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试题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球蛋白分子2、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3、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为:A、推迟疲劳的出现B、加速恢复过程C、延长运动时间D、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4、随着锻炼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A、变大B、变小C、不便D、无明显反应5、肌肉等长收缩在运动中的作用是:A、加速B、减速C、固定D、作正功6、运动愈精细的肌肉,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A、越少B、越多C、一样多D、无规律7、提高有氧能力训练的关键因素是:A、持续时间B、训练频率C、训练密度D、训练强度8、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心脏的泵血功能C、血红蛋白的含量D、肌纤维线体数目9、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一般选择运动强度大,持续()的运动A、10s以内B、10-20sC、20-30sD、30s-1min10、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C、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二、填空题(每空一分)1、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2、运动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运动肌肉中的舒张,导致减少的缘故3、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力量,抗疲劳能力4、评定有氧供能系统能力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有和等。

5、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和的能力。

6、赛前状态有和之分,前者对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有利。

7、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并持续较长时间的练习,是发展的有效方法。

苏州大学2020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20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20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收缩耦联
2.最大摄氧量
3.极点
4.竞技能力
5.重复训练法
6.制胜规律
7.教学评价
8.体育环境
9.课程资源
10.军国民体育
二、简答题
1.血液重新划分的特点
2.收缩形式
3.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
4.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5.训练方法的创新途径
6.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7.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8.体育课程三级管理体制
9.课前常规的要求
10.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核心观点及时代意义)
三、论述题
1.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
2.周训练计划(表格形式)
3.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一)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动物)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经典)条件反射和阳性(操作式)条件反射。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11. 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可扩布的电变化的活动过程,称为兴奋性,是一种基本生理特征。

(√)12. 兴奋指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细胞的一种特性。

(×)13. 兴奋性是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基本特性,只不过有的兴奋性高,而有些兴奋性低。

(×)14. 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所以其余组织不具备兴奋性,而只具备应激性。

(√)15.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16. 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利于机体避免环境伤害,因此,适应的结果一定对机体有利。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考试形式闭卷年月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的,它是一门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2、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和一、二、三级。

3、我国体育体制采用层次制和相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

4、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5、身体姿势一般包括开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姿势。

6、构成体育功能的两大要素是体育的和社会的需要。

7、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历史性特点、和民族性特点以及特点。

8、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自然和二重性。

9、当今世界体育体制的类型主要有、社会主导型和三种。

10、根据体育体育工作的本身特征,可以将体育分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4个部分。

11、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2、技术细节是指构成技术环节的各个细小技术动作以及在不影响运动技术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13、《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将体育教练员职务名称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国家级教练。

14、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体育的各种、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15、1923年,北洋政府在《》(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

()2、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中,最高级别为运动健将。

()3、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我国体育的行政组织。

()4、美国的体育体制属于社会主导型。

()5、体育科学体系具有自身的体系结构,但这种体系结构在体育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6、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和技术关键。

()7、轨迹的方向常常以四个基本面和六个基本方向来确定。

()8、按身体运动的呼吸方式分类,可以将身体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1.赛前状态(分析赛前状态生理变化及其机制可以为简答):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者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代谢方面的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吸氧量增加,并出现血糖水平升高i,泌汗增多,尿频等现象。

(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可以用条件反射机理解释:肌肉活动时,引起机体内脏器官、物质代谢、神经系统机能变化。

在日常比赛或训练中许多种因素常与肌肉活动相结合,久而久之成为刺激条件,只要刺激条件一出现,赛前的生理状态就会表现出来形成了条件反射由于这些生理反应是在日常训练或比赛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是自然条件反射。

)。

最新历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最新历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梅脱与相对代谢
2.泛化与分化
3.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
4.“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5.运动性疲劳与超量恢复
6.乳酸与通气阈
三、简答题(3×5=15分)
1.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2.试述人体各大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
3.简述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11+12+12+35分)
1.试述肌肉弹性成分的组成,存在部位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A宣传教育法B目标管理法C行政管理法D检查评估法
5.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法,一般有:
A效果评估B计划评估C效能评估D效益评估
6.形成良好体育态度的关键是:
A体育价值观B体育情感体验C体育行为倾向D群体期望与规范
7.焦虑和唤醒水平的提高会影响:
A注意的分配B注意方式的转变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保持
4.结合实际,试分析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与基本条件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3×5)
1.操作思维
2.高峰表现
3.归因
4.技能
5.内部表象
二、简答题(5×4)
1.运动技能的分类
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说有几种
3.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划分为几种类型
4.运动技能与心理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三、问答题(40分)
17.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适应会很快消失
B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C适应会长期存在
D适应的消退因人而异
E适应会逐步消失
18.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上升,脉压减少;

苏州大学2021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21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21年[体育综合-A卷]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状态反射
2.运动终板
3.等速收缩
4.通气阈
5.积木模型
6.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
7.程序训练法
8.体育科学
9.举国体制
10.社区体育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为什么慢而深的呼吸比快而浅的呼吸好?
2.为什么等张收缩的张力与速度成反比?
3.健身对老年人循环系统对影响?
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5.运动训练计划的组成
6.儿童少年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7.重复训练与持续训练的区别
8.我国的三大体育机构,每一机构举一个例子
9.我国体育组织领导体制的组成,并每一个系统举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10.身体运动动作的构成要素
三、论述题(每题50分)
1.试述运动心脏的特点
2.试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成
3.从体育概念的演变过程看,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苏州大学2008年体育学院考研真题(初试)

苏州大学2008年体育学院考研真题(初试)

苏州大学2008年体育学院考研真题(初试)
一、名词解释
1、心力贮备
2、运动单位
3、体适能
4、血氧饱和度
5、积极性休息
6、体育锻炼
7、群众体育
8、身体练习
9、国际体育
10、人文体育观
二、简答
1、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
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3、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4、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5、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6、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
7、举国体制的特点
8、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哪些,举例说明
三、论述
1、论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2、论运动处方制定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
3、论体育的基本功能,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中的表现
4、论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

XXX2004-2013年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XXX2004-2013年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XXX2004-2013年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XXX2004-2013年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4年试题:考生请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生必须在《答题册》上按题号次序作答,否则无效。

考试科目:《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一、问答题(共计100分)1.如何认识和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思想?(20分)2.你认为学校体育当前的研究热点?(40分)3.请举一项你熟悉的竞技运动项目,分析其制胜规律。

(40分)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二、问答题(共计100分)1.试述人体供能系统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25分)2.论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和运动减肥。

(25分)3.论述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并指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5分)4.试述在热环境下运动产生的热应激与热服的生理变化,并指出补充液体的考前须知。

(25分)2005年试题考生请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生必须在《答题册》上按题号次序作答,否则无效。

考试科目:《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一、论述题(共计100分)1.简述我国竞技体育与黉舍体育的关系。

(30分)2.试析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30分)3.举例说明当今竞技体育国际竞赛规则的多变性,面对这种多变性的挑战我们要如何应对?(40分)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二、论述题(共计100分)1、论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25分)2、论述血睾酮、皮质醇、尿蛋白和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等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5分)3、论说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

(25分)5、论说女子在生理功用和运动本领的特点。

指出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什么?2006年试题考生请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生必须在《答题册》上按题号次序作答,不然无效。

考试科目:《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一、论说题(共计100分)1.你所熟悉运动项目举例说明训练中如何处理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234(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2(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23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

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学)

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学)

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学)《运动生理学》试题
1、训练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运动疲劳产生机制?
3、运动技能与素质的关系?
4、准备活动作用及与赛前状态和进入工作状态的关系?
5、运动时如何调节呼吸?
2009年苏州大学(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
名词解释:
训练目标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训练效应转移
超等长训练法等
3个简答30分:竞技需要原则(和运动成绩有关)等
2个论述30分:从多组项目中选取一组,说明其竞技能力的特点,如何选取运动员参训,以及如何安排选材、训练和比赛。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苏州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1、体质2、体育体制3、竞技运动4、体育科学化5、身体活动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6、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7、简述体育的教育功能。

8、简述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9、简述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

10、简述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三、问答题(共 85 分)11、阐述体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2 分)12、说明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与结构。

(15 分)13、阐明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15 分)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体制改革提出哪些要求?(18 分)15、试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 号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5 分)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 体育科学2, 体育体制3, 体育手段4, 终身体育5, 动作节奏二,简答题(共 5 题,每题 8 分,共 50 分)6 简述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7 简述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内容。

8 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9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规律主要有那些。

10 简述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三论述题(共 5 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11 试述我国体育体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2 试述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与联系13 我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目前我国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4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15 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那些?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苏州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 体育体制2 体育锻炼3 动作节奏4 体育教学手段5 体育课密度6 体育教学内容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 简述我国体育界关于体育起源的两种主要观点。

苏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2005

苏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2005

苏州大学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体育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体育体制
2、体育锻炼
3、动作节奏
4、体育教学手段
5、体育课密度
6、体育教学内容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我国体育界关于体育起源的两种主要观点。

2、简述体育对人体发展的作用。

3、简述体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简述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5、简述体育手段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80分)
1、试述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试述体育目的任务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心输出量
3 柔韧性
4 体育教学模式
5 战术意识
6技术风格
7 体育教学过程
8 体育参与
9讲解法
二、简答题
1运动员心脏与普通人心脏的区别
2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肥胖及其危害
4运动训练计划内容
5运动技术目的与影响因素
6 如何控制负荷量
7 体育教师基本职责
8重复训练法及其作用
9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注意事项
10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
1肌肉收缩形式的力学特征与实践中的应用
2 如何实施运动强度监管,作用
3 制定专项力量训练指标,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基本要求4如何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与体育教师的评价。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3、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4、神经系统(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基本动作的特征2、身体素质的发展(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2、科学选材与年龄3、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4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苏州大学是江苏省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苏州大学开办了在职研究生教育,并受到了不少在职人员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反应速度
相对力量
模式训练法
瑞士球
比赛制胜要素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
经济参赛学
程序化参赛方案
竞技表现
竞技潜能
二、问答
1试述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以及贯彻实施训练练习要点
2关于竞技状态,有两种理论诠释,一种是马特维耶夫的,竞技状态是指---,一种是田麦久等认为,竞技状态是指----。

你认同那种解释?为什么?
三、分析应用
试述运动员竞技能力机构木桶模型,积木模型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从下列运动员的组合中任选一对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1姚明和林书豪
2邓亚萍和张怡
3张琳和孙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