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出入库制度
血液入库、贮存、发放流程
⾎液⼊库、贮存、发放流程⾎液及⾎液制品的⼊库、核对制度1.⾎库要认真做好⾎液出⼊库、核对、领发的登记⼯作,有关资料需保存⼗年。
2.在⾎液⼊库、出库等基本上,要按不同品种、不同的⾎型(A、B、O、AB)分别进⾏认真登记、编号、登记准确⽆误,字迹清楚。
登记的内容有:⼊库⽇期、编号、条码号、⾎型、⾎液制品、剂量、登记⼈签字等。
3.按A、B、O、AB⾎型将全⾎及红细胞悬液分别竖⽴放置于贮⾎篮中。
4.新鲜冰冻⾎浆要编好顺序,按不同⾎型、登记的顺序及贮⾎位置分别贮存在-20℃以下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
5.⽩细胞和⾎⼩板要在22±2℃⾎⼩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内保存。
6.在放⼊贮⾎设备之前,再次核对登记本和贮⾎筐内的⾎袋数是否相符,准确⽆误后⼊库。
⾎液贮存管理制度全⾎、⾎液成分⼊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型、⾎液品种、容量、采⾎⽇期、⾎液成分的制备⽇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输⾎科要认真做好⾎液出⼊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年。
按A、B、O、AB⾎型将全⾎、⾎液成分分别贮存于⾎库专⽤贮⾎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红细胞悬液4±2℃(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4±2℃24⼩时内输注新鲜液体⾎浆4±2℃24⼩时内输注机器单采浓缩⾎⼩板22±2℃24⼩时冷沉淀-20℃以下⼀年全⾎4±2℃(同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浆-20℃以下⼀年普通冰冻⾎浆-20℃以下四年⾎库的值班⼈员每隔四⼩时要检查冰箱内⾎液质量,并如实的记录冰箱的温度,当贮存冰箱的温度⾃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液领取发放核对制度⼀、⾎液⼊库、核对、贮存1.全⾎、⾎液成分⼊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 供⾎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者姓名或条码号和⾎型、⾎液品种、容量、采⾎⽇期、⾎液成分制备⽇期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袋编号/ 条形码、储存条件 ) 等。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一)血液的入库
1、预订:普通血液成份根据临床需要量及库
存量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必须用当天新鲜
血制备的血小板、白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应提前预订,按血型及数量通知市中心血
站制备部门。
2、入库:由市中心血站按医院预订血液品种
及数量供应,输血科收到血液后由输血科
医技人员对血液逐包进行检查、核对,合
格血液录入电脑,在市中心血站的发血清
单上经手人和核对者双签名,每天工作结
束后打印入库清单并双签名。
3、出库: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由血库医技人
员按所用的血液品种及数量出库,所有数。
血液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血液出入库管理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血液出入库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权益。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出入库管理的单位和个人。
3.血液出入库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严格执行血液安全管理规范。
二、血液出库管理1.血液出库必须由有相关执业资格的人员操作。
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
2.血液出库应当按需使用,不得超额领取或滞留。
对于有限制使用的特殊血液制品,必须经医疗机构的专家批准后方可出库。
3.血液出库应按照献血者的要求给予补偿,补偿形式可以是现金、礼品或其他形式,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4.血液出库应留存相关记录,包括献血者的基本信息、献血量、用途等,并按规定归档保存。
三、血液入库管理1.血液入库应由经过验血合格的人员进行。
验血合格是指经过相关检测项目检测,并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标准。
2.血液入库应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登记和储存,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血液制品。
3.血液入库时应进行标记,包括献血者的基本信息、采血时间、血液类型等,并在包装上粘贴标签。
4.血液入库后应进行存储管理,包括温度控制、灰尘防护、光线控制等,确保血液的质量。
5.血液入库应留存相关记录,包括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血液类型、采血量、验血结果等,并按规定归档保存。
四、血液库存管理1.血液库存管理应按照先进的仓库管理理念进行,保持血液库存的合理水平,防止过量库存或缺货现象出现。
2.血液库存应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和实际数量的一致性。
3.血液库存管理应进行有效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血液库存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
4.血液库存管理应制定合理的血液调配和使用计划,确保血液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五、血液质量管理1.血液质量管理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血液质量管理应包括采血过程的质量控制、验血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血液库存过程的质量控制。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范文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和供应安全,保障患者的治疗用血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库的入库保存发放工作。
第三条血液库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要求。
第四条血液库应设立血液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第五条血液库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血液的溯源管理和全程可追溯。
第二章血液入库管理第六条血液库应定期进行血液采集,并按照采集标准和程序进行采集,保证采集过程的安全和血液质量。
第七条采集的血液应及时送至血液库,遵循有效保温和冷链运输的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不受损。
第八条血液库接收血液后,应进行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配血等检测和操作,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第九条血液库应建立合理的血液入库标识和分类管理制度,对血液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确保血液的追踪和溯源。
第十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样本库,保存血液样本以备后续检测和审查。
第十一条对于不合格的血液,血液库应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并进行后续的追溯和调查。
第三章血液保存管理第十二条血液库应确保保存血液的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血液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
第十三条血液库应建立健全的血液保存记录和温湿度监测制度,对保存血液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库应定期对保存的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血液的有效期和质量。
第十五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对血液进行合理的存放和库存管理,确保血液有效期的控制。
第十六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库存报告制度,每月向上级单位报告库存情况和库存变化。
第四章血液发放管理第十七条血液库应按照患者的血液需求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和发放血液。
第十八条血液发放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血液的追踪和溯源。
第十九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发放记录和报告制度,对发放的血液进行记录和报告。
医院检验科血液出库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提高医院检验科血液出库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医院检验科血液出库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所有出库血液项目,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液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2. 管理原则2.1 安全性原则•出库血液必须具备满足患者需求的质量和安全性,不得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血液;•出库血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申领、发放、核对和记录程序,确保血液的来源和去向可追溯;•出库血液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防止交叉感染和血液损坏。
2.2 合理性原则•出库血液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需求进行合理的申领和使用,避免过度或不足;•出库血液的管理必须符合医疗伦理和诊疗指南的要求,确保合理用血。
3. 申领程序3.1 申领资格•申领血液的医疗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申领血液的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培训证书。
3.2 申领流程1.医生向检验科提出血液申领请求,并提供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证明;2.检验科根据患者诊断和临床情况,确定血液申领的类型、数量和时间;3.检验科向库房管理员发出血液申领单,库房管理员安排血液的出库工作;4.检验科与库房管理员核对血液申领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5.库房管理员按照申领单要求,将血液从库房中取出,交付给医生;6.检验科将血液的出库信息记录在相关台账中,确保数据完整和可追溯。
4. 血液运输与保存4.1 血液运输•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震、防滴漏、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血液的运输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确保安全和可追溯性。
4.2 血液保存•血液在运输到使用单位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储存;•血液的储存温度、湿度和光照必须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5. 核对与记录5.1 核对•检验科与库房管理员在血液出库过程中必须进行双向核对,确保血液信息准确无误;•医生在接收血液时,必须与库房管理员核对血液的品种、数量和有效期。
血液出入库制度
血液出库制度1.交叉配合试验合格后通知医护人员到检验科取血。
2.取、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品种数量及有效期,交叉合试验结果相合,血液外观符合要求,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 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3.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3.2 血袋有破损,漏血;3.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3.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3.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3.6 未经摇动、血浆与细细胞的分层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3.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3.8 已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4.血液发出前核对受血者发生费用是否正确。
5.血液发出同时将血袋标签、手术用血通知单、输血申请单位及记录单存档保存。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7.配血后受血者、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7天,输血完毕后血袋送回血库或留在病区至少保存一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因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报废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由科主任落实具体情况后决定处理意见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
血液入库制度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检验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5.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班。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血液出库管理制度
血液出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出库管理,保障用血安全,提高用血效率,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库的出库管理工作。
第三条血液出库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平、公正、卫生的原则,确保血液出库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血液出库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五条血液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出库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配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保证血液出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血液出库的申请第六条医疗机构申请血液出库应当提交以下相关文件和资料:(一)血液使用申请单(二)患者病历、诊断证明(三)用血医嘱(四)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如临床检验科、输血科)出具的相关检查报告、输血小组的评审意见等。
第七条血液库在收到医疗机构的用血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审批并报批。
审批通过后可以出库。
血液库应对审批程序进行详细记录。
第八条血液库应当建立完善的出库登记和查询系统,确保出库的记录真实、准确。
第三章血液出库的管理第九条血液库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用血需求做好库存血液数量和种类的合理安排,保证各种血液品种的存量。
第十条血液库应当对出库的血液进行标记、包装,并填写出库单。
出库单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一)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二)所需血液种类及数量(三)医嘱内容(四)出库日期(五)出库经办人签名(六)出库复核人签名第十一条出库的血液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送达用血医疗机构,并进行交接确认。
用血医疗机构应当对血液的交接进行签收,并及时登记。
第十二条血液库在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保鲜措施和保持血液安全的措施,保证血液在输送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血液库应当每年定期对出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不合理之处进行纠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血液管理部门应当对血液库的出库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出库血液的数量和用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2.血液出库和交接:(1)根据出库血液的类型和数量,在专门的出库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组,并进行相关的出库记录。
1.库存预警的依据:(1)根据血液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速度,建立适当的库存预警指标和预警线,确保及时补充和调整库存。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及第六章有关规定并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出顺畅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制定本制度。
1血液的入库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1.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2血液的贮存2.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2.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浓缩红细胞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4±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
冷沉淀-20℃以下一年。
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2.3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2.4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3血液的发放3.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库)取血。
合格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合格血液入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血液入库管理工作,保障血液安全、有效利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入库管理活动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血液入库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第四条血液入库管理应以患者安全为中心,坚持科学、规范、公平、透明原则。
第二章责任与权限第五条血液入库管理的责任机构为医疗机构的血液管理部门。
第六条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不断完善血液入库管理的具体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七条临床科室负责向血液管理部门提交符合要求的血液申请,并负责对入库血液进行及时、安全、合理的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责任,确保入库血液的质量和使用的合理性。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血液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血液入库管理的顺利运行。
第三章血液入库流程第十条血液入库管理分为申请、审批、入库、使用和监控等环节。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患者需要血液治疗时,向血液管理部门提交血液申请单,并提供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第十二条血液管理部门应对收到的血液申请进行审核,确保患者的血液需求合理、合规。
第十三条血液管理部门应及时向血液库发出符合要求的入库通知,由血液库管理员进行入库操作。
第十四条血液库管理员应认真查验入库血液的质量,确保符合要求后,进行入库操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十五条临床科室在使用入库血液时,应按照诊疗要求提前预约并领用,使用后应及时报告血液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对入库血液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和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入库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八条血液库应定期检测和评估入库血液的质量,并建立相应档案。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全程温度监控系统,确保入库血液的储存温度符合要求。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全程标本追溯和溯源机制,确保入库血液的来源可溯。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入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保障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提高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单位和人员,包括血液采集站、血库、医院输血科室等。
第三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供应。
第五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血液资源的管理职责,加强应急准备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血液资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第七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管理和利用培训。
第二章入库管理第八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血液入库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采集、入库和管理血液资源。
第九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入库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储存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采集、检测、入库和管理流程,确保血液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和入库工作,确保血液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血液资源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血液资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第十三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血液资源进行追溯和追踪,确保血液资源的使用过程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的危机处理和应急预案,提高对血液资源的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根据临床需求和血液资源的存量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的调剂和分配,保障临床输血的需要。
第三章保存管理第十六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管理和保存血液资源。
第十七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保存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储存、保鲜、溶解和管理工作。
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全血、成分血接收、入库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以确保血液成分入库交接准确、无误。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血液的接收与入库管理.
(三)职责
1.配发血值班人员遵照执行。
2.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
(四)工作程序
1.外购血液接收入库
(1)发血值班人员负责外购血液的接收工作,血液成分送达后应
及时清点、核对血液成分的种类、数量无误后在供血单位提
供的血液出库清单上签字.
(2)实验室当班值班人员负责外购血液信息的录入、粘贴新标签、
保存血液样本,填写《血液入库登记表》并签名.
(3)将完成入库处理的血液成分按照成分类型、血型、血袋编号摆
放整齐放入指定储血冰箱内。
3.报废或退回
对有不符合要求的血液成分由配发人员或质量监督员进行检验后出库报废或退回供血单位,并做好相关记录.。
血液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出入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血液的出入库管理,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确保医疗机构的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满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血液出入库管理活动,涉及到的单位、部门及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操作。
三、血液出库管理1. 出库登记:医院内各临床科室需提前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详细说明使用血液的数量和用途,并将申请单交给医院的血液库进行登记。
血液库应按照登记的数量和用途准备相应的血液产品。
2. 出库审核:血液库接到申请单后,应及时进行出库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血指征、用血计划、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只有审核合格的申请单才能进行出库操作。
3. 出库操作:出库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需对血液产品进行核对、标签贴附、包装、盖章等操作。
确保血液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 出库记录:对每次出库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血液产品信息、出库数量、出库时间、出库人员等,并及时归档保存。
5. 出库反馈:由于血液库出库后无法追踪血液的使用情况,所以要求临床科室对用血的结果和效果进行反馈。
这有助于血液库对血液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
四、血液入库管理1. 入库登记:医院的供血单位将血液产品送到血液库后,必须进行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血液产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 入库检验:血液库接收到血液产品后,应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标签核对、温度测定、血型鉴定、病毒筛查等。
只有通过检验的血液产品才能进行入库操作。
3. 入库操作:入库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需对血液产品进行核对、标签贴附、包装、盖章等操作。
确保血液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 入库记录:对每次入库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供血单位信息、血液产品信息、入库数量、入库时间、入库人员等,并及时归档保存。
五、血液库存管理1. 存储条件:血液库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血液产品进行适当的分类、分装和存储。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制度】
1.入库:
(1)根据全院用血情况,每周向采供血机构申请订血,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2)检验室工作人员应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无误后,共同在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3)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将采供血机构送来的血液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
(4)及时将血液按血型、采血日期及批号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5)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最佳温度环境中。
(6)库血冰箱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2.出库:
(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的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认真核对血型、血袋编号、所需数量以及血液包装有无损坏或袋内有无异常。
(3)做好详细登记及统计工作。
(4)如遇特殊情况,除做好详细记录外,应及时向科室领
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汇报。
【监督检查】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定期检查:
1.血液出、入库程序。
2.电脑、资料管理,日报、月报等。
3.血液贮存管理情况。
血液出入库制度
血液出入库制度一、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及库存情况,统一不定期向XX市中心血站购血。
所有血液均由XX市中心血站统一调配。
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当医疗秩序。
二、血液入库(一)入库血液须按规定项目(血型、血液品种、容量、编号、血袋号、采血日期、失效期、血站名称、储存条件等)严格检查。
观察血液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小辫,血站血液出库单与血袋标签是否吻合等。
(二)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种类和血型,在输血科《血液出入库登记本》和电脑《医院输血管理系统》上登记入库,并与血站的出库数据核对。
(三)凡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输血科拒收。
三、血液出库(一)血液发出前若发现有质量问题要立即联系其他当班人员确证,将血袋做好标记,明示“不能发血”,并立即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协商解决,做好相应记录。
(二)交叉配血试验合格后通知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三)取、发血人须为本科室持证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得独立取、发血。
出库原则上应按采血时间的先后依次发血。
取、发血双方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等信息和血制品血型、数量、血袋号及有效期,检查配血试验结果是否相合,血液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四)凡是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第七条的情况,血液不能发出。
(五)发血者必须在《血型与交叉配合血登记本》上清楚记录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血量、交叉配血结果及配血人。
在《血液出入库登记本》上登记用血日期、用血科室、血费及发血出库人,并且需要取血者签字才能出库。
(六)核对受血者发生费用是否正确,然后将血袋标签、输血申请单、记录单及取血单存档。
(七)将受血者、供血者的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
输血完毕后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四、有关退血管理(一)根据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血液成分离开输血科后,概不退回。
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
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血液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血液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血液入库、出库及管理的过程。
三、血库的设立和管理1. 血库的设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设有专门的血库管理员负责管理工作。
2. 血库应定期做好血液库存的清点工作,确保血液库存的准确。
3. 血库应定期进行定向的血液质量监控和评估,对有问题的血液要及时处理或淘汰。
4. 血库应建立健全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记录血液的来源、入库时间、保存条件等信息。
四、血液入库管理1. 血液入库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并进行全程监督记录。
2. 血液入库前,要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供血者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3. 血液入库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血、标本鉴定、登记等程序,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血液入库后,应立即进行保存,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存放,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
五、血液出库管理1. 血液出库需有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申请单需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用血量等详细信息。
2. 血液出库时,需由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按照申请单的要求进行取血。
3. 出库的血液需立即记录出库信息,并交接给医护人员,确保血液的使用安全。
4. 血液使用完毕后,需立即登记使用情况,并将剩余的血液及时送回血库,确保血液的利用率。
六、血液管理的其他事项1. 血液存放期限过期的血液要及时处理,不能供患者使用。
2. 血液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有关部门。
3. 血液管理人员要定期接受血液管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 血液管理人员要保证工作的诚信和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七、违反规定的处理1. 对于违反规定的血液管理人员,一经查实,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对于违反规定的患者,将取消其用血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出库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血库血液出库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适用范围:血库血液发放管理。
(四)职责:
1、科主任负责监督检查与落实工作;
2、科内工作人员知晓并执行。
(五)内容:
1、交叉配合试验合格后通知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品种数量及有效期,交叉配合试验结果相合,血液外观符合要求,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经摇动、血浆与红细胞的分层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前核对受血者发生费用是否正确。
5、血液发出同时将血袋标签、手术用血通知单、输血申请单及记录单存档保存。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7、配血后受血者、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7天,输血完毕后血袋送回血库或留在病区至少保存一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当某个血液品种滞存接近有效期前一周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和病区或血站取得联系,尽快用于临床或由血站调剂,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9、因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报废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由科主任落实具体情况后决定处理意见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
血液入库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血库血液入库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适用范围:血库血液入库管理。
(四)职责:
1、科主任负责监督检查与落实工作;
2、科内工作人员知晓并执行。
(五)内容:
1、血液品种入库前应进行认真地核对和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及包装,标签内容填写清楚齐全。
2、将已入库的血液制品按血型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
血袋的放置应以采集时间的先后或有效期的长短依次摆放。
3、认真做好血液入库、核对、保存记录,有关资料至少保存十年。
4、认真做好血液品种的保存,全血、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保存温度为4 ±2℃,浓缩血小板为22±2℃,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为-20℃以下。
发现血液存在质量问题要做明显标志另行存放,及时与血站联系并向科主任汇报。
5、每天定时观察、记录贮血冰箱的温度。
当贮血冰箱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并做记录。
6、及时补充常用贮血品种,防止发生断档现象。
7、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任何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合格标准为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4cfu/l5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