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说课稿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化学平衡的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1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化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节课,主题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在正式进入说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的反应体系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虽然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宏观上看不到任何变化。

化学平衡对于理解许多自然现象和工业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动态性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平衡的形成和变化。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碳酸饮料的气泡形成)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 提问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初步理解,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解新知- 详细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达式。

- 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以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

-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 进行“碘化反应”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颜色变化,引出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概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设计理念: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设计时,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节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的活动,再现蓄水池等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然后按逐步分化的原则,层层引导和讨论,通过观察事实和联想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并通过习题讨论巩固和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二、化学平衡教学的功能和价值通过化学平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平衡观以及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和化学平衡背后的一些规律,而平衡观以及化学平衡背后的规律实际上对我们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教学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合力来使学生获得学科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平衡观结合氧化还原观、转化观、微粒观等其它一些基本观念的获得使学生建立学科观,也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初高中对比对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说,初中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直观、会意、完全转化的角度建立的,高一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粒、会意、反应限度的角度建立,而高二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观、本质、普遍实证的角度建立的;初中建立的意义是从形式上对物质变化进行归纳,高一是从微粒的结合和反应限度了解化学反应,而高二建立的意义是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并且通过规律的学习,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和应用。

初中对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概念没有叙述,也就是认为化学反应能够完全进行到底,不存在逆反应,高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而高二格外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正逆反应相互伴生,对立统一。

这样,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层层推进,从直观到本质,明确可逆反应,进而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平衡》(板书:课题(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

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次课。

在前面两次课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等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反应的快慢,但要全面的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研究这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我们今天要讲的化学平衡。

本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是在学习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关键,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特征与判断;(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可逆反应的特点。

(2)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可逆反应的特点;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能力目标:通过浓度、温度等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实验的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的能力;通过诱导、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原理中的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说课稿新人教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说课稿新人教

化学平衡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震荡反应,讨论(2个)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

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

《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3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必修2中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由于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际是化学平衡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化学平衡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及知识信息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3、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顺利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科。

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

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

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欢迎参阅呀!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篇1】【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C)·cq(D)/cm(A)·cn(B)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也叫反应的限度 )。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c=Cp(C)·Cq(D)/ Cm(A)·C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c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高中化学平衡新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平衡新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平衡新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中化学平衡新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描述平衡的状态和平衡常数。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浓度和平衡条件下的反应方向。

3. 理解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能够预测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

2. 教具:实验装置、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平衡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状态。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气体反应和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

b.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讲解平衡常数对反应物质浓度和反应方向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

3. 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一系列与平衡相关的实验,例如:气体的平衡反应、溶液的平衡反应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探究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

练习题包括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条件的判断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等。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引入相关实例和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6.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化学平衡说课

化学平衡说课

化学平衡说课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化学平衡》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化学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很显然,化学平衡在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础,并使学生的认知有一个质的飞跃。

2、本节教材简析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新旧教材相比,旧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接受,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特征之后,进一步探讨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通过温度、浓度和压强的研究建立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并对后面学习的勒夏特列原理打下基础。

新教材在课程安排上对比旧教材增加一个化学实验。

旧教材在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只探究了增加反应物浓度变化,然后得出结论。

而新教材增加实验Cr2O72-+H2O2CrO42-+2H+的探究,补充了改变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探究,降低了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学习难度,同时实验Fe3++3SCN-Fe(SCN)3的探究中新教材增加了加入Na OH溶液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探究,这是验证减小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原教材中只增加反应物浓度的探究完善成改变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探究。

这样使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探究更全面,更系统。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直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同时新教材在设计上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增加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版块。

在实验探究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史《化学平衡》PPT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史《化学平衡》PPT说课稿
大的方向 吸热反应
方向
放热反应 方向
不移动
移动结果 c(反)、c(生)均增大 c(反)、c(生)均减小 c(反)、c(生)均减小 c(生)、c(反)均增大 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
体系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
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
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化 学平衡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化 学平衡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能力提升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
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当下列所给有 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是( B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建立过程的v -t图像。
3.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逆 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 物质的浓度或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4.化学平衡的特征: 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正)=v(逆) ≠0 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D.
c(N2O4) c(NO2)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化 学平衡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化 学平衡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2.在一密闭容器中一定量A、B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aA(g)+bB(g) cC(s)+dD(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 0.6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 来的3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为0.20 mol·L-1。下列有关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D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增大 C.D(g)的体积分数增大 D.a+b<c+d

高中化学 2.2《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

高中化学 2.2《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

第二节化学平衡●从容说课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

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

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CO+H2O(g) CO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

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高考新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4、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公式:v = △c /△t = △n /(V·△t)或v =△n /△t 单位:mol /(L·min)或mol /(L·s)2、注意:①化学反应速率必需指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

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都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故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aA(g) + bB(g)cC(g) + dD(g),v (A):v (B):v (C):v (D) = a:b:c:d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某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是即时速率。

在具体反应中各时刻的反应速率是不相等的。

④无论以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⑤研究对象是:所有反应。

例1:在2L密闭容器发生3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的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是 mol。

例2:甲、乙两容器在1min内反应物A各减少了4mol、2mol,问哪个容器中反应速率大?例3:判断 Fe + 2HCl = FeCl2 + H2↑反应中v (Fe):v (HCl) = 1:2 是否正确?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本质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决定的。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六)巩固和深化化学平衡概念
[教学设计7]:
例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
N2+3H2
2NH3
请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①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②容器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③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N2,同时生成3n moLH2 ④反应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⑤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使学生学会判定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并进行总 结归纳)
t
(四)作业: P41 二、三
反 应 速 率
V正
V正=V逆
V逆
时间
在一定条件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反 应 速 率
V逆
V正=V逆
V正 时间
在一定条件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从逆反应开始
反 应 速 率
V正
V正=V逆
V逆
时间
在一定条件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学习等效平衡打基础)
例3.教材上的讨论题(对化学平衡“定”的理解)
(七)小结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已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适时地对本节课 进行小结。小结时着重强调在平衡状态时存在的关系: (1)现象与本质(V正=V逆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为表面 现象); (2)动与静(正反应和逆反应不断进行,而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三)研究可逆反应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 和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 [教学设计4] 对于可逆反应CO + H2O CO2 +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震荡反应,讨论(2个)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

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思想,感悟化学平衡理论来自于实际生产,又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难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电脑技术:作图、动态模拟实验以及课堂演示实验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分析数据、画图、回顾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教法: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

”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发现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发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为核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可逆反应的讲解
因为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而可逆反应的概念在此之前并未出现,所以我就列举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工业炼铁),目的是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从而自然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

为了增加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利用电脑技术让炼铁高炉由小变大动态地呈现出来。

接着,让学生列举所学过的可逆反应,从而说明可逆反应的普遍存在,又通过让学生判断2H2O2H2↑+O2↑2H2+O22H2O这两个反应是否也属于可逆反应,指出了可逆反应概念中的要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0100mol/L的H2和I2,加热到445℃,
经不同时间,测定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数据”,思考:①画出各物质浓度和时间图像。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发现H2和I2在此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反应,并且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然后我用电脑现场根据上述数据画出各物质的“浓度-时间”图像,使学生更清楚地证明了自己的发现是对的,从而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I22HI。

在此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尝试画出“速度-时间”图像,目的是引出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是因为V正=V逆,但当V正=V逆后,反应是否还在继续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所以,这时我又进行了“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时”的动态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了“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难点,也由此和学生一起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归纳出了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几个重要特征:①本质:V正=V逆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③动态平衡
但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玻璃容器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容易便说明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从而完善了化学平衡状态的第④个特征:④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被破坏,一段时间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

然后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等、定、动、变”,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了改变外界条件,化学平衡是可以移动的,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后让学生回想“溶解平衡”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从而使“化学平衡”知识与“溶解平衡”知识联系起来,上升到理论层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平衡奠定了基础。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化学平衡的特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否只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描述呢?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况让学生判断:能说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有哪些?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3)反应速率υ(H2) = υ(I2) = υ(HI)
考察特征中的V正=V逆
(4)混合气体中百分组成为HI % = I2 %
(5)混合气体中c(HI)︰c(H2)︰c(I2) =2︰1︰1时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考察特征中的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是对整个平衡特征的综合考察
让学生感受到反应是复杂的,对于同一个反应,我们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特征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课的最后,我又让学生再回到课的开始,思考提出帮助“化学史料”中工程师解决困惑的大致思路,从而使课首尾呼应,达到了理论来自实际生产,又反过来为实际生产服务的目的。

最后,我布置的作业是:(1)外界条件改变,为什么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2)有哪些外界条件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目的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将本节的重难点
一、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等、动、定、变
3.达平衡的标志
内在本质:V正 = V逆
外在表现:一切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物理量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解说,其中肯定有些不足、片面和主观,恳请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