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合分析(有答案和详细解答)
高中化学第7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b B(g)===c C(g)+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v =k ·c a (A)·c b (B),式中的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a A(g)+b B(g)c C(g)+d D(g),v 正=k 正·c a (A)·c b (B),v 逆=k 逆·c c (C)·c d (D),平衡常数K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k 正·v 逆k 逆·v 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故K =k 正k 逆。
[示例] 温度为T 1,在三个容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 ΔH =+206.3 kJ·mol -1,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正=k 正·c (CH 4)·c (H 2O),逆反应速率为v 逆=k 逆·c (CO)·c 3(H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已知T 1时,k 正=k 逆,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____;当温度改变为T 2时,若k 正=1.5k 逆,则T 2________T 1(填“>”“=”或“<”)。
答案 1 >解析 解题步骤及过程: 步骤1 代入特殊值: 平衡时v 正=v 逆,即k 正·c (CH 4)·c (H 2O)=k 逆·c (CO)·c 3(H 2); 步骤2 适当变式求平衡常数,K 1=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k 逆;k 正=k 逆,K 1=1步骤3 求其他K 2=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k 逆;k 正=1.5k 逆,K 2=1.5;1.5>1,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T 2>T 1。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备战高考】2020年最新高考化学易错点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讲解)含解析
易错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瞄准高考1.(天津)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 +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 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答案】B2.(江苏)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 +O2 (g)(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v正=v (NO2)消耗=k正c2(NO2 ),v逆=v(NO) 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c(NO)c(O2)c(O2)Ⅰ0.6 0 0 0.2Ⅱ0.3 0.5 0.2Ⅲ0 0.5 0.35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 )/c(NO2)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小于50%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答案】C D【解析】A.I中的反应: 2NO2(g) 2 (g)开始(mol/L)0.6 0 0反应(mol/L)0.4 0.4 0.2平衡(mol/L)0.2 0.4 0.2化学平衡常数K=0.42×0. 2/0.22=0.8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0.2+0.4+0.2)mol/L=0.8mol。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
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1H2C2O4溶液、0.010 mol·L-1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物理量V(0.20 mol·L-1H2C2O4溶液)/mLV(蒸馏水)/mLV(0.010 mol·L-1KMnO4溶液)/mLT/℃乙① 2.00 4.050② 2.00 4.025③ 1.00 4.025(1)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_____________;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___________ 。
[测定H2C2O4·x H2O 中x值] 已知:M(H2C2O4)=90 g·mol-1①称取 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其酸制成 100.00 mL 水溶液为待测液;②取 25.00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的稀H2SO4;③用浓度为 0.05 000 mol·L-1的 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2)请写出与滴定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________ (选填 a、b)。
(4)由图可知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5)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 ____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解析】 【分析】 【详解】(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I Fe I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含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含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实验制取保险粉。
已知:Na2S2O4是白色固体,还原性比Na2SO3强,易与酸反应(2S2O42-+4H+=3SO2↑+S↓+2H2O)。
(一)锌粉法步骤1:按如图方式,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
步骤2: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步骤3:,经过滤,用乙醇洗涤,用120~140℃的热风干燥得到Na2S2O4。
(二)甲酸钠法步骤4:按上图方式,将装置中的Zn粉和水换成HCOONa、Na2CO3溶液和乙醇。
温度控制在70~83℃,持续通入SO2,维持溶液pH在4~6,经5~8小时充分反应后迅速降温45~55℃,立即析出无水Na2S2O4。
步骤5:经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Na2S2O4。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容器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的原理是(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______。
(3)两种方法中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判断,Na2S2O4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为:______。
(5)甲酸钠法中生成Na2S2O4的总反应为______。
(6)两种方法相比较,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7)限用以下给出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AgNO3溶液、BaCl2溶液______。
【答案】H2O+SO2=H2SO3,Zn+2H2SO3=∆ZnS2O4+2H2O或Zn+2SO2=∆ZnS2O4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溶液中存在:S O(aq)[或Na2S2O4(s)ƒNa2S2O4(aq)ƒ2Na+(aq)+2-24S O(aq)],增大c(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浴加热Na2S2O4(s)ƒ2Na+(aq)+2-24Na 2S 2O 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2HCOONa +4SO 2+Na 2CO 3=2Na 2S 2O 4+H 2O +3CO 2 Zn (OH )2难溶于水,易与Na 2S 2O 4分离 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 2SO 4【解析】【分析】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为Zn 、SO 2、H 2O ,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 在3~3.5时,停止通入SO 2,反应后得到ZnS 2O 4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备考提升:有关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知识梳理、答案+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备考提升:——有关反响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知识梳理】1 .掌握三个“百分数〞"八* n 转化 〜c 转化 〜 ⑴转化率=^!西*100喉 ET*100%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高.2 .分析三个量:起始量、变化量、3 .用好一种方法一一“三段式法〞“三段式法〞计算的模板:依据方程式列出反响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初始 量、变化量、平衡量,结合问题代入公式运算.如mA(g)+nB(g) 一 -pC(g) + qD(g),令 A B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a ■ I — 1mol • L 、b mol - L 1,到达平衡后消耗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x mol ' L \【提升练习】1 .用催化剂可以使NO CO 污染同时降低,2NO(g)+2CO(g) - M(g) + 2CO(g), 根据传感器记录某温度下 NO CO 的反响进程,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出如图.前 1 s 内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V (N2)=mA(g) + nB(g) - - pC(g) + qD(g)起始/mol • L 1a b 0 变化/mol • l_ 1mx nx px平衡/mol • |_ 1a — mxb — nx pxK=px p• qx qmna — ・ b-nx0 qx qx(2)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般来说,转化率越高,理论产量X 100%⑶ 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量平衡总量乂 100%第2 s 时的x 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利用v = t?计算v(CO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 v(N ?;由于随着反响进行反响速率越来越小,所以第 2 s 消耗的CO 」、于第1 s 的 36— 30.6 =5.4,那么第 2 s 时的 x 值范围为 30.6>x>30.6 — 5.4 = 25.2.答案: 2.7 X 10 4 mol • L 1 • s 1 30.6>x>25.22 .研究漂白液的稳定性对其生产和保存有实际意义.以下图是 30 C 时,三种漂 白液中NaClO 的质量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1)分解速率v( I)(填“>〞“<〞或" =" )v(H),其原因是O(2)漂白液I 在4〜8天内的分解速率为 mol - L 1 - d 10(常温下漂 白液的密度近似等于1 g • cm 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存 2位有 效数字)解析:(2)假设溶液白体积为1 L ,质量为1 000 g ,一 1 000 X5.1% i 51 i…NaClO)=:45— mol L =745 mol L ,a 点 c(NaClO)1 000 x 6.5% 74.5 mol • L^ =~~r mol - L 1, 74.5'[IM J , L ')V =??L 5) mol - L 1 - d 1=0.047 mol74.5 X 4答案:(1)> 相同条件下,I中NaClO浓度大,因而反响速率大(2)0.0473 .按要求解答以下问题:⑴在1 000 K下,在某包容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2NO(g). -2NO(g) + Q(g),将一定量的NO放入包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 (NO)随温度变化如以下图所示.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 NO的起始压强P O为120 kPa,列式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 =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o0小戏)(2)对于反响NQ(g) 一-2NO(g),在一定条件下NQ与NO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v(N2O)=仁• p(N2.), v(NQ) = k2 • p2(NO).其中,仁、k2是与反响及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压强关系如下图.一定温度下, k、k2与平衡常数 &的关系是匕=,在图中标出的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响到达平衡状态的点: ,理由是解析:(1)图中a点a (NQ) =0.6 ,设起始参加NO的物质的量为mmol , 那么有2NO(g) 一- 2NO(g) + Q(g)起始量/mol m 0转化量/mol 0.6 m 0.6 m 0.3 m平衡量/mol0.4 m 0.6 m 0.3 mNO 的起始压强p c 为120 kPa,那么平衡时气体压强为 0.4 m+ 0.60.3 mx 120 kPa= 156 kPa,此时NO 、NO 和Q 的平衡压分别为二 81.(2)到达平衡状态时 2v(N 2O 4) =v(NQ),即 2k 1 • p(N z O) = k 2 - p 2(NQ),那么有2k 1=1k 2p--O-=1k 2K po 到达平衡时,NQ 与NO 的消耗速率满足条件v(NQ)=2 p N^C 4 2 2v(N2Q),故图中R D 两点均到达平衡状态.p 2NO - p O722X 36482=811 .⑵2k 2K p BD 到达平衡时,NO 与NO 的消耗速率满足条件v(NQ) =2v(N 2O 4)4.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K 稳{Ag(NH 3)2] = 1.00 X 107, Kp(AgCl) =2.50X10, (1)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 +2NH(aq)i--Ag(NH)2(aq),该反响平 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 稳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得到可逆反响 AgCl(s) +2NH(aq) 一 -Ag(NH) 2(aq) +Cl (aq)的化 学平衡常数K = , 1 L 1 mol - L - 1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AgCl mol (保存两位有效数字).c[Ag NH 2] • c Cl2c NHc[Ag NH ;] • c Cl • c Ag+ c 2 NH - c Ag +=K 稳• L(AgCl)= 1.00 X 107X2.50 X 10-3= 2.50X10 ;设1 L 1 mol • L 1氨水中最多可溶解x mol AgCl ,那么有48 kPa 、72 kPa 、36 kPa,故该温度下反响的平衡常数K)=p 2 NO • p Q _722 x 36 p 2 NO= 482答案:(1) p 2 NO解析:(2) K=AgCl(s) +2NH(aq) . 一Ag(NH) 2(aq) +Cl (aq)初始/mol 1 0 0溶解/mol x 2 x x x平衡/mol 1 — 2x x x 2「 x x 3故:K= -一「= 2.50X10 31 -2x解彳3x = 0.045.- c[Ag NH 2] 3N H⑵2.50 X 10 0.045答案:⑴ c Ag . c25.H2s 与CO在高温下发生反响:H2S(g) +CG(g)i- -COS(g)+ H2O(g).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响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HS的平衡转化率乎=%反响平衡常数K=o 解析:设平衡时HS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 oH2s(g) +CO(g) . 一COS(g)+ HO(g)初始/mol 0.40 0.10 0 0转化/mol x x x x平衡/mol 0.40 —x 0.10 —x x x- ------- --T--= 0.02由题意得:0.40—x + 0.10—x +x + x解得:x = 0.01H2S 的平衡转化率 a 1 = 0.0:m, X100% 2.5%0.40 mol0.01 0.01—CCOSCH2O 2.5 2.5 1 3 K= " " ——= = =28X10 ccH2S cCO 0.40 -0.01 0.10 -0.01 351------------------- X----------------------2.5 2.56.活性炭复原NO的反响为2NO(g) +2C(s)、M(g) +2CG(g),在恒温条件下, 1 mol NO2和足量活性炭发生该反响,测得平衡时NO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下图:(1)A 、B 、C 三点中NO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A 〞 “B 〞或"C’) 点.(2)计算C 点时该反响的压强平衡常数& =(K p 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 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 物质的量分数)O解析:(1)增大压强,平衡左移,NO 的转化率减小,所以A 点NO 的转化 率最高. (2)设C 点时NO 的浓度为c mol • L 1,那么CO 的浓度也为c mol • L 1 2NO(g) + 2C(s) .一 N(g)+ 2CO(g) 2c mol - L 1 c mol - L 1一 _ _ c _P(NQ) = 20 MPaX 5- = 8 MPa 2c1……2c …P(N 2) =20 MPaX 5-=4 MPa 2c 一 _ _ c _p(CQ) =20 MPa= — = 8 MPa 2c答案:(1)A (2)46.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 NO 和Cl 2反响得到,化学方 程式为 2NO(g) + Cl 2(g) . 2NOCl(g).(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 如下反响:① 2NO(g) +NaCl(s)..NaNQs) + NOCl(g)②4NO(g) +2NaCl(s)、 NNaNQs) + 2NO(g) +CL(g) ③2NO(g)+ Cl 2(g) k __^2NOCl(g)设反响①②③对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 K1、K 、K,那么K1、K 、(之间的关系为.Kp=p 2 CO • p N p 2 NO 82 - 4 —^=4. 8J'c/tlLill'L_120 /VMP B⑵300 C时,2NOCl(g).- 2NO(g)+Cl2(g).正反响速率的表达式为v正=卜• c n(NOCl)( 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测得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表所示:序号一——1c(NOCl)/mol • L v/mol L 1 s-1①0.30 3.60 X 10 9②0.60 -81.44 X 10③0.90 3.24 X 10 8n =, k=o(3)在1 L包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NO(g)和1 mol Cl 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NOCl)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A所示:0 10 //min①反响开始到10 min时NO的平均反响速率v(NO)=mol - L 1 - min10②T2时该反响的平衡常数K为.③C12的平衡转化率为.(4)假设按投料比[n(NO) : n(Cl 2)] =2 : 1把NO和C12参加到一包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平衡时NO 勺转化率与温度T 、压强p 〔总压〕的关系如图B 所示:①该反响的A H (填“>〞“<〞或“ =" )0②在p 压强条件下,M 点时容器内NO 的体积分数为.③假设反响一直保持在 p 压强条件下进行,那么 M 点的分压平衡常数 Kp = 〔用含p 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 体积分数〕.解析:〔1〕根据①X 2—②=③,从而可推知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2〕将一组数据可计算出k 值.⑶①10 min 时,c 〔NOCl 〕 = 1 mol - L 1,那么转化的NO … 1 mol - L的物质的量为1 mol ,那么v(NO)= — .一 = 0.1 mol 10min … 12 - 以 K = 12X 0.5 = 2°… 工0.5 mol - L③.2的平衡转化率为1 mol. L 1X10.险50%〔4〕①根据图像,升高温度,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说明该反响正反响属于放热反响,A H<0O②根据图像,在p 压强条件下,M 点时容器内NO 勺转化率为50%根据2NO 〔g 〕 + Cl 2〔g 〕 i. -2NOCl 〔g 〕可知,气体减小的体积为反响的 NO 的体积的一半,因此 2—2X50% NO 的体积分数为 Q 乂:co/X 100%= 40%2 X 50%③设NO 的物质白^量为2 mol ,那么Cl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2NO(g)+Cl 2(g)、 、2NOCl(g)起始/mol 2 1 0 反响/mol 1 0.5 1 平衡/mol 1 0.5 1................................... 5 M 点的分压平衡常数&=一 p①②组数据代入表达式计算, 0.60 n 1.44X10 8= ------------- .=4 0.30 3.60 X 10 9 4'解得n=2.再代入任意- L 1 - min 1o ②平衡常2+1 —平衡分压pX 215px 0.52.5px1 2.5答案:(1)K K3=K2 (2)2 4.0 X 10 8 L • mol1• s (5)⑶①0.1 ②2 ③50% (4)①< ②40% ③K)=—P7.K、(、(K、Kp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25 C时,将a mol • L-1的氨水与0.01 mol • 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那么溶液显(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 • H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25 C时,HSO. .HSO + HT的电离平衡常数(=1 X 10-2mol • L-1,那么该温度下pH= 3、c(HSQ)=0.1 mol • L 1的NaHSOS液中c(H2sO) =.(3)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响有:FeO(s) + CO(g)一Fe(s) + CO(g) A H<0该反响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 100 C时,K= 0.25,那么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在该温度下,假设测得高炉中c(CQ)= 0.020 mol - L 1, c(CO) = 0.1 mol - L 二那么此时反响速率是v正(填〞>〞“<〞或“ =")v逆.(4)高温下Fe(OH>和Mg(OH)的Kp分别为8.0X10—38、1.0X10 11,向浓度均为0.1 mol • L-的FeCb、MgC2的混合溶液中参加碱液,要使Fe"完全沉淀而Mg+不沉淀,应该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lg 2 =0.3).答案:(1)中1,(2)0.01 mol - L 1 a— 0.01c CO(3)7CO 20% > (4)3.3 〜9。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
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
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2-272-4c(Cr O)c(CrO)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是否加入Fe2(SO4)3否否加入5g否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步骤1:配制0.5mol·L-1 MgSO4溶液和0.5mol·L-1 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1000mL三颈烧瓶中,开启搅拌器。
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
②步骤3生成MgCO3·nH2O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步骤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测定生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并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
③测得每7.8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标准状况下CO2为1.12L,则n值为_______。
(3)碳酸镁晶须可由菱镁矿获得,为测定某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碳酸亚铁、二氧化硅)中铁的含量,在实验室分别称取12.5g菱镁矿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并完全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10mol/L H2O2溶液进行滴定。
平行测定四组。
消耗H2O2溶液的体积数据如表所示。
2020年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解析)
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 N 2+3H 22NH 3 已达平衡的是( )(A ) 在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 -H 键断裂 (B ) 在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2 个 N -H 键断裂 (C ) 在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N -H 键断裂 (D ) 在 3 个 H -H 生成的同时,有 6 个N -H 键生成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 2(g)+O 2(g)2SO 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 分别是 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 为 0.4mol/L ,O 2 为 0.2mol/L (B )SO 2 为 0.25mol/L(C )SO 2、SO 3(g)均为 0.15mol/L (D )SO 3(g)为 0.4mol/L3. 在一定温度下,把 2mol SO 2 和 1mol O 2 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催化剂 反应:2SO 2+O 2 2SO 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 SO 2、O 2、SO 3 的物质的量。
如 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需满足一定的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若a =0,b =0,则c = (2) 若 a =0.5,则 b =,c = (3)a 、b 、c 必需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 c ,另一个只含b 和c ):、。
4. 在一密封烧瓶中注入 NO 2,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N 2O 4;△H<0,把烧瓶置于 100℃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A)③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5.一定温度下对于一可逆反应,当确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物转化率将提高生成物的浓度将增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A )④ (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 2 3 46.反应 NH4Cl(s) NH3(g)+HCl(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H3(B)移走一部分 NH4Cl(S)(C)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2(D)充入H2,保持压强不变7.可逆反应aA(g )+bB(g )pC(g );△H=Q反应时间 t 与C 的体积分数C%函数关系如图A,B.则下列大小关系为:P1P2,T1_T2,QO,(a+b)p. C% C%8.某温度下,将 1mol SO3(g)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 SO3为0.6mol,若起始时充入 1mol SO2、1mol O2,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A)40% (B)大于 60% (C)60% (D)40%~60%9.对于平衡体系 2NH3N2+3H2,若起始时 NH3、N2、H2三者浓度均为1mol∙L-1,达平衡时,NH3、N2、H2的浓度(mol∙L-1)分别可能为()(A)0.8、1.1、1.3 (B) 0.4、1.2、1.2 (C)1.2、0.8、0.8 (D)0.6、1.2、1.610.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3H22NH3,在反应起始时,N2和H2分别为 10mol 和 30mol,当达到平衡时,N2转化率为 30%.若以 NH3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时,欲使其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 NH3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正确的是()(A)20mol, 70% (B)20mol, 30% (C) 40mol, 35% (D)10mol, 50%1.右图表示反应 N2+3H22NH3从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如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浓度,横坐标表示时间,绘制上述反应的变化图象,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2.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 充入容器。
2020高考化学复习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与析
A .前 12 s 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25 mol L·-1 ·s-1
B.12 s 后, A 的消耗速率等于 B 的生成速率
C.化学计量数之比 b∶ c= 1∶ 2
③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 逆反应速率; ④ 升高温度, v 正和 v 逆 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 ⑤ 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3. 正确理解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气体体 压强 气体反应物
反应速
→
→
→
积缩小 增大 浓度增大
Z, C 选项正确;由反应可知, 1 mol X 与 3 mol Y 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 kJ,而 10 min
内 X 和 Y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2a kJ,小于 a kJ, D 选项错误。 2.某温度下, 在 2 L 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 A 、B 发生反应: 3A(g) +bB(g) cC(g) ΔH
故不能用固态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反应速率,但是固态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如煤粉由于表面积大, 燃烧就比煤块快得多。
(3) 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 同。
① 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 v 正 增大, v 逆瞬间不变,随后也增大; ② 增大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
1
NaOH
条件下
H2O2 分解最
慢,而 1.0 mol ·L -1 NaOH 条件下 H 2O2 的分解速率处于中间, C 项错误;由图丁可知, Mn 2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备战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备战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草酸224H C O ()溶液与酸性4KMnO 溶液反应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某学习小组探究反应过程中使褪色加快的主要原因,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4KMnO 溶液氧化224H C O 的反应历程为:(提出假设)假设1:该反应为放热 假设2: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K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该小组同学未提出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假设,原因是______。
(设计、完成实验)1()称取______g 草酸晶体2242H C O 2H O (),配置500mL 0.10mol /L 224H C O 溶液。
①在上述过程中必须用到的2种定量仪器是托盘天平和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A 称取草酸晶体时,将草酸晶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 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D 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加水再定容 2()完成探究,记录数据 实验 编号 烧杯中所加试剂及用量mL ()控制条件溶液褪色时间s ()0.10mol /L 224H C O 溶液 等浓度 4KMnO 溶液 2H O0.50mol /L 稀硫酸1 30 20 30 2018 230203020水浴控制温度65℃153 30 20 30 20加入少量4MnSO 固体3.64 30 20 x 20加入5mL 0.10mol /L 24K SO 溶液18则x =______,假设______成立。
3()由于4KMnO 能氧化水中有机物等因素,配置好稳定的4KMnO 溶液,其浓度需标定.取10.00mL 0.10mol /L 224H C O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0.50mol /L 稀硫酸,用2()中4KMnO 溶液滴定至锥形瓶中恰好呈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记录数据,平行三次实验,平均消耗4KMnO 溶液40.00mL ,则草酸溶液与酸性4KMnO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上述实验中4KMn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化学高考备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常见题型解析与解答
化学高考备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常见题型解析与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题中也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掌握这些题型的解析与解答技巧,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常见题型进行解析与解答,并给出一些备考的建议。
一、化学反应速率题型解析与解答1. 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速率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一般给出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和反应物消耗的时间,并要求计算反应速率。
计算反应速率的公式为速率 = 反应物质浓度的变化 / 反应时间。
根据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2. 比较反应速率比较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速率题中的另一常见题型,要求根据给出的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和反应物消耗的时间,判断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大小。
解答该题型时,可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大小,观察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和反应物消耗的时间,根据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
3.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的关系这类题目要求分析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之间的关系。
在解答时,可以应用以下原理: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或温度都会提高反应速率,而加入催化剂则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根据所给条件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二、化学平衡题型解析与解答1. 平衡常数K的计算平衡常数K是化学平衡题中的核心内容,要求计算平衡常数K。
平衡常数K的计算公式为K = [产物的浓度之积] / [反应物的浓度之积]。
根据给出的平衡反应式,将平衡浓度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 判断平衡方向和转移物质判断平衡方向和转移物质是化学平衡题中常见的题型。
根据平衡反应式和给出的条件,可以判断平衡是向左或向右移动,并判断反应中产物和反应物的转移方向。
根据反应物质的转移方向和平衡式的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
3. 影响平衡的因素这类题型要求分析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一般来说,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发生向右移动的方向,而增加压力或浓度则使平衡发生向左移动的方向。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KClO 3,溶液与3NaHSO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0.1mol/LKClO 3,溶液和310mL0.3mol /LNaHSO 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2334ClO 3HSO Cl 3SO 3H ----++=++。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l v -=________()mol /L min ⋅。
(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体方法如表示。
方案 假设实验操作 Ⅰ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和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Ⅱ 取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再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Ⅲ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分别向a 、b 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1mol/L 的3KClO 溶液;向烧杯a中加入1mL 水,向烧杯b 中加入1mL0.2mol/L 的盐酸;再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①补全方案Ⅰ中的实验操作:________。
②方案Ⅱ中的假设为________。
③除Ⅰ、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④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Ⅲ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___。
⑤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0.0025 插入温度计 生成的Cl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生成的24SO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将1mL 水改为1mL0.2mol/L 的NaCl 溶液 反应物浓度降低【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 内生成氯离子的浓度是0.010mol/L ,所以平均反应速率()()Cl 0.010mol /L 4min 0.0025mol /L min c -=÷=⋅; (2)①由于是假设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需要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②方案I 、Ⅱ相比较,Ⅱ中加入了少量氯化钠,所以方案Ⅱ中的假设为生成的Cl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③由于反应中还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则除I 、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④为防止氯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则改进措施是将1mL 水改为1mL0.2mol/L 的NaCl 溶液; ⑤反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变慢。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的必考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三大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之首,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强。
知识点一、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
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致。
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恒温时: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增加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恒容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气”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分子浓度影响因素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总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大浓度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增大压强不变不变不变增加升高温度不变增加增加增加正催化剂不变增加增加增加知识点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图象也是一种表达事物的语言符号,化学反应速率图象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状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果,是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反映。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用三支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入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小组同学在进行(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②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3)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合分析(有答案和详细解答)1.T 1温度时在容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2NO 2(g) ΔH <0。
实验测得: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v 逆=v (NO 2) 消耗=k 逆c 2(N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 (NO)、n (O 2)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 n (NO)/mol 1 0.6 0.4 0.2 0.2 0.2 n (O 2)/mol0.60.40.30.20.20.2(1)T 1温度时,k 正k 逆=______________。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T 2_______(填“>”“<”或“=”)T 1。
答案 (1)160 (2)>解析 (1)根据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得出k 正=v (NO )消耗c 2(NO )·c (O 2),根据v 逆=v (NO 2)消耗=k 逆·c 2(NO2),得出k 逆=v (NO 2)消耗c 2(NO 2),因为v (NO)消耗=v (NO 2)消耗,所以k 正k 逆=c 2(NO 2)c 2(NO )·c (O 2)=K ,表格中初始物质的量:n (NO)=1 mol ,n (O 2)=0.6 mol ,体积为2 L ,则列出三段式如下:2NO(g)+O 2(g)2NO 2(g)始/mol·L -1 0.5 0.3 0 转/mol·L -1 0.4 0.2 0.4 平/mol·L -1 0.1 0.1 0.4 K =c 2(NO 2)c 2(NO )·c (O 2)=0.420.12×0.1=160。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K =1<160,因反应:2NO(g)+O 2(g)2NO 2(g) ΔH <0,K 值减小,则对应的温度增大,即T 2>T 1。
2.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 (正)=k (正)c (顺)和v (逆)=k (逆)c (反),k (正)和k (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t 1温度下,k (正)=0.006 s -1,k (逆)=0.002 s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 1=________;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正)小于E a (逆),则ΔH 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
(2)t 2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曲线编号),平衡常数值K 2=________;温度t 1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 2,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小于(2)B 73小于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 (1)根据v (正)=k (正)c (顺),k (正)=0.006 s -1,则v (正)=0.006 c (顺),v (逆)=k (逆)c (反),k (逆)=0.002 s -1,则v (逆)=0.002c (反),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0.006c (顺)=0.002c (反),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1=c (反)c (顺)=0.0060.002=3;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正)小于E a (逆),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 小于0。
(2)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且减少速率随时间减小,则符合条件的曲线是B 。
设顺式异构体的起始浓度为x ,可逆反应左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均为1,则平衡时,顺式异构体为0.3x ,反式异构体为0.7x ,所以平衡常数为K 2=0.7x 0.3x =73。
因为K 1>K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温度t 2>t 1。
3.在一定温度下,在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PCl 3(g)和Cl 2(g),发生如下反应:PCl 3(g)+Cl 2(g)PCl 5(g) ΔH ,测得PCl 3(g)的转化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其速率方程:v 正=k 正·c (PCl 3)·c (Cl 2),v 逆=k 逆·c (PCl 5)(k 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1)上述反应中,ΔH ______(填“>”“<”或“=”)0,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 点:k 正k 逆 ________(填“>”“<”或“=”)c (PCl 5)c (PCl 3)c (Cl 2),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 逆增大的倍数。
(3)T 1时,测得平衡体系中c (Cl 2)=0.25 mol·L -1,则k 正k 逆=_____________(要求结果带单位)。
答案 (1)< T 2大于T 1,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 小于 (3)16 L·mol -1解析 (1)由图像知,T 2先达到平衡,说明T 2大于T 1,T 2达到平衡时PCl 3转化率较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M 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K =k 正k 逆,说明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K 减小,说明k 逆增大的倍数大于k 正增大的倍数。
(3)T 1下,平衡时PCl 3(g)的转化率为80%,设PCl 3(g)的起始浓度为c ,平衡时c (PCl 3)=0.2c ,c (PCl 5)=0.8c ,c (Cl 2)=0.25 mol·L -1。
K =k 正k 逆=c (PCl 5)c (PCl 3)c (Cl 2)=0.8c0.2c ×0.25L·mol -1=16 L·mol -1。
4.某科研小组研究臭氧氧化—碱吸收法同时脱除SO 2和NO 工艺,氧化过程反应原理及反应热、活化能数据如下: 反应Ⅰ:NO(g)+ O 3(g)NO 2(g)+O 2(g)ΔH 1 =-200.9 kJ·mol -1 E a1=+3.2 kJ·mol -1 反应Ⅱ:SO 2(g)+ O 3(g)SO 3(g)+O 2(g)ΔH 2 =-241.6 kJ·mol -1 E a2=+58 kJ·mol -1 已知该体系中臭氧发生分解反应:2O 3(g)3O 2(g)。
请回答: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向容积为2 L 的反应器中充入含1.0 mol NO 、1.0 mol SO 2的模拟烟气和2.0 mol O 3,改变温度,反应相同时间t 后体系中NO 和SO 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远高于SO2,结合题中数据分析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P点一定为平衡状态点B.温度高于200 ℃后,NO和S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最后几乎为零C.其他条件不变,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可提高NO和SO2的转化率答案(1)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的活化能,相同条件下更易发生反应(2)BC解析(1)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的活化能,相同条件下更易发生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远高于SO2。
(2)图中曲线属于描点法所得图像,P点不一定为图像的最高点,即不一定为平衡状态点,可能是建立平衡过程中的一点,故A错误;根据图像,温度高于200 ℃后,2O3(g)3O2(g)反应进行程度加大,体系中的臭氧浓度减小,NO和S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当臭氧完全分解,则二者转化率几乎为零,故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使得2O3(g)3O2(g)平衡逆向移动,臭氧浓度增大,则反应Ⅰ:NO(g)+O3(g)NO2(g)+O2(g)和反应Ⅱ:SO2(g)+O3(g)SO3(g)+O2(g)平衡正向移动,NO和SO2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
5.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采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备,反应如下:(g)+H2(g)ΔH=+17.6 kJ·mol-1实际生产中往刚性容器中同时通入乙苯和水蒸气,测得容器总压和乙苯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平衡时,p (H 2O)=________kPa ,平衡常数K p =________(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2)反应速率v =v 正-v 逆=k 正·p (乙苯)-k 逆·p (苯乙烯)·p (氢气),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计算a 处的v 正v 逆=____。
答案 (1)80 45 (2)2.56.容积均为1 L 的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
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 mol 的NO 2,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 ΔH <0,甲中NO 2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0~3 s 内,甲容器中NO 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达平衡时,温度若为T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
(3)平衡时,K 甲________(填“>”“<”或“=”,下同)K 乙,p 甲________p 乙。
答案 (1)0~3 s 内温度升高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降低的影响 (2)225 (3)< >解析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0~3 s 内温度升高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降低的影响,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2)到达平衡时,c (NO 2)=0.02 mol·L -1,c (N 2O 4)=0.09 mol·L -1,K =0.090.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