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亓晓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亓晓发布时间:2021-10-15T13:06:00.51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月上作者:亓晓[导读]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也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心小学亓晓 271100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也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小学阶段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小学阶段对于音乐的理解通常是对节奏形成认知,借助对节奏的把控以及运用,来深化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音乐教学中的节奏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掌握节奏的过程中会直接对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的节奏比较差,那么他唱歌的能力便会很低,音乐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在早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更系统的去学习音乐。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学习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前提,只有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掌握良好的节奏才能够更好的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节奏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开展监督训练的过程当中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艺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学习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用心的感受音乐,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节奏训练也是影响音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要素。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节奏(3篇)
第1篇摘要: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元素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师在节奏教学中的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节奏的策略。
二、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节奏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节奏教学需要学生记住各种节奏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3.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节奏教学要求学生在演唱、演奏中保持良好的节奏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节奏教学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集体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节奏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通过游戏、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节奏。
2. 基础知识教学(1)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如强弱、长短、音符等。
(2)教授节奏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3. 节奏练习(1)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等。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纠正节奏,提高准确度。
4. 创编节奏(1)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节奏型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创编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节奏应用(1)将节奏教学与歌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节奏。
(2)组织学生进行节奏表演,如节奏朗诵、节奏舞蹈等。
6. 家校合作(1)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节奏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节奏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三年级《小星星》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节奏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播放《小星星》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有效训练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有效训练的研究一、引言节奏感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学习音乐和乐器演奏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以及电子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缺乏节奏感,不懂得掌握音乐的节拍和速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学生节奏感的现状1. 学生节奏感普遍不足:由于生活节奏快,学生缺乏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不能准确把握乐曲的节拍和速度。
2. 节奏感与乐器演奏的关系:学生缺乏节奏感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乐器演奏方面的表现,如不会掌握准确的节奏,影响音乐的整体效果。
三、有效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和手段1. 音乐游戏: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让学生按照节拍声或音乐节奏进行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2. 身体律动: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利用手、脚等身体部位进行敲击或击打动作,让学生感受节奏,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3. 唱歌练习:通过唱歌练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变化来理解音乐的节拍和速度。
4. 听辨训练:通过听辨乐曲,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提高他们的听辨能力。
5. 合奏练习:通过合奏乐曲,让学生在团队中协调与合作,并相互配合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与速度。
1.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结合音乐游戏、身体律动、唱歌练习和听辨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认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节奏感训练,建立自信和兴趣。
4. 创造性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节奏创作,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五、结论通过有效的训练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节奏感,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和速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快节奏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节奏
一、课题背景音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节奏感、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效果,本研究拟开展“节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节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丰富教师节奏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 完善节奏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生节奏感现状分析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分析小学生节奏感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节奏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2. 节奏教学策略研究(1)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游戏融入节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情景教学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3)多媒体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4)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节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1)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节奏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节奏学习成果。
(3)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节奏教学研究现状。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节奏感的现状。
3. 实地观察法:观察课堂节奏教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应。
4. 实验研究法:在不同教学策略下,对比分析学生的节奏学习成果。
5. 案例分析法:选取优秀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个月)(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_节奏(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节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节奏感不强,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
因此,开展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教师节奏教学能力:通过研究,使教师掌握科学的节奏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节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节奏感:通过有效的节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研究节奏教学策略,有助于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推动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音乐教学整体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节奏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学生的需求,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节奏教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节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总结出适合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策略。
3. 节奏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节奏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节奏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节奏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节奏教学理论和方法。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节奏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4.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节奏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节奏教学策略,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1.相关概念邢会斌的《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中节奏训练的有效途径》中,对小学钢琴节奏训练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小学钢琴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是节奏训练的意义:如梁智源的《浅析钢琴教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模式,给我国中学钢琴节奏训练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及借鉴。
孙媚在《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中谈到,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准确地表现出乐曲的节奏,乐曲的性质、风格以及内在情感才能得以完美的体现。
将节奏的训练落实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让节奏融入每一个音乐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多方位地感受到节奏训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张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策略研究》中指出,节奏感首先是一种感知能力,人对于声音音响有聚合感知力,从听火车运行发出的声音自然聚合成的一种节奏定式,到听钟表运行而发出的声音形成“嘀哒”节奏型,都是这种聚合感知力的体现。
节奏训练就是利用人的这种潜能,将其诱发出来并进行训练,发展更为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鉴赏音乐的洞察力。
这是音乐教学的入门,也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梁燕《多元化方式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应用》中说,节奏感具有聚合音乐声响的作用。
音乐心理学常识说明,在比较优良的分类聚合情形下,人们记住小组的数目差不多与零散物数目一样多。
在音乐中,如有节奏地把握音乐(包括节拍、速度感),所能记忆的小组——乐节、乐句、小节几乎与无节奏感地记忆单数一样。
所以,节奏训练师发展音乐记忆力的重要途径。
郭红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中谈到,在对小学生的音乐训练中,应当利用儿歌让学生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儿歌中的节奏将其与基础性的音符相融合,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儿歌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知识。
方飞飞在《把握节奏,悦动课堂——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展》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恒拍意识,恒拍意识是建立音乐节奏感的基础。
小学音乐小教研记录
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我们教研组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教研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三、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教研参与人员教研组长、音乐教师、备课组长、教务处领导五、教研内容1. 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现状2. 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有效策略3.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4. 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六、教研过程1. 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现状教研组长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现状,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对节奏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2)学生节奏感不强,难以掌握音乐节奏。
(3)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2. 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有效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教研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节奏教学策略:(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游戏法、故事法、情境法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可以通过聆听、模仿、创编等方式。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分组合作、角色扮演、展示评价等。
(4)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音乐软件、视频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
3.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教研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案例,如:(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节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音乐软件,让学生在聆听、模仿、创编中感受音乐节奏。
(3)组织学生进行节奏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节奏教学的重视程度。
(2)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
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节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感受音乐的节奏,是每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节奏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进行探究。
一、节奏教学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和表现。
在音乐中,节奏往往决定了音乐的整体形式和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节奏教学是每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节奏教学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1.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学习节奏的方法。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击打乐器、拍打节奏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不同的节奏,从而理解节奏的含义和作用。
在体验式教学法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这样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要领。
2. 唱歌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来学习节奏的方法。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节奏相关的游戏,并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理解节奏。
通过游戏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节奏教学。
案例:小学三年级儿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的拍子、节拍概念,掌握简单的节奏元素。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比如《小星星》,然后通过击鼓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数拍子、击拍子。
教师还可以结合手拍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掌握简单的节奏元素。
教学活动:通过歌曲和击鼓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和理解基本的拍子和节拍概念。
通过手拍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节奏元素。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
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
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二、课题的界定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指表演者能根据音乐节拍速度的要求,表现节奏速度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并能自然地表现节拍重音与非重音的强弱感。
三、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与延伸训练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与途径,多方位开发学生的音乐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研究内容(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及掌握音乐节奏的现状的调查研究。
1.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
2.低段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程度的调查。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探索生活节奏,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节奏。
2.运用柯达伊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节奏的速度和力度的研究。
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3)课外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少儿合唱团、韵律操队、主持人班等课外活动团队并进行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主题性、竞技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水平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展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音乐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课题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探究研究人员:研究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节奏创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4)通过节奏创编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创编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创编。
我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
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 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2)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①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②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
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摘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与教学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低年级段学生音乐节奏,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
掌握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节奏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的步骤1. 引导学生感受节奏:通过演示和引导,让学生听、感受、模仿和表现不同的节奏。
可以利用身体动作、乐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奏。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节奏与具体的场景相联想,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效果。
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步伐或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节奏。
3.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乐趣性。
可以设计节奏拍手游戏、节奏赛跑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掌握节奏。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节奏知识。
可以通过教学演示、合奏、合唱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节奏。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视听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可以使用音乐软件、视频等材料来辅助教学。
四、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策略1. 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将音乐节奏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难度的节奏。
2. 循序渐进: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可以先从简单的节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程度。
3. 多角度训练:在教学中,要注重多角度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理解节奏。
可以从声音、图形、身体动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练习和表现节奏。
4.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和交流,共同完成节奏训练的任务。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引言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够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
而在音乐教育中,节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来源。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节奏训练与教学方法1. 利用身体节奏训练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利用身体节奏训练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
通过利用手拍、脚踏、头摇等身体动作,让学生体验节奏,掌握节奏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节奏规律。
通过身体节奏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动感表现能力,从而增强其音乐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2. 利用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因此利用游戏进行节奏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设计各种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音乐节奏游戏,如打拍子比赛、音乐节奏接力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掌握节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
通过游戏进行节奏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音乐节奏表演,如合唱、舞蹈等,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掌握节奏,增强其音乐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节奏训练与教学策略1. 注重节奏训练的系统性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音乐课程学时较少,因此在进行节奏训练时需注重系统性,不能太过于零散和片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奏训练计划,注重节奏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节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探究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步,地区城市人口规模随之日益增长,与之相对的,国家对小学音乐教育方面愈发重视。
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节奏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愉悦,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节奏教学成为了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佳切入点,在音乐课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节奏也是音乐的灵魂与生命。
节奏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使其快速理解与掌握所学曲目的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促进学生艺术品质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1.节奏教学的意义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采用节奏教学的小学音乐课堂更能够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观念,也能够在音乐节奏的展示中使学生欣赏音律以及节奏的美感。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大多索然无味,使学生失去对音乐课程学习与探索的热情,限制其音乐能力的提高,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艺术情操与音乐水平的提升。
为此,教师需明确小学音乐课程中节奏教学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音乐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利用节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音乐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拍,从而更好的融入进课堂教学中,增加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以及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节奏教学向学生展现出一个无拘无束的音乐世界,增加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使其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去切实体会到音律与节奏的美感。
教师可利用集体歌唱、跳舞以及音乐游戏的方式让传统教学模式下沉闷无趣的小学音乐课堂通过节奏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使学生在节奏教学中享受音乐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与音乐水平,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方向。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低年级段是音乐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节奏训练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往往被边缘化,很多教师更倾向于注重音高和音准的训练,而忽视了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不仅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表达力的基础。
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对节奏的掌握,将会影响其整体音乐素养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节奏训练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评估节奏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总结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方法和策略,旨在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节奏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深入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节奏的认知特点,了解其节奏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节奏训练课程。
2. 探讨不同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段的适用性和效果,找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最佳教学方式。
3. 分析和总结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实践案例,探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4. 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激发策略和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促进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对节奏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的训练与教学研究中,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训练与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音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一、引言节奏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节奏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乐器、唱歌,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重视节奏训练,甚至存在一些问题,如节奏训练内容不够丰富多样,教学方式单一等。
本文将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且在演奏或表演过程中更加流畅和准确。
通过节奏训练,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中的脉搏和动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节奏训练需要学生不断地运动和表达,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动作感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节奏感是学生学习乐器和歌唱的基础,只有在节奏感扎实的基础上,学生演奏的音乐才能够更加准确、流畅。
节奏训练对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1. 节奏训练内容不够丰富多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老师可能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的基础节奏,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这样的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在节奏训练中的进步。
2. 教学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在节奏训练中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听老师击打乐器,模仿老师的节奏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3. 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辅助工具一些小学教师可能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对于节奏训练并没有很好的把握。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素养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对于音乐作品的构成、表现和表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意义1.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结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而对于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节奏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音乐作品表现力和动感的基础。
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要求,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演奏和表演中更加生动和有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式1. 游戏式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来进行节奏训练,例如采用节奏打击乐器,与学生一起进行节奏打击,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来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伴奏节奏训练可以通过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或者利用音乐播放器,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训练,例如利用口语或者手鼓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学生在伴奏下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新节奏练习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新一些节奏练习方式,例如通过声音模仿、身体舞动等方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参与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音乐在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学生发展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往往被忽视或者轻视。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往往对节奏感知欠缺,导致他们在演奏和表演中节奏不准确,影响了音乐的整体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讨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不同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和实践,研究节奏训练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通过研究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实践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对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为学生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讨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以进一步推动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音乐教育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准确的节奏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出色。
节奏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
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规划方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1)研究的内容: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
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资料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分析法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15年9月——2016年1月,具体分为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为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6年1月,为实验研究的总结阶段。
[吉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的,吉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方案。
从2015年秋季到现在,我们已开展了三年多的实验。
三年多来,广大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
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很熟悉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集中体现了本次新课改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运行机制、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评价方式、教师和学校发展方式等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上述变革的任何一个方面,无一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所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改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课改的实施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地、各学校认真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实施模式,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境界。
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我们却非常担心地看到:第一,所谓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书面文件之中,反映在专家设计的各类报告、个案之中,在学校的实践层面,却是另一番景象——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毫无新的进展,或者不知如何实施,一筹莫展……第二,从数量上来看,能成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实际上寥寥无几,大多数处于不知如何实施或者流于形式状态;第三,在认识上存在严重失误,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原来活动课程翻版而已,也就是说,与原来的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区别;第四,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理解片面,课程内容选择过于狭窄。
盲目认为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更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对“自我”领域的主题,如,“理想自我”、“合作与竞争”、“生活经营”等更具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关注不够。
二是课题的选择社会化、成人化现象严重,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活动过程中预设过多,没有突出生成性。
三是忽略了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
四是指导策略缺乏科学性,如,行为指导不具体、欠规范,给予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等。
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
在实施的过程,之所以存在种种误区和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把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混淆起来。
如许多学校探索了在学科课程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而应该渗透在学科课程之中,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等于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
这严重歪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意,曲解了本次新课改的意图。
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是多种学习方式的集合体。
就学习的方式来看,既包括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探究学习、问题学习等;就学习的类型来看,一次校内外活动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讨论或辩论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集会可以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可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演绎很多的含义。
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它是针对什么来讲的?这样泛泛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行吗?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向,但在实践中——即在课堂教学中,它的指向却是十分明显的: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所教的知识。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为有效传递知识而服务的,是为系统掌握教材知识而服务的,是为考试升学而服务的。
这与本次新课改背景下——即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全不同。
概念上的混淆导致了实践上的偏颇,把综合实践活动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理解,并冠冕堂皇地、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际上重新上演了20世纪90年代初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目标的知识化倾向的悲剧,而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一)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着眼于系统知识的授受,不专注于学生的学术世界。
1.什么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什么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
这只能说部分上对,并不完全正确。
课程、教育、教学首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外在的目的。
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目标,以至于遗忘了教育是什么?课程是什么?综合素质之所以重要,首先,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需要。
一个人活着,一个人要成长,要发展,不能光读书,不能光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他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关注周围的世界,需要对他、对自己有责任,需要发展自己探究的兴趣,如此等等,而传统和现行的课程与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的。
或者说,现行的学校课程制度束缚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需要各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人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规划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及富有责任感、自信心、勇于进取等品质。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全球的知识总量估计平均每五年就要翻一番。
哈佛大学用了近275年才收集到第一个100万册图书,而收集齐最近的一个100万册只用了五年。
1900年,世界上约有1万种科学刊物,而截止到现在已经接近10万种。
面对如此多的书籍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感到速手无策,到底读那些书,看那些资料对我们有用。
所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很重要的问题之一。
另外,合作意识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是学科教学无法实现的目标。
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技能。
我国至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家庭比比皆是,这些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
学生的一些人文素养是学科教学所无法实现和完成的。
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
再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智能,教育必须遵循这一本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每一个体都存在差异。
教育、教学必须面对这种事实,要为张扬学生的个性而服务。
在课程方面,就要设计这样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在实施操作上,毕竟存在着不便之处),一个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领域,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展示。
2.什么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什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学术世界?(1)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现代教育是工厂化生产的产物,当它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时,并与甚嚣尘上的考试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日益与日常生活隔离开来。
(2)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人之为人的世界。
学校的工厂化,知识的体系化,教学方式的灌输化,使得教育这一人类文明的产物,愈来愈远离它本身发展人、成就人的本意,而成为压抑人、甚至毁坏人的工具。
审视一下当下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