空常常会用一些幽默的话语来捉弄猪八戒,而猪八戒也会用一些粗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
这些语言不仅令读者捧腹大笑,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总的来说,《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幽默和诙谐的经典之作,它的角色形象、情节和语言都充满了幽默感。
这部小说不仅令读者捧腹大笑,也传递出了团结、智慧和勇气等主题。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部小说,那么不妨去读一读它,相信你一定会被其中的幽默和诙谐所吸引。
西游记的幽默与谐趣

西游记的幽默与谐趣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还融入了大量幽默和谐的元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西游记的幽默与谐趣。
一、角色形象的幽默与谐趣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个个独特、充满幽默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孙悟空,他机智聪明、顽皮调皮,行为举止充满幽默元素。
他的变化万千的本领常常让读者捧腹大笑,比如他变成小猪过河和和尚共行、嘴里叼着黄财神和龙王商议等等。
而猪八戒则是一个贪吃嗜睡又爱撒泼的角色,他的内外形象的反差使他成为故事中的一大笑料。
沙和尚则以他的直言不讳和倔强的性格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二、情节安排的幽默与谐趣西游记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在紧张刺激的故事背后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
比如唐僧一行人在旅途中遇到各种奇遇,面对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情况,这种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猪八戒为了追求美女青蛇而被青蛇诱骗的情节,不仅揭示了猪八戒的贪财贪色的一面,也展现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三、语言表达的幽默与谐趣西游记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极富幽默感。
作者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比如,作者形容唐僧的嘴巴时说:“唐僧这一咬,活像破铜鍼上的蜜麻脾气的虫”,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幽默。
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很多俚语和口头禅,如“鬼鬼祟祟”、“念个紧箍咒,山又不能进”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产生亲切感,加深了阅读的趣味性。
四、对社会现象的幽默讽刺除了个人角色和情节上的幽默与谐趣,西游记还独具特色地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幽默讽刺。
比如,孙悟空在盘丝洞遇到的六个女妖,她们生活在一个只追求美色的世界中,但最终却因为虚荣和争斗而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这一情节讽刺的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女性的局限。
这种挖苦和讽刺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启发,也能给读者带来欢乐。
总结起来,西游记以其丰富的角色形象、巧妙的情节安排、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幽默讽刺,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分析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作为一部以佛教传说为背景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不仅充斥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
1. 对话幽默西游记中的对话经常带有幽默效果,让读者或观众发笑。
例如,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互相调侃、唐僧师徒之间的嬉闹等等都展现出了作者施耐庵对于幽默元素处理的巧妙。
2. 笑料插入西游记中插入了很多笑料,使得故事更加轻松有趣。
比如,在紧张刺激的冒险旅程中,作者常常会加入一些小插曲来缓解紧张气氛,让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
例如,猪八戒犯迷糊、沙僧不知世事等情节都为故事注入了一丝喜剧色彩。
3. 形象夸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经常被夸张地描绘,使得他们更加滑稽可笑。
例如,孙悟空的能变化万千、功力高深,猪八戒贪吃懒做,沙僧呆萌可爱等等形象都给读者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4. 意外冲突西游记中常常出现一些意外冲突,让故事更具喜剧效果。
例如,唐僧在取经路上遭遇的妖怪、恶势力等对他们发起的攻击和阻拦时,经常因为一些滑稽搞笑的情节而解决问题。
5. 笑点频出西游记中多次设置了许多笑点,轻松有趣地为读者提供了欢乐体验。
无论是行走险峻深山密林还是经历惊涛骇浪之时,作者总能巧妙地安排一些搞笑情节,并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制造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
通过以上几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游记》中丰富多样的喜剧元素使得这部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这些喜剧元素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是让读者和观众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同时,这些喜剧元素也展现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力和幽默才能。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幽默与讽刺这两个元素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西游记》中幽默与讽刺的表现,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幽默的表现1.语言幽默《西游记》中的语言幽默主要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
例如,孙悟空和八戒的对话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在牛魔王和孙悟空的对决中,孙悟空打败了牛魔王后用"六耳猕猴以一敌二,可见本厉害呀!"这个"本厉害"的用词,既调侃了牛魔王的能力,又显示了孙悟空的自傲。
2.情节幽默《西游记》中的情节幽默主要通过一系列令人捧腹的事件来展现。
例如,孙悟空和八戒在路上遇到了芭蕉怪,面对芭蕉怪的攻击,孙悟空竟然用芭蕉扇打败了它,这种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让人忍俊不禁。
3.形象幽默《西游记》中的形象幽默体现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
比如,猪八戒作为一个贪吃懒做、淘气好色的妖怪,总是给旅途增加了不少笑料。
他的贪婪、愚笨和嘴风都成了幽默的创作素材。
二、讽刺的表现1.官僚主义的讽刺《西游记》中通过描绘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神仙的形象,讽刺了封建官僚体制中的腐败现象。
这些神仙虽然地位高贵,但却常常滥用职权、钟爱贪污和贿赂,完全背离了神仙应有的品质。
2.宗教习俗的讽刺《西游记》中的佛教、道教的讽刺主要通过描绘三藏师徒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来体现。
妖魔鬼怪往往以佛、道的名义施展法术欺骗人心,而佛教、道家中的僧尼道士则因功利心夺取法宝、争权夺利等行为被讽刺。
三、幽默与讽刺的作用与意义1.破除尘世繁琐《西游记》中幽默和讽刺的运用,能够破除世俗之束缚,使阅读者能够在其中获得愉悦感。
通过幽默的手法,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反思社会风气通过揭示官僚主义、宗教习俗等问题,《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让人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
这种批判意识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不良风气进行反思与批判。
3.增强人物形象立体感幽默和讽刺的运用,使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论《西游记》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讲解学习

论《西游记》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论《西游记》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四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古典作家吴承恩用他手下那支生花妙笔,倾心撰就了一部堂皇巨著《西游记》。
作者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大胆地张开艺术的想象翅膀,用纵横驰骋的绚丽幻象,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宏大的结构和壮阔的场景,加上离奇优美的笔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整生动、琦玮璀璨、神奇莫测的神话世界,曲折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由此《西游记》成为了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并名列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被称为我国明代小说的“奇书”。
多少年来,人们对《西游记》的研究可谓详尽矣!从小说来源及作者的考证,小说的社会意义,小说的主题,到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结构,一直到小说的神魔结构,小说的世俗化,小说的幻想艺术,小说的宗教色彩等,可谓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从各方面对《西游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但作品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并想提出来分析的,却是小说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
很多人对小说中体现出的“亦谐亦谑,寓嘲寓讽”的风格并不大重视,例如胡适。
他经过考证和研究,认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
“全文以诙谐滑稽为宗旨”。
①这种看法诚然有它的一定道理,但却有失偏颇。
在今天看来,玩世主义并不一定是《西游记》诙谐滑稽的准确概括。
因为,玩世主义是以消极的态度轻蔑世事、游戏人生的,而《西游记》的社会态度和人生哲学却是积极向上的。
它不只是对社会生活作旁观的、不负责任的挖苦和批评,而且对理想人物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实际上,《西游记》的诙谐性是一大特色。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诙谐意味的作品并不少见,但诙谐性表现得最深重、最突出,风趣笔墨运用得最集中、最成功的当推《西游记》。
明代陈元之《<西游记>序》就曾赞誉它为“意近滑稽之雄”。
西游记中的幽默诙谐举例

西游记中的幽默诙谐举例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展现了主要人物孙悟空等在取经途中的种种奇遇和幽默情节。
下面以西游记中的幽默诙谐为例,列举一些具体情节。
1. 猪八戒爱吃人参果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角色,他特别喜欢吃人参果。
一次,他发现了一棵人参果树,便爬上去摘果子。
结果他吃了一颗人参果后变得越来越重,再也下不来了。
这个情节展现了猪八戒贪吃的一面,让人忍俊不禁。
2. 孙悟空调皮捉弄猪八戒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喜欢调皮捉弄猪八戒。
一次,孙悟空假装是一个老妇人,故意蒙骗猪八戒让他跳进了水中。
猪八戒不明就里,跳进水中后才发现自己被孙悟空捉弄了。
这个情节展现了孙悟空调皮捣蛋的一面,给故事增加了幽默感。
3. 猪八戒偷吃人参果被罚猪八戒贪吃的本性也常常给他带来麻烦。
在一次取经途中,猪八戒偷吃了人参果,结果被观音菩萨发现并被罚。
猪八戒被罚做马夫,背着孙悟空和唐僧,这个情节展示了猪八戒的贪吃和被惩罚的一面,给故事增添了一些幽默。
4. 唐僧三打白骨精唐僧作为取经团的领导者,经常被妖怪欺负。
在一次遇到白骨精的情节中,唐僧三次打败了白骨精,但每次都被白骨精变成美女的诱惑所迷惑。
这个情节展示了唐僧的软弱和被勾引的一面,给故事增加了一些幽默。
5. 孙悟空变成老僧孙悟空善变身之术,在取经途中,他曾变成一个老僧,将猪八戒和沙僧都欺骗了一番。
这个情节展示了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和变化多端的一面,给故事增加了一些幽默。
6. 孙悟空捉弄牛魔王在取经途中,孙悟空曾经捉弄过牛魔王。
他变成一个小鬼诈骗牛魔王的银子,最后又变成一个和尚帮助牛魔王找回银子。
这个情节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调皮捣蛋的一面,给故事增加了一些幽默。
7. 猪八戒和沙僧的争执在取经途中,猪八戒和沙僧常常争吵不休,给取经团带来了很多麻烦。
他们的争执总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让人忍俊不禁。
8. 孙悟空变成唐僧在一次遭遇妖怪的情节中,孙悟空变成了唐僧的模样,并试图欺骗妖怪。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Office-Word-97-2003-文档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严肃的民族”,取经之事是为神圣,但吴承恩先生却极尽诙谐地在其创作中师人匠意,率性而为,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传奇篇章。
《西游记》作为一部可圈可点的极具喜剧色彩的长篇小说,其人物的形象性及语言的个性化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幽默诙谐的美学情调。
原著中许多情节“挖苦揶揄则取当时世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而形成了百回《西游》独特的幽默诙谐的艺术品位。
本文试从文中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碰撞和游戏笔墨的情趣表现作为出发点,浅论几点关于上述论题的拙见,期待对百年西游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字:《西游记》幽默诙谐语言特色《西游记》是对中国古典主义美学模式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创新。
书中既包涵了各种喜剧因素又充满了童趣,极具神魔色彩,这对后世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四游记》等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俗情调,细研文本,也不难看出这种浓重的世俗味。
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幽默诙谐并不是简单的指其可笑性,而更侧重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以一种高超的表达技巧所到达的刺世作用。
本文将从书中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碰撞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对小说这一幽默诙谐的世俗情调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著名社会学家史蒂夫·戴伦曾经把人的精神层面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
人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不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同时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人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必定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存在。
(宋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用下的双面人》)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表达为“礼教”束缚下的社会性和自然人性的碰撞。
而这一碰撞,在百回西游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妖怪都是由某一动物异化而成,而当动物异化成妖时亦相应烙上了人的社会性的烙印,从而具备了人的七情六欲。
因此,这些妖怪身上交织着动物属性与转化为人之后社会性的矛盾与冲突。
在两者的碰撞中,形成了《西游记》中诸多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读者在那些碰撞中找到愉悦,同时也隐隐看到人类自身的影子,颇有一种挖苦意味。
《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诙谐幽默,充满奇趣,是《西游记》艺术风格的特色。
作者吸收了传统俳谐、民间笑话的成功经验,涉笔成趣,笑料丛生。
夸张时,锋芒毕露,使人捧腹喷饭;含蓄时,旨微语婉,令人会心微笑,其中既有对世态风俗的讽刺调侃,也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悉心体察。
小说的“奇趣”,既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也与作者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结合起来表现有关。
如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而那些庄严尊贵的神佛,在作者笔下也时常显出滑稽可笑的面貌,如玉皇大帝的怯懦无能;太白金星的迂腐且故作聪明;观音菩萨在欲借净瓶给孙悟空时,还怕他骗去不还,要他拔出脑后的救命毫毛作抵押,这些情节不禁令人发噱,而且表现出世俗欲念无所不在,人所难免的意识。
其实就是小说中的诸多妖魔鬼怪,也并不尽是丑恶恐怖的,好些妖魔原本是从天界逃脱出来,到了人间逍遥上一阵,做些恶事,或完成其风流宿缘,仍又回天界勤修苦炼,这与沙僧、猪八戒的经历并无根本的区别,所以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也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如在猪八戒的塑造上,其好吃懒做,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
对唐僧的无能,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己造遇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
即使对孙悟空“秉性高傲”的特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
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佛教与道教的讽刺和幽默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本文将从幽默和讽刺两个方面对《西游记》进行分析。
一、幽默的描写《西游记》中的幽默描写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
孙悟空是一个形象鲜明、性格活泼的猴子,他机智、聪明,但又常常调皮捣蛋。
在小说中,孙悟空经常使用幽默的言辞和行为来调侃其他人物,例如在与牛魔王的战斗中,他故意变出一只蚂蚁,让牛魔王误以为是一只大象,引发了一连串的笑料。
此外,孙悟空还以他的变化本领和机智聪明,频频戏弄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欢乐和幽默。
除了孙悟空,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一个充满幽默的角色。
猪八戒是一个贪吃、懒惰、好色的猪妖,他常常因为贪吃而引发一系列的笑料。
例如,在与白骨精的战斗中,猪八戒被白骨精的美食所吸引,不顾唐僧的警告,一口吃下了一块猪肉,结果被白骨精识破真身。
这样的情节既展现了猪八戒的贪吃本性,又给读者带来了欢乐。
此外,《西游记》中的情节设置也充满了幽默。
例如,作者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行走的路上,经常遇到各种奇幻的情景,这些情景都给人以欢乐的感觉。
比如,他们在火焰山上遇到了火神,火神要求他们猜谜语才能通过。
唐僧师徒四人因为不会猜谜语而陷入困境,最后只好借助孙悟空的变化本领,以及沙僧的智慧才成功通过。
这样的情节设计既展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无知和幽默,又给读者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二、讽刺的意味《西游记》中的讽刺主要体现在对佛教和道教的描写上。
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实际上是一次对佛教和道教的批判和讽刺。
在他们的旅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都是由佛教和道教的修行者变成的。
通过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作者揭示了佛教和道教修行者的虚伪和欺骗。
简述《西游记》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简述《西游记》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一、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极真”与“极幻”。
(一)“极幻”: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奇幻美。
(二)“极真”: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表现得入情入理;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
如《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批语:“极似世上人情”,极幻之文中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中寓极真之理。
二、人物形象塑造(一)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1.“物性”: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2.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本领,具“神性”,从“真”转为“幻”;3.赋七情六欲,将妖魔鬼怪人化,将“幻”与更深层次的“真”融合,具“人性”。
(二)把人物置于日常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刻画复杂性格。
1.孙悟空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如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弱点一般是气质性的;但主要作为理想化、传奇性的英雄,超越凡人感官欲望。
2.猪八戒更像普通人,更具人情味。
(1)本性憨厚、纯朴;除妖勇敢。
(2)食、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缺点往往出于本能欲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
(3)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猪八戒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一)穿插大量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有时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只是为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二)有的戏言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有的游戏笔墨能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
(四)有的戏谑文字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通过描绘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物形象、民俗文化和宇宙观念。
作为一部有着至高无上意义的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中既有严肃的道德教化成分,也贯穿了众多幽默与讽刺的手法。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所运用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加以阐述。
幽默手法1. 对话幽默《西游记》中的对白常常采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展现出幽默效果。
例如在第二十回中,悟空与沙僧争论各自有多少势力时,悟空自称能够变化成三个人头三千只臂。
这种夸大其词和滑稽可笑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发笑。
2. 角色形象幽默《西游记》中塑造了一系列活泼有趣、充满幽默感的角色形象。
比如悟空机智聪明、善于玩弄文字游戏;八戒贪吃爱占小便宜,但又呆萌可爱;沙僧笨拙但忠诚等等。
这些角色的特点和行为给读者带来欢乐。
3. 情节幽默《西游记》中的情节往往采用出人意料和荒诞不经的手法,打破常规,产生了许多笑料。
例如三藏拜佛祈福时被偷走衣裳、悟空与牛魔王比试舌头的段子等等。
讽刺手法1. 捧与讽刺相结合《西游记》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对恶劣行径进行批评和讽刺,并通过幽默手法加以掩饰。
例如猪八戒形象上被塑造得滑稽可爱,但同时也是贪心懒惰、不守规矩的化身,可以看作对某种社会现象或个人缺点的嘲笑。
2. 社会讽刺《西游记》作为一部寓言小说,往往运用幽默讽刺方式来批评和揭示社会问题。
比如虾兵蟹将这一形象既是可笑的,又是对权贵和武力援助的讽刺;而妲己之类的妖怪形象则体现了对人性黑暗面的讽刺。
3. 宗教与权力的讽刺《西游记》以佛教为背景,但其中也并不完全赞同僧侣、神仙或王朝的权力。
通过描绘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并通过幽默手法进行调侃,展现了对宗教与权力的淡化与观点。
结论通过对《西游记》中幽默与讽刺手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在道德教化与文化批评中融入了大量有趣的元素。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充满幽默与讽刺的小说。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作者吴承恩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首先,西游记通过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展现了幽默与讽刺。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孙悟空,他机智灵活、顽皮淘气的性格使他成为小说中最具幽默感的角色。
他常常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超凡的本领,例如他的七十二变。
这样的情节安排既带给读者乐趣,也可看作是对人性的嘲讽,暗示着在社会中能力者的存在一直以来都受到嫉妒和排挤。
其次,西游记通过描绘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展示了幽默与讽刺。
例如,师徒四人的关系既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感情,也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师傅唐僧孜孜不倦、正直善良,在故事中多次受到困境的考验,而孙悟空等三位弟子则有时以幽默的方式戏弄师傅。
这样的对话和互相嘲讽使小说更加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师徒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西游记巧妙地运用比喻与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讽刺。
小说中,多个仙、神、佛等神秘而威严的形象被描绘得滑稽可笑,如沙悟净的猪八戒形象。
通过将这些神秘的角色化身为滑稽的形象,小说揭示了权力和身份的幽默与讽刺。
这种像猪八戒这样的形象既让读者发笑,也反映了社会中人们通常对有权势者的愚蠢和贪婪的看法。
另外,西游记融入了大量的谐音、口语和方言等元素。
这些元素使得对话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讽刺的效果。
例如,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九九八十一难”讽刺了人们处理问题的固有模式,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不理性的无知和自大。
总之,西游记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通过形象的人物描写、丰富的情节安排、精妙的比喻与象征等手法,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的讽刺和幽默。
这些手法使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嘲讽。
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定稿)

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内容提要】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其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一直被读者所珍视。
奇幻美和诙谐性是其两大艺术特色,使全书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喜剧色彩,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格调,展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西游记》奇幻美和诙谐性艺术特色奇异想象形象塑造情节设置语言风格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
奇幻与诙谐是《西游记》的两大特色。
先说奇幻。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
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鹚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
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官员,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
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斗法,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
先是比求雨,后又比高台坐禅,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之后赌利刀砍头、剖腹剜心、赤身下油锅,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
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趣味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趣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幽默和趣味元素,为读者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本文将讨论《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趣味,并探寻其中的原因。
1. 角色形象的幽默与趣味《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幽默风格。
比如孙悟空,他调皮捣蛋、任性妄为的性格经常给师傅唐僧带来麻烦,却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成为了师徒四人成功取经的关键人物。
如金箍棒变成点儿针引发的笑话,令人忍俊不禁。
另外,悟空心机深沉的时候也能够用顽皮乖巧营造出一种很有趣的氛围。
例如,他化身成一个老者唐僧来骗过红孩儿的父亲牛魔王,这段情节不仅让故事发展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展示出悟空机智的一面。
2. 对话的幽默与趣味《西游记》中的对话逗趣风趣,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对话,两者之间的默契和幽默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悟空调侃猪八戒的贪吃和愚笨,而猪八戒则用一些搞笑的回答来回应,创造出了一种轻松有趣的对话氛围。
此外,师徒四人之间的对话也是幽默的亮点。
师傅唐僧经常被悟空和猪八戒的俏皮话逗得哭笑不得,这种反差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展示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
3. 故事情节的幽默与趣味《西游记》中的情节不仅紧凑有趣,还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
比如大闹天宫一节,悟空为了寻找自己在天宫的位置,串连虎豹精、羊肉精等众多妖精,将天宫搅得天翻地覆。
另外,行程中的许多魔鬼与妖怪也给故事增添了很多幽默与趣味。
比如,悟空与白骨精的僵持,悟空装神弄鬼的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令人忍俊不禁。
4. 幽默与趣味的意义《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趣味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还有深刻的寓意和意义。
它们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了智慧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悟空的机智和俏皮的态度,读者可以领悟到智慧与才能之间的差异,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幽默与趣味也为作品增添了情感层面。
作者通过幽默的描写,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喜爱角色,进而更好地体味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的幽默艺术探析

西游记中的幽默艺术探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作为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它包含了众多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幽默艺术。
本文将就西游记中的幽默艺术进行深入探析。
一、言辞幽默西游记中的幽默艺术首先体现在言辞上。
作者以精巧巧妙的表达方式,让人读来发出阵阵笑声。
例如,《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他对四大天王华岳、东岳、中岳、西岳发出挑战,而四大天王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无比尊崇,不忍和猴子搏斗。
这时,孙悟空说出了一段极具幽默感的台词:“你们四个小地方的水陆大会却敢行诡计,自称众神之首,替天行道,不护我斗战胜佛之名不护!”这一段话巧妙地调侃了四大天王,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反讽之力,给读者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二、角色形象幽默西游记中的幽默艺术还可以从角色形象的设定上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个性各异,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幽默特质。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孙悟空。
他机智灵活、喜欢戏弄别人的性格使得他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幽默人物。
例如,孙悟空喜欢模仿人类的行为,将人类的语言和习俗带入神仙、妖魔的领域,与其他人物产生了许多的幽默冲突和笑料。
这种突破性的设定和形象刻画使得西游记成为一部充满幽默的作品。
三、情节幽默西游记的情节设置也充满了幽默色彩。
通过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作者为读者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例如,第七回中,孙悟空在女儿国与白骨精斗法,其中一环节是他们用手灯照亮自己的面孔,结果白骨精却吓得退后了,因为她一看见自己的脸,被吓得觉得自己已经丧命。
这一情节巧妙地运用了恐惧和幽默的元素,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真正恐怖事物的嘲讽。
四、对社会现实的嘲讽除了个体的幽默之外,西游记中还有许多针对社会现实的嘲讽和讽刺。
通过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作者将社会现象抽象化并加以戏剧化,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处的花果山被描绘为一个盛产美酒佳肴的地方,相比之下,人间的天庭却是一片贫瘠破败。
《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情节设计的幽默
荒诞离奇的情节
小说中许多情节荒诞离奇,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被妖怪捉走等,这些情节 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幽默感,让读者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也能感受到轻松愉快的 氛围。
意想不到的转折
作者在情节设计中常常运用意想不到的转折,如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 夷、唐僧在危难之际总有贵人相助等,这些转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幽默的快感。
利用语言的双关和歧义,制造幽默效果,同时表达对现实的 不满和讽刺。如“玉帝老儿”的称呼,既显得亲切有趣,又 暗含对天庭统治者的轻蔑和嘲讽。
讽刺中的幽默元素
在揭示和批判社会弊端时,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情节,使讽 刺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对唐僧的迂腐和无能的描写,既 让人捧腹大笑,又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主义的弊端 。
03
《西游记》中的讽刺手 法
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讽刺封建统治
通过描述天庭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主义,暗指封建社会的统治弊端 。
讽刺世态炎凉
以人间百态为背景,揭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象。
讽刺追求名利
通过孙悟空等角色对名利的追求和失落,讽刺人们盲目追求名利 的行为。
对人性的讽刺
讽刺贪婪自私
01
以猪八戒为代表,展现人性的贪婪和自私,警示人们要摒弃这
讽刺民间信仰
通过描写民间信仰中的迷信和愚昧现象,对民间 信仰进行批判和反思。
04
幽默与讽刺在《西游记 》中的关系
幽默中的讽刺意味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夸张描绘,达到幽默效果的同时,讽刺了 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火眼金 睛,既展现了他的神通广大,也讽刺了现实中人们善于伪装 和欺骗的一面。
《西游记》中的幽默 与讽刺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学习中心: 长沙竞男女子学校 专 业: 汉语言 学 号: 031f3h1016学生姓名: 董 强导师姓名: 蒋松源2005年 12 月 11 日装订线摘要《西游记》的诙谐艺术,不仅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而且有效地丰富了《西游记》的审美价值。
《西游记》诙谐艺术的特色:首先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二是渗透和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三是渗透和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中。
《西游记》诙谐艺术特色为我们提供的创作经验是谐和庄的统一,作品诙谐风趣的艺术与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谐统一,它是作家艺术独创性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西游记诙谐艺术诙谐风格诙谐色彩交融契合互为表里游戏笔墨浅论《西游记》的诙谐艺术当你欣赏着《西游记》这部神奇的作品,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时;当你沉浸在作品涉笔成趣的妙境, 以至于常常哑然失笑时;当你回味着小说优美蕴蓄的情趣,情不自禁地被其吸引时;你不能不佩服作家那支生花妙笔,给小说所凝聚的诙谐意味是多么的浓郁和丰富!所谓诙谐性,也就是滑稽风趣的意思。
它是小说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特色, 即通过情节内容的叙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得到完整的和谐的鲜明的体现。
《西游记》的诙谐艺术, 就是作者那富有个性的游戏笔墨的艺术结面, 它的形成, 不仅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而且有效地丰富了《西游记》的审美价值。
通观《西游记》全书其诙谐情境娇饶多姿,色调斑斓, 体现了吴承恩高超的艺术创造才能和独特的审美方式。
《西游记》作者的这种诙谐笔墨, 全面地深入地体现在全书的内容、形式中和渗透在作品的形象描绘中。
一、诙谐艺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人物形象的诙谐艺术首先体现在人物性格上。
而在猪八戒身上表现得最集中最突出。
猪八戒的诙谐意味是那样浓烈, 就与他的性格刻画中浓重的游戏笔墨分不开,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充满谐趣的。
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 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 取经没有坚定性, 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
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
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 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
但猪八戒可笑, 却也很可爱。
他那种猪似的本分老实以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 就都相当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能吃苦, 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 在与妖魔作战中, 虽多次被捉, 始终也不向妖怪屈服。
如第四十一回, 写大战红孩儿时, 他受骗被捉, 被装到一个口袋吊起来,准备过三五日蒸熟了赏给小妖下酒。
八戒听说, 在里面骂道:“泼怪物! 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 骗了我吃, 管教生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这报复的心思和骂语, 都是猪八戒特有的, 令人忍俊不禁。
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富于谐趣的语言得到生动的表现。
猪八戒的对话, 却总是机趣横生, 令人忍俊不禁, 处处都表现出他那呆头呆脑却又自作聪明的性格特征。
如第二十三回,菩萨化为一个美女, 考验师徒四人在美色面前是否坚定。
唐僧对妇人为三个女儿求婚不理不睬, 而猪八成却很想留下来当女婿。
他的一段话最有特色, 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他的思想性格:“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 这般美色, 他却心痒难挠; 坐在那椅子上, 一似针戳屁股, 左扭右扭的, 忍耐不住。
走上前, 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 这娘子告诉你话, 你怎么佯佯不睬? 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后来妇人生唐僧的气, 说:“……好道你手下人, 我家也招得一个。
你怎么这般执法?”唐僧叫道:“悟空, 你在这里吧。
”偏不叫猪八戒留下。
悟空不愿, 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 教八戒在这里吧。
”一句话终于挠着了他的痒处, 于是道:“哥啊, 不要栽人么。
一一大家从长计较。
”后唐僧又叫沙僧留下, 沙僧也不肯。
那妇人急了, 把门关上气走。
这时八戒急得心中焦躁, 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
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 只含糊答应, 哄他些斋饭吃了, 今晚落得一夜快活,明日肯不肯,在乎你我了。
似这般关门不出, 我们这清灰冷灶, 一夜怎过!”后来沙僧劝八戒道:“二哥, 你在他家做个女婿吧。
”八戒正巴不得, 口里却说:“兄弟, 不要栽人。
一一从长计较。
”孙悟空劝他:“计较甚的? 你要肯, 便就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 你就做个倒插门的女婿。
他家这等有财有宝, ……你在此间还俗, 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 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 停妻再娶妻了。
" 后来孙悟空点破他“断然又有此心”,说:“呆子, 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吧。
只是多拜老孙几拜, 我不检举你就罢了。
”那呆子道:“胡说! 胡说! 大家都有此心, 独拿老猪出丑。
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 都这般扭扭扭捏捏的拿班儿, 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
……”后来借口放马, 单独出去跟那妇人和她的三个女儿接触, 见到那妇人, 开口就叫“娘”, 然后说:“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 不敢有违君命, 不肯干这件事。
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 我又有些奈上祝下(感到为难之意)的, 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还自吹虽然样子长得不好看, 但会干活(“若言千顷地, 不用使牛耕。
”)那妇人说:“既然干得家事, 你再去和你师父商量商量看, 不尴尬, 便招你吧。
”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
”这一系列对话, 在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中透露出心痒难耐的微妙心理, 惟妙惟肖地将猪八戒似智而实愚的小聪明,表现的活灵活现, 真是妙语解颐, 机趣横生。
人物形象的诙谐艺术体现在人物命名上。
整部书里最有趣的名号当推老孙当年的官衔儿——弼马温, 你可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空名,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原来民间传说, 在马厥中只要放上一只猴子, 就可以避免马群发生瘟疫。
是这么一个“避马瘟”! 所以, 孙悟空会以猴子的身份被愚弄当了玉帝的“弼马温”, 为他饲养天马。
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到了作家笔下, 也变得饶有兴味儿。
即使是小妖的姓名, 作者也颇花费了一番苦心。
什么精细鬼、伶俐虫(第33回);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41 回); 奔波儿霸、霸波儿奔(第62 回);有来有去(70 回); 刁钻古怪、古怪刁钻(89回)……层出不穷, 不仅念起来爽口,听起来悦耳, 而且还透着那么一股子滑稽劲儿。
更重要的是, 他们的名号和行为之间有绝大的差异。
精细鬼、伶俐虫听起来肯定应该是不吃亏的主儿, 偏偏看上了大圣的大红葫芦, 梦想装天, 结果被人家骗去两件看家的法宝。
急如火、快如风快倒是快了, 红孩儿让他们几位去请老爸牛魔王, 结果有眼无珠, 在半路上急急忙忙请了大圣变化的老牛, 让孙悟空白做了一回便宜爸爸。
有来有去命更苦, 一出门就遇上了孙悟空, 变成了“有去无回”。
刁钻古怪两位, 也没能“刁”“钻”起来, 最后引鬼上门, 被人家连窝儿给端了。
二、诙谐艺术渗透和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西游记》中的诙谐笔墨是作品故事情节本身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
如小说第一至七回, 通常被人们称为大闹天宫的部分, 其中包含着多少浓重的诙谐内容呀! 这就是因为从龙宫借宝、幽冥除名、官封弼马、偷吃蟠桃, 一直演进到与二郎斗法、与如来斗法, 孙悟空在这些类似戏谑但实似石破天惊的故事中, 如果没有游戏笔墨, 诙谐色彩固然会黯然失色, 情节的故事性也便荡然无存, 作品的面貌也将随之完全变样。
《西游记》建构了一个纵绝古今, 横绝世界的奇幻艺术天地, 同时也造就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传奇性。
但这传奇性是与其诙谐情境交融契合、互为表里的这也是常人未予留意之点。
除去大阔天宫那离奇眩目的奇思妙想取经途中降妖伏魔的惊险战斗也无不充满逗人欢笑的诙谐机趣。
无论是三打白骨精, 三调芭蕉扇, 还是斗法车迟固, 行医朱紫宫……等等, 无一不是既具腾挪跳跃、奇彩多姿之美, 又有诙谐满眼、悦人心智之乐。
比如“三调芭蕉扇”,其构思之神妙幻怪, 情节之离奇曲折, 本身已富于浓厚的传奇色彩。
火焰山的酷热, 芭蕉扇的神奇, 铁扇公主的狡诈, 借扇的艰难……等等, 皆一一展现其间, 但作者犹嫌不足。
在三次借扇的过程中, 吴承恩又不时穿插一些逗人的笑料, 如孙悟空的变化成牛魔王哄骗铁扇公主, 猪八戒被牛魔王冒充形貌后的气恼,特别是孙悟空因不得缩扇之法,以瘦小的三尺猴身扛着硕大无比的芭蕉扇, 显得格外滑稽可笑。
可以这样说, 小说的传奇色彩使诙谐幽默更为传神, 诙谐幽默又使传奇色彩愈见浓郁,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有机融汇于全书的整体风格之中。
所以, 《西游记》中的诙谐艺术, 才不是游离于故事情节以外的枝蔓, 而是与作品内容血肉相联地交织渗透在一起。
三、渗透和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中我国古代对于文学语言的运用向有庄语、谐词之称, 来说明不同的语言特色。
庄语指严肃的语言。
《西游记》中虽间或有庄语, 但就全书来说却是文风诙谐, 多为谐词, 也就是游戏笔墨。
所以, 给全书带来浓厚的诙谐艺术。
就《西游记》说, 写的全是不根之说, 荒诞之事, 作者以谐词来描写, 对于全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很有帮助, 也独具特色。
又由于运用语言技巧之高, 《西游记》中的谐词确实易于凝成和透现诙谐艺术。
第三十六回写乌鸡国宝林寺内, 唐憎好言求宿碰了钉子, 孙行者一怒之下, 提着金箍棒撞将进去行凶。
僧宫一见,吓了一大跳:真是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 两只黄眼睛, 一个磕额头:猿牙往外生, 就象属螃蟹的, 肉在里面, 骨在外面。
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
行者赶上, 扑的打破门扇, 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 老孙睡觉!”僧官躲在房里, 对道人讲;“怪他生得丑么? 原来是说大话, 折作的这般嘴脸……我们老少四五百名和尚, 往哪里搬? 搬出去, 却也没处住。
”行者听见道:“和尚, 没处搬, 便着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
”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 那等个大杠子, 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 用军一朝’。
你怎么不出去?”道人说:“那杠子莫说打来, 若倒下来, 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 只道竖在天井里, 夜晚间走路, 不记得啊, 一头也撞个大窟窿!”这一节全是充满戏谑性的谐词。
应该承认, 没有作者那支挥写自如的谐笔, 这些细小处何来如此浓厚的诙谐色彩。
当然, 谐词不等于就是诙谐艺术; 诙谐艺术也可能出之于庄语。
《西游记》第一百回, 如来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 说什么“天下四大部州,瞻仰吾教者甚多, 凡请佛事, 教汝净坛, 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
如何不好!”这番话何等严肃, 然而不就洋溢着足以令人喷饭的诙谐艺术色彩吗。
由此可见《西游记》的滑稽、诙谐是无处不在的。
正如胡适所说:“《西游记》有一点特长处, 就是他的滑稽意味……《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 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 能使人开口一笑, 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